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542B - 一种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6542B CN108346542B CN201810235816.0A CN201810235816A CN108346542B CN 108346542 B CN108346542 B CN 108346542B CN 201810235816 A CN201810235816 A CN 201810235816A CN 108346542 B CN108346542 B CN 1083465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cap
- lug
- key
- connecting rod
- movable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e.g. sealed casings or casings reducible in siz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包含:包括多个按键开口的壳体;至少一个键帽组,该键帽组中包括至少一个键帽,并且该至少一个键帽排列于同一方向;该键帽容置于该按键开口中,该键帽的背面侧沿所属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以及推动机构,包括多个横向槽,该横向槽移动到一该凸耳位于该横向槽中时,该凸耳处于不可下移状态;其中,该推动机构带动该横向槽沿平行于壳体表面方向移动,以将对应的该键帽组中的键帽切换到可移动状态或该不可下移状态。通过推动结构中的横向槽与凸耳之间的耦合固定键帽,防止键帽在未工作状态下被误触产生不需要的输入;该键帽固定结构不会增加键盘装置的高度,有效保持键盘装置的厚度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可锁定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等电子设备轻量化、薄型化的需求,作为常用的输入装置,键盘也朝向轻质、超薄的方向发展,如何设计更薄的键盘是本领域的一个设计课题。部分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包括按键的键盘面在一种状态下需被转作为支撑面,以支撑于桌面等平面,或由用户手持,此时需要对键盘作防操作处理。另外,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暂时搁置电子设备以处理其他事务,需要对键盘作防操作处理,以避免他人触动键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作业,或者电子设备中数据的泄漏或破坏;
现有技术中,有业者采用将键盘提升以分离按键与开关防止误操作,但这样做使得键盘装置的整体厚度变厚;还有业者采用单点抵接提升键盘,由于按键的中心点通常用来按压触发点开关,该抵接的单点位置偏在一侧,会导致按键发生倾斜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按键可锁定的键盘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可锁定的键盘装置,其能够方便的实现键盘的轻薄化,使得键盘更美观平整,并能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设置按键以防止对按键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包含,
壳体,包括多个按键开口;
至少一个键帽组,该键帽组中包括至少一个键帽,并且该至少一个键帽排列于同一方向;该键帽容置于该按键开口中,该键帽的背面侧沿所属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以及
推动机构,包括多个横向槽,该横向槽移动到一该凸耳位于该横向槽中时,该凸耳处于不可下移状态;
其中,该推动机构带动该横向槽沿平行于壳体表面方向移动,以将对应的该键帽组中的键帽切换到可移动状态或该不可下移状态。
较佳的,该横向槽连通纵向槽;其中,在该可移动状态时,该凸耳位于对应的该纵向槽、并可沿该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在该不可下移状态时,该凸耳位于对应的该横向槽、并不可沿该纵向槽的延伸方向向下移动到触发对应键开关的位置。
较佳的,该纵向槽还包括上侧边界,以用于限定对应的该凸耳沿该纵向槽可移动的最高位置。
较佳的,该横向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连通该纵向槽;在该可移动状态时,该第一端靠近对应的该凸耳,该第二端远离对应的该凸耳,该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该第二端的尺寸;该横向槽还包括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连接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用于引导该凸耳相对于该横向槽移动。
较佳的,该横向槽的该第一斜面的倾斜幅度被设置,以使对应的该凸耳在该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时,该凸耳对应的该键帽相对于该壳体表面的高度不变;或者,
该横向槽的该第一斜面的倾斜幅度被设置,以使对应的该凸耳在该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时,该凸耳对应的该键帽相对于该壳体表面的高度改变,其中,该凸耳处于该可移动状态时的该高度高于该凸耳处于该不可下移状态时的该高度。
较佳的,该推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位于一个该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该两个第一连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该横向槽,每个该横向槽对应于一该凸耳。
较佳的,该键盘装置中至少包括两个该键帽组,该两个键帽组相邻且位于相平行的不同直线上;
位于该两个键帽组之间的该第一连杆,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对应于该两个键帽组中的一个,并且每个侧部具有多个该横向槽,每个该横向槽对应于一该凸耳。
较佳的,该推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相垂直;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第一连杆被带动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较佳的,该键盘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该推动机构操作,以推动至少一个该键帽组中的所有键帽在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
较佳的,该控制单元自动分析确定该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并控制该推动机构推动与该目标使用状态对应的部分或全部键帽组中的该键帽在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
