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308U - 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4308U CN215284308U CN202121327764.3U CN202121327764U CN215284308U CN 215284308 U CN215284308 U CN 215284308U CN 202121327764 U CN202121327764 U CN 202121327764U CN 215284308 U CN215284308 U CN 215284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reinforcement plate
- lock
- wheel
- fo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锁扣加强板应用于车身结构、并用于安装锁扣螺母盒,车身结构包括C柱加强板与轮罩;其中,锁扣加强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安装部,第一连接部与C柱加强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安装部用于安装锁扣螺母盒。通过将锁扣加强板固定连接于C柱加强板及轮罩之间,锁扣加强板的动刚度组足够高,从而避免锁扣加强板由于动刚度不够而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异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身结构设计中,后门锁扣的加强板结构是用于加强后门锁扣强度的结构件。
相关技术中,后门锁扣结构中的加强板结构因对碰撞影响不大,多采用低动刚度的结构,从而减轻汽车的重量及降低汽车的成本。然而,随着家庭用车出行的频次增加,乘客使用后门的开关频次也会增高,低动刚度的加强板结构因动刚度不够,汽车长期使用会导致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后门锁扣结构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异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锁扣加强板,能够提高锁扣加强板的动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锁扣加强板的锁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锁扣结构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锁扣加强板,应用于车身结构、并用于安装锁扣螺母盒,所述车身结构包括C柱加强板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C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轮罩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锁扣螺母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加强板,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锁扣加强板固定连接于C柱加强板及轮罩之间,锁扣加强板的两个侧部均被固定,由此,锁扣加强板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锁扣加强板的动刚度足够高,从而避免锁扣加强板由于动刚度不够而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异响。并且,当关车门过程中,车门对锁扣结构产生的作用力,作用力被锁扣加强板吸收,锁扣加强板将吸收的力传递至C柱加强板及轮罩,可见锁扣加强板的动刚度较高,保证了汽车关门时声音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扣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连接于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连接于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的面为用于安装所述锁扣螺母盒的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扣加强板还包括第一翻折段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翻折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翻折段向远离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延伸,所述第一翻折段用于与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翻折段包括延伸段、第一折弯段以及固定段,所述延伸段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并向远离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段连接于所述延伸段,并向远离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延伸,所述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段,并延伸至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的止口位置,并用于与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延伸段的延伸方向,所述延伸段布置有第一贯通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扣加强板还包括第二翻折段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翻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以使所述第二翻折段向远离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延伸,所述第二翻折段用于与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扣加强板还包括第二折弯段和凸耳,所述第二折弯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宽度方向的侧部,并向远离所述C柱加强板延伸,所述凸耳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段,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平行设置,所述凸耳开设有定位孔;其中,所述C 柱加强板贴合连接于所述锁扣加强板远离所述轮罩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布置有第二贯通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锁扣结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扣加强板;锁扣螺母盒,固定连接于所述锁扣加强板的安装部;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螺母板,所述螺母板与所述锁扣螺母盒平行设置,所述螺母板相对于所述锁扣螺母盒相对滑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车身结构装配过程中,可调节螺母板的位置,从而调整锁止组件的位置,进而使锁止组件适配车身结构。