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044758U -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4758U
CN213044758U CN202021638293.3U CN202021638293U CN213044758U CN 213044758 U CN213044758 U CN 213044758U CN 202021638293 U CN202021638293 U CN 202021638293U CN 213044758 U CN213044758 U CN 213044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ing
pipe
induction
induced spawning
spaw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382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茂元
黄洪贵
何国森
胡振禧
刘银华
田田
吴妹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20216382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4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4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47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包括催产装置和用于放置在苗种培育池中的孵化装置,所述催产装置包括催产支架和设置在催产支架上的催产桶,所述催产桶的一端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催产桶的底面中部竖向穿设有以利于鱼卵流出的插管,所述插管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支架和设置在孵化支架上的孵化网箱,所述排水管的下端伸入孵化网箱内部。该系统利用成熟斑鳜个体相对较小、卵为半浮性特点,经水流冲击成熟的卵会浮起且会随水流从插管流出,可实现亲鱼产卵、收卵及孵化过程的半自动化,与传统的需要人工收卵,然后转移到孵化池或孵化框孵化相比,减少了操作程序和人为干扰,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降低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背景技术: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俗称花桂、黑桂、桂鱼等,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鳜属(Siniperca),其肉质细嫩润滑、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我国名贵淡水水产品种。
虽然国内斑鳜苗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获得突破,但目前斑鳜的人工规模化育苗量仍旧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人工催产繁殖过程中受精率和孵化率低。而斑鳜苗种的人工繁育方式,仍旧使用传统“家鱼”的催产繁育设施进行,未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开发其专门的催产孵化设施。由于这种传统的催产孵化设施是根据 “家鱼”的繁殖特性设计的,在很大程度上很不适合斑鳜的人工催产繁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人工繁育设施中催产、孵化与苗种培育是分开的,这个过程中产出的鱼卵、苗种要经过人工多次的转移,操作过程相对繁琐,费时费力,稍有不慎容易损伤鱼卵和鱼苗,大大增加感染病害的风险,造成受精率、孵化率以及苗种培育率偏低。另一方面,传统的催产孵化环道往往使用水泥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不可移动,且内壁面粗糙,耗水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不仅操作方便、灵活性好、苗种生产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包括催产装置和用于放置在苗种培育池中的孵化装置,所述催产装置包括催产支架和设置在催产支架上的催产桶,所述催产桶的一端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催产桶的底面中部竖向穿设有以利于鱼卵流出的插管,所述插管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支架和设置在孵化支架上的孵化网箱,所述排水管的下端伸入孵化网箱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催产桶的另一端侧壁上端连接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上端管口位于插管的上管口上方,溢水管的下端管口与排水管的中部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盖设在催产桶顶部的防逃装置,所述防逃装置包括固定圈和固定在固定圈上的密封网,所述固定圈与催产桶的上端口边沿相铰接,固定圈的外周侧设有用于与催产桶的上端口外边沿相卡接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网为筛绢网或尼龙网制成,密封网的网孔径为2-5cm。
进一步的,所述催产桶呈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状。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控制阀门;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网箱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状,孵化网箱为筛绢网制成,筛绢网的网目为80-100。
进一步的,所述催产支架为三脚支架,三脚支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支架包括分别设于孵化网箱四个顶角外侧的四根立柱,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孵化网箱的四个顶角通过连接绳固定在立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成熟斑鳜个体相对较小(体重在0.5-1kg左右)、卵为半浮性特点,经水流冲击成熟的卵会浮起且会随水流流动并从插管流出,可实现亲鱼产卵、收卵及孵化过程的半自动化,与传统的需要人工收卵,然后转移到孵化池或孵化框孵化相比,减少了操作程序和人为干扰,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降低劳动强度;(2)既可以进行单独生产,又可进行集约化生产,提升苗种生产效率;(3)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与培苗池结合使用,与传统催产孵化环道相比,建造成本低,不占用地面,收管方便,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纵向”、“ 横向”、“ 上”、“ 下”、“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包括放置在池埂边的催产装置1和用于放置在苗种培育池中的孵化装置2,所述催产装置1包括催产支架3和设置在催产支架3上的催产桶4,催产桶4的顶部为敞口,所述催产桶4的一端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5,催产桶4的底面中部竖向穿设有以利于鱼卵流出的插管6,插管6的上端管口延伸至催产桶4的上端内部,所述插管6的下端穿过向下催产桶4后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孵化装置2包括孵化支架8和设置在孵化支架8上的孵化网箱9,所述排水管7的下端伸入孵化网箱9内部。利用成熟斑鳜个体相对较小(体重在0.5-1kg左右)、卵为半浮性特点,在进水管往催产桶内出入水流的情况下,经水流冲击成熟的卵会浮起且会随水流流动并从插管流出,可实现亲鱼产卵、收卵及孵化过程的半自动化,与传统的需要人工收卵,然后转移到孵化池或孵化框孵化相比,减少了操作程序和人为干扰,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催产桶4的另一端侧壁上端连接有溢水管10,所述溢水管10的上端管口位于插管6的上管口上方,溢水管10的下端管口与排水管7的中部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盖设在催产筒顶部的防逃装置11,所述防逃装置11包括固定圈12和固定在固定圈12上的密封网13,所述固定圈12与催产桶4的上端口边沿在竖向相铰接,固定圈12的外周侧设有用于与催产桶4的上端口外边沿相卡接的卡扣14;防逃装置通过卡扣与催产桶相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效果,避免斑鳜顶开防逃装置并跳出催产桶。应说明的是,固定圈上的卡扣与催产桶上端口外边沿相卡接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保温盒的盒盖与盒体的卡扣连接结构相同,此处不对其构造做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网13为筛绢网或尼龙网制成,密封网13的网孔径为2-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催产桶4呈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状。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进水,所述进水管5的上端管口与催产桶4的内部紧贴,且斜向下。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控制进水和排水,所述进水管5上安装有进水控制阀门15;所述排水管7上安装有排水控制阀门16。优选的,进水控制阀门和排水控制阀门均为手动阀。
