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276207U -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6207U
CN213276207U CN202022516699.0U CN202022516699U CN213276207U CN 213276207 U CN213276207 U CN 213276207U CN 202022516699 U CN202022516699 U CN 202022516699U CN 213276207 U CN213276207 U CN 213276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module
light source
adhesive layer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66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启声
潘其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5166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6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6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62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发光元件、反射片以及第一粘合胶层。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及底面。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反射片配置于背板及底面之间,反射片远离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凹槽。凹槽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凹陷部,这些凹陷部朝发光元件凹陷。第一粘合胶层配置于背板上且容纳于凹槽,第一粘合胶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这些凸起部分别对应于凹槽的多个凹陷部,这些凸起部连接于背板及底面。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能提升出光均匀度,且使用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Description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能用于显示装置的光源模块以及使用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边框被设计得越来越窄。而光源模块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光源模块的边框也势必要越来越窄。
同时,追求更好的画面表现也是光源模块的设计重点。现有的光源模块中,在将导光板粘贴至背板时,为了组装上的方便,粘合胶与配置于导光板下的反射片之间会具有一定间隙。然而,此间隙会导致画面的边缘产生暗线现象。另一方面,在使用整段粘合胶固定导光板的边缘时,则容易因接触面积过多而造成亮线现象。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曾以将反射片进一步贴附于导光板的侧面来解决。但在光源模块薄型化后,要将反射片贴附于导光板侧面在实际操作上会有难度。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能提升出光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发光元件、反射片以及第一粘合胶层。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及底面。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反射片配置于背板及底面之间,反射片远离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凹槽。凹槽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凹陷部,这些凹陷部朝发光元件的方向凹陷。第一粘合胶层配置于背板上且容纳于凹槽,第一粘合胶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这些凸起部分别对应于凹槽的多个凹陷部,这些凸起部连接于背板及底面。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的光源模块。显示面板配置于光源模块的出光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反射片远离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凹槽,并且第一粘合胶层容纳于凹槽,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源模块配置,能减少反射片与第一粘合胶层之间的间隙,进而降低暗线现象。另一方面,第一粘合胶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且这些凸起部连接于背板及导光板的底面,由于降低了第一粘合胶层与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降低亮线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能提升出光均匀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上述的光源模块,所以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反射片及第一粘合胶层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粘合胶层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显示装置
10、10a:光源模块
20:显示面板
100:背板
110:侧壁
200:导光板
210:入光面
220:出光面
230:底面
231:扩散微结构
300:发光元件
400、400a:反射片
401:侧面
410:凹槽
410a:开孔
411:凹陷部
420:延伸部
500、500a:第一粘合胶层
501:第一表面
502:第二表面
510、510a、510b:凸起部
520:胶块
600:光学膜片组
610、620、630:光学膜
700:第二粘合胶层
AA’:剖线
D:方向
L:光线
L1:面光源
T1、T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包括背板100、导光板200、发光元件300、反射片400以及第一粘合胶层500。背板100例如具有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侧壁110。导光板200配置于背板100上,且具有入光面210、相对的出光面220及底面230,底面230例如是面对背板100。发光元件300配置于入光面210旁,并适于发出光线L经由入光面210进入导光板200。底面230例如具有多个扩散微结构231,扩散微结构231可以是网点或其他能让光线扩散的微结构。反射片400配置于背板100上,且位于背板100及导光板200的底面230之间,以将从导光板200下方漏出的光线L反射回导光板200内,提升光利用效率。第一粘合胶层500配置于背板100上,且例如是连接于背板100及底面230,用以固定导光板200。第一黏合胶层500例如为一整体不分段的胶层,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合胶层500的配置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调整。
反射片400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一侧具有凹槽410,如图1所示。凹槽410例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凹陷部411,于本实施例中,多个凹陷部411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入光面220且这些凹陷部411朝发光元件300的方向凹陷。具体而言,反射片400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一侧具有侧面401,凹槽410例如是从侧面401朝发光元件300的方向凹陷,并且背板100露出于凹槽410。第一粘合胶层500例如是配置于露出的背板100上且容纳于凹槽410。第一粘合胶层500例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510,这些凸起部510分别对应于凹槽410的多个凹陷部4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合胶层500例如是以这些凸起部510连接于背板100及底面230,但不局限于此。换言之,从图1及图2来看,导光板200例如是覆盖于第一粘合胶层500的多个凸起部510。
