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168306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8306U
CN216168306U CN202120614978.2U CN202120614978U CN216168306U CN 216168306 U CN216168306 U CN 216168306U CN 202120614978 U CN202120614978 U CN 202120614978U CN 216168306 U CN216168306 U CN 216168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rticle
region
thin
shee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49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代和泉
吉田英聪
木村笙子
丹下雄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050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597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050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5975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8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8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吸收性物品(10),其包括前身部(10F)、后身部(10R)、下裆部(10C)、透液性的表面片(14)、不透液性的背面片(12)、以及配置于所述表面片(14)与所述背面片(12)之间的吸收体(13)。在所述背面片(12)中的、与所述后身部(10R)的腰部侧端部对应的区域,以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伸缩构件(10D)。所述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所述长度方向从所述前身部(10F)侧经由所述下裆部(10C)至所述后身部(10R)侧。所述伸缩构件(10D)形成腰部褶裥,以伸展状态设置。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背片、以及配置于它们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将被排出的体液(以下也简称作“体液”)引导至吸收体并使其吸收的一次性尿布(以下也简称作“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广为人知。该吸收性物品与通常的衣服同样,具有前身及后身,从容易穿戴的观点出发,要求能够迅速地掌握哪侧是前身侧(腹侧)哪侧是后身侧(背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地识别哪侧是前身侧哪侧是后身侧。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吸收性物品(10)。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前身部(10F);后身部(10R);下裆部(10C),位于所述前身部(10F)与所述后身部(10R)之间;透液性的表面片(14);不透液性的背面片(12);以及吸收体(13),配置于所述表面片(14)与所述背面片(12)之间。在所述背面片(12)中的、与所述后身部(10R)的腰部侧端部对应的区域,以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伸缩构件(10D)。所述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所述长度方向从所述前身部(10F)侧经由所述下裆部(10C)至所述后身部(10R)侧。所述伸缩构件(10D)形成腰部褶裥,以伸展状态设置。
所述吸收性物品也可以还包括第1薄壁区域(T1),该第1薄壁区域(T1)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伸缩构件(10D)与所述吸收体(13)之间。所述第1薄壁区域(T1)也可以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的厚度薄。所述伸缩构件也可以是聚氨酯制的片。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形成腰部褶裥的聚氨酯制的片状的伸缩构件与吸收体之间形成成为凹谷(谷间,valley)的第1薄壁区域,能够通过触觉来识别哪个是吸收性物品的前身部哪个是后身部,其结果,能够减少穿戴吸收性物品的工夫。
所述吸收性物品(10)也可以还包括:第2薄壁区域(T2),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前身部(10F)侧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吸收体(13)之间;和第3薄壁区域(T3),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后身部(10R)侧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端部与所述伸缩构件(10D)之间。所述第2薄壁区域(T2)也可以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13)的厚度薄。所述第3薄壁区域(T3)也可以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13)的厚度薄。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片的构成与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片的构成也可以不同。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侧分别设置比吸收体的厚度及伸缩构件的厚度薄的第2薄壁区域及第3薄壁区域,并使形成了第2薄壁区域及第3薄壁区域的片的构成彼此不同,用户能够通过触觉来掌握该构成的不同,其结果,能够使基于触觉的吸收性物品的前后区分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进行说明,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一例的外观中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从顶片侧观察伸展状态的尿布得到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方向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方案。
此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设为“长度方向”指的是从吸收性物品的前身部侧经由下裆部至后身部侧的方向来参照,设为“宽度方向”指的是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来参照。
首先,以下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尿布的主要构成>
图1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一例的外观中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是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前身部10F、后身部10R、以及将该前身部10F及后身部10R相连的下裆部10C。另外,形成有在穿戴时由前身部10F和后身部10R包围穿戴者的腰部的部分的腰周开口部10W。同样,形成有由前身部10F及后身部10R的下端部和下裆部10C包围穿戴者的双腿的大腿部分的左右一对腿周开口部10L。
穿戴时,前身部10F位于穿戴者的腹侧,后身部10R位于穿戴者的背侧。并且,穿戴时,下裆部10C覆盖穿戴者的下裆,成为穿戴者的腿分别通过左右一对腿周开口部10L的形态。因此,腿周开口部10L位于从穿戴者的双腿的根部到大腿一带的某一位置。
