[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564753A -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4753A
CN107564753A CN201610507509.4A CN201610507509A CN107564753A CN 107564753 A CN107564753 A CN 107564753A CN 201610507509 A CN201610507509 A CN 201610507509A CN 107564753 A CN107564753 A CN 107564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frame
keyboard
keycap
connecting rod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7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哲玮
王逸尘
黄维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7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4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4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475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以及一种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键盘设置于笔记本电脑内,并包括薄膜线路板、键框、按键、连接于键框的连杆以及位于键框下方的固定板。当连杆相对于键框枢转并推动键框时,键框的限位凸部沿着固定板的限位导引部移动,以使键框被限制在第一轴向上移动,且按键的键帽于键框移动至与键帽等高的位置时被限制触压。

Description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一种电脑。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脑周边输入装置包括滑鼠、键盘以及轨迹球等,其中键盘可直接键入文字以及符号予电脑,因此相当受到使用者以及输入装置厂商的重视。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键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键盘1包括固定板11、薄膜线路板12以及多个按键13,且每一按键13包括键帽131、剪刀式连接元件132以及弹性件133,而薄膜线路板12设置于固定板11的上方,并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按键13的多个多个薄膜开关121。
另外,弹性件133位于键帽131与薄膜线路板12之间,剪刀式连接元件132包括第一框架1321以及第二框架1322,且键帽131包括第一键帽固定结构1311以及第二键帽固定结构1312,而固定板11则包括向上穿过薄膜线路板12的第一固定结构111以及第二固定结构112;其中,第一框架1321的二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板11的第二固定结构112以及键帽131的第一键帽固定结构1311,而第二框架1322的二端则分别连接于固定板11的第一固定结构111以及键帽131的第二键帽固定结构1312。
再者,当任一按键13的键帽131被触压而相对于固定板11往下移动时,剪刀式连接元件132的第一框架1321与第二框架1322会由开合状态变更为叠合状态,且往下移动的键帽131会挤压弹性件133使弹性件133抵顶其相对应的薄膜开关121,进而使键盘1产生相对应的按键信号。而当按键13的键帽131不再被触压时,键帽131会因应弹性件133的弹性力而相对于固定板11往上移动,此时第一框架1321以及第二框架1322会再由叠合状态变更为开合状态,且键帽131恢复原位。而有关于现有按键13的剪刀式连接元件132的具体结构以及作动过程,为熟知本技艺人士所知悉,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具有键盘的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笔记本电脑2包括底座21、上盖22、转动轴23、键盘1以及屏幕24,且屏幕24设置于上盖22,而键盘1设置于底座21上;其中,上盖22通过转动轴23枢接底座21,故可相对于底座21翻转,如由开启位置往关闭位置作动(方向D1),或由关闭位置往开启位置作动(方向D2);此外,键盘1如同图1所示,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再者,为了更便利使用者的操作,笔记本电脑2的屏幕24可采用触控式屏幕,且上盖22可经由转动轴23往底座21的底部翻转并接触底部而使屏幕24显露于外,其外观的呈现像是平板电脑,由此供使用者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对屏幕进行操作,其如图3所示。
然而,此时笔记本电脑2的键盘1亦显露于外,因此使用者容易于握持笔记本电脑2时误触到键盘1的按键13而形成凹陷,导致难以握持,除此之外,键盘1亦会因按键13被误触而产生相对应的按键信号,进而造成笔记本电脑2发生误动作,令使用者倍感困扰。因此,现有的键盘1以及应用该键盘1的笔记本电脑2具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防止键帽被误触的键盘,其经由驱动其连杆使连杆相对于键框枢转并推动键框沿着第一轴向活动至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来防止因键帽被触压而误导通相对应的薄膜开关。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提供应用上述键盘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其于其上盖经由转动轴往底座的底部翻转并接触底部而使屏幕以及键盘皆显露于外时,限制键盘的按键被触压,由此方便使用者握持笔记本电脑,并避免误触按键而造成笔记本电脑发生误动作。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包括:
一薄膜线路板,具有一薄膜开关;
一键框,具有一容置孔以及向外延伸的一限位凸部;
一按键,对应于该薄膜开关,并包括一键帽,且该键帽用以被触压而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一固定板,位于该键框的下方,并具相对应于该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引部;以及
一连杆,枢接于该键框;其中,当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时,该限位凸部沿着该限位导引部移动,以使该键框被限制在一第一轴向上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一底座;
一上盖,枢接于该底座;以及
一键盘,设置于该底座上,包括:
一薄膜线路板,具有至少一薄膜开关;
一键框,具有一容置孔以及向外延伸的一限位凸部;
一按键,对应于该薄膜开关,并包括一键帽,且该键帽用以被触压而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一固定板,位于该键框的下方,并具相对应于该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引部;以及
一连杆,枢接于该键框;
其中,于该上盖被往该底座的下方翻转时,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至与该键帽等高的一锁定位置,且该限位凸部沿着该限位导引部移动,以使该键框被限制在一第一轴向上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键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具有键盘的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笔记本电脑的上盖往底座的底部翻转并接触底部而使屏幕显露于外的概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键盘于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键盘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分解图。
