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9007U -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39007U CN216339007U CN202122653664.6U CN202122653664U CN216339007U CN 216339007 U CN216339007 U CN 216339007U CN 202122653664 U CN202122653664 U CN 202122653664U CN 216339007 U CN216339007 U CN 2163390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expansion
- fixed
- telescopic
-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桥梁伸缩缝结构包括在第一梁体上的第一边缘加强部、在第二梁体上的第二边缘加强部,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之间的有伸缩间隔,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之间具有伸缩间隙,第一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一伸缩板,第二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二伸缩板,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上均有啮合齿,第一伸缩板的啮合齿和第二伸缩板上的啮合齿相匹配;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相互背离的一端均有定位齿;伸缩间隙与伸缩间隔相对应;第一边缘加强部与第二边缘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部,弹性填充部在伸缩间隙和伸缩间隔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伸缩缝的使用寿命,保证伸缩装置的营运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背景技术
伸缩缝指的是为满足桥面或路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钗接位置,以及路面横向上设置的伸缩缝。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伸缩缝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公路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但是位移过程经常导致伸缩缝损坏,导致伸缩缝的使用寿命不长。当伸缩装置本身构造刚度不足或锚固的构件强度不足时,会使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选择不当同样会使伸缩装置营运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其能够提高伸缩缝的使用寿命,保证伸缩装置的营运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梁体上的第一边缘加强部、设置在第二梁体上的第二边缘加强部,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之间的设置有伸缩间隔,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之间具有伸缩间隙,所述第一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二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上均设置有啮合齿,所述第一伸缩板上的啮合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上的啮合齿相匹配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相互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定位齿;
所述伸缩间隙与所述伸缩间隔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边缘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边缘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部,所述弹性填充部设置在所述伸缩间隙和所述伸缩间隔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撑板,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肋板,所述第一固定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肋板,所述第二固定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伸缩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肋板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肋板之间通过补强杆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肋板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定肋板之间通过补强杆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浇筑部,所述第一浇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肋板所在区域进行浇筑;
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浇筑部,所述第二浇筑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固定肋板所在区域进行浇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所述第一加强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且所述第一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所述第二加强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且所述第二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一端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填充部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L型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型板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条形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间隔内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相对的侧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填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支撑层、密封层和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在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了啮合齿和定位齿,通过啮合齿能够实现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伸缩,通过定位齿能够增加第一伸缩板与第一梁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耐久性,以及增加第二伸缩板与第二梁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耐久性,进而提高伸缩缝的使用寿命,保证伸缩装置的营运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第一梁体;2-第二梁体;3-桥面铺装;4-第一伸缩板;5-第二伸缩板;6-伸缩间隙;7-伸缩间隔;8-啮合齿;9-定位齿;10-第一浇筑部;11-弹性填充部;12-第一固定肋板;13-补强杆;14-预埋钢筋;15-第一加强肋板;16-第二固定支撑板;17-L型板;18-第二浇筑部;19-第一固定支撑板;20-第二固定肋板;21-集水槽;22-支撑层;23-密封层;24-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梁体1上的第一边缘加强部、设置在第二梁体2上的第二边缘加强部,所述第一梁体1和所述第二梁体2之间的设置有伸缩间隔7,所述第一伸缩板4和所述第二伸缩板5之间具有伸缩间隙6,所述第一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一伸缩板4,所述第二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二伸缩板5,所述第一伸缩板4和所述第二伸缩板5上均设置有啮合齿8,所述第一伸缩板4上的啮合齿8和所述第二伸缩板5上的啮合齿8相匹配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板4和所述第二伸缩板5相互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定位齿9;所述伸缩间隙6与所述伸缩间隔7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边缘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边缘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部11,所述弹性填充部11设置在所述伸缩间隙6和所述伸缩间隔7之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之间具有伸缩间隔7,通过改变伸缩间隔7的宽度,来实现桥梁的伸缩。
