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3462U - 齿列矫正套件 - Google Patents
齿列矫正套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73462U CN215273462U CN202022931297.7U CN202022931297U CN215273462U CN 215273462 U CN215273462 U CN 215273462U CN 202022931297 U CN202022931297 U CN 202022931297U CN 215273462 U CN215273462 U CN 2152734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orthodontic
- order
- teeth
- den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1/00—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 Anti-rape devices
- A61F5/56—Devices for preventing snoring
- A61F5/566—Intra-oral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列矫正套件,用以放置于牙科病患的口腔内实施分阶段矫正牙齿咬合不正或齿列不正问题,该齿列矫正套件包括有一上颚对应件及一下颚对应件,该上颚对应件包括有一上支撑板及多个上牙槽位,多个上牙槽位依序排列于该上支撑板上,且可与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互相配合对应,该下颚对应件包括有一下支撑板及多个下牙槽位,多个下牙槽位依序排列于该下支撑板上,且可与牙科病患的下颚牙齿互相配合对应;其中,该上支撑板及该下支撑板可调整地合并粘贴,使该上牙槽位及下牙槽位分别朝向上下两方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科的齿列矫正套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进行多阶段牙弓、齿列矫正,还可以进行第一大臼齿的萌发诱导、生长锚定,以及矫治牙弓过度发育不足问题以帮助牙齿排列、整修齿槽骨形态,且具有口呼吸、睡眠改善功能的齿列矫正套件。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十个人中有七个人有不同程度的齿颚不整、咬合不正、齿列拥挤、齿间缝隙、暴牙、戽斗、深咬、开咬等问题。这些状况,除了造成美观上问题之外,还会造成牙齿的咀嚼功能障碍、容易蛀牙、容易造成前齿外伤断裂,甚至引起颞颚关节障碍症、牙周病,肇致发音学习障碍、阻碍颚骨的正常发育……等多种牙科问题。这种齿列不正、咬合不正的原因有很多,多数是来自先天遗传,如:上颚前突、下颚后缩、先天缺牙、多生齿等,少数则是后天的个人习惯所造成。无论原因为何?齿列不正或咬合不正,都可以经由牙科的齿颚矫正治疗,而获得口腔健康、功能与美观上的改善。
请参阅图1,图1为所绘示为传统金属托架矫正器的使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金属托架矫正器8,被用于安置在牙科病患的歪斜牙齿95的靠嘴唇96一侧。在少数临床案例中,当然也会有金属托架矫正器8安装在靠舌头的一侧,但,基于清洁容易度、安装难易度及整体费用的考量,将该金属托架矫正器8 安装在靠嘴唇96侧的方式,还是大多数人选择的矫正方式。通常,该金属托架矫正器8会通过一金属丝线81(通常为钢丝、钢线)粘着多个矫正块82,并让多个矫正块82粘着在牙科病患的多个歪斜牙齿95上;然后,利用该金属丝线81的机械力,来强制扭转、调整多个歪斜牙齿95,让该些歪斜牙齿95在三维空间中被逐步地调整、移动至正确的牙位上,以达到「牙齿矫正」、「牙齿整形」、「齿列矫正」的技术效果。
然而,上述传统金属托架矫正器8在安装时,会有金属丝线81机械力量计算上的误差、控制力量上的误差,导致该金属丝线81的扭转/移动力量太强时,该歪斜牙齿95调整超过、越过正确的牙齿槽位,该金属丝线81的扭转/移动力量太弱时,该歪斜牙齿95位移不足、矫正期太长……等一系列控制问题。此外,图1的金属托架矫正器8,会让牙科矫正的病患清洁不便,反而提高了龋齿及牙周病的发生机率;当然,安装金属托架矫正器8方式的矫正方法,其清洁刷牙工作上的难度,也限制了儿童矫正的可能性。
因此,要如何消除金属丝线81矫正控制的缺失,让牙科病患在牙齿矫正时期仍能维持正常的刷牙、口腔清洁工作,并让其牙齿矫正适用于成人、儿童等不同年龄层的病患,这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消除金属丝线矫正控制的缺失,克服传统金属托架矫正器的矫正位移、矫正角度制控问题,用以达到精准位移、精准角度的矫正控制。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分阶段矫正的牙套,用以改善并治疗牙齿咬合不正或齿列不正的问题,或是利用齿颚矫正的组织变化生物学而达到齿槽骨塑形、整修,甚至可以矫治牙弓过度发育不足问题以帮助牙齿排列,且同时让牙科病患在牙齿矫正时期仍能维持正常的刷牙、口腔清洁工作。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让牙齿矫正、牙齿整形、齿列矫正、咬合矫正,可以适用于成人、儿童等多个不同年龄层的病患,且达到咬合调整、咬合矫正,使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被诱导萌发,或是逐渐被调整位移至安格氏分类法 (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I齿位关系,且让上下颚骨头逐渐位移至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对应关系上,用以改善上下颚咬合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可用以避免呼吸道阻塞,降低或消除打鼾及舌位过低造成的“口呼吸”(Mouth Breathing)状况,并让睡眠中止症患者或严重打鼾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状,消除打鼾的声响及频率,提升其睡眠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在于,使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下颚牙齿互相对齐、对应而满足最佳的咬合尖窝关系,从而将咬合力量平均分布至更多的咬合接触面,防止单点局部的咬合压力过大,且使颞颚关节的髁突与关节盘处于最谐调的位置上。
