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4243U - 板状物件翻转机 - Google Patents
板状物件翻转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64243U CN213864243U CN202022028144.1U CN202022028144U CN213864243U CN 213864243 U CN213864243 U CN 213864243U CN 202022028144 U CN202022028144 U CN 202022028144U CN 213864243 U CN213864243 U CN 2138642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oller
- slide
- driving
- conveyor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板状物件翻转机,包括:机架,其上设有翻转工位;传送机构,包括上料传送机构和下料传送机构,所述上料传送机构和所述下料传送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翻转工位的两侧;翻转机构,包括竖向滑轨和滑盘,所述竖向滑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传送机构相互垂直,所述竖向滑轨位于所述翻转工位的正下方,所述滑盘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竖向滑轨上。本实用新型翻转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而且翻转效率高,还能避免易碎的板件在翻转过程中损坏;特别适用于连续生产线上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板状物件翻转机。
背景技术
在很多技术领域,对板状物件的上表面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其翻转180°,使板件的下表面朝上,以方便对下表面进行加工。很多技术领域,对于板件的180°翻转还是采用人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自动翻转的设备,但这类设备将板件翻转180°经常采用的方式是用机械手将板件夹起来,然后通过机械手的翻转进而实现板件的翻转,这类设备的结构一般都非常复杂,且成本很高。还有一些设备是在转轴上焊接四个呈十字排列的翻转板,将板件放置在翻转板上,通过转轴旋转,带动翻转板和翻转板上的板件实现180°翻转;这种设备翻转工位所要求的区域较大,造成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庞大;而且在翻转板件时会产生高度差,容易对一些易碎的板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板状物件翻转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翻转设备的机构较为复杂、设备提交庞大、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板状物件翻转机,包括:
机架,其上设有翻转工位;
传送机构,包括上料传送机构和下料传送机构,所述上料传送机构和所述下料传送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翻转工位的两侧;
翻转机构,包括竖向滑轨和滑盘,所述竖向滑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传送机构相互垂直,所述竖向滑轨位于所述翻转工位的正下方,所述滑盘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竖向滑轨上。翻转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而且翻转效率高,还能避免易碎的板件在翻转过程中损坏;特别适用于连续生产线上使用。
优选地,所述上料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辊轮、第一横向滑轨和第一驱动滑座;
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一横向滑轨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横向滑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翻转工位之间;
所述第一驱动滑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上,所述第一辊轮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上。首先,第一传送带可平稳地将板件运输翻转工位;其次,第一驱动滑座可带动第一辊轮移动以将板件的重心移至靠近下料传送机构的一侧;第三,第一横向滑轨可提供第一驱动滑座和第一辊轮的滑动轨道,使两者可平稳、准确地在第一传送带和翻转工位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轮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座可绕其中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上;避免了第一辊轮给板件的移动带来阻力,且避免了第一辊轮对板件造成磨损。
优选地,所述下料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辊轮、第二横向滑轨和第二驱动滑座,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第二横向滑轨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二横向滑轨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翻转工位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滑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滑轨上,所述第一辊轮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上。首先,第二传送带的设计可以平稳地将翻转后的板件运输至下一工位;其次,第二驱动滑座可在板件开始偏移至下料传送机构一侧时,对板件起支撑作用,避免板件需要直接抵靠在第二传送带上,因此避免了板件在翻转时砸在第二传送带上的力较大、容易对易碎板件(如瓷砖)造成损坏;第三,第二横向滑轨可提供第二滑盘和第二辊轮的滑动轨道,使两者可平稳、准确地在第二传送带和翻转工位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辊轮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座可绕其中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上;避免了第二辊轮给板件的移动带来阻力,且避免了第二辊轮对板件造成磨损。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轮上套设有第一软胶层;所述第二辊轮上套设有第二软胶层。可以大大降低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对板件造成的磨损,对于一些板件如瓷砖,还可避免刮花板件。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
