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1277U - 进风装置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进风装置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81277U CN216481277U CN202123233682.5U CN202123233682U CN216481277U CN 216481277 U CN216481277 U CN 216481277U CN 202123233682 U CN202123233682 U CN 202123233682U CN 216481277 U CN216481277 U CN 216481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upport
- air inlet
- bracket
- switch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进风装置和空调器,所述进风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内循环组件,第一支架适于与空调器的壳体相连,第一支架上设有凸起,凸起相邻的两个侧面形成转角部,内循环组件安装在第一支架的凸起处,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内循环开关门和第一过滤部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连,且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适于与空调器的新风风道连通,内循环开关门与第二支架相连以开启和关闭第一进风口,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支架相连,且第一过滤部件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内循环开关门的下游。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便于清理第一过滤部件且可以避免昆虫筑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风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带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通过风管从室外吸风进入内部,通过过滤将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过滤掉,最后通过空调内部的风管进入室内,使得新风功能得以实现。
公开内容
本公开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设有内部循环系统,即在空调与内部环境相通的位置设置进风口,以更快的带动室内空气循环混合作用。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该相关技术中的内循环系统与新风风道共用过滤部件,内部空气环境中的杂物直接进入空调器内部的滤网上,导致空调器内部的滤网需要频繁清洗,同时,灰尘进入空调器内部之后容易沉积在即可内部空间的底部,难以清洗。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的进风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空调器的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相邻的两个侧面形成转角部;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凸起处,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内循环开关门和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适于与空调器的新风风道连通,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以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的下游。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便于清理第一过滤部件且可以避免昆虫筑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布置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形成导槽,所述第一过滤部件设在导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卡合的卡合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还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在所述凸起内,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和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相连以控制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风门,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空调器的新风风道连通,所述风门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且所述风门设在所述第二进气口内以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风门相连以带动所述风门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二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包括支撑架和滤网,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坏开关门和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分别安装与所述转角部的两个侧面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为弧形,并朝向背离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的方向凸出。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空腔;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所述进风装置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进风装置为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进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循环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过滤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进风装置100,空调器200,第二过滤部件300,
第一支架1,定位槽11,第三进风口12,凸起13,转角部131,
内循环组件2,第二支架21,第一进风口211,容纳腔212,导轨213,导槽214,卡扣215,第二进气口216,内循环开关门22,第一过滤部件23,滤网231,支撑架232,卡合部2321,定位凸起2322,第一驱动器24,
风门3,第二驱动器4,壳体5,空腔51,抽风部件6,前面板7,后围板8,顶板9,底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和内循环组件。
第一支架1适于与空调器200的壳体5相连,第一支架1上设有凸起13,凸起13相邻的两个侧面形成转角部131。
具体地,凸起13设在第一支架1的前侧面,凸起13由前向后延伸,且凸起13内部中空,凸起13的前侧面与右侧面之间形成转角部131。
内循环组件安装在第一支架1的凸起13处,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二支架21、内循环开关门22和第一过滤部件23,第二支架21与第一支架1相连,且第二支架2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11,第一进风口211适于与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连通,内循环开关门22与第二支架21相连以开启和关闭第一进风口211,第一过滤部件23与第二支架21相连,且第一过滤部件23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内循环开关门22的下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1上还设有第三进风口12,第三进风口12的一端与外界连通,第三进风口12的另一端与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连通。第一支架1通过卡扣215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空调器200的壳体5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21通过卡扣215或螺钉连接的方式设在第一支架1内,第一进风口211位于第二支架21的侧边,内循环开关门2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内循环开关门22相对于第二支架21可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一进风口211。
第一过滤部件23可拆卸地与第二支架21相连,第一过滤部件23相对于内循环开关门22远离第一进风口211布置,即当内循环开关门22开启后,空气首先经过第一进风口211随后经第一过滤部件23的过滤后进入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内。
