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9800U - 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79800U CN213079800U CN202021254899.7U CN202021254899U CN213079800U CN 213079800 U CN213079800 U CN 213079800U CN 202021254899 U CN202021254899 U CN 202021254899U CN 213079800 U CN213079800 U CN 2130798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plate
- riveting
- air cylinder
- cylinder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铆压机构,所述铆压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的第一铆压杆;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和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支撑块;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与第二铆压杆传动连接的第三气缸。其能够精确的进行铆压,提高铆压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铆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螺丝铆压装置采用立柱机构且铆压位置固定。为了克服铆压的反力,通常采用较大规格的油缸或电缸。
常规的铆压装置的承载内力小,无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产品;不能对同一产品的多个位置进行铆压;为了克服铆压的反力,需采用较大规格的油缸或电缸,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能够精确的进行铆压,提高铆压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滑块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能够随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铆压机构,所述铆压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的第一铆压杆,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铆压杆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和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第一铆压杆设置,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与所述第二铆压杆传动连接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板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四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气缸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呈C型。
优选的,所述铆压机构上还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通过第五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铆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一导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板移动。
优选的,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基座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铆压机构上还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通过第六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铆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导杆能够相对所述第四固定板移动。
优选的,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能够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转动;所述旋转盘上设有铆压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支撑块进行配合,机构小,内力大,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2、适用同一产品的多个位置进行铆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3.使用支撑块能够有效的承接将第一气缸原本应该承受的铆压力,实现硬支撑,无需使用大功率的气缸来承接铆压力。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伺服铆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伺服铆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伺服铆压装置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伺服铆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第一固定板;
2、第二固定板;21、第一凹槽;
3、第一滑轨;31、第一滑块;
4、基座;41、第三固定板;42、第四固定板;
5、铆压机构;51、第一气缸;52、第一铆压杆;53、第一导杆;54、第五固定板;55、第二气缸;56、支撑块;57、第二凹槽;58、第三气缸;59、第二铆压杆;
6、第二导杆;61、第六固定板;
7、第四气缸;
8、支撑架;
9、旋转盘;91、铆压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请参照图4,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滑块传动连接,所述基座能够随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
请参照图3,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基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基座的上端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基座的下端设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呈C型。
请参照图3,所述铆压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的第一铆压杆,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铆压杆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朝下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杆通过第五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铆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一导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板上下移动。
请参照图3,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和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第一铆压杆设置,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
请参照图3,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与所述第二铆压杆传动连接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板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四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气缸设置。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或图4,所述第二导杆通过第六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铆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四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导杆能够相对所述第四固定板上下移动。
请参考图2,所述第四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基座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请参考图1,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能够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转动;所述旋转盘上设有铆压工装。
借由上述结构,请参考图1,将零件放置在所述铆压工装上,所述零件上螺接有两个螺丝,为防止螺丝掉落,对螺丝设有螺纹的一端进行铆压。
所述旋转盘将所述铆压工装旋转到所述铆压机构处,启动所述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将所述第一铆压杆移动到所述第一个螺丝上方,再启动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将所述第一铆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存在空隙。
进一步的,启动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将所述支撑块送入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的,启动所述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将所述第二铆压杆从下方送入所述铆压工装,对所述螺丝的下部进行铆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气缸带动所述第二铆压杆回到原位,所述第四气缸启动,将所述第一铆压杆移动到第二个螺丝上方,所述第三气缸再次将所述第二铆压杆从下方送入所述铆压工装,对第二个螺丝的下部进行铆压。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支撑块来承受原本第一气缸需要承受的第二铆压杆的铆压力,第一气缸的可选择性较大,不需要选择规格较大的气缸,且基座采用C型,有效减少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基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滑块传动连接,所述基座能够随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铆压机构,所述铆压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的第一铆压杆,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铆压杆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和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第一铆压杆设置,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与第二铆压杆传动连接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板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四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气缸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呈C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机构上还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通过第五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铆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一导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板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基座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机构上还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通过第六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铆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导杆能够相对所述第四固定板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伺服铆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能够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转动;所述旋转盘上设有铆压工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4899.7U CN213079800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4899.7U CN213079800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79800U true CN213079800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2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4899.7U Active CN213079800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79800U (zh)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21254899.7U patent/CN2130798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79800U (zh) | 柔性伺服铆压装置 | |
CN219985875U (zh) |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折弯成型模具 | |
CN208288766U (zh) | 一种异型铝型材冲孔模具 | |
CN201009088Y (zh) | 铝框加工钻孔定位工作台 | |
CN212496610U (zh) | 一种电机端盖辅助打孔工装 | |
CN212043106U (zh) | 焊接压爪定位机构 | |
CN209737104U (zh) | 一种装甲门双面打孔设备 | |
CN221019567U (zh) | 一种制动夹钳钢套卡具结构 | |
CN219881027U (zh) | 一种多向压力设备 | |
CN222385761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生产用冲压模具固定装置 | |
CN221621414U (zh) | 氧化锆内筒拼装装置 | |
CN212944881U (zh) | 一种薄板拉伸液压机 | |
CN216965934U (zh) | 一种铝卷压弯加工装置 | |
CN221362344U (zh) | 一种可避免位移的板材打孔设备 | |
CN221497167U (zh) | 一种电感元件生产用的精密压铆装置 | |
CN219004456U (zh) | 一种专用铆压设备 | |
CN220216811U (zh) | 一种手动钻孔平台 | |
CN220920956U (zh) | 一种铝合金门窗生产用钻孔装置 | |
CN214769057U (zh) | 一种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 | |
CN211614427U (zh) | 一种五金件加工用打孔装置 | |
CN216138205U (zh) | 一种电梯制造用剪板设备 | |
CN222268394U (zh) | 电气柜面板冲孔装置 | |
CN222430030U (zh) | 一种板材打孔限位装置 | |
CN211101698U (zh) | 一种拐臂生产用冲压导向机构 | |
CN221474155U (zh) | 一种橡胶垫环快速安装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