所述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滑盘移动。不仅实现了翻转板件的自动化,而且通过总控制器的控制使整个翻转过程准确、高效。
优选地,所述滑盘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凹槽的设计可以提供容纳板件的一端的位置,板件翻转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板件的稳固,避免板件掉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V型口,所述V型口的开口角度α为90~120°。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侧壁贴附有第三软胶层。第三软胶层可以保护板件的边角,避免板件抵在凹槽内时由于碰撞造成崩边、爆裂。
本实用新型板状物件翻转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料传送机构将板件运输至翻转工位上,然后通过翻转机构中的滑盘往下移动、以及上料传送机构的推动,使板件偏移到下料传送机构上;然后通过滑盘的上升,将板件平直落在下料传送机构上;本技术方案的翻转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而且翻转效率高,还能避免易碎的板件在翻转过程中损坏;特别适用于连续生产线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转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料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控制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件翻转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机架 | 224 | 第二驱动滑座 |
11 | 翻转工位 | 2241 | 第二启动开关 |
2 | 传送机构 | 225 | 第二轴承座 |
21 | 上料传送机构 | 3 | 翻转机构 |
211 | 第一传送带 | 31 | 竖向滑轨 |
212 | 第一辊轮 | 32 | 滑盘 |
2121 | 第一软胶层 | 321 | 第一启动开关 |
213 | 第一横向滑轨 | 322 | 凹槽 |
214 | 第一驱动滑座 | 323 | 第三软胶层 |
215 | 第一轴承座 | 4 | 驱动控制系统 |
22 | 下料传送机构 | 41 | 总控制器 |
221 | 第二传送带 | 42 | 第一驱动装置 |
222 | 第二辊轮 | 43 | 第二驱动装置 |
2221 | 第二软胶层 | 44 | 第三驱动装置 |
223 | 第二横向滑轨 | 5 | 板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6所示,板状物件翻转机,包括:
机架1,其上设有翻转工位11;
传送机构2,包括上料传送机构21和下料传送机构22,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1和所述下料传送机构22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翻转工位11的两侧;
翻转机构3,包括竖向滑轨31和滑盘32,所述竖向滑轨3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传送机构2相互垂直,所述竖向滑轨31位于所述翻转工位11的正下方,所述滑盘3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竖向滑轨31上。
机架1用于安装传送机构2和翻转机构3,在机架1上设有翻转工位11,该翻转工位11主要是用于提供区域给翻转机构3对板件5进行翻转;传送机构2包括上料传送机构21和下料传送机构22,两者均安装在机架1上;上料传送机构21用于将板件5运输至翻转工位11上,下料传送机构22则用于从翻转工位11上将翻转后的板件5下料到下一工位;因此上料传送机构21和下料传送机构22分别位于翻转工位11的两侧。翻转机构3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竖向滑轨31和安装在竖向滑轨31上的滑盘32,竖向滑轨31与传送机构2相互垂直(即,若传送机构2水平安装在机架1的工作台面上,竖向滑轨31则与机架1的工作台面相互垂直地安装);翻转机构3用于翻转板件5,因此翻转机构3设置在翻转工位11上;具体为竖向滑轨31安装在翻转工位11的正下方,滑盘32可以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竖向滑轨31上。上料传送机构21将板件5运输至翻转工位11上,且使板件5的一端抵在滑盘32上,然后滑盘32下降,同时上料传送机构21继续将板件5往下料传送机构22一侧推动;当滑盘32下降到一定距离、且上料传送机构21将板件5往下料机构一侧推动一定距离时,板件5可处于竖直状态;由于板件5在上料机构的推动下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因此在板件5处于竖直状态的那一刻,上料机构不再推动板件5,但板件5依旧会往下料传送机构22一侧偏移(即板件5的重心由在滑盘32和上料传送机构21之间变为在滑盘32与下料传送机构22之间);当板件5往下料传送机构22一侧偏移时,板件5抵靠在下料传送结构上;接着滑盘32往上移动,使板件5落在下料传送机构22上;最后下料传送机构22将板件5运输至下一工位;至此,翻转机变将板件5完成了180°翻转。
