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521348U - 风扇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扇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1348U
CN215521348U CN202120353788.XU CN202120353788U CN215521348U CN 215521348 U CN215521348 U CN 215521348U CN 202120353788 U CN202120353788 U CN 202120353788U CN 215521348 U CN215521348 U CN 215521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parameter value
controller
processing uni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37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楚驿
卢志轩
陈文宏
宋家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1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134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7/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 H02P7/0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 H02P7/18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 H02P7/24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7/28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7/285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rolling armature supply only
    • H02P7/29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by master control with auxiliary power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rolling armature supply only using pulse mod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88Ventilating systems
    • F21V33/0096Fans, e.g. ceiling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2Pulse-control circuits
    • H05B45/325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following a pre-assigned programmed sequence; Logic control [L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Operational modes, e.g. switching from manual to automatic mode or prohibiting specific ope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扇装置及系统,风扇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风扇马达以及发光元件。处理单元包含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处理单元具有初始模式,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以及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一者。输入端接收输入指令,而输入指令包含第一特征参数。风扇马达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于第二输出端。当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由初始模式切换至转速调控模式及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当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处理单元维持于初始模式。

Description

风扇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风扇装置、系统,尤指转速状态及发光状态均可控制的风扇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消费者对于风扇的要求,已经不仅是要求风扇转速符合需求,还希望风扇能提供灯光显示的效果,因此一种具备提供灯光显示功能的数字风扇因应而生。
目前市面上的数字风扇大致有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数字风扇虽然可以提供灯光显示的效果,但是缺点在于所提供的亮度及颜色过于单调,且无法依据使用者的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因此使用自由度不高。第二种类型的数字风扇虽然可提供较多的灯光显示效果,但因为使用了多个微控制器以及多条的信号线而导致整个风扇的硬件架构较为复杂且提高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目前确实有需要一种改良的风扇装置,以便改善上述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风扇装置及系统,在不改变硬件架构的条件之下,可提供丰富的发光显示效果。此外,还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随时进行风扇转速及发光显示状态的调控,故具有较高的使用自由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该风扇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风扇马达以及发光元件。处理单元包含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处理单元具有初始模式,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以及发光调控模式之中一者。输入端接收输入指令,而输入指令包含第一特征参数。风扇马达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于第二输出端。其中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处理单元从初始模式切换至转速调控模式以及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且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则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且初始模式为发光调控模式,则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频率,该参数值区间为一频率值区间,该参数值下限为一频率值下限,该参数值上限为一频率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频率值位于该频率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电压,该参数值区间为一电压值区间,该特征值下限为一电压值下限,该特征值上限为一电压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电压值位于该电压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为一控制器,该输入端、该第一输出端以及该第二输出端分别设置于该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包含一控制器以及一开关电路,该输入端以及该第一输出端设于该控制器,该控制器设有一控制端,该控制端、该输入端以及该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该开关电路,当该处理单元处于该转速调控模式时,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且该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为断路;当该处理单元处于该发光调控模式时,该输入端与该第一输出端之间为断路且该输入端与该第二输出端之间为导通。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风扇系统,该风扇系统包括主机板、处理单元、风扇马达及发光元件。主机板输出输入指令,而输入指令包含第一特征参数。处理单元包含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而输入端接收来自主机板的输入指令。