较佳的,该第二连杆具有导槽,该第一连杆具有凸柱,该凸柱可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导槽带动该凸柱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
该第一连杆具有导槽,该第二连杆具有凸柱,该凸柱可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凸柱带动该导槽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键盘装置,按键键帽设置于壳体按键开口中,在需要时,通过推动结构中的横向槽与凸耳之间的耦合固定键帽,防止键帽在未工作状态下被误触产生不需要的输入。该键帽固定结构不会增加键盘装置的高度,有效保持键盘装置的厚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侧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键帽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键帽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键帽解锁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键帽锁定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键帽过渡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的键帽解锁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的键帽锁定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的键帽过渡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术语“上”、“下”、“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A至图1C所示,揭示了本发明投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键盘装置包括壳体10、至少一个键帽组20、按键锁定与解锁的推动机构30、以及控制推动机构30作动的控制单元,其他还包括键帽组20下方对应的电路板(未图示)、键盘输入输出接口(未图示)等。该键盘装置可作为一模块集成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工业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也可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外接输入设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壳体10上设有多个按键开口12,相邻按键开口12之间设有框部11;壳体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形成壳体外观,形成组装后的键盘装置外观中的部分,这样充分减小了整个键盘装置的厚度;也可将壳体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作为键盘装置外观壳体内部的结构,例如在壳体10的上侧还有一具有对应按键开口12的外壳作为键盘装置外观。壳体10以及框部11的下表面11b设置容纳推动机构30的结构,例如设有凹槽以容纳推动机构30中的杆体,该凹槽可以是连续并完全包含推动机构30中杆体的杆体长度,也可以是局部包含推动机构30的部分杆体的杆体长度;壳体10以及框部11的下表面11b还具有卡持件,将推动机构30中的杆体约束在凹槽的范围内,该杆体仅可沿杆体长度方向移动;该卡持件与壳体10以及框部11的下表面11b一体化,也可通过粘贴、熔融固接等方式实现;推动机构40可以全部位于键盘装置中,也可以部分位于键盘装置中,其他部分位于与键盘装置组合的壳体中;在此不再赘述。
键帽组20包括多个键帽21,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排成一行或一列,优选地,所有键帽组20中的键帽排列方向一致。以常用键盘布局为例,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排成一行。该键盘装置包括多个行向键帽组20,以构成完整的按键布局,以图1A至1C为例,可以一行键帽21作为一个键帽组20,也可将一行键帽21分为左右两个键帽组20,对于布局中占用多行的键帽21(例如Enter键),则采用该多行键帽组20中边侧的两个键帽组20对应的推动机构30控制其锁定与解锁。
键帽组20中的每个键帽21可为分离的单体,键帽组20也可为与电路板整合为一体的键盘组件,键帽组20可以为该键盘组件中部分键帽21的组合。键帽21包括正面部、背面部212、以及背面部212侧向伸出的凸耳213。正面部形成键帽21的外观,其供使用者按压以实现输入操作;背面部212与正面部相对,背面部212对应于电路板中对应的键开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在正面部被使用者按压时,背面部212直接或间接抵接对应的键开关,以触发对应键开关产生电信号,所有键开关产生的电信号经由编译生成对应的输入信号提供给与该键盘装置信号连接的电子设备;例如如图1A至1C所示的笔记本电脑,键盘装置经由输入输出端口将输入信号提供笔记本电脑的控制模块,也可将产生的电信号提供给笔记本电脑的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编译生成对应的输入信号,在此不再赘述。
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从背面部212沿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213,每侧凸耳213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对应键帽21正面部的尺寸确定,两侧凸耳213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例如,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排成一行的情况下,每个键帽21的背面部212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伸出凸耳213;一般键帽21(例如F功能键,数字键,字母键等)的两侧各设置两个凸耳213,或者一侧设置两个凸耳213、另一侧设置一个凸耳213;沿键帽排列方向较长的按键键帽21(例如Backspace键、空格键等)两侧各设置至少三个凸耳213,或者一侧设置至少三个凸耳213、另一侧设置两个凸耳213;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如图1B和2A所示,所有键帽组20中的键帽21可上下移动;在使用者按压键帽21时触发下方电路板中对应的键开关以产生电信号。在非使用状态下,如图1C和2B所示,所有键帽组20中的键帽21被限位,在按压键帽21时键帽21不可向下移动,即不会触发下方电路板中对应的键开关产生电信号。非使用状态也可以为部分键帽组20中的键帽21被限位,在按压键帽21时键帽21不可向下移动触发键开关;例如,为了防止使用时对关机键的误操作导致意外关机,开机后可自动设置为关机键为非使用状态,只有在取消非使用状态对按键的锁定后方可正常执行关机操作;又如,对于功能键(删除、刷新)等进行锁定,以防止误操作后执行自己不需要的操作,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推动机构30,通过控制键帽21的凸耳213的位置可移动或不可移动以将对应的键帽21切换到可移动状态或不可下移状态。