为了解决上述及其他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列矫正套件,用以放置于牙科病患的口腔内实施分阶段矫正牙齿咬合不正或齿列不正问题,该牙科病患的口腔定义有一指向嘴唇的唇侧方向、指向两边脸颊的颊侧方向及指向舌头的舌侧方向,该齿列矫正套件包括有一上颚对应件及一下颚对应件,该上颚对应件包括有一上支撑板及多个上牙槽位,多个上牙槽位依序排列于该上支撑板上,且可与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互相配合对应,该下颚对应件包括有一下支撑板及多个下牙槽位,多个下牙槽位依序排列于该下支撑板上,且可与牙科病患的下颚牙齿互相配合对应;其中,该上支撑板及该下支撑板可调整地合并粘贴,使该上牙槽位及下牙槽位分别朝向上下两方向。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该上颚对应件及该下颚对应件合并粘贴后形成一第一阶矫正牙套及一第二阶矫正牙套;该第一阶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第一阶牙弓部,及设置于该第一阶牙弓部上的多个第一阶锚定槽位和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该第一阶锚定槽位在对应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的处指向该颊侧方向上位移一第一扩张距离而设置,该些第一阶配合槽位分别在对应牙科病患的其余牙齿的处指向该颊侧方向上位移一第二扩张距离而设置;该第二阶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第二阶牙弓部,及设置于该第二阶牙弓部上的多个第二阶锚定槽位和多个第二阶配合槽位,该第二阶锚定槽位的位置相同于该第一阶锚定槽位,该第二阶配合槽位以该第一阶配合槽位为基准而移动或转动。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该上颚对应件还包括有一上侧护板,该上侧护板邻接地设置于该上牙槽位的唇侧方向或颊侧方向,且与该上支撑板相连接;或者,该下颚对应件还包括有一下侧护板,该下侧护板邻接地设置于该下牙槽位的唇侧方向或颊侧方向,且与该下支撑板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该上支撑板与该下支撑板在该唇侧方向上呈错位粘贴,并相距有一错位距离,该错位距离的范围为0~15mm。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该第二扩张距离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且大于0.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该第二阶配合槽位的位置以该第一阶配合槽位的位置为基准,而移动该牙齿截面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者转动一小于30度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该上颚对应件及该下颚对应件合并粘贴后形成一第三阶矫正牙套,该第三阶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第三阶牙弓部,及设置于该第三阶牙弓部上的多个第三阶锚定槽位和多个第三阶配合槽位,该第三阶锚定槽位的位置相同于该第二阶锚定槽位,该第三阶配合槽位以该第二阶配合槽位为基准而移动或转动;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该第三阶配合槽位以该第二阶配合槽位为基准,而移动该牙齿截面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者转动一小于30度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还包括有一第一阶抵舌部位及一第二阶抵舌部位,该第一阶抵舌部位设置于该第一阶牙弓部的内侧,该第二阶抵舌部位设置于该第二阶牙弓部的内侧;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该第一阶抵舌部位或该第二阶抵舌部位,在指向该唇侧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其高度逐渐降低。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还包括有一第一阶抵舌部位及一第二阶抵舌部位,该第一阶抵舌部位设置于该第一阶牙弓部的内侧,该第二阶抵舌部位设置于该第二阶牙弓部的内侧;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该第一阶抵舌部位或该第二阶抵舌部位在中间处设置有一舌下抵托槽。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还包括有至少一推牙凸块,该推牙凸块设置于该上牙槽位或该下牙槽位的周边。
如上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中,还包括有至少一推牙凸块,该推牙凸块设置于该上支撑板的内侧或该下支撑板的内侧。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可以消除金属丝线矫正控制的缺失,克服传统金属托架矫正器的矫正位移、矫正角度制控问题,用以达到精准位移、精准角度的矫正控制,并且利用齿颚矫正的组织变化生物学而达到齿槽骨塑形、整修,甚至可以矫治牙弓过度发育不足问题以帮助牙齿排列;还可以让牙科病患在牙齿矫正时期仍能维持正常的刷牙、口腔清洁工作,而且又能兼顾将牙齿矫正、牙齿整形、齿列矫正、咬合矫正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成人、儿童等多个不同年龄层的牙科病患。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齿列矫正套件可以让牙科病患咬合调整、咬合矫正,使其第一大臼齿被诱导萌发,或是被逐渐调整位移至安格氏分类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齿位关系,且让上下颚骨头逐渐位移至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对应关系上,用以改善上下颚咬合的稳定性。因此,极具有临床应用及大规范商业化的潜力。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所绘示为传统金属托架矫正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2所绘示为齿列矫正套件的制造、使用阶段示意图。
图3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4所绘示为一取得的牙科病患齿位构造示意图。
图5所绘示为第一阶锚定槽位设置的示意图。
图6所绘示为第一阶的牙位扩张示意图。
图7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的成型示意图。
图8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的立体图。
图9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的俯视图。
图10所绘示为上下颚的牙弓咬合该第一阶矫正牙套前的示意图。
图11所绘示为上下颚的牙弓咬合该第一阶矫正牙套后的示意图。
图12所绘示为上下颚的牙弓、齿列咬合该第一阶矫正牙套的示意图。
图13所绘示为牙科病患的牙齿与该第一阶矫正牙套的槽位对应示意图。
图14所绘示为第二阶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5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与该第二阶矫正牙套的槽位对应示意图。
图16所绘示为第三阶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7所绘示为该上颚对应件、下颚对应件分别与上颚牙齿、下颚牙齿互相对应的后视图。
图18所绘示为该上颚对应件、下颚对应件分别与上颚牙齿、下颚牙齿互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19所绘示为上颚牙齿、下颚牙齿在咬合时的尖窝关系示意图。
图20所绘示为上颚牙齿、下颚牙齿的咬合线对齐示意图。
图21所绘示为上颚对应件、下颚对应件使用于一种错位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绘示为上颚对应件、下颚对应件使用于另一种错位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齿列矫正套件设置推牙凸块的立体图。
