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3725U - 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63725U CN215563725U CN202120833194.9U CN202120833194U CN215563725U CN 215563725 U CN215563725 U CN 215563725U CN 202120833194 U CN202120833194 U CN 202120833194U CN 215563725 U CN215563725 U CN 2155637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insulation
- sound
- mat
- building
- bottom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包括至少一基层、至少一层隔声垫和至少一混凝土层,其中所述隔声垫具有一底侧和一顶侧,其中所述隔声垫的底侧铺设于所述基层,并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空腔,其中所述混凝土层被设置在所述隔声垫的顶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建筑隔声结构大多以层叠式的楼房为主,楼上和楼下以及同一楼层相邻的房间是通过特定的建筑层分隔。
但是,现有的建筑层的隔声效果比较差。其根本原因在在于,在建筑层受到撞击时,撞击的声音无法被隔绝。目前解决楼板撞击声问题的三种方法:1、使用软质的面层,比如铺地毯、橡胶地板、PVC地板、软木地板等;2、浮筑楼板,即在楼板和面层直接设置一个弹性层。3、吊顶处理,在天花加装一个空气隔层,填充吸声材料。
使用软质的面层缺点是:较大的撞击引起的共振噪声隔声效果差,装饰效果受到限制,价格高,日常维护清洁不便。采用浮筑楼板时,早期,使用松散材料做弹性垫层,如灰渣、珍珠岩等。现在,成品弹性减振隔声垫,其中隔声减振垫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橡胶、软木、泡沫、毡类、薄膜类,不同材质的隔声效果差异大。一般的硫化橡胶、天然橡胶和氯丁橡胶隔离材料为不可压缩的。它们需要巨大的质量荷载才能获得足够的偏转,从而实现隔振效果。对于不满足最低荷载标准的情况,数据会显示系统运行效果不佳。玻璃纤维隔离材料由刚性颗粒构成,在受到压缩时会失去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显示性能发生显着下降。
此外,市面上其他的橡胶隔声垫,在施工铺装时需要铺一层塑料膜,防止混凝土进入隔声垫,影响隔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其中所述隔声垫在铺设于建筑层后,由于能够形成吸收撞击力的空腔,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其中所述隔声垫强度高、承重能力高,适合通过浮筑楼板方式形成于建筑隔声结构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其中所述隔声垫具有一保护层,以在形成于所述建筑隔声结构时,防止混凝土进入所述隔声垫而降低所述隔声垫的隔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其中所述隔声垫的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适于大规模制造。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隔声结构,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包括:
至少一基层;
至少一层隔声垫,其中所述隔声垫具有一底侧和一顶侧,其中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基层,并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空腔;
至少一混凝土层,其中所述混凝土层被设置在所述隔声垫的顶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隔声垫的底侧形成波纹结构,以在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基层,能够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波纹结构的波峰厚度和在所述波谷厚度之间的比值被实施为2: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防护层被实施为塑料薄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隔声垫被设置为橡胶材料制成。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声垫,用于一建筑隔声结构,其中所述隔声垫具有一底侧和用于承载所述建筑隔声结构的混凝土层的一顶侧,其中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建筑隔声结构的基层,并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隔声垫的所述顶侧设置一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被贴附在所述隔声垫的顶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隔声结构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隔声结构的所述隔声垫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2,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建筑隔声结构100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具体地,所述建筑隔声结构中设置至少一层隔声垫300,其中所述隔声垫300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
具体地,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隔声垫300、至少一混凝土层500以及至少一基层700。所述隔声垫300被铺设于所述基层700。所述混凝土层500被设置于所述基层700。也就是说,所述隔声垫300被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500和所述基层 700之间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隔声垫300具有一底侧301和一顶侧302。所述隔声垫300的底侧301形成多个凸起的结构,优选地,为波纹结构。所述隔声垫300的所述底侧301被铺设于所述基层700,以在所述基层700和所述隔声垫300的所述底侧301之间形成多个空腔 303。所述混凝土层500被设置在所述隔声垫300的顶侧。
优选地,所述波纹结构的波峰厚度和在所述波谷厚度之间的比值被实施为2:1。通过将所述隔声垫300在所述波纹结构的波峰厚度和在所述波谷厚度之间的比值控制在此范围后,不仅能够使所述隔声垫300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还能够使所述隔声垫300具有较高的弹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混凝土层500受到撞击后,由于所述空腔303能够吸收撞击形成的振动和噪声。因此,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平整的隔声垫来说,具有更好的隔声效果。此外,使得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作为优选地,所述隔声垫300被设置为通过橡胶材料制成,尤其是可以被实施为通过可再生轮胎橡胶碎片经过高压交联后形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所述隔声垫300 的强度,还能够使得所述隔声垫300自身具有更好的隔声效果。