图7为图4所示键盘的键框处在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键盘于键框处在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键框、连杆与活动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键盘于键框处在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键框、连杆与活动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键帽、连杆以及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所示的键帽、连杆以及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键帽、连杆以及凸轮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所示的键帽、连杆以及凸轮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键帽、连杆以及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所示的键帽、连杆以及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亦为笔记本电脑处在键盘输入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笔记本电脑于上盖从键盘输入模式往底座翻转的过程概念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笔记本电脑转换为触控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键盘 2笔记本电脑
3键盘 4笔记本电脑
11固定板 12薄膜线路板
13按键 21底座
22上盖 23转动轴
24屏幕 31按键
32键框 33连杆
34薄膜线路板 35固定板
36活动板 37螺杆驱动结构
38凸轮驱动结构 39驱动结构
41底座 42上盖
43转动轴 44屏幕
111第一固定结构 112第二固定结构
121薄膜开关 131键帽
132剪刀式连接元件 133弹性件
311键帽 312连接元件
313弹性件 321容置孔
322卡勾 323抵顶部
324限位凸部 341薄膜开关
351第一固定结构 352第二固定结构
353限位导引部 361延伸板
371螺杆部 372连动件
381凸轮部 382连动件
391连动件组 1311第一键帽固定结构
1312第二键帽固定结构 1321第一框架
1322第二框架 3111第一键帽固定结构
3112第二键帽固定结构 3121第一框架
3122第二框架 3611穿孔
3911第一连动件 3912第二连动件
3913第三连动件 D1方向
D2方向 D3方向
D4方向 D5方向
D6方向 D7方向
D8方向 D9方向
D10方向 D11方向
D12方向 I1运作位置
I2锁定位置 X第一轴向
Y第二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图7,图4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亦为键盘的键框处在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键盘于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键盘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分解图,图7为图4所示键盘的键框处在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键盘3包括多个按键31、键框32、连杆33、薄膜线路板34以及固定板35,且每一按键31包括键帽311、连接元件312以及弹性件313,而薄膜线路板34设置于固定板35的上方,并具有对应于按键31的薄膜开关341。
再者,弹性件313位于键帽311与薄膜线路板34之间,而连接元件312则连接于固定板35以及键帽311之间。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元件312为剪刀式连接元件312,其包括第一框架3121以及第二框架3122,且键帽311包括第一键帽固定结构3111以及第二键帽固定结构3112,而固定板35则包括向上穿过薄膜线路板34的第一固定结构351以及第二固定结构352;其中,第一框架3121的二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板35的第二固定结构352以及键帽311的第一键帽固定结构3111,而第二框架3122的二端则分别连接于固定板35的第一固定结构351以及键帽311的第二键帽固定结构3112;当然,此仅为一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连接元件312、固定板35以及键帽311间的连结关系。
另外,键框32具有多个容置孔321以及向下延伸的卡勾322,且每一容置孔321供相对应的按键31设置并活动于其中,而卡勾322则供连杆33枢接于键框32;其中,连杆33用以相对于键框32枢转并推动键框32,以进而使键框32在第一轴向X上活动,亦即使键框32从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移动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或使键框32从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移动至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此将于稍后详述。
而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键盘3还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5的下方并可相对于固定板35沿第二轴向Y滑动的活动板36,且活动板36具有由活动板36的上表面往上延伸并穿过固定板35的延伸板361,而延伸板361具有供连杆33的端部穿过的穿孔3611。此外,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轴向X以及第二轴向Y分别为垂直轴向以及水平轴向。
请参阅图8与图9,图8为图4所示键盘于键框处在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键框、连杆与活动板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4所示键盘于键框处在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键框、连杆与活动板的剖面示意图。首先说明键框32从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移动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的作动过程。图8所示键框32是处在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当活动板36相对于固定板35沿第二轴向Y(方向D3)滑动时,延伸板361会推动穿过其穿孔3611的连杆33而使连杆33相对于延伸板361朝方向D4枢转,同时连杆33也会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5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6)上升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其如图9所示。