假想线P在尿布中央部从腹侧朝向背侧,通过了下裆部分而延伸。具体地说,例如若将尿布的腰部侧定义为上、将下裆侧定义为下,则假想线P沿着尿布表面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经由下裆部分,在背侧也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在位于尿布10的外侧的罩片11的后身部10R的左右两端缘部,粘接有在穿戴时重叠于前身部10F的左右两端缘部并将它们相连而能够形成腿周开口部10L的左右一对紧固带(第1接合构件)10A。该紧固带10A相对于粘接到前身部10F的罩片11上的前补片(第2接合构件)10B以能够反复剥离的方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紧固带10A及前补片10B能够作为机械紧固件发挥功能。前补片10B的下裆部10C侧的端缘部如图3所示,接近吸收体13的前身部10F侧的端部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使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端部延伸至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端部附近,将前补片10B及吸收体13配置成在尿布10的厚度方向上重叠。根据该构成,能够减少腹漏(腹侧泄漏)。
图2是图1所示的尿布10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从顶片14侧观察伸展状态的尿布10得到的俯视图。关于图2的吸收体13及图3的尿布10,为了方便说明,分别示出了局部剖切的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0,具有从外侧(非皮肤面侧)将为了得到良好的手感而以薄的无纺布形成的罩片11、具有不透液性的背片(背面片)12、吸收体13、具有透液性的顶片(表面片)14、以及一对侧片15依次重叠而成的层叠构造。
图4是图3中的IV-IV方向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V-V方向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在吸收体13,存在形成有压缩形成的多个凹部20的区域。即,在凹部形成区域的一部分形成有多个凹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3,呈格子状地形成有凹部20。如图3~图5所示,通过形成凹部20,在凹部20容易弯折,能够提高尿布10的合身感。另外,通过连续地形成凹部20,空气能够穿过腹侧或背侧,能够确保通气性。除此之外,能够使被排出的体液迅速地扩散,整体使用吸收体13而使吸收体13高效地吸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凹部20是除了各自物理上不连续的多个单独的凹部20之外,还包含作为多个构成单位的凹部20重叠形成的物理上连续的多个凹部的概念。作为所述构成单位,可以举出直线及在其中途不具有曲折(角度)的连续的曲线等,但不限于它们。
例如,在顶片14与吸收体13相接触的面涂布粘接剂,凹部20通过将吸收体13和顶片14的层叠体(以下也称作“吸收部分”)挤压而设置。该挤压例如通过压花辊进行。由此,在从凹部20的底面(底壁)至壁面(侧壁)的凹部20整体,顶片14与吸收体13咬合,一体地连接。凹部20的底部分的由顶片14和吸收体13构成的厚度(吸收部分的厚度)优选为不挤压的情况下的厚度的约1/2~1/7左右。更优选的是约1/4~1/7左右。根据该构成,将顶片14与吸收体13一体地形成,所以,顶片14与吸收体13牢牢连接而顶片14难以剥落,即便在排尿后吸收体13膨胀的情况下,顶片14也成为沿着槽的状态,槽得以维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3,设置了形成有压缩形成的多个凹部20的凹部形成区域和没有形成凹部20的凹部非形成区域。根据该构成,凹部非形成区域发挥堤的作用,能够阻挡传过凹部20而来的体液(或削弱体液的势头),所以,能够阻止横向泄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0中,在吸收体13,呈格子状地形成有凹部20,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不限于此,也容许在吸收体13根本没有形成凹部20的方案。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形成于吸收体13的凹部20不限于格子状的,在长度方向上呈竖条纹状形成的凹部、在宽度方向上呈横条纹状形成的凹部、间歇地设置的凹部等,只要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即可,可以采用具有各种形状的凹部。
如图2及图3所示,在罩片11的下裆部10C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成为腿周开口部10L的一对缺口部11N。在罩片11与一对侧片15之间,分别以伸展状态粘接有用于形成腿周褶裥的一对橡胶丝1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罩片11也可以形成能够通气的多个孔部。根据该方案,在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0时,通过多个孔部,容易目视确认后述的被着色的紧固带10A及伸缩构件10D。作为该多个孔部的方案,可以采用多个孔部呈竖条纹状且间歇地沿着尿布10的长度方向形成于罩片11的方案。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提高罩片11的透光度,根据该构成,与上述效果同样,能够得到容易目视确认被着色的紧固带10A及伸缩构件10D这一效果。
顶片14由具有透液性的无纺布等构成。背片12具有透湿性,(例如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连接于罩片11的皮肤面侧,吸收体13配置于该背片12与顶片14之间,经由该吸收体13,顶片14(例如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连接于背片12。
另外,在背片12中的、与后身部10R的上端部对应的区域,以伸展状态连接有沿着背片12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于形成对穿戴者在腰周给予适度的穿戴感的腰部褶裥的伸缩构件10D。在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构件10D例如是通过使聚氨酯泡沫成为片状而形成的聚氨酯制的弹性片,具有与吸收体13的厚度相同程度的厚度。通过在具有该厚度的伸缩构件10D与吸收体13之间产生的凹谷(后述的第1薄壁区域),用户容易识别尿布10的哪侧是背侧哪侧是腹侧。另外,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构件10D例如可以举出由橡胶丝、伸缩膜、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弹性片等。在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构件10D优选具有厚度且是片状的,根据该构成,容易通过触觉来掌握后述的第3薄壁区域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构件10D是通过使聚氨酯泡沫成为片状而形成的聚氨酯制的弹性片,具有与吸收体13的厚度相同程度的厚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关于从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吸收体13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的薄壁区域(后述的第2薄壁区域T2)、和从尿布10的后身部10R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伸缩构件10D的腰部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的薄壁区域(后述的第3薄壁区域T3),成为使形成了各薄壁区域的片的构成不同的构成(例如使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不同的构成(使一方为透气无纺布、一方为长纤维无纺布的构成等)、使双方的压花图案、粘接面积率、无纺布纤维的粗细等不同的构成),根据该构成,用户能够通过触觉来掌握该构成的不同,其结果,容易识别尿布10的哪侧是背侧哪侧是腹侧。详情后述。作为构成伸缩构件10D的聚氨酯的例子,是软质聚氨酯泡沫。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沿着尿布10的宽度方向,后述的被着色的一对紧固带10A及被着色的伸缩构件10D排列。也就是说,在尿布10的后身部10R,在伸缩构件10D的延伸方向上配置有一对紧固带10A。根据该构成,当用户目视确认被着色的伸缩构件10D时,若直接将视线移至尿布10的宽度方向,则能够迅速地发现被着色的一对紧固带10A,所以,能够缩短尿布10的穿戴所花费的时间。