由此,螺母板的可调节避免了车身结构由于制作误差,从而导致锁止组件无法正常安装,可见,本申请方式使锁止组件适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包括上述锁扣结构。汽车通过采用上锁扣结构,锁扣结构通过采用上述锁扣加强板,锁扣加强板与轮罩及C柱加强板相连接,由此,锁扣加强板的动刚度足够大,汽车行驶过程中,避免锁扣加强板发生震动而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加强板、侧围外板、锁扣加强板以及轮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罩与锁扣加强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加强板与锁扣加强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结构中锁扣螺母盒与螺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结构中锁扣螺母盒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锁扣加强板100、第一连接段110、第二连接段120、第二贯通筋121、第一弯折部130、第一翻折段140、延伸段141、第一贯通筋 1411、第一折弯段142、固定段143、第二弯折部144、第二翻折段 150、第三弯折部151、凸耳160、第二折弯段161、定位孔162;
C柱加强板200;
轮罩300、止口区域310、凹槽311、止口位置312;轮口区域 320;
侧围外板400;
锁扣螺母盒500、限位件510、第一限位部511、第二限位部512;
锁止组件600、螺母板610、限位槽6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加强板 100、锁扣结构及汽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扣加强板100,应用于车身结构、并用于安装锁扣螺母盒500,车身结构包括C柱加强板200与轮罩300。参照图1至图2,锁扣加强板100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安装部,第一连接部与C柱加强板20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轮罩300固定连接,安装部用于安装锁扣螺母盒500。
通过将锁扣加强板100固定连接于C柱加强板200及轮罩300之间,锁扣加强板100的两个侧部均被固定,由此,锁扣加强板100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足够高,从而避免锁扣加强板100由于动刚度不够而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异响。并且,当关车门过程中,车门对锁扣结构产生的作用力,作用力被锁扣加强板100吸收,锁扣加强板100将吸收的力传递至C柱加强板200及轮罩300,可见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较高,保证了汽车关门时声音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锁扣加强板100的部分受力被轮罩300吸收,轮罩300具有足够大的强度,从而保证锁扣加强板100的受力被稳定吸收。
而且,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足够大,提升了后门锁扣局部车身位置的扭转、弯曲刚度等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为锁扣加强板100一个侧面的相应区域,该区域与C柱加强板200焊接连接,后续有详细说明。第二连接部为锁扣加强板100另一个侧面的相应区域,该区域与轮罩300焊接连接,后续有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5,锁扣加强板100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连接段110、第二连接段120以及一体连接于第一连接段110 与第二连接段120之间的第一弯折部130。其中,第一连接段110远离第一弯折部130的端部倾斜向下延伸至轮罩300的止口区域310,以能够与止口区域310相连接。第一连接段110与轮罩300的轮口区域320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段110与轮罩300的轮口区域320形成容置腔,第一连接段110靠近轮口区域320的侧面为安装部,锁扣螺母盒500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段110靠近轮口区域320的侧面,并位于容置腔内。第二连接段120远离第一弯折部130的端部倾斜向上延伸至轮罩300的轮口区域320,以能够与轮口区域320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一,锁扣加强板100连接于轮罩300的止口区域310及轮罩300的轮口区域320,如此,轮罩300的两个区域均能够吸收锁扣加强板100的受力,如此能够较好地保证锁扣加强板 100的动刚度;其二,锁扣加强板100刚好隐藏于轮罩300弯折位置的区域内,即,止口区域310与轮口区域320弯折处的区域内,并使锁扣螺母盒500隐藏于止口区域310与轮口区域320弯折处的区域内,上述结构节省了车身结构的空间,保证了车身结构各个配件之间可以紧密安装,从而保证车身结构的强度,进而对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具有更好的提升,例如,由于锁扣加强板100隐藏于轮罩300 的弯折区域内,因此,C柱加强板200能够更好的与轮罩300紧密连接,C柱加强板200外部的侧围外板400能够与C柱加强板200及轮罩300紧密连接,从而提高车身结构本身的紧密性,从而提高车身结构的强度,进而保证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其三,通过第一弯折部130的设置,第一连接段110与第二连接段120相互靠拢,锁扣加强板100更好地收纳于止口区域310与轮口区域320之间;而且,第一弯折部130使第一连接段110及第二连接段120的外表面刚好适配 C柱加强板200的内表面,如此,第一连接段110及第二连接段120 的外表面能够与C柱加强板200的内表面焊接连接,从而保证锁扣加强板100与C柱加强板20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锁扣加强板 100的动刚度。此外,第一弯折部130使第一连接段110的倾斜角度刚好合适,从而使第一连接段110上的锁扣螺母盒500的倾斜角度合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扣加强板100还包括第一翻折段140和第二弯折部144,第二弯折部144连接于第一连接段110的下端部与第一翻折段140的上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144的弯折方向朝向远离轮口区域320的一侧,以使第一翻折段140远离第二弯折部144的端部朝向远离轮口区域320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一翻折段140具有足够大面积朝向止口区域310,并与止口区域310的外表面焊接连接,从而保证第一翻折段140与止口区域310紧固连接,进而保证第一连接段 110与止口区域310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沿远离第二弯折部144的方向,第一翻折段140依次包括延伸段141、第一折弯段142以及多个固定段143,其中,延伸段141连接于第二弯折部144,并向远离轮口区域320的方向延伸,第一折弯段142连接于延伸段141远离第二弯折部144的端部,并向远离止口区域310的方向延伸。多个固定段143连接于第一折弯段 142远离延伸段141的端部,并间隔设置,多个固定段143分别延伸至止口区域310的止口位置312,固定段143与止口区域310的止口位置312的凹槽311嵌设配合。并且,固定段143的内侧面与止口区域310的外表面焊接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翻折段140与止口区域310 的焊接连接;其中,延伸段141与止口区域310的表面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便在止口区域310的外表面涂装电泳。
