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5877U -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85877U CN215085877U CN202120736364.1U CN202120736364U CN215085877U CN 215085877 U CN215085877 U CN 215085877U CN 202120736364 U CN202120736364 U CN 202120736364U CN 215085877 U CN215085877 U CN 2150858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alkali
- pipeline
- chamb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112 cooling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68 elect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70 alk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筒体内分隔为气碱分离腔室和洗涤腔室。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筒体顶部设置有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物料进入筒体依次流经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洗涤腔室、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隔板的集气管道和溢流管道,所述的集气管道用于将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气体导入所述的洗涤腔室内,所述的溢流管道将所述洗涤腔室内液体溢流至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内。本实用新型所有工序均在一个容器内完成,有效地解决了水电解气液分离容器多、占用空间大、连接管道复杂的问题,可回收水和碱,节约材料成本,减少设备组装工作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氢技术领域,涉及制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的分离、洗涤和冷却,尤其涉及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风力、光伏、水力丰富的地区,由于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大量弃光电能,水电由于丰水期和调峰需要,产生了大量的弃水电能,风电由于其不稳定的特性,较难上网,因此每年弃风限电的电量规模庞大。水电解制氢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弃光、弃风、弃水的问题,氢气可以存储、可以运输、可以用于作为工业原料和能源应用于工业生产,也可以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生活,还可以用于燃料电池发电,并且氢气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
由于风力、光伏、水力丰富的地区均处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并且地势较为复杂,建房比较困难,集装箱式设备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水电解制氢设备大部分都是撬装式设备,氢(氧)气分离、洗涤、冷却、气水分离环节均为分开独立进行,容器多,占用空间大,管道连接复杂,而集装箱空间有限,分体式设备给集装箱内的安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且分体式设备冷却后的产生的水和碱不容易回收,设备运行过程中碱损失较大,并且设备组装周期长。
CN208379019U公开了一种微型一体化氢气产生器,包括氢氧水电解器、氢气纯水储槽、氧气纯水储槽,氢气纯水储槽的顶部设置有氢气排出口,氧气纯水储槽的顶部设置有氧气排出口,氢气纯水储槽的顶部设置有纯水注水口,氢气纯水储槽的上端与氧气纯水储槽的上端相接且不导通,氢气纯水储槽的底部与氧气纯水储槽的底部相接且导通;氢氧水电解器设置在氢气纯水储槽、氧气纯水储槽之间,氢氧水电解器的氧气产出口、纯水入口直接与氧气纯水储槽连接,氢氧水电解器的氢气产出口直接与氢气纯水储槽连接;氧气排出口设置有增压室,氧气产出口的出氧量大于增压室的排氧量。
CN205193558U提供了水电解制氢的氢、氧分离器保护装置,氢气出口管道与氢气分离器的上部相连,氢气分离器的一侧分别安装有氢气磁性液位计、第一磁力传感器以及第一PLC控制系统,氧气出口管道与氧气分离器的上部相连,氧气分离器的一侧分别安装有氧气磁性液位计、第二磁力传感器以及第二PLC控制系统,氢气分离器与氧气分离器形状、大小相同,且二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氢气分离器和氧气分离器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
CN202297794U公开了一种水电解氢、氧气液分离控制装置,包括硅整流器、水电解槽、氢气/碱液分离综合塔、氧气/碱液分离综合塔、氧气放散管、脱氧塔、干燥塔、碱液循环泵、碱液补充控制阀,硅整流器电连接水电解槽,水电解槽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氢气/碱液分离综合塔、氧气/碱液分离综合塔,氢气/碱液分离综合塔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脱氧塔、碱液循环泵,脱氧塔通过管道连接干燥塔,碱液循环泵的输入管道上设有碱液补充控制阀;氧气/碱液分离综合塔上设置氧气放散管,氧气/碱液分离综合塔通过管道连接碱液循环泵,其特征是氢气/碱液分离综合塔、氧气/碱液分离综合塔上均设有液位变送器,每个液位变送器均与PLC控制装置连接,PLC控制装置连接硅整流器。
以上报道的氢气、氧气分离装置占用空间大,管道连接复杂,给安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冷却后的产生的水和碱都不容易回收,设备运行过程中碱的损失较大,并且设备组装周期长,不利于工业应用。
因此,如何在缩短氢气、氧气的分离工艺流程,简化工艺设备的同时,实现水和碱的回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中所有工序均在一个容器内完成,有效地节省了空间、减少了复杂的管道连接,可回收碱液和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内竖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筒体内分隔为气碱分离腔室和洗涤腔室。
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筒体顶部设置有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物料进入筒体依次流经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洗涤腔室、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
