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592019U -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2019U
CN215592019U CN202121441821.0U CN202121441821U CN215592019U CN 215592019 U CN215592019 U CN 215592019U CN 202121441821 U CN202121441821 U CN 202121441821U CN 215592019 U CN215592019 U CN 215592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ir cylinder
shaping
stack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18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兆东
毛金泉
刘贤年
吴建宏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Jingshuo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Jingshu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Jingshuo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Jingshu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18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2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2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2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包括:底座、顶部结构、进垛侧结构、出垛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除底座外其他结构中均包括整形板和气缸,所述整形装置通过气缸驱动整形板移动,并且通过整形板的移动对进入整形装置的粉料包装垛进行整形。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整形装置能够实现粉料包装垛各侧面的整形,不至于码偏。整形后的粉料包装垛的高度及尺寸统一,利于包装垛后续的套膜及入库、装车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中整形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在自动化包装线上粉料包装垛全方位整形需要,还可根据实际的尺寸要求对整形装置的整形板及气缸活塞杆进行调整,将会应用到更多不同尺寸包装垛的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包装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工艺中,原设计由包装机、输送机、输送链、称重仪、扫码机、套膜机、贴码机、堆垛机、立体仓库货架及控制系统构成了一套自动化包装线。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包装线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主要原因在于气相二氧化硅为纳米级超轻粉体,原生粒径7-40μm,在包装袋内分布不均匀,包装袋表面不平整。气相二氧化硅粉料包装袋需要在输送线上进行码垛,每垛30袋,分10层,每层3袋,由码垛机器人将包装袋码放在一个托盘上,垛高2米。受码垛机器人码放精度及包装垛自身重力影响,易造成包装垛整体尺寸偏差,有倾斜及堆放较高现象,必要时需要人工进行整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效率低,同时还影响后续的套膜、入库及装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气相二氧化硅粉料包装垛的尺寸偏差问题,保证后续的套膜、入库环节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粉体包装垛的整形工作,能够提高气相二氧化硅粉料自动包装线的整体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包括:
底座;
顶部结构,所述顶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间隔开,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侧整形板和顶侧气缸,所述顶侧整形板与所述顶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顶侧气缸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活动;
进垛侧结构,所述进垛侧结构包括进垛侧整形板和进垛侧气缸,所述进垛侧整形板与所述进垛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进垛侧整形板活动;
出垛侧结构,所述进垛侧结构与所述出垛侧结构沿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出垛侧结构包括出垛侧整形板和出垛侧气缸,所述出垛侧整形板和所述出垛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出垛侧整形板活动;
左侧结构,所述左侧结构包括左侧整形板和左侧气缸,所述左侧整形板和所述左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左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活动;
右侧结构,所述左侧结构与所述右侧结构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侧结构包括右侧整形板和右侧气缸,所述右侧整形板和所述右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右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侧气缸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沿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整形板与所述右侧整形板平行间隔开设置,所述左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沿着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右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沿着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四根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底座,四根所述立柱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左侧边沿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右侧边沿的两端;
所述进垛侧整形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立柱枢转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立柱枢转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所述进垛侧气缸驱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枢转活动;
所述出垛侧整形板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立柱枢转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四立柱枢转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上,所述出垛侧气缸驱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枢转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进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所处的平面和第一平面共面或平行,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三立柱的轴线所处的平面;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非共面,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所处的平面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非共面且非平行;
