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296448U -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6448U
CN213296448U CN202022100753.3U CN202022100753U CN213296448U CN 213296448 U CN213296448 U CN 213296448U CN 202022100753 U CN202022100753 U CN 202022100753U CN 213296448 U CN213296448 U CN 213296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jack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con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07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磊
安康
尹修城
李果
曹俊
杨世华
姜渝
孟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1007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6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6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64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上方的车箱和驾驶室,车箱内设有配重块,车体内设有反力加载装置、荷载检测装置和位移检测装置;于车箱下方在车体上开设有检测口,反力加载装置穿过检测口与车箱底部连接;驾驶室内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于控制器内集成有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反力加载装置、荷载检测装置和位移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配重以及加载、检测等相关装置集成在检测车上,检测时仅需微调加载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参数调节,即可直接检测出桩基或者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无需拖吊,节约了检测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往因地形、地质原因而无法修建公路及铁路的地方,也逐渐加快了建设步伐,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建设进程。目前,针对不可避免的岩溶及软土地区,在进行铁路和公路路基修筑时,往往采用桩基加固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如何确保这些地基在加固后的承载力,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加固后的桩基及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
迄今,许多经过桩基加固的公路或铁路路基在进行桩基或者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时均是采取现场安装检测仪器、安装加载辅助设备、荷载施加及测试、加载仪器拆除、卸载及仪器和配重块的回收转运等步骤进行。如此繁琐的操作过程,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能会对工期造成一定影响。
基于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用可移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公开号为:CN207714396U),通过配置有滑块和滑槽的长、短船进行移动,以期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但该装置仍需转运、搭设,且其位移距离有限,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能够快速完成加载、数据采集以及装置转移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上方的车箱和驾驶室,车箱内设有配重块,车体内设有用于向待测基桩施加荷载的反力加载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荷载压力的荷载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待测基桩位移量的位移检测装置;于车箱下方在车体上开设有检测口,反力加载装置穿过检测口与车箱底部连接;驾驶室内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于控制器内集成有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反力加载装置、荷载检测装置和位移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检测口处还设有对中装置,对中装置包括用于观察并定位反力加载装置的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台通讯连接,向控制台传输拍摄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中装置还包括激光瞄准器,激光瞄准器竖直向下设置在反力加载装置一侧的中间位置,并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周围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伸缩支撑柱,可伸缩支撑柱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履带轮组,履带轮组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主动轮和履带,履带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成环形;至少两个主动轮置于履带内侧,并与履带啮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动轮包括轮毂和轮胎,轮毂向两侧延伸并于延伸出的轮毂面上形成若干第一齿块;履带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连接带和若干第二齿块,若干第二齿块等距间隔设置在两连接带上,并向连接带内外两侧凸出;连接带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成环形,第二齿块于连接带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容纳轮胎的凹槽,第二齿块于连接带内侧的凸出部与第一齿块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反力加载装置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和承压板,高压油泵的泵体通过供油管与千斤顶连接,高压油泵的电机与控制台电性连接;千斤顶一端与车箱底