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9061U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79061U CN214379061U CN202120370388.XU CN202120370388U CN214379061U CN 214379061 U CN214379061 U CN 214379061U CN 202120370388 U CN202120370388 U CN 202120370388U CN 214379061 U CN214379061 U CN 214379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portion
- wire
- locking unit
- electrical connector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被安装电线组件,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具备电线安装部、在电线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固定部以及在电线安装部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固定部;接线端,安装于壳体,并具备向电线安装部暴露的接通部;侧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设置于侧固定部,当以覆盖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电线组件时,侧锁止单元形成为能够卡合在盖部件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卡部;以及前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设置于前固定部,当以覆盖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电线组件时,前锁止单元形成为能够卡合在盖部件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卡部,侧锁止单元为了解除盖部件的锁止而形成为通过按压操作能够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电线和电路板电连接来构成电路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为了将彼此隔开配置的电子元件电连接,广泛使用软质的柔性扁平电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等。所述柔性扁平电线以及柔性印刷电路(以下,统称为“电线”)具有在电线端部沿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有多个端子的结构。这样的电线可拆卸地接通于装配在电路板中的连接器,并以所述连接器作为介质与电路板电连接。
将电线和电路板电连接的电连接器的大部分具有致动器可旋转地设置于壳体的形态。致动器构成为通过所述旋转将电线以接通于接线端的状态固定或者解除所述固定。
为了将电线连接于具备这样的致动器的电连接器,需要进行在将致动器向一方向转动而打开容纳部的状态下,将电线的端部插入到壳体之后,将致动器向另一方向转动而关闭容纳部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对组装者要求熟练的技能,为了将其自动化,存在需要分别具备使致动器的转动的机器人和插入电线的机器人的问题。
因此,进行着针对脱离以往的基于致动器转动的电线紧固方式的具有新的电线紧固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研究开发。在所述研究开发中重要的三个必要条件如下。
第一个,相比基于致动器转动的电线紧固方式,电线的紧固过程应该得到简化。优选的是该过程通过一个机器人来实现。
第二个,在基于致动器转动的电线紧固方式中,致动器加压固定电线,从而电线和接线端间的接通稳定地形成。新的电连接器也应该保障电线和接线端间的接通可靠性。
第三个,应该根据需要,能够将电线从电连接器分离。为此,电连接器应该具有能够容易分离被紧固的电线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相比基于致动器转动的电线紧固结构能够更容易且快速紧固电线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在用于解决上述第一个目的的电连接器中能够防止紧固在电连接器的电线活动以能够稳定地形成电线和接线端间的接通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在用于解决上述第一个目的的电连接器中能够容易分离紧固在电连接器的结构。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被安装电线组件,所述电线组件包括电线以及附着于所述电线的上面的盖部件,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具备电线安装部、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固定部以及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固定部;接线端,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具备向所述电线安装部暴露的接通部;侧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侧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侧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卡部;以及前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前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前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卡部。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所述电线安装部和所述侧锁止单元之间形成有被插入所述盖部件的腿部的插入孔或者插入槽。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所述侧锁止单元为了解除所述盖部件的锁止而形成为通过按压操作能够弹性变形。
所述侧锁止单元包括: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侧固定部;以及锁止部,从所述安装部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侧卡部。
