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5710U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55710U CN216355710U CN202022863751.XU CN202022863751U CN216355710U CN 216355710 U CN216355710 U CN 216355710U CN 202022863751 U CN202022863751 U CN 202022863751U CN 216355710 U CN216355710 U CN 2163557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motor
- screw rod
- main body
- knif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Insulation Or Armoring From Wir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该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包括回转传动组件、夹持组件和进刀组件,由回转传动组件为夹持组件和进刀组件提供动力,使夹持组件和进刀组件可随着C形齿轮旋转,夹持组件包括下夹板,下夹板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的一端连接,双向丝杆的另一端贯穿下夹板并与V型夹具连接,用于夹持不同外径的导线,进刀组件包括剥皮刀,剥皮刀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剥皮刀的底部设置有顶刀块,顶刀块套设于丝杆表面,丝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剥皮刀的进刀深度可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调刀丝杆和顶刀块调节,由弹簧提供进刀力,本装置可取代人工手动剥皮,降低带电作业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带电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架空配电线路中的导线多采用绝缘导线,以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在对配电线路进行带电断接引作业时,需要对带电的架空绝缘导线的绝缘皮层进行去除,然后才能进行线夹及引线的安装,以完成接引线作业,人工手动剥皮剥皮难度大,作业效率低,传统的绝缘导线剥皮装置不能根据不同导线的外径大小和绝缘层的厚度进行调节,适应性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绝缘导线剥皮装置不能根据不同导线的外径大小和绝缘层的厚度进行调节,适应性非常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包括,
回转传动组件,所述回转传动组件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顶部设置有C形齿轮,所述主体外壳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与所述C形齿轮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侧与下夹板连接,所述下夹板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夹板并与V型夹具连接,所述V型夹具开口朝向所述下夹板;
进刀组件,所述进刀组件包括进刀腔,所述进刀腔呈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进刀腔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调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刀丝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刀腔并延伸至所述进刀腔的内部,所述调刀丝杆延伸至所述进刀腔内部的一端表面套设有顶刀块,所述顶刀块顶部与剥皮刀一端底部连接,所述剥皮刀位于所述下夹板一侧,所述剥皮刀顶部设置有弹簧盖,所述进刀腔通过所述弹簧盖与所述下夹板连接,所述弹簧盖顶壁与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剥皮刀顶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四周设置有电机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板和所述V型夹具之间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向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截面形状为C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双向丝杆设置有两端不同导程和方向的螺纹,所述下夹板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的下端,所述V型夹具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剥皮刀的刃口为圆弧形,且所述剥皮刀的刃口设置有第一角度A和第二角度B。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主体外壳底部并延伸至所述主体外壳内部,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主体外壳内部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主体外壳内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C形齿轮啮合,所述C形齿轮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主体外壳内壁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块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实现对导线的夹持和剥皮,无需工人手动剥皮,夹持组件可根据不同外径的导线进行调节,可夹持住不同外径尺寸的导线;进刀组件可根据不同导线的绝缘层的厚度调节进刀深度且不会损伤导线铝芯,降低带电作业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组件和进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组件和进刀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进刀处的侧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主体外壳的侧剖图。
图中:1-回转传动组件;100-主体外壳;101-C形齿轮;102-驱动组件;1020- 第三电机;1021-连接杆;1022-第一齿轮;1023-第二齿轮;1024-第三齿轮;1025- 第四齿轮;1026-第一锥齿轮;1027-第二锥齿轮;2-夹持组件;200-连接板;201- 下夹板;202-第一电机;203-双向丝杆;204-V型夹具;205-电机外壳;206-导向轴;3-进刀组件;300-进刀腔;301-第二电机;302-调刀丝杆;303-顶刀块; 304-剥皮刀;3040-刃口;305-弹簧盖;306-压缩弹簧;4-导线;400-绝缘层; 401-导线铝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包括,
回转传动组件1,回转传动组件1包括主体外壳100,主体外壳100顶部设置有C形齿轮101,主体外壳100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02,驱动装置102可为 C形齿轮101的旋转提供动力;