其中处理单元具有初始模式,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以及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一者。风扇马达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于第二输出端。其中当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处理单元从初始模式切换至转速调控模式以及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当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且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则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当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且初始模式为发光调控模式,则处理单元的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频率,该参数值区间为一频率值区间,该参数值下限为一频率值下限,该参数值上限为一频率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频率值位于该频率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电压,该参数值区间为一电压值区间,该特征值下限为一电压值下限,该特征值上限为一电压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电压值位于该电压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及系统的实施例,让使用者可依据需求随时调控风扇马达的转速以及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状态。由于发光元件的显示效果不受限于风扇马达的转速,而是直接经由主机板发送的输入指令去调控发光元件的显示状态,使得发光元件可提供较多种组合的亮度及颜色。再者,在不改变整体硬件架构的条件下,直接利用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收主机板的输入指令,以进行后续风扇马达及发光元件的调控,避免了硬件架构复杂化,同时也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加。
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2绘示图1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A绘示图2的控制方法的输入指令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3B绘示控制器基于图3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风扇马达的转速调控信号的时序图;
图3C绘示控制器基于图3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驱动电路的发光调控信号的时序图;
图4绘示图1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绘示图1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A绘示图5的控制方法的输入指令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6B绘示控制器基于图6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风扇马达的转速调控信号的时序图;
图6C绘示控制器基于图6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驱动电路的发光调控信号的时序图;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8绘示图7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A绘示图8的控制方法的输入指令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9B绘示控制器基于图9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风扇马达的转速调控信号的时序图;
图9C绘示控制器基于图9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开关电路的信号时序图;
图10绘示图7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绘示图7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13绘示图12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绘示图12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绘示图12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17绘示图16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绘示图16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9绘示图16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主机板
10控制器
100输入端
101第一输出端
102第二输出端
103控制端
104第三输出端
11开关电路
12风扇马达
14扇叶组
16发光元件
160驱动电路
161发光二极管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所示,风扇装置包括一处理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为一控制器10。除了控制器10之外,风扇装置还包括一风扇马达12、扇叶组14以及一发光元件16。控制器10包含一输入端100、一第一输出端101以及一第二输出端102。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一输入指令。风扇马达12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0的第一输出端101,而扇叶组14连接于风扇马达12。发光元件16包含一驱动电路16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灯具161,驱动电路160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0的第二输出端102以及这些发光二极管灯具161。控制器10具有一初始模式,初始模式为一转速调控模式以及一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一者。控制器10还储存有一参数值区间,而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上述的参数值可例如为频率值或电压值。当输入指令的参数值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控制器10从初始模式切换至转速调控模式与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反之,当输入指令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且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则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101。当输入指令的参数值未位于参数值区间之内且初始模式为发光调控模式,则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电性连接于第二输出端102。在以下内容中,均以初始模式预设为转速调控模式的情境进行说明,然而初始模式亦可预设为发光调控模式,且运作原理完全相同。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装置的运作机制,当处于转速调控模式的控制器10使马达风扇12产生转速,而后控制器10从转速调控模式切换至发光调控模式,则控制器10持续地发送在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的转速调控信号至风扇马达12,以使风扇马达12维持于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转速。同理,当处于发光调控模式的控制器10使发光二极管灯具161产生亮度及颜色,而后控制器10从发光调控模式切换至转速调控模式,则驱动电路160持续地发送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的发光调控信号至发光二极管灯具161,以维持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维持于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亮度及最后颜色。