此时,当活动板36再相对于固定板35沿第二轴向Y(相反于方向D3的方向D7)滑动时,延伸板361会推动穿过其穿孔3611的连杆33而使连杆33相对于延伸板361朝相反于方向D4的方向D8枢转,同时连杆33也会相对于键框32朝相反于方向D5的方向D9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相反于方向D6的方向D10)下降而回到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
另外,请再度参阅图5与图6,按键31的键帽311可于键框32处在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被触压,当按键31的键帽311被触压而相对于薄膜线路板34往下移动时,连接元件312的第一框架3121与第二框架3122会由开合状态变更为叠合状态,同时弹性件313会受到键帽311的挤压而抵顶薄膜线路板34的薄膜开关341,进而使键盘3产生相对应的按键31信号;而当按键31的键帽311不再被触压时,键帽311会因应弹性件313的弹性力而相对于薄膜线路板34往上移动,此时连接元件312的第一框架3121以及第二框架3122会再由叠合状态变更为开合状态,键帽311因此恢复原位。
特别说明的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键框32还具有位在容置孔321侧壁的抵顶部323,其用以于键框32处在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时抵触键帽311的底部,由此限制键帽311于容置孔321中活动,也就是说,此时按键31的键帽311因受到键框32的抵顶部323的抵顶而无法相对于薄膜线路板34往下移动。
此外,键框32还具有向外延伸的限位凸部324,而固定板35还具有相对应于限位凸部324的限位导引部353,当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枢转并推动键框32时,限位凸部324沿着限位导引部353移动,由此使键框32被局限在第一轴向X上活动,也就是可避免键框32在升降的过程中偏移或晃动。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限位凸部324以及限位导引部353分别为限位柱以及限位孔,但不以此为限,限位导引部353亦可变更设计为往第一轴向X延伸的限位槽。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键盘3经由驱动连杆33使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着第一轴向X上升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来防止因键帽311被触压而误导通相对应的薄膜开关341,倘若使用者欲再使用按键31,则可先通过驱动连杆33使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着第一轴向X下降至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以进一步进行操作。
此外,上述仅为一实施例,并不以上述为限,熟知本技艺人士皆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举例来说,可变更设计将活动板36设置于固定板35的上方。再举例来说,虽然上述实施例是通过使活动板36沿第二轴向Y滑动而驱动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枢转并推动键框32,但可变更设计采用其他驱动连杆33的驱动结构,其如图10~图12所示。
请参阅图10A与图10B,图10A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键帽、连杆以及螺杆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图10B为图10A所示的键帽、连杆以及螺杆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其中,本较佳实施例的键盘大致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的键盘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键盘还包括取代活动板36的螺杆驱动结构37,且螺杆驱动结构37包括具有螺杆部371以及连接于连杆33以及螺杆部371之间的连动件372。
首先以图10A所示的左边的螺杆驱动结构37来说明。当图10A所示的螺杆部371被驱动旋转时,连动件372会沿第二轴向Y(方向D3)推动连杆33而使连杆33相对于连动件372朝方向D4枢转,同时连杆33也会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5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6)上升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即如图10B所示。
接着再以图10B所示的左边的螺杆驱动结构37来说明。当图10B所示的螺杆部371再被驱动朝反方向旋转时,连动件372会沿第二轴向Y(方向D7)推动连杆33而使连杆33相对于连动件372朝方向D8枢转,同时连杆33也会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9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10)下降而回到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即如图10A所示。
请参阅图11A与图11B,图11A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键帽、连杆以及凸轮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图11B为图11A所示的键帽、连杆以及凸轮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其中,本较佳实施例的键盘大致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的键盘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键盘还包括取代活动板36的凸轮驱动结构38,且凸轮驱动结构38具有凸轮部381以及连接于连杆33以及凸轮部381之间的连动件382。
首先以图11A所示的左边的凸轮驱动结构38来说明。当图11A所示的凸轮部381被驱动旋转时,连动件382会沿第二轴向Y(方向D3)推动连杆33而使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5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6)上升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即如图11B所示。
接着再以图11B所示的左边的凸轮驱动结构38来说明。当图11B所示的凸轮部381再被驱动朝反方向旋转时,连动件382会沿第二轴向Y(方向D7)推动连杆33而使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9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10)下降回到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即如图11A所示。
请参阅图12A与图12B,图12A为本发明键盘于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键帽、连杆以及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低于键帽的运作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图12B为图12A所示的键帽、连杆以及驱动结构在键框处于与键帽等高的锁定位置时的概念示意图。其中,本较佳实施例的键盘大致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的键盘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键盘还包括取代活动板36的驱动结构39,且驱动结构39包括具有第一连动件3911、第二连动件3912以及第三连动件3913的连动件组391,第二连动件3912设置于第一连动件3911与第三连动件3913之间,而第三连动件3913设置于第二连动件3912与连杆33之间。
