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6840U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16840U CN213116840U CN202021297269.8U CN202021297269U CN213116840U CN 213116840 U CN213116840 U CN 213116840U CN 202021297269 U CN202021297269 U CN 202021297269U CN 213116840 U CN213116840 U CN 213116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vane
- impeller
- section
- hub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包括:引流管,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一分别形成上敞口和下敞口;轮毂,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引流管的内部,以形成于所述引流管与轮毂之间的引流通道;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内设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包括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间隔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与引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本案的叶轮通过在两两导流叶片之间设有长度较短的第二导流叶片,能够破坏引流通道内的涡流,使将要分散的空气流经过第二导流叶片的偏转汇聚成两股有劲的气流,使得无叶风扇工作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无叶风扇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在无叶风扇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叶轮来实现无叶风扇的降噪和提高工作效率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无叶风扇的降噪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叶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导流叶片存在沿着导流叶片长度变化的倾斜角度,形成三维叶片,在制造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滑块,开模时,容易对叶片造成损伤,使得开模难度增大;其次,引流通道内产生涡流会使得叶轮内部产生能耗损失,并且会产生噪音。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其通过改变叶轮的偏转角度,将二维导流叶片替换为三维导流叶片,减少在制造叶轮时滑块的使用,使得开模难度降低,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其通过在两两导流叶片之间设有长度较短的第二导流叶片,能够破坏引流通道内的涡流,减少叶轮内部的能耗损失,并且使将要分散的空气流经过第二导流叶片的偏转汇聚成有劲的气流,能够增加了引流通道内的气压,使得无叶风扇工作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无叶风扇的噪音。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叶轮,包括:
引流管,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一分别形成上敞口和下敞口;
轮毂,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引流管的内部,以形成于所述引流管与轮毂之间的引流通道;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内设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包括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间隔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与引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
优选的是,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轮毂自成一体。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包括导入段和导出段;
其中,所述导入段的曲率半径设置成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导入段的入口处的切线方向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上的导入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出段的曲率半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上的所述导入段的偏转方向与所述导出段的偏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的偏转方向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导出段偏转方向和曲率半径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轮毂的母线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夹角为α;
所述夹角α的范围在30。~90。。
优选的是,所述引流管的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之势。
优选的是,所述轮毂的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的方向相反方向上呈逐渐减小之势
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的叶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改变叶轮的偏转角度,将二维导流叶片替换为三维导流叶片,减少在制造叶轮时滑块的使用,使得开模难度降低,节约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两两导流叶片之间设有长度较短的第二导流叶片,能够破坏引流通道内的涡流,使将要分散的空气流经过第二导流叶片的偏转汇聚成两股有劲的气流,使得无叶风扇工作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无叶风扇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部分叶轮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部分叶轮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叶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旋风分离装置包括:
引流管1,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一分别形成上敞口和下敞口;
轮毂3,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引流管1的内部,以形成于所述引流管1与轮毂3之间的引流通道,所述轮毂3的内部中空,内设有驱动器,虽然没有在图中示出,应当理解,所述驱动器作为气流加速的动力源。
再次参考图2,所述引流通道内设导流叶片2,所述导流叶片2包括第一导流叶片21和第二导流叶片22,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间隔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与引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且所述导流叶片2沿所述轮毂3的轴向方向向远离所述轮毂3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导流叶片2在轮毂3上的投影为投影线,足以说明,所述导流叶片2与所述轮毂3的倾斜角度不会随着导流叶片2的长度变化而变化,所述导流叶片2为二维导流叶片2。
进一步地,导流叶片2为二维可以在叶轮制造开模时减少对滑块的使用,在降低开模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快速出模,降低了出模难度,避免了在出模时对导流叶片2的损伤。
进一步地,二维的导流叶片2对于叶轮直径的限制小,使用二维的导流叶片2能够使得叶轮的直径适当增大,进一步提高叶轮产生的气流流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能够与三维导流叶片处于同一转速时,二维的导流叶片2还能够降低叶轮的噪音,起到降噪的作用。
进一步地,现在结合图2参考图3,所述导流叶片2与所述轮毂3和所述引流管1自成一体,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包括导入段211和导出段212;其中,所述导入段211的曲率半径设置成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导入段211的入口处的切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上的导入段211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出段212的曲率半径,所述导入段211与所述导出段212为圆滑过渡,进一步解决气流因流通不顺畅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上的所述导入段211的偏转方向与所述导出段212的偏转方向相反。空气气流在从引流管1的下敞口进入所述引流通道,率先沿着所述导入段211进入,在引流通道中流动,最后沿着导出段212流出;气流在引流通道的梯度力从在导入段211的负压梯度转变为在导出段212的正压梯度,使得气流在经过导入段211变得分散后,又使气流在导出段212汇聚,风力重新变强。