很多技术领域,对于板件的180°翻转还是采用人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自动翻转的设备,但这类设备将板件翻转180°经常采用的方式是用机械手将板件夹起来,然后通过机械手的翻转进而实现板件的翻转,这类设备的结构一般都非常复杂,且成本很高。还有一些设备是在转轴上焊接四个呈十字排列的翻转板,将板件放置在翻转板上,通过转轴旋转,带动翻转板和翻转板上的板件实现180°翻转;这种设备翻转工位11所要求的区域较大,造成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庞大;而且在翻转板件时会产生高度差,容易对一些易碎的板件造成损坏。而本技术方案,通过上料传送机构21将板件5运输至翻转工位11上,然后通过翻转机构3中的滑盘32往下移动、以及上料传送机构21的推动,使板件5偏移到下料传送机构22上;然后通过滑盘32的上升,将板件5平直落在下料传送机构22上;本技术方案的翻转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而且翻转效率高,还能避免易碎的板件5在翻转过程中损坏;特别适用于连续生产线上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1包括第一传送带211、第一辊轮212、第一横向滑轨213和第一驱动滑座214;
所述第一传送带211和所述第一横向滑轨213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第一横向滑轨21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11和所述翻转工位11之间;
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213上,所述第一辊轮212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上。
第一传送带211安装在机架1上,未翻转的板件5从第一传送带211上运输至翻转工位11上;第一横向滑轨213安装在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传送带211的出料端和翻转机构3之间;在第一横向滑轨213上安装在第一驱动滑座214,第一驱动滑座214上安装有第一辊轮212,第一驱动滑座214可在第一横向滑轨213上滑动,以带动第一辊轮212在第一传送带211和翻转工位11之间来回移动。一般情况,第一辊轮212顶端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一传送带211顶端的高度,当板件5从第一传送带211运输至翻转工位11、且其一端抵在滑盘32上时,滑盘32下降,同时第一驱动滑块往滑盘32移动,以将板件5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首先,第一传送带211可平稳地将板件5运输翻转工位11;其次,第一驱动滑座214可带动第一辊轮212移动以将板件5的重心移至靠近下料传送机构22的一侧;第三,第一横向滑轨213可提供第一驱动滑座214和第一辊轮212的滑动轨道,使两者可平稳、准确地在第一传送带211和翻转工位11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轮212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座215可绕其中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上,且所述第一辊轮21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21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或所述第一辊轮212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11的顶端。
第一辊轮212通过第一轴承座215安装在第一驱动滑座214上,且第一辊轮212可绕其中轴线旋转;第一辊轮212的顶端与第一传送带21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辊轮212在板件5从第一传送带211移动至翻转工位11时,对板件5起支撑作用,使板件5的移动更加平稳;而且第一辊轮212可以在板件5移动过程中绕其中轴线旋转,避免了第一辊轮212给板件5的移动带来阻力,且避免了第一辊轮212对板件5造成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轮212上套设有第一软胶层2121。第一软胶层2121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塑胶等。第一辊轮212上套设有第一软胶层2121,即在第一辊轮212的外壁贴附有第一软胶层2121;如此设置,可以大大降低第一辊轮212对板件5造成的磨损,对于一些板件5如瓷砖,还可避免刮花板件5。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传送机构22包括第二传送带221、第二辊轮222、第二横向滑轨223和第二驱动滑座224,所述第二传送带221和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23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23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221和所述翻转工位11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23上,所述第一辊轮212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上。
第二传送带221安装在机架1上,翻转后的工件从第二传送带221运输至下一工位;第二横向滑轨223安装在机架1上,且位于第二传送带221的上料端和翻转机之间;第二传送带221、第二横向滑轨223、第一横向滑轨213和第一传送带211处于同一直线;在第二横向滑轨223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滑座224,第二驱动滑座224上安装有第二辊轮222,第二驱动滑座224可在第二横向滑轨223上滑动,以带动第二辊轮222在翻转工位11和第二传送带221之间来回移动。当板件5往下料传送机构22所在一侧倾斜时,板件5抵靠在第二辊轮222上,且第二辊轮222靠近翻转工位11;在滑盘32往上移动时,第二辊轮222同时从翻转工位11往第二传送带221移动,以将板件5水平地放置在第二传送带221和第二辊轮222上,然后第二传送带221便带动板件5移动至下一工位。首先,第二传送带221的设计可以平稳地将翻转后的板件5运输至下一工位;其次,第二驱动滑座224可在板件5开始偏移至下料传送机构22一侧时,对板件5起支撑作用,避免板件5需要直接抵靠在第二传送带221上,因此避免了板件5在翻转时砸在第二传送带221上的力较大、容易对易碎板件5(如瓷砖)造成损坏;第三,第二横向滑轨223可提供第二滑盘32和第二辊轮222的滑动轨道,使两者可平稳、准确地在第二传送带221和翻转工位11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辊轮222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座225可绕其中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上,且所述第二辊轮222的顶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221的顶端可处于同一水平面,或所述第二辊轮222的顶端低于第二传送带221的顶端。