首先以图12A所示的左边的驱动结构39来说明。当图12A所示的第一连动件3911被驱动向下移动时,第二连动件3912会相对应于第一连动件3911朝方向D11枢转并带动第三连动件3913沿第二轴向Y(方向D3)推动连杆33,以进而使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5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6)上升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即如图12B所示。
接着再以图12B所示的左边的驱动结构39来说明。当图12B所示的第一连动件3911再被驱动向上移动时,第二连动件3912会相对应于第一连动件3911朝方向D12枢转并带动第三连动件3913沿第二轴向Y(方向D7)推动连杆33,以进而使使连杆33相对于键框32朝方向D9枢转并推动键框32沿第一轴向X(方向D10)下降回到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即如图12A所示。
请参阅图13~图16,图13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亦为笔记本电脑处在键盘输入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侧视图,图15为图14所示笔记本电脑于上盖从键盘输入模式往底座翻转的过程概念示意图,图16为图13所示笔记本电脑转换为触控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笔记本电脑4包括底座41、上盖42、转动轴43、驱动结构、键盘3以及屏幕44,且屏幕44与键盘3分别设置于上盖42与底座41上,而键盘3如同图4所示,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当笔记本电脑4处于键盘输入模式时,键盘3的键框32处再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另外,上盖42通过转动轴43枢接底座41,故可相对于底座41翻转。其中,为了更便利使用者的操作,屏幕44采用触控式屏幕44,且上盖42可经由转动轴43往底座41的底部翻转并接触底部而使屏幕44显露于外,其外观的呈现像是平板电脑,由此供使用者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对屏幕44进行操作,其如图16所示。
再者,驱动结构因应转动轴43的旋转而作动。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驱动结构为图4所示键盘3的活动板36,且于笔记本电脑4从图13所示的键盘输入模式转换为图16所示的触控模式的过程中,活动板36因应转动轴43的旋转而相对于固定板35沿第二轴向Y(方向D3)滑动,使得当笔记本电脑4转换为触控模式时,键框32已上升至与键帽311等高的锁定位置I2,故此时按键31无法因使用者的触压而往下移动。
而于笔记本电脑4再从图16所示的触控模式转换为图13所示的键盘输入模式的过程中,活动板36因应转动轴43的旋转而相对于固定板35沿第二轴向Y(方向D7)滑动,使得当笔记本电脑4回到键盘输入模式时,键框32亦已回到低于键帽311的运作位置I1,故此时按键31可供使用者触压以进行操作动作。其中,上述活动板36与键框32的互动过程与原理如同图8与图9所示,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但是,上述的笔记本电脑4仅为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熟知本技艺人士皆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举例来说,驱动结构并不以活动板36为限,亦可变更设计为,驱动结构采用如图10所示的螺杆驱动结构37、如图11所示的凸轮驱动结构38或如图12所示的驱动结构39。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笔记本电脑4可于处在触控模式时,亦即于上盖42经由转动轴43往底座41的底部翻转并接触底部而使屏幕44以及键盘3皆显露于外时,限制键盘3的按键31被触压,如此可改善现有使用者因握持笔记本电脑4误触到按键31所形成的凹陷而导致难以握持的缺陷,亦避免现有因按键31被误触而造成笔记本电脑4发生误动作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的公开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20)

1.一种键盘,包括:
一薄膜线路板,具有一薄膜开关;
一键框,具有一容置孔以及向外延伸的一限位凸部;
一按键,对应于该薄膜开关,并包括一键帽,且该键帽用以被触压而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一固定板,位于该键框的下方,并具相对应于该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引部;以及
一连杆,枢接于该键框;其中,当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时,该限位凸部沿着该限位导引部移动,以使该键框被限制在一第一轴向上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还包括一活动板,且该活动板具有由该活动板的一上表面往上延伸的一延伸板,而该延伸板具有供该连杆穿过的一穿孔;其中,当该活动板相对于该固定板沿一第二轴向滑动时,该延伸板推动该连杆而使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中该活动板设置于该固定板的下方,抑或是该活动板设置于该固定板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中该键框还具有向下延伸的一卡勾,以供该连杆枢接于该键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中该键框还具有位在该容置孔的一侧的一抵顶部,且该抵顶部用以抵触该键帽而限制该键帽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中当该键框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低于该键帽的一运作位置时,该键帽供被触压而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中该限位凸部为一限位柱,而该限位导引部为一限位孔或往该第一轴向延伸的一限位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还包括一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连接于该连杆,并用以驱动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其中该驱动结构为一螺杆驱动结构或一凸轮驱动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其中该驱动结构包括一连动件组,且该动件组中的第一连动件用以向下移动而驱动该连杆推动该键框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与该键帽等高的一锁定位置,或用以向上移动而驱动该连杆推动该键框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低于该键帽的一运作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中该按键还包括一连接元件,且该连接元件连接于该固定板以及该键帽之间,并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固定板上下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中该连接元件为一剪刀式连接元件。
13.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一底座;
一上盖,枢接于该底座;以及
一键盘,设置于该底座上,包括:
一薄膜线路板,具有至少一薄膜开关;
一键框,具有一容置孔以及向外延伸的一限位凸部;
