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1802U - 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81802U CN213981802U CN202022494550.7U CN202022494550U CN213981802U CN 213981802 U CN213981802 U CN 213981802U CN 202022494550 U CN202022494550 U CN 202022494550U CN 213981802 U CN213981802 U CN 2139818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groove
- plane
- shock
- mounting
- support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3018 immunoassa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72 peristal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减震座包括安装板、固定板以及减震支撑柱,安装板由第一侧壁面向靠近安装板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固定板与安装板相对间隔设置,固定板由第二侧壁面向靠近固定板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卡槽组;各减震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相对应固定于各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且各卡槽组中的减震支撑柱沿第一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不一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座自身连接紧固程度不足易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在工作时会由于自身的震动产生噪音,影响使用环境,且长时间的震动后会引起该部件连接结构松脱,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可以将震动部件安装到减震装置上来减轻其震动情况。
现有的减震装置中,为了降低安装的难度从而便于使用,减震装置往往采用简单的固定结构连接,存在的问题是连接紧固程度不足,在大幅度的晃动或震动后,减震装置自身可能会由于零部件的脱落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座自身连接紧固程度不足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减震座,其包括安装板、固定板以及减震支撑柱,安装板具有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相交的第一侧壁面,由第一侧壁面向靠近安装板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固定板与安装板相对间隔设置,固定板具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面,以及与固定面相交的第二侧壁面,由第二侧壁面向靠近固定板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卡槽组;各减震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相对应固定于各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且各卡槽组中的减震支撑柱沿第一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不一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如上所述的减震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座,由于分别在安装板、固定板上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相对应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共同形成卡槽组,并将减震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相对应固定于一个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减震座的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并且各卡槽组中的减震支撑柱沿第一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不一致,这样,减震支撑柱因受到某一个方向的作用力而有从其中一个卡槽中脱离的趋势时,会与另一个卡槽的内壁抵接从而受到来自该卡槽的反作用力,在该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减震支撑柱脱离卡槽的趋势被减弱甚至消除,即减震支撑柱与卡槽脱离的难度较大,减震座的连接紧固程度高,即使经历大幅度的晃动或震动,也不会出现减震座中零部件脱落的情况,减震座的使用更稳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按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座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座上安装工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座上安装工件时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座上安装工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座10,该减震座10包括安装板100、固定板200以及减震支撑柱400。该安装板100具有用于安装工件800的安装面110,外部震动工件800如蠕动泵、真空泵等可以通过栓接、胶接、铆接等本领域常用的方式安装到安装面110上。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安装板100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均可以作为安装面110。安装板100还具有与安装面110相交的第一侧壁面120,第一侧壁面120与安装面110配合形成安装板100的主体结构。由第一侧壁面120向靠近安装板100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130,则第一卡槽130具有位于第一侧壁面120上的缺口。各第一卡槽130由第一侧壁面120的不同位置处分别向靠近安装板100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一卡槽130向安装板100中心方向延伸的长度根据使用需求可以灵活调整,且各第一卡槽130的形状、尺寸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要确保各第一卡槽130之间独立使用,互不干涉即可。
固定板200与安装板100相对间隔设置,该固定板200具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面210,减震座10及安装在安装面110上的外部震动工件800可以通过固定面210共同固定到外部结构上。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安装板100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均可以作为安装面110。固定板200还具有与固定面210相交的第二侧壁面220,第二侧壁面220与固定面210配合形成固定板200的主体结构。由第二侧壁面220向靠近固定板200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230,各第二卡槽230与各第一卡槽130一一对应设置形成多个卡槽组300。则第二卡槽230具有位于第二侧壁面220上的缺口。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槽230与第一卡槽130之间对应设置形成卡槽组300,是为了便于连接部件的安装,因此,卡槽组300中第一卡槽130与第二卡槽230之间并不需要在大小、位置、方向等方面严格对应,只需要满足第一卡槽130安装板100上的位置与第二卡槽230在固定板200上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对应即可。
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卡槽组300相对应的减震支撑柱400,且各减震支撑柱400的两端分别相对应固定于各卡槽组300中的第一卡槽130与第二卡槽230。减震支撑柱400可以采用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材料来制作,安装时,减震支撑柱400可由第一侧壁面120、第二侧壁面220上的缺口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到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中,连接方式简单不易脱落。通过将减震支撑柱40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卡槽组300中的第一卡槽130以及第二卡槽230上,当安装在安装板100上的震动工件800发生震动时,安装板100将震动传递到减震支撑柱400上,减震支撑柱400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运动或形变来耗散部分震动的能量,从而实现减震效果。