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隔板的集气管道和溢流管道,所述的集气管道用于将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气体导入所述的洗涤腔室内,所述的溢流管道将所述洗涤腔室内的液体溢流至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以分离、洗涤、冷却、气水分离一体化的方式对电解槽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进行处理,所有工序均在一个容器内完成,还有效地解决了容器多、占用空间大、连接管道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水电解后的氢气和氧气中含有的水和碱重新回收,解决了水和碱难以回收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重量,减少设备安装工作量,有效地节约材料成本,减少设备组装工作量,节约组装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适用于处理电解水制氢过程中产生的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其中气体可以是氢气或氧气。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筒体的结构、尺寸和样式等特征不做特殊要求或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筒体可以为卧式圆筒形结构。当然能够理解的是,其他样式的筒体结构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因此现有技术中已公开或新技术中未公开的其他筒体结构同样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在气液混合物进入筒体后,混合物中的碱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气碱分离腔,气体通过集气管道流向洗涤腔室,完成气体和碱液的分离。流入洗涤腔室内的气体对于残余的碱液进一步洗涤去除。经洗涤后的气体内还含有部分水,冷却器将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冷凝分离,气水分离器用于去除气体中残余的水分,最终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内注入碱溶液形成第一液位。
所述的洗涤腔室盛有洗涤液形成第二液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气管道伸入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液位设置,所述的集气管道伸入洗涤腔室液的一端低于第二液位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气管道为Z型或L型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气管道伸入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顶面,所述的集气管道伸入洗涤液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气管道位于洗涤液的管段设置有至少两个通气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中,对于集气管道位于洗涤液的管段设置的通气孔的尺寸和排布形式不做特殊要求或具体限定。通气孔的作用在于实现气体在洗涤液内的均匀分布,提高洗涤的效果,其数量可根据实际工况、管段长度和具体要求而设置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溢流管道为L型弯管,所述溢流管道位于所述气碱分离腔室的出口端伸入碱溶液内,所述溢流管道伸入所述洗涤腔室的进口端高于第二液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溢流管道伸入所述洗涤腔室的进口端高于第二液位设置的原因在于防止管道内的氢气或氧气回流到气碱分离腔室中降低分离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冷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冷却管,所述的壳体为柱形结构,所述的壳体竖立设置于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筒体顶部,经洗涤腔室洗涤后的气体流入冷却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冷却器壳体与洗涤腔室之间的对接方式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示例性地,洗涤腔室与冷却器壳体之间可采用冷却器壳体与洗涤腔室所在的筒体外壁开孔直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冷却器壳体样式、结构和材质等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示例性地,冷却器壳体可采取可拆卸管板式冷却器或固定管板焊接式冷却器。当然能够理解的是,能够实现冷却这一功能的其他样式的冷却装置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因此现有技术中已公开或新技术中未公开的其他冷却装置同样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内注入冷凝液,所述壳体的外壁还设有冷凝液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
需要说明的是,经洗涤腔室内洗涤后的气体在经过冷却器时会有水和少量碱的析出,析出的水和碱直接从冷却器内设置的冷却管中回流到洗涤腔室中,然后通过溢流管道进入到气碱分离腔室,最终混合到碱溶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气水分离器内设置有捕滴组件,所述的气水分离器顶部还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的捕滴组件用于捕捉气体冷却产生的水滴,气体由所述的出气口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冷却器与气水分离器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示例性地,可以将冷却器上部封头直接与气水分离器焊接。当然能够理解的是,能够实现冷却器与气水分离器的连接这一功能的其他连接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因此现有技术中已公开或新技术中未公开的其他连接方式同样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碱分离腔室所在筒体的一端设置进料管道,所述气碱分离腔室所在筒体的底部设有碱液出口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筒体的一端还设有补水管道,所述的补水管道为L型弯管,所述补水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洗涤液内,所述补水管道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连接补水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补水管的作用在于对制氢过程中消耗的水进行补充。洗涤腔室内的第二液位高于溢流管道的进口端管口时,水经过溢流管进入到水碱分离腔室中与碱溶液混合。补水管的一端伸入洗涤液的原因在于防止氢气或氧气从补水管排出,避免发生危险。
