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8660U - 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48660U CN213448660U CN202021943022.9U CN202021943022U CN213448660U CN 213448660 U CN213448660 U CN 213448660U CN 202021943022 U CN202021943022 U CN 202021943022U CN 213448660 U CN213448660 U CN 2134486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water
- chamber
- partition wall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处理池,所述雨水处理池的内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滤墙、第一隔断墙、第二隔断墙和第三隔断墙,所述过滤墙、第一隔断墙、第二隔断墙和第三隔断墙依次将雨水处理池分隔为蓄水室、过滤室、储水室、清水室和用水室,所述蓄水室底部设有储泥槽,且蓄水室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井盖。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井盖的设置,实现了能够将雨水中的较大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墙的设置,实现了能够将通过渗透作用对雨水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储泥槽和污泥泵的设置,能够及时对沉降在蓄水室底部的污泥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冲厕、路面喷洒、绿化浇灌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居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是未来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为此提出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处理池,所述雨水处理池的内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滤墙、第一隔断墙、第二隔断墙和第三隔断墙,所述过滤墙、第一隔断墙、第二隔断墙和第三隔断墙依次将雨水处理池分隔为蓄水室、过滤室、储水室、清水室和用水室,所述蓄水室底部设有储泥槽,且蓄水室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井盖,所述储泥槽底部安置有污泥泵,所述过滤室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且活性炭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白沙层,所述第一隔断墙的底部开设有过滤孔,且过滤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孔式过滤网,所述储水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井盖,且储水室的底部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液位计,所述雨水处理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水管,且循环泵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吸水管的末端延伸至储水室的底部,所述排水管的末端延伸至清水室的底部,所述清水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井盖,且清水室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液位计,所述用水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三井盖,且用水室的底部安置有提升泵,所述清水室和用水室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污泥泵和提升泵规格一致,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规格一致,所述吸水管和排水管规格一致。
优选的,所述蓄水室的顶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能够将雨水汇聚至过滤井盖。
优选的,所述雨水处理池固定设置在地下,且雨水处理池底部和侧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夯实土层、混凝土垫层、防渗层和透水层。
优选的,所述过滤室、储水室、清水室和用水室的体积一致,所述蓄水室的体积大于过滤室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第二井盖和第三井盖的规格一致,所述过滤井盖和第一井盖的直径相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通过过滤井盖的设置,实现了能够将雨水中的较大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墙的设置,实现了能够将通过渗透作用对雨水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储泥槽和污泥泵的设置,能够及时对沉降在蓄水室底部的污泥进行处理。
(2)、该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通过白沙层和活性炭层的设置,实现了能够对雨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等杂质进行处理,从而使得雨水能够达到使用标准,通过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的设置实现了能够有效的防止因储水室缺水而导致循环泵空转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雨水处理池;2、过滤墙;3、第一隔断墙;4、第二隔断墙;5、第三隔断墙;6、蓄水室;7、过滤室;8、储水室;9、清水室;10、用水室;11、过滤井盖;12、第一井盖;13、第二井盖; 14、第三井盖;15、储泥槽;16、污泥泵;17、白沙层;18、活性炭层;19、过滤孔;20、循环泵;21、吸水管;22、排水管;23、第一液位计;24、提升泵;25、集水槽;26、第二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处理池1,雨水处理池1的内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滤墙2、第一隔断墙3、第二隔断墙4和第三隔断墙 5,过滤墙2、第一隔断墙3、第二隔断墙4和第三隔断墙5依次将雨水处理池1分隔为蓄水室6、过滤室7、储水室8、清水室9和用水室10,蓄水室6底部设有储泥槽15,且蓄水室6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井盖11,储泥槽15底部安置有污泥泵16,过滤室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18,且活性炭层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白沙层17,第一隔断墙3的底部开设有过滤孔19,且过滤孔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孔式过滤网,储水室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井盖12,且储水室8的底部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液位计26,雨水处理池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20,循环泵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水管21,且循环泵2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2,吸水管21的末端延伸至储水室8的底部,排水管22的末端延伸至清水室9的底部,清水室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井盖13,且清水室9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液位计23,用水室 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三井盖14,且用水室10的底部安置有提升泵24,清水室9和用水室10相连通。
如图1所示,污泥泵16和提升泵24规格一致,第一液位计23 和第二液位计26规格一致,吸水管21和排水管22规格一致。