第二辊轮222通过第二轴承座225安装在第二驱动滑座224上,且第二辊轮222可绕其中轴线旋转;第二辊轮222的顶端与第二传送带22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辊轮222在板件5翻转后,对板件5起支撑作用,使板件5在完全移动至第二传送带221上时更加平稳;而且第二辊轮222可以在滑盘32带动板件5上升时、以及板件5完全移动至第二传送带221上时绕其中轴线旋转,避免了第二辊轮222给板件5的移动带来阻力,且避免了第二辊轮222对板件5造成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辊轮222上套设有第二软胶层2221。第二软胶层2221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塑胶等。第二辊轮222上套设有第二软胶层2221,即在第二辊轮222的外壁贴附有第二软胶层2221;如此设置,可以大大降低第二辊轮222对板件5造成的磨损,对于一些板件5如瓷砖,还可避免刮花板件5。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控制系统4,所述驱动控制系统4包括总控制器41、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43和第三驱动装置44;
所述总控制器41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43和第三驱动装置4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4用于驱动滑盘32移动。
通过总控制器41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43和第三驱动装置44,进而控制第一驱动滑座214、第二驱动滑座224和滑盘32移动;如此设置,不仅实现了翻转板件5的自动化,而且通过总控制器41的控制使整个翻转过程准确、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滑盘32在靠近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启动开关321,所述第一启动开关321与所述总控制器41电性连接。
第一启动开关321可感测板件5的位置,当板件5的一端移动至滑盘32上时,则触动第一启动开关321;第一启动开关321将该信息反馈给总控制器41,总控制器41则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2,使其驱动第一驱动滑座214往翻转工位11一侧滑动;同时总控制器41控制第三驱动装置44,使其驱动滑座往下滑动。设置第一启动开关321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板件5已移动至滑盘32上,以使整个控制闭环更加精准地运行。第一启动开关321可选用重力下压接触开关或光电开关等等。当然,整个翻转过程的控制闭环也可采用测定板件5行程的方式来控制板件5翻转,该方式主要在于总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控制方式的设计,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上在靠近所述翻转工位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启动开关2241,所述第二启动开关2241与所述总控制器41电性连接。
第二启动开关2241可感测板件5的位置,当板件5偏转到下料组件一侧(即抵靠在第二辊轮222)时,则触动第二启动开关2241;第二启动开关2241将该信息反馈给总控制器41;总控制器41控制第三驱动装置44,使其驱动滑盘32往上移动;同时总控制器41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3,使其驱动第二驱动滑座224往第二传送带221一侧移动。设置第二启动开关2241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板件5已抵靠在第二辊轮222上,以使整个控制闭环更加精准地运行。第二启动开关2241可选用重力下压接触开关或光电开关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滑盘32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322。
凹槽322的设计可以提供容纳板件5的一端的位置,当板件5的一端抵在滑盘32上时,具体使板件5的一端位于凹槽322内,因此在板件5翻转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板件5的稳固,避免板件5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322在靠近其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轮或滑动辊轴。设置滑轮和滑动辊轮可以减少板件5在翻转过程中的阻力,且能避免对板件5造成刮花或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322为V型口,所述V型口的开口角度α为90~120°。凹槽322为V型口,可避免板件5在凹槽322内出现过多滑动,造成板件5不稳定、容易掉落。V型口的开口角度α为90~120°,若开口角度α过小,则不方便板件5抵在凹槽322内;若开口角度α过大,则板件5在凹槽322内的平稳性较低;因此开口角度α在90~120°之间能达到较优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322的侧壁贴附有第三软胶层323。
第三软胶层323可以由橡胶、塑料、聚氨酯等材料制成的,第三软胶层323不仅具有一定的弹性,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因此在凹槽322的侧壁贴附有第三软胶层323,可以保护板件5的边角,避免板件5抵在凹槽322内时由于碰撞造成崩边、爆裂。
另一方面,请查阅图6,其中翻转的流程顺序按照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流程顺序,翻转板件5的方法,使用如上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传送带211将板件5运输至翻转工位11,并使板件5的一端位于滑盘32上;