可以是,所述侧卡部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在所述锁止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侧卡部的卡合孔。
可以是,所述侧锁止单元还包括:装配部,从所述安装部延伸而装配于电路板。
可以是,所述侧固定部包括将隔开空间置于彼此之间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配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侧锁止单元包括:安装部,以在内部容纳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形态安装于所述侧固定部;装配部,从所述安装部延伸而装配于电路板;以及锁止部,从所述安装部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形成为能够向所述隔开空间的内侧弹性变形,并具备能够插入所述侧卡部的卡合孔以及向所述隔开空间内侧延伸的按钮。
所述前锁止单元包括: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前固定部;以及锁止部,从所述安装部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前卡部,所述前锁止单元配置成重叠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接线端安装部上。
可以是,在所述前固定部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形成固定凸起,在所述安装部形成有能够嵌入所述固定凸起的固定孔。
可以是,所述前卡部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在所述锁止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前卡部的卡合孔。
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线组件,包括电线以及附着于所述电线的上面的盖部件;以及电连接器,与通过自顶向下方式移动的所述电线组件紧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具备电线安装部、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固定部以及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固定部;接线端,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具备向所述电线安装部暴露的接通部;侧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侧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侧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卡部;以及前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前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前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卡部。
可以是,在所述电线安装部和所述侧锁止单元之间形成有被插入所述盖部件的腿部的插入孔或者插入槽。
通过上述的解决方案所得到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如下。
第一,电线组件以自顶向下方式移动而形成为紧固于电连接器的侧锁止单元和前锁止单元,因此组装者能够将电线组件更容易且快速地紧固于电连接器。另外,若利用将附着有电线的盖部件吸附并配置在电线安装部上之后使盖部件向下移动的机器人,则能够无人化将电线组件紧固于电连接器的工艺。
第二,在电线组件紧固于电连接器的状态下,形成为盖部件的腿部插入到电线安装部和侧锁止单元之间的插入孔或者插入槽,防止电线组件的侧向活动。因此,能够确保电线的端子部和接线端的接通部间的接触可靠性。
第三,卡合盖部件的侧卡部的侧锁止单元形成为能够通过按压操作向外侧弹性变形,能够通过将侧锁止单元向外侧加压之后抬起盖部件的方式从电连接器容易分离电线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平面图。
图3是将图1中示出的电线组件和电连接器分离来示出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电线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和图6是将图3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并从彼此不同方向观察的图。
图7是沿图2的线A-A'截取截面来示出电线组件紧固于电连接器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沿图2的线B-B'截取截面来示出电线组件紧固于电连接器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将图1中示出的电线组件从电连接器分离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沿图10的线C-C'截取截面来示出电线组件紧固于电连接器的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
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彼此不同的实施例,针对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的说明中,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导致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不清楚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所附的附图只是用于使得能够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构思不被所附的附图所限定,应理解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及技术范围所包括的所有变更、等同物或替代物。
在以下的说明中,单数表述包括多个表述,除非在文脉上明确表示不同。
