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5238U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Google Patents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05238U CN213705238U CN202022064339.1U CN202022064339U CN213705238U CN 213705238 U CN213705238 U CN 213705238U CN 202022064339 U CN202022064339 U CN 202022064339U CN 213705238 U CN213705238 U CN 213705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ance
- weight structure
- contact
- weight
- contact 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包括移动接触网、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沿移动接触网长度方向贯长设置;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目前采用刚性的可移动式接触网,但是现有的刚性可移动式接触网系统成本极高,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线路使用条件要求高,结构可靠性差;其使用电动机来驱动旋转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中,汇流排是一整条的安装在转动支架末端,电动机较多较难控制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的同步性。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也有使用柔性的可移动接触网,用电机在柔性接触网的一侧直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整锚段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等缺陷;由于其采仅采用一个坠砣,可移动接触网长度一般不超过800m。
万吨重载列车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开行的一种超长、超重的货物列车,其特点是:车辆载重力大;列车编挂辆数多。根据现有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开行5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050m,在运煤专线上开行10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其部分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700m。包括有单元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
对于这种长距离的重载列车,比如1400m到1700m的万吨重载列车,若采用内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需要多车解列,且现有的技术成本高,需要租用内燃车停在装卸点;电力牵引车到达装卸点,内燃车和电力牵引车需要互换,效率极低;为了能够互换牵引车辆,还需要新修停车线及转换新,投资增大。重点是目前的内燃机车没有大功率机车,无法牵引重载列车。
实用新型内容
申请人在先的专利技术,第一坠砣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这种方式采用的是承载坠砣的拉绳作用力是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侧的坠砣是对称设置,采用相等重量的坠砣,在两侧分别设置提拉电机,通过提拉电机的作用破坏平衡,实现将接触线从铁轨一侧边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从铁轨上方移动到铁轨一侧边。
通过申请人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上述方案能够有效的实现驱动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或者铁轨的上方,但整个移动接触网在运动的过程中停靠的地点存在不能精准控制的缺陷;比如一侧提拉电机上提坠砣,整个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在提拉电机暂停提拉的一瞬间,由于采用相等重量的坠砣,且整个移动段接触网的摆动存在惯性运动,故此在提拉电机暂停提拉的一瞬间,接触网中的接触线存在不能立即停止的情况。
现有的柔性接触网技术中,包括现有实际应用的技术以及在先专利申请文件中均没有披露该缺陷,申请人自信是在本行业中首次发现该技术缺陷,若该缺陷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移动接触网的急停问题,导致产品在商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申请人经过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就此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申请人提供了一套能够有效控制停靠点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且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成本更低,运行更可靠,受天气影响更小,维护更简单;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网还克服原有采用拖拽的方式进行移动的不足,改用重力补充的方式进行移动,其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进,即可实现更长距离(1600m-1700m)的整体式移动。除了能够满足现有机车的货运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还可以有效的应用到万吨列车这样的重载列车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包括移动接触网、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沿移动接触网长度方向贯长设置;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
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拖拽电机,所述拖拽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拖拽电机提供的拖拽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
进一步的,移动接触网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平衡拉动机构停止作动,平衡拉动机构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放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的拉绳长度放长,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
第三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的拉绳长度卷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提拉电机,所述提拉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所述提拉电机提供的提拉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坠砣结构。
进一步的,移动接触网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平衡拉动机构停止作动,平衡拉动机构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第二坠砣结构高度保持不变,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放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二坠砣结构下降,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
第三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卷收,第二坠砣结构上升,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上,另一端设置在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上。
进一步的,第一根立柱和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点结构和第二固定点结构;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中的第一固定点结构上;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设置在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中的第一固定点结构上;
关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设置方式为:
第一种: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或者
第二种: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二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最后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进一步的,当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拖拽电机时,设置方式为:所述拖拽电机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时;