图2绘示图1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步骤S100,初始化风扇装置。在初始化之后,控制器10的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风扇马达12的初始转速为零,而每一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显示状态为暗。在步骤S101,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输入指令,而输入指令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且具有第一频率。在步骤S102,以控制器10判断输入指令的频率值是否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10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103。若步骤S10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3,切换控制器10从初始模式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步骤S104,维持控制器10于初始模式且以第一输出端101传送输入指令至马达风扇12,其中输入指令的占空比与风扇马达12的转速成正比。在其他实施例中,占空比亦可与风扇马达12的转速成反比。
在步骤S103后,进入步骤S105。在步骤S105,输入指令的频率从第一频率转变为不同的第二频率,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且以第二输出端102传送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至驱动电路160,以便调控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及颜色,在该实施例中,输入指令的占空比与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成正比。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依据输入指令的位元组改变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
在步骤S106,输入指令的频率从第二频率转变为不同的第三频率,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入指令且判断输入指令的频率值是否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106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107。若步骤S106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7,切换控制器10从发光调控模式至转速调控模式。在步骤S108,维持控制器10于发光调控模式且以第二输出端102传送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入指令至驱动电路160。
在步骤S107之后,进入步骤S109。在步骤S109,以控制器10接收下一个频率的输入指令。
关于步骤S105中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及颜色的调控。举例来说,针对每一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以及颜色的调控,控制器10需要传送24位元的数据给驱动电路160,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三原色(红、绿、蓝)的每一个分配到8位元。每一个位元的亮所对应的输入指令的占空比为5470%;每一个位元的暗所对应的输入指令的占空比为30%;以及重置(Reset)所对应于输入指令的占空比为0%。当发光二极管灯具161输出最高亮度的红光,则红色、绿色及蓝色分别配置到8个位元的亮,8个位元的暗以及8个位元的暗。当发光二极管灯具161输出50%亮度的红光,则红色分别配置到4个位元的亮以及4个位元的暗,而绿色以及蓝色分别配置到8个位元的暗以及8个位元的暗。当发光二极管灯具161输出最高亮度的黄光,则红色、绿色及蓝色分别配置到8个位元的亮,8个位元的亮以及8个位元的暗。
图3A绘示图2的控制方法的输入指令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如图3A所示,输入指令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在时间T1之前,控制器10处于转速调控模式,且输入指令具有第一频率及80%的占空比。在时间T1~T2之间,输入指令的频率从第一频率转变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为第一频率的两倍,而占空比从80%转变为50%。由于第二频率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故控制器10从转速调控模式切换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时间T2之后,输入指令的频率从第二频率转变为第三频率,而第三频率为第二频率的两倍,至于占空比维持于50%。此外,图3A的输入指令于不同时间区段的频率变化以及占空比变化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有其他变化。
图3B绘示控制器10基于图3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风扇马达12的转速调控信号的时序图。如图3B所示,省略不计输入指令从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传送至第一输出端101的所需时间,控制器10的第一输出端101输出至风扇马达12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持续维持第一频率以及80%的占空比。此外,图3B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频率以及占空比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有其他变化。
图3C绘示控制器10基于图3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驱动电路160的发光调控信号的时序图。如图3C所示,省略不计输入指令从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传送至第一输出端101的所需时间。在时间T2之前,控制器10的第二输出端102未输出任何信号至驱动电路160。在时间T2之后,控制器10的第二输出端102输出至驱动电路160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持续维持第三频率以及50%的占空比。此外,图3C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频率以及占空比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有其他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指令的频率值从第二频率转变为第三频率具有等待时间(例如10毫秒),借此更明显区别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是用于切换控制器的模式以及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入指令是用于控制发光元件16。
图4绘示图1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相较于图2的差异在于步骤S204、S205及S208、以及输入指令并非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在步骤S204,维持控制器10于初始模式且以第一输出端101传送关联于输入指令的转速调控信号至风扇马达12。其中转速调控信号不同于输入指令,转速调控信号为具有第一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而转速调控信号的占空比与风扇马达12的转速成正比。在步骤S205,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且以第二输出端102传送关联于输入指令的发光调控信号至驱动电路160。其中发光调控信号不同于第二输入指令,发光调控信号为具有第二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而发光调控信号的占空比与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成正比。在步骤S208,维持控制器10于发光调控模式且以第二输出端102输出关联于输入指令的发光调控信号至驱动电路160。
图5绘示图1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S300,初始化风扇装置。在初始化之后,控制器10的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风扇马达12的初始转速为零,而每一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显示状态为暗。在步骤S301,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输入指令,且输入指令为具有第一电压值的电压信号。在步骤S302,以控制器10判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是否位于电压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303。若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3,切换控制器10从初始模式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步骤S304,维持控制器10于初始模式且以第一输出端101传送输入指令至马达风扇12,使得马达风扇12产生转速。其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与风扇马达12的转速成正比。