如图2所示,蓄水室6的顶部设置有集水槽25,集水槽25能够将雨水汇聚至过滤井盖11。
如图1所示,雨水处理池1固定设置在地下,且雨水处理池1底部和侧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夯实土层、混凝土垫层、防渗层和透水层。
如图1所示,过滤室7、储水室8、清水室9和用水室10的体积一致,蓄水室6的体积大于过滤室7的体积。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井盖12、第二井盖13和第三井盖14 的规格一致,过滤井盖11和第一井盖12的直径相一致。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此实用新型雨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时,首先雨水通过集水槽25汇集至过滤井盖11的顶部,进一步的过滤井盖11过滤掉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一步的雨水通过过滤井盖11落入蓄水室6内,进一步的雨水渗透过过滤墙2进入过滤室7,同时过滤出的泥沙沉降在储泥槽15的底部,进一步的雨水透过过滤室7底部的白沙层17、活性炭层18和过滤孔19进入到储水室8当中,当第一液位计23反馈清水室9缺水时且储水室8当中第二液位计26反馈储水室8不缺水时,自动开启循环泵20,进一步的循环泵20将储水室 8当中的雨水抽至清水室9当中进行备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池(1)的内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滤墙(2)、第一隔断墙(3)、第二隔断墙(4)和第三隔断墙(5),所述过滤墙(2)、第一隔断墙(3)、第二隔断墙(4)和第三隔断墙(5)依次将雨水处理池(1)分隔为蓄水室(6)、过滤室(7)、储水室(8)、清水室(9)和用水室(10),所述蓄水室(6)底部设有储泥槽(15),且蓄水室(6)的顶部设置有过滤井盖(11),所述储泥槽(15)底部安置有污泥泵(16),所述过滤室(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18),且活性炭层(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白沙层(17),所述第一隔断墙(3)的底部开设有过滤孔(19),且过滤孔(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孔式过滤网,所述储水室(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井盖(12),且储水室(8)的底部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液位计(26),所述雨水处理池(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20),所述循环泵(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水管(21),且循环泵(2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2),所述吸水管(21)的末端延伸至储水室(8)的底部,所述排水管(22)的末端延伸至清水室(9)的底部,所述清水室(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井盖(13),且清水室(9)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液位计(23),所述用水室(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三井盖(14),且用水室(10)的底部安置有提升泵(24),所述清水室(9)和用水室(1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泵(16)和提升泵(24)规格一致,所述第一液位计(23)和第二液位计(26)规格一致,所述吸水管(21)和排水管(22)规格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室(6)的顶部设置有集水槽(25),所述集水槽(25)能够将雨水汇聚至过滤井盖(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池(1)固定设置在地下,且雨水处理池(1)底部和侧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夯实土层、混凝土垫层、防渗层和透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7)、储水室(8)、清水室(9)和用水室(10)的体积一致,所述蓄水室(6)的体积大于过滤室(7)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盖(12)、第二井盖(13)和第三井盖(14)的规格一致,所述过滤井盖(11)和第一井盖(12)的直径相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43022.9U CN213448660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43022.9U CN213448660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48660U true CN213448660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32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43022.9U Active CN213448660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48660U (zh) |
-
2020
- 2020-09-08 CN CN202021943022.9U patent/CN2134486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09261Y (zh) |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09098268B (zh) |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 |
CN213448660U (zh) | 一种高效雨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 |
CN110180255A (zh) |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13204409U (zh) | 一种用于城市建设的截污结构 | |
KR101588201B1 (ko) | 빗물 활용시스템 | |
CN219364886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 |
CN208563544U (zh) | 一种净水储水装置 | |
CN210797718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8222237A (zh) | 一种净水储水装置 | |
CN215857731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建筑基坑 | |
CN214657152U (zh) | 一种基坑排水系统 | |
CN212405409U (zh) |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 |
CN214884288U (zh) | 一种利用曝气沉沙和排沙泵吸排泥沙清洗的雨水调蓄池 | |
CN101525891A (zh) | 一种雨水、中水分级式回用系统 | |
CN212153662U (zh) | 一种庭院雨水收集净化结构 | |
CN210947085U (zh) | 一种具有排水结构的地下室 | |
CN210529821U (zh) | 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 |
CN115680089A (zh) | 一种新型海绵社区的雨水回用系统 | |
CN207846535U (zh) | 屋顶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
CN219690927U (zh) | 一种房屋屋顶防水结构 | |
CN111663626A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水管系统 | |
CN111364553A (zh) | 废水再利用系统 | |
CN213741252U (zh) | 一种地下室抗浮用排水装置 | |
CN220847966U (zh) | 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后进行再利用的水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