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或氧气)和碱液混合物流入气碱分离腔室,混合物中的碱液在重力作用下从筒体底部流出,气体继续流向洗涤腔室进行洗涤,在洗涤液的作用下去除气体中剩余的碱液。经过洗涤后的气体进入冷却器内冷却后流入气水分离器,水滴被捕捉进行回收,气体排出完成气水分离。根据气碱分离腔室里面碱溶液的液位高低,补水管进行补充水,洗涤液的液位不断上升至溢流管道后流入气碱分离腔室内的碱溶液中进行混合后回流至水电解过程中参与反应,实现碱液的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以分离、洗涤、冷却、气水分离一体化的方式对电解槽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进行处理,所有工序均在一个容器内完成,有效地解决了容器多、占用空间大、连接管道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可以将水电解后的氢气和氧气中含有的水和碱重新回收,解决了水和碱难以回收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重量,减少设备安装工作量,有效地节约材料成本,减少设备组装工作量,节约组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采用Z型集气管道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采用L型集气管道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1-筒体;2-碱液出口管道;3-气碱分离腔室;4-洗涤腔室;5-冷却器;6-气水分离器;7-集气管道;8-溢流管道;9-补水管道;10-进水管道;11-出水管道;12-出气口;13-进料管道;14-第一液位;15-第二液位;16-L型集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1内竖直设置有隔板将筒体1内分隔为气碱分离腔室3和洗涤腔室4,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顶部设置有冷却器5和气水分离器6,物料进入筒体1依次流经气碱分离腔室3、洗涤腔室4、冷却器5和气水分离器6。
筒体1为卧式结构,气碱分离腔室3内注入碱溶液形成第一液位14,洗涤腔室4盛有洗涤液形成第二液位15。筒体1内设置有贯穿隔板的集气管道7,用于将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气体导入洗涤腔室4内,其中集气管道7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Z型,或如图2所示的L型集气管道16。集气管道7伸入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一端紧高于第一液位14设置,其伸入洗涤腔室4的一端低于第二液位15设置。集气管道7位于洗涤腔室4的管段设置有至少两个通气孔。
筒体1内设有贯穿隔板的溢流管道8,溢流管道8为L型弯管,溢流管道8位于气碱分离腔室3的出口端伸入碱溶液内,溢流管道8伸入洗涤腔室4的进口端高于第二液位15设置。
冷却器5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冷却管,壳体为柱形结构,壳体竖立设置于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顶部,经洗涤腔室4洗涤后的气体流入冷却管。壳体内注入冷凝液,壳体的外壁还设有冷凝液的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气水分离器6内设置有捕滴组件,其顶部还开设有出气口12,捕滴组件用于捕捉气体冷却产生的水滴,气体由出气口12排出。
气碱分离腔室3所在筒体1的一端设置进料管道13,气碱分离腔室3所在筒体1的底部设有碱液出口管道2。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的一端还设有补水管道9,补水管道9为L型弯管,其一端伸入洗涤液内,另一端伸出筒体1连接补水泵。
采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处理水电解后的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如下所述: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碱液混合物流入一个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中的气碱分离腔室3,混合物中的碱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底部流出,氢气继续流向洗涤腔室4进行洗涤,去除氢气中剩余的碱液。经过洗涤后的氢气在冷却后流入气水分离器6,水滴被捕捉,气体排出完成气水分离,对水进行回收。根据气碱分离腔室3里面碱溶液的液位高低,补水管道9进行补充水,洗涤液的液位不断上升至溢流管道8后流入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碱溶液中进行混合。
水电解产生的氧气和碱液混合物流流入另一个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中的气碱分离腔室3,其余步骤与上述氢气和碱液混合物的处理相同。两个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中产生的碱液汇合后回流至水电解过程中参与反应。进而实现了氢气和氧气的分离、水的回收和碱液的回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卧式结构的筒体1,筒体1内竖直设置有隔板将筒体1内分隔为气碱分离腔室3和洗涤腔室4,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顶部设置有冷却器5和气水分离器6,物料进入筒体1依次流经气碱分离腔室3、洗涤腔室4、冷却器5和气水分离器6。
气碱分离腔室3内注入碱溶液形成第一液位14,洗涤腔室4盛有洗涤液形成第二液位15。筒体1内设置有贯穿隔板的Z型集气管道7,用于将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气体导入洗涤腔室4内。Z型集气管道7伸入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1顶面,伸入洗涤液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1底面。Z型集气管道7位于洗涤腔室4的管段设置四个通气孔。
