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035181U - 一种汽车尾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尾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5181U
CN214035181U CN202021720865.2U CN202021720865U CN214035181U CN 214035181 U CN214035181 U CN 214035181U CN 202021720865 U CN202021720865 U CN 202021720865U CN 214035181 U CN214035181 U CN 214035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ow
locking
elastic arm
clamping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08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振庆
郭昊良
张宗明
刘祥
郭建睿
孙煜琦
孟尚己
姜林伟
朱瑞士
刘邦俊
迟孟超
张鹏
杨帅
赵恒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08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5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5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5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由电动控制部和锁止解锁部组成的锁闭机构以及基于锁闭机构所配置的雪载组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控制部包括马达、由马达输出连接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锁止解锁部包括相互啮合的止动爪和卡板;还包括雪载杆,所述雪载杆具有与电动控制部的齿轮相联动的第一端,具有与止动爪相联动的第二端以及具有与卡板联动的第三端,以及具有与信号开关相连接的第四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集成部件实现了多个零件的功能,节省了零部件的数量,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更加紧凑优化,进而减少了因零部件数量多、组装关系复杂带来的成本高、重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尾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属于汽车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尾门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门锁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造成了锁体重量大,体积大,制造难度较大及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除了传统方面的功能、性能、安全外,对操作的方便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噪音方面的要求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就尾门锁而言,电动开启机构中的齿轮因频繁的复位开启,通电啮合时间长等,都是产生噪音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锁,所述汽车尾门锁的结构优化合理、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简洁紧凑,操作稳定可靠,重量轻,开启噪音小,成本低,易于生产。
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由电动控制部和锁止解锁部组成的锁闭机构以及基于锁闭机构所配置的雪载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锁闭机构的电动控制部包括马达、由马达输出连接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传动的齿轮;
所述锁闭机构的锁止解锁部包括相互啮合的止动爪和卡板;
还包括一雪载杆,所述电动控制部与锁止解锁部之间经由所述雪载杆传动连接;
所述雪载杆具有与电动控制部的齿轮相联动的第一端,具有与止动爪相联动的第二端,以及具有与卡板联动的第三端,以及具有与信号开关相连接的第四端。
所述雪载杆的第三端为中部带有扣槽、尾部带有抵触端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布设于卡板上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相互配合,共同构成雪载组件。
所述雪载杆的第一端具有凹槽,所述电动控制部的齿轮上布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齿轮拨杆,通过齿轮拨杆与凹槽之间的插接配合,以使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雪载杆的第一端摆动;
所述齿轮拨杆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拨杆与齿轮轴的轴心呈中心对称,通过两个齿轮拨杆的设置可以在齿轮循环转动过程中,实现动力的传递,而无需复位,也就避免了齿轮频繁复位开启产生的噪音,同时也能缩短电机通电时间,提高整个锁体的声音品质。
所述止动爪压装于雪载杆的下部且二者具有同一转动中心,所述雪载杆的第二端为突设于其底部的凸台,所述止动爪端部设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拨叉,所述拨叉的结构设计应满足:雪载杆能够带动止动爪沿解锁方向运动,而止动爪无法带动雪载杆沿解锁方向运动。
所述雪载杆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交错排布于卡板表面,且二者之间具有中部的重合段;
在卡板开启过程中,卡板上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通过位置变化与雪载杆一侧弹性臂上的扣槽及抵触端进行接触配合,以实现雪载功能。