推动机构30包括多个横向槽,横向槽一一对应于一个键帽组20的的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凸耳213的位置。横向槽被推动沿键帽排列方向移动,凸耳213移动到对应的横向槽中,凸耳213处于不可下移状态(或非使用状态),至少是凸耳213的下方被横向槽限位,凸耳213即使被下按也无法触发键开关产生信号。凸耳213处于不可下移状态,其还可以是凸耳213整体被横向槽限位,即凸耳213的上侧也被横向槽限位,凸耳213的至少部分尺寸与横向槽的部分尺寸相匹配,在凸耳213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凸耳213的上下两侧均与横向槽相抵接。
优选的,横向槽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一端连通一纵向槽。在凸耳213处于可移动状态时,第一端靠近凸耳213,第二端远离凸耳213,凸耳213位于纵向槽中,可以在纵向槽中沿垂直于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在凸耳213处于不可下移状态时,凸耳213位于横向槽中,并由于横向槽中的下侧的限位,不可下移到可触发键开关的位置,也就是说横向槽下侧的限位可以是抵接凸耳213以固定凸耳213的位置,也可以是不抵接凸耳213,但在按键键帽21被操作时其下移的幅度不足以触发键开关产生信号。
横向槽的第一端的尺寸大于第二端的尺寸,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还包括第一斜面,以引导凸耳213相对于横向槽移动。第一斜面的倾斜幅度可与凸耳213的形状、高度相匹配,以使对应的该凸耳213在该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之间切换时,该凸耳213对应的该键帽21相对于该壳体表面11a的高度不变;也可以设置第一斜面的倾斜幅度,以使对应的该凸耳213在该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之间切换时,该凸耳213对应的该键帽21相对于该壳体表面11a的高度改变,其中,该凸耳213处于该可移动状态时的该高度高于该凸耳213处于该不可下移时的该高度,这样按键键帽21在被锁定时会略低于可操作时的高度,有利于辨识按键状态以及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如图3A至3C所示)。第一斜面可以是倾斜的平面围绕而成的楔形柱面,也可以是锥形柱面,上述柱面的截面的边界可以是直线(如图2A和2B所示),也可以是曲线,以使凸耳213相对于推动机构40上述槽体移动时过渡平滑。凸耳213的形状与横向槽的形状相匹配,二者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优选的,凸耳213与横向槽抵接的位置进行平滑处理,以增大二者的接触面积,以便移动平滑且不易损坏。凸耳213处于可移动状态时,其距离对应横向槽的近端尺寸小于第一端的尺寸,以便凸耳213可以顺利的移入横向槽中。
纵向槽可以为延伸方向垂直于壳体表面11a,也可以基于人体工学设计略倾斜于壳体表面11a的垂直方向。纵向槽的横向尺寸略大于凸耳213的横向尺寸,以便于凸耳213顺利的装入纵向槽、并可沿纵向槽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纵向槽的横向尺寸也可不限于凸耳213的横向尺寸,其依靠壳体10中框部11的类似槽体结构实现凸耳213上下移动的导向和限位。纵向槽的上侧可设有限位,以阻止凸耳213从上侧移出壳体表面11a发生键帽脱落;纵向槽的上侧也可不设限位,而依靠壳体10中框部11的类似限位结构实现凸耳213的上侧限位。
推动机构30可包括多个第一连杆31用以设置横向槽,在包含纵向槽时亦用于设置纵向槽。在每个键帽组20的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杆31,对应于每一凸耳213的位置,第一连杆31设置一对应的横向槽。横向槽与凸耳213可移动地抵接;第一连杆31沿连杆长度方向移动时,凸耳213的部分抵接于横向槽并沿着横向槽被推动锁定或解锁;同一键帽组20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杆31同时同向移动,以使得键帽21两侧的凸耳213同时被推动锁定或解锁,从而实现键帽组20中所有键帽21被同时推动锁定或解锁。
优选的,也可仅在键帽组20的键帽排列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杆31,以控制该键帽组20中所有键帽21的锁定。
优选的,也可在沿垂直于键帽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键帽组20之间的第一连杆31,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对应于一个键帽组20;其中每个侧部具有与侧键帽组20中的所有凸耳213一一对应的多个横向槽。这样该第一连杆31可同时控制两组键帽组20的凸耳213的锁定与解锁,以控制该两组键帽组20的键帽21状态改变。
多个第一连杆31可以分别控制,也可以一体化后整体控制作动。
推动机构3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与第一连杆31的方向垂直,且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均平行于壳体10的上表面11a。在第二连杆3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时,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杆31沿第一连杆31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在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中设有对应的结构将一个方向的位移转移为垂直方向的位移。
例如,如图1A至1C所示,第一连杆31具有一凸柱312,第二连杆32具有一导槽322,凸柱312可在导槽322中移动;第二连杆3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时,导槽322迫使插入其中的凸柱312沿导槽322的斜面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3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导槽322的两端可对应于第一连杆31位移的首末两端点,其中第一连杆31位于其中一端点时,对应键帽21被推动锁定;第一连杆31位于另一点时,对应键帽21被推动解锁。为便于凸柱312和导槽322的抵接和相对滑动,凸柱312和导槽322还可作倒角处理,凸柱312还可为圆柱体。此外,还可以是第一连杆31具有导槽,第二连杆32具有凸柱的情形,同样通过凸柱和导槽的耦接联动将第二连杆32的位移转移为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位移。在此不再赘述。