位于顶片14之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利用棉纸、无纺布等包覆构件(芯包覆件)18包覆主要由纸浆和SAP构成的吸收性芯17而成。通过利用包覆构件18包裹吸收性芯17而形成的接缝例如如图2所示,形成为在吸收体13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本实用新型中,接缝的形成的形态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以跨前身、下裆、后身的方式,呈细长的形状。并且,吸收体13三分为后身部分、下裆部分、前身部分。在此,若将从前身部分到后身部分设为前后(上下)方向、将与其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则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是前后(上下)左右的长度不同的矩形(在图2及图3中,前后(上下)的长度比左右的长度长)。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包括前后(上下)左右的长度相同程度的大致正方形的形状、前后(上下)端的角倒圆的形状、在前后(上下)延伸的椭圆形的形状、圆形的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在吸收体13的下裆部分,也可以以与一对腿周开口部10L对应的方式,形成呈圆弧状的一对缺口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中,使用了利用包覆构件18包裹的吸收体13,但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使用没有利用包覆构件18包裹的吸收性芯17。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顶片14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缘部,具备形成立体褶裥的疏水性的一对侧片15。一对侧片15在穿戴时沿着吸收体13的左右两侧缘部立起,是用于防止被排出的体液横向泄漏的构件。在一对侧片15的外侧端缘部,呈与罩片11的一对缺口部11N同样的形状地,形成有缺口部15N。在一对侧片15的各自,以将其内侧端缘部向吸收体13侧折回而供把持的形态,以伸展状态配置作为立体褶裥伸缩材的橡胶丝19。一对侧片15在橡胶丝19收缩了时,朝向穿戴者的皮肤抵接方向立起。立体褶裥可以采用以往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公知的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将伸展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夹入防水性片的层间并固定来形成。
<薄壁区域>
<第1薄壁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述那样,作为使基于触觉进行的尿布10的前后区分变得容易的构成,通过在后身部10R设置具有比吸收体13的厚度及伸缩构件10D的厚度薄的厚度的薄壁区域,用户能够通过触觉来掌握,其结果,能够使基于触觉进行的尿布10的前后区分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在伸缩构件10D与吸收体13之间,设置具有比伸缩构件10D的厚度de及吸收体13的厚度da薄的厚度d1的第1薄壁区域T1。根据该构成,在尿布10的后身部10R侧,若在具有厚度的伸缩构件10D和具有厚度的吸收体13之间存在第1薄壁区域T1,则用户能够掌握,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尿布10的前后区分。即,在利用手指抓住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并使手指向吸收体13的两端部侧彼此移动了时,在背侧产生卡挂(因为在伸缩构件10D与吸收体13之间产生的凹谷也就是说在第1薄壁区域T1手指卡挂),能够容易地掌握尿布10的前后存在不同这一情况。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顶片14,也可以以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具有朝向皮肤面侧突出的凸形状的压花图案。根据该构成,在触摸尿布10时,容易使手指沿着顶片14的该3D压花移动,容易到达上述的凹谷,容易利用手指来掌握凹谷。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述那样,在罩片11,也可以呈竖条纹状且间歇地、沿着尿布10的长度方向形成能够通气的多个孔部,根据该构成,与上述3D压花同样,在触摸尿布10时,容易使手指沿着顺着顶片14的该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孔部移动,容易到达上述的凹谷,容易利用手指来掌握凹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薄壁区域T1如图5所示,是仅顶片14、背片12以及罩片11这3层片的构成,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备另外于吸收体13的、具有比吸收体13的厚度薄的厚度的吸收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1薄壁区域T1的吸收性物品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这在发挥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方面是优选的。若长度L1比5mm小,则难以利用手指来掌握,若长度L1比20mm大,则难以作为上述那样的凹谷而利用手指识别。
吸收体13的厚度da为1.5mm以上且4.0mm以下,伸缩构件10D的厚度de为0.5mm以上且1.5mm以下,第1薄壁区域的厚度d1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这在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方面是优选的。
第1薄壁区域T1刚度比吸收体13低而容易收缩,所以,在第1薄壁区域T1会因伸缩构件10D的影响而形成褶皱(例如褶子、蛇腹(波纹)状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薄壁区域T1是在伸缩构件10D非伸展时形成了褶皱的区域,也就是说,是在没有使伸缩构件10D在宽度方向上伸展的状态(自然状态/自由的状态)下形成了褶皱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在形成了褶皱的区域,能得到与没有形成褶皱的其他区域不同的手感,所以,通过该触感的不同的识别,尿布的前后区分变得能够容易地进行。
为了形成该褶皱,在伸缩构件10D与吸收体13之间需要某种程度的间隔,在形成褶皱的方面,第1薄壁区域T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1在形成褶皱的方面,优选为5mm以上。