雪载杆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配合位置应满足:在卡板全锁状态下,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卡扣于卡板的第一凸筋上,弹性臂的抵触端为自由状态;在解锁之初,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脱出第一凸筋且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触发雪载功能;在卡板解锁过程中,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由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过渡到抵触于第二凸筋的边侧;在卡板解锁全开时,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二凸筋的边侧;在卡板锁闭过程中,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第二凸筋的边侧且同时其扣槽重新卡扣于第一凸筋上;在卡板全锁后,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从第二凸筋的边侧滑脱,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卡扣于卡板的第一凸筋上,雪载杆复位。
所述雪载杆的第四端,设有与信号开关配合的凸轮结构,通过拨叉与止动爪沿解锁方式共同运动,实现开关的信号转换,从而识别锁闭状态并将相应状态向外部指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采用一体成型的雪载杆,将锁闭功能的传递、雪载功能以及信号指示功能,从结构上来说,通过一个集成部件实现了多个零件的功能,节省了零部件的数量,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更加紧凑优化,进而减少了因零部件数量多、组装关系复杂带来的成本高、重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锁闭机构的电动控制部结构示意图;
图4:锁闭机构的锁止解锁部结构示意图;
图5:雪载杆与止动爪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全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雪载触发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8:雪载解除位置示意图;
在图中,1、锁壳体,10、马达,11、蜗杆,12、齿轮,12.1、第一齿轮拨杆,12.2、第二齿轮拨杆,13、雪载杆,13.1、凹槽,13.2、凸台,13.3、弹性臂,13.3a、扣槽,13.3b、抵触端,13.4、凸轮结构,14、止动爪,14.1、拨叉,15、卡板,15.1、第一凸筋,15.2、第二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锁壳体1,以及集成于锁壳体1内部的:用于实现基本锁闭功能的锁闭机构,用于实现雪载功能的雪载组件,以及用于实现信号指示功能的信号组件。其中,所述锁闭机构由马达10、蜗杆11、齿轮12、雪载杆13、止动爪14和卡板15构成,马达10输出连接蜗杆11,蜗杆11与齿轮12啮合传动,齿轮1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拨杆12.1和第二齿轮拨杆12.2,且两个齿轮拨杆与齿轮轴呈中心对称。电动开启时,由马达10驱动蜗杆11,蜗杆11带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转动的同时带动其上的第一齿轮拨杆12.1和第二齿轮拨杆12.2转动。在齿轮12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齿轮拨杆12.1和第二齿轮拨杆12.2交替着与雪载杆13端部的凹槽13.1配合,以带动雪载杆13的一端沿预定的方向摆动。雪载杆13的底部设有凸台13.2,并通过所述凸台13.2与带有拨叉14.1的止动爪14联动,因此当雪载杆13沿解锁方向摆动时,能够带动止动爪14与一侧的卡板15脱离啮合,进而实现解锁。
当尾门重力较大、密封反力不足的情况下,电动开启后,仍无法直接解锁,此时则需要启动雪载功能。本实施例的雪载组件包括一个与止动爪14联动的雪载杆13以及布设于卡板15预定位置上的第一凸筋15.1和第二凸筋15.2,所述雪载杆13是一个功能集成部件,一方面通过其底部的关联结构与止动爪14相联动,带动止动爪14动作以实现基本的锁闭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一个侧向延伸的弹性臂13.3与卡板14相联动,以实现雪载功能。所述弹性臂13.3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凸筋15.1卡扣适配的扣槽13.3a及用以与第一凸筋15.1或第二凸筋15.2的边侧相抵接的抵触端13.3b。所述雪载杆13设有与信号开关配合的凸轮结构13.4,通过拨叉与止动爪沿解锁方式共同运动,实现开关的信号转换,从而识别锁闭状态并将相应状态向外部指示。
雪载功能伴随着电动开启有以下几个过程:
1、雪载触发
在全锁状态下,止动爪与卡板啮合,雪载杆一侧弹性臂的扣槽完全锁扣于第一凸筋上。电动开启时,齿轮驱动雪载杆动作,弹性臂在雪载杆的拖动下沿第一凸筋滑动,与此同时,与雪载杆联动的止动爪向解锁方向转动,雪载杆继续拖动弹性臂,直至其扣槽从第一凸筋中弹出,致使其端部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此为雪载触发位置,此时可以通过外力转动卡板,以克服重力实现开锁。
2、雪载解除
卡板转动开启过程中,弹性臂的抵触端一直沿第一凸筋的边侧滑动,直至脱离第一凸筋的端部而顺势滑抵至与第二凸筋的边侧相抵接,卡板继续转动,此时弹性臂的抵触端又继续沿着第二凸筋的边侧滑移,直至达到卡板全开位置,此时为雪载完全解除位置。
3、雪载复位
卡板在重新锁入过程中,弹性臂的抵触端沿着第二凸筋的边侧向下滑移,滑移至第一凸筋的端部时,弹性臂的扣槽又重新完全扣合于第一凸筋且同时其抵触端抵靠于第二凸筋的边侧,卡板继续回转,直至弹性臂复位到全锁的初始位置,此时雪载也处于雪载触发前的状态。
信号组件包括在锁壳体上安装的一个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安装于雪载杆的一侧,通过雪载杆第四端的运动触发实现各状态的信号指示功能。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由电动控制部和锁止解锁部组成的锁闭机构以及基于锁闭机构所配置的雪载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闭机构的电动控制部包括马达、由马达输出连接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传动的齿轮;
所述锁闭机构的锁止解锁部包括相互啮合的止动爪和卡板;
还包括一雪载杆,所述电动控制部与锁止解锁部之间经由所述雪载杆传动连接;