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承压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反力加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控制台电性连接;升降机构的固定端与车箱或车体固定连接,升降机构的活动端与千斤顶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带动千斤顶做靠近或远离车箱底部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荷载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压力表与供油管连接;压力传感器与千斤顶固定连接,并设于千斤顶与车箱底部之间,或设于千斤顶与承压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移检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位移计,位移计于千斤顶下部呈水平安装,其探头与待测基桩侧壁连接;位移传感器于千斤顶下部呈竖直安装,其检测端与承压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配重以及加载、检测等相关装置集成在可移动的检测车上,检测车移至待测基桩上方后,微调加载位置对中并进行简单的参数调节后,通过反力加载装置和荷载检测装置,直接检测出桩基或者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通过位移检测装置保证检测值的准确性;检测完毕后,仅需将加载、检测等相关装置简单复位,便可将车辆移至下一检测位置继续开展检测工作,无需吊车对加载、检测等相关装置以及配重块进行拖吊,省去了传统加载测试方法的仪器装卸过程,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机动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检测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车体,11-检测口,12-履带轮组,121-主动轮,1211-轮毂,1212-轮胎,1213-第一齿块,122-履带,1221-连接带,1222-第二齿块,1223-凹槽,2-车箱,21-配重块,3-驾驶室,4-反力加载装置,41-千斤顶,411-顶升端,42-高压油泵,421-泵体,422-电机,423-供油管,43-承压板,431-透光孔,44-升降机构,441-固定端,442-活动端,5-荷载检测装置,51-压力传感器,52-压力表,6-位移检测装置,61-位移传感器,62-位移计,7-控制台,71-显示器,72-控制器,8-对中装置,81-摄像头,82-激光瞄准器,9-可伸缩支撑柱,100-待测基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进行更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的首选实施例,但是,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包括车体1以及设于车体1上方的车箱2和驾驶室3,车箱2内设有配重块21,车体1内设有用于向待测基桩100施加荷载的反力加载装置4,以及用于检测荷载压力的荷载检测装置5和用于检测待测基桩100位移量的位移检测装置6;于车箱2下方在车体1上开设有检测口11,反力加载装置4穿过检测口11与车箱2底部连接;驾驶室3内设有控制台7,控制台7包括显示器71和控制器72,于控制器72内集成有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反力加载装置4、荷载检测装置5和位移检测装置6均与控制台7电性连接。
具体地,操作人员将检测车移至需要进行检测的基桩上方后,使得反力加载装置4位于待测基桩100的正上方,通过控制台7启动反力加载装置4使反力加载装置4抵接在待测基桩100和车箱2之间,利用车箱2内的配重块21的重力向待测基桩100施加反向压力,并通过荷载检测装置5和位移检测装置6检测荷载压力和待测基桩位移量,并通过控制台7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接收,获得桩基静载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加载时间、荷载、油压、倾斜度、沉降度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结合数据即可得出基桩的承载力;检测完毕后,仅需将反力加载装置4、荷载检测装置5和位移检测装置6复位,便可将车辆移至下一检测位置继续开展检测工作,无需吊车对加载、检测仪器以及配重进行拖吊,省去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机动性和便利性。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检测口11处还设有对中装置8,对中装置8包括用于观察并定位反力加载装置4的摄像头81,摄像头81与控制台7通讯连接,向控制台7传输拍摄画面,操作人员可在驾驶室3内通过控制台7的显示器71观察摄像头81的成像,根据拍摄画面调整检测车的位置,使得反力加载装置4的中心作用点对准基桩的中心,完成对中定位,使基桩受力均匀,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地,摄像头81与控制台7通讯连接,是指摄像头81可通过视频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台7进行有线连接实现画面的通讯,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控制台7连接实现画面的通讯。优选的,摄像头81还可以是红外摄像头,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观察实现准确定位对中。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对中装置8还包括激光瞄准器82,激光瞄准器82竖直向下设置在反力加载装置4一侧的中间位置,并与控制台7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台7对激光瞄准器82进行启闭控制。激光瞄准器82启动后会竖直向下投射光线至基桩顶面,操作人员通过摄像头81即可准确观察光线落点,根据光线落点即可判断基桩中心,调整检测车的位置使得反力加载装置4的中心作用点对准基桩中心即可实现准确定位对中。具体地,由于激光瞄准器82不能承压,即不能设置在反力加载装置4的端面,因此只能设置在反力加载装置4的侧面,使得激光投射后的光线落点与反力加载装置4的中心作用点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但这个间距是个定值,仅需使得光线落点与基桩中心的距离与前述间距一致,即可确定反力加载装置4的中心作用点与基桩中心已对准,实现二者的准确定位对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车体1周围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伸缩支撑柱9,可伸缩支撑柱9与控制台7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台7对可伸缩支撑柱9进行伸缩高度的控制,在工作时可调节可伸缩支撑柱9高度使其与地面接触,以增强检测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提高检测时检测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优选的,可调节支撑柱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车体1的四边中部或四角,以达到稳固支撑的目的。