<第2及第3薄壁区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基于触觉的尿布10的前后区分变得容易的构成,在前身部10F及后身部10R,另外于第1薄壁区域,分别设置具有比吸收体13的厚度及伸缩构件10D的厚度薄的厚度的第2薄壁区域及第3薄壁区域,使尿布10的形成了薄壁区域的片的构成(例如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的薄壁区域的长度)在前身部10F侧与后身部10R侧不同,由此,用户能够通过触觉来掌握该构成(例如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的薄壁区域的长度)的不同,其结果,能够使基于触觉的尿布10的前后区分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在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与吸收体13之间,设置具有比伸缩构件10D的厚度de及吸收体13的厚度da薄的厚度d2的第2薄壁区域T2。具体地说,第2薄壁区域T2如图5所示,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从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第2接合构件10B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在尿布10的后身部10R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与伸缩构件10D之间,设置具有比伸缩构件10D的厚度de及吸收体13的厚度da薄的厚度d31、d32的第3薄壁区域T3。并且,第2薄壁区域T2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与第3薄壁区域T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2薄壁区域T2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比第3薄壁区域T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短。用户能够通过触觉识别在该长度L2与长度L3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通过利用拇指和食指抓捏第2薄壁区域T2及第3薄壁区域T3来识别其薄厚,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尿布10的前后区分。即,通过在将尿布10展开时抓捏多的端部设置长度不同的区域,能够识别前后存在差异(存在前后的不同)。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容许第2薄壁区域T2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的平均值与第3薄壁区域T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的平均值不同的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2薄壁区域T2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和第3薄壁区域T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优选分别为30mm以下,根据该构成,能够设为拇指的第1关节以内的长度,容易利用拇指的指腹抓捏腹侧端部或背侧端部,容易识别第2薄壁区域T2与第3薄壁区域T3的构成的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尿布10的构成第2薄壁区域T2和/或第3薄壁区域T3的构件中,尿布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也可以比吸收性物品10的下裆侧的构件数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尿布10的构成第3薄壁区域T3的构件中,尿布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为1枚(仅罩片11)且厚度为d32,相对于此,尿布10的下裆侧的构件数为3枚(罩片11、背片12、顶片14)且厚度为d31,尿布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比下裆侧的构件数少且厚度也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尿布10的构成第2薄壁区域T2的构件中,尿布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和下裆侧的构件数都为1枚(仅罩片11),尿布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与下裆侧的构件数相等。根据这些构成,用户能够通过触觉来掌握构成第2薄壁区域T2的构件数(或构件的厚度)与构成第3薄壁区域T3的构件数(或构件的厚度)的不同,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尿布10的前后区分。另外,通过使厚的部分(硬的部分)的长度如图5所示在第2薄壁区域T2与第3薄壁区域T3不同,能够更可靠地识别两者的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2薄壁区域T2的构件数为1,但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第2薄壁区域T2的构件数也可以为2以上。总之,只要片的构成在第2薄壁区域T2与第3薄壁区域T3不同且用户能够识别该不同即可。
第2薄壁区域T2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与第3薄壁区域T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的差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这在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方面是优选的。另外,第2薄壁区域的厚度d2为0.2mm以上且0.3mm以下,第3薄壁区域的厚度d31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第3薄壁区域的厚度d32为0.2mm以上且0.3mm以下,这在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方面是优选的。
而且,形成了第2薄壁区域T2的片的构成与形成了第3薄壁区域T3的片的构成也可以如以下这样不同。该片的构成的不同,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来实现:(i)使形成了第2薄壁区域T2的片及形成了第3薄壁区域T3的片的某一方由透气无纺布或长纤维无纺布构成(例如使该某一方由透气无纺布构成,使另一方由长纤维无纺布构成),(ii)使对形成了第2薄壁区域T2的片施加的压花的构成与对形成了第3薄壁区域T3的片施加的压花的构成彼此不同(例如,使压花图案、压花的大小、形状、高度和/或深度等彼此不同),(iii)在形成了第2薄壁区域T2的片及形成了第3薄壁区域T3的片分别是将多个片彼此粘接并层叠而成的片层叠体的情况下,使第2薄壁区域T2的片层叠体的粘接面积率与第3薄壁区域T3的片层叠体的粘接面积率不同,(iv)使构成形成了第2薄壁区域T2的片的无纺布纤维的粗细与构成形成了第3薄壁区域T3的片的无纺布纤维的粗细彼此不同。在此,所谓粘接面积率,是使无纺布的纤维彼此局部热粘的面积的比例。根据上述构成(i)~(iv),能够实现第2薄壁区域T2与第3薄壁区域T3的触感的不同,所以,能够更进一步容易地进行尿布的前后区分。
<紧固带及伸缩构件的颜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在尿布10的后身部10R中,通过能够利用视觉判别颜色与周围不同的紧固带10A、伸缩构件10D,能够使尿布10的前后区分变得容易。
<紧固带的颜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紧固带10A以与尿布10中的安装有一对紧固带10A的周边所具有的第1色(例如白色)不同的第2色(例如绿色)而着色。紧固带10A如图3所示,由钩挂部101和以在其一方端部102a配置钩挂部101且其另一方端部102b由尿布10的构成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侧片15及罩片11)夹着的方式配置的钩挂托部102构成,钩挂部101和/或钩挂托部102以第2色着色。根据该构成,一眼就能够识别哪个是尿布10的前身部10F哪个是后身部10R、也就是说哪侧是尿布10的腹侧哪侧是背侧,其结果,能够减少穿戴尿布10的工夫。另外,能够迅速地掌握连接于前补片10B的钩挂部101安装于尿布10的哪个位置,所以,能够麻利地穿戴尿布10(或使他人穿戴)。
