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2193U - 磁吸式话务耳机 - Google Patents
磁吸式话务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62193U CN213462193U CN202022114848.0U CN202022114848U CN213462193U CN 213462193 U CN213462193 U CN 213462193U CN 202022114848 U CN202022114848 U CN 202022114848U CN 213462193 U CN213462193 U CN 213462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dio
- microphone
- input
- external microphon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式话务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支架、第一耳罩、第二耳罩和外接麦克风,通过外接麦克风与所述第二耳罩之磁性连接,所述耳机电路板内设有音频切换开关电路,所述音频切换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内置麦克风及外接麦克风的音频输入接口连接,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用于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通过磁吸方式将所述耳机电路板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切换至所述外接麦克风。如此,通过磁吸方式可实现外接麦克风接入和拆除,实现话务耳机和日常耳机之间的转换,以满足在两种不同的场景下的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式话务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话务头戴式耳机通常为专用式耳机,耳机上设有对外延伸的麦克风话筒,麦克风话筒通常与耳机主体之间固定连接,且无法拆卸。因此,此类耳机通常只能作为专用的话务耳机使用。由于日常使用头带式耳机通常不包含有对外延伸的麦克风话筒,此类耳机作为话务耳机通话质量较差。因此,如何实现话务耳机和日常耳机之间的转换。以满足在两种不同的场景下的应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磁吸式话务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吸式话务耳机,所述磁吸式话务耳机包括:
头戴式耳机支架;
第一耳罩;
第二耳罩,所述第二耳罩内设有耳机电路板;
外接麦克风,所述外接麦克风与所述第二耳罩之磁性连接,所述耳机电路板内设有音频切换开关电路,所述音频切换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内置麦克风及外接麦克风的音频输入接口连接,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用于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通过磁吸方式将所述耳机电路板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切换至所述外接麦克风。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接麦克风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输入音频接头和第二输入音频接头;
所述第二耳罩的外接麦克风的音频输入接口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三输入音频接头和第四输入音频接头,所述第一输入音频接头、第二输入音频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音频接头、第四输入音频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耳罩内还设有电池;
所述外接麦克风外侧还分别设有第一电源接头和第二电源接头;
所述第二耳罩的外接相应位置还分别设有第三电源接头和第四电源接头,所述第一电源接头、第二电源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源接头、第四电源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包括:霍尔切换开关和通道选择器,所述霍尔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通道选择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的第一音输入端与所述内置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的第二音输入端与外接麦克风的音频出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的音频输出端与所述耳机电路板的音频输入端连接;
所述外接麦克风内还设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外接麦克风靠近第二耳罩时,将所述耳机电路板音频输入信号切换至外接麦克风。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接麦克风为单向声音接收麦克风;
所述内置麦克风为全向声音接收麦克风。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耳机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蓝牙芯片;
第一蓝牙天线,所述第一蓝牙芯片通过所述第一蓝牙天线与蓝牙设备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耳机电路板还包括: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接口通过所述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与所述第一蓝牙芯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蓝牙芯片还通过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内置麦克风和外置麦克风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芯片将输入音频信号传输至蓝牙设备。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耳罩上还设有音频输入接口,所述音频输入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扬声器连接,以通过有线方式引入音频信号,并通过第一扬声器播放。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耳罩内还设有第二耳机电路板,所述耳机电路包括:
第二蓝牙芯片;
第二蓝牙天线,所述第二蓝牙芯片通过所述第二蓝牙天线与蓝牙设备无线连接;
