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7301U - 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27301U CN214227301U CN202120053871.5U CN202120053871U CN214227301U CN 214227301 U CN214227301 U CN 214227301U CN 202120053871 U CN202120053871 U CN 202120053871U CN 214227301 U CN214227301 U CN 2142273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ta
- binding structure
- plug
- plug assembly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SATA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包括固定连接的线材以及插头组件,且所述插头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线材的两端;所述插头组件上连接所述线材的端面形成有多个接线孔;所述插头组件内设置有捆绑结构;所述捆绑结构将进入所述插头组件的相邻所述线材进行捆绑连接;所述捆绑结构包括可收紧的多个紧固环连接形成,所述紧固环分别套设不同的所述线材;所述捆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插头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提出解决了现有的SATA线与SATA接口结合紧固,在插拔过程中容易导致SATA线的线材与插头组件互相分离的问题,同时还会导致SATA线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SATA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背景技术
串行ATA(Serial ATA,简称SATA)是一种计算机总线,负责主板和大容量存储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SATA的输出传输速度比以往更为快捷,且支持热插拔,是计算机运作时可以插上或拔除硬件,另外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始终频率信号,具有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就会自动校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现有的SATA线由于在连接过程中与线路板上的SATA接口紧密连接,因此在拔拽SATA线时通常会导致线材与插头组件间脱落,导致SATA线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的问题。
因此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主要解决了现有的SATA线与SATA接口结合紧固,在插拔过程中容易导致SATA线的线材与插头组件互相分离的问题,同时还会导致SATA线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包括固定连接的线材以及插头组件,且所述插头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线材的两端;所述插头组件上连接所述线材的端面形成有多个接线孔;所述插头组件内设置有捆绑结构;所述捆绑结构将进入所述插头组件的相邻所述线材进行捆绑连接;所述捆绑结构由可收紧的多个紧固环连接形成,所述紧固环分别套设不同的所述线材;所述捆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插头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材包括自内而外且固定连接的传输线以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紧固环接触。
优选地,所述紧固环的内侧形成有锯齿状结构。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拽SATA线上在插头组件内设置有捆绑结构,令各线材在车头组件内进一步固定,避免单个线材脱落导致SATA线信号传输故障的问题;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拽SATA线中通过捆绑结构令所有线材形成整体,也即线材不能沿接线孔退出插头组件,在保证防拽断SATA线的前提下,降低捆绑结构的成本;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拽SATA线通过在紧固环的内侧设置锯齿结构,可用于提高紧固环以及线材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紧固环与线材间的紧密连接,进一步保证SATA线的防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SATA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SATA线插头组件内的捆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SATA线与SATA接口结合紧固,在插拔过程中容易导致SATA线的线材与插头组件互相分离的问题,同时还会导致SATA线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如图1与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其主要包括固定连接的线材20以及插头组件10,且插头组件10分别设置于线材20的两端;插头组件10上连接线材20的端面形成有多个接线孔;插头组件10内设置有捆绑结构;捆绑结构30将进入插头组件10的相邻线材20进行捆绑连接;捆绑结构30由可收紧的多个紧固环31连接形成,紧固环31分别套设不同的线材20;捆绑结构30的一端与插头组件10的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插头组件10上的多个接线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以保证位于两个插头组件10间的线材20可构成平面。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线材20的端部通过接线孔进入插头组件10内部,在捆绑结构30的固定下与导电结构连接,令SATA线形成信号正常传输的信号线。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捆绑结构30包括可收紧的多个紧固环31,其中可收紧为可循环多次结构,并非一次结构,也即在拆装SATA线时只需松开捆绑结构30并令线材20从接线孔离开插头组件10即可。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紧固件的直径等于线材20的外径,因此收紧的紧固环31可拉近相邻线材20的距离,并通过捆绑结构30实现固定。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捆绑结构30与插头组件10的内侧固定连接,可保证捆绑结构30的位置,也即保证固定的各线材20的位置,有助于插头组件10内线材20与导电结构的连接,保证SATA线的插头组件10的信号正常传输。
更具体地,线材20包括自内而外且固定连接的传输线以及绝缘层;绝缘层与紧固环31接触。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传输线与绝缘层固定连接,令绝缘层与传输线不会脱离移动,也即保证了捆绑结构30在固定绝缘层的情况下,传输线的位置也保持固定,进而保证SATA线为数据可传输的完整信号线。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捆绑结构30也为绝缘结构,避免绝缘层破裂时捆绑结构30直接与传输线接触导致电信号泄漏的问题。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紧固环31的内侧形成有锯齿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环31内设置锯齿状结构可用于提高其与绝缘层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捆绑结构30在收紧状态下,带动线材20相互靠近并捆绑连接。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紧固环31的内侧可选用其他的结构或图案以加大其与绝缘层间的摩擦力,也可选用其他方式令紧固环31与绝缘层间牢固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其主要通过在插头组件内加设捆绑结构,令进入插头组件的各线材重新组成整体,在受力时提高插头组件与线材间的结合紧密性,提高SATA线的防拽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线材以及插头组件,且所述插头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线材的两端;所述插头组件上连接所述线材的端面形成有多个接线孔;所述插头组件内设置有捆绑结构;所述捆绑结构将进入所述插头组件的相邻所述线材进行捆绑连接;所述捆绑结构由可收紧的多个紧固环连接形成,所述紧固环分别套设不同的所述线材;所述捆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插头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自内而外且固定连接的传输线以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紧固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环的内侧形成有锯齿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53871.5U CN214227301U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53871.5U CN214227301U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27301U true CN214227301U (zh) | 2021-09-17 |
Family
ID=7771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5387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27301U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27301U (zh) |
-
2021
- 2021-01-08 CN CN202120053871.5U patent/CN2142273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11376B1 (en) | PSAS female connector | |
CN2018934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227301U (zh) | 一种低成本的防脱落sata线 | |
CN204990275U (zh) | 一种支持USB2.0 Tx信号和USB3.0 Tx/Rx信号的测试治具 | |
CN203800286U (zh) | 设备连接线 | |
CN209927982U (zh) | 一种m.2 pcie信号测试治具 | |
CN107394527A (zh) | 一种usb插座及移动终端 | |
CN202601978U (zh) | 一种usb线缆连接头 | |
CN206059793U (zh) | 一种基于螺纹联接的汽车线缆连接器 | |
CN208608501U (zh) | Gis设备与电缆终端连接用软导体 | |
CN208489453U (zh) | 一种硅橡胶加热片的连接头 | |
CN204376078U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及电子终端 | |
CN205985671U (zh) | 网线固定装置和网络交换机 | |
CN209560534U (zh) | 一种支持PCIe M.2 SSD的转接卡 | |
CN202585776U (zh) | 信号线热熔连接器线束连接结构 | |
CN201113112Y (zh) | 一种1394接口到多芯航空插头的转换装置 | |
CN215954195U (zh) | 计算机控制主板 | |
CN222441929U (zh) |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电路板 | |
CN207074759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03645651U (zh) | 一种带usb接口的音频信号模数转换器 | |
CN207624985U (zh) | 矩形高压电插座连接器 | |
CN206412604U (zh) | 一种防水防老化的连接器线束 | |
CN203233027U (zh) | 一种防止内网非法外联接线转换器 | |
CN201327884Y (zh) | Sata连接装置 | |
CN218569265U (zh) |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