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0970U - 汽车车灯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灯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90970U CN214890970U CN202121543425.9U CN202121543425U CN214890970U CN 214890970 U CN214890970 U CN 214890970U CN 202121543425 U CN202121543425 U CN 202121543425U CN 214890970 U CN214890970 U CN 214890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distribution
- lamp
- distribution assembly
- assembly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灯和汽车,汽车车灯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第一灯体包括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第一发光组件前方的第一内配光组件、以及罩设在第一内配光组件前方的第一外配光组件,第一外配光组件靠近第二灯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射碗,第一发光组件的部分光线经过第一反射碗反射后从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外侧射出;第二灯体包括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第二发光组件前方的第二内配光组件、以及罩设在第二内配光组件前方的第二外配光组件,第二外配光组件靠近第一灯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反射碗,第二发光组件的部分光线经过第二反射碗反射后从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外侧射出,从而缩小了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之间的暗区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灯和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结构不同,部分车型后端尾灯设置有位置灯、转向灯或者制动灯,并且不同灯体在造型设计上常常有连续性的要求,而由于灯体本身结构使得相邻灯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要求,加上外配光件的壁厚以及内配光件和外配光件之间的间隙要求,使得相邻灯体之间存在较大宽度的发光暗区,暗区宽度在视觉效果上达到16mm~25mm。随着客户对汽车造型要求的提高,这种暗区宽度已无法达到客户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相邻灯体之间暗区宽度较小的汽车车灯和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相邻灯体之间发光暗区较大的不足,提供一种相邻灯体之间暗区宽度较小的汽车车灯和汽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车灯,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
所述第一灯体包括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前方的第一内配光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前方的第一外配光组件,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靠近所述第二灯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射碗,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射碗反射后从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外侧射出;
所述第二灯体包括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前方的第二内配光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前方的第二外配光组件,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灯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反射碗,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反射碗反射后从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外侧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碗与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一反射碗上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镀铝层;
所述第二反射碗与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反射碗上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镀铝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体还包括第一灯壳,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灯壳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
所述第二灯体还包括第二灯壳,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与所述第二灯壳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和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包括第一前挡部和第一侧挡部,所述第一前挡部遮挡在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前方,所述第一侧挡部从所述第一前挡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灯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灯壳连接,使所述第一侧挡部遮挡于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外侧;
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包括第二前挡部和第二侧挡部,所述第二前挡部遮挡在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前方,所述第二侧挡部从所述第二前挡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灯壳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灯壳连接,使所述第二侧挡部遮挡于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碗从所述第一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后方延伸;
所述第二反射碗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后方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包括第一厚壁内配和第一造型内配,所述第一厚壁内配和所述第一造型内配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反射碗延伸至所述第一厚壁内配的后方;
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包括第二厚壁内配和第二造型内配,所述第二厚壁内配和所述第二造型内配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二反射碗延伸至所述第二厚壁内配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厚壁内配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碗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
所述第二厚壁内配靠近所述第二反射碗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沿所述第一灯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和布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二发光件沿所述第二灯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尾灯,所述汽车尾灯为如前所述的汽车车灯,所述第一灯体和所述第二灯体分别为位置灯、制动灯和转向灯中的任意两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第一外配光组件上设置第一反射碗,在第二外配光组件上设置第二反射碗,第一反射碗将第一发光件的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外侧,第二发射碗将第二发光件的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外侧,缩小了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之间的暗区间隙。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汽车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汽车车灯的第二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第一灯体100:
