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6692U - 泵及其转子 - Google Patents
泵及其转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26692U CN214626692U CN202120436444.5U CN202120436444U CN214626692U CN 214626692 U CN214626692 U CN 214626692U CN 202120436444 U CN202120436444 U CN 202120436444U CN 214626692 U CN214626692 U CN 2146266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impeller
- housing
- slip
- bu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泵及其转子,该泵包括:一外壳、一定子及一转子;该外壳具有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该定子具有一轴心及一线圈组,该轴心的至少一端与该外壳结合固定,该线圈组设置于该轴心的周边,且该线圈组设置于该第二容室;该转子具有一叶轮、一衬套及一永久磁铁,该叶轮设有一容纳空间,该衬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且介于该轴心与该叶轮之间,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防滑件,该叶轮通过该防滑件与该衬套结合定位,该永久磁铁结合该叶轮。借此,可提升该泵组装便利性及提升该叶轮的旋转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泵及其转子,特别是一种通过马达予以驱动的泵。
背景技术
公知泵的结构组成大致具有一外壳,该外壳内部设置一马达及一叶轮,可通过该马达驱动该叶轮旋转,用以控制一流体通过该外壳进行吸入及排出的循环流动作业。
然而,公知泵在进行安装时,由于该外壳内部的该马达结构相对复杂且构件繁多,造成该叶轮与该马达彼此之间不易进行精确的组装配合,因此,容易导致组装完成后的该叶轮的旋转稳定性不佳,且组装便利性亦不佳,故为目前公知泵必需克服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提升叶轮的旋转稳定性的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叶轮的旋转稳定性的泵的转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泵。在一实施例中,该泵包括:一外壳、一定子及一转子;该外壳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该入口及该出口连通该第一容室;该定子具有一轴心及一线圈组,该轴心的至少一端与该外壳结合固定,该线圈组设置于该轴心的周边,且该线圈组设置于该第二容室;该转子具有一叶轮、一衬套及一永久磁铁,该叶轮基于该轴心的一轴向上设有一容纳空间,该衬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且介于该轴心与该叶轮之间,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防滑件,该叶轮通过该防滑件与该衬套结合定位,该永久磁铁结合该叶轮,且该永久磁铁的位置与该线圈组的位置相对。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防滑件为多个防滑圈,多个该防滑圈设置于该衬套的外周面,且相邻两该防滑圈之间具有间距。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定位槽,该防滑圈结合于该定位槽。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防滑件为一防滑套筒,该防滑套筒套合于该衬套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外壳为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相互对合所构成的一中空壳体,该第一容室设置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容室设置于该第二壳体。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第二壳体设置一固接部,该轴心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朝向该第一壳体,该第二端朝向该第二壳体且固定于该固接部。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轴心的该第一端设置一耐磨件。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衬套的一端设置一定位部,该定位部抵接该叶轮的该容纳空间的一内周壁。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衬套的该定位部于一径向上形成一扩径部。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容纳空间的该内周壁形成一定位肩部,该衬套的该扩径部的底缘抵接于该定位肩部。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衬套的该定位部的一端面形成多个导沟。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衬套的该定位部的外周面形成至少一第一限位部,该叶轮的该内周壁对应该第一限位部形成至少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相互抵接。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第一限位部的外周面为非圆形状。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线圈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部,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一封盖,该封盖及该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该线圈组设置于该封盖及该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结合至该第二壳体的一侧,该底板的位置相对于该封盖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泵,其中,该叶轮具有一套筒部及一轮毂部,该套筒部设置于该轴心与该线圈组之间,且该永久磁铁结合于该套筒部的外周壁,该轮毂部设置多个叶片,相邻两该叶片之间形成与该第一容室相互连通的一导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的转子,其包括:
一叶轮,设有一容纳空间;
一衬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防滑件,该防滑件介于该叶轮及该衬套之间,该叶轮通过该防滑件与该衬套结合定位;及
一永久磁铁,结合于该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泵可利用该叶轮的该容纳空间、该衬套及该防滑件的结构设计,确保该叶轮可通过该防滑件与该衬套稳固结合,以达到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提升该叶轮的旋转稳定性等诸多功效。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转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转子的局部组合剖视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泵的转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泵的叶轮的俯视示意图;及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泵的衬套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泵
10:外壳
10a:第一壳体
10b:第二壳体
10c:封盖
10d:底板
11:入口
12:出口
13a:第一容室
13b:第二容室
14:固接部
20:定子
21:轴心
211:第一端
212:第二端
22:线圈组
23:耐磨件
30:转子
31:叶轮
31a:套筒部
31b:轮毂部
31c:叶片
31d:导流通道
311:容纳空间
312:内周壁
313:定位肩部
314:第二限位部
32:衬套
321:定位槽
322:定位部
322a:扩径部
323:导沟
324:端面
325:第一限位部
33:永久磁铁
34:防滑件
341:防滑圈
342:防滑套筒
D1:轴向
D2: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组合剖视图。配合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泵1可设置于如冷却液、水、润滑油……等具有一流体的环境中,例如:冷却系统或抽水系统等,用以控制该流体进行吸入及排出的循环流动作业,但不以上述为限,该泵1亦可应用于其他适当的用途。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泵1可包括一外壳10、一定子20及一转子30。
配合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外壳10具有一入口11、一出口12、一第一容室13a及一第二容室13b,该入口11及该出口12连通该第一容室13a,且该入口11及该出口12可设置于该外壳10的同一侧或不同侧。其中该外壳10可为一第一壳体10a及一第二壳体10b相互对合所构成的一中空壳体,该第一容室13a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0a,该第二容室13b设置于该第二壳体10b,故可更容易将该定子20及该转子30设置于该外壳10内部的预定位置,以提升组装便利性。另外,该入口11及该出口12可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0a,以更容易导入该流体至该第一容室13a。
配合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外壳10的该第一壳体10a与该第二壳体10b如选用金属材质时,其结合方式可为激光焊接固定;另外,该外壳10的该第一壳体10a与该第二壳体10b如选用塑料材质时,其结合方式可为高周波塑接或超音波熔接固定。借此,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10a与该第二壳体10b可选择采用全周焊接方式(即两者的结合部位均全面性地予以激光焊接固定),以确保该第一壳体10a及该第二壳体10b可稳固结合,并有效防止该第一壳体10a及该第二壳体10b的结合部位产生不必要的间隙,因此,当该泵1于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避免产生渗漏情形。另外,该实施例虽揭示利用激光焊接固定,但不以上述为限,该第一壳体10a及该第二壳体10b亦可选用其他具有密封固定功能的结合方式。
配合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定子20设置于该外壳10,且该定子20具有一轴心21及一线圈组22。该轴心2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211及一第二端212,该第一端211朝向该第一壳体10a,该第二端212朝向该第二壳体10b,使该轴心21的至少一端与该外壳10结合固定,且该轴心21设置于该第一容室13a。另外,该线圈组22设置于该轴心21的周边,且该线圈组22设置于该第二容室13b,该线圈组22的结合方式,可选择该第二壳体10b还包括一封盖10c,该线圈组22设置于该第二壳体10b内部,使该线圈组22设置于该封盖10c及该第二壳体10b之间形成密封结构,该封盖10c及该第二壳体10b可采用一体成型等方式制作,使该第二壳体10b及该封盖10c结合为一体。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10b还包括一底板10d,该底板10d结合至该第二壳体10b的另一侧(与该封盖10c相对),以利于进行该线圈组22的组装作业。借此,该线圈组22可利用该封盖10c及该底板10d呈隐藏式设计,以提升该泵1的美观性,且该封盖10c及该底板10d亦兼可用以确保该线圈组22被密封于该第二壳体10的该第二容室13b内,以达到更佳的密封防水效果。