当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之间具有伸缩间隔7时,其边缘处的强度需要通过第一边缘加强部和第二边缘加强部对其进行加强,以保证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板4和第二伸缩板5均为钢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撑板19,所述第二伸缩板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板1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板4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肋板12,所述第一固定肋板12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板4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肋板1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板5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肋板20,所述第二固定肋板20分别与所述第二伸缩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肋板20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肋板12设置在第一伸缩板4的定位齿9的下方,用于对第一伸缩板4的定位齿9进行支撑,具体的,设置在定位齿9悬挑部分中线的下方,或设置在相邻两个定位齿9之间的中线下方;第二固定肋板20设置在第二伸缩板5的定位齿9的下方,用于对第二伸缩板5的定位齿9进行支撑,具体的,设置在定位齿9悬挑部分中线的下方,或设置在相邻两个定位齿9之间的中线下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肋板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肋板12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肋板12之间通过补强杆13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肋板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肋板20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定肋板20之间通过补强杆13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补强杆13为钢筋,单根钢筋将多个第一固定肋板12或多个第二固定肋板20进行串联固定,同时,钢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钢筋平行设置,确保第一固定肋板12之间、第二固定肋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浇筑部10,所述第一浇筑部10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肋板12所在区域进行浇筑;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浇筑部18,所述第二浇筑部18用于对所述第二固定肋板20所在区域进行浇筑。
具体的,通过第一浇筑部10的浇筑,将第一固定肋板12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通过第一伸缩板4的定位齿9,实现对第一伸缩板4的固定。
同时,通过第二浇筑部18的浇筑,将第二固定肋板20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通过第二伸缩板5的定位齿9,实现对第二伸缩板5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与第一固定肋板12进行绑扎后,放置在预埋位置,通过第一浇筑部10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固定,钢筋与第二固定肋板20进行绑扎后,放置在预埋位置,通过第二浇筑部18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固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板4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15,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5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4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且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5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板5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所述第二加强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且所述第二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1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肋板15设置在第一伸缩板4的啮合齿8的下方,用于对第一伸缩板4的啮合齿8进行支撑,具体的,设置在啮合齿8悬挑部分中线的下方;第二加强肋板设置在第二伸缩板5的啮合齿8的下方,用于对第二伸缩板5的啮合齿8进行支撑,具体的,设置在啮合齿8悬挑部分中线的下方。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肋板15和第二加强肋板均为直角三角形板,其中,第一加强肋板15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伸缩板4和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进行固定连接,第二加强肋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二伸缩板5和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进行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肋板15与第一伸缩板4、第一固定支撑板1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二加强肋板与第二伸缩板5、第二固定支撑板16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为焊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板4的一端设置有L型板17,所述L型板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填充部11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板4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板5的一端也设置有L型板17,所述L型板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填充部11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板5的一端。
L型板17的竖直板与第一固定支撑板19或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连接,L型板17下端的水平板与第一梁体1或第二梁体2进行抵接,实现对第一固定支撑板19或第二固定支撑板16的平稳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L型板17的材质为钢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L型板17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型板17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条形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19连接;和/或,所述L型板17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型板17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条形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1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L型板17与第一固定支撑板1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螺栓穿过条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进而能够通过条形槽的设置,实现对第一固定支撑板19或第二固定支撑板16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第一伸缩板4或第二伸缩板5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间隔7内设置有集水槽21,所述集水槽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1和所述第二梁体2相对的侧壁连接。
所述集水槽21两侧紧密贴合于梁体,并设有横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填充部11由上至下依次为支撑层22、密封层23和树脂层24。
所述弹性接缝填充自下而上以此由梯形支撑材料、密封材料、聚氨酯泡沫树脂构成。其中梯形支撑材料底部两侧与L型钢板的悬臂连接。
在第一伸缩板4和第二伸缩板5的下方设有焊钉,在第一固定支撑板19和第二固定支撑板16的两侧横向位置同样设有焊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伸缩结构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在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上预留槽口并在对应位置布置预埋钢筋14;
b、加工伸缩缝的第一边缘加强部和第二边缘加强部,先将第一固定支撑板19与L型板17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第二固定支撑板16与L型板17进行连接,然后焊接第一伸缩板4与第一固定支撑板19,第二伸缩板5与第二固定支撑板16、第一加强肋板15与第一伸缩板4、第一加强肋板15与第一固定支撑板19、第二加强肋板与第二伸缩板5、第二加强肋板与第二固定支撑板16,并根据L型板17预留槽口位置将第一固定肋板12焊接在第一固定支撑板19上,将第二固定肋板20焊接在第二固定支撑板16上,最后焊接焊钉;
c、将加工好的第一边缘加强部和第二边缘加强部放置于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上的预留槽口的对应位置,在第一固定肋板12和第二固定肋板20的空隙内穿入补强钢筋并将其与预埋钢筋14进行绑扎;
d、在第一固定支撑板19和第二固定支撑板16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梯形支撑材料、密封材料、聚氨酯泡沫树脂并在下方安装集水槽21及排水管;
e、在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的预留槽口内浇筑后浇混凝土,使后浇混凝土顶面与桥面铺装3的顶面平齐,并将后浇混凝土养护至强度足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带第一伸缩板4和第二伸缩板5上的定位齿9可与后浇混凝土产生较好的啮合,从而提高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避免营运期间在车辆反复碾压下接触部位开裂,提高了该处结构的局部强度与耐久性。