第二翻折段150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其中,通过延伸段141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固定段143位于止口区域310的端口位置,固定段 143与止口区域310端口的外表面焊接连接,不仅实现了与止口区域 310的固定连接,而且加强了止口区域310的止口位置312的强度,提高了止口位置312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二折弯段161的设计,由于止口区域310的相应位置向第二翻折段150的方向变形,第二折弯段 161使固定段143的位置发生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固定段143刚好嵌设于止口区域310的止口位置312的凹槽311中,进而实现固定段 143的初步定位。
更进一步地,沿延伸段141的延伸方向,延伸段141的侧部布置有第一贯通筋1411,从而提高延伸段141的刚度,进而提高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由此使第一连接段110的受力能够较稳定地自延伸段141传递至止口区域310,且不发生震动;其中,第一贯通筋1411与止口区域310之间的间距至少在3mm,保证了止口区域310表面的涂装电泳的要求最低距离。
此外,第一翻折段140的外表面与C柱加强板200的内表面焊接连接,以保证C柱加强板200与锁扣加强板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扣加强板100还包括第二翻折段150和第三弯折部151,第三弯折部151连接于第二连接段120的上端部与第二翻折段150的下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144的弯折方向朝向远离止口区域310的一侧,以使第二翻折段150远离第三弯折部151的端部朝向远离止口区域310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二翻折段150具有足够大面积朝向口轮口区域320,并与轮口区域320的外表面焊接连接,从而保证第二翻折段150与轮口区域320紧固连接,进而保证第二连接段120与轮口区域320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沿第二连接段120的长度方向,第二连接段120布置有第二贯通筋121,从而增加第二连接段120的刚度,由此,第一连接段110的受力能够较稳定地自第二连接段120传递至轮口区域320,且不发生震动。
此外,第二翻折段150的外表面与C柱加强板200的内表面焊接连接,以保证C柱加强板200与锁扣加强板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扣加强板100还包括第二折弯段161和凸耳 160,沿第一连接段110的宽度方向,第一连接段110的两侧部均设置有第二折弯段161,第二折弯段161朝向远离C柱加强板200的方向弯折,凸耳160一体化连接于第二折弯段161远离第一连接段110的端部,凸耳160与第一连接段110平行设置,即,凸耳160的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段110的所在平面平行设置,该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0mm以上,其中,两个凸耳160均设置有定位孔162。
具体的,C柱加强板200与锁扣加强板100之间焊接时,定位治具的定位柱可穿设于定位孔162中,凸耳160与第一连接段110之间具有足够大的距离,因此定位柱与C柱加强板200之间可保持在安全的距离,从而方便将锁扣加强板100的外表面与C柱加强板200的内表面进行焊接。
此外,凸耳160与第一连接段110平行设置,从而方便锁扣加强板100的冲压,并保证了锁扣加强板100的冲压精度,由此,锁扣加强板100的焊接精度得到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结构,参照图2、图6与图7,包括上述的锁扣加强板100,还包括锁扣螺母盒500与锁止组件600,锁扣螺母盒500固定连接于锁扣加强板100的安装部,锁止组件600包括螺母板610,螺母板610与锁扣螺母盒500平行设置,并能够沿第一方向与锁扣螺母盒500相对滑动,并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于锁扣螺母盒500相对滑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车身结构装配过程中,可调节螺母板610的位置,从而调整锁止组件600的位置,进而使锁止组件600适配车身结构。由此,螺母板610的可调节避免了车身结构由于制作误差,从而导致锁止组件600无法正常安装,可见,本申请方式使锁止组件600适用性更好。
为了实现螺母板610沿第一方向的可调节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锁扣螺母盒500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均设置有限位件510,螺母板610位于两个限位件510之间,如此,在两个限位件510的作用下,螺母板610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螺母板610的右侧部开设有贯穿螺母板610的两个侧壁的U型的限位槽611,限位槽61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其中一个限位件510位于限位槽611内,如此,限位件510通过与限位槽611的两个端部相抵接,从而限制螺母板 610的移动范围,进而使螺母板610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螺母板610沿第二方向的可调节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限位件510包括第一限位部511与第二限位部512,两个第一限位部511固定连接于锁扣螺母盒500,并分别位于螺母板 610的左侧及右侧,从而使螺母板61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限位部512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部511远离锁扣螺母盒500的一端,并延伸至螺母板610远离锁扣螺母盒500的一侧,从而阻碍螺母板610脱离锁扣螺母盒500。其中,两个第一限位部511之间间距较大,因此,螺母板610的左侧部与右侧部均与第一限位部511之间具有预留间隙,从而使螺母板610可左右进行调节,即第二方向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锁扣结构。