图2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齿列矫正套件设置推牙凸块的剖面图。
图25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齿列矫正套件设置推牙凸块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齿列矫正套件设置推牙凸块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71-计算机;72-牙科软体;8-金属托架矫正器;81-金属丝线; 82-矫正块;LS-唇侧方向;BS-颊侧方向;PS-颚侧方向;LgS-舌侧方向;C17- 第一阶锚定槽位;C18-第一阶配合槽位;C27-第二阶锚定槽位;C28-第二阶配合槽位;M1-上咬合线;M2-下咬合线;d1-第一扩张距离;d2-第二扩张距离; h1、h2-错位距离;10-第一阶矫正牙套;11-第一阶牙弓部;12-第一阶抵舌部位; 13-舌下抵托槽;20-第二阶矫正牙套;21-第二阶牙弓部;22-第二阶抵舌部位; 91-门齿;92-犬齿;93-第一大臼齿;94-其他臼齿;95-歪斜牙齿;96-嘴唇;97- 齿列;97A-上颚牙齿;97B-下颚牙齿;97C-窝凹;97D-齿尖;98-舌头;50A-上颚对应件;50B-下颚对应件;51-上支撑板;52-下支撑板;53-上侧护板;54-下侧护板;55-上牙槽位;551-第一对应点;56-下牙槽位;561-第二对应点;57- 推牙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齿颚矫正治疗是一种很特殊的口腔治疗,其目的在于通过牙科的治疗手段来达到「牙齿矫正」、「牙齿整形」、「齿列矫正」的技术效果,使牙科病患的上下颚齿列都能拥有漂亮、整齐、美观的牙弓轮廓。为了达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希望通过制作出一齿列矫正套件,而达到牙齿矫正、牙齿整形的技术效果。请参阅图2,图2所绘示为齿列矫正套件的制造、使用阶段示意图。如图 2所示,制造出一齿列矫正套件的第一阶矫正牙套10(步骤X101),使牙科病患通过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进行第一阶矫正治疗(步骤X102),接下来以第一阶矫正治疗后的成果,再来制造出一齿列矫正套件的第二阶矫正牙套20(步骤X103),再让牙科病患通过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来进行第二阶矫正治疗(步骤X104)。
其中,请参阅图3,图3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示意图。在此,该步骤X101可以再往下展开、细分为图3所示的步骤11~步骤17;如图3所示,首先,可以通过一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X射线、核磁共振或超音波等仪器,或者是口内扫描、牙齿翻模…等方式而取得一牙科病患的齿位构造图(步骤11),该齿位构造图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数位影像传输协定(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Medicine)的数位格式图档。请再参阅图4,通过一计算机71(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伺服计算器等硬体)或一牙科软体72,来读取、取得上述的齿位构造图,即可得到“矫正前”的牙弓、齿列97及每颗牙齿的排列位置、方位角度、指向、凹凸轮廓…等 3D空间、结构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特征。接下来,从该计算机71或牙科软体72上,针对牙科病患矫正前的牙弓、齿列97来定义一颊侧方向BS(Toward Buccal-Side Direction,也即,“指向”齿列97的两侧脸颊的方向);请再同时参阅图5,如图5所示,在指向两边脸颊的颊侧方向BS上,以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93位置为基准而设置一第一扩张距离d1(图3的步骤12),再依据该第一大臼齿93,在朝向该颊侧方向BS上位移该第一扩张距离d1而设置一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图3的步骤13)。在此,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就是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93预计被移位的后的空间位置,且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 符合安格氏分类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第一类齿位关系。在此,安格氏分类法乃是依据上下齿列97的第一大臼齿93的前后相对关系,将其对咬关系(Occlusion)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咬合为Class INeutrocclusion,其呈现正常的水平覆咬关,上排门齿约略咬在下排门齿的前方1~3mm范围内。第二类咬合为Class II Distocclusion,呈现上排门齿咬在下排门齿的太过前方,导致过量水平覆咬(Excess Overjet)现象,或者是上排门齿牙冠代偿性内缩,导致骨性暴牙现象。第三类咬合为Class III Mesiocclusion,呈现下排门齿咬在上排门齿的前方,导致负向水平覆咬或错咬(Negative Overjet/Anterior Crossbite),造成下颚前突(俗称“戽斗”)或上颚后缩的症状。
再来,如图6所示,依据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的位置而设置其余牙齿(即,除了第一大臼齿93的外的门齿91、犬齿92及其他臼齿94)在该颊侧方向BS 上的第二扩张距离d2(参阅图3的步骤14)。其中,每一牙齿的第二扩张距离 d2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牙医师或牙模技师可以视牙科病患的口腔大小或未来可预测的成长空间(例如小孩,未来口腔会再扩张、变大)而决定扩张的距离,就临床上来说,通常该第二扩张距离d2会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且大于0.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也即:0.2*d1≦d2≦1.2*d1。具体来说,如果是门齿91,则该门齿91的第二扩张距离d2会小于或等于0.4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且大于等于0.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也即:0.2*d1≦d2≦0.4*d1;如果是犬齿92,则该犬齿92的第二扩张距离d2小于或等于0.8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且大于等于0.4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也即:0.4*d1≦d2≦0.8*d1;如果是其他臼齿94,则该些其他臼齿94的第二扩张距离d2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且大于等于0.8倍的第一扩张距离d1,也即:0.8*d1≦d2≦ 1.2*d1。也就是说,牙科医师或牙模技师就可以依据该牙齿的种类来判断该第二扩张距离d2的调整大小,进而安排设置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C18来对应该第一大臼齿93的外的所有其余牙齿(图3的步骤15)。