在本申请中,应理解为,“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目的在于指称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者这些组合的存在,而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者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者这些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可能性。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平面图,图3是将图1中示出的电线组件10和电连接器100分离来示出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电线组件1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4,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线组件10以及与通过自顶向下方式(从上向下移动的方式)移动的所述电线组件10紧固的电连接器100。
电线组件10包括电线11以及盖部件12。
电线11形成为具有薄厚度和预定宽度的扁平形态,并具有柔韧性和弯曲性。在电线11的内部形成有连接电路,在电线11的端部向外部暴露有与所述连接电路连接的端子部11a。在本实施例中,端子部11a位于电线11的下面端部。
上述的电线11相当于软质的柔性扁平电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
盖部件12沿一方向长长地延伸形成,并配置成覆盖电线11的上面端部。可以是,盖部件12附着于电线11的上面端部,所述附着通过粘合剂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盖部件12配置成与位于电线11的下面端部的端子部11a重叠。
在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侧卡部12a。侧卡部12a形成为能够卡合于后述的侧锁止单元130。
侧卡部12a可以根据侧锁止单元130的形态形成为各种形态。作为一例,在侧锁止单元130具备卡合孔132a的情况下,侧卡部12a可以形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合孔132a的凸起形态。或者,作为另一例,在侧锁止单元130具备挂钩凸起的情况下,侧卡部12a可以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挂钩凸起的凹进形态等。
在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可以还设置有腿部12b。腿部12b在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弯曲而向下方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在侧卡部12a的两侧设置有腿部12b。
通过腿部12b在盖部件12的下面形成凹进部分,电线11附着于所述凹进部分。改变观察角度的话,腿部12b具有从附着在盖部件12的下面的电线11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凸出的形态。此时,侧卡部12a可以具有从电线11的左右两侧向外侧凸出的形态。
在盖部件12的前方侧可以形成有前卡部12c。前卡部12c形成为能够卡合于后述的前锁止单元140。
前卡部12c可以根据前锁止单元140的形态形成为各种形态。作为一例,在前锁止单元140具备卡合孔142a的情况下,前卡部12c可以形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合孔142a的凸起形态。或者,作为另一例,在前锁止单元140具备挂钩凸起的情况下,前卡部12c可以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挂钩凸起的凹进形态等。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前卡部12c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且设置有多个并沿盖部件12的长度方向隔开已设定的间隔来配置。
电连接器100构成为将电路板20和电线11电连接来构成电路。具体地,电连接器100构成为装配于电路板20,若结合电线组件10则形成在电线11的端部形成的端子部11a和接线端120的接通部122a间的电接通。
作为参考,被装配电连接器100的电路板20不仅包括刚性材质的电路板20,还包括柔性材质的柔性电路板。换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电连接器100装配于刚性的电路板2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电连接器100也可以构成为装配于柔性电路板,将电线11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100具备向上方开放的电线安装部112,电线组件10以自顶向下方式移动以覆盖电线安装部112而紧固于电连接器100。
具体地,在电线组件10配置成覆盖电线安装部112的状态下,若盖部件12被向下方加压,则盖部件12的侧卡部12a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侧锁止单元130。在盖部件12具备前卡部12c的情况下,所述前卡部12c可以通过所述加压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前锁止单元140。
若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100,则形成在电线11的端部形成的端子部11a和接线端120的接通部122a间的电接通。即,电路板20和电线11电连接。
如上所述,电线组件10以自顶向下方式移动而形成为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侧锁止单元130和前锁止单元140,因此组装者能够将电线组件10更容易且快速地紧固于电连接器100。另外,若利用将附着有电线11的盖部件12吸附并配置在电线安装部112上之后使盖部件12向下移动的机器人,则能够无人化将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工艺。
以下,说明电连接器100的详细结构。
图5和图6是将图3中示出的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分解并从彼此不同方向观察的图。
参照图5和图6,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接线端120、侧锁止单元130以及前锁止单元140。
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为侧锁止单元130和前锁止单元140物理分开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侧锁止单元130和前锁止单元140也可以成为一体化的一个结构。