所述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拉绳与所述拖拽电机中的拉绳汇结到连接件上后再连接到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点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重合,转动腕臂结构的第一固定点结构处设置有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上。
进一步的,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有承力索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承力索设置在承力索机构上,所述接触线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上;
还包括绝缘连接件,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到绝缘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绝缘连接件上;或者
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到绝缘连接件上,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绝缘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在相对较重的第二坠砣结构处设置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由于辅助平衡拉动机构抬升第二坠砣结构;
所述辅助驱动装置有如下几种结构方案:
第一种方式:采用辅助提升电机拉动第二坠砣结构上移动;
第二种方式:采用电动/液压推杆设置在第二坠砣结构上方拉动第二坠砣结构上移动;
第三种方式:采用电动/液压推杆设置在第二坠砣结构下方推动第二坠砣结构上移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包括移动接触网、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沿移动接触网长度方向贯长设置;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
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处于静止、向另一移动或者向一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上述的拖拽电机或上述的提拉电机。
进一步,移动接触网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一端的拖拽电机和另一端的提拉电机停止作动,拖拽电机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提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第一、二坠砣结构处于静止状态,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一端的拖拽电机处于放线状态,拖拽电机的拉绳长度放长,提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一坠砣结构上升,第二坠砣结构下降,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另一边移动;
第三种:一端的拖拽电机处于收线状态,拖拽电机的拉绳长度卷收,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卷收,第一坠砣结构下降,第二坠砣结构上升,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一边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设置第一坠砣结构,另一端设置第二坠砣结构,重点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然后将平衡拉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2、传统的刚性可移动接触网,由于其结构复杂,需要承载刚性的汇流排,部件元器件多,重量大,立柱之间的间隔距离在9-12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接触网,立柱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设置在40-50M,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接触网承力索受力更均匀,且工期短,受天气、温差等因素影响小,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寿命长,可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方便安装和检修、固定接触网结构相似等诸多优点。
3、传统的柔性可移动接触网中,采用单侧直接拖拽承力索,这行方式对于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同时单侧拖拽的方式,对接触网本身结构破坏性大,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侧重力平衡的方式,利用平衡拉动机构只需要较少的外部驱动力即可破坏原有平衡系统,正是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采用重力补偿的方式来实现柔性接触网的移动,采用两侧均设置坠砣的方式,通过破坏两个坠砣之间的平衡关系,用较少的驱动力,实现了长距离,比如(1600m-1700m)的整体式移动。这种移动方式在目前的可移动柔性接触网中,是一种创举,暂未发现有现有技术或者在先专利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装置实现柔性可移动接触网的移动。
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万吨重载列车将不再采用内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克服了传统需要多车解列,甚至无法牵引重载列车的情况,能够有效地满足万吨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节省购置内燃机车的费用、节省了现有对内燃机车进行调配、维护检修等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第一种实施方式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第一种实施方式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带有辅助驱动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带有辅助驱动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带有辅助驱动装置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第二种实施方式主视图;
图8是图7局部放大图;
图9是第一、二固定点结构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接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一固定点结构上示意图;
图15是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示意图;
图16是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含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同时含有拖拽电机和提拉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接触网;2、第一坠砣结构;3、第二坠砣结构;4、承力索; 5、接触线;6、平衡拉动机构;7、拖拽电机;8、辅助提升电机;9、电动/液压推杆;10、提拉电机;11、第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12、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13、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131、承力索机构;132、定位机构;14、绝缘连接件;15、连接件;A、第一固定点结构;B、第二固定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包括移动接触网1、第一坠砣结构2和第二坠砣结构3;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 设置在移动接触网1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设置在移动接触网1的另一端;
承力索4和/或接触线5沿移动接触网长度方向贯长设置;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另一端;
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6,所述平衡拉动机构6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接触网1另一端(右端)的第二坠砣结构3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1一端(左端)的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始终具有向另一端(右)的运动趋势;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1中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在移动接触网1中的接触线5本身具有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在采用平衡拉动机构的方式来控制其运动状态,可克服整个移动接触网 1在运动的过程中停靠的地点存在不能精准控制的缺陷。