通常,吸收性物品从给人清洁感等观点出发,而整体具有白色,但可以理解为,该情况下的吸收性物品的视觉上的前后区分不易。尤其是,吸收性物品的皮肤面侧设置有具有白色的许多构件,所以,认为进一步难以判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尿布10中的紧固带10A及后述的伸缩构件10D以外的部位,具有同样的颜色(例如白色),紧固带10A及后述的伸缩构件10D以与该部位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而着色。由此,用户即便在从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0整体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从罩片11、顶片14透视紧固带10A及伸缩构件10D,所以,能够一眼掌握尿布10的背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着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的构成构件的一方是侧片15,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以第2色着色,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及侧片15配置构成为,使得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的着色能够隔着侧片15目视确认。根据该构成,在即将穿戴前,在从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0时,能够迅速地识别哪侧是腹侧哪侧是背侧,所以,能够麻利地穿戴尿布10(或使他人穿戴)。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便取代上述构成的侧片15而使用顶片14,夹着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的构成构件的一方是顶片14,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及顶片14配置构成为,钩挂托部102的另一方端部102b的着色能够隔着顶片14目视确认,也发挥同样的效果。
<伸缩构件的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伸缩构件10D以与吸收性物品10中的安装有伸缩构件10D的周边所具有的第3色(例如白色)不同的第4色(例如绿色)而着色。根据该构成,一眼就能识别哪个是尿布10的前身部10F哪个是后身部10R、也就是说哪侧是尿布10的腹侧哪侧是背侧,其结果,能够减少穿戴尿布10的工夫。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伸缩构件10D是聚氨酯制的片。通过该片状的构成,被着色的面积变大,能够目视确认腰部褶裥全域,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尿布10的前后区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着色于伸缩构件10D的第4色与着色于紧固带10A的第2色是同系色。通过该构成,伸缩构件10D与位于其近旁的紧固带10A可成为一体而被目视确认,所以,能够瞬间进行尿布10的前后区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色是安装有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的周边中的尿布10的皮肤面侧所具有的颜色,上述第3色是安装有伸缩构件10D的周边中的尿布10的皮肤面侧所具有的颜色,第1色及第3色是白色。通过该构成,能够明确地掌握具有上述第2色的紧固带10A、具有上述第4色的伸缩构件10D的存在。
<构件数变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第3薄壁区域T3,进行构成的片的构件数从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朝向下裆部10C侧变化,第3薄壁区域T3作为构件数变化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3薄壁区域T3(构件数变化部)构成为:进行构成的片的构件数从下裆部10C侧朝向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减少,朝向该长度方向端部侧而阶段性地变软;另一方面,进行构成的片的构件数从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朝向下裆部10C侧增加,朝向下裆部10C侧而阶段性地变厚从而刚度增加。通过该构成,该长度方向端部侧软,所以容易在尿布10与皮肤之间产生间隙(不与皮肤紧贴)而能够提高通气性。另外,通常,若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侧过软,则会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侧发生翻卷,例如与穿在尿布10之上的裤子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会发生在脱下裤子时尿布10一起脱落这一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下裆部10C侧阶段性地片的构件数增加,变厚而刚度增加,所以,能够使得难以引起该现象。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第3薄壁区域T3不限于上述的构成。
该构件数变化部的构成也可以在前身部10F侧的包括第2薄壁区域T2的区域采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从吸收体13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从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起依次设置有以下3个区域:仅罩片11这1层的区域(第2薄壁区域T2);第2接合构件(前补片)10B及罩片11这2层的区域;前补片10B、罩片11、背片12以及顶片14这4层的区域,但通过将这些构成设为从尿布10的前身部10F侧的长度方向端部起例如依次设置:内罩片、顶片14这2层的第1片区域;外罩片、内罩片、顶片14这3层的第2片区域;前补片10B、外罩片、内罩片、顶片14这4层的第3片区域这3个区域的方案,能够作为构件数变化部发挥功能。通过该构成,与通过第3薄壁区域T3得到的作用同样,在上述第1~第3片区域(构件数变化部),进行构成的片的构件数从下裆部10C侧朝向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减少,朝向该长度方向端部侧阶段性地变软,另一方面,进行构成的片的构件数从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朝向下裆部10C侧增加,朝向下裆部10C侧阶段性地变厚而刚度增加。通过该构成,与通过第3薄壁区域T3得到的效果同样,该长度方向端部侧软,所以在尿布10与皮肤之间容易产生间隙(不与皮肤紧贴)而能够提高通气性。另外,通过该构成,与通过第3薄壁区域T3得到的效果同样,朝向下裆部10C侧阶段性地片的构件数增加,变厚而刚度增加,所以,能够使得难以引起在脱下裤子时尿布10一起脱落这一现象。而且,根据该构成,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设置软的区域(容易打开的区域)而确保通气性,并且,通过在该软的区域与前补片10B之间设置硬的(容易沿着皮肤的)区域而能够防止与前补片10B相比、尿布10的长度方向端部侧全部卷起这一情形。另外,根据该构成,在第1片区域与第2片区域的边界弯折,在第2片区域与第3片区域的边界难以弯折,所以,仅弯折所需的足够的量,确保通气性,且能够利用该2个弯折吸收在穿脱裤子时施加的力,防止尿布10与裤子一同脱落。并且,根据该构成,例如,在穿戴着尿布10的乳幼儿摆弄该尿布10的腰部侧的端部时,位于腰部侧的端部的片在第1片区域与第2片区域的边界、第2片区域与第3片区域的边界弯折,所以,能够防止手误入尿布10的内部(由前补片10B、腰部褶裥固定的固定位置和/或比它们靠下裆部10C侧)而尿布10偏离。