2、在接缝处悬臂的啮合齿8下设有第一加强肋板15和第二加强肋板,提高了接缝处第一伸缩板4和第二伸缩板5的刚度,减少了啮合齿8在营运阶段产生的下挠,提升了接缝位置的行车舒适度。同时大大减少了顶板的厚度,用钢量更为节约,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3、将传统单个竖板改为第一固定支撑板19或第二固定支撑板16与L型板17的螺栓连接,可自由调整伸缩缝高度,适应施工时不同的伸缩缝高度及桥面横坡要求。
4、接缝填充材料采用多层复合高分子材料,在保证良好的弹性伸缩功能的基础上兼顾支撑强度与密封性,使得伸缩缝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
此外,伸缩缝下设有集水槽21,该集水槽21由单层钢板折叠而成,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集水槽21可随伸缩缝进行弹性变形,保证了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发挥其收水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伸缩缝的防水能力,大大提高梁端混凝土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在第一伸缩板4和第二伸缩板5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了啮合齿8和定位齿9,通过啮合齿8能够实现第一伸缩板4和第二伸缩板5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伸缩,通过定位齿9能够增加第一伸缩板4与第一梁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耐久性,以及增加第二伸缩板5与第二梁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耐久性,进而提高伸缩缝的使用寿命,保证伸缩装置的营运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梁体上的第一边缘加强部、设置在第二梁体上的第二边缘加强部,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之间的设置有伸缩间隔,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之间具有伸缩间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二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上均设置有啮合齿,所述第一伸缩板上的啮合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上的啮合齿相匹配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相互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定位齿;
所述伸缩间隙与所述伸缩间隔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边缘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边缘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部,所述弹性填充部设置在所述伸缩间隙和所述伸缩间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撑板,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肋板,所述第一固定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肋板,所述第二固定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伸缩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肋板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肋板之间通过补强杆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肋板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定肋板之间通过补强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浇筑部,所述第一浇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肋板所在区域进行浇筑;
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浇筑部,所述第二浇筑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固定肋板所在区域进行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所述第一加强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且所述第一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伸缩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所述第二加强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且所述第二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靠近所述弹性填充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一端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填充部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一端;
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一端也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填充部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型板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条形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板连接;
和/或,
所述L型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型板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条形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间隔内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相对的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支撑层、密封层和树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53664.6U CN216339007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53664.6U CN216339007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39007U true CN216339007U (zh) | 2022-04-19 |
Family
ID=8113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53664.6U Active CN216339007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39007U (zh) |
-
2021
- 2021-11-01 CN CN202122653664.6U patent/CN2163390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90505B2 (en) | Precast concrete beam | |
PL184271B1 (pl) | Konstrukcja stalowa wzmacniająca | |
KR20090024511A (ko) | 장지간 하이브리드 딥 데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림 플로어구조물 | |
KR101221419B1 (ko) | 층상구조의 상부플랜지를 갖는 강박스거더, 이를 포함한 교량 및 교량의 시공방법 | |
JP4416337B2 (ja) | 打ち替え合成床版鋼桁橋の施工方法 | |
CN215483540U (zh) | 一种预制梁和预制板的组合结构 | |
KR101105404B1 (ko) | 캡 플레이트를 활용한 단부 연속화 데크 플레이트 시스템 | |
CN216339007U (zh) |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 |
JP2008156934A (ja) | 覆工板 | |
JP2008088634A (ja) | 鋼コンクリート合成床版 | |
KR20080093261A (ko) | 초간편시공이 가능한 강합성 교량 시공방법 | |
AU2016200075A1 (en) | Composite deck plate integrated with a bar tru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CA2932655A1 (en) | Precast concrete beam | |
KR101883173B1 (ko) | 교량의 바닥구조체 | |
CN114086458A (zh) | 带波形上翼缘横梁的钢混组合箱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9260713U (zh) | 一种伸缩缝结构 | |
CN219240173U (zh) | 一种适用于桥面的人行道板 | |
KR20100007062A (ko) | 강콘크리트 합성 교량 바닥판용 거푸집 | |
CN215858487U (zh) | 一种钢砼组合楼盖体系 | |
CN113062210A (zh) | 无螺钉半悬臂桥梁梳齿伸缩装置 | |
JP4147090B2 (ja) | 地下貯水槽用構造体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
CN217579813U (zh) | 一种桥面修复铺装结构 | |
CN220450643U (zh) | 一种后浇带上的临时架桥及后浇带临时构造 | |
CN213508033U (zh) | 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 | |
CN216947837U (zh) | 一种公路桥梁多缝伸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