在步骤S303之后,进入步骤S305。在步骤S305,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二电压值的输入指令且以第二输出端102传送输入指令至驱动电路160,以使得驱动电路160依据输入指令调控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及颜色,其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与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成正比。
在步骤S306,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三电压值的输入指令且判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是否位于电压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306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307。若步骤S306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308。
在步骤S307,切换控制器10从发光调控模式至转速调控模式。在步骤S308,维持控制器10于发光调控模式且以第二输出端102传送输入指令至驱动电路160。
在步骤S307之后,进入步骤S309。在步骤S309,以控制器10接收下一个电压值的输入指令。
图6A绘示图5的控制方法的输入指令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如图6A所示,输入指令为电压信号,在时间T1之前,控制器10处于转速调控模式,且输入指令具有第一电压值(4V)。在时间T1~T2之间,输入指令的电压值从第一电压值转变为第二电压值(2.5V)。由于第二电压值位于预设的电压值区间(2V~3V)之内,故控制器10从转速调控模式切换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时间T2之后,输入指令的电压值从第二电压值转变为第三电压值(1V)。
图6B绘示控制器10基于图6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风扇马达12的转速调控信号的时序图。如图6B所示,省略不计输入指令从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传送至第一输出端101的所需时间,控制器10的第一输出端101从一开始就持续地输出具有第一电压值(4V)的直流电压信号至风扇马达12。
图6C绘示控制器10基于图6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驱动电路160的发光调控信号的时序图。如图6C所示,省略不计输入指令从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传送至第二输出端102的所需时间。在时间T2之前,控制器10的第二输出端102未输出任何信号至驱动电路160。在时间T2之后,第二输出端102开始持续地输出具有第三电压值(1V)的直流电压信号至驱动电路160。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从第二电压值转变为第三电压值具有等待时间(例如10毫秒),借此更明显区别具有第二电压值的输入指令是用于切换控制器10的模式以及具有第三电压值的输入指令是用于控制发光元件16。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如图7所示,图7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处理单元还包含开关电路11,而开关电路11例如为电晶体开关或继电器。输入端100以及第一输出端101设于控制器10,控制器10还设有控制端103。开关电路11为三端元件,控制端103以及输入端100分别连接于开关电路1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而第二输出端102作为开关电路11的第三端。
关于风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运作机制,当控制器10处于转速调控模式时,输入端100与第一输出端101电性连接且控制端103发送一低位准信号(例如低电压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低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处于一截止状态。当开关电路11处于截止状态时,输入端100与第二输出端102之间为断路。当控制器10处于发光调控模式时,控制端103发送一高位准信号(例如高电压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高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处于导通状态。当开关电路11处于导通状态时,输入端100与第二输出端102之间彼此导通。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端103发送高位准信号(例如高电压信号)促使开关电路11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端103发送低位准信号(例如低电压信号)促使开关电路11处于导通状态。
图8绘示图7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400,初始化风扇装置。在初始化之后,控制器10的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风扇马达12的初始转速为零,而每一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显示状态为暗、以及开关电路11处于截止状态。在步骤S401,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输入指令,而输入指令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且具有第一频率。在步骤S402,以控制器10判断输入指令的频率值是否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40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403。若步骤S40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404。
在步骤S403,切换控制器10从初始模式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步骤S404,维持控制器10于初始模式且以第一输出端101传送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指令至马达风扇12。
步骤S403之后,进入步骤S405。在步骤S405,以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发送高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高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截止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为发送低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低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截止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在步骤S406,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且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经由开关电路11传送至驱动电路160,以使驱动电路160依据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入指令调控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亮度及颜色。
在步骤S407,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入指令且判断输入指令的频率值是否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407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408。若步骤S407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409。
在步骤S408,切换控制器10从发光调控模式至转速调控模式。在步骤S409,维持控制器10于发光调控模式且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入指令经由开关电路11传送至驱动电路160。