壳体110构成电连接器100的主体。壳体110沿一方向长长地配置。壳体110为了多个接线端120各自的电绝缘而由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材质形成。
在壳体110设置有接线端安装部111、电线安装部112、侧固定部113以及前固定部114。
接线端安装部111从壳体110的后面部朝向前方延伸形成,形成安装接线端120的空间。接线端安装部111设置有多个以便安装多个接线端120的每个,这样的多个接线端安装部111沿壳体110的左右延伸方向隔开一定间隔来配置。
电线安装部112形成为向上方开放的形态,以便安装通过自顶向下方式移动的电线组件10的端部。在电线安装部112的左右两侧配置有侧固定部113,在电线安装部112的前方侧配置有前固定部114,电线安装部112具有相对凹进的形态。
电线安装部112沿壳体110的左右延伸方向长长地延伸形成。向壳体110的前方延伸的接线端安装部111的一部分位于电线安装部112内。所述接线端安装部111的一部分具有在电线安装部112的底面凹进的形态。
安装在接线端安装部111的接线端120的接通部122a从电线安装部112暴露。所述接通部122a是与在电线11的端部形成的端子部11a接通部分,配置成比电线安装部112的底面凸出。
侧固定部113配置于电线安装部112的左右两侧。侧固定部113形成为比电线安装部112厚。即,侧固定部113比电线安装部112向上方凸出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侧固定部113包括第一固定部113a和第二固定部113b。
第一固定部113a和第二固定部113b将隔开空间113c置于彼此之间沿壳体110的前后方向配置。第一固定部113a连接于电线安装部112,第二固定部113b连接于后述的前固定部114。
第一固定部113a和第二固定部113b可以通过连接部113d连接。连接部113d可以配置于在第一及第二固定部113a、113b设置的侧锁止单元130的外侧。
在第一固定部113a和电线安装部112之间、第二固定部113b和前固定部114之间、连接部113d和第一固定部113a之间以及连接部113d和第二固定部113b之间可以形成有用于设置侧锁止单元130的安装槽115。即,侧锁止单元130可以嵌入上述的安装槽115而固定于壳体110。
前固定部114配置于电线安装部112的前方侧。前固定部114形成为比电线安装部112厚。即,前固定部114比电线安装部112向上方凸出形成。
在前固定部114安装有后述的前锁止单元140。为了在所述安装时固定前锁止单元140,可以在前固定部114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形成有固定凸起114a、114b。固定凸起114a、114b嵌入前锁止单元140的固定孔141a、141b,使前锁止单元140不从前固定部114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在前固定部114的前面形成有凹进部114c,固定凸起114a、114b在所述凹进部114c凸出形成。
接线端120由导电性金属材质形成,并安装于接线端安装部111。接线端120具备焊接部121以及延伸部122。
焊接部121位于壳体110的后面部的后方,并焊接于电路板20。
延伸部122从焊接部121延伸而插入到接线端安装部111。延伸部122可以无分支以单臂形态延伸形成。延伸部122配置成插入于接线端安装部111而向壳体110的前方延伸。
延伸部122具备在电线安装部112的底面上凸出的接通部122a。接通部122a可以为了与在电线11的端部形成的端子部11a的接通而具有弯曲的形态。
侧锁止单元130由金属材质(例如,铜合金、不锈钢、铝合金等)形成而配置于侧固定部113。侧锁止单元130可以将薄的金属部件弯曲多次来形成。
侧锁止单元130形成为当以覆盖电线安装部112的方式安装电线组件10时能够卡合在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卡部12a。通过所述卡合形成盖部件12的锁止。并且,侧锁止单元130可以形成为通过按压操作能够弹性变形,通过所述按压操作解除盖部件12的锁止。
侧锁止单元130包括安装部131和锁止部132。在本实施例中,侧锁止单元130由单个金属部件形成,并弯曲多次来形成安装部131和锁止部132。
安装部131安装于侧固定部113。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31以在内部容纳第一固定部113a和第二固定部113b的形态安装于侧固定部113。换句而言,安装部131具有将第一固定部113a和第二固定部113b一次性围绕的形态。此时,安装部131嵌入并固定于上述的安装槽115。
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中,如后述那样,侧锁止单元130具有装配于电路板20的结构,但侧锁止单元130不限于所述结构。在第一固定部113a和第二固定部113b可以分别形成固定凸起,在安装部131可以形成与所述固定凸起相对应的固定孔。即,第一及第二固定部113a、113b的固定凸起嵌入安装部131的固定孔,侧锁止单元130能够牢固地固定于侧固定部113。
锁止部132形成为从安装部131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能够向隔开空间113c的内侧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锁止部132从安装部131的下方延伸成穿过隔开空间113c之后弯曲而向上侧延伸形成。
锁止部132形成为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能够卡合侧卡部12a。在本实施例中,在锁止部132形成有使得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的侧卡部12a能够插入的卡合孔132a。所述卡合孔132a可以形成于向上述的上侧延伸形成的部分。
锁止部132可以还包括按钮132b,所述按钮132b在向上述的上侧延伸形成的部分弯曲而向隔开空间113c内侧延伸。若按钮132b被朝向隔开空间113c内侧加压,则锁止部132向隔开空间113c的内侧弹性变形。因此,在侧卡部12a卡合在锁止部132的状态下,若按钮132b被加压,则解除所述卡合。
侧锁止单元130可以还包括装配部133。装配部133从安装部131延伸而装配于电路板20。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在围绕第一固定部113a的部分和围绕第二固定部113b的部分延伸形成有装配部133。
前锁止单元140由金属材质(例如,铜合金、不锈钢、铝合金等)形成而设置于前固定部114。前锁止单元140配置成重叠在接线端安装部111上。前锁止单元140可以将薄的金属部件弯曲多次来形成。