而为了提高减震支撑柱400的连接紧固程度,避免其发生脱落,令各卡槽组300中的减震支撑柱400沿第一卡槽130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230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不一致。这样,减震支撑柱400因受到某一个方向的作用力而有从其中一个卡槽中脱离的趋势时,会与另一个卡槽的内壁抵接从而受到来自该卡槽的反作用力,在该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减震支撑柱400脱离卡槽的趋势被减弱甚至消除,即减震支撑柱400与卡槽脱离的难度较大,减震座10的连接紧固程度高,即使经历大幅度的晃动或震动,也不会出现减震座10中零部件脱落的情况,减震座10的使用更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120包括垂直于安装面110且相交的第一平面121与第二平面122,第二侧壁面220包括垂直于固定面210且相交的第三平面221与第四平面222,第三平面221平行于第一平面121,第四平面222平行于第二平面122。其中,至少一个卡槽组300中的第一卡槽130沿第一平面121向靠近安装板100中心的方向开设,第二卡槽230沿第四平面222向靠近固定板200的方向开设。即安装板100的第一侧壁面120中的两个平面分别与固定板200的第二侧壁面220中的两个平面平行。其中,第一卡槽130开设在第一平面121上,而第二卡槽230开设在第四平面222上。这样,由于第一平面121与第四平面222之间不平行,就可以使第一卡槽130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卡槽230的开口方向不平行,导致各卡槽组300中的减震支撑柱400沿第一卡槽130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230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不一致。并且在这种方式下,第一卡槽130与第二卡槽230开设更加方便,降低了本实施例的减震座10的生产加工成本。
安装板100与固定板200之间的尺寸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令安装板100在垂直于安装面110方向上的截面与固定板200在垂直于固定面210方向上的截面尺寸相同,这样,通过调整安装板100与固定板200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使第三平面221与第一平面121共面,且第四平面222与第二平面122共面。与此同时,还可以令安装板100与固定板200的形状相同,如安装板100与固定板200均为四边形、均为五边形等,就可以使第一侧壁面120与第二侧壁面220整体完全对应,在便于减震支撑柱400安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减震座10整体的结构强度与减震性能。
如上文所述,减震支撑柱400可由第一侧壁面120、第二侧壁面220上的缺口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到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支撑柱400的结构具体为:各减震支撑柱400均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接部410与第二卡接部420,各第一卡接部410分别对应固定于各卡槽组300中的第一卡槽130,各第二卡接部420分别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卡槽230。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是减震支撑柱400上结构不同于其它部分,可对减震支撑柱400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结构。例如,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可以是由减震支撑柱400的主体部分向内部凹陷形成的,这样,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与主体部分之间就会形成台阶结构,依靠该台阶结构就可以将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固定到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中。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防止减震支撑柱400从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中脱落,增强其连接紧固程度。
而与减震支撑柱400的结构相对应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30与第二卡槽230的结构具体为:第一卡槽130包括用于对第一卡接部410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段131,以及与第一导向段131连通的第一收容段132,第一卡接部410固定于第一收容段132。第二卡槽230包括用于对第二卡接部420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段231,以及与第二导向段231连通的第二收容段232,第二卡接部420固定于第二收容段232。第一收容段132、第二收容段232分别与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的大小、形状相对应,以便于容纳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而第一导向段131起到连接第一侧壁面120与第一收容段132的作用,第二导向段231起到连接第二侧壁面220与第二收容段232的作用。第一导向段131、第二导向段231均可以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以便在减震支撑柱400的安装过程中对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进行导向,使其准确进入到第一收容段132、第二收容段232中。同时,为了避免减震支撑柱400从中脱落,第一导向段131、第二导向段231的开口尺寸相对于第一收容段132、第二收容段232的尺寸较小,此时,减震支撑柱400或安装板100、固定板200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当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经过第一导向段131、第二导向段231而进入到第一收容段132、第二收容段232后,由于第一导向段131、第二导向段231的开口尺寸相对于第一收容段132、第二收容段232的尺寸较小,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会被第一导向段131、第二导向段231所阻挡而难以脱落,进一步加强了减震支撑柱400的连接紧固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支撑柱400的连接紧固程度,避免其发生脱落,如图2所示,可以令至少一个卡槽组300中的第一卡槽130在固定面210的投影中第一收容段132的投影沿平行于第一导向段131投影方向的中心轴133垂直于第二卡槽230的第二收容段232沿第二导向段231方向的中心轴233。即令第一卡槽130的开设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121,且第二卡槽230的开设方向垂直于第四平面222,又由于第一平面121垂直于第四平面222。则此时,减震支撑柱400沿第一卡槽130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230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互相垂直,减震支撑柱400的脱离难度更大。
为了减小减震座10所占用的空间,并提高减震座10的减震效果,可以令安装板100与固定板200的形状、大小均保持一致,且令减震支撑柱400直立设置。特别的,第一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420可以采用圆柱体结构,则对应收容第一卡接部410的第一收容段132以及收容第二卡接部420的第二收容段232可以是截面为圆弧形的结构。因此,需要调整第一卡槽130与第二卡槽230的相对位置,特别是第一收容段132与第二收容段232的相对位置,此时,可以令第一收容段132的中心与第二收容段232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安装面110。此时,第一收容段132的中心与第二收容段232的中心就是至其圆弧段的圆心,虽然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但只要合理设置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在第一侧壁面120、第二侧壁面220上所处的位置,以及第一卡槽130、第二卡槽230延伸的长度,就可以使第一收容段132的中心与第二收容段232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安装面110。
而减震座10上外部工件800的安装以及减震座10自身的固定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多种方式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4,安装面110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1,固定面210上开设有多个与该安装孔111对应的固定孔211。震动工件800可以通过安装孔111固定安装到安装板100的安装面110上,而减震座10可以通过固定孔211固定连接到地面或设备上。