第一发光组件11、第一电路板111、第一发光件112、第一内配光组件12、第一厚壁内配121、第一造型内配122、第一外配光组件13、第一前挡部131、第一侧挡部132、第一反射碗14、第一灯壳15;
第二灯体200:
第二发光组件21、第二电路板211、第二发光件212、第二内配光组件22、第二厚壁内配221、第二造型内配222、第二外配光组件23、第二前挡部231、第二侧挡部232、第二反射碗24、第二灯壳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车灯,如图1、2所示,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
第一灯体10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11、设置在第一发光组件11前方的第一内配光组件12、以及罩设在第一内配光组件12前方的第一外配光组件13,第一外配光组件13靠近第二灯体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射碗14,第一发光组件11的部分光线经过第一反射碗14反射后从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外侧射出;
第二灯体200包括第二发光组件21、设置在第二发光组件21前方的第二内配光组件22、以及罩设在第二内配光组件22前方的第二外配光组件23,第二外配光组件23靠近第一灯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反射碗24,第二发光组件21的部分光线经过第二反射碗24反射后从第二内配光组件22的外侧射出。
具体来说,第一发光组件11包括第一电路板111和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11上的第一发光件112,第一发光件112沿第一灯体100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第二发光组件21包括第二电路板211和布置在第二电路板211上的第二发光件212,第二发光件212沿第二灯体200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第一发光组件11作为第一灯体10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后方直射入第一内配光组件12中,第一内配光组件12具有导光作用,起到了对光线进行配光的作用,第一外配光组件13将经过第一内配光组件12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折射,保证发光效果的均匀性。
同理,第二发光组件21作为第二灯体20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直射入第二内配光组件22中,第二内配光组件22具有导光作用,起到了对光线进行配光的作用,第二外配光组件23将经过第二内配光组件22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折射,保证发光效果的均匀性。
在现有技术中,第一灯体100的发光区域是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区域,第二灯体200的发光区域是第二内配光组件22的区域,而第一内配光组件12和第一外配光组件13之间存在安全间隙,因此现有技术中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之间的发光暗区间隙为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外表面至第二内配光组件2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A。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外配光组件13中设置第一反射碗14,将第一发光组件11的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外侧;在第二外配光组件23中设置第二反射碗24,将第二发光组件21的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二内配光组件22的外侧;从而将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之间的发光暗区缩小至第一外配光组件13的内表面至第二外配光组件2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B,发光暗区的距离可缩短至6mm-10mm。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反射碗14和第二反射碗24扩大了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的发光范围,从而缩小了第一灯体100和第二灯体200之间的发光暗区,改善了汽车车灯的发光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碗14与第一外配光组件13一体注塑成型,第一反射碗14上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镀铝层;
第二反射碗24与第二外配光组件23一体注塑成型,第二反射碗24上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镀铝层。
具体来说,第一反射碗14和第一外配光组件13一体成型,第二反射碗24和第二外配光组件23一体成型,保证了结构的一体性,减少了连接结构的设置。
第一反射碗14和第二反射碗24的表面均涂覆有镀铝层,镀铝层将第一反射碗14和第二反射碗24的表面设置为镜面,能够将照射至第一反射碗14和第二反射碗24上的光线都进行反射,从而确保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外侧和第二内配光组件22的外侧的出光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灯体100还包括第一灯壳15,第一外配光组件13与第一灯壳15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一发光组件13和第一内配光组件12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101中;
第二灯体200还包括第二灯壳25,第二外配光组件23与第二灯壳25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201,第二发光组件23和第二内配光组件22安装在第二安装空间201中。
第一外配光组件13作为第一灯体100最外层的配光元件,盖设在第一灯壳15上,将第一发光组件13和第一内配光组件12收容在第一安装空间101中。第二外配光组件23作为第二灯体200最外层的配光元件,盖设在第二灯壳25上,将第二发光组件23和第二内配光组件22收容在第二安装空间201中。
具体地,第一外配光组件13包括第一前挡部131和第一侧挡部132,第一前挡部131遮挡在第一内配光组件12前方,第一侧挡部132从第一前挡部131的边缘朝向第一灯壳15延伸并与第一灯壳15连接,使第一侧挡部132遮挡于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外侧。
第二外配光组件23包括第二前挡部231和第二侧挡部232,第二前挡部231遮挡在第二内配光组件22前方,第二侧挡部232从第二前挡部231的边缘朝向第二灯壳25延伸并与第二灯壳25连接,使第二侧挡部232遮挡于第二内配光组件23的外侧。
第一外配光组件13和第二外配光组件23呈盖状,其具体形状根据车灯的形状设定。
并且,第一侧挡部132与第一内配光组件12之间保留有设定的安全间隙,该安全间隙保证了第一灯体100结构的稳定性。第一反射碗14位于第一侧挡部132和第一内配光组件12之间的安全间隙中,第一反射碗14从第一侧挡部132朝向第一内配光组件12的后方延伸,将第一发光组件11射向第一侧挡部132的光线进行反射。
同样地,第二侧挡部232与第二内配光组件22之间保留有设定的安全间隙,该安全间隙保证了第二灯体200结构的稳定性。第二反射碗24位于第二侧挡部232和第二内配光组件22之间的安全间隙中,第二反射碗24从第二侧挡部232朝向第二内配光组件22的后方延伸,将第二发光组件21射向第二侧挡部232的光线进行反射。
进一步地,第一内配光组件12包括第一厚壁内配121和第一造型内配122,第一厚壁内配121和第一造型内配122依次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的前方,第一反射碗14延伸至第一厚壁内配121的后方;
第二内配光组件22包括第二厚壁内配221和第二造型内配222,第二厚壁内配221和第二造型内配222依次设置于第二发光组件21的前方,第二反射碗24延伸至第二厚壁内配221的后方。
具体地,第一厚壁内配121设置在第一发光组件11的前方,第一发光组件11光线射入第一厚壁内配121中进行配光。第一造型内配122由造型定义,设置在第一厚壁内配121前方,用作点亮和非点亮时外观效果。
第二厚壁内配221设置在第二发光组件21的前方,第二发光组件21光线射入第二厚壁内配221中进行配光。第二造型内配222由造型定义,设置在第二厚壁内配221前方,用作点亮和非点亮时外观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厚壁内配121靠近第一反射碗14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用于避让第一反射碗14,使更多的光线能够射向第一反射碗14中,以保证第一内配光组件12外侧的发光亮度。
第二厚壁内配122靠近第二反射碗24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用于避让第二反射碗24,使更多的光线能够射向第二反射碗24中,以保证第二内配光组件22外侧的发光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车灯,通过在第一外配光组件上一体注塑第一反射碗,在第二外配组件上一体注塑第二反射碗,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设置,减少了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之间的暗区间隙,同时还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汽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包括汽车尾灯,汽车尾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汽车车灯,其中,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分别为位置灯、制动灯和转向灯中的任意两种。例如,第一灯体为位置灯、第二灯体为制动灯;或者第一灯体为制动灯,第二灯体为转向灯;或者第一灯体为转向灯,第二灯体为位置灯等;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的类型设置根据汽车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