前锁止单元140形成为当以覆盖电线安装部112的方式安装电线组件10时能够卡合在盖部件12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卡部12c。通过所述卡合形成盖部件12的锁止。前锁止单元140可以形成为通过加压而能够向内侧弹性变形。
前锁止单元140包括安装部141和锁止部142。在本实施例中,前锁止单元140由单个金属部件形成,弯曲多次来形成安装部141和锁止部142。
安装部141安装于前固定部114。在前固定部114的前面和后面可以分别形成固定凸起114a、114b,在安装部141可以形成与所述固定凸起114a、114b相对应的固定孔141a、141b。即,前固定部114的固定凸起114a、114b嵌入安装部141的固定孔141a、141b,前锁止单元140能够牢固地固定于前固定部114。
作为変形例,前锁止单元140也可以还包括从安装部141延伸而装配于电路板20的装配部。
锁止部142可以设置有多个,并沿前固定部114的长度方向隔开已设定的间隔来配置。
在锁止部142的两侧可以形成有切割部144,以便以安装部141固定在前固定部114的状态,锁止部142能够弹性变形。
锁止部142形成为从安装部141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能够在加压下向内侧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示出锁止部142具有沿限定凹进部114c的一面朝下延伸后弯曲而向上侧延伸形成的形态,从而构成为能够向凹进部114c内侧弹性变形。
锁止部142形成为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能够卡合前卡部12c。在本实施例中,在锁止部142形成有能够插入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的前卡部12c的卡合孔142a。所述卡合孔142a可以形成于向上述的上侧延伸形成的部分。
锁止部142可以还包括在向上述的上侧延伸形成的部分弯曲而向凹进部114c内侧延伸的倾斜部143。当以覆盖电线安装部112的方式安装电线组件10时,倾斜部143形成为将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的前卡部12c朝向卡合孔142a向下引导。
以下,说明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过程。
图7是沿图2的线A-A'截取截面来示出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过程的示意图,图8是沿图2的线B-B'截取截面来示出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过程的示意图。
参照图7以及图8,电线组件10通过自顶向下方式移动而紧固于电连接器100,以覆盖电线安装部112。此时,电线11的端子部11a和接线端120的接通部122a配置成彼此面对,通过所述移动逐渐靠近。
在电线组件10配置成覆盖电线安装部112的状态下,若向下方加压盖部件12,则盖部件12的侧卡部12a和前卡部12c分别固定于电连接器100的侧锁止单元130和前锁止单元140。
具体地,侧锁止单元130的锁止部132被侧卡部12a加压而向隔开空间113c的内侧弹性变形。之后,若盖部件12越过所述锁止部132进一步向下移动,则所述锁止部132弹性恢复而配置成覆盖盖部件12的一部分。
此时,在盖部件12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的侧卡部12a插入到在所述锁止部132形成的卡合孔132a。
同样,前锁止单元140的锁止部142被前卡部12c加压而向凹进部114c的内侧弹性变形。之后,若盖部件12越过所述锁止部142进一步向下移动,则所述锁止部142弹性恢复而配置成覆盖盖部件12的一部分。
此时,在盖部件12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的前卡部12c插入到在所述锁止部142形成的卡合孔142a。
如此,盖部件12通过侧锁止单元130和前锁止单元140以配置成覆盖电线安装部112的状态固定,通过所述固定保持为电线11的端子部11a和向电线安装部112暴露的接线端120的接通部122a彼此接触的状态。
为了端子部11a和接通部122a间的更稳定的接触,在电线安装部112和侧锁止单元130之间形成有被插入盖部件12的腿部12b的插入孔116或者插入槽。即,在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形成为盖部件12的腿部12b插入到电线安装部112和侧锁止单元130之间的插入孔116或者插入槽。根据所述结构,防止电线组件10的侧向活动。因此,能够确保电线11的端子部11a和接线端120的接通部122a间的接触可靠性。
以下,说明电线组件10从电连接器100分离的过程。
图9是用于说明将图1中示出的电线组件10从电连接器100分离的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9,在电线组件10安装在电连接器100的状态下,若侧锁止单元130的锁止部132被加压向隔开空间113c的内侧弹性变形,则解除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的锁止。即,位于侧卡部12a的上侧的锁止部132向侧方向移动,成为能够将盖部件12向上侧抬起的状态。
作为参考,锁止部132的弹性变形通过按钮132b的按压操作能够容易形成。此时,可以利用能够使得设置在电连接器100的左右两侧的锁止部132一次性弹性变形的专用夹具。
在解除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的锁止的状态下,若仰翻抬起电线组件10,则盖部件12的左右两侧向锁止部132的上侧脱离,由此盖部件12的前方侧也能够从锁止部142向后脱离。
如上所述,卡合盖部件12的侧卡部12a的侧锁止单元130形成为能够通过按压操作向外侧弹性变形,能够通过将侧锁止单元130向外侧加压后抬起盖部件12的方式,从电连接器100容易分离电线组件10。
以下,说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変形例。
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C-C'截取截面来示出电线组件10紧固于电连接器200的过程的示意图。
参照图10以及图11,与前面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仅在前卡部12d和前锁止单元240的紧固结构上存在略微差异。
作为参考,前面的图8中示出的截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也相同地适用。因此,对此的说明替换为对图8的说明。
前锁止单元240的锁止部242具备挂钩凸起242a,盖部件12的前卡部12d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挂钩凸起242a的凹进形态。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前卡部12d沿盖部件12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锁止部242可以设置有多个,并沿前固定部214的长度方向隔开已设定的间隔来配置。