配合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10b可设置一固接部14,该固接部14与该入口11相对,即该固接部14的位置与该入口11的位置相对,该轴心21的该第二端212固定于该固接部14;或者,该入口11亦可选择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0a的任一侧位置,该固接部14可选择不与该入口11相对,即该固接部14的位置可以不与该入口11的位置相对。借此,确保该轴心21的至少一端与该外壳10可紧密固定而不会任意晃动,在该轴心21被确实固定的前提条件下,使该转子30可利用该轴心21稳定旋转作动。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转子的立体分解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的转子的局部组合剖视图。配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子30具有一叶轮31、一衬套32及一永久磁铁33。该叶轮31基于该轴心21的一轴向D1上设有一容纳空间311。该衬套32可选用非金属材质,如石墨或陶瓷等;该衬套32设置于该容纳空间311且介于该轴心21与该叶轮31之间,该衬套32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防滑件34。该叶轮31通过该防滑件34与该衬套32结合定位,该永久磁铁33结合该叶轮31,且该永久磁铁33与该线圈组22相对,即该永久磁铁33的位置与该线圈组22的位置相对。
配合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叶轮31可具有一套筒部31a及一轮毂部31b,该套筒部31a设置于该轴心21与该线圈组22之间,且该永久磁铁33结合于该套筒部31a的外周壁,该轮毂部31b设置多个叶片31c,相邻两该叶片31c之间形成与该第一容室13a相互连通的一导流通道31d。
于实际使用时,该定子20的该轴心21可为固定状态,该转子30的该叶轮31能够以该轴心21为中心轴进行旋转作动,该线圈组22与该永久磁铁33之间可产生磁交链作用,进而驱动该叶轮31旋转作动,以利用该泵1的该入口11将该流体吸入至该导流通道31d,再利用该叶轮31的旋转作动,使多个该叶片31c可再将该流体经由该泵1的该出口12排出,借以控制该流体进行吸入及排出的循环流动作业。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泵的结构设计,该泵1主要利用该叶轮31的该容纳空间311,使该衬套32可轻易地以该轴向D1的组装方向预先套合于该轴心21,且该衬套32组装后于该轴向D1上不会任意偏移,确保该叶轮31后续通过该衬套32可旋转地结合该轴心21。另外,利用该衬套32的外周面所设置的该防滑件34,当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进行组装时,该防滑件34可同时被压缩于该叶轮31及该衬套32之间,使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可稳固结合且相互之间不会任意滑动,以更加确保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可同步转动,使该叶轮31可以该轴心21作为中心轴稳定旋转作动。其中该防滑件34可为具有弹性缓冲功能的材质所制成,如橡胶材质等;当该叶轮31与该防滑件34进行组装时,该防滑件34可被适当压缩变形,确保该衬套32结合该叶轮31时较不易损坏,并配合该防滑件34的弹性张力,使该叶轮31、该衬套32及该轴心21彼止之间可更紧密结合。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计,以下进一步详细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泵的多个附属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泵的功能更为完善,但不以以下所列举的该些附属技术特征为限。
配合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防滑件34可为多个防滑圈341,多个该防滑圈341设置于该衬套32的外周面且彼此之间具有间距。借此,当该防滑件34选用弹性缓冲效果较佳的多个该防滑圈341时,其安装上可更容易将多个该防滑圈341直接套合于该衬套32的外周面,且由于多个该防滑圈341彼此之间为间隔设置,可提供较为全面的多重防滑功能,以防止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旋转时打滑。
配合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衬套32的外周面可设置多个定位槽321,该防滑圈341结合于该定位槽321,即每个定位槽321内设有一防滑圈341。借此,利用该定位槽321的设计,该防滑圈341可被确实固定于该定位槽321中,以提升该防滑圈341的定位效果。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泵的转子的立体分解图。配合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防滑件34可为一防滑套筒342,该防滑套筒342套合于该衬套32的外周面。借此,当该防滑件34选用该防滑套筒342时,除安装使用上较为便利外,该防滑套筒342与该衬套32彼此之间可为大面积的结合关系,以更进一步提升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之间的防滑功能。
配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轴心21的该第一端211可设置一耐磨件23。借此,当该转子30静止时,该转子30的该耐磨件23与该衬套32之间具有间隙;又当该转子30的该叶轮31通过该衬套32以利用该轴心21同步旋转作动时,即使该叶轮31于该轴向D1上升至该耐磨件23位置,该耐磨件23亦可直接与该衬套32接触磨擦,以防止该叶轮31碰撞该第一壳体10a,进而保护该叶轮31不会受损。其中该耐磨件23可选用具有耐磨性佳等优点的材质所制成,当该叶轮31旋转作动时,可利用该耐磨件23提供较佳的防碰撞及耐磨擦等效果,使该叶轮31可稳定旋转作动及提升使用寿命,并兼可降低噪音的产生。
配合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衬套32的一端设置一定位部322,该定位部322与该外壳10的该入口11相对,该定位部322抵接该叶轮31的该容纳空间311的一内周壁312。借此,利用该衬套32的该定位部322设计,可确保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两者之间的结合定位效果更佳。
配合参阅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衬套32的该定位部322于一径向D2上形成一扩径部322a;其中该定位部322的形状的选用,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借此,该容纳空间311的该内周壁312可形成一定位肩部313,该衬套32的该扩径部322a的底缘抵接于该定位肩部313,确保该衬套32的该扩径部322a在该轴向D1上,可确实抵接于该定位肩部313上,以有效提升该衬套32的轴向定位效果。