在步骤S408后,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10,以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发送低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低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导通状态切换至截止状态。在步骤S411,以控制器10接收下一个频率值的输入指令。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为发送高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高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导通状态切换至截止状态。
图9A绘示图8的控制方法的输入指令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如图9A所示,输入指令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在时间T1之前,控制器10处于转速调控模式,且输入指令具有第一频率及80%的占空比。在时间T1~T2之间,输入指令的频率从第一频率转变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为第一频率的两倍,而占空比从80%转变为50%。由于第二频率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故控制器10从转速调控模式切换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时间T2之后,输入指令的频率从第二频率转变为第三频率,而第三频率为第二频率的两倍,至于占空比维持于50%。此外,图9A的输入指令于不同时间区段的频率变化以及占空比变化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有其他变化。
图9B绘示控制器10基于图9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风扇马达12的转速调控信号的时序图。如图9B所示,省略不计输入指令从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传送至第一输出端101的所需时间,控制器10的第一输出端101输出至风扇马达12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持续维持第一频率以及80%的占空比。
图9C绘示控制器10基于图9A的输入指令输出至开关电路11的信号时序图。如图9C所示,省略不计输入指令从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传送至控制端103的所需时间,在时间T2之前,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输出至开关电路11的控制信号维持于低位准。在时间T2之后,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输出至开关电路11的控制信号从低位准转变为高位准。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时间T2之前,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输出至开关电路11的控制信号是维持于高位准。在时间T2之后,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输出至开关电路11的控制信号则是从高位准转变为低位准。
图10绘示图7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0相较于图8差异在于图10的步骤S504以及控制器10所接收的输入指令不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在步骤S504,维持控制器10于初始模式且以第一输出端101传送关联于输入指令的转速调控信号至马达风扇12。
图11绘示图7的风扇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步骤S600,初始化风扇装置。在初始化之后,控制器10的初始模式为转速调控模式、风扇马达12的初始转速为零,而每一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的显示状态为暗、以及开关电路11处于截止状态。在步骤S601,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输入指令,而输入指令为电压信号且具有第一电压值。在步骤S602,以控制器10判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是否位于电压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60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603。若步骤S60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604。
在步骤S603,切换控制器10从初始模式至发光调控模式。在步骤S604,维持控制器10于初始模式且以第一输出端101传送具有第一电压值的输入指令至马达风扇12。
在步骤S603之后,进入步骤S605。在步骤S605,以控制端10发送一高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高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在步骤S606,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二电压值的输入指令且具有第二电压值的输入指令经由开关电路11传送至驱动电路160。在步骤S607,以控制器10接收具有第三电压值的输入指令且判断输入指令的电压值是否位于电压值区间之内。若步骤S607的判断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S608。若步骤S607的判断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S609。
在步骤S608,切换控制器10从发光调控模式至转速调控模式。在步骤S609,维持控制器10于发光调控模式且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入指令经由开关电路11传送至驱动电路160。
在步骤S608之后,进入步骤S610。在步骤S610,以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发送低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低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在步骤S611,以控制器10接收下一个电压值的输入指令。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10的控制端103为发送高位准信号至开关电路11,而高位准信号使开关电路11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
图12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2所示,图12的风扇系统除了涵盖了图1的风扇装置之外,还包括了主机板1。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至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控制器10还设有一第三输出端104,而第三输出端104电性连接于主机板1、风扇马达12以及发光元件16。该第三输出端104用于至少传送风扇马达12的当前转速、风扇马达12的使用寿命、以及控制器10的使用寿命等信息至主机板1。该第三输出端104除了输出前述的信息(转速和使用寿命)之外,也可输出其它与风扇设备相关的信息(例如风扇的震动等信息)。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风扇系统还包括一个控制盒(未显示),该控制盒电连接在主机板1和控制器10之间,因此该主机板1所输出的指令会透过该控制盒传送到该控制器10。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系统的运作机制,当处于转速调控模式的控制器10使马达风扇12产生转速,而后控制器10从转速调控模式切换至发光调控模式,则控制器10持续地发送在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的转速调控信号至风扇马达12,以使风扇马达12维持于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转速。同理,当处于发光调控模式的控制器10使发光二极管灯具161产生亮度及颜色,而后控制器10从发光调控模式切换至转速调控模式,则驱动电路160持续地发送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的发光调控信号至发光二极管灯具161,以维持发光二极管灯具161维持于模式切换之前的最后亮度及最后颜色。
图13绘示图12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3相较于图2,差异在于步骤S101’及步骤S102’。在步骤S101’,以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其中输入指令为具有第一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在步骤S102’,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来自主机板1的输入指令。