所述出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活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所处的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或平行,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四立柱的轴线所处的平面;
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非共面,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所处的平面分别和所述第二平面非共面且非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四根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立柱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三横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顶侧气缸支架、进垛侧气缸支架、出垛侧气缸支架,左侧气缸支架和右侧气缸支架;
所述顶侧气缸支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进垛侧气缸支架、所述出垛侧气缸支架、所述左侧气缸支架和所述右侧气缸支架设置于所述立柱和/或所述连接杆上;
所述顶侧气缸设在所述顶侧气缸支架上,所述进垛侧气缸设在所述进垛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出垛侧气缸设在所述出垛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左侧气缸设在所述左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右侧气缸设在所述右侧气缸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夹垛,所述夹垛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夹垛沿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可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与所述进垛侧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控制所述进垛侧气缸开启或关闭;
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与所述出垛侧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控制所述出垛侧气缸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包括:底座;顶部结构,所述顶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间隔开,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侧整形板和顶侧气缸,所述顶侧整形板与所述顶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顶侧气缸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活动;进垛侧结构,所述进垛侧结构包括进垛侧整形板和进垛侧气缸,所述进垛侧整形板与所述进垛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进垛侧整形板活动;出垛侧结构,所述进垛侧结构与所述出垛侧结构沿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出垛侧结构包括出垛侧整形板和出垛侧气缸,所述出垛侧整形板和所述出垛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出垛侧整形板活动;左侧结构,所述左侧结构包括左侧整形板和左侧气缸,所述左侧整形板和所述左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左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活动;右侧结构,所述左侧结构与所述右侧结构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侧结构包括右侧整形板和右侧气缸,所述右侧整形板和所述右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右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活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整形装置通过气缸驱动整形板移动,并且通过整形板的移动对进入整形装置的粉料包装垛进行整形。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整形装置能够实现粉料包装垛各侧面的整形,不至于码偏。整形后的粉料包装垛的高度及尺寸统一,利于包装垛后续的套膜及入库、装车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中整形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在自动化包装线上粉料包装垛全方位整形需要,还可根据实际的尺寸要求对整形装置的整形板及气缸活塞杆进行调整,将会应用到更多不同尺寸包装垛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前视图;
图3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右视图;
图5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后视图;
图6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说明:
底座1、顶侧气缸2、顶侧气缸支架21、顶侧整形板3、
进垛侧整形板4、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进垛侧气缸5、
出垛侧整形板6、第三侧板61、第四侧板62、出垛侧气缸7、
左侧整形板8、左侧气缸9、左侧气缸支架91、
右侧整形板10、右侧气缸11、右侧气缸支架111、
立柱12、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第三立柱123、第四立柱124、
横梁13、第一横梁131、第二横梁132、第三横梁133、第四横梁134、
连接杆14、夹垛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1~7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包括:底座1、顶部结构、进垛侧结构、出垛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其中,所述顶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1间隔开,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侧整形板3和顶侧气缸2,所述顶侧整形板3与所述顶侧气缸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顶侧气缸2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3活动,通过顶侧整形板3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上侧进行整形;,所述进垛侧结构包括进垛侧整形板4和进垛侧气缸5,所述进垛侧整形板4与所述进垛侧气缸5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5可驱动所述进垛侧整形板4活动,通过进垛侧整形板4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进垛侧进行整形;,所述进垛侧结构与所述出垛侧结构沿所述底座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出垛侧结构包括出垛侧整形板6和出垛侧气缸7,所述出垛侧整形板6和所述出垛侧气缸7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7可驱动所述出垛侧整形板6活动,通过出垛侧整形板6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出垛侧进行整形;,所述左侧结构包括左侧整形板8和左侧气缸9,所述左侧整形板8和所述左侧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左侧气缸9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8活动,通过左侧整形板8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左侧进行整形;,所述左侧结构与所述右侧结构沿所述底座1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侧结构包括右侧整形板10和右侧气缸11,所述右侧整形板10和所述右侧气缸11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右侧气缸11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10活动,通过右侧整形板10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右侧进行整形。其中,活塞杆推动的距离可以由气缸上的接近开关进行控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整形板来对包装垛的各个侧面进行整形,以使得包装垛达到所需要的形状。
