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734285U -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4285U
CN215734285U CN202122281409.3U CN202122281409U CN215734285U CN 215734285 U CN215734285 U CN 215734285U CN 202122281409 U CN202122281409 U CN 202122281409U CN 215734285 U CN215734285 U CN 215734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optical fiber
main circuit
fiber transceiver
botto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814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山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wang Wan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wang Wan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wang Wan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wang Wan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814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4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4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4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属于光纤通信设备领域,其通过底壳、上盖、电路板组件等结构的尺寸、形式和设置位置的对应设计,使得光纤收发器的电路板组件可以对应嵌入底壳中,且底壳可对应嵌入86型底盒中,从而形成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本实用新型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其通过优化设计电路板组件各部件的设置形式、设置位置,充分利用底壳中的内部空间,使得底壳可以准确匹配86型底盒并完成设置,有效实现了光纤收发器的86型设计,简化了光纤收发器的使用,提升了光纤收发器使用的便捷性和美观性,对于既有网络线路的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小型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纤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光纤通信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求较大的往往是小型光纤通信系统,此类系统往往应用于所需终端接口个数不多或者组网距离较短的场所,例如小型办公场所、家庭、学校等。
对于上述小型光纤通信系统而言,现有的网络解决方案一般使用无线路由器或小型交换机设备。然而,无线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往往有限,其信号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因而使用无线路由器的组网方案并不能完美地解决小型办公场所或别墅的网络需求;而使用交换机设备搭设的有线网络,其所连接的网络接口需要铜线进行连接。然而,传统网线传输带宽窄,使用寿命短(6~8年),并且网线一旦敷设后,检修及更换十分困难;光纤网络方案多采用普通光缆或皮线光缆,该解决方案在布线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大角度的弯曲和用力拉伸,容易造成光纤的损伤,增加了布线成本也不利于后期的维护。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也鲜有通信设备可以满足在小型办公场所、家庭、学校等环境下光纤通信系统的组网需求,导致小型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与设计十分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能有效满足小型光纤通信系统的组网设计需求,满足既有通信系统的改造需求,提升光纤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光纤通信的应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包括底壳、电路板组件和上盖;
所述底壳为一侧开口并可整体嵌设于86底盒的盒状结构;
所述电路板组件嵌设于所述底壳中,用于光信号与电信号的接收及转换处理,并可将转换处理后的信号对应输出到光交换机或者终端设备;
所述上盖匹配在所述底壳的开口侧,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封装所述底壳内并形成86面板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光纤收发器芯片、自底壳开口侧向内依次设置的主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
所述电源电路板的尺寸小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尺寸,其对正所述主电路板的一端并与之层叠设置;且所述主电路板背离所述电源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网络接口;以及所述电源电路板的旁侧对应所述主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BOSA和电源输入插座;
所述BOSA连接在所述主电路板上,用于连接光纤并实现光信号的输入;所述电源输入插座设置在所述BOSA背离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其与所述电源电路板通过导线电连接,用于电源的输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由所述网络接口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络接口为并排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一端的至少两个,并在所述网络接口的一侧正对该主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副电路板;
所述副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层叠设置并彼此电连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所述副电路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所述副电路板正对所述上盖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正对所述副电路板的散热板,用于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工作时产生热量的散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壳上对应所述散热板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用于容置所述BOSA和所述电源输入插座的部位形成有多层台阶结构,使得所述主电路板、所述BOSA、所述电源输入插座可搭放容置在对应的台阶面上,并在所述底壳外部形成容置光纤插头和电源插头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正对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对应所述网络接口设置有防尘板组件,用于所述网络接口未接线时的隔离防尘。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通过底壳、上盖、电路板组件等结构的尺寸、形式和设置位置的对应设计,使得光纤收发器的电路板组件可以对应嵌入底壳中,且底壳可对应嵌入86底盒中,从而形成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有效实现光纤收发器在86底盒中的设置与应用,提升光纤收发器应用的便捷性和美观性,对于既有网络系统的改造以及小型光纤网络系统的构建有着极大地推动意义。