筒体1内设有贯穿隔板的L型弯管结构的溢流管道8,其位于气碱分离腔室3的出口端伸入碱溶液内,溢流管道8伸入洗涤腔室4的进口端高于第二液位15设置,将洗涤腔室4内超出进口端管口高度的液体溢流至气碱分离腔室3内。
冷却器5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两个冷却管,壳体为柱形结构,壳体竖立设置于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顶部,经洗涤腔室4洗涤后的气体流入冷却管。壳体内注入冷凝液,壳体的外壁还设有冷凝液的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气水分离器6内设置有捕滴组件,其顶部还开设有出气口12,捕滴组件用于捕捉气体冷却产生的水滴,气体由出气口12排出。
气碱分离腔室3所在筒体1的一端设置进料管道13,气碱分离腔室3所在筒体1的底部设有碱液出口管道2。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的一端还设有L型补水管道9,其一端伸入洗涤液内,另一端伸出筒体1连接补水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卧式结构的筒体1,筒体1内竖直设置有隔板将筒体1内分隔为气碱分离腔室3和洗涤腔室4,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顶部设置有冷却器5和气水分离器6,物料进入筒体1依次流经气碱分离腔室3、洗涤腔室4、冷却器5和气水分离器6。
气碱分离腔室3内注入碱溶液形成第一液位14,洗涤腔室4盛有洗涤液形成第二液位15。筒体1内设置有贯穿隔板的L型集气管道16,用于将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气体导入洗涤腔室4内。L型集气管道16伸入气碱分离腔室3内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液位14设置,伸入洗涤液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1底面。L型集气管道16位于洗涤腔室4的管段设置六个通气孔。
筒体1内设有贯穿隔板的L型弯管结构的溢流管道8,其位于气碱分离腔室3的出口端伸入碱溶液内,溢流管道8伸入洗涤腔室4的进口端高于第二液位15设置,将洗涤腔室4内超出进口端管口高度的液体溢流至气碱分离腔室3内。
冷却器5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三个冷却管,壳体为柱形结构,壳体竖立设置于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顶部,经洗涤腔室4洗涤后的气体流入冷却管。壳体内注入冷凝液,壳体的外壁还设有冷凝液的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气水分离器6内设置有捕滴组件,其顶部还开设有出气口12,捕滴组件用于捕捉气体冷却产生的水滴,气体由出气口12排出。
气碱分离腔室3所在筒体1的一端设置进料管道13,气碱分离腔室3所在筒体1的底部设有碱液出口管道2。洗涤腔室4所在筒体1的一端还设有L型补水管道9,其一端伸入洗涤液内,另一端伸出筒体1连接补水泵。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筒体内分隔为气碱分离腔室和洗涤腔室;
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的筒体顶部设置有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物料进入筒体依次流经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洗涤腔室、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
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隔板的集气管道和溢流管道,所述的集气管道用于将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气体导入所述洗涤腔室内,所述的溢流管道将所述洗涤腔室内的液体溢流至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碱分离腔室内注入碱溶液形成第一液位;
所述的洗涤腔室盛有洗涤液形成第二液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道伸入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液位设置,所述的集气管道伸入洗涤腔室的一端低于第二液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管道为Z型或L型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道伸入所述气碱分离腔室内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顶面,所述的集气管道伸入洗涤腔室的一端紧贴所述筒体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道位于洗涤腔室的管段设置有至少两个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道为L型弯管,所述溢流管道位于所述气碱分离腔室的出口端伸入碱溶液内,所述溢流管道伸入所述洗涤腔室的进口端高于第二液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冷却管,所述的壳体为柱形结构,所述的壳体竖立设置于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筒体顶部,经洗涤腔室洗涤后的气体流入冷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注入冷凝液,所述壳体的外壁还设有冷凝液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水分离器内设置有捕滴组件,所述的气水分离器顶部还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的捕滴组件用于捕捉气体冷却产生的水滴,气体由所述的出气口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碱分离腔室所在筒体的一端设置进料管道,所述气碱分离腔室所在筒体的底部设有碱液出口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腔室所在筒体的一端还设有补水管道,所述的补水管道为L型弯管,所述补水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洗涤液内,所述补水管道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连接补水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36364.1U CN215085877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36364.1U CN215085877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85877U true CN215085877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264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36364.1U Active CN215085877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85877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34418A (zh) * | 2022-02-18 | 2022-05-27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器和制氢系统 |