夹持组件2,夹持组件2包括连接板200,连接板200一侧与C形齿轮101 固定连接,当C形齿轮101旋转时,连接板200可随着C形齿轮101一起旋转,连接板200另一侧与下夹板201连接,下夹板201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02,第一电机202为旋转电机,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203的一端连接,双向丝杆203的另一端贯穿下夹板201并与V型夹具204连接,所述V型夹具204 开口朝向所述下夹板201,由第一电机202提供动力,使下夹板201与V型夹具 204做相向运动或相离运动,当下夹板201与V型夹具204做相向运动可夹持导线4,当下夹板201与V型夹具204做相离运动时,即可松开导线4。
进刀组件3,所述进刀组件3包括进刀腔300,所述进刀腔300呈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进刀腔300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01,第二电机301采用步进电机,所述第二电机301输出轴与调刀丝杆302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刀丝杆 30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刀腔300并延伸至所述进刀腔300的内部,所述调刀丝杆302延伸至所述进刀腔300内部的一端表面套设有顶刀块303,所述顶刀块303 顶部与剥皮刀304一端底部连接,所述剥皮刀304位于所述下夹板201一侧,所述剥皮刀304顶部设置有弹簧盖305,所述进刀腔300通过所述弹簧盖305与所述下夹板201连接,所述弹簧盖305顶壁与压缩弹簧306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06的另一端与剥皮刀304顶部连接,剥皮刀304的进刀深度可通过第二电机301驱动调刀丝杆302和顶刀块303进行调节,压缩弹簧306提供进刀力,C 形齿轮101带动夹持组件2和进刀组件3做旋转运动,由于线缆是固定不转的,此时剥皮刀304即可将导线4表面绝缘层400剥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02四周设置有电机外壳205,电机外壳205用于保护第一电机202。
在本实施例中,下夹板201和V型夹具204之间设置有导向轴206,导向轴 20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向轴206分别设置于双向丝杆203两侧,导向轴206 可保证夹持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00的截面形状为C形,C形的连接板200可适应夹持组件2夹持导线4。
在本实施例中,双向丝杆203设置有两端不同导程和方向的螺纹,下夹板 201设置于双向丝杆203的下端,V型夹具204设置于双向丝杆203的上端,双向丝杆203可使下夹板201与V型夹具204做相向运动或相离运动,加快夹持导线4或松开导线4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剥皮刀304的刃口3040为圆弧形,且剥皮刀304的刃口3040 设置有第一角度A和第二角度B,圆弧形刃口3040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频率,刃口3040的第一角度A保证剥皮刀304能顺利且以较小力刺入皮层,第二角度B可以使由剥皮刀304刃口3040切下的绝缘层400运动到剥皮刀304 尾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02包括第三电机1020,所述第三电机1020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100的底部,所述第三电机1020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02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102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主体外壳100底部并延伸至所述主体外壳100内部,所述连接杆1021延伸至所述主体外壳100内部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1026连接,第一锥齿轮1026与第二锥齿轮1027啮合,第二锥齿轮1027 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1022,第一齿轮1022与第二齿轮1023啮合,第二齿轮1023 和第三齿轮1024啮合,第三齿轮1024和第四齿轮1025啮合,第二齿轮1023、第三齿轮1024和第四齿轮1025分别通过转轴与主体外壳100内部连接,第二齿轮1023和第四齿轮1025均与C形齿轮101啮合,C形齿轮101一侧设置有滑块,主体外壳100内壁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滑块卡接于限位槽内部,由第三电机1020 提供动力,带动第一锥齿轮1026与第二锥齿轮1027旋转,第一齿轮1022随着第二锥齿轮1027一起旋转,第一齿轮1022带动第二齿轮1023、第三齿轮1024 和第四齿轮1025旋转,且第二齿轮1023和第四齿轮1025旋转的方向一致,由于第二齿轮1023和第四齿轮1025均与C形齿轮10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023和第四齿轮1025可带动C形齿轮101旋转。
该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导线4放置于下夹板201与V型夹具204之间,启动第一电机202,由第一电机202带动双向丝杆 203旋转,下夹板201与V型夹具204在双向丝杆203上做相向运动,导线4被夹持住后,关闭第一电机202,启动第二电机301调节剥皮刀304的进刀深度避免伤及导线铝芯401,由第二电机301提供动力带动调刀丝杆302旋转,顶刀块 303在调刀丝杆302表面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即可调节剥皮刀304的进刀深度,当顶刀块303在调刀丝杆302表面向上运动时,剥皮刀304的进刀深度变浅,当顶刀块303在调刀丝杆302表面向下运动时,剥皮刀304的进刀深度变深,调节好剥皮刀304的进刀深度后,启动驱动装置102,由驱动装置102带动C形齿轮 101旋转,C形齿轮101带动夹持组件2和进刀组件3旋转,将导线4表面的绝缘层400剥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202、第二电机301和第三电机1020的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第一电机202、第二电机301和第三电机102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转传动组件(1),所述回转传动组件(1)包括主体外壳(100),所述主体外壳(100)顶部设置有C形齿轮(101),所述主体外壳(100)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02);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102)包括第三电机(1020),所述第三电机(1020)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100)的底部,所述第三电机(1020)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02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102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主体外壳(100)底部并延伸至所述主体外壳(100)内部,所述连接杆(1021)延伸至所述主体外壳(100)内部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1026)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026)与第二锥齿轮(1027)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1027)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1022),所述第一齿轮(1022)与第二齿轮(102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023)和第三齿轮(1024)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24)和第四齿轮(1025)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023)、所述第三齿轮(1024)和所述第四齿轮(1025)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主体外壳(100)内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23)和所述第四齿轮(1025)均与所述C形齿轮(101)啮合,所述C形齿轮(101)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主体外壳(100)内壁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块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部;