(2)本实用新型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通过对应主电路板设置副电路板,并将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副电路板上,使得电路板组件内发热量较大的部件可与主电路板分离设置,避免发生因光纤收发器芯片发热较大而导致的主电路板各部位温度不均、主电路板两侧温度分布不同等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接口一侧空间的同时,有效减少主电路板的变形和损坏,延长电路板组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光纤收发器的应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通过对应副电路板在上盖上设置散热板,能有效提升底壳内热量的快速散发,对于多网络接口应用环境下的光纤收发器内部散热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光纤收发器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其通过优化设计电路板组件各部件的设置形式、设置位置,充分利用底壳中的内部空间,使得底壳可以准确匹配86型底盒并完成设置,有效实现了光纤收发器的86型设计,简化了光纤收发器的使用,提升了光纤收发器使用的便捷性和美观性,对于既有网络线路的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小型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网络接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面板;2、上盖;3、电路板组件;4、底壳;5、防尘板组件;6、光纤插头;7、电源插头;
301、主电路板;302、电源电路板;303、光纤收发器芯片;304、网络接口;305、BOSA;306、电源输入插座;307、副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包括可嵌设安装于86底盒中的底壳4,该底壳4为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电路板组件3的空腔。相应地,对应底壳4的开口侧设置有上盖2和面板1,利用上盖2与底壳4开口侧的匹配,可以实现电路板组件3在底壳4内的封装,并形成86面板式结构。
具体而言,优选实施例中的底壳4并非为规则的方盒结构,其外周壁面上形成有多级台阶结构,如图1中所示,用于该底壳4匹配嵌入86底盒后,在底壳4与86底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光纤插头6和电源插头7的空间。相应地,对应光纤插头6和电源插头7在底壳4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并在底壳4内对应设置有用于匹配光纤插头6的光模组,即BOSA305,以及在底壳4内对应设置有用于匹配电源插头7的电源输入插座306。
为了更好地节约底壳4内的空间,优选实施例中的BOSA305与电源输入插座306在底壳4轴向上层叠设置,如图1、图2中所示。由于BOSA305的尺寸往往大于电源输入插座306,因而电源输入插座306优选设置在底壳4的底部,且底壳4内的空间大小自底壳4的底部向开口侧依次增大。显然,在底壳4内部也形成有台阶结构,分别用于电路板组件3对应部件的放置。
如图2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组件3嵌设在底壳4中,其用于光信号与电信号的接收及转换处理,并可将转换处理后的信号对应输出到光交换机或者终端设备。例如,接收通信网络(以太网络)中来自光交换机的光信号,将其处理成电信号后输出到终端设备;或者接收终端设备的电信号,将其转换处理成光信号后输出到光交换机。
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组件3包括主电路板301,该主电路板301水平容置在底壳4中,且其正对底壳4开口侧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04,例如图3中所示的一个。相应地,在面板1和上盖2上对应网络接口304开设有通孔,使得面板1、上盖2匹配在底壳4上后,网络接口304可与面板1的外部环境连通,从而实现外部设备的网络连接。
优选地,对应网络接口304的开设,在上盖2正对主电路板301的一侧设置有防尘板组件5,使得上盖2将电路板组件3封装到底壳4中后,防尘板组件5刚好与对应的网络接口304对正。优选实施例中的防尘板组件5包括可水平开闭的封堵板,可在网络接口304不工作时将其封闭,并在网络接口304需要工作时解除对其的封闭。
更详细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口304为RJ45网络接口。同时,优选实施例中主电路板301上的网络接口304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例如并排设置的两个、呈三角分布的三个、呈“田字格”分布的四个等,以满足不同的设置需求。
进一步地,在主电路板301背离网络接口304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电路板302,用于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处理,以为光电接收器进行供电。为节约底壳4中的容置空间,将用于连接光纤插头6的BOSA305、用于连接电源插头7的电源输入插座306分别设置在电源电路板302的一侧,如图2中所示。显然,电源电路板302的尺寸小于主电路板301的尺寸。
同时,电源输入插座306与电源电路板302以导线电连接,电源电路板302与主电路板301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使得通入的电能可在电源电路板302处完成电压变换,并未主电路板301上的各部件供电。
实际设置时,在主电路板3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块光纤收发器芯片303,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由网络接口304输出。根据实际设置的需要,光纤收发器芯片303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301的正面(网络接口304设置一侧)或者反面(正对电源电路板302的一侧)。
当主电路板301上的网络接口304设置为一个时,光纤收发器芯片303的工作负荷压力较小,此时其工作产生的热量也较低,可以通过在底壳4的外周和/或面板1外周开设散热孔的方式来进行散热。
不过,当主电路板301上的网络接口304设置为多个时,需要设置功率更大的光纤收发器芯片303或者设置多个光纤收发器芯片303,且光纤收发器芯片303的工作负荷也会明显增大,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会明显增加。由于热量的产生和堆积主要集中在光纤收发器芯片303附近,故主电路板301单侧的不同部位存在温度不均的情况,或者主电路板301的正反两侧存在明显的温差,如此,便极有可能导致主电路板301的弯曲变形,导致部分部件损坏、焊脚脱落等问题,进而影响光纤收发器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对此,在优选实施例中,对应光纤收发器芯片303还设置有副电路板307,如图5中所示,其设置在主电路板301与上盖2之间,其尺寸小于主电路板301的尺寸,并对应设置在网络接口304一侧的空间中,充分利用因网络接口304设置而空出的底壳4内部空间。相应地,多个网络接口304并排设置在主电路板301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提升副电路板307的散热效果,在上盖2正对副电路板307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板,使得副电路板307上产生的热量可以被散热板快速吸走,进而降低副电路板307上的温度。相应地,在底壳4和/或面板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使得散热孔可在面板1匹配底壳4后水平对正散热板,进而实现热量的快速散出。