接下来如图7所示,将多个第一阶锚定槽位C17、第一阶配合槽位C18形成于一第一阶牙弓部11上,使其形成一第一阶矫正牙套10的3D数位化立体结构(图3的步骤16);如此,即可通过3D列印(3D Printing)的技术,而输出、得到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的实体结构(图3的步骤17),其第一阶矫正牙套 10的实体结构即如图8、图9所示。
请参阅图8、图9,在此,制作完成的第一阶矫正牙套10,其主体部分即是该第一阶牙弓部11,该第一阶牙弓部11上有多个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和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C18。此时,如图10所示,可让牙科病患张开嘴巴,让上下颚的牙弓、齿列97对准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接下来,如图11、图12所示,该牙科病患闭上嘴巴,以上下牙弓、齿列97来咬合、咬紧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
请同时参阅图5~图7及图13,图13所绘示为牙科病患的牙齿与该第一阶矫正牙套的槽位对应示意图。其中,当该牙科病患使用、咬合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之后,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的第一阶锚定槽位C17,会对应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93,所以,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在指向该颊侧方向BS上位移了第一扩张距离d1而设置。此外,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C18分别对应牙科病患的其余牙齿(即,除了第一大臼齿93的外的门齿91、犬齿92及其他臼齿94),所以,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C18是在上述的其余牙齿原始位置的基础上,朝该颊侧方向BS上位移了第二扩张距离d2而设置。如上所述,在执行图3的步骤 12时,其第一扩张距离d1的设置与调整,就会决定该第一大臼齿93对应至该第一阶牙弓部11上的位置、方位及角度;在执行图3的步骤14时,其第二扩张距离d2的设置与调整,就会决定其余牙齿(除了第一大臼齿93的外的门齿 91、犬齿92及其他臼齿94)对应至该第一阶牙弓部11上的位置、方位及角度。如此一来,牙科医师或牙模技师即可通过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来预先规划口腔内上下牙弓、齿列97的第一阶段的“期望位移及转动角度”。然后,让牙科病患戴着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来让牙弓、齿列97的每颗牙齿进行位移、转角,进而达到第一阶段矫正的目的。在此,该第一扩张距离d1、第二扩张距离d2的数值越大,即代表牙齿在该阶段预计的矫正位移量越大。
还有,如图8所示,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还包括有一第一阶抵舌部位12,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设置于该第一阶牙弓部11的内侧,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 更在中间处设置有一破口状或U形槽状的舌下抵托槽13,该舌下抵托槽13系用以容置人类舌部下方的舌系带(Ankyloglossia,又称Tongue-tie),如此,当牙科病患咬住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将其舌部放置在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上方时,即可以降低病患不舒服的感觉,增加其使用的意愿。另外,如图12所示,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在指向该唇侧方向LS(Labial Side)的相反方向上(即指向颚侧方向PS,Palate Side),其高度逐渐降低;如此一来,当牙科病患咬住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让口腔内的舌头98放置于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的上,即可凭借提高该舌头98的高度位置,来使咽喉部的肌肉放松,进而打开呼吸道,用以避免呼吸道阻塞,降低或消除打鼾及舌位过低造成的「口呼吸(Mouth Breathing)状况」。此外,通过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阶矫正牙套10还可以让睡眠中止症患者或严重打鼾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状,消除打鼾的声响及频率,提升其睡眠品质。
此外,执行图3的步骤11~步骤17,即可完成图2的步骤X101的第一阶矫正牙套10的制作。当完成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的制作之后,如图2的步骤X102 所示,可让该牙科病患通过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来进行第一阶的矫正治疗,其步骤X102的第一阶段矫正治疗的目的,是因为一般须要进行齿列97矫正的牙科病患,通常都会有牙弓过窄、宽度不够的问题;所以,在进行个别牙齿的移位、转动的矫正以前,必须先适度地将该牙弓朝两个颊侧方向BS(即左右两边) 拉开,使该牙弓在两个颊侧方向BS的宽度扩张、加大,再来根据恒牙大小丶空间来预定规划牙齿的位置,甚至对于牙齿生长空间不足的齿槽骨来进行扩充,或者是让齿槽骨过度生长的病例来进行骨头生长抑制。这除了可以增加每个牙齿的容身空间、转动位移空间之外,还可以让牙科病患的脸部下巴轮廓修饰得更美丽。此外,依据本案申请人的临床使用数据表明,使用该第一阶矫正牙套 10的牙科病患,可以让牙弓、齿列97里的个别牙齿,以2到6周可以位移1mm 的速度,来达到矫正的目的。
接下来请同时参阅图14、图15,图14所绘示为第二阶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示意图,图15所绘示为第一阶矫正牙套与该第二阶矫正牙套的槽位对应示意图。在此,由图2的步骤X103往下展开、细分为图14所示的步骤21~步骤25,首先,取得该牙科病患在“第一阶矫正”后的齿位构造图(步骤21),其取得的方式与第一阶矫正牙套10的制造方法相同,包括但不限于CT、X射线、核磁共振或超音波等仪器,或者是口内扫描、牙齿翻模…等方式。再来,依据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而设置一第二阶锚定槽位C27(步骤22),依据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C18而调整设置多个第二阶配合槽位C28(步骤23)。在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里,该步骤23之中,第二阶配合槽位C28的位置,可以是由该第一阶配合槽位C18的位置来移动该牙齿截面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而设置,或者,由该第一阶配合槽位C18的位置来转动一小于30度的角度而设置;也即,步骤23里第二阶配合槽位C28的位置,是在该第一阶配合槽位C18为基准的前提下而微调位移或微调转角所设置的。