汽车通过采用上锁扣结构,锁扣结构通过采用上述锁扣加强板100,锁扣加强板100与轮罩300及C柱加强板200相连接,由此,锁扣加强板100的动刚度足够大,汽车行驶过程中,避免锁扣加强板100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锁扣加强板,应用于车身结构、并用于安装锁扣螺母盒,所述车身结构包括C柱加强板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C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轮罩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锁扣螺母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连接于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连接于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的面为用于安装所述锁扣螺母盒的所述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还包括第一翻折段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翻折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翻折段向远离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延伸,所述第一翻折段用于与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段包括延伸段、第一折弯段以及固定段,所述延伸段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并向远离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段连接于所述延伸段,并向远离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延伸,所述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段,并延伸至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的止口位置,并用于与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延伸段的延伸方向,所述延伸段布置有第一贯通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还包括第二翻折段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翻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以使所述第二翻折段向远离所述轮罩的止口区域延伸,所述第二翻折段用于与所述轮罩的轮口区域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还包括第二折弯段和凸耳,所述第二折弯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宽度方向的侧部,并向远离所述C柱加强板延伸,所述凸耳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段,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平行设置,所述凸耳开设有定位孔;
其中,所述C柱加强板贴合连接于所述锁扣加强板远离所述轮罩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布置有第二贯通筋。
9.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加强板;
锁扣螺母盒,固定连接于所述锁扣加强板的安装部;
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螺母板,所述螺母板与所述锁扣螺母盒平行设置,所述螺母板相对于所述锁扣螺母盒相对滑动设置。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27764.3U CN215284308U (zh) | 2021-06-15 | 2021-06-15 | 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27764.3U CN215284308U (zh) | 2021-06-15 | 2021-06-15 | 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4308U true CN215284308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1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2776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284308U (zh) | 2021-06-15 | 2021-06-15 | 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4308U (zh) |
-
2021
- 2021-06-15 CN CN202121327764.3U patent/CN2152843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02360B2 (ja) | 車両のドア構造 | |
US7052076B2 (en) | Front side-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2013136319A (ja) | 車両用ドア | |
JP4588004B2 (ja) | 車両のパワーバックドア | |
JP5864505B2 (ja) | 車両用ドアのハーネス結合部構造 | |
CN204432793U (zh) | 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安装板总成 | |
US7806462B2 (en) | Device for guiding a drop window | |
CN215284308U (zh) | 锁扣加强板、锁扣结构及汽车 | |
JP4864483B2 (ja) | 車両のドア部構造 | |
JP2006137343A (ja) | 車体構造 | |
JP5747079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JP2008037164A (ja) |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 |
WO2016152793A1 (ja) |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部材構造 | |
CN115489400A (zh) | 座椅锁钩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 |
CN109070940B (zh) | 车身侧板组件及没有中柱的车辆的组装方法 | |
JP4553851B2 (ja) | ドア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 |
JP4770352B2 (ja) | 車体側部構造 | |
JP4753300B2 (ja) | 回転クランプ | |
JP2005178498A (ja) | 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取付構造 | |
WO2017002191A1 (ja) | Ecuブラケット及び車両 | |
JP5709488B2 (ja) | 車両の後部構造 | |
JP6495417B2 (ja) | 樹脂製バックドアの補強構造 | |
JP6338901B2 (ja) |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両のドア構造 | |
JP5621578B2 (ja) | ウエスト部補強構造 | |
JP2004106585A (ja) | フラップ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
|
PD01 |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 ||
PD01 |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7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