第二音频输出接口,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蓝牙芯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以将所述第二蓝牙芯片输出的信号输出至第二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话务耳机通过外接麦克风与所述第二耳罩之磁性连接,所述耳机电路板内设有音频切换开关电路,所述音频切换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内置麦克风及外接麦克风的音频输入接口连接,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用于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通过磁吸方式将所述耳机电路板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切换至所述外接麦克风。如此,通过磁吸方式可实现外接麦克风接入和拆除,实现话务耳机和日常耳机之间的转换,以满足在两种不同的场景下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话务耳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蓝牙芯片、第一蓝牙天线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切换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外接头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置麦克风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头戴式耳机支架10;
第一耳罩20;
第二耳罩30;
第三输入音频接头301;
第四输入音频接头302;
第三电源接头303;
第四电源接头304;
音频输入接口305;
耳机电路板306;
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
霍尔切换开关30611;
通道选择器30612;
第一蓝牙芯片3061;
第一蓝牙天线3063;
第一音频输出接口3064;
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3065;
扬声器3066;
电池3067;
内置麦克风3068;
外接麦克风40;
第一输入音频接头401;
第二输入音频接头402;
第一电源接头403;
第二电源接头404;
磁铁405。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式话务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支架10、第一耳罩20、第二耳罩30和外接麦克风40,第二耳罩30内设有耳机电路板306;如图1至4中所示,耳机电路板306设置在第二耳罩30内,以对输入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3066进行播放,获取将麦克风输入的音频信号通过有线或蓝牙无法的方式传输,实现音频的传输或录音存储,实现话务耳机的音频的传输、录音和音频信号的播放,实现话务耳机的基本功能。
外接麦克风40与第二耳罩30之磁性连接,耳机电路板306内设有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音频切换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分别与内置麦克风3068及外接麦克风40的音频输入接口305连接,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用于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通过磁吸方式将耳机电路板306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3068切换至外接麦克风40。如图1至4中所示,耳机电路板306通过麦克风来获取佩戴者的音频信号时,可通过内置的麦克风来获取佩戴者的音频信号。但是,由于内置的麦克风通常设置在耳机电路板306处或附近,且远离佩戴者的口腔部位。佩戴者的音频信号被分散后传达到内置麦克风3068处,导致内置麦克风3068所获取的音频信号可可能并不清晰,影响通话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将耳机电路板306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3068切换至外接麦克风40。如此,可在现有耳机的基础上,通过接入外接麦克风40来获取佩戴者的输出音频信号,实现音频信号的清晰输入和传输,提高通话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话务耳机,通过外接麦克风40与第二耳罩30之磁性连接,耳机电路板306内设有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音频切换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分别与内置麦克风3068及外接麦克风40的音频输入接口305连接,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用于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将耳机电路板306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3068切换至外接麦克风40。如此,通过磁吸方式可实现外接麦克风40接入和拆除,实现话务耳机和日常耳机之间的转换,以满足在两种不同的场景下的应用。
参阅图1至4和图8,外接麦克风40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输入音频接头401和第二输入音频接头402;如图1至4和图8中所示,通过第一输入音频接头401和第二输入音频接头402,可将外接麦克风40内的采集的音频信号输出。
第二耳罩30的外接麦克风40的音频输入接口305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三输入音频接头301和第四输入音频接头302,第一输入音频接头401、第二输入音频接头402分别与第三输入音频接头301、第四输入音频接头302连接。如图1至4和图8中所示,第二耳罩30的外侧设有与外接麦克风40相适配的安装面,且在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三输入音频接头301和第四输入音频接头302,通过第三输入音频接头301和第四输入音频接头302分别在连接外接麦克风40通过磁吸接入到第二耳罩30时与第一输入音频接头401和第二输入音频接头402电性连接。如此,可将外接麦克风40输出的音频信号引入到第二耳罩30内的耳机电路板306内。第一输入音频接头401、第二输入音频接头402、第三输入音频接头301和第四输入音频接头302分别为金属接头,如此,接入方式相对简单,且接入后可较好地电性连接,完成音频信号的有效可靠传输。
参阅图1至4和图8,第二耳罩30内还设有电池3067;如图1至4中和图8所示,电池3067可为第二耳罩30内的耳机电路板306及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等电子设备供电。电池3067可为锂电池3067,以便于日常电池3067通过对外接口充电,如此无需频繁更换电池3067,方便用户的使用。
外接麦克风40外侧还分别设有第一电源接头403和第二电源接头404;第二耳罩30的外接相应位置还分别设有第三电源接头303和第四电源接头304,第一电源接头403、第二电源接头404分别与第三电源接头303、第四电源接头304连接。如图1至3中所示,第二耳罩30的外侧设有与外接麦克风40相适配的安装面,且在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三电源接头303和第四电源接头304,通过第三电源接头303和第四电源接头304分别在连接外接麦克风40通过磁吸接入到第二耳罩30时与第一电源接头403和第二电源接头404电性连接。如此,可将电池3067的供电电源引出至外接麦克风40,为外接麦克风40供电。第一电源接头403、第二电源接头404、第三电源接头303和第四电源接头304分别为金属接头,如此,接入方式相对简单,且接入后可较好地电性连接,完成电源的有效可靠传输。