所述雪载杆具有与电动控制部的齿轮相联动的第一端,具有与止动爪相联动的第二端,以及具有与卡板联动的第三端,以及具有与信号开关相连接的第四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雪载杆的第一端具有凹槽,所述电动控制部的齿轮上布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齿轮拨杆,通过齿轮拨杆与凹槽之间的插接配合,以使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雪载杆的第一端摆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拨杆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拨杆与齿轮轴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爪压装于雪载杆的下部且二者具有同一转动中心,所述雪载杆的第二端为突设于其底部的凸台,所述止动爪端部设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拨叉,通过拨叉与凸台的配合,以使雪载杆运动时能够同时驱动止动爪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叉的结构设计应满足:雪载杆能够带动止动爪沿解锁方向运动,而止动爪无法带动雪载杆沿解锁方向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雪载杆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交错排布于卡板表面,且二者之间具有中部的重合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在卡板开启过程中,卡板上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通过位置变化与雪载杆一侧弹性臂上的扣槽及抵触端进行接触配合,以实现雪载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雪载杆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配合位置应满足:在卡板全锁状态下,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卡扣于卡板的第一凸筋上,弹性臂的抵触端为自由状态;在卡板解锁之初即雪载触发时,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脱出第一凸筋且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在卡板解锁过程中,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由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过渡到抵触于第二凸筋的边侧;在卡板解锁全开时,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二凸筋的边侧;在卡板锁闭过程中,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第二凸筋的边侧且同时其扣槽重新卡扣于第一凸筋上;在卡板全锁后,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从第二凸筋的边侧滑脱,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卡扣于卡板的第一凸筋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雪载杆的第四端,设有与信号开关配合的凸轮结构,通过拨叉与止动爪沿解锁方向共同运动,实现开关的信号转换,从而识别锁闭状态并将相应状态向外部指示。
CN202021720865.2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汽车尾门锁 Active CN214035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0865.2U CN214035181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汽车尾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0865.2U CN214035181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汽车尾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5181U true CN214035181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33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0865.2U Active CN214035181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汽车尾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5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5967B (zh) 一种自吸式尾门锁体总成
CN112177451B (zh) 一种一体式电开自吸门锁
CN113175279B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门锁
CN217735169U (zh) 一种汽车自吸尾门锁
CN214035181U (zh) 一种汽车尾门锁
CN210439831U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
CN211448138U (zh) 电子锁
CN21576103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电吸锁
CN212454000U (zh) 一种机动车门锁
CN111809988B (zh)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N219931904U (zh)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CN216811324U (zh) 一种汽车尾门锁
CN106930623B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
CN215949185U (zh) 防误锁的车闸锁
CN215717855U (zh) 一种电池包锁
CN212454001U (zh) 电吸锁和汽车
CN111535679B (zh) 一种汽车尾门电动吸合锁结构
CN208267597U (zh) 机动车自吸门锁系统
CN212837227U (zh) 一种电池仓锁结构
CN211369901U (zh) 一种自吸自开的汽车尾门锁
CN211369894U (zh) 车用电动门锁
CN210118020U (zh) 一种汽车尾门自吸锁
CN109113464B (zh) 全自动汽车尾门锁
CN114687621B (zh)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装置、电动滑门总成和车辆
CN201268990Y (zh) 电控式汽车后盖锁的释放杆驱动机构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