因此,如图15所示,以的前第一阶段的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及第一阶配合槽位C18为基准,而让牙医师或牙模技师决定“第二阶段矫正”里每颗牙齿的“期望位移及转动角度”,再来调整、设定第二阶段的牙齿槽位。之后,将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第二阶配合槽位 C28形成于一第二阶牙弓部21上,使其形成一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3D数位化立体结构(步骤24),再来,即可输出得到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实体结构(步骤25)。在此,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符合安格氏分类法(Angle'sClassification) 的Class I第一类齿位关系。此外,步骤24、步骤25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3D 数位化立体结构、实体结构的成型、制造,均与前述的“第一阶段”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此一来,当制作完成的第二阶矫正牙套20,其主体部分即是该第二阶牙弓部21,该第二阶牙弓部21上有多个第二阶锚定槽位C27和多个第二阶配合槽位C28,且,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的位置相同于前述的第一阶锚定槽位C17,该第二阶配合槽位C28则是以前述的第一阶配合槽位C18为基准而移动或转动。
接下来,即可让该牙科病患戴上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来进行“第二阶段”的牙齿矫正治疗(图2的步骤X104)。在此第二阶段矫正的重点,即是该第一大臼齿93放置在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第二阶锚定槽位C27上来做为咬合位置的定位,再以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当成一个锚位点,来通过咬合功能训练而使牙弓上的其他牙齿微调移动或转动至预定的期望牙位(即“第二阶配合槽位C28”的位置),达到齿列97的咬合调整、咬合矫正的期望功效,使其第一大臼齿93逐渐移动至安格氏分类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的第一类咬合齿位关系上,且让上下颚骨头位移至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对应关系上,用以改善上下颚咬合的稳定性。在此特别说明,牙齿的中心咬合位(Centric Occlusion,CO)关系,是上下牙齿咬合最密合的位置,也即上下牙齿咬到最大牙齿咬合面的位置;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关系,即颚关节的关节头,其在关节窝的正中间,是最安定的位置。一般而言,安定理想的咬合位置是中心咬合位(CO)与中心位置(CR)相差0.5~1mm。而本实用新型的齿列矫正套件,可以让安格氏分类法中Class II、Class III的第二类、第三类咬合不良(Malocclusion)的牙科病患,来针对他的齿列咬合及牙齿位置进行分阶段地调整,使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93逐渐分段地被调整、矫正而进入 Class I的第一类咬合位置上(即,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第二阶锚定槽位C27 的空间位置上)。如此一来,可以让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93被导引而锚固在Class I的第一类咬合位置上,同时可让上下颚的骨头保持在中心位置关系 (Centric Ralation)上生长,维护颞颚节的健康。甚至,如果该牙科病患是处于乳牙褪去、恒牙初发的萌发时期,那本实用新型的矫正牙套还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就调整脸巴、下颚的外表轮廓,让青少年有更为美丽的脸颊外形。此外,对于患有肌肉功能障碍,像是吞咽异常舌刺症(tongue)或是逆呑咽(reverse swallowing)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矫正牙套的咬合训练,来改善咀嚼功能不足丶偏侧咀嚼等问题。此外,自1990年代起已有学者发现齿槽骨内有骨形成细胞(成骨细胞,Osteoblast)、骨吸收细胞(噬骨细胞,Osteoclast) 在交互作用,影响上下颚齿骨的生长或收缩。当牙科病患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齿列矫正套件时,即可通过对上下颚牙齿的机械性咬合,来刺激其口腔敏感的细胞,再将其咬合的机械力量转换为人体生物性的化学神经信号,来促使上述的“骨形成细胞”或“骨吸收细胞”活化、激化,进而控制口腔内某局部部位的“骨成长”或“骨吸收”。也就是说,配戴了本实用新型齿列矫正套件,这些牙科病患的齿槽骨会对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或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设计轮廓产生相对应的反应,来活化、激化骨形成细胞或骨吸收细胞,进而致使齿槽骨成长或收缩,来达到齿槽骨塑形的目的;如此,即具有颚骨骨形矫正、下巴下颚形状调整的功能。因此,利用齿颚矫正的组织变化生物学,来达到齿槽骨塑形、骨整修、骨矫正,甚至可以矫治牙弓过度发育或齿槽骨不足问题,以帮助牙齿排列于正确的位置。
当然,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也包括有一第二阶抵舌部位及一舌下抵托槽13,用以让配戴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牙科病患能够提高该舌头98的高度位置,来使咽喉部的肌肉放松,进而打开呼吸道,用以避免呼吸道阻塞,降低或消除打鼾及舌位过低造成的「口呼吸(Mouth Breathing)状况」,还可以让睡眠中止症患者或严重打鼾患者来进行“呼吸训练”,达到改善病人打鼾症状、消除打鼾的声响及频率的技术效果。
接下来再由牙医师依牙科病患的矫正后状况,视需要而决定是否要接受“第三阶段”的矫正,如果需要进行第三阶段的矫正,才来进行第三阶矫正牙套的制造,请参阅图16,图16所绘示为第三阶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示意图。如图 16所示,取得该牙科病患在第二阶矫正后的齿位构造图(步骤31),再依据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而设置一第三阶锚定槽位(步骤32),并且依据多个第二阶配合槽位C28而调整设置多个第三阶配合槽位(步骤33),然后,将该第三阶锚定槽位、第三阶配合槽位形成于一第三阶牙弓部上,使其形成一第三阶矫正牙套的3D数位化立体结构(步骤34)。最后,输出得到该第三阶矫正牙套的实体结构(步骤35)。如此一来,所制造的第三阶矫正牙套则是包括有一第三阶牙弓部,及设置于该第三阶牙弓部上的多个第三阶锚定槽位和多个第三阶配合槽位,该第三阶锚定槽位的位置会相同于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该第三阶配合槽位以该第二阶配合槽位C28为基准而移动或转动,且其调整移动的距离可以是该牙齿截面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者转动一小于30度的角度。在此,其第三阶段的第三阶矫正牙套与第二阶段的第二阶矫正牙套20的制造方法类似,故不再赘述。该第三阶矫正的目的,是在作为第二阶段矫正的补充,或是更后段的治疗,可以让齿列矫正的效果更大,更进一步调整牙科病患的齿列轮廓。