一按键,对应于该薄膜开关,并包括一键帽,且该键帽用以被触压而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一固定板,位于该键框的下方,并具相对应于该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引部;以及
一连杆,枢接于该键框;
其中,于该上盖被往该底座的下方翻转时,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至与该键帽等高的一锁定位置,且该限位凸部沿着该限位导引部移动,以使该键框被限制在一第一轴向上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键框还具有位在该容置孔的一侧的一抵顶部,且该抵顶部用以抵触该键帽而限制该键帽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当该上盖从该底座的下方往底座的上方翻转时,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低于该键帽的一运作位置;其中,当该键框被推动至该运作位置时,该键帽供被触压而于该容置孔中活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键盘还包括一活动板,且该活动板具有由该活动板的一上表面往上延伸的一延伸板,而该延伸板具有供该连杆穿过的一穿孔;其中,当该活动板相对于该固定板沿一第二轴向滑动时,该延伸板推动该连杆而使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活动板设置于该固定板的下方,抑或是该活动板设置于该固定板的上方。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限位凸部为一限位柱,而该限位导引部为一限位孔或往该第一轴向延伸的一限位槽。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键盘还包括一驱动结构,且该驱动结构连接于该连杆;其中,当该上盖相对应于该底座翻转时,该驱动结构驱动该连杆相对于该键框枢转并推动该键框。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键盘还包括一连接元件,且该连接元件连接于该固定板以及该键帽之间,并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固定板上下移动。
CN201610507509.4A 2016-06-30 2016-06-30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Withdrawn CN107564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7509.4A CN107564753A (zh) 2016-06-30 2016-06-30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7509.4A CN107564753A (zh) 2016-06-30 2016-06-30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4753A true CN107564753A (zh) 2018-01-09

Family

ID=6096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7509.4A Withdrawn CN107564753A (zh) 2016-06-30 2016-06-30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47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542A (zh) * 2018-03-21 2018-07-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装置
CN109865287A (zh) * 2019-03-22 2019-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67100U (zh) * 2013-07-10 2013-12-25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能阻止键帽下压的键盘
CN203386634U (zh) * 2013-06-07 2014-01-08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键帽误触的键盘
CN204496438U (zh) * 2015-03-31 2015-07-22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框架升降机构
CN204632606U (zh) * 2015-03-31 2015-09-09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升降的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6634U (zh) * 2013-06-07 2014-01-08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键帽误触的键盘
CN203367100U (zh) * 2013-07-10 2013-12-25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能阻止键帽下压的键盘
CN204496438U (zh) * 2015-03-31 2015-07-22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框架升降机构
CN204632606U (zh) * 2015-03-31 2015-09-09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升降的驱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542A (zh) * 2018-03-21 2018-07-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装置
CN108346542B (zh) * 2018-03-21 2024-01-0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装置
CN109865287A (zh) * 2019-03-22 2019-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918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I653658B (zh) 鍵盤
CN203910606U (zh) 按键结构及安装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输入装置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I416564B (zh) 按鍵結構
TWI671773B (zh) 鍵盤及其按鍵
TW202022905A (zh) 鍵盤
TWI601172B (zh) 鍵盤
CN102298451A (zh) 可改变按键触压力的鼠标装置
TWI620219B (zh) 按鍵結構
US20180284904A1 (en) Keyboard device and key structure thereof
TWI609396B (zh) 按鍵結構
CN107564753A (zh)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TW201913705A (zh) 鍵盤
TWI606478B (zh) 按鍵結構
CN107291251A (zh)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CN107516607A (zh) 按键结构
CN107240525B (zh) 键盘
TWI609397B (zh) 按鍵結構
CN107305816A (zh) 按键结构
TW202025190A (zh) 鍵盤
CN110504114A (zh) 按键结构
TWI705365B (zh) 觸控模組
CN107437472A (zh) 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