例如,如图2所示,内循环开关门22和第一过滤部件23分别安装在转角部131的两个侧面处。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通过设置内循环组件,可以带动室内空气循环混合作用,加速空气循环,温度传递快,还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凝露,通过在内循环组件内安装独立的第一过滤部件23,可以对掺杂在室内空气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杂物进入空调器200内部的第一过滤部件23和新风风道内,从而减少空调器200的内部第一过滤部件23的清理频率,只需清理内循环组件内的第一过滤部件23,从而使第一过滤部件23的清理更加便捷,通过设置内循环开关门22,当空调器200不使用内循环功能时,可关闭内循环开关门22,避免昆虫在空调器200内部筑巢。内循环组件设在转角部131,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小进风装置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1上设有容纳腔212,第一过滤部件23与第二支架21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过滤部件23位于容纳腔212内。
具体地,如图6所示,容纳腔212的一端连通第三进气口,容纳腔212的另一端连通空调器200内的新风风道,第一过滤部件23可拆卸地设在容纳腔212内,第一过滤部件23可以将进入内循环组件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空调器200内部的第一过滤部件23以及新风风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212在第二支架的高度方向上(如图2中所示上下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设有导轨213,导轨213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形成导槽214,第一过滤部件23设在导槽214内。
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导轨213设在容纳腔212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导轨213与远离第一进风口211的一侧壁面之间形成导槽214,当第一过滤部件23装配至容纳腔212后,第一过滤部件23设在导槽214内。
优选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平面,即容纳腔212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平面,从而当第一过滤部件23上的杂物掉落至容纳腔212上后,便于清理杂物。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通过设置导轨213,导轨213与第一支架1的内壁面形成导槽214,可以为第一过滤部件23的安装提供导向,避免第一过滤部件23在容纳腔212内错位导致杂物进入空调器200的内部,还可使第一过滤部件23的安装更加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1上设有卡扣215,第一过滤部件23上设有与卡扣215相卡合的卡合部23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部件23包括滤网231和支撑架232,卡合部2321设在支撑架232上,滤网231与支撑架232相连,例如,滤网231可以与支撑架232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卡扣2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扣215间隔布置,第一过滤部件23上设有与卡扣215相配合的卡合部2321,卡合部2321的数量与卡扣215的数量相同,且多个卡合部2321与多个卡扣215一一对应。
优选地,卡扣215与第二支架21一体成型,从而提高卡扣215的结构强度,卡合部2321与支撑架232一体成型,提高卡合部2321的结构强度,保证卡扣215与卡合部2321的稳定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通过设置卡合部2321和卡扣215,可以为第一过滤部件23的安装提供手感反馈,即当第一过滤部件23安装到位后,卡扣215与卡扣215部相配合后,第一过滤部件23将无法移动,并且卡扣215和卡合部2321的配合,还可以替代螺钉的连接方式,使第一过滤部件23的装配更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部件23上还设有定位凸起2322,第一支架1上设有与定位凸起2322相配合的定位槽11。
具体地,如图5所示,定位凸起2322设在支撑架232上,定位凸起23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定位凸起2322在支撑架232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支架1上设有多个定位槽11,定位槽11与定位凸起2322的数量相同,且多个定位槽11与多个定位凸起2322一一对应。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通过设置定位凸起2322和定位槽11,可以密封使第一过滤部件23与第一支架1之间的缝隙,可以提高第一过滤部件23的装配精度,还可以提高空调器200的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部件300,第二过滤部件300设在凸起13内,第一过滤部件11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内循环开关门22和第二过滤部件300之间。
如图3所示,第二过滤部件300可拆卸地设在凸起13内,空气首先通过内循环开关门22,接着通过第一过滤部件23后经过第二过滤部件300进入空调器内。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通过设置第二过滤部件300,并且第一过滤部件23相对于第二过滤部件300邻近第一进气口211,因此第一过滤部件23更易清理和更换,还可以减小第二过滤部件300的清洗和更换频率,并且空气先经过第一过滤部件23过滤,再经过第二过滤部件300过滤,可以提高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器24,第一驱动器24与内循环开关门22相连以控制内循环开关门22开启和关闭第一进风口211。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器24与第二支架21相连,内循环开关门22的上端与第一驱动器24相连,内循环开关门22的下端与第二支架21相连,第一驱动器24带动内循环开关门22相对于第二支架21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一进风口211。
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器24,可以带动内循环开关门22相对于第二支架21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一进风口211,从而在需要关闭内循环功能时,可带动内循环开关门22关闭第一进风口211,避免昆虫进入空调器200内部筑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装置100还包括风门3,第二支架21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口216,第二进气口216与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连通,风门3与第二支架21相连,且风门3设在第二进气口216内以控制第二进气口216的开启和关闭。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进气口216的一端与第三进气口连通,第二进气口216的另一端与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连通,风门3设在第二进气口216内,风门3相对于第二支架21可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二进气口216。
需要说明的是,风门3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当风门3处于开启位置时,风门3开启第二进气口216,以便外界的空气进入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当风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风门3关闭第二进气口216,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
风门3的形状为圆形,且风门3的直径略小于或等于第二进气口216的直径以便风门3在第二进气口216内转动,当风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风门3的外周面与第二进气口216的内壁面相接触以密封第二进气口216。
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风门3,可以开启或关闭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避免昆虫在空调器200的新风风道内筑巢影响空调器200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器4,第二驱动器4与风门3相连以带动风门3开启和关闭第二进气口216。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器4与第二支架21相连,风门3上设有连接轴,连接轴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轴的上端与第一驱动件相连,连接轴的下端与第二支架21相连,且连接轴相对于第二支架21可转动,通过第二驱动器4和连接轴带动风门3转动以便开启或关闭第二进气口216,从而开启或关闭新风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部件23为弧形,并朝向背离内循环开关门的方向凸出。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架232的外轮廓为弧形,弧形的第一过滤部件23可以提高过滤面积,从而提高进气部件的过滤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232的外轮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下面参照图1至8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装置的装配和运行过程。