图14绘示图12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4相较于图4,差异在于步骤S201’及步骤S202’。在步骤S201’,以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其中输入指令具有第一频率。在步骤S202’,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来自主机板1的输入指令。
图15绘示图12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5相较于图5,差异在于步骤S301’及步骤S302’。在步骤S301’,以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其中输入指令为具有第一电压值的电压信号。在步骤S302’,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来自主机板1的输入指令。
图16绘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6所示,图16的风扇系统涵盖了图7的风扇装置之外,还包括有主机板1。其中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至控制器10上的输入端100以及开关电路11的第一端。
图17绘示图16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7相较于图8,差异在于步骤S401’及步骤S402’。在步骤S401’,以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其中输入指令为具有第一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在步骤S402’,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来自主机板1的输入指令。
图18绘示图16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8相较于图10,差异在于步骤S501’及步骤S502’。在步骤S501’,以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其中输入指令具有第一频率。在步骤S502’,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来自主机板1的输入指令。
图19绘示图16的风扇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9相较于图11,差异在于步骤S601’及步骤S602’。在步骤S601’,以主机板1输出输入指令,其中输入指令为具有第一电压值的电压信号。在步骤S602’,以控制器10的输入端100接收来自主机板1的输入指令。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的其他实施例中,除了判断输入指令的频率值是否位于频率值区间之内,还可进一步判断输入指令的占空比是否符合预设占空比且/或输入指令的持续时间(on-duration)的个数是否符合预设个数。举例来说,当输入指令同时符合频率值处于25K赫兹~40K赫兹之间、占空比为40%以及持续时间的个数为10个,才能驱使控制器10进行模式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的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0还设有第三输出端104,而第三输出端104至少传送风扇马达12的当前转速、风扇马达12的使用寿命、以及控制器10的使用寿命等信息至该主机板1,依据上述信息可即时监视风扇马达12以及控制器10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让使用者可依据需求随时调控风扇马达的转速以及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状态。由于发光元件的显示效果不受限于风扇马达的转速,而是直接经由主机板发送的输入指令去调控发光元件的显示状态,使得发光元件可提供较多种组合的亮度及颜色。再者,在不改变整体硬件架构的条件下,直接利用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收主机板的输入指令,以进行后续风扇马达及发光元件的调控,避免了硬件架构复杂化,同时也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加。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8)

1.一种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处理单元,包含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以及一第二输出端,该处理单元具有一初始模式,该初始模式为一转速调控模式以及一发光调控模式之中一者,该输入端用于接收一输入指令,而该输入指令包含一第一特征参数;
一风扇马达,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以及
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输出端;
其中当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位于该参数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当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该参数值区间之内且该初始模式为该转速调控模式,则该处理单元的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当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该参数值区间之内且该初始模式为该发光调控模式,则该处理单元的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频率,该参数值区间为一频率值区间,该参数值下限为一频率值下限,该参数值上限为一频率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频率值位于该频率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电压,该参数值区间为一电压值区间,该特征值下限为一电压值下限,该特征值上限为一电压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电压值位于该电压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为一控制器,该输入端、该第一输出端以及该第二输出端分别设置于该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包含一控制器以及一开关电路,该输入端以及该第一输出端设于该控制器,该控制器设有一控制端,该控制端、该输入端以及该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该开关电路,当该处理单元处于该转速调控模式时,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且该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为断路;当该处理单元处于该发光调控模式时,该输入端与该第一输出端之间为断路且该输入端与该第二输出端之间为导通。
6.一种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机板,输出一输入指令,而该输入指令包含一第一特征参数;
一处理单元,包含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以及一第二输出端,该输入端接收来自该主机板的该输入指令,其中该处理单元具有一初始模式,而该初始模式为一转速调控模式以及一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一者;
一风扇马达,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以及
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输出端;
其中当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位于该参数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当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该参数值区间之内且该初始模式为该转速调控模式,则该处理单元的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当该第一特征参数的参数值未位于该参数值区间之内且该初始模式为该发光调控模式,则该处理单元的该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频率,该参数值区间为一频率值区间,该参数值下限为一频率值下限,该参数值上限为一频率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频率值位于该频率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参数值区间由一参数值下限持续至一参数值上限,该第一特征参数为一电压,该参数值区间为一电压值区间,该特征值下限为一电压值下限,该特征值上限为一电压值上限,当该输入指令的该电压值位于该电压值区间之内,该处理单元从该初始模式切换至该转速调控模式以及该发光调控模式之中的另一者。