参阅图4和图6,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包括:霍尔切换开关30611和通道选择器30612,所述霍尔切换开关30611的输出端与所述通道选择器3061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30612的第一音输入端与所述内置麦克风3068的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30612的第二音输入端与外接麦克风40的音频出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30612的音频输出端与所述耳机电路板306的音频输入端连接;外接麦克风40内还设有磁铁405,磁铁405用于外接麦克风40靠近第二耳罩30时,将耳机电路板306音频输入信号切换至外接麦克风40。如图4和图6中所示,霍尔切换开关30611的两个输入通道分别与外接麦克风40和内置麦克风3068连接,以实现两个通道的切换。当外接麦克风40没有接入时,霍尔切换开关30611将选择内置麦克风3068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耳机电路板306进行音频信号的采集,并传输。而当有外接麦克风40接入时,由于外接麦克风40内设有磁铁405,磁铁405靠近霍尔切换开关30611后,霍尔切换开关30611内产生通道切换信号,将选择外置麦克风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耳机电路板306进行音频信号的采集,并传输。如此,在外接麦克风40接入或没有接入时,可实现通道的切换。采用霍尔切换开关30611可实现通道的自动切换,相对采用软件的方法切换具有切换速度快,可靠性高,无需软件处理判断等复杂过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接麦克风40为单向声音接收麦克风;由于外接麦克风40可直接延伸到佩戴者的口腔部位,采用单向声音接收麦克风可直接采集佩戴者输出的音频信号,减少其他音频信号的干扰,提供通话的质量。
内置麦克风3068为全向声音接收麦克风。当没有连接外接麦克风40时,内部麦克风由于设置在远离佩戴者的口腔部位,采用全向声音接收麦克风可较好地获取到佩戴者的音频信号,避免采集不到信号的情况发生。
参阅图4和图5,耳机电路板306还包括:第一蓝牙芯片3061、第一蓝牙天线3063和第一音频输出接口3064,第一蓝牙芯片3061通过第一蓝牙天线3063与蓝牙设备无线连接;如图5中所示,第一蓝牙芯片3061通过信号滤波电路与蓝牙天线连接,以通过第一蓝牙天线3063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实现与音频输出设备的无线信号连接。
第一音频输出接口3064与第一蓝牙芯片3061的音频输出端连接,以将第一蓝牙芯片3061输出的信号输出至第一扬声器3066。如图5中所示,第一蓝牙芯片3061上设有SPK_RP音频信号输出端和SPK_RN音频信号输出端,通过SPK_RP和SPK_RN音频信号输出端可将音频信号输出至耳罩内的第一扬声器3066直接进行声音的播放。
参阅图7,耳机电路板306还包括: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3065,第一音频输出接口3064通过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3065与第一蓝牙芯片3061的音频输出端连接。如图7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有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3065,以通过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3065对蓝牙芯片输出的音频信号进一步放大后,再通过扬声器3066进行播放。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一音频接口SPK+和第二音频接口SPK-音频信号输出端输出至扬声器3066直接进行声音的播放。
参阅图5和图6,第一蓝牙芯片3061还通过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分别与内置麦克风3068和外置麦克风连接,以通过第一蓝牙芯片3061将输入音频信号传输至蓝牙设备。如图5和图6中所示,通过内置麦克风3068和外置麦克风接收耳机佩戴者的输出语音信号,并将耳机佩戴者的输出语音信号通过第一蓝牙芯片3061传输至音频输出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网络等,以实现对音频信号录音或者传送传输。通过采用音频切换开关电路3061切换后将音频信号直接输入到第一蓝牙芯片3061内。如此,蓝牙芯片无需对两路音频信号分别处理,只需要处理一路即可,减少蓝牙芯片的功耗。
参阅图1至图3,第二耳罩30上还设有音频输入接口305,音频输入接口305通过第一电路板与第一扬声器3066连接,以通过有线方式引入音频信号,并通过第一扬声器3066播放。也就是,在蓝牙信号不好获取无需蓝牙传输的情况下,可采用有线的方式来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同时也可以为第二耳罩30内的电池3067充电。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耳罩20内还设有第二耳机电路板306,耳机电路包括:第二蓝牙芯片、第二蓝牙天线和第二音频输出接口,第二蓝牙芯片通过第二蓝牙天线与蓝牙设备无线连接;如图1至4中所示,第二蓝牙芯片通过信号滤波电路与蓝牙天线连接,以通过第二蓝牙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实现与音频输出设备的无线信号连接。
第二音频输出接口与第二蓝牙芯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以将第二蓝牙芯片输出的信号输出至第二扬声器3066。如图4和图5中所示,与第一蓝牙芯片3061相同,第二蓝牙芯片上设有SPK_RP音频信号输出端和SPK_RN音频信号输出端,通过SPK_RP和SPK_RN音频信号输出端可将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一耳罩20内的第二扬声器30664,以通过扬声器3066直接进行声音的播放,实现立体声音的播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式耳机支架;
第一耳罩;
第二耳罩,所述第二耳罩内设有耳机电路板;
外接麦克风,所述外接麦克风与所述第二耳罩之磁性连接,所述耳机电路板内设有音频切换开关电路,所述音频切换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分别与内置麦克风及外接麦克风的音频输入接口连接,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用于在外置麦克风接入后,通过磁吸方式将所述耳机电路板的音频输入信号从内置麦克风切换至所述外接麦克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麦克风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输入音频接头和第二输入音频接头;
所述第二耳罩的外接麦克风的音频输入接口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三输入音频接头和第四输入音频接头,所述第一输入音频接头、第二输入音频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音频接头、第四输入音频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罩内还设有电池;
所述外接麦克风外侧还分别设有第一电源接头和第二电源接头;