此外,上述第1片区域及第2片区域的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分别为5mm~15mm。若该长度比5mm小,则难以在第1片区域及第2片区域的边界处弯折,难以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若该长度比15mm大,则与裤子的摩擦(抵接面积)变大,尿布10容易伴随于裤子的穿脱而偏离。另外,第1片区域及第2片区域的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优选为25mm以下。若该长度的合计比25mm大,则第1片区域及第2片区域会一起翻卷,尿布10有可能与裤子一同脱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在构成第2片区域的原料之1例如顶片14和/或(外、内)罩片可具备基于在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压花部、粘接区域等形成的长度方向的加强部。该加强部可以采用在上述的顶片14沿着长度方向设置3D压花的方案、在罩片11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槽的方案。根据该构成,难以弯折,第1片区域及第2片区域难以一起翻卷,可抑制尿布10与裤子一同脱落。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1片区域及/或第2片区域的皮肤面侧也可以与非皮肤面侧相比、静摩擦系数小。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得难以在弯折、翻卷后进一步因裤子的穿脱而尿布偏离。作为使得第1片区域和/或第2片区域的皮肤面侧与非皮肤面侧相比、静摩擦系数小那样的构成,可采用对第1片区域和/或第2片区域的皮肤面侧的顶片14施加上述那样的3D压花而减少与裤子的接触面积这一构成、仅对第1片区域和/或第2片区域的皮肤面侧添加润滑剂的构成、以及在第1片区域和/或第2片区域的非皮肤面与皮肤面侧改变润滑剂的种类的构成。
<其他>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随处所述的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尿布的构造并非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展开型,只要是权利要求书中所规定的吸收性物品即可,可以是任何构成。例如,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尿垫等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具有形成腰部褶裥的厚度的片状的伸缩构件跨腰部开口部的整周地设置,在从尿布的前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该伸缩构件的前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第2薄壁区域,在从尿布的后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该伸缩构件的后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第3薄壁区域,使第2薄壁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3薄壁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根据该构成,用户能够利用触觉来识别在该2个长度之间存在不同,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尿布的前后区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形成腰部褶裥的聚氨酯制的片状的伸缩构件跨腰部开口部的整周地设置,在处于该伸缩构件的下裆侧端部与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2个区域,分别设置具有比该伸缩构件的厚度及吸收体的厚度薄的厚度的薄壁区域。并且,也可以将设置于该伸缩构件的背侧的下裆侧端部与吸收体的后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的薄壁区域设为第1薄壁区域,将设置于该伸缩构件的腹侧的下裆侧端部与吸收体的前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的薄壁区域设为第4薄壁区域,使第1薄壁区域的该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4薄壁区域的该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根据该构成,用户能够通过触觉识别在该2个长度之间存在不同,例如通过利用拇指和食指抓捏第1薄壁区域及第4薄壁区域来识别该长度的差,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尿布的前后区分。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的第2薄壁区域设置于从尿布的前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该伸缩构件的前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上述第3薄壁区域设置于从尿布的后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该伸缩构件的后身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使第2薄壁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3薄壁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根据该构成,用户能够利用触觉来识别在该2个长度之间存在不同,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尿布的前后区分。
除此之外,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不限于面向乳幼儿的尿布,可以适用于面向成人的尿布、尿垫等各种吸收性物品。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包括着色于紧固带10A的构成及着色于伸缩构件10D的构成,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容许包括双方构成中的任一方着色的构成、或包括双方都不着色的构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尿布10中,分别设置有第1薄壁区域T1、第2薄壁区域T2以及第3薄壁区域T3,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容许不设置第2薄壁区域T2及第3薄壁区域T3的方案。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其变形例也可以分别进行组合。

Claims (35)

1.一种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具备:
前身部(10F);
后身部(10R);
下裆部(10C),位于所述前身部(10F)与所述后身部(10R)之间;
透液性的表面片(14);
不透液性的背面片(12);以及
吸收体(13),配置于所述表面片(14)与所述背面片(12)之间,
在所述背面片(12)中的、与所述后身部(10R)的腰部侧端部对应的区域,以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伸缩构件(10D),所述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所述长度方向从所述前身部(10F)侧经由所述下裆部(10C)至所述后身部(10R)侧,
所述伸缩构件(10D)形成腰部褶裥,以伸展状态设置,
所述吸收性物品(10)还具备第1薄壁区域(T1),该第1薄壁区域(T1)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伸缩构件(10D)与所述吸收体(13)之间,
所述第1薄壁区域(T1)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的厚度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壁区域(T1)是所述伸缩构件(10D)在非伸展时形成了褶皱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壁区域(T1)的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面片(14),以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具有朝向皮肤面侧突出的凸形状的压花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第2薄壁区域(T2),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前身部(10F)侧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吸收体(13)之间;和