在锁止部242的两侧可以形成有切割部244,以便以安装部241固定在前固定部214的状态,锁止部242能够弹性变形。
在被安装前锁止单元240的前固定部214形成有凹进部214c,所述凹进部214c形成空间以便锁止部242能够通过加压向内侧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凹进部214c在前固定部214的前面形成为向内侧朝下倾斜。
锁止部242具有在安装部241的上面朝向下方垂直弯折的形态。若施加外力,则上述的垂直弯折的部分朝向凹进部214c弹性变形。
在所述垂直弯折的部分凸出形成有挂钩凸起242a。所述挂钩凸起242a可以通过起伏成形形成。
参照图11,在电线组件10配置成覆盖电线安装部212的状态下,若向下方加压盖部件12,则前锁止单元240的锁止部242被前卡部12d加压而朝向凹进部214c弹性变形。之后,若盖部件12越过挂钩凸起242a进一步向下移动,则锁止部242弹性恢复,挂钩凸起242a配置成覆盖前卡部12d,形成电线组件10的锁止。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被安装电线组件,所述电线组件包括电线以及附着于所述电线的上面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具备电线安装部、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固定部以及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固定部;
接线端,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具备向所述电线安装部暴露的接通部;
侧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侧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侧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卡部;以及
前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前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前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卡部,
所述侧锁止单元为了解除所述盖部件的锁止而形成为通过按压操作能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锁止单元包括:
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侧固定部;以及
锁止部,从所述安装部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侧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卡部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
在所述锁止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侧卡部的卡合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锁止单元还包括:
装配部,从所述安装部延伸而装配于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固定部包括将隔开空间置于彼此之间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配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侧锁止单元包括:
安装部,以在内部容纳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形态安装于所述侧固定部;
装配部,从所述安装部延伸而装配于电路板;以及
锁止部,从所述安装部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形成为能够向所述隔开空间的内侧弹性变形,并具备能够插入所述侧卡部的卡合孔以及向所述隔开空间内侧延伸的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线安装部和所述侧锁止单元之间形成有被插入所述盖部件的腿部的插入孔或者插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锁止单元包括:
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前固定部;以及
锁止部,从所述安装部以弯曲的形态延伸而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所述前卡部,
所述前锁止单元配置成重叠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接线端安装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固定部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形成固定凸起,
在所述安装部形成有能够嵌入所述固定凸起的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卡部以凸起形态凸出形成,
在所述锁止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前卡部的卡合孔。
10.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组件,包括电线以及附着于所述电线的上面的盖部件;以及
电连接器,与通过自顶向下方式移动的所述电线组件紧固,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具备电线安装部、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固定部以及在所述电线安装部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固定部;
接线端,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具备向所述电线安装部暴露的接通部;
侧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侧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侧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侧卡部;以及