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车体1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履带轮组12,履带轮组12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主动轮121和履带122,主动轮121包括轮毂1211和轮胎1212,轮毂1211向左右两侧延伸并于延伸出的轮毂面上形成若干第一齿块1213;履带122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连接带1221和若干第二齿块1222,若干第二齿块1222等距间隔设置在两连接带1221上,并向连接带1221内外两侧凸出,第二齿块1222于连接带1221内侧的凸出部分与第一齿块1213啮合连接,第二齿块1222于连接带1221外侧的凸出部分起支撑和导向作用,并与淤泥质土地面形成有效摩擦;第二齿块1222于连接带1221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容纳轮胎1212的凹槽1223,连接带1221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成环形。安装时,仅需将履带122径直平铺,将检测车从履带122上开过,即可实现主动轮121底部与履带122的啮合连接,随后,将履带122一端环绕主动轮121的上部与履带122另一端固定连接即可;履带122的拆卸方法与前述安装方法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在正常行驶时,可将履带122拆卸取下,通过主动轮121实现行进;在淤泥、易陷地区行驶时,在采用主动轮121与履带122组合,保证足够的受力面积,有效的克服地形和淤泥等不良条件,实现在淤泥质土上的平稳行进,提高检测车的机动性,极大的提高了实用范围。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反力加载装置4包括千斤顶41、高压油泵42和承压板43,高压油泵42的泵体421通过供油管与千斤顶41连接,高压油泵42的电机422与控制台7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台7对高压油泵42进行启闭控制;千斤顶41一端与车箱2底部可拆卸连接,以便对千斤顶41进行更换;千斤顶41另一端与承压板43连接,以增加与基桩顶面的接触面积。一般而言,千斤顶41使用时是顶升端411向上设置进行使用,因此,此处可将千斤顶41的顶升端411与车箱2底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启动高压油泵42对千斤顶41供油时,千斤顶41向下移动至承压板43与基桩顶面接触,持续供油增压即可利用车箱2和车箱2里的配重块21对基桩施加反力。可以理解的是,可在承压板43的板面上对应激光瞄准器82的光线落点开设透光孔431,以使得光线能投射到基桩顶面,以实现定位对中。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反力加载装置4还包括升降机构44,升降机构44与控制台7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台7对升降机构44进行启闭及升降高度控制;升降机构44的固定端441与车箱2底部或车体1固定连接,升降机构44的活动端442与千斤顶4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带动千斤顶41做靠近或远离车箱2底部的运动。通过升降机构44可对千斤顶41进行支撑,并根据使用状态将千斤顶41下降工作或上升回收,提高千斤顶4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以线性模组作为升降机构44为例,线性模组包括滑块和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与车箱2底部或车体1固定,滑块通过中间连接件与千斤顶4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检测开始时,启动升降机构44,使滑块带动千斤顶41沿直线导轨下降,让千斤顶41下方的承压板43与基桩顶面抵接,然后停止升降机构44运作,启动高压油泵42对千斤顶41供油,使得千斤顶41的顶升端411向上移动至与车箱2底部接触,持续供油增压即可利用车箱2和车箱2里的配重块21对基桩施加反力;检测结束后,卸掉千斤顶41内的油压,千斤顶41的顶升端411回落复位,此时启动升降机构44,使滑块带动千斤顶41沿直线导轨上升,直至千斤顶41的顶升端411与车箱2底部接触,完成千斤顶41的回收。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荷载检测装置5包括压力传感器51和压力表52,压力表52与供油管连接,以对供油压力进行检测,避免过载;压力传感器51与千斤顶41固定连接,并设于千斤顶41与车箱2底部之间,或设于千斤顶41与承压板43之间,以测定荷载压力并向控制台7传输检测数据。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位移检测装置6包括位移传感器61和位移计62,位移计62于千斤顶41下部呈水平安装,其探头与待测基桩侧壁连接,以用于测定桩基水平位移量;位移传感器61于千斤顶41下部呈竖直安装,其检测端与承压板43连接,以用于测定桩基竖向位移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上方的车箱和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内设有配重块,所述车体内设有用于向待测基桩施加荷载的反力加载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荷载压力的荷载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待测基桩位移量的位移检测装置;于所述车箱下方在所述车体上开设有检测口,所述反力加载装置穿过所述检测口与所述车箱底部连接;所述驾驶室内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于控制器内集成有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反力加载装置、荷载检测装置和位移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口处还设有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用于观察并定位反力加载装置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台通讯连接,向所述控制台传输拍摄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激光瞄准器,所述激光瞄准器竖直向下设置在所述反力加载装置一侧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周围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伸缩支撑柱,所述可伸缩支撑柱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履带轮组,所述履带轮组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