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为立体六面结构,分别包括底座1、顶部结构、进垛侧结构、出垛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这六面,其中底座1和顶部结构相对设置,进垛侧结构和出垛侧结构相对设置,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相对设置。所述顶部结构、进垛侧结构、出垛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都包括整形板和与整形板连接的气缸,通过气缸可以驱动整形板移动,并且通过整形板的移动对进入整形装置的粉料包装垛进行整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侧气缸2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3沿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1的方向上下移动,通过顶侧整形板3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上侧进行整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侧整形板8与所述右侧整形板10平行间隔开设置,所述左侧气缸9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8沿着所述底座1的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右侧气缸11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10沿着所述底座1的左右方向移动,通过左侧整形板8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左侧进行整形,通过右侧整形板10可以对底座1上的包装垛的右侧进行整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四根立柱12,包括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第三立柱123和第四立柱124,所述立柱12垂直于所述底座1,四根所述立柱12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的左侧边沿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123、第四立柱124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的右侧边沿的两端;所述进垛侧整形板4包括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所述第一侧板41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立柱122枢转连接,所述第二侧板42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立柱123枢转连接,可以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5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22和所述第三立柱123上,所述进垛侧气缸5驱动所述第一侧板41和所述第二侧板42枢转活动,通过第一侧板41和所述第二侧板42可以对包装垛的进垛侧进行整形;所述出垛侧整形板6包括第三侧板61和第四侧板62,所述第三侧板61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立柱121枢转连接,所述第四侧板62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四立柱枢转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7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121和所述第四立柱124上,所述出垛侧气缸7驱动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枢转活动,通过第三侧板61和第四侧板62可以对包装垛的出垛侧进行整形。
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个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上垂直安装四根立柱12,包括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第三立柱123和第四立柱124,形成一个框架。所述进垛侧整形板4和所述出垛侧整形板6均与所述立柱12连接,连接方式为:所述进垛侧整形板4包括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所述第一侧板41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立柱122枢转连接,可以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侧板42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立柱123枢转连接;所述出垛侧整形板6包括第三侧板61和第四侧板62,所述第三侧板61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立柱121枢转连接,所述第四侧板62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四立柱124枢转连接。其中所述枢转连接可通过合页连接。同时,所述进垛侧气缸5和所述出垛侧气缸7也连接在所述立柱12上,所述进垛侧气缸5的数量为2,两个进垛侧气缸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22和所述第三立柱123上;所述出垛侧气缸7的数量为2,两个出垛侧气缸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121和所述第四立柱124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进垛侧气缸5驱动所述第一侧板41和所述第二侧板42枢转活动,通过所述出垛侧气缸7驱动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枢转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垛侧气缸5可驱动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所处的平面和第一平面共面或平行,以通过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可以对包装垛的进垛侧进行整形,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二立柱122与所述第三立柱123的轴线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非共面,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第二侧板42所处的平面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非共面且非平行;所述出垛侧气缸7可驱动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活动,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61与所述第四侧板6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板61与所述第四侧板62所处的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或平行,以通过第三侧板61和第四侧板62可以对包装垛的出垛侧进行整形,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第一立柱121与所述第四立柱124的轴线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非共面,所述第三侧板61和所述第四侧板62所处的平面分别和所述第二平面非共面且非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四根横梁13,包括第一横梁131、第二横梁132、第三横梁133和第四横梁134,所述横梁13位于所述立柱12的顶部;其中,所述第一横梁1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121和所述第二立柱122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横梁1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123和所述第四立柱124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1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131和所述第三横梁1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横梁1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131和所述第三横梁133的另一端连接。