此外,如图17~图18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齿列矫正套件还可以由一上颚对应件50A及一下颚对应件50B所组成,也即,该上颚对应件50A及该下颚对应件50B合并粘贴后形成了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或第三阶矫正牙套。如图17~图18所示,该上颚对应件50A包括有一上支撑板51、一上侧护板53及多个上牙槽位55,多个呈凹入式、凹槽式形状的上牙槽位55 依序排列于该上支撑板51上,且可与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97A互相配合对应。该上侧护板53邻接地设置于该上牙槽位55的唇侧方向LS及颊侧方向BS,且该上侧护板53与该上支撑板51相连接。该下颚对应件50B包括有一下支撑板52、一下侧护板54及多个下牙槽位56,多个呈凹入式、凹槽式形状的下牙槽位 56依序排列于该下支撑板52上,且可与牙科病患的下颚牙齿97B互相配合对应。该下侧护板54邻接地设置于该下牙槽位56的唇侧方向LS及颊侧方向BS,且该下侧护板54与该下支撑板52相连接。如此一来,多个上牙槽位55或下牙槽位56即是前述的第一阶锚定槽位C17、第一阶配合槽位C18、第二阶锚定槽位C27、第二阶配合槽位C28、第三阶锚定槽位或第三阶配合槽位。
如图17所示,当牙科病患口腔进行咬合时,该上颚牙齿97A会进入该上牙槽位55的内,该下颚牙齿97B会进入该下牙槽位56的内;所以,该上颚对应件50A的上牙槽位55即可引导该上颚牙齿97A来进行移动或转动,而达到该上颚牙齿97A矫正的效果,该下颚对应件50B的下牙槽位56则会引导该下颚牙齿97B来进行移动或转动,而达到该下颚牙齿97B矫正的效果。其中,该上牙槽位55内包括有一第一对应点551,该下牙槽位56内包括有一第二对应点561,该上牙槽位55的第一对应点551往上可直接贴紧并对应该上颚牙齿97A的窝凹 97C(Fossa),该下牙槽位56的第二对应点561往下可直接贴紧并对应该下颚牙齿97B靠该颊侧方向BS的齿尖97D(Cusp)。所以,在经过前述的第一阶矫正、第二阶矫正或第三阶矫正之后,可以使该上颚牙齿97A的窝凹97C对齐该下颚牙齿97B靠该颊侧方向BS的齿尖97D,进而使上颚牙齿97A及下颚牙齿 97B具有最大的咬合接触面积,符合最佳的咬合尖窝关系(Cusp toFossa Occlusive Relationship)。这种最佳的上下牙咬合关系,即如图19所示,可以使矫正后的上颚牙齿97A及下颚牙齿97B满足最佳的尖窝关系,也即使该上颚牙齿97A的窝凹97C对齐并紧邻该下颚牙齿97B靠该颊侧方向BS的齿尖97D,进而使上下牙的咬合接触面积极大化。当人的牙齿以最大齿间咬合尖窝关系来进行咬合时,齿尖97D斜度可发挥将咬合力向多个方向分布的作用,从而防止对所涉及的个别牙齿施加过多的点压力。如此一来,功能咬合接触中就不会有咬头嵌合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的干扰或偏斜接触;当在进食时,正常咬合接触的状态下,其下颚牙齿97B就可以正常移动,使该上颚牙齿97A、下颚牙齿97B咬合于颞颚关节的髁突与关节盘的谐调位置上。因此,不易造成咬合接触不良、进而引发颞颚关节障碍,且关节并发炎症的机率也会减少,且使控制颌部运动的肌肉变得更加放松和舒适。故,矫正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97A、下颚牙齿97B,使上下牙达到最佳的咬合尖窝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请参阅图20,图20所绘示为上颚牙齿、下颚牙齿的咬合线对齐示意图。如图20所示,每一颗上颚牙齿97A的窝凹97C,会分别对齐、对应至一颗下颚牙齿97B的齿尖97D;多个上颚牙齿97A的窝凹97C连线后可以形成一弯曲弧度的上咬合线M1(MaxillaryLine of Occlusion),多个下颚牙齿97B的齿尖97D连线后也可以形成一弯曲弧度的下咬合线M2(Mandibular Line of Occlusion)。在此特别注明,由于该窝凹97C一般是位于该上颚牙齿97A的中心之处,所以多个窝凹97C连线的上咬合线M1一般又通称为上颚中心线(Maxillary Central Line)。该上咬合线M1及下咬合线M2互相重合对应,即可达到最佳的尖窝关系,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齿列矫正套件,其在设计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第二阶矫正牙套20、第三阶矫正牙套或该上颚对应件、下颚对应件时,即可在该牙科软体72内调整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第一阶配合槽位C18、第二阶锚定槽位C27、第二阶配合槽位C28、第三阶锚定槽位或第三阶配合槽位的空间位置及角度,使该上牙槽位55与下牙槽位56互相对齐、对应而满足最佳的咬合尖窝关系,让牙科病患得到最佳的牙齿矫正效果。
如图17、图18所示,该上颚对应件50A及该下颚对应件50B是可以被分开制造的,然后,使该上牙槽位55及下牙槽位56分别朝向上下两方向,再将该上支撑板51及该下支撑板52合并粘贴。如图21、图22所示,该上颚对应件 50A及该下颚对应件50B可以相距一错位距离h1、h2而相连接。举例来说,在第一阶矫正时,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97A与下颚牙齿97B错位较为严重,因此,如图21所示,可以将该上支撑板51与该下支撑板52沿着该唇侧方向LS上呈错位粘贴,并相距有一较大的错位距离h1。当到了第二阶矫正时,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97A与下颚牙齿97B错位程度已经减轻,所以,如图22所示,该上支撑板51与该下支撑板52粘贴的错位距离h2较小。也就是说,被设计出来的上颚对应件50A及下颚对应件50B,可以被使用于多阶段的矫正治疗,也即被制造成第一阶矫正牙套10、第二阶矫正牙套20或第三阶矫正牙套。一般临床实务上,该错位距离h1、h2的范围为0~15mm。
此外,在牙齿矫正的临床实务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齿列矫正套件,可以做到单颗牙齿的位移、矫正,也可以实施多颗牙齿的矫正。在多颗牙齿的矫正情况下,通常会先进行该齿列97(即整排的牙齿)的牙弓扩张,的后才来针对个别的单颗牙齿来进行微辐位移或微辐转动。再来,在牙科软体72里进行该上牙槽位55、下牙槽位56的位置设计时,其次序应先安排设置多个上牙槽位55,来让上颚牙齿97A进行扩弓或牙齿的移位、转动,的后再依照其排好的上牙槽位55来逐颗调整每一个下牙槽位56,使个别的下颚牙齿97B在颊侧方向BS的齿尖97D位置去对齐、对准上颚牙齿97A的窝凹97C,以达到正确的咬合尖窝关系。
还有,有时候为了加强推挤牙齿的矫正效果,还可以在该齿列矫正套件上设置至少一推牙凸块57来加快、加大牙齿矫正的速度及幅度。如图23、图24 所示,该齿列矫正套件还包括有一推牙凸块57,该推牙凸块57设置于该上牙槽位55及该下牙槽位56的周边,其具体位置可以是设置于该上支撑板51的内侧及或该下支撑板52的内侧,也即,可以是设置在该上牙槽位55、下牙槽位56 的唇侧方向LS、颊侧方向BS、颚侧方向BS或舌侧方向LgS的周边。在图24 的实施例里,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97A及下颚牙齿97B呈现外突的暴牙状态;所以,在该上颚对应件50A及下颚对应件50B设置推牙凸块57的目的是,当牙科病患的多颗牙齿过于拥挤或是齿槽骨骨头生长不足时,该推牙凸块57可以加强推挤该病患牙齿的力量,使该齿列矫正套件施予该向外突出的暴牙一个向内 (即指向病患舌头的舌侧方向LgS)的力量,使外突的暴牙内缩,并强化了该上颚牙齿97A、下颚牙齿97B的矫正力度,同时也缩短了矫正所需的时间。
