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150161U -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0161U
CN213150161U CN202022225965.4U CN202022225965U CN213150161U CN 213150161 U CN213150161 U CN 213150161U CN 202022225965 U CN202022225965 U CN 202022225965U CN 213150161 U CN213150161 U CN 213150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frame
connecting piece
pie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59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俊华
邵亮亮
张颖卿
邢映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59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0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0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0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框架包角结构,涉及框架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框体以及用于连接框体端部的转角件;转角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转角板及第二转角板,第一转角板与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凸出的第一定位块;第一转角板与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一端还伸出有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框体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槽以及第一定位槽,连接槽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配合,第一定位槽用于与第一定位块配合,其通过第一定位块、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与框架的配合,提高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路牌,将上述框架包角结构应用在线路牌中,提高线路牌结构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城市交通线路牌、显示设备等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1.使用铝型材框架或由钣金件连接而成的外框架,这类线框架结构一般都是整体式,其加工难度大、耗时长,重量相对较大,容易产生形变,不利于运输和整车安装;
2.采用包角连接四周框条形成的框架结构,其包角的作用单一,往往只起到简单连接两侧零件的作用,包角结构与框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框架包角结构,通过第一定位块、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与连接槽、第一定位槽的配合,增加转角件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框体与转角件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线路牌,将框架包角结构应用于线路牌框架结构当中,使线路牌结构模块化、便于运输的同时,增加框架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包括框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框体端部的转角件;所述转角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转角板及第二转角板,所述第一转角板与所述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凸出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转角板与所述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一端还伸出有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框体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槽以及第一定位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块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件包括上下相对的上沿及下沿,在所述第一转角板和所述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于所述上沿及所述下沿之间的侧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上沿和所述下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从两所述侧沿伸出所述第一转角板及第二转角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沿和所述下沿相对平行,且所述侧沿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沿和所述下沿。
进一步地,所述下沿设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一端与所述下沿连接,所述承托板的另一端朝所述转角件的内壁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分别靠近所述侧沿的两端均设有凸出于所述承托板板沿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可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侧沿靠近所述下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相连呈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框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件还设置有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块设置在所述侧沿靠近所述上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块之间;所述框体上还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可与所述第三定位块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件的内壁上靠近所述上沿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阶。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路牌,包括如上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转角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框体的连接槽可拆连接,使转角件与框体之间通过第一转角件与第二转角件形成第一重的连接;
第一转角板及第二转角板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插接在连接槽时,转角部用于导向框体之间的相对角度,且第一转角板和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可分别抵顶在框体的端部,让转角件与框体之间形成限位,让其结构稳定。
而从第一转角板与第二转角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凸出的第一定位块在第一转角板及第二转角板分别抵顶框体后,分别插接在对应的第一定位槽上,形成第二重连接,让转角件与框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以提高,在框体径向受力时不会轻易与转角件脱离,也能减小部件之间的摆转角度。将该结构应用在线路牌或电子设备的框架结构中,能够满足框架结构便于运转装配的要求的同时,可保证框架结构装配后的稳定性,防止框架结构之间轻易脱离。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框架包角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角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角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角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框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框架包角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路牌结构示意图(去除牌板及后盖);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路牌爆炸图(不含内部PCBA板及其他零件)。
图中:10、框体;11、第一框条;12、第二框条;13、连接槽;14、第一定位槽;15、第二定位槽;16、牌板;17、后盖;20、转角件;21、第一转角板;22、第二转角板;23、第一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5、上沿;251、承载台阶;26、下沿;27、侧沿;271、第一定位块;272、第三定位块;28、承托板;281、第二定位块;29、第一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为了提高应用在线路牌、站牌、电子设备等框架结构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可应用在由框体、框条通过包角结构连接组合形成的框架结构当中,以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降低框架结构部件脱离的几率。
