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396661U -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6661U
CN214396661U CN202022440172.4U CN202022440172U CN214396661U CN 214396661 U CN214396661 U CN 214396661U CN 202022440172 U CN202022440172 U CN 202022440172U CN 214396661 U CN214396661 U CN 214396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ear
cross member
tie
crossbeam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01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欣宇
李代伟
郑双
潘明贵
胡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01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6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6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6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该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纵梁、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纵梁或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用于与车架相接。该自卸车包括上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中,由于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背景技术
矿用自卸车属于非公路自卸车,是在非公路的野外场地,如大型露天矿、水利工程中,用于运输煤矿、沙石的自卸车。因此,矿用自卸车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运行过程中,车身容易被碎石等撞击,导致相关部件损坏、松动,影响使用寿命。
由于自卸车所处工作场所一般环境较为恶劣,底盘位置结构例如车桥、悬挂等容易被碎石撞击,造成结构件的损坏、松动,影响自卸车的使用寿命。对于自卸车的后部防护,目前一般将后防撞梁直接焊接在车架主体上,结构单薄,强度较差,防护性能较弱。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较好、防护性能较佳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纵梁、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纵梁或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用于与车架相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盖板,所述盖板封住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端部的端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而设,所述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梁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相对所述第一横梁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梁相对所述第一横梁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梁间隔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接梁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倾斜或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梁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包括车架和上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所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车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中,由于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与车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纵梁15、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纵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第一连接梁17连接于纵梁15,第二连接梁19连接于第二横梁13。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用于与车架31 (见图2)相接。
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的两端可分别设置盖板21,以封住第一横梁11 和第二横梁13端部的端口,防止尘土、泥水等杂物进入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内,造成生锈等问题,避免影响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纵梁15垂直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而设。具体地,纵梁15为两个,两个纵梁15间隔设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17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7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的角度优选为30~60°,更优选45°。倾斜的第一连接梁17可承受不同方向的撞击力,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第一连接梁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梁17间隔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第一连接梁17也可连接在第一横梁11上。
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7远离纵梁15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172,以与车架31连接。第一安装板17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74。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19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7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的角度优选为30~60°,更优选4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19的倾斜角度和第一连接梁17的倾斜角度相同,当然,第二连接梁19的倾斜角度和第一连接梁17的倾斜角度不同。倾斜的第二连接梁19可承受不同方向的撞击力,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第二连接梁 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梁19间隔平行设置。在沿第一横梁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连接梁19与第一连接梁17错开设置。更具体地,两个第二连接梁19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梁17的内侧。
具体地,第二连接梁19远离第二横梁13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192,以与车架31连接。第二安装板19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9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192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72,这样,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从不同方向与车架31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固度。可以理解,第二安装板192 也可相对第一安装板172倾斜,同样可使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从不同方向与车架31连接,以增强连接的稳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纵梁15、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均由矩形钢型材,可根据不同车型选择不同的规格,一般载重量更大的车辆选择壁厚更大,截面更大的钢型材。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与纵梁15之间,纵梁15与第一连接梁17之间,以及第二横梁13与第二连接梁19之间均可通过焊接连接。当然,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与纵梁15之间,纵梁15与第一连接梁17 之间,以及第二横梁13与第二连接梁19之间也可通过螺纹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车辆后部防护结构采用矩形钢型材焊接而成,其材料、成型工艺均较为简单,且钢材规格可根据不同车型选择,适用性高。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用于自卸车,也可用于货车、轿车等其他车辆,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卸车,请参图2,一实施例的自卸车包括车架 31和上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分别连接于车架31。
本实施例中,车架3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4,第一连接部312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7的第一安装板172,第二连接部314连接于第二连接梁19的第二安装板192。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4 均可为螺纹座。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4分别通过紧固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72和第二安装板192。紧固件33包括螺栓332和垫片334。螺栓332可穿过垫片334、第一安装孔174或第二安装孔194并与车架31上的螺纹座连接。由于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到车架31,因此拆装方便,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出现损坏时可方便地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更换,而且可拆卸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不会影响车架31的制造、后处理和运输。
本实施例中,自卸车还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后轮(图未示),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于两组后轮之间。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的两端与后轮内侧的距离不大于100毫米,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的下端与地面的距离不大于500毫米。
本实施例的自卸车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重量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重量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纵梁(15)、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所述纵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11)和所述第二横梁(13),所述第一连接梁(17)连接于所述纵梁(15)或所述第一横梁(11),所述第二连接梁(19)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13),所述第一连接梁(17)和所述第二连接梁(19)用于与车架(31)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1)和所述第二横梁(13)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1)和所述第二横梁(13)的端部分别设置盖板(21),所述盖板(21)封住所述第一横梁(11)和所述第二横梁(13)端部的端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5)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11)和所述第二横梁(13)而设,所述纵梁(15)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梁(15)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横梁(11)和所述第二横梁(13)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7)相对所述第一横梁(11)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19)相对所述第一横梁(11)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17)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梁(19)间隔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7)远离所述纵梁(15)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172),所述第二连接梁(19)远离所述第二横梁(13)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192),所述第二安装板(192)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172)倾斜或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172) 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92)用于与所述车架(31)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横梁(1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梁(19)与所述第一连接梁(17)错开设置。
10.一种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车包括车架(31)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所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车架(31)。
CN202022440172.4U 2020-10-28 2020-10-28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Active CN214396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0172.4U CN214396661U (zh) 2020-10-28 2020-10-28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0172.4U CN214396661U (zh) 2020-10-28 2020-10-28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6661U true CN214396661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0172.4U Active CN214396661U (zh) 2020-10-28 2020-10-28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6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0651B2 (en) Off-highway truck body floor design
CN111038591B (zh) 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
US3856344A (en) Orthotropic trailer
US9751445B1 (en) Front tower structure for a mining vehicle
US9610985B2 (en) Truck fram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US8635754B2 (en) Method of rebuilding off-highway truck bodies
US10532778B2 (en) Interlocking weldless connection for metal components
US9630544B2 (en) Dump truck and loa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same
CN104583010A (zh) 采矿车的卡车车身
US8839901B1 (en) Transfer case skid shield
AU5175198A (en) Liner for a work machine body
US20080018135A1 (en) Hybrid dump body made of steel and aluminum
CN101861267B (zh) 支撑横梁
CN214396661U (zh)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CN212422933U (zh)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CN204452158U (zh) 车厢前栅板总成及其安装结构与自卸车
US20200039413A1 (en) Front tower for machine
CN220032069U (zh) 一种车厢底部框架结构及使用其的矿用车车厢
CN215155015U (zh) 车架组件及自卸车
CN211340952U (zh) 一种新型挖掘机驾驶室安全防护装置
CN213384025U (zh) 非公路宽体矿用洒水车
JP2013112250A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ベッセル支持構造
AU2012327813B2 (en) Mechanical hopper for transporting large amounts of mineral ore or sterile materials, to be used in heavy-duty trucks
JP2001271379A (ja) 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CN216269530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后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