所述第二耳罩的外接相应位置还分别设有第三电源接头和第四电源接头,所述第一电源接头、第二电源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源接头、第四电源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包括:霍尔切换开关和通道选择器,所述霍尔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通道选择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的第一音输入端与所述内置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的第二音输入端与外接麦克风的音频出端连接,所述通道选择器的音频输出端与所述耳机电路板的音频输入端连接;
所述外接麦克风内还设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外接麦克风靠近第二耳罩时,将所述耳机电路板音频输入信号切换至外接麦克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麦克风为单向声音接收麦克风;
所述内置麦克风为全向声音接收麦克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电路板包括:
第一蓝牙芯片;
第一蓝牙天线,所述第一蓝牙芯片通过所述第一蓝牙天线与蓝牙设备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电路板还包括: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第一音频输出接口通过所述第一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与所述第一蓝牙芯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芯片还通过所述音频切换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内置麦克风和外置麦克风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芯片将输入音频信号传输至蓝牙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罩上还设有音频输入接口,所述音频输入接口通过耳机电路板与第一扬声器连接,以通过有线方式引入音频信号,并通过第一扬声器播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话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罩内还设有第二耳机电路板,所述第二耳机电路板包括:
第二蓝牙芯片;
第二蓝牙天线,所述第二蓝牙芯片通过所述第二蓝牙天线与蓝牙设备无线连接;
第二音频输出接口,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蓝牙芯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以将所述第二蓝牙芯片输出的信号输出至第二扬声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14848.0U CN21346219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磁吸式话务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14848.0U CN21346219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磁吸式话务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62193U true CN213462193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32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14848.0U Active CN21346219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磁吸式话务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6219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43008A (zh) * | 2021-07-13 | 2021-10-22 |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的外置麦克风检测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9-23 CN CN202022114848.0U patent/CN2134621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43008A (zh) * | 2021-07-13 | 2021-10-22 |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的外置麦克风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3543008B (zh) * | 2021-07-13 | 2023-02-28 |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的外置麦克风检测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48617B2 (en) | Bluetooth earphone | |
CN214101705U (zh) | 防风噪耳机 | |
CN107071608B (zh) |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0579152U (zh) |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及tws耳机 | |
WO2019114531A1 (zh) | 一种具有助听功能的蓝牙芯片、蓝牙耳机及无线助听系统 | |
CN212649682U (zh) | 组合tws后可成为头戴式的蓝牙耳机 | |
CN204362270U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CN102595265B (zh) | 具有录音功能的通讯用耳麦组合 | |
CN112040383A (zh) | 助听装置 | |
JP2022098451A (ja) | 聴覚装置における押しボタンのための支持発泡体 | |
CN205123953U (zh) | 耳机麦克风 | |
CN204090073U (zh) | 一体式蓝牙耳机音箱 | |
CN101227758A (zh) | 音频设备的噪音消除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带静音装置的音频设备 | |
CN213462193U (zh) | 磁吸式话务耳机 | |
CN106658265B (zh) |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3403429U (zh) | 一种耳机 | |
JP3066305U (ja) | 聴力補助器 | |
CN204948300U (zh) | 一种无线有线双模式耳塞 | |
CN101437189A (zh) | 具有助听功能的无线耳机 | |
CN206807701U (zh) | 基于nfc技术的蓝牙耳机 | |
CN210579153U (zh) | Tws耳机充电盒及tws耳机 | |
CN215499484U (zh) | 一种无线降噪耳机 | |
CN101373993A (zh) | 立体声蓝牙耳机 | |
CN222283455U (zh) | 一种ows耳机 | |
CN219611982U (zh) | 一种外置麦克风的助听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