如图1-图6所示,该框架包教结构包括框体10,其中,框体10包括第一框条11、第二框条12,用于分别连接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端部的转角件20,本例中,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为条状铝型材,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的一端分别与转角件20可拆连接,转角件20用于连接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之余,还可决定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之间的相对角度。转角件2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转角板21及第二转角板22,第一转角板21和第二转角板22之间的夹角呈90°,保证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之间的强度,也使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连接后相互垂直,在实际应用当中让框架结构呈矩形,以便于对屏幕、广告牌等进行支撑。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连形成转角部,转角部呈圆弧状,让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之间圆弧过渡,防止尖角对人造成伤害,使产品更美观,有利于简化框架型材的结构,使铝型材可设计为两端平齐的条状结构,在转角件20安装在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上后,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能够抵接在型材的端面,与型材表面起到很好的衔接,保证其外观平整之余,还降低框架零件的加工难度。安装时只需考虑铝型材和包角的配合,不需另外加装装饰零件,两侧铝型材也互不相交,有效降低了装配难度。
本例中,考虑到轻量化设计,包角结构的第一转角板21和第二转角板22两壁厚度可设置呈薄壁状,第一转角板21的第二转角板22的上部和下部厚度稍大于中部,使第一转角板21、第二转角板22的外壁面形成凹陷状,该较薄的壁面对两侧较厚壁面将产生应力作用,有利于减小两壁间角度的变化量,保证所设计转角角度的稳定性,强化结构强度。
转角件2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3及第二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分别设置于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的内壁,且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分别从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伸出形成插接部,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上对应插接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连接槽13,插接部用于插接在连接槽13上以与连接槽13可拆连接,使转角件20与第一框条11、第二框条12之间形成第一重连接。
本例中,为了增加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的强度,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的外壁与第一转角板21、第二转角板22连接,且两者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转角板21、第二转角板22一致,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相互靠近的一端相连并通过圆弧过渡。
而插接部用于与连接槽13连接的一侧其截面形状优选与连接槽13相匹配,本例中的插接部通过外壁与连接槽13实现插接配合,其外壁的界面形状呈“凹”字形,而连接槽13则形成在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的内壁面上,呈与之匹配的“凸”字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转角件20与框体结构之间的稳定性,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凸出的第一定位块271,在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第一定位块271并可与第一定位块271插接的第一定位槽14,在转角件20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配合时,插接部插接在连接槽13上,随后第一转角板21与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部分别抵接在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的端部,使第一定位块271能够顺利插接在第一定位槽14内,通过插接部与第一定位块271的配合,能够让转角件20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让框体10结构受到径向压力时框体10与转角件20之间的连接处不会轻易分离,满足了框架结构方便运输装配的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结构强度。
本例中,第一定位块271与第一定位槽14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在装配中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之余,还可起到转角件20防呆的作用。
为了让本方案更易于理解,转角件20包括分别形成第一转角板21及第二转角板22上部与下部的上沿25及下沿26,在第一转角板21和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于上沿25及下沿26之间的侧沿27;第一连接件23及第二连接件24均设置在上沿25和下沿26之间,且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分别从两侧沿27伸出。
进一步,上沿25和下沿26相对平行,且侧沿27分别垂直于上沿25和下沿26,第一定位块271设置在侧沿27上。
下沿26设有承托板28,承托板28上设置有台阶面,承托板28一端与下沿26连接,承托板28的另一端朝转角件20的内壁方向延伸,用于对线路板、站牌、电子设备等框体10结构的牌板16进行承托,避免牌板16脱出框体10,而在一般情况下,牌板16一般不与承托板28进行接触,牌板16通过嵌置的方式嵌于框体10的内壁上,牌板16一般为透明的护板或装饰板,用于对框体10内部进行防尘,或保护框体10内部件、板件的作用,承托板28能够防止其牌板16内陷、形变,增加了结构间的强度,也能有利于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
接上述,承托板28靠近两侧沿27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出于承托板28板沿的第二定位块281,第二定位块281可与第一定位槽14相配合,通过增设第二定位块281,能够进一步提高转角件20与第一框条11、第二框条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定位块271设置于侧沿27靠近下沿26的一侧并与第二定位块281相连呈夹角,夹角呈90°,第一定位块271与第二定位块281连接形成的外壁与第一定位槽14的内壁配合,并在框架结构的截面方向上,第一定位块271与第二定位块281形成框体10结构的左下或右下角的支撑点。
为了保持框架的连接,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9,在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定位孔29对应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29的两端分别贯通于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的外壁和内壁,第二定位孔的两端分别贯通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内壁和外壁,在插接部插接在连接槽13,第一框条11或第二框条12的端部抵贴在第一转角板21或第二转角板22上时,第一定位孔29与第二定位孔的圆心重合,以便螺丝拧入将转角件20固定在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上。具体的,第一定位孔29和在装配状态下与之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可以是内壁光滑的通孔,通过自攻螺钉或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实现连接,也可在其中一定位孔或量定位孔内壁上加工螺纹,使两者间通过螺钉实现连接。
转角件20还设置有第三定位块272,第三定位块272设置在侧沿27靠近去哦书上沿25的一侧,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设置在第三定位块272与第一定位块271之间,框体10上还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槽15,所述第二定位槽15可与所述第三定位块272配合,使转角件20与第一框条11、第二框条12配合后,转角件20的两侧均能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在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受到径向压力时,第一定位块271、第二定位块281及第三定位块272可分别承受一定的载荷,降低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连接件24的压力。