将内循环开关门22装配至容纳腔212内,随后将第一驱动器24与内循环开关门22相连,将风门3装配至第二进气口216内,随后将第二驱动器4与风门3相连,将第二支架21与第一支架1通过螺钉或卡扣215的方式相连,最后将第一过滤部件23装配至容纳腔212内,完成进风装置100的装配。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5和进风装置100。
壳体5内设有空腔51。
进风装置100,进风装置100与壳体5相连,且进风装置100设在空腔51内,进风装置100为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进风装置。
例如,第一支架1通过螺钉或卡扣215的方式与壳体5相连,且进风装置100设在空腔51内。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进风装置100,可以带动室内空气循环混合作用,加速空气循环,温度传递快,还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凝露,通过在内循环组件内安装独立的第一过滤部件23,可以对掺杂在室内空气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杂物进入空调器200内部的第一过滤部件23和新风风道内,从而减少空调器200的内部第一过滤部件23的清理频率,只需清理内循环组件内的第一过滤部件23,从而使第一过滤部件23的清理更加便捷,通过设置内循环开关门22,当空调器200不使用内循环功能时,可关闭内循环开关门22,避免昆虫在空调器200内部筑巢。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200还包括抽风部件6,抽风部件6可以为蜗轮,抽风部件6与第一支架1可拆卸地相连,且抽风部件6位于空腔5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200还包括前面板7、后围板8、顶板9及底座1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前后为朝向使用者的一侧。前面板7与壳体5可拆卸地相连,后围板8与第一壳体5可拆卸地相连,顶板9设在壳体5的顶部,顶板9用于密封壳体5的顶部,底座10与第一壳体5可拆卸地相连,且底座10位于第一壳体5的底部。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公开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空调器的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相邻的两个侧面形成转角部;
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凸起处,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内循环开关门和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适于与空调器的新风风道连通,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以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布置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形成导槽,所述第一过滤部件设在导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卡合的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还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在所述凸起内,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和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相连以控制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门,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空调器的新风风道连通,所述风门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且所述风门设在所述第二进气口内以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和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风门相连以带动所述风门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二进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包括支撑架和滤网,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坏开关门和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分别安装与所述转角部的两个侧面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为弧形,并朝向背离内循环开关门的方向凸出。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空腔;
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所述进风装置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进风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33682.5U CN216481277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进风装置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33682.5U CN216481277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进风装置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81277U true CN216481277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2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33682.5U Active CN216481277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进风装置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81277U (zh) |
-
2021
- 2021-12-21 CN CN202123233682.5U patent/CN2164812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24168B (zh) | 窗式空调器 | |
WO2015000299A1 (zh) | 空调器 | |
CN209763324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08006837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481277U (zh) | 进风装置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 |
CN215637557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111306631B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114383209A (zh) | 新风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0688484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157532U (zh) | 一种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 | |
KR20180002978U (ko) | 소형 공기청정기 | |
CN112856582A (zh) |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34667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841222U (zh) | 新风装置、空调器 | |
CN212390478U (zh) | 空调器 | |
CN218033385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19795615U (zh) | 循环扇组件及循环扇 | |
CN218379633U (zh) | 风道部件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173929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7979026U (zh) | 进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21705602U (zh) | 一种集成吊顶取暖器 | |
CN217357082U (zh) | 风门组件、进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6953262U (zh) | 空调器 | |
CN22060163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0707529U (zh) |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