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还包括:四根横梁13,分别为第一横梁131、第二横梁132、第三横梁133和第四横梁134,所述四根横梁13与所述四根立柱12相连,与所述底座1共同形成一个立体六面结构,横梁和立柱可以具有支撑固定作用。左侧整形板8与右侧整形板10的位置可以调节,比如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可以通过拉杆连接左侧整形板8与右侧整形板10,左侧整形板8与右侧整形板10连接在拉杆的下端,拉杆的上端可以在横梁上移动,拉杆的上端可以设置滚轮,通过滚轮移动,移动方便,使得左侧整形板8与右侧整形板10的位置可以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包括第一连接杆14和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4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131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121和所述第二立柱1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4平行于所述第三横梁133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123和所述第四立柱124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顶侧气缸支架21、进垛侧气缸支架、出垛侧气缸支架,左侧气缸支架91和右侧气缸支架111;所述顶侧气缸支架21设置于所述横梁13上,所述进垛侧气缸支架、所述出垛侧气缸支架、所述左侧气缸支架91和所述右侧气缸支架111设置于所述立柱12和/或所述连接杆14上;所述顶侧气缸2设在所述顶侧气缸支架21上,所述进垛侧气缸5设在所述进垛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出垛侧气缸7设在所述出垛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左侧气缸9设在所述左侧气缸支架91上,所述右侧气缸11设在所述右侧气缸支架111上。具体来讲,所述气缸支架均用于支撑气缸,其中顶侧气缸支架21安装在所述横梁13上,其他气缸支架均设置在所述立柱12和/或所述连接杆14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侧气缸2的数量为2,所述进垛侧气缸5的数量为2,所述出垛侧气缸7的数量为2,所述左侧气缸9的数量为3,所述右侧气缸11的数量为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3个左侧气缸9中有2个左侧气缸9用于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8,剩余一个用于推动夹垛15,所述3个右侧气缸11中有2个右侧气缸11用于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10,剩余一个用于推动夹垛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夹垛15,所述夹垛15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夹垛15沿所述底座1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垛15可移动以调整粉料包装垛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夹垛15包括支撑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以与支撑板垂直连接,包装垛可以放置于夹垛15上。所述第一夹板位于所述底座1的左侧边缘,所述第二夹板位于所述底座1的右侧边缘;所述第一夹板与一个所述左侧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连接,通过气缸驱动第一夹板沿所述底座1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板与一个所述右侧气缸11的活塞杆末端连接,通过气缸驱动第二夹板沿所述底座1的前后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夹垛15可以沿底座1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在进垛侧、出垛侧前方可以设置限位开关控制包装垛运行及停止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与所述进垛侧气缸5连接,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控制所述进垛侧气缸5开启或关闭;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与所述出垛侧气缸7连接,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控制所述出垛侧气缸7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和电磁阀接入自动包装线PLC系统内,通过逻辑组态进行包装线全程联调及投用。
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用于粉料包装垛整形的具体流程为:
(1)码垛机器人完成码垛后滚筒输送机开始将粉料包装垛(含托盘)往整所述整形装置内输送,此时所述整形装置的进垛侧整形板4、出垛侧整形板6均处于打开状态;
(2)粉料包装垛进入整形装置底座1区域时,通过接收到进垛侧光电开关到位信号后,给出垛侧气缸7电磁阀开信号,进而出垛侧气缸7进气驱动气缸活塞杆推动出垛侧整形板6完成关门动作,挤压粉料包装垛在出垛侧整形到位;
(3)当包装垛继续行走到底座1末端的光电开关位置时,给进垛侧气缸5电磁阀开信号,进而进垛侧气缸5进气驱动气缸活塞杆推动进垛侧整形板4完成关门动作,挤压粉料包装垛在进垛侧整形到位;
(4)在进垛侧、出垛侧整形完毕后,给底部气缸电磁阀开信号,左侧气缸9和右侧气缸11进气驱动气缸活塞杆推动夹垛15的两块侧板将粉料包装垛托盘推至输送线中间部位,在底侧将粉料包装垛固定;
(5)当粉料包装垛底部固定后,给左侧、右侧气缸11电磁阀开信号,左侧气缸9和右侧气缸11进气分别驱动气缸活塞杆推动左侧整形板8和右侧整形动作,挤压包装垛在左侧、右侧整形到位;
(6)在左侧、右侧整形完毕后,给顶侧气缸2电磁阀开信号,顶侧气缸2进气驱动气缸活塞杆推动顶侧整形板3动作,挤压粉料包装垛在顶侧将粉料包装垛整形到位。
(7)对粉料包装垛完成各侧整形后,停顿三秒,给各侧气缸电磁阀关信号,气缸排气驱动气缸活塞杆收缩,各侧整形板恢复到原始位置。进垛侧、出垛侧整形板6打开,包装垛继续在滚筒输送机的驱动下输送到套膜机工位,进行下一工序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整形装置能够实现粉料包装垛各侧面的整形,不至于码偏。整形后的粉料包装垛的高度及尺寸统一,利于包装垛后续的套膜及入库、装车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中整形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在自动化包装线上粉料包装垛全方位整形需要,还可根据实际的尺寸要求对整形装置的整形板及气缸活塞杆进行调整,将会应用到更多不同尺寸包装垛的场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顶部结构,所述顶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间隔开,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侧整形板和顶侧气缸,所述顶侧整形板与所述顶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顶侧气缸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活动;
进垛侧结构,所述进垛侧结构包括进垛侧整形板和进垛侧气缸,所述进垛侧整形板与所述进垛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进垛侧整形板活动;
出垛侧结构,所述进垛侧结构与所述出垛侧结构沿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出垛侧结构包括出垛侧整形板和出垛侧气缸,所述出垛侧整形板和所述出垛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出垛侧整形板活动;