CN202120353788.XU 2020-02-25 2021-02-08 风扇装置及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55213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6084 2020-02-25
TW109106084A TWI730640B (zh) 2020-02-25 2020-02-25 風扇裝置、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1348U true CN215521348U (zh) 2022-01-14

Family

ID=773665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606.5A Active CN113374722B (zh) 2020-02-25 2021-02-08 风扇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120353788.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5521348U (zh) 2020-02-25 2021-02-08 风扇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606.5A Active CN113374722B (zh) 2020-02-25 2021-02-08 风扇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9693B2 (zh)
CN (2) CN113374722B (zh)
TW (1) TWI7306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4722A (zh) * 2020-02-25 2021-09-10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338556A (zh) 2022-03-29 2023-10-01 登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風扇系統及其驅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1923C (zh) * 2005-06-22 2010-02-24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转速显示装置
JP4655100B2 (ja) * 2008-03-27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冷却ファンの制御方法
CN101932166A (zh) * 2009-06-25 2010-12-29 扬光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0463962Y1 (ko) * 2010-04-15 2012-12-04 잘만테크 주식회사 팬의 회전속도에 따라 발광 다이오드 색상이 변하는 팬 구조체
US8963497B2 (en) * 2011-03-08 2015-02-24 Chervon (Hk) Limited Cordless tool system
US9184590B2 (en) * 2012-04-19 2015-11-10 Pass & Seymour, Inc. Universal power control device
TWM452311U (zh) * 2012-07-25 2013-05-01 Jaguar Prec Industry Co Ltd 具有整合發光二極體之扇燈控制電路結構的扇燈
JP2014107937A (ja) * 2012-11-27 2014-06-09 Fujitsu General Ltd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5317721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冠昱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控制装置及具有led控制装置的led照明设备
TWM528403U (zh) * 2016-04-28 2016-09-11 In Win Development Inc 使用串列控制風扇上led燈光與轉速之裝置
US10364817B2 (en) * 2016-12-29 2019-07-30 Cooler Master Technology Inc. Fa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730640B (zh) * 2020-02-25 2021-06-1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裝置、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4722A (zh) * 2020-02-25 2021-09-10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74722B (zh) * 2020-02-25 2022-12-27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4722B (zh) 2022-12-27
TW202132688A (zh) 2021-09-01
CN113374722A (zh) 2021-09-10
US11469693B2 (en) 2022-10-11
TWI730640B (zh) 2021-06-11
US20210265929A1 (en)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21348U (zh) 风扇装置及系统
US7294970B2 (en) LED driver device
US7015825B2 (en) Decorative lighting system and decorative illumination device
US8476844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lighting system providing precise color control
US7855702B2 (en) Scaling-friendly architecture for LED (backlight) drivers to minimize PCB trace lines
US20100102734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r and method
US20120320103A1 (en) Controlling Light Sources for Colour Sequential Image Displaying
JP2008166674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用駆動回路
KR20080032008A (ko) 발광 다이오드(led) 구동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7541690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WO2008066237A1 (en) Touch sensor device
KR100513140B1 (ko) 발광다이오드의 풀칼라 조명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WO2003081569A1 (fr) Unite d'affichage d'image couleur
KR100513144B1 (ko) 발광다이오드의 풀칼라 조명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US20030035186A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TW200841769A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20110273100A1 (en) User programmable lighting controller system and method
CN116386552A (zh) 背光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130130664A (ko) 조명 시스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TWI704534B (zh) 控制裝置及號誌燈系統
CN111756445A (zh) 发射方法及装置、发射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TWI812159B (zh) 色彩調整裝置、顯示器及色彩調整方法
KR102763857B1 (ko) 이중 전원을 이용한 듀얼 모드 led 전광판 시스템
CN110611970B (zh) 发光系统、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220440796U (zh) 一种集成光源驱动器的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2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