所述第一灯体包括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前方的第一内配光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前方的第一外配光组件,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靠近所述第二灯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射碗,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射碗反射后从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外侧射出;
所述第二灯体包括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前方的第二内配光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前方的第二外配光组件,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灯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反射碗,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反射碗反射后从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外侧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碗与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一反射碗上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镀铝层;
所述第二反射碗与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反射碗上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镀铝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体还包括第一灯壳,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灯壳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
所述第二灯体还包括第二灯壳,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与所述第二灯壳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和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配光组件包括第一前挡部和第一侧挡部,所述第一前挡部遮挡在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前方,所述第一侧挡部从所述第一前挡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灯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灯壳连接,使所述第一侧挡部遮挡于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外侧;
所述第二外配光组件包括第二前挡部和第二侧挡部,所述第二前挡部遮挡在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前方,所述第二侧挡部从所述第二前挡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灯壳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灯壳连接,使所述第二侧挡部遮挡于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碗从所述第一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的后方延伸;
所述第二反射碗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的后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配光组件包括第一厚壁内配和第一造型内配,所述第一厚壁内配和所述第一造型内配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反射碗延伸至所述第一厚壁内配的后方;
所述第二内配光组件包括第二厚壁内配和第二造型内配,所述第二厚壁内配和所述第二造型内配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二反射碗延伸至所述第二厚壁内配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壁内配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碗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
所述第二厚壁内配靠近所述第二反射碗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沿所述第一灯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和布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二发光件沿所述第二灯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尾灯,所述汽车尾灯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灯,所述第一灯体和所述第二灯体分别为位置灯、制动灯和转向灯中的任意两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43425.9U CN214890970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汽车车灯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43425.9U CN214890970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汽车车灯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90970U true CN214890970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92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43425.9U Active CN214890970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汽车车灯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90970U (zh) |
-
2021
- 2021-07-07 CN CN202121543425.9U patent/CN2148909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99511B2 (en) | Door mirror with turn lamp | |
JP2012048845A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2010208513A (ja) | フロントグリル | |
KR20160102131A (ko) | 자동차 조명 장치 | |
CN111795361B (zh) | 具有至少部分地可透过光的铬基反射涂层的车辆部件 | |
JPH07272504A (ja) | 車輌用標識灯 | |
CN214890970U (zh) | 汽车车灯和汽车 | |
CN220228828U (zh) | 一种厚壁导光结构、车灯组件和车辆 | |
JP3154936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13124376A (zh) | 一种带有logo的车灯位置灯 | |
CN116811722A (zh) | 侧转向灯安装总成、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 |
CN212584878U (zh) | 一种车灯用内透镜与反射碗集成的光学系统 | |
CN220958072U (zh) | 车辆转向灯总成 | |
JP2019036512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09595526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221958723U (zh) | 一种车灯用镀铝厚壁件 | |
CN220958074U (zh) | 耐热型汽车卤素雾灯 | |
CN216868387U (zh) | 集成照地灯与图像投影灯的车用灯具装置 | |
CN216591523U (zh) |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 |
JPH0753206Y2 (ja) | 車輌用灯具 | |
CN216667556U (zh) | 一种高位制动灯及汽车 | |
CN220923957U (zh) | 车辆 | |
CN220228827U (zh) | 一种导光厚壁件、车灯组件和车辆 | |
CN218453348U (zh) | 一种超车灯及其车辆 | |
CN220792892U (zh) | 一种汽车尾灯的连贯灯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