本实施例中,所述孵化网箱9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状,孵化网箱9为筛绢网制成,筛绢网的网目为80-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催产支架3为三脚支架,三脚支架有6根支柱组成,包括3根支撑支柱17和3根连接支柱18,三根支撑支柱倾斜设置,支撑支柱的上端与催产桶的底部固联,相邻两根支撑支柱的下端之间连接有一根连接支柱,每根支撑支柱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滑轮19,方便整个催产装置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孵化支架8包括分别设于孵化网箱四个顶角外侧的四根立柱20,相邻两根立柱20之间连接有横杆21;所述孵化网箱9的四个顶角通过连接绳22固定在立柱20上。优选的,所述立柱和横杆由金属或其他沉水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该系统安置在苗种培育池塘埂处,具体使用步骤为:(1)将催产装置1放于池埂边固定,在催产桶4底面中部安装好插管6,关闭排水控制阀门16,然后打开进水控制阀门15,通过进水管5向催产桶4注水,当水位通过插管6流出时,关闭进水控制阀门15;(2)将催产用亲鱼放于催产桶4中,盖上防逃装置11,锁紧卡扣14,防治鱼越出催产桶4;(3)将孵化装置2放置在苗种培育池中,固定好立柱20和横杆21,将孵化网箱9固定在立柱20上,使孵化网箱9的网口高于苗种培育池水面15-20cm;(4)将催产装置1的排水管7下端管口置于孵化网箱9内,使排水管7下端管口没过孵化网箱9水面;打开进水控制阀15门,向催产筒4冲水,同时打开排水控制阀门16;调节进水控制阀门15,控制进水量,维持催产筒4内的水面在溢水管10的上端管口以下;(5)斑鳜亲鱼产卵后,卵跟着水流通过插管6、排水管7进入孵化网箱9;待全部亲鱼产完卵后,关闭进水控制阀门15和排水控制阀门16,将亲鱼移除出;(6)受精卵在孵化装置2的孵化网箱9内孵化,待孵化出膜后,直接放于苗种培育池进行培育。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催产装置和用于放置在苗种培育池中的孵化装置,所述催产装置包括催产支架和设置在催产支架上的催产桶,所述催产桶的一端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催产桶的底面中部竖向穿设有以利于鱼卵流出的插管,所述插管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支架和设置在孵化支架上的孵化网箱,所述排水管的下端伸入孵化网箱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产桶的另一端侧壁上端连接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上端管口位于插管的上管口上方,溢水管的下端管口与排水管的中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设在催产桶顶部的防逃装置,所述防逃装置包括固定圈和固定在固定圈上的密封网,所述固定圈与催产筒的上端口边沿相铰接,固定圈的外周侧设有用于与催产桶的上端口外边沿相卡接的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网为筛绢网或尼龙网制成,密封网的网孔径为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产桶呈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控制阀门;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控制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网箱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状,孵化网箱为筛绢网制成,筛绢网的网目为80-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产支架为三脚支架,三脚支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支架包括分别设于孵化网箱四个顶角外侧的四根立柱,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孵化网箱的四个顶角通过连接绳固定在立柱上。
CN202021638293.3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44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8293.3U CN213044758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8293.3U CN213044758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4758U true CN213044758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80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3829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44758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4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976A (zh) * 2022-08-25 2022-11-01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976A (zh) * 2022-08-25 2022-11-01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11778U (zh) 一种漂浮罐体式结构的可持续水产养殖设备
CN105850814A (zh) 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
CN210352698U (zh) 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
CN213044758U (zh) 一种斑鳜催产孵化系统
CN113057147A (zh) 一种龙虾捕捞装置
CN202222284U (zh) 鱼类产卵池
CN206835956U (zh) 一种适用于中华鲟幼鱼养殖池池间转鱼装置
CN209234674U (zh) 一种小龙虾孵化装置
CN217364268U (zh) 一种逆流式黑斑原鮡孵化及早期苗种培育装置
CN202958463U (zh) 一种悬浮式鱼类孵化装置
CN211322650U (zh) 一种中华鳖孵化装置
CN206260545U (zh) 一种适合粘性卵家系选育的孵化装置
CN211861495U (zh) 一种脉红螺室外池塘苗种用育苗箱
CN205106025U (zh) 可移动人工繁殖鳅鱼苗孵化装置
CN204762657U (zh) 一种海藻养殖池
CN208258789U (zh) 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
CN221203741U (zh) 一种母蟹布苗装置
CN201515650U (zh) 鳟鱼人工繁育综合孵化设施
CN219330445U (zh) 一种虾苗培育装置
Garcia et al. A collecting gear for naturally-spawned milkfish (Chanos chanos Forsskal) eggs in circular floating net cages
CN201898784U (zh) 一种海水幼鱼流水笼式培育装置
CN207400184U (zh) 一种黄斑篮子鱼受精卵孵化桶
CN216415663U (zh) 一种环道高密度水产养殖装置
CN106719277B (zh) 一种青虾良种养殖中高效可靠的水过滤方法
CN220875563U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集中脱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