左侧结构,所述左侧结构包括左侧整形板和左侧气缸,所述左侧整形板和所述左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左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活动;
右侧结构,所述左侧结构与所述右侧结构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侧结构包括右侧整形板和右侧气缸,所述右侧整形板和所述右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右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气缸可驱动所述顶侧整形板沿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整形板与所述右侧整形板平行间隔开设置,所述左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左侧整形板沿着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右侧气缸可驱动所述右侧整形板沿着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四根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底座,四根所述立柱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左侧边沿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右侧边沿的两端;
所述进垛侧整形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立柱枢转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立柱枢转连接,所述进垛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所述进垛侧气缸驱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枢转活动;
所述出垛侧整形板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立柱枢转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四立柱枢转连接,所述出垛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上,所述出垛侧气缸驱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枢转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所处的平面和第一平面共面或平行,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三立柱的轴线所处的平面;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非共面,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所处的平面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非共面且非平行;
所述出垛侧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活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所处的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或平行,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四立柱的轴线所处的平面;
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非共面,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所处的平面分别和所述第二平面非共面且非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四根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立柱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三横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顶侧气缸支架、进垛侧气缸支架、出垛侧气缸支架,左侧气缸支架和右侧气缸支架;
所述顶侧气缸支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进垛侧气缸支架、所述出垛侧气缸支架、所述左侧气缸支架和所述右侧气缸支架设置于所述立柱和/或所述连接杆上;
所述顶侧气缸设在所述顶侧气缸支架上,所述进垛侧气缸设在所述进垛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出垛侧气缸设在所述出垛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左侧气缸设在所述左侧气缸支架上,所述右侧气缸设在所述右侧气缸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夹垛,所述夹垛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夹垛沿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与所述进垛侧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控制所述进垛侧气缸开启或关闭;
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与所述出垛侧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控制所述出垛侧气缸开启或关闭。
CN202121441821.0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Active CN215592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1821.0U CN215592019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1821.0U CN215592019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2019U true CN215592019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1821.0U Active CN215592019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2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07699B2 (en) Devi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items, in particular of flat bags, into cartons
CN110626558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开封装码垛一体机
CN101700814A (zh) 墙地砖自动装箱生产线
US5024045A (en) Panel packaging system
WO2022099906A1 (zh) 一种纸盒包装成型设备
CN109178462A (zh) 一种物流纸箱自动化包装设备
CN109178463A (zh) 一种物流纸箱包装自动化合箱装置
CN109080113B (zh) 连接翻转模的多功能模内贴标机械手及生产线
CN215592019U (zh) 一种粉料包装垛整形装置
JPH01167176A (ja) 積み重ね装置
CN211942268U (zh) 一种包装盒成型机
CN109178460A (zh) 一种物流纸箱自动化包装设备及贴标签装置
CN211468970U (zh) 一种胶带封箱机
US4941309A (en) Panel packaging system
JPH1170600A (ja) 箱状容器の底部に熱収縮性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を自動的に糊付け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10386302A (zh) 单元物料配送多规格纸箱装箱方法及设备
CN211309177U (zh) 一种瓷砖包装生产线
JP2012166788A (ja) 箱詰め装置
CN219483175U (zh) 一种边框供料打胶机
CN1111474C (zh) 折页-粘贴机中单元板料面板翻转装置
CN108423216B (zh) 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
JP2001206535A (ja) 容器整列搬送装置、容器の段積み段ばらし兼用装置及び容器整列搬送方法
CN113478901B (zh) 一种酒盒内卡自动组装方法
CN111890667B (zh) 热成型机的上升与下降会合高速接卸料传送装置
CN109808232A (zh) 纸盒侧面、底部成型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