第3薄壁区域(T3),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后身部(10R)侧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伸缩构件(10D)之间,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13)的厚度薄,
所述第3薄壁区域(T3)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13)的厚度薄,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30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所述第2薄壁区域和所述第3薄壁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数,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比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下裆侧的构件数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设置于所述后身部(10R)的左右两端缘部;和
第2接合构件(10B),设置于所述前身部(10F),通过与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接合而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一对腿周开口部,
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以与所述吸收性物品(10)中的安装有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的周边所具有的第1色不同的第2色而着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构件(10D)以与所述吸收性物品(10)中的安装有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周边所具有的第3色不同的第4色而着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着色于所述伸缩构件(10D)的所述第4色与着色于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的所述第2色是同系色。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色是安装有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的所述周边中的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面侧所具有的颜色,
所述第3色是安装有所述伸缩构件(10D)的所述周边中的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面侧所具有的颜色,
所述第1色及所述第3色是白色。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合构件(10A)包括钩挂部(101)和钩挂托部(102),
所述钩挂托部(102)以在第1端部配置所述钩挂部(101)且第2端部由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构成构件夹着的方式配置,
所述钩挂部(101)和所述钩挂托部(102)中的至少一方以所述第2色而着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钩挂托部(102)的第2端部的所述构成构件的一方是所述表面片(14),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以所述第2色而着色,
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及所述表面片(14)配置成,使得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着色能够隔着所述表面片(14)目视确认。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罩片(11),该罩片(11)配置于所述背面片(12)的非皮肤面侧,
所述罩片(11)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呈竖条纹状且间歇地具有能够通气的多个孔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13)呈格子状地具有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第2薄壁区域(T2),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前身部(10F)侧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吸收体(13)之间;和
第3薄壁区域(T3),在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后身部(10R)侧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端部与所述伸缩构件(10D)之间,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13)的厚度薄,
所述第3薄壁区域(T3)比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厚度及所述吸收体(13)的厚度薄,
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片的构成与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片的构成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30mm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构成所述第2薄壁区域(T2)和所述第3薄壁区域(T3)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数,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腰部侧的构件数比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下裆侧的构件数少。
20.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片及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片中的某一方是透气无纺布,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片及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片中的另一方是长纤维无纺布。
21.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对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片所实施的压花的构成与对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片所实施的压花的构成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片及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片分别是将多个片彼此粘接并层叠而成的片层叠体,
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片层叠体的粘接面积率与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片层叠体的粘接面积率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构成形成了所述第2薄壁区域(T2)的所述片的无纺布纤维的粗细与构成形成了所述第3薄壁区域(T3)的所述片的无纺布纤维的粗细不同。