为了让电子设备、线路牌等部件上的后盖17能能够稳定置于框体10的后部,转角件20的内壁上靠近上沿25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阶251,承载台阶251与上沿25之间形成一直角结构的卡接位,屏幕或者后盖17下部能够置于承载台阶251上,边缘能够卡置在该卡接位处,使设备整体密封性更好,承载台阶251也能够与后盖17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也能够通过自攻螺钉、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而传统的框架结构中,后盖17一般与框架结构一体成型,不便于框体10的生产与运输,也会容易造成后盖17变形。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路牌,将上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应用在线路牌结构当中,该线路牌包括两第一框条11和两第二框条12,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的端部相连,以相对位置作为参考,两第一框条11呈竖直方向设置,两第二框条12横置在两第一框条11之间的两端,以形成矩形框体10结构,在线路板的底部设置有后盖17,后盖17设置在框架结构内,后盖17的外周架设在承载台阶251上,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在线路牌的顶部设置有显示线路的牌板16,四周的承托板28可对牌板16起到一定的限位、防脱的作用,并能够避免牌板16凹陷形变,在牌板16与后盖17之间的线路牌内部可设置灯组等部件。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1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框体(10)端部的转角件(20);
所述转角件(2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转角板(21)及第二转角板(22),所述第一转角板(21)与所述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凸出的第一定位块(271);
所述第一转角板(21)与所述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还伸出有第一连接件(23)及第二连接件(24);
所述框体(10)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槽(13)以及第一定位槽(14),所述连接槽(13)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3)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4)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槽(14)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块(271)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20)包括上下相对的上沿(25)及下沿(26),在所述第一转角板(21)和所述第二转角板(22)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于所述上沿(25)及所述下沿(26)之间的侧沿(27);
所述第一连接件(23)及所述第二连接件(24)均设置在所述上沿(25)和所述下沿(26)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2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4)分别从两所述侧沿(27)伸出所述第一转角板(21)及第二转角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25)和所述下沿(26)相对平行,且所述侧沿(27)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沿(25)和所述下沿(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沿(26)设有承托板(28),所述承托板(28)一端与所述下沿(26)连接,所述承托板(28)的另一端朝所述转角件(20)的内壁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28)分别靠近所述侧沿(27)的两端均设有凸出于所述承托板(28)板沿的第二定位块(281),所述第二定位块(281)可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4)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71)位于所述侧沿(27)靠近所述下沿(26)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281)相连呈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4)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9);
所述框体(1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9)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20)还设置有第三定位块(272),所述第三定位块(272)设置在所述侧沿(27)靠近所述上沿(25)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23)、所述第二连接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块(272)与所述第一定位块(271)之间;
所述框体(10)上还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槽(15),所述第二定位槽(15)可与所述第三定位块(272)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20)的内壁上靠近所述上沿(25)的一侧设置有承载台阶(251)。
10.一种线路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包角结构。
CN202022225965.4U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Active CN213150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5965.4U CN213150161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5965.4U CN213150161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0161U true CN213150161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9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5965.4U Active CN213150161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0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2586A (zh) * 2021-06-23 2021-09-10 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形薄壁铝合金设备控制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2586A (zh) * 2021-06-23 2021-09-10 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形薄壁铝合金设备控制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0161U (zh) 一种框架包角结构及线路牌
CN215498859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22147514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边框、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0244920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底壳结构
CN2919605Y (zh) 电池连接器
CN217053940U (zh) 铝单板幕墙用隐藏式拼接缝结构
CN210069460U (zh) 一种铝型材的隐形连接件
CN216957310U (zh) 一种显示器的一体式折弯边框
CN218028586U (zh) 一种玻璃栏板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结构
CN209993305U (zh) 展板t形窄边条结构
CN202003606U (zh) 用于金属外壳电力电容器的标牌装置
CN217271267U (zh) 一种铝型材用隐形连接角码
CN219204425U (zh) 新型光伏组件边框装配用钢角码
CN215638089U (zh) 一种太阳能支架的镀锌钢轨道压块
CN220517862U (zh) 副屏组件及智慧黑板
CN2742586Y (zh) 微型扬声器连接器
CN217243324U (zh) 铝板、铝板拼接结构、铝板直角拼装结构及衣柜
CN219066369U (zh) 一种无缝45度斜角led显示模组
CN216647723U (zh) 一种防翘边的大屏显示器
CN221775590U (zh) 一种挂墙白板的折叠结构
CN210805845U (zh) 一种电池展示架的连接扣
CN205429427U (zh) 一种开关柜的钢构架的角部连接结构
CN211769672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电梯轿壁板
CN217482977U (zh) 外壳安装结构及室外机
CN215858258U (zh) 易组装长寿命花坛转角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