又如,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中的一个具有梯形凹槽,另一个具有梯形块,梯形凹槽和梯形块的斜面形状相匹配,且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梯形块的宽度,在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中的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时,带动另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将一个方向的位移转移为垂直方向的位移的联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连杆32可同时控制多个第一连杆31的移动,从而控制对应的多个键帽组20的同时锁定或解锁。优选地,在第一连杆31的首末两端侧均可设置第二连杆32。优选地,在同一行具有两个键帽组20时,可以通过于该行键帽组20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外侧设置两个第二连杆32以分别控制该两个键帽组20对应的第一连杆31,从而分别控制该两个键帽组20的锁定或解锁。
键帽组20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一端侧可以针对该侧多个不同的键帽组20设置不同的第二连杆32,以对不同的键帽组20实现不同的控制。同一侧的多个第二连杆32可以沿同一直线方向,且其控制单元位于多个第二连杆32的异侧;例如位于同一直线前端的第二连杆32的控制单元位于该第二连杆32的前端侧,位于同一直线后端的第二连杆32的控制单元位于该第二连杆32的后端侧,即两个控制单元相远离。同一侧的多个第二连杆32也可以是平行设置,其控制单元可位于同一侧或不同侧;当各个控制单元位置邻近时,也可以一集成的控制单元实现两个或更多个平行的第二连杆32的位移控制;当被控制的多个第二连杆位于控制单元的同侧时,部分第二连杆32需跨越部分非受其控制的第一连杆31,可通过在第二连杆32以及非受其控制的第一连杆3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凹槽,该凹槽的尺寸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在二者的位移幅度范围内均不会发生机械干涉。对所有第二连杆32同时对应作动时,所有键帽组20的所有键帽21同时锁定或解锁,从而实现键盘装置整体状态的切换。对部分第二连杆32对应作动时,其对应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同时锁定或解锁,从而实现到特定的限制使用状态的切换。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位于壳体10中的框部11下表面11b(如图2A至2C所示)。
该键盘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以用于控制推动机构30的操作,从而实现对应键帽组20的锁定或解锁。控制单元机械键钮,例如滑动键、按压键等。例如,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与第二连杆32连接的滑动键;在推动机构30仅有第一连杆31而没有第二连杆32时,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杆31连接的滑动键。滑动键具有两个位置,以分别对应于连杆的位移两端,进而分别对应于对应键帽21(或键帽组20)的锁定或解锁的两种状态。该滑动键可以位于壳体10的上表面11a。又如,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与第二连杆32连接的按压键;在推动机构30仅有第一连杆31而没有第二连杆32时,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杆31连接的按压键。按压键位于第二连杆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侧壁上,或位于第一连杆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侧壁上;该按压键具有高低两个位置,以分别对应于连杆的位移两端,进而分别对应于对应键帽21(或键帽组20)的锁定或解锁的两种状态。该壳体侧壁可以是形成一完整包裹该键盘装置其他结构的外观壳体的壳体10的侧壁,也可以是该键盘装置所嵌入的一电子装置的外观壳体的侧壁;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控制单元还可采用电信号控制。控制单元可基于使用者对对应的机械键、触控键或类似控制开关的作动,发送控制信号到对应的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连杆32切换到对应的位移位置,从而使得相关联的第一连杆31、键帽组20联动位移,最终实现对应键帽组20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
控制单元还可基于分析自动确定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从而发送控制信号到对应的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连杆32切换到对应的位移位置,从而使得相关联的第一连杆31、键帽组20联动位移,最终实现对应键帽组20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例如,在键盘装置无输入操作超过一定时长时,控制单元将切换到待机状态,此时控制单元控制键盘装置进入非操作状态。又如,笔记本电脑包含该键盘装置以及一显示触摸屏,该键盘装置与该显示触摸屏之间可以经由枢轴组连接,从而实现翻盖打开,当打开到一定角度、甚至键盘装置的背面壳体与显示屏的背面壳体相抵接(即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时,键盘装置包含键帽组20的壳体上表面可以作为支撑面被放于桌面或被手持;该键盘装置与该显示触摸屏还可旋转后翻转到一定角度、甚至键盘装置的包含键帽组20的壳体上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壳体相抵接,以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当检测到翻转角度大于180度,或检测到旋转后翻转一定角度时,控制单元确定键盘装置处于或即将处于非使用状态,并发送控制信号到对应的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连杆32切换到对应的位移位置,从而使得相关联的第一连杆31、键帽组20联动位移,最终实现对应键帽组20处于锁定状态。
在具有控制开关时,控制开关基于使用者的选择呈现不同的发光指示,例如亮/灭、不同颜色、闪烁等等;也可基于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以指示灯呈现对应的发光指示;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还可对被解锁的部分或被锁定的部分键帽组20进行点亮,例如对应键帽21的文字或符号对应发光,以提示或强调该部分按键,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包括多个按键开口;