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拖拽电机7,所述拖拽电机7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1的一端;所述拖拽电机7提供的拖拽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1的一端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上(拖拽动力可以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上,也可以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5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的拖拽动力可以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上,也可以作用在转动腕臂结构,通过拖拽转动腕臂结构实现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移动的目的。
移动接触网1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3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1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平衡拉动机构停止作动,平衡拉动机构(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放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放长,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向右边移动);
第三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卷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向左边移动)。
图3中示出的是接触线5位于铁轨中心线上方与主线路接触线5电气连接的示意图,当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卷收,转动腕臂结构左摆动,接触线5与主线路接触线5脱离,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即移动到铁路一侧边。此时可进行货运列车装卸货或者检修作业。
当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放长,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向右边移动),即便移动到铁路中心线上方,接触线5与主线路接触线5电气连接,此时货运列车驶入或者驶出货运站。
由于另一端的坠砣结构重,移动接触网1具有向较重坠砣结构运动的趋势,平衡拉动机构在停止作动状态、放拉绳或者卷收拉绳的任意时刻,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拖拽力作为精准的调控力,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拖拽力和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拉力共同作用在移动接触网1的一端。所以在移动接触网1的整个工作状态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均是处于有效的拉力控制中,完全克服了原有整个移动段接触网的摆动存在惯性运动而不能立即停止的缺陷。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相对较重的第二坠砣结构3处设置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由于辅助平衡拉动机构抬升第二坠砣结构3;
所述辅助驱动装置有如下几种结构方案:
如图4所示,第一种方式:采用辅助提升电机8拉动第二坠砣结构3上移动;本实施例中将辅助提升电机8设置在坠砣架上,辅助提升电机8通过一根拉绳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由于第二坠砣结构3的重量较大,可以采用辅助提升电机8拉动第二坠砣结构3上移动。
如图5所示,第二种方式:采用电动/液压推杆99设置在第二坠砣结构3 上方拉动第二坠砣结构3上移动;
如图6所示,第三种方式:采用电动/液压推杆99设置在第二坠砣结构3 下方推动第二坠砣结构3上移动。
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提拉电机10,所述提拉电机10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1的另一端;所述提拉电机10提供的提拉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1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
移动接触网1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3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1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平衡拉动机构停止作动,平衡拉动机构(提拉电机10)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第二坠砣结构3高度保持不变,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放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提拉电机10)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二坠砣结构3下降,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
第三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提拉电机10)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卷收,第二坠砣结构3上升,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
由于另一端的坠砣结构重,移动接触网1具有向较重坠砣结构运动的趋势,平衡拉动机构(提拉电机10)在停止作动状态、放拉绳或者卷收拉绳的任意时刻,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提升力作为精准的调控力,提拉电机10提升第二坠砣结构3,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提拉电机10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二坠砣结构3下降,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所以在移动接触网1的整个工作状态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均是处于有效的拉力控制中,完全克服了原有整个移动段接触网的摆动存在惯性运动而不能立即停止的缺陷。
请参阅图1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11上,另一端设置在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12上。
如图9所示,图9是在图2的基础上,以移动接触网1左端俯视图做进一步补充说明,第一根立柱和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点结构A和第二固定点结构B;
如图9所示,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11中的第一固定点结构A上;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另一端设置在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12中的第一固定点结构A上;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二固定点结构旨在说明绳索连接的空间位置,至于固定点结构本身的结构并不是本专利保护的点,为了以示公开说明,提供几种实施方式,比如将绳索直接系在第一或二固定点处,也可以在第一或二固定点出配置相应的挂钩,只要能够方便系住绳索即可。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固定点设置转动腕臂的自由端,第二固定点设置在转动腕臂本体的任意位置处。
参见图7,为了便于安装承力索和接触线5,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点即转动腕臂的自由端安装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13,移动接触网1定位装置有承力索机构131和定位机构132,所述承力索4设置在承力索机构131上,所述接触线5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132上,
当然存在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重合的情况,本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为:在第一固定点即动腕臂的自由端安装移动接触网1定位装置,第二固定点就设置在定位装置的任意位置(比如图7中的C点),只要能系住绳索即可实现拖动即可。以此作为第一固定点结构和第二固定点结构重合的说明。
作为一种实际的应用情况,实际的工况中存在只有接触线5的情况,也存在接触网和承力索同时存在的情况。
但同时采用接触线5和承力索的时候,为了方便与第一、二坠砣结构的连接,可以设置绝缘连接件14,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5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到绝缘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作用在绝缘连接件上;或者
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5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到绝缘连接件上,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的重量作用在绝缘连接件14上。
上述讨论的是实际工况中承力索和接触线5的连接情况,下面具体讨论本专利中坠砣结构的连接方式:
第一种: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补充说明:图10是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接触线5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接触线5 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或者
第二种: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最后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坠砣结构3的设置方式参见第一坠砣的设置方式,参见图10至图13即可。
第三种:
作为一种特殊的设置方式:如图12所示,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5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连接,或者
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5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连接。另一端的设置方式图中未示出,可参见图12的设置方式。
关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的设置有三种方式为:
第一种:如图14所示,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一固定点结构上;
第二所:如图15所示,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第三种:如图16所示,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5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连接,或者,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5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连接。
如图1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时;所述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1还包括连接件15,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的拉绳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中的拉绳汇结到连接件上后再连接到第二固定点结构B上。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1,包括移动接触网1、第一坠砣结构2和第二坠砣结构3;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设置在移动接触网1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设置在移动接触网1的另一端;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沿移动接触网1长度方向贯长设置;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所述第一坠砣结构 2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的另一端;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向另一移动或者向一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上述中的拖拽电机7或上述中的提拉电机10。
上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拖拽电机7在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侧来提供拖拽力,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采用提拉电机10提供的提拉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1 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坠砣结构3。通过提来第二坠砣结构3的升降来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2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1中同时采用拖拽电机 7和提拉电机10,其安装的位置和结构如上述实施方法,移动接触网1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3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1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2的重量,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一端的拖拽电机7和另一端的提拉电机10停止作动,拖拽电机7 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提拉电机10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第一、二坠砣结构处于静止状态,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 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一端的拖拽电机7处于放线状态,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放长,提拉电机10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一坠砣结构2上升,第二坠砣结构3下降,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另一边移动;
第三种:一端的拖拽电机7处于收线状态,拖拽电机7的拉绳长度卷收,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3上的拉绳长度卷收,第一坠砣结构2下降,第二坠砣结构3上升,移动接触网1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5整体向一边移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接触网、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沿移动接触网长度方向贯长设置;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
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向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或者向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拖拽电机,所述拖拽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拖拽电机提供的拖拽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平衡拉动机构停止作动,平衡拉动机构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放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的拉绳长度放长,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
第三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的拉绳长度卷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提拉电机,所述提拉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所述提拉电机提供的提拉动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坠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平衡拉动机构停止作动,平衡拉动机构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第二坠砣结构高度保持不变,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放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二坠砣结构下降,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另一端即较重的第二坠砣方向移动;
第三种:平衡拉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平衡拉动机构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卷收,第二坠砣结构上升,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一端即较轻的第一坠砣结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第一根立柱和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点结构和第二固定点结构;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中的第一固定点结构上;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设置在最后一根立柱的转动腕臂结构中的第一固定点结构上;
关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设置方式为:
第一种: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或者