夹持组件(2),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连接板(200),所述连接板(200)一侧与所述C形齿轮(101)连接,所述连接板(200)另一侧与下夹板(201)连接,所述下夹板(201)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02),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0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夹板(201)并与V型夹具(204)连接,所述V型夹具(204)开口朝向所述下夹板(201);所述下夹板(201)和所述V型夹具(204)之间设置有导向轴(206),所述导向轴(20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向轴(206)分别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203)两侧;所述双向丝杆(203)设置有两端不同导程和方向的螺纹,所述下夹板(201)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203)的下端,所述V型夹具(204)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203)的上端;
其中,剥皮刀(304)的刃口(3040)为圆弧形,且所述剥皮刀(304)的刃口(3040)设置有第一角度A和第二角度B;所述刃口(3040)的第一角度A保证所述剥皮刀(304)能顺利且以较小力刺入皮层,第二角度B可以使由所述剥皮刀(304)的所述刃口(3040)切下的绝缘层(400)运动到所述剥皮刀(304)的尾部;
进刀组件(3),所述进刀组件(3)包括进刀腔(300),所述进刀腔(300)呈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进刀腔(300)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01),所述第二电机(301)输出轴与调刀丝杆(302)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刀丝杆(30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刀腔(300)并延伸至所述进刀腔(300)的内部,所述调刀丝杆(302)延伸至所述进刀腔(300)内部的一端表面套设有顶刀块(303),所述顶刀块(303)顶部与所述剥皮刀(304)一端底部连接,所述剥皮刀(304)位于所述下夹板(201)一侧,所述剥皮刀(304)顶部设置有弹簧盖(305),所述进刀腔(300)通过所述弹簧盖(305)与所述下夹板(201)连接,所述弹簧盖(305)顶壁与压缩弹簧(306)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06)的另一端与所述剥皮刀(304)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02)四周设置有电机外壳(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0)的截面形状为C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63751.XU CN216355710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63751.XU CN216355710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55710U true CN216355710U (zh) | 2022-04-19 |
Family
ID=8112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63751.XU Active CN216355710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557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31579A (zh) * | 2020-12-02 | 2021-03-19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中卫供电公司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
2020
- 2020-12-02 CN CN202022863751.XU patent/CN2163557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31579A (zh) * | 2020-12-02 | 2021-03-19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中卫供电公司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31579A (zh)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
CN210669305U (zh) | 一种电缆连接用线头剥皮装置 | |
CN209748076U (zh) | 一种用于电缆剥皮的辅助装置 | |
CN113346414B (zh) | 一种铜芯线防割伤拉断的缆线绝缘外皮环切装置 | |
CN211018069U (zh) | 一种电线电缆用快速剥皮装置 | |
CN109873375B (zh) | 一种电缆头制作工具 | |
CN103143649B (zh) | 一种方便剥壳的自动切线机 | |
CN215185550U (zh) | 一种电力电缆用剥皮机 | |
CN216355710U (zh) | 一种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
CN115566595A (zh) | 电缆剥切装置 | |
CN212137130U (zh) | 一种自适应进刀绝缘导线剥皮装置 | |
CN209748077U (zh) | 一种电缆剥皮装置 | |
CN112636265B (zh) | 一种电缆分离剥取装置 | |
CN212726298U (zh) | 一种电缆用的剥线装置 | |
CN112382992B (zh) | 一种电缆质检用预处理装置 | |
CN212304177U (zh) | 一种适用于单股或多股具有夹线结构的线材剥皮机 | |
CN212209990U (zh) | 一种集夹线、剥皮、扭线一体的自动剥皮扭线机 | |
CN209447622U (zh) | 一种电缆扒皮机 | |
CN118299895A (zh) | 一种带有中剥功能的全自动剥皮打铆机 | |
CN220272943U (zh) | 一种电缆高效剥皮装置 | |
CN111224351B (zh) | 线材自动剥皮机 | |
CN214176701U (zh) | 一种电缆剥铠甲机构 | |
CN113363888A (zh) | 一种电缆剥切装置 | |
CN219106928U (zh) | 一种电缆钢铠可调切割刀 | |
CN219717734U (zh) | 一种线缆剥线折弯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