至少一个键帽组,该键帽组中包括至少一个键帽,并且该至少一个键帽排列于同一方向;该键帽容置于该按键开口中,该键帽的背面侧沿所属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以及
推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该至少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位于一个该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该至少两个第一连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横向槽,该横向槽连通纵向槽;每个该横向槽对应于一该凸耳,该横向槽移动到一该凸耳位于该横向槽中时,该凸耳处于不可下移状态;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相垂直;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第一连杆被带动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其中,该推动机构带动该横向槽沿平行于壳体表面方向移动,以将对应的该键帽组中的键帽切换到可移动状态或该不可下移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该可移动状态时,该凸耳位于对应的该纵向槽、并可沿该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在该不可下移状态时,该凸耳位于对应的该横向槽、并不可沿该纵向槽的延伸方向向下移动到触发对应键开关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纵向槽还包括上侧边界,以用于限定对应的该凸耳沿该纵向槽可移动的最高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横向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连通该纵向槽;在该可移动状态时,该第一端靠近对应的该凸耳,该第二端远离对应的该凸耳,该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该第二端的尺寸;该横向槽还包括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连接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用于引导该凸耳相对于该横向槽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横向槽的该第一斜面的倾斜幅度被设置,以使对应的该凸耳在该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时,该凸耳对应的该键帽相对于该壳体表面的高度不变;或者,
该横向槽的该第一斜面的倾斜幅度被设置,以使对应的该凸耳在该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时,该凸耳对应的该键帽相对于该壳体表面的高度改变,其中,该凸耳处于该可移动状态时的该高度高于该凸耳处于该不可下移状态时的该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键盘装置中至少包括两个该键帽组,该两个键帽组相邻且位于相平行的不同直线上;
位于该两个键帽组之间的该第一连杆,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对应于该两个键帽组中的一个,并且每个侧部具有多个该横向槽,每个该横向槽对应于一该凸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键盘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该推动机构操作,以推动至少一个该键帽组中的所有键帽在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自动分析确定该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并控制该推动机构推动与该目标使用状态对应的部分或全部键帽组中的该键帽在可移动状态和该不可下移状态之间切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连杆具有导槽,该第一连杆具有凸柱,该凸柱可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导槽带动该凸柱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
该第一连杆具有导槽,该第二连杆具有凸柱,该凸柱可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凸柱带动该导槽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35816.0A CN108346542B (zh) | 2018-03-21 | 2018-03-21 | 一种键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35816.0A CN108346542B (zh) | 2018-03-21 | 2018-03-21 | 一种键盘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6542A CN108346542A (zh) | 2018-07-31 |
CN108346542B true CN108346542B (zh) | 2024-01-09 |
Family
ID=6295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35816.0A Active CN108346542B (zh) | 2018-03-21 | 2018-03-21 | 一种键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465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77956A (zh) * | 2021-09-30 | 2023-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4649158B (zh) * | 2022-03-04 | 2024-09-13 |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 键盘组件、电脑键盘以及笔记本电脑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83676A (ja) * | 2000-03-31 | 2001-10-12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2002324449A (ja) * | 2002-04-18 | 2002-11-08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CN202855596U (zh) * | 2012-09-03 | 2013-04-03 | 常熟精元电脑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 |