配合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衬套32的该定位部322的一端面324可形成多个导沟323。借此,多个该导沟323可供如水或润滑油等流体存放及流通其中,当该耐磨件23与该衬套32相互抵接磨擦的过程中,可提供较佳的润滑作用,以提升该耐磨件23的使用寿命。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泵的叶轮的俯视示意图。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泵的衬套的立体外观图。配合参阅图6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该衬套32的该定位部322的外周面可形成至少一第一限位部325,该第一限位部325的外周面为非圆形状,例如:椭圆形或D字形等,该叶轮31的该内周壁312可对应该第一限位部325形成至少一第二限位部314,且该叶轮31的该内周壁312的形状对应该第一限位部325的外周面的形状。借此,当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结合后,该第一限位部325及该第二限位部314可相互抵接,同样可确保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能够同步转动,以防止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旋转时打滑。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泵1可利用该叶轮31的该容纳空间311的结构设计,使该衬套32可轻易地以该轴向D1的组装方向套合于该轴心21,且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可同步转动,并配合该防滑件34确保该衬套32与该叶轮31稳固结合,以达到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泵1的组装便利性,以及提升该叶轮31的旋转稳定性等诸多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该泵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该入口及该出口连通该第一容室;
一定子,具有一轴心及一线圈组,该轴心的至少一端与该外壳结合固定,该线圈组设置于该轴心的周边,且该线圈组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及
一转子,具有一叶轮、一衬套及一永久磁铁,该叶轮基于该轴心的一轴向上设有一容纳空间,该衬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且介于该轴心与该叶轮之间,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防滑件,该叶轮通过该防滑件与该衬套结合定位,该永久磁铁结合该叶轮,且该永久磁铁的位置与该线圈组的位置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防滑件为多个防滑圈,多个该防滑圈设置于该衬套的外周面,且相邻两该防滑圈之间具有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定位槽,该防滑圈结合于该定位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防滑件为一防滑套筒,该防滑套筒套合于该衬套的外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为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相互对合所构成的一中空壳体,该第一容室设置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容室设置于该第二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设置一固接部,该轴心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朝向该第一壳体,该第二端朝向该第二壳体且固定于该固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轴心的该第一端设置一耐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一端设置一定位部,该定位部抵接该叶轮的该容纳空间的一内周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该定位部于一径向上形成一扩径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容纳空间的该内周壁形成一定位肩部,该衬套的该扩径部的底缘抵接于该定位肩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该定位部的一端面形成多个导沟。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该定位部的外周面形成至少一第一限位部,该叶轮的该内周壁对应该第一限位部形成至少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相互抵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的外周面为非圆形状。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部,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一封盖,该封盖及该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该线圈组设置于该封盖及该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结合至该第二壳体的一侧,该底板的位置相对于该封盖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该叶轮具有一套筒部及一轮毂部,该套筒部设置于该轴心与该线圈组之间,且该永久磁铁结合于该套筒部的外周壁,该轮毂部设置多个叶片,相邻两该叶片之间形成与该第一容室相互连通的一导流通道。
17.一种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泵的转子包括:
一叶轮,设有一容纳空间;
一衬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防滑件,该防滑件介于该叶轮及该衬套之间,该叶轮通过该防滑件与该衬套结合定位;及