利用上述设置,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接口304一侧、电源电路板302一侧的底壳4空间,保证光纤收发器使用功能的同时,实现各部件在底壳4中的有效设置,进而为光纤收发器在86型底盒中的设置和使用提供了可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其通过优化设计电路板组件各部件的设置形式、设置位置,充分利用底壳中的内部空间,使得底壳可以准确匹配86型底盒并完成设置,有效实现了光纤收发器的86型设计,简化了光纤收发器的使用,提升了光纤收发器使用的便捷性和美观性,对于既有网络线路的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小型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电路板组件和上盖;
所述底壳为一侧开口并可整体嵌设于86底盒的盒状结构;
所述电路板组件嵌设于所述底壳中,用于光信号与电信号的接收及转换处理,并可将转换处理后的信号对应输出到光交换机或者终端设备;
所述上盖匹配在所述底壳的开口侧,用于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封装所述底壳内并形成86面板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光纤收发器芯片、自底壳开口侧向内依次设置的主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
所述电源电路板的尺寸小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尺寸,其对正所述主电路板的一端并与之层叠设置;且所述主电路板背离所述电源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网络接口;以及所述电源电路板的旁侧对应所述主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BOSA和电源输入插座;
所述BOSA连接在所述主电路板上,用于连接光纤并实现光信号的输入;所述电源输入插座设置在所述BOSA背离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其与所述电源电路板通过导线电连接,用于电源的输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由所述网络接口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网络接口为并排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一端的至少两个,并在所述网络接口的一侧正对该主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副电路板;
所述副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层叠设置并彼此电连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所述副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设置在所述副电路板正对所述上盖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正对所述副电路板的散热板,用于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工作时产生热量的散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在所述底壳上对应所述散热板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底壳用于容置所述BOSA和所述电源输入插座的部位形成有多层台阶结构,使得所述主电路板、所述BOSA、所述电源输入插座可搭放容置在对应的台阶面上,并在所述底壳外部形成容置光纤插头和电源插头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其中,所述上盖正对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对应所述网络接口设置有防尘板组件,用于所述网络接口未接线时的隔离防尘。
CN202122281409.3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Active CN215734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1409.3U CN215734285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1409.3U CN215734285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4285U true CN21573428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2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81409.3U Active CN215734285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42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19681A1 (zh) * 2022-12-09 2024-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型onu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19681A1 (zh) * 2022-12-09 2024-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型onu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4835B (zh) 一种sfp光模块
WO2021139219A1 (zh)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笼子
US938545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660035B (zh) 一种光模块及校准单位定义方法
US11867960B2 (en) Optical module
CN215734285U (zh) 一种86面板式光纤收发器
WO2025050663A1 (zh) 光伏逆变器和功率变换装置
CN21160362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52925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3091797B (zh) 插座式光电交换器
CN218446090U (zh)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WO2023109210A1 (zh) 光模块
CN216850624U (zh) 一种应用于小型光伏站的接地分流插座
CN210225455U (zh) 一种密闭的盒型交换机
CN220545020U (zh) 一种适用面板式网关的电路板及面板式网关
CN217445367U (zh) 一种86面板型poe模块
CN220672768U (zh) 电池包和储能装置
CN218277694U (zh) 一种高效散热光模块装置
CN219247880U (zh) 一种风电控制系统用接入交换机
CN221487016U (zh) 一种新型总线通讯扩展模块电源分配器
CN113286459A (zh) 一种盒式设备和机柜系统
CN221009982U (zh) 功率变换装置与储能组合设备
CN219676341U (zh) 一种便于插拔的光模块组件
CN219628171U (zh) 一种便携型poe电源
CN210075239U (zh) 新型光器件双工位检测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