CN115121049A (zh) * | 2022-03-31 | 2022-09-30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氢系统及其旋流洗涤器 |
CN115161706A (zh) * | 2022-06-02 | 2022-10-11 | 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氢系统的洗涤分离装置和制氢系统 |
CN116726636A (zh) * | 2023-08-14 | 2023-09-12 |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体水洗塔和气体分离系统 |
CN116870594A (zh) * | 2023-09-06 | 2023-10-13 | 广东盛氢制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清洗设备 |
-
2021
- 2021-04-12 CN CN202120736364.1U patent/CN2150858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34418A (zh) * | 2022-02-18 | 2022-05-27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器和制氢系统 |
CN114534418B (zh) * | 2022-02-18 | 2023-11-28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器和制氢系统 |
CN115121049A (zh) * | 2022-03-31 | 2022-09-30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氢系统及其旋流洗涤器 |
CN115121049B (zh) * | 2022-03-31 | 2023-09-08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氢系统及其旋流洗涤器 |
CN115161706A (zh) * | 2022-06-02 | 2022-10-11 | 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氢系统的洗涤分离装置和制氢系统 |
WO2023231421A1 (zh) * | 2022-06-02 | 2023-12-07 | 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氢系统的洗涤分离装置和制氢系统 |
CN116726636A (zh) * | 2023-08-14 | 2023-09-12 |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体水洗塔和气体分离系统 |
CN116870594A (zh) * | 2023-09-06 | 2023-10-13 | 广东盛氢制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清洗设备 |
CN116870594B (zh) * | 2023-09-06 | 2023-11-21 | 广东盛氢制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清洗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085877U (zh) |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 |
CN101973520B (zh) | 一种基于铝水解反应的便携式制氢发生器及控制方法 | |
CN114592207B (zh) | 一种适应快速宽功率波动的电解制氢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3013112U (zh) | 一种大型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的综合热管理系统 | |
CN213708498U (zh) | 碱性水电解制氢气液分离集成系统和集成式制氢设备 | |
CN109097816A (zh) | 一种溶铜装置及其溶铜方法 | |
CN208939084U (zh) | 一种基于水自循环的应用在线供氢的燃料电池系统 | |
CN112501633A (zh) | 一种大产气量氢氧发生器及使用方法 | |
CN106222687A (zh) | 一种可快速添加溶液的水电解氢氧混合气体设备 | |
CN217062194U (zh) | 一种基于固态储氢的燃料电池尾排系统 | |
CN214327904U (zh) | 一种大产气量氢氧发生器 | |
CN214345544U (zh) | 填料吸收塔 | |
CN215876298U (zh) | 一种用于硼氢化钠溶液水解制氢的气液分离装置 | |
CN212417488U (zh) | 一种抗氧剂尾气回收处理系统 | |
CN2327698Y (zh) | 强制冷却式氢氧发生装置 | |
CN210193456U (zh) | 一种从含氨废水中回收硫酸铵的系统 | |
CN208218419U (zh) | 一种液氨吸收器 | |
CN110510577B (zh) | 一种大功率硼氢化钠水解制氢装置 | |
CN114768478A (zh) | 一种高纯盐酸制备系统 | |
CN112897461A (zh) | 一种金属制氢循环系统 | |
CN219481922U (zh) | 一种dmfc的气液分离结构 | |
CN218769628U (zh) |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系统及其用的氢气引射器 | |
CN220827473U (zh) | 一种电解水制氢压缩系统的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10815280U (zh) | 一种用于生产1-苄基-3-吡咯烷酮的连续管式反应器 | |
CN113955714B (zh) | 一种氢化镁水解可控制氢系统、方法及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230088 room 616, Baiyan Industrial Service Center, 188 Mingchuan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No. 1699 Xiyou Road, Hefei High-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