主动轮和履带,所述履带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成环形;所述至少两个主动轮置于履带内侧,并与所述履带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所述主动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向两侧延伸并于延伸出的轮毂面上形成若干第一齿块;履带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连接带和若干第二齿块,若干第二齿块等距间隔设置在两连接带上,并向连接带内外两侧凸出;连接带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连接成环形,第二齿块于连接带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轮胎的凹槽,第二齿块于连接带内侧的凸出部与第一齿块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加载装置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和承压板,所述高压油泵的泵体通过供油管与千斤顶连接,所述高压油泵的电机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千斤顶一端与所述车箱底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压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加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升降机构的固定端与车箱或车体固定连接,升降机构的活动端与千斤顶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带动千斤顶做靠近或远离车箱底部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载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供油管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千斤顶固定连接,并设于千斤顶与所述车箱底部之间,或设于千斤顶与所述承压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位移计,所述位移计于所述千斤顶下部呈水平安装,其探头与待测基桩侧壁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于所述千斤顶下部呈竖直安装,其检测端与承压板连接。
CN202022100753.3U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96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0753.3U CN213296448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0753.3U CN213296448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6448U true CN213296448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33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075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96448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64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9821A (zh) * 2021-10-13 2021-12-14 江苏河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监理用桩基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9821A (zh) * 2021-10-13 2021-12-14 江苏河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监理用桩基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3255B (zh) 整车质心检测平台
CN110126876B (zh) 一种用于火车轨道检测的探地雷达辅助装置
US11220415B2 (en) Lifting system with lock position sensor for load indic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1914261B1 (ko) 교량의 상부구조물용 하이브리드 승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의 상부구조물 승강방법
CN105823598A (zh) 一种客车质心位置测量装置及测量计算方法
CN104568094A (zh) 整车称重功能固定式架车检修装置
CN213296448U (zh) 一种适用于桩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可移动检测车
CN104502014A (zh) 基于台架的汽车轴荷自动调整的制动力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115319B (zh) 一种汽车称重方法
CN108776029A (zh) 多角度车辆坡度试验装置
CN112779832B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智能化车辆超重超高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8002438U (zh) 一种新型回弹式机场道面弯沉测试器
JP2020032966A (ja) 土砂積込み装置
CN104674861A (zh) 自行式静载试验车
CN108000455A (zh) 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
US20230384144A1 (en) Tow weight evaluation system for wreckers
EP2803965B1 (en) Improved testbench for land vehicles
CN215984397U (zh) 一种护栏板变形检测装置
CN115325917B (zh) 一种机场道面弯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0684817U (zh) 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
CN210886921U (zh) 一种具有配重功能的桥梁检测车
CN210712470U (zh) 路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21224259U (zh) 一种抽放油试验工装
CN208887950U (zh) 轮胎举升装置以及汽车车轮冲击试验系统
CN219511658U (zh) 一种可对车辆轮胎进行限位的地磅磅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