请参阅图5至图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座10还包括两个立板500及连接板600,两个立板500固定设置于安装面110上,且两个立板500相对设置于安装板100的两端。连接板600分别连接两个立板500的远离安装面110的一端,安装板100、两个立板500以及连接板600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工件800的容纳腔700。本实施例中,采用立板500、连接板600与安装板100共同限定处容纳腔700,可以将震动工件800固定在容纳腔700内部,且通过立板500或连接板600间接与安装板100连接,适用于形状、结构相对较复杂,不便于直接固定于安装面110上的工件8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如上所述的减震座。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座,本实施方式中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使用时,即使经历大幅度的晃动或震动,也不会出现其减震座10中零部件脱落的情况,更加稳定牢靠,使用寿命更长。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座10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减震支撑柱400与卡槽脱离的难度较大,减震座10的连接紧固程度高,即使经历大幅度的晃动或震动,也不会出现减震座10中零部件脱落的情况,减震座10的使用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具有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交的第一侧壁面,由所述第一侧壁面向靠近所述安装板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
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具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面,以及与所述固定面相交的第二侧壁面,由所述第二侧壁面向靠近所述固定板中心的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卡槽组;
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卡槽组相对应的减震支撑柱,各所述减震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相对应固定于各所述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且所述各卡槽组中的减震支撑柱沿第一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与沿第二卡槽的开口的脱离方向不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面包括垂直于所述安装面且相交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述第二侧壁面包括垂直于所述固定面且相交的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四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一平面向靠近所述安装板中心的方向开设,所述卡槽组中的第二卡槽沿所述第四平面向靠近所述固定板中心的方向开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共面,且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共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减震支撑柱均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各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对应固定于各所述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各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卡接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段连通的第一收容段,所述第一卡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段;
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二卡接部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段,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段连通的第二收容段,所述第二卡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卡槽组中的第一卡槽在所述固定面的投影中所述第一收容段的投影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向段投影方向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二卡槽的所述第二收容段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导向段方向的中心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容段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收容段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安装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固定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各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固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且两个所述立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端;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板的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端,所述安装板、两个所述立板以及所述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工件的容纳腔。
10.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4550.7U CN213981802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4550.7U CN213981802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81802U true CN213981802U (zh) | 2021-08-17 |
Family
ID=7726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94550.7U Active CN213981802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81802U (zh)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22494550.7U patent/CN2139818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53143U (zh) | 一种减振机构及安装有所述减振机构的车辆 | |
CN113752952A (zh) | 承载组件 | |
CN213981802U (zh) | 一种减震座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CN212131161U (zh) | 一种弹簧减震器 | |
CN115076275A (zh) | 一种减震系统及建筑室内机器人 | |
CN210026999U (zh) | 一种悬置装置和悬置总成及设置该悬置总成的车辆 | |
JP2007298154A (ja) | 防振架台ならびに該防振架台に用いられる防振具 | |
JPH0285529A (ja) | 弾性支持マウントの緩衝体 | |
CN209586628U (zh) | 减振装置、压缩机及空调器 | |
KR200159173Y1 (ko) | 너트조립체 | |
CN113027981B (zh) | 缓冲减振装置和缓冲减振系统 | |
CN219747750U (zh) | 一种支架装配防错工装结构 | |
CN219304916U (zh) | 一种相机和电子终端 | |
CN222062076U (zh) | 一种方向盘吸振器、方向盘吸振系统及车辆 | |
CN210688670U (zh) |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17883805U (zh) | 音箱 | |
CN114151655B (zh) | 机电设备抗震底座 | |
CN222356747U (zh) | 储能机柜 | |
CN215360822U (zh) | 螺旋弹簧安装垫及车辆 | |
CN212231726U (zh) | 一种喇叭 | |
CN216447374U (zh) | 减震装置 | |
KR102741505B1 (ko) | 스프링부 일체형 능동 동조질량감쇠기 | |
CN213628656U (zh) |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 |
CN217640651U (zh) | 硬盘固定架 | |
CN218598276U (zh) | 一种可抗震汽车起动机外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