第二种: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二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最后一根立柱转动腕臂结构上的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第三种: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连接,或者
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的设置方式为:
第一种: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一固定点结构上;
第二所: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第三种: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连接,或者
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后与所述平衡拉动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拖拽电机时,设置方式为:所述拖拽电机提供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坠砣结构提供的重量作用力作用在第二固定点结构上时;
所述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拉绳与所述拖拽电机中的拉绳汇结到连接件上后再连接到第二固定点结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点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重合,转动腕臂结构的第一固定点结构处设置有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定位装置有承力索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承力索设置在承力索机构上,所述接触线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上;
还包括绝缘连接件,承力索的一端和接触线的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到绝缘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绝缘连接件上;或者
承力索的另一端和接触线的另一端往外延伸汇结到绝缘连接件上,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绝缘连接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3、4、5、7、8、9、10或11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相对较重的第二坠砣结构处设置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由于辅助平衡拉动机构抬升第二坠砣结构;
所述辅助驱动装置有如下几种结构方案:
第一种方式:采用辅助提升电机拉动第二坠砣结构上移动;
第二种方式:采用电动/液压推杆设置在第二坠砣结构上方拉动第二坠砣结构上移动;
第三种方式:采用电动/液压推杆设置在第二坠砣结构下方推动第二坠砣结构上移动。
13.一种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接触网、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沿移动接触网长度方向贯长设置;
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
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
还包括平衡拉动机构,所述平衡拉动机构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向另一移动或者向一移动,从而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包括权利要求2中的拖拽电机或权利要求4中的提拉电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另一端的第二坠砣结构重量大于移动接触网一端的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始终具有向另一端的运动趋势;
所述平衡拉动机构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一端的拖拽电机和另一端的提拉电机停止作动,拖拽电机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提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保持不变,第一、二坠砣结构处于静止状态,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种:一端的拖拽电机处于放线状态,拖拽电机的拉绳长度放长,提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放长,第一坠砣结构上升,第二坠砣结构下降,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另一边移动;
第三种:一端的拖拽电机处于收线状态,拖拽电机的拉绳长度卷收,拉电机作用在第二坠砣结构上的拉绳长度卷收,第一坠砣结构下降,第二坠砣结构上升,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整体向一边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64339.1U CN213705238U (zh) | 2020-09-19 | 2020-09-19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64339.1U CN213705238U (zh) | 2020-09-19 | 2020-09-19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05238U true CN213705238U (zh) | 2021-07-16 |
Family
ID=7679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64339.1U Active CN213705238U (zh) | 2020-09-19 | 2020-09-19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052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29641A (zh) * | 2020-09-19 | 2021-05-25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方法 |
-
2020
- 2020-09-19 CN CN202022064339.1U patent/CN2137052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29641A (zh) * | 2020-09-19 | 2021-05-25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09514B (zh) |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控制方法 | |
CN111409513B (zh) |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控制方法 | |
CN112829641A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0486885C (zh) | 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供电装置 | |
CN105673070A (zh) |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斜井中的运输系统以及该系统安装方法 | |
CN212332635U (zh) | 基于钢轮钢轨的集装箱悬挂式运输车辆 | |
CN213705238U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
CN207877135U (zh) | 一种轮轨式提梁机 | |
CN112498376A (zh) | 煤矿运输系统的混合动力单轨吊 | |
CN2889781Y (zh) | 柔性可移动接触网 | |
CN112829640A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2243032U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
CN212373193U (zh) | 恒定张力移动接触网 | |
CN208563005U (zh) | 导向轨、走行装置、轨道、物流运输车及物流运输系统 | |
CN213976674U (zh) | 一种用于单轨吊的起吊梁 | |
CN218085175U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
CN212889959U (zh) | 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及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
CN212195165U (zh) |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 | |
CN202785375U (zh) | 一种隧道救援起重机 | |
CN210505272U (zh) | 气动单轨吊 | |
CN213442186U (zh) |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 | |
CN114148222A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203211120U (zh) | 一种电气化铁路装煤漏斗仓下刚性可移动接触网 | |
CN214564766U (zh) | 力传递机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4607171U (zh) | 消除施工误差的定位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