作为优选地,所述隔声垫300的所述顶侧302设置一防护层900。所述防护层900 被贴附在所述隔声垫300的顶侧,从而使得所述隔声垫300与所述混凝土层500和所述基层700复合成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时,能够防止所述混凝土层500中的混凝土含有的水进入透过所述隔声垫300而进入所述空腔303中。此外,形成的所述防护层900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损伤所述隔声垫300,进而保证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的空腔303 布置的密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层900被实施为塑料薄膜。所述防护层900被粘结于所述隔声垫300的所述顶侧302。可以理解的是,在施工时,用户不需要再在所述隔声垫300 上添加防护层,而可以直接在所述隔声垫300上施工混凝土。
更优选地,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还包括一饰面层800,所述饰面层800具有装饰所述建筑隔声结构100的功能。优选地,所述饰面层800被实施为瓷砖、石材或者木地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包括:
至少一基层;
至少一层隔声垫,其中所述隔声垫具有一底侧和一顶侧,其中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基层,并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空腔;
至少一混凝土层,其中所述混凝土层被设置在所述隔音垫的顶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垫的底侧形成波纹结构,以在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基层,能够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结构的波峰厚度和在所述波谷厚度之间的比值被实施为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垫的所述顶侧设置一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被贴附在所述隔声垫的顶侧,并介于所述混凝土层和所述隔声垫的所述顶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被实施为塑料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垫被设置为橡胶材料制成。
7.一种隔声垫,用于一建筑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隔声垫具有一底侧和用于承载所述建筑隔声结构的混凝土层的一顶侧,其中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建筑隔声结构的基层,并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隔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垫的底侧形成波纹结构,以在所述隔声垫的底侧被铺设于所述基层,能够在所述底侧和所述基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隔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垫的所述顶侧设置一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被贴附在所述隔声垫的顶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33194.9U CN215563725U (zh) | 2021-04-22 | 2021-04-22 | 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33194.9U CN215563725U (zh) | 2021-04-22 | 2021-04-22 | 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63725U true CN215563725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5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33194.9U Active CN215563725U (zh) | 2021-04-22 | 2021-04-22 | 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63725U (zh) |
-
2021
- 2021-04-22 CN CN202120833194.9U patent/CN2155637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85259A (en) | Sound rated floor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ame | |
KR100758336B1 (ko) | 층간 소음 차단용 피브이씨 매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070289238A1 (en) | Acoustical isolation floor underlayment system | |
KR101477783B1 (ko) | 복합자재를 이용한 뜬바닥구조용 층간차음재 | |
KR102295294B1 (ko) | 복층건물의 층간소음 방지를 위한 바닥시공구조 | |
CN215563725U (zh) | 一种建筑隔声结构及其隔声垫 | |
KR20210080283A (ko) | 층간 차음용 단독 패널 | |
JP2631714B2 (ja) | 緩衝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音床材 | |
KR20100005135U (ko) | 공동주택의 바닥충격음 저감재 | |
KR200342586Y1 (ko) | 뜬 구조의 충격흡수용 차음재를 이용한 층간 바닥구조 | |
KR100759118B1 (ko) | 층간 차음용 패널 구조체 및 이를 적용한 다층 건물의 바닥구조체 | |
KR101207288B1 (ko) | 공동주택의 층간 바닥충격음 차단구조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 |
KR102334371B1 (ko) | 층간소음 차단구조의 시공방법 | |
KR200466501Y1 (ko) | 다층 건축물의 층간소음 저감용 제진단열모듈판 및 이를이용한 습식 이중바닥구조 | |
KR200378944Y1 (ko) | 댐핑시트를 구비한 건축물 층간소음저감재 | |
KR200378945Y1 (ko) | 건축물의 층간소음저감재 | |
KR200359989Y1 (ko) | 층간 소음 방지재의 적층구조 | |
KR100927358B1 (ko) | 중량충격음 및 경량충격음 저감 특성이 우수한 바닥 마감 구조 | |
KR200315770Y1 (ko) | 건물의 바닥충격 방음판넬 | |
KR200315058Y1 (ko) | 공동주택의 층간 충격음 차단판 | |
CN217053846U (zh) | 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的浮动地台 | |
JP2838872B2 (ja) | 防音床下地材 | |
JPH0493462A (ja) | 防音床構造 | |
KR200447815Y1 (ko) | 건물 바닥용 복층 구조의 완충재 조립체 | |
JP2623398B2 (ja) | 緩衝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音床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