步骤二,滑盘32承接住板件5并往下移动,同时第一辊轮212抵住板件5并往滑盘32所在一侧移动,直至板件5倾斜至第二传送带221所在一侧;
步骤三,滑盘32往上移动,并使板件5落至第二传送带221上,完成翻转。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板件5往第二传送带221所在一侧倾斜并抵第二辊轮222上;
步骤三中,滑盘32在竖向滑轨31上往上移动时,第二辊轮222往第二传送带221一侧移动。
翻转板件5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未翻转的板件5放置在第一传送带211上,第一传送带211将未翻转的板件5往翻转工位11上运输,当板件5的一端移动至翻转工位11时,板件5由于自重,靠近翻转工位11的一端则抵靠在滑盘32上(具体是抵靠在滑盘32的凹槽322内)。
步骤二,滑盘32承接住工件的一端,然后滑盘32在竖向滑轨31上往下移动(具体由总控制器41控制第三驱动装置44带动滑盘32往下移动);同时第一辊轮212抵住板件5并往滑盘32所在一侧移动(具体是总控制器41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2驱动第一驱动滑座214在第一横向滑轨213上往滑盘32所在一侧滑动,进而带动第一辊轮212往滑盘32所在一侧滑动);滑盘32往下移动的速度等于第二辊轮222往滑盘32所在一侧移动的速度;当滑盘32下降到一定位置、且第一辊轮212移动至板件5处于竖直状态时,滑盘32和第一辊轮212停止移动,此时由于第一辊轮212的作用,板件5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因此板件5会往第二传送带221所在一侧倾斜;此时第二辊轮222靠近翻转工位11,因此板件5抵靠在第二辊轮222上;
步骤三,滑盘32在竖向滑轨31上往上移动(具体由总控制器41控制第三驱动装置44带动滑盘32往上移动);同时,第二辊轮222在第二横向滑轨223上往第二传送带221所在一侧移动(具体是总控制器41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3驱动第二驱动滑座224在第二横向滑轨223上往第二传送带221所在一侧移动);滑盘32往上移动的速度等于第二辊轮222往第二传送带221一侧移动的速度;在滑盘32和第二辊轮222移动过程中,板件5慢慢往第二传送带221上靠近;当滑盘32上升到一定位置时,180°翻转后的板件5落在第二传送带上;第二传送带221运行则将翻转后的板件5运输至下一工位;至此便完成了板件5的180°翻转。
在板件5翻转的整个过程中,第一辊轮212、滑盘32和第二辊轮222的移动主要取决于板件5的具体位置,而板件5的具体位置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比如行程开关、光电开关、重力下压接触开关等等。
采用如上所述的翻转机使板件5的翻转更加简单、快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其上设有翻转工位(11);
传送机构(2),包括上料传送机构(21)和下料传送机构(22),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1)和所述下料传送机构(22)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翻转工位(11)的两侧;
翻转机构(3),包括竖向滑轨(31)和滑盘(32),所述竖向滑轨(3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传送机构(2)相互垂直,所述竖向滑轨(31)位于所述翻转工位(11)的正下方,所述滑盘(3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竖向滑轨(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传送机构(21)包括第一传送带(211)、第一辊轮(212)、第一横向滑轨(213)和第一驱动滑座(214);
所述第一传送带(211)和所述第一横向滑轨(213)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第一横向滑轨(21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11)和所述翻转工位(11)之间;
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213)上,所述第一辊轮(212)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212)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座(215)可绕其中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传送机构(22)包括第二传送带(221)、第二辊轮(222)、第二横向滑轨(223)和第二驱动滑座(224),所述第二传送带(221)和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23)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23)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221)和所述翻转工位(11)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23)上,所述第二辊轮(222)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轮(222)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座(225)可绕其中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212)上套设有第一软胶层(2121);所述第二辊轮(222)上套设有第二软胶层(22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控制系统(4),所述驱动控制系统(4)包括总控制器(41)、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43)和第三驱动装置(44);