一永久磁铁,结合于该叶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防滑件为多个防滑圈,多个该防滑圈设置于该衬套的外周面,且相邻两该防滑圈之间具有间距。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定位槽,该防滑圈结合于该定位槽。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防滑件为一防滑套筒,该防滑套筒套合于该衬套的外周面。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一端设置一定位部,该定位部抵接该叶轮的该容纳空间的一内周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该定位部于一径向上形成一扩径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容纳空间的该内周壁形成一定位肩部,该衬套的该扩径部底缘抵接于该定位肩部。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该定位部的一端面形成多个导沟。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的该定位部的外周面形成至少一第一限位部,该叶轮的该内周壁对应该第一限位部形成至少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相互抵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泵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的外周面为非圆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5807 | 2020-11-30 | ||
TW109215807U TWM608713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泵浦及其轉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26692U true CN214626692U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603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36444.5U Active CN214626692U (zh) | 2020-11-30 | 2021-03-01 | 泵及其转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26692U (zh) |
TW (1) | TWM608713U (zh) |
-
2020
- 2020-11-30 TW TW109215807U patent/TWM608713U/zh unknown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20436444.5U patent/CN21462669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08713U (zh) | 2021-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31823B2 (en) |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and domestic appliance having the pump | |
US5158440A (en) | Integrated centrifugal pump and motor | |
JP4811496B2 (ja) | 燃料ポンプ | |
US7628594B2 (en) | Vane pump having a labyrinth seal and gap between a top surface of a rotor and a ceiling surface of a rotor chamber that is formed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cases | |
CN214626692U (zh) | 泵及其转子 | |
CN100400892C (zh) | 电驱动的泵 | |
US20220065265A1 (en) | Electric liquid pump | |
US9500086B2 (en) | Impeller and electric-motor driven water pump having the same | |
JP4524349B2 (ja) | タービン型燃料ポンプ | |
US6464450B1 (en) | Fuel pump | |
US7566212B2 (en) | Vane pump with blade base members | |
JP7124422B2 (ja) | ポンプ | |
US6695576B2 (en) | Pump for liquids, in particular, a centrifugal pump for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s | |
AU8907591A (en) | Integrated centrifugal pump and motor | |
US7156610B2 (en) | Turbine type electric fuel pump for automobile | |
JP3768913B2 (ja) | 直流キャンドモータポンプおよび遠心ポンプ | |
JP2024530240A (ja) | 磁気浮上ポンプ、磁気浮上ポンプを有する冷凍機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US20080085199A1 (en) | Fuel pump | |
JP4205475B2 (ja) | タービン型燃料ポンプ | |
CN218934755U (zh) | 泵装置 | |
KR102606019B1 (ko) | 차량의 전동식 워터펌프용 임펠러 및 이를 구비한 워터펌프 | |
KR102606016B1 (ko) | 차량의 전동식 워터펌프용 임펠러 및 이를 구비한 워터펌프 | |
KR20030013187A (ko) | 비엘디씨 마그네트 펌프 | |
CN110873060A (zh) | 一种泵体 | |
KR200254640Y1 (ko) | 비엘디씨 마그네트 펌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