CN203386634U (zh) * | 2013-06-07 | 2014-01-08 |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防止键帽误触的键盘 |
TWI578357B (zh) * | 2015-10-28 | 2017-04-1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鍵盤(一) |
TWM548828U (zh) * | 2017-07-04 | 2017-09-11 |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 鍵帽防觸壓裝置及其可攜式電腦 |
TW201801117A (zh) * | 2016-06-24 | 2018-01-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
CN107564753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
CN208061923U (zh) * | 2018-03-21 | 2018-11-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21908B2 (ja) * | 2006-01-11 | 2011-07-13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WO2015030713A1 (en) * | 2013-08-26 | 2015-03-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isplay panel responsive key retraction |
-
2018
- 2018-03-21 CN CN201810235816.0A patent/CN1083465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83676A (ja) * | 2000-03-31 | 2001-10-12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2002324449A (ja) * | 2002-04-18 | 2002-11-08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CN202855596U (zh) * | 2012-09-03 | 2013-04-03 | 常熟精元电脑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 |
CN203386634U (zh) * | 2013-06-07 | 2014-01-08 |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防止键帽误触的键盘 |
TWI578357B (zh) * | 2015-10-28 | 2017-04-1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鍵盤(一) |
TW201801117A (zh) * | 2016-06-24 | 2018-01-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
CN107564753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
TWM548828U (zh) * | 2017-07-04 | 2017-09-11 |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 鍵帽防觸壓裝置及其可攜式電腦 |
CN208061923U (zh) * | 2018-03-21 | 2018-11-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6542A (zh) | 2018-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77986B1 (en) | Keyboard and keys | |
US6744890B1 (en) | Keypad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keypad module | |
US20120267225A1 (en) | Keys With Double-Diving-Board Spring Mechanisms | |
US20010003539A1 (en) | Telephone keypad having a dual-switch button | |
US20190244772A1 (en) | Keyboard device | |
KR20020097024A (ko) | 손파지형의 조합 키보드 및 게임 컨트롤러 시스템 | |
CN101751128B (zh) | 防止误动作的键盘模块 | |
JP3201175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 | |
CN107765879B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CN108346542B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KR20160034355A (ko) | 키패드 | |
US20110095987A1 (en) | 12-key qwerty text entry method | |
CN108062167B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CN107678559B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CN208061923U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CN208061138U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CN110050319B (zh) | 低轮廓键盘 | |
CN208044547U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JP4901360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 |
US9847188B2 (en) | Key structure | |
US11036316B2 (en) | Touch module | |
CN207924628U (zh) | 一种键盘装置 | |
KR100514542B1 (ko) | 휴대단말기의 데이터입력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입력장치 | |
US6875934B2 (en) | Keystroke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EP2148495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