其次,所述导入段211的偏转方向能够使得进入引流通道的气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向上呈漩涡状流动,由于所述导出段212的偏转方向与所述导入段211的偏转方向相反,所述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气流经过所述导出段212相反偏转方向的引导,以使得矫正后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引流管1的轴线方向相一致,提高气流流通的顺畅性,降低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的偏转方向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的导出段212偏转方向和曲率半径一致。空气流在经过第一导流叶片21的导入段211偏转,变得分散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在空气流分散处将空气流分成两股,一部分空气流经过第二导流叶片22的偏转方向偏转汇聚成一股强劲的风力,另一股空气流经过第一导流叶片21的导出段212的偏转汇聚成另一股强劲的风力。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的交叉使用,使得排出叶轮的空气流都能汇聚成强劲的风力排出,避免了单独使用第一导流叶片21不能将全部空气流汇聚的状况,同时能够增加引流通道内的气压。
现在参考图4,所述轮毂3的母线与所述轮毂3的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的范围在30。~90。所述夹角α在此范围内能够提高气流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气流的汇聚。若所述夹角α小于30。会使所述空气气流在流出段分离,使得排出的空气流风力不足。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1的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之势,所述轮毂3的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的方向相反方向上呈逐渐减小之势。所述引流管1具有扩大进风量的优势,由于所述引流管1的截面口径是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呈逐渐增大之势,所述在下敞口的截面口径最小,而下敞口为进风处,大量的气流聚集在所述引流管1。在进入所述引流管1时,气流流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因此所述气流不断加速。
所述轮毂3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引流管1,使得所述气流在流出引流管1后,所述轮毂3还能够引导所述气流流出的方向。
具体地,还包括一种无叶风扇,包含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叶轮。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管(1),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一分别形成上敞口和下敞口;
轮毂(3),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引流管(1)的内部,以形成于所述引流管(1)与轮毂(3)之间的引流通道;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内设导流叶片(2),所述导流叶片(2)包括第一导流叶片(21)和第二导流叶片(22),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间隔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与引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2)与所述轮毂(3)自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包括导入段(211)和导出段(212);
其中,所述导入段(211)的曲率半径设置成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导入段(211)的入口处的切线方向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上的导入段(211)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出段(212)的曲率半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上的所述导入段(211)的偏转方向与所述导出段(212)的偏转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22)的偏转方向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21)的导出段(212)偏转方向和曲率半径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的母线与所述轮毂(3)的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的范围在30°~9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之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的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的方向相反方向上呈逐渐减小之势。
10.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叶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97269.8U CN213116840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97269.8U CN213116840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16840U true CN213116840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75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97269.8U Active CN213116840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1684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5001A (zh) * | 2020-07-06 | 2020-10-20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CN114001043A (zh) * | 2021-11-01 | 2022-02-01 | 宁波公牛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风扇和风扇灯 |
-
2020
- 2020-07-06 CN CN202021297269.8U patent/CN2131168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5001A (zh) * | 2020-07-06 | 2020-10-20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CN114001043A (zh) * | 2021-11-01 | 2022-02-01 | 宁波公牛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风扇和风扇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16840U (zh)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
CN110219829B (zh) | 一种离心蜗壳出口结构 | |
CN110529410A (zh) | 一种混流风机 | |
CN110374900B (zh) | 一种具有正弦型子午流道的混流风机 | |
CN108644152A (zh) | 扩压器弯扭叶片及设计方法、扩压器和离心/斜流压气机 | |
CN107050542B (zh) | 一种防血细胞损坏的微型离心血液泵及其循环供血方法 | |
KR102364454B1 (ko) | 가스 터빈용 임펠러형 튜브타입 노즐 | |
CN108980103B (zh) | 一种带进口小翼的前向多翼离心通风机叶轮的设计方法 | |
CN111441984A (zh) | 叶轮、混流风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3235545U (zh) | 一种导流叶片、叶轮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 |
CN212429300U (zh)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
CN212868009U (zh)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
CN113446237B (zh) | 一种带半开式三元叶轮的离心通风机 | |
CN113153812B (zh) | 一种c型启动前弯式多翼离心风机叶轮及制备方法 | |
US11592029B2 (en) | Impeller for centrifugal fan and centrifugal fan | |
CN111441990A (zh) | 导流器、风机组件和电器 | |
CN207920915U (zh) | 蜗壳、风机及燃气热水器 | |
CN112228397A (zh) | 集流器及包括该集流器的通风机 | |
CN209818390U (zh) | 一种离心叶轮 | |
CN111795001A (zh) | 一种叶轮及无叶风扇 | |
CN110608194A (zh) | 一种离心风机转向蜗壳 | |
CN208348150U (zh) | 一种高效低噪音小型多翼离心排气扇及叶轮 | |
CN110701108A (zh) | 一种风腔组件及风机 | |
CN212003641U (zh) | 离心风机 | |
CN216834220U (zh) | 一种导流装置和潜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401 Address after: Units 1, 2, and 3, Building 8, No. 1688 Songwei Road,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j4656, block B, 925 Yecheng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Chas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