图1中对应的多个凹陷部411及多个凸起部510的数量是以6个示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其数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凸起部510例如为固定的间隔排列,这些凹陷部411对应于这些凸起部510亦为固定的间隔排列,但不局限于此。
反射片400的侧面401例如是邻近于背板100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一侧的侧壁110。侧面401与背板100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一侧的侧壁110之间例如是可以留有空隙或是侧面401抵接于侧壁110。第一粘合胶层5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501及第二表面50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501及第二表面502是第一粘合胶层500中分别平行于侧壁110的相对两侧表面,其中第一表面501远离发光元件300,第二表面502邻近发光元件300。多个凸起部510配置于第二表面502,亦即多个凸起部510是朝向发光元件300凸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501例如与反射片400的侧面401共平面(如图1所示),但不局限于此。相较于现有的光源模块配置,本实施例的配置能减少反射片400与第一粘合胶层500之间的间隙,进而降低暗线现象。
第一粘合胶层500在垂直于背板100的方向D上的厚度T1例如是大于反射片400的厚度T2。因此,能避免导光板200的底面230仅接触到反射片400而未连接到第一粘合胶层500,进而失去固定效果的情况。
发光元件300例如是条状灯管,但不局限于此。发光元件300也可以是包括具有多个点光源的光源组件,其中点光源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发光元件300的种类。
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例如还包括光学膜片组600,配置于出光面220上。光学膜片组600包括至少一光学膜。光学膜片组600的至少一光学膜例如是偏光增亮膜、扩散膜、棱镜片或复合式棱镜片等,但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至少一光学膜的数量,其可为一片或多片,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三片光学膜610、620、630为例,且依序堆迭于导光板200上。此外,依据光学膜功能的不同,光学膜610、620、630也可分别选用不同的种类。
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中,反射片400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一侧的侧面401具有凹槽410,并且第一粘合胶层500容纳于凹槽410,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源模块配置,能减少反射片400与第一粘合胶层500之间的间隙,进而降低暗线现象。另一方面,第一粘合胶层500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510,且这些凸起部510连接于背板100及导光板200的底面230,由于降低了第一粘合胶层500与导光板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降低亮线现象。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能提升出光均匀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反射片及第一粘合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粘合胶层500a例如包括多个胶块520,分别配置于反射片400的凹槽410内。并且,每一胶块520具有多个凸起部510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图3为例,第一粘合胶层500a包括两个胶块520,且每一胶块520具有三个凸起部51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这些胶块520的大小与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凹槽410内的两胶块520之间具有间隙,然而,由于第一粘合胶层500a是以凸起部510来粘合固定导光板,因此间隙并不会影响第一粘合胶层500a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也可以是每一胶块520具有单一个凸起部510,即多个胶块520的数量与多个凸起部510相同,且多个胶块520之间为间隔排列。
第一粘合胶层500、500a的多个凸起部510的形状例如是彼此相同,但不局限于此,于另一实施例,多个凸起部510的形状也可以是部分相同或是皆不相同。此外,凸起部510的形状例如是以矩形为例,但也不局限于此。图4A及图4B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粘合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4A及图4B,凸起部510的形状例如包括矩形(如图1所示)、弧形(如图4A的凸起部510a)及三角形(如图4B的凸起部510b),但不局限于此。凸起部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调整为任意形状,凹陷部411的形状则对应于凸起部510调整,以减少反射片400与第一粘合胶层500之间的间隙。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a与上述的光源模块10的结构与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a中,反射片400a还延伸配置于侧壁110。具体而言,反射片400a还具有延伸部420,延伸部420从反射片400a远离发光元件300的一侧向上延伸(平行于侧壁110的方向)而配置于侧壁110上。在此配置下,能够使从导光板200边缘漏出的光线L再被反射回导光板200或反射至光学膜片组600,减少边缘漏光的现象,进而提升光利用率。另一方面,为了固定配置于侧壁110的反射片400a的延伸部420,光源模块例如还包括第二粘合胶层700,配置于侧壁110及反射片400a之间,用以粘合连接侧壁110及反射片400a的延伸部420。第二粘合胶层700的材料例如是与第一粘合胶层500的材料相同,但不局限于此。此外,反射片400的凹槽410在本实施例的反射片400a中,会形成开孔410a的形状,第一粘合胶层500配置于开孔410a内,但不影响其能达到的优点及效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的光源模块10以及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配置于光源模块1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2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其他非自发光显示面板。光源模块10用以提供面光源L1至显示面板20,以做为显示光源。此光源模块10可替换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由于本实施例之显示装置20的光源模块10能提升出光均匀度,所以使用此光源模块10的显示装置1能提升整体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反射片远离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凹槽,并且第一粘合胶层容纳于凹槽,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源模块配置,能减少反射片与第一粘合胶层之间的间隙,进而降低暗线现象。另一方面,第一粘合胶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且这些凸起部连接于背板及导光板的底面,由于降低了第一粘合胶层与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降低亮线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能提升出光均匀度。当反射片还延伸配置于背板的侧壁时,能够使从导光板边缘漏出的光线再被反射回导光板或反射至光学膜片组,减少边缘漏光的现象,进而提升光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上述的光源模块,所以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11)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发光元件、反射片以及第一粘合胶层,其中:
所述导光板配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及底面;
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
所述反射片配置于所述背板及所述底面之间,且具有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凹陷部,所述多个凹陷部朝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凹陷;
所述第一粘合胶层配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粘合胶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凹槽的所述多个凹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连接于所述背板及所述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具有侧壁,所述反射片还延伸配置于所述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二粘合胶层,配置于所述侧壁及所述反射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侧具有侧面,所述第一粘合胶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个凸起部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反射片的所述侧面共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胶层包括多个胶块,分别配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多个胶块中的每一个具有所述多个凸起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部的形状彼此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部的形状包括矩形、弧形及三角形,所述多个凹陷部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多个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胶层在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反射片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部为固定的间隔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出光面上。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发光元件、反射片以及第一粘合胶层,其中:
所述导光板配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及底面;
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
所述反射片配置于所述背板及所述底面之间,且具有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凹陷部,所述多个凹陷部朝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凹陷;以及
所述第一粘合胶层,配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粘合胶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凹槽的所述多个凹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连接于所述背板及所述底面;
所述显示面板配置于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光侧。
CN202022516699.0U 2020-11-04 2020-11-04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76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699.0U CN213276207U (zh) 2020-11-04 2020-11-04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699.0U CN213276207U (zh) 2020-11-04 2020-11-04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6207U true CN21327620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669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76207U (zh) 2020-11-04 2020-11-04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6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5534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TWI393955B (zh) 面光源裝置
US7911559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7677783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point light source having light guide portion
WO2016078124A1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JPH09147618A (ja) 照明装置
US20080192504A1 (en) Backlight module
TWM613857U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0930191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206147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252175A (zh) 光源模组
JP2019185921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H11219610A (ja) 照明装置
CN213276207U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US2009004648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2244133A (ja) 両面液晶表示装置
JP4622967B2 (ja) 面状光源装置
TWI528085B (zh) 背光模組
TWI282473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20019426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면광원 장치
JP2002216526A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201215960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3036718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M609736U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TW202206915A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