24.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构件(10D)形成为片状。
25.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壁区域(T1)是能够形成褶皱的区域。
26.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壁区域(T1)的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面片(14),以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具有朝向皮肤面侧突出的凸形状的压花图案。
28.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设置于所述后身部(10R)的左右两端缘部;和
第2接合构件(10B),设置于所述前身部(10F),通过与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接合而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一对腿周开口部,
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以与所述吸收性物品(10)中的安装有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的周边所具有的第1色不同的第2色而着色。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构件(10D)以与所述吸收性物品(10)中的安装有所述伸缩构件(10D)的周边所具有的第3色不同的第4色而着色。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着色于所述伸缩构件(10D)的所述第4色与着色于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10A)的所述第2色是同系色。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色是安装有所述一对第1接合构件的所述周边中的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面侧所具有的颜色,
所述第3色是安装有所述伸缩构件(10D)的所述周边中的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面侧所具有的颜色,
所述第1色及所述第3色是白色。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合构件(10A)包括钩挂部(101)和钩挂托部(102),
所述钩挂托部(102)以在第1端部配置所述钩挂部(101)且第2端部由所述吸收性物品(10)的构成构件夹着的方式配置,
所述钩挂部(101)和所述钩挂托部(102)中的至少一方以所述第2色而着色。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构成构件的一方是所述表面片(14),
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以所述第2色而着色,
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及所述表面片(14)配置成,使得所述钩挂托部(102)的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着色能够隔着所述表面片(14)目视确认。
34.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罩片(11),该罩片(11)配置于所述背面片(12)的非皮肤面侧,
所述罩片(11)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呈竖条纹状且间歇地具有能够通气的多个孔部。
35.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13)呈格子状地具有凹部。
CN202120614978.2U 2020-03-30 2021-03-26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161683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0547 2020-03-30
JP2020-060547 2020-03-30
JP2020-060564 2020-03-30
JP2020060564 2020-03-30
JP2021-005021 2021-01-15
JP2021005021A JP2021159749A (ja) 2020-03-30 2021-01-15 吸収性物品
JP2021005026A JP2021159750A (ja) 2020-03-30 2021-01-15 吸収性物品
JP2021-005026 2021-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8306U true CN216168306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5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4978.2U Active CN216168306U (zh) 2020-03-30 2021-03-26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8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0551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JP499650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01606U (ja) 吸収性物品
JP5800959B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97437B2 (ja) 使い捨て着用品
JP3166677U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CN101495074A (zh) 纸尿布
WO2013015099A1 (ja) テープ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177989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20661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4198313B2 (ja)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JP2009195647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CN111526845B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JP628581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229304U (ja) 吸収性物品
JP5791494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6168306U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1159750A (ja) 吸収性物品
JP7593825B2 (ja)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4024177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44762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044390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870825B2 (ja) 紙おむつ
JP2009034547A (ja)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CN114522026B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