请一起参阅图25、图26,如图25所示,如果向外突出的暴牙仅仅只是部分的牙齿,则该推牙凸块57可以仅设置在该上支撑板51内侧的部分区域,或是仅仅设置在某几颗牙齿的周边,使该推牙凸块57用以推挤少数几颗特别严重的暴突牙齿;也即,没有外突暴牙的牙齿的区域,就不需要设置该推牙凸块57。
再如图26所示,该下颚牙齿97B呈现过度内缩,所以,下方的推牙凸块 57则设置在该下牙槽位56的舌侧方向LgS上,使该下颚对应件50B的推牙凸块57能对该内缩的下颚牙齿97B施予一向外(即朝向唇侧方向LS)的推力,进而加大、加强该下颚牙齿97B矫正力度,缩短其矫正时间。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制造方法所制造出来的齿列矫正套件,可以分阶段制造出不同矫正阶段的矫正牙套,设置预定牙齿移动或转动的牙位,并将该矫正牙套让牙科病患的来实施口腔内的牙齿分阶段矫正,改善并治疗牙齿咬合不正或齿列不正的问题,或是利用齿颚矫正的组织变化生物学而达到齿槽骨塑形、整修,甚至可以矫治牙弓过度发育不足问题以帮助牙齿排列于正确的位置。还有,该矫正牙套的第一阶抵舌部位12、第二阶抵舌部位22可以提高该舌头98的高度位置,用以避免呼吸道阻塞,降低或消除打鼾及舌位过低造成的「口呼吸(Mouth Breathing)状况」,并让睡眠中止症患者或严重打鼾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状,消除打鼾的声响及频率,提升其睡眠品质。再者,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传统金属丝线矫正控制,没有金属托架矫正器的矫正位移、矫正角度制控问题,所以可以达到精准位移、精准角度的矫正控制;还可以让牙科病患在牙齿矫正时期仍能维持正常的刷牙、口腔清洁工作,而且又能兼顾将牙齿矫正、牙齿整形、齿列矫正、咬合矫正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成人、儿童等多个不同年龄层的牙科病患。因此极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齿列矫正套件,用以放置于牙科病患的口腔内实施分阶段矫正牙齿咬合不正或齿列不正问题,该牙科病患的口腔定义有一指向嘴唇的唇侧方向、指向两边脸颊的颊侧方向及指向舌头的舌侧方向,其特征在于,该齿列矫正套件包括:
一上颚对应件(50A),包括有一上支撑板(51)及多个上牙槽位(55),多个上牙槽位(55)依序排列于该上支撑板(51)上,且能够与牙科病患的上颚牙齿(97A)互相配合对应;
一下颚对应件(50B),包括有一下支撑板(52)及多个下牙槽位(56),多个下牙槽位(56)依序排列于该下支撑板(52)上,且能够与牙科病患的下颚牙齿(97B)互相配合对应;
其中,该上支撑板(51)及该下支撑板(52)可调整地合并粘贴,使该上牙槽位(55)及下牙槽位(56)分别朝向上下两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上颚对应件(50A)还包括有一上侧护板(53),该上侧护板(53)邻接地设置于该上牙槽位(55)的唇侧方向或颊侧方向,且与该上支撑板(51)相连接;或者,该下颚对应件(50B)还包括有一下侧护板(54),该下侧护板(54)邻接地设置于该下牙槽位(56)的唇侧方向或颊侧方向,且与该下支撑板(5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板(51)与该下支撑板(52)在该唇侧方向上呈错位粘贴,并相距有一错位距离,该错位距离的范围为0~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上颚对应件(50A)及该下颚对应件(50B)合并粘贴后形成一第一阶矫正牙套(10)或一第二阶矫正牙套(20);其中,该第一阶矫正牙套(10)包括有一第一阶牙弓部(11)及设置于该第一阶牙弓部(11)上的多个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和多个第一阶配合槽位(C18),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在对应该牙科病患的第一大臼齿(93)的处指向该颊侧方向上位移一第一扩张距离而设置,该些第一阶配合槽位(C18)分别在对应牙科病患的其余牙齿的处指向该颊侧方向上位移一第二扩张距离而设置;该第二阶矫正牙套(20)包括有一第二阶牙弓部(21)及设置于该第二阶牙弓部(21)上的多个第二阶锚定槽位(C27)和多个第二阶配合槽位(C28),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的位置相同于该第一阶锚定槽位(C17),该第二阶配合槽位(C28)以该第一阶配合槽位(C18)为基准而移动或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扩张距离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且大于0.2倍的第一扩张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阶配合槽位(C28)的位置以该第一阶配合槽位(C18)的位置为基准,而移动该牙齿截面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者转动一小于30度的角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上颚对应件(50A)及该下颚对应件(50B)合并粘贴后形成一第三阶矫正牙套,该第三阶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第三阶牙弓部及设置于该第三阶牙弓部上的多个第三阶锚定槽位和多个第三阶配合槽位,该第三阶锚定槽位的位置相同于该第二阶锚定槽位(C27),该第三阶配合槽位以该第二阶配合槽位(C28)为基准而移动或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阶配合槽位以该第二阶配合槽位(C28)为基准,而移动该牙齿截面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者转动一小于30度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第一阶抵舌部位(12)及一第二阶抵舌部位(22),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设置于该第一阶牙弓部(11)的内侧,该第二阶抵舌部位(22)设置于该第二阶牙弓部(21)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阶抵舌部位(12)或该第二阶抵舌部位(22),在指向该唇侧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其高度逐渐降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推牙凸块(57),该推牙凸块(57)设置于该上牙槽位(55)或该下牙槽位(56)的周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列矫正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推牙凸块(57),该推牙凸块(57)设置于该上支撑板(51)的内侧或该下支撑板(52)的内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4352U TWM598134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牙科咬合套結構 |