前锁止单元,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在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之前已设置于所述前固定部,当以覆盖所述电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线组件时,所述前锁止单元弹性变形而形成为能够卡合在所述盖部件的前方侧形成的前卡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线安装部和所述侧锁止单元之间形成有被插入所述盖部件的腿部的插入孔或者插入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0-0089381 | 2020-07-20 | ||
KR1020200089381A KR102246509B1 (ko) | 2020-07-20 | 2020-07-20 | 전기 커넥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79061U true CN214379061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5709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70388.XU Active CN214379061U (zh) | 2020-07-20 | 2021-02-10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31917U (zh) |
KR (1) | KR102246509B1 (zh) |
CN (1) | CN214379061U (zh) |
TW (1) | TWM613601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14268A (ko) * | 2009-07-27 | 2011-02-11 | (주)뉴텍 | 데이터 케이블 접속용 플러그 커넥터 |
KR101222046B1 (ko) * | 2011-07-11 | 2013-01-14 | 주식회사 코아티스텍 | 평면 케이블용 커넥터 |
KR101174845B1 (ko) * | 2011-07-20 | 2012-08-17 | 주식회사 신화콘텍 | 데이터 케이블용 플러그 커넥터 |
KR101300008B1 (ko) * | 2012-06-18 | 2013-08-26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커넥터 |
KR101862009B1 (ko) * | 2016-08-30 | 2018-05-29 | 몰렉스 엘엘씨 | 고속 신호 전송용 플렉시블 케이블 커넥터 |
-
2020
- 2020-07-20 KR KR1020200089381A patent/KR102246509B1/ko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09 TW TW110201719U patent/TWM613601U/zh unknown
- 2021-02-10 CN CN202120370388.XU patent/CN214379061U/zh active Active
- 2021-02-25 JP JP2021000619U patent/JP3231917U/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3601U (zh) | 2021-06-21 |
JP3231917U (ja) | 2021-05-06 |
KR102246509B1 (ko) | 2021-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9146B (zh) | 浮动连接器 | |
US5397247A (en) | Connector construction | |
CN101969158B (zh) | 成对的扁平形柔性电缆连接器、扁平形柔性电缆的导线和制造方法 | |
US7238032B2 (en) | Connector arrangement between a flat flex cable and a component | |
CN101110503B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TWM576747U (zh) | 電連接器組件 | |
JP2012059360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1247701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09532846A (ja) | 施錠機構を備えた電子コネクタ | |
US8942007B2 (en) | Electrical component | |
CN110061375A (zh) |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JP2012028214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US8535095B2 (en) | Clip-type elastic contact piece and shielded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 |
US9343832B2 (en) |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110088346A (ko) | 커넥터 | |
US2008017643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 |
US6739903B1 (en) | Connector structure | |
CN214379061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WO2006043381A1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7234533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 |
KR100664236B1 (ko) | 지프 콘넥터의 에프피시비 이탈 방지장치 | |
KR100482532B1 (ko) | 카드용 커넥터장치 | |
JP482980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837631B2 (ja) | 電気接続部品 | |
JPH05205830A (ja) |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