所述总控制器(41)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43)和第三驱动装置(4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滑座(214)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滑座(224)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4)用于驱动滑盘(32)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盘(32)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3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2)为V型口,所述V型口的开口角度α为90~1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状物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2)的侧壁贴附有第三软胶层(3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28144.1U CN213864243U (zh) | 2020-09-16 | 2020-09-16 | 板状物件翻转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28144.1U CN213864243U (zh) | 2020-09-16 | 2020-09-16 | 板状物件翻转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64243U true CN213864243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4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28144.1U Active CN213864243U (zh) | 2020-09-16 | 2020-09-16 | 板状物件翻转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6424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41668A (zh) * | 2020-09-16 | 2020-12-29 | 佛山市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板状物件翻转机及翻转板件的方法 |
CN114312949A (zh) * | 2021-12-08 | 2022-04-12 | 山东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辅助搬运装置 |
-
2020
- 2020-09-16 CN CN202022028144.1U patent/CN2138642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41668A (zh) * | 2020-09-16 | 2020-12-29 | 佛山市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板状物件翻转机及翻转板件的方法 |
CN112141668B (zh) * | 2020-09-16 | 2025-01-03 | 佛山市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板状物件翻转机及翻转板件的方法 |
CN114312949A (zh) * | 2021-12-08 | 2022-04-12 | 山东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辅助搬运装置 |
CN114312949B (zh) * | 2021-12-08 | 2023-06-23 | 山东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辅助搬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864243U (zh) | 板状物件翻转机 | |
KR100251375B1 (ko) | 물품이송적재장치 | |
CN101565123B (zh) | 物品搬送装置 | |
JP4203094B2 (ja) | 物品搬送装置 | |
CN101497401A (zh) | 输送装置与物件的输送方法 | |
CN101512747B (zh) | 基板运送装置以及基板运送方法 | |
CN112141668B (zh) | 板状物件翻转机及翻转板件的方法 | |
CN201068343Y (zh) | 可改变板状物料方向的气浮输送台 | |
CN106927244A (zh) | 光伏板材高速搬运机器人系统 | |
TW201819321A (zh) | 玻璃板的製造方法及玻璃板製造裝置 | |
JP2011219238A (ja) | 搬送装置 | |
CN110116879A (zh) | 一种高速四向进出提升机 | |
CN105584844A (zh) | 触摸屏基片的输送装置 | |
CN210176022U (zh) | 一种导光板摆动收料机构 | |
CN114538101B (zh) |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线 | |
KR20130023133A (ko) | 청결하고, 고밀도이며, 부드러운-적재 컨베이어 | |
JP2008230774A (ja) | 物品の選択反転装置 | |
CN212397717U (zh) | 折弯系统及其随托装置 | |
CN211282741U (zh) | 一种自动化理瓶机的翻转机构 | |
TWM622126U (zh) | 對接定位機構 | |
TW201210920A (en) | Transportation vehicle and transport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CN113044573A (zh) | 一种掩膜版固定转移机械系统 | |
CN110482202A (zh) | 产线托盘交叉变轨装置 | |
JP5064156B2 (ja) | 物品搬送装置 | |
CN101328576B (zh) | 一种真空镀膜设备及用于该设备的大气回转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FOSHAN TAIGANG CNC PRECISION MACHINE TOOL Co.,Ltd. Assignor: FOSHAN SHIWAN CERAMIC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4012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late shaped object flipping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