TW109204352 | 2020-04-14 | ||
TW109122925A TWI733513B (zh) | 2020-07-07 | 2020-07-07 | 齒列矯正套件及其製造方法 |
TW109122925 | 2020-07-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73462U true CN215273462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809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31297.7U Active CN215273462U (zh) | 2020-04-14 | 2020-12-09 | 齿列矫正套件 |
CN202110140352.7A Pending CN113520633A (zh) | 2020-04-14 | 2021-02-02 | 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 |
CN202120289563.2U Active CN215458810U (zh) | 2020-04-14 | 2021-02-02 | 齿列矫正牙套 |
CN202110336326.1A Pending CN113520634A (zh) | 2020-04-14 | 2021-03-29 | 齿列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40352.7A Pending CN113520633A (zh) | 2020-04-14 | 2021-02-02 | 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 |
CN202120289563.2U Active CN215458810U (zh) | 2020-04-14 | 2021-02-02 | 齿列矫正牙套 |
CN202110336326.1A Pending CN113520634A (zh) | 2020-04-14 | 2021-03-29 | 齿列矫正牙套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4) | CN21527346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93046B (zh) * | 2020-07-06 | 2023-07-07 | 黄奇卿 | 齿列矫正套件及其制造方法 |
TWI830228B (zh) * | 2022-05-17 | 2024-01-21 | 黃奇卿 |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
-
2020
- 2020-12-09 CN CN202022931297.7U patent/CN215273462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02 CN CN202110140352.7A patent/CN11352063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2-02 CN CN202120289563.2U patent/CN215458810U/zh active Active
- 2021-03-29 CN CN202110336326.1A patent/CN113520634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20633A (zh) | 2021-10-22 |
CN113520634A (zh) | 2021-10-22 |
CN215458810U (zh) | 202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153981A1 (en) | Combined orthodontic movement of teeth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herapy | |
TWI816095B (zh) | 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 | |
EP3164102B1 (en) | Sleep apnea oral appliance for use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 |
US20110005527A1 (en) | Orthodontic appliances | |
CN105726143B (zh) | 一种用于矫正ii类错合的扩弓型肌激动器 | |
CN106691608A (zh) | 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 | |
CN207270396U (zh) | 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 | |
CN215273462U (zh) | 齿列矫正套件 | |
CN114145864A (zh) |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 |
TWM602019U (zh) | 齒列矯正套件 | |
CN113893046B (zh) | 齿列矫正套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5758742U (zh) | 一种用于矫正ii类错合的扩弓型肌激动器 | |
CN212650933U (zh) | 齿列矫正套件 | |
CN108464869A (zh) | 铸造式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 | |
CN117379200A (zh) | 以上颌咬合结构引导下颌生长重建的早期矫治器制作方法 | |
TWI733513B (zh) | 齒列矯正套件及其製造方法 | |
CN210095950U (zh) | 隐形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 | |
CN2537363Y (zh) | 功能性颌骨矫形器 | |
US20230363856A1 (en)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ing Bone expansion for Dental Alignment | |
CN219846879U (zh) | 一种舌侧推杆整体远移后牙列的装置 | |
CN221750858U (zh) | 一种种植体辅助矫治骨性反颌、开颌的装置 | |
US20250120746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ly treatment appliance for guiding mandibular growth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maxillary occlusion structure | |
WO2024222548A1 (zh) | 牙科矫治器、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5778584A (zh) | 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 | |
CN114305753A (zh) | 儿童颌面部三维生长引导矫正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