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954763U - 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4763U
CN212954763U CN202021731236.XU CN202021731236U CN212954763U CN 212954763 U CN212954763 U CN 212954763U CN 202021731236 U CN202021731236 U CN 202021731236U CN 212954763 U CN212954763 U CN 212954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ewage treatment
tank body
plate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12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但锦锋
陈福明
刘淑杰
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312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4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4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4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中空且顶端开口;挡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挡流板,所述至少两块子挡流板设置于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导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导流板,沿水平方向所述至少两块子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块子挡流板之间;斜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子导流板下方,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所述子导流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斜板之间的空间的水平截面面积沿靠近所述池体底部的方向增大;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下方,且位于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曝气装置的下方。设置通过竖直方向上设置对应的设备将缺氧生化反应、好氧生化反应和环流沉淀结合于一体,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更小。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受管网建设条件、地形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农村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偏远小区等污水无法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的地区,通常采用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现有的一体化设备多采用改良后的A/O(Anoxic Oxic,厌氧好氧工艺法)、A2/O(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生物转盘、M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MBBR(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工艺,这些工艺基本上都是在横向上做功能分区,普遍存在技术复杂,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池体,中空且顶端开口;
挡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挡流板,所述至少两块子挡流板设置于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
导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导流板,沿水平方向所述至少两块子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块子挡流板之间;
斜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子导流板下方,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所述子导流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斜板之间的空间的水平截面面积沿靠近所述池体底部的方向增大;
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下方,且位于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
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曝气装置的下方。可选的,所述池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筒部、转接部和第二筒部;
所述挡流板和所述导流板都位于所述第一筒部内;
所述斜板位于所述转接部内;
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布水器都位于所述第二筒部内。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斜板填料,所述斜板填料设置在所述挡流板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面,且分别与所述挡流板和池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挡流板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面设置有出水溢流堰,所述出水溢流堰位于所述斜板填料上方。
可选的,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空间,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池体的底部之间形成缺氧反应区,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斜板之间形成好氧反应区,所述好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生物填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筒部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筒部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所述转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筒部的下端连接,所述转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筒部的上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斜板下端与所述池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口。
可选的,所述污泥回流口下方设置有挡气板。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所述硝化液回流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筒部的内部空间,且位于所述至少两块子导流板之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溢流堰,所述出水溢流堰设置在子挡流板远离子导流板的一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竖直方向上设置对应的设备将池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挡流板、导流板和斜板形成环流沉淀反应区,在曝气装置的曝气作用下,使曝气装置与斜板之间形成好氧反应区,曝气装置与池底形成缺氧反应区。污水处理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将缺氧生化反应、好氧生化反应和环流沉淀结合于一体,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更小,并且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局部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立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池体;11-第一筒部;12-转接部;13-第二筒部;
21-子挡流板;22-子导流板;23-斜板;
31-曝气装置;
41-布水器;
51-斜板填料;52-出水溢流堰;
61-污泥回流口;62-挡气板;
71-硝化液回流管道;72-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挡流板、导流板、斜板23、曝气装置31及布水器41。池体1中空且顶端开口,池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筒部11、转接部12和第二筒部13,转接部12的上端与第一筒部11的下端连接,转接部12的下端与第二筒部13的上端连接,形成一体的池体1。
池体1的内部空间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挡流板21,分别与池体1的内表面连接,位于池体1的内部空间。导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导流板22,两块子导流板22分别与池体1内表面连接,或者与档流板连接,且位于至少两块子挡流板21之间,子导流板22下方设置有斜板23,斜板23的上端与子导流板22的下端连接,斜板23之间形成的空间的水平截面面积沿靠近池体1底部的方向增大,呈上小下大的形状。挡流板、导流板和斜板23形成环流沉淀反应区。曝气装置31设置在斜板23下方,位于池体1的内部空间,曝气装置31与污水处理装置外的鼓风机(图中未示出)通过管道连接,以在鼓风机的驱动下进行曝气。曝气装置31下方设置有布水器41,布水器41位于池体1内部空间的底部,布水器41与污水处理装置外的进水设备(图中未示出)通过管道连接,以将污水通入到污水处置装置中。
本实施例以挡流板包括两块子挡流板21,导流板包括两块子导流板22为例,如图2所示,两块子挡流板21平行设置于第一筒部11的内部空间,两块子导流板22在水平方向内平行设置于两块子挡流板21之间,且与子挡流板21平行,位于第一筒部11内。每一块子导流板22的下端均设置有斜板23,斜板23位于转接部12内,斜板23的侧边与池体1的内表面连接,斜板23下端与池体1的内表面部分连接,斜板23下端与池体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口61。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进入到布水器41中,通过布水器41在污水处理装置中均匀出水,然后启动曝气装置31,通过曝气装置31的有氧曝气为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水提供上升动力,同时由于曝气作用,使曝气装置31以上空间内的水体含氧量较高,曝气装置31以上至斜板23的空间形成好氧反应区,曝气装置31以下至池底的空间内含氧量较低,形成缺氧反应区。
污水经过布水装置通入污水处理装置后,首先在缺氧反应区进行缺氧生物反应,然后上升至好氧反应区进行好氧生物反应,在曝气装置31的曝气提升作用下继续上升,进入两张子导流板22之间的空间,然后从子导流板22的上表面溢出至子导流板22和子挡流板21之间,被子挡流板21的阻挡后下沉,由子挡流板21的下表面流向子挡流板21与池体1的内表面之间,然后通过斜板23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池体1的顶部溢出,污泥由于重力和斜板23的作用自然下沉,沿着斜板23下沉至斜板23下端,经过斜板23与池体1之间的污泥回流口61回流至好氧反应区。
上述实施例通过竖直方向上设置对应的设备将池体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挡流板、导流板和斜板23形成环流沉淀反应区,在曝气装置31的曝气作用下,使曝气装置31与斜板23之间形成好氧反应区,曝气装置31与池底形成缺氧反应区。污水处理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将缺氧生化反应、好氧生化反应和环流沉淀结合于一体,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更小,并且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斜板填料23或斜管填料,以斜板填料23为例,斜板填料23设置在挡流板远离导流板的一面,并分别与挡流板和池体1的内表面连接,挡流板远离导流板的一面还设置有出水溢流堰52,出水溢流堰52位于斜板填料23的上方。当污水由子挡流板21的下表面流向子挡流板21与池体1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固液分离时,随液体上升的污泥会受到斜板填料23的阻挡无法上升而下沉,上清液可以通过斜板填料23,从而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经过斜板填料23的上清液从出水溢流堰52溢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曝气装置31设置在第二筒部13的内部空间,位于斜板23下方,曝气装置31可以是穿孔管、曝气盘、曝气管、曝气带或者潜水曝气机等可以提供空气的装置,由于曝气装置31的曝气作用,使曝气装置31以上空间内的水体含氧量较高,曝气装置31以上至斜板23的空间形成好氧反应区,曝气装置31以下至池底的空间内含氧量较低,形成缺氧反应区,在好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生物填料,以截留污水中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11的水平截面为矩形,第二筒部13的水平截面为圆形,转接部12的上端与第一筒部11的水平截面相匹配,并与第一筒部11的下端连接,转接部12的下端与第二向部的水平截面相匹配,并与第二筒部13的上端连接,第一筒部11水平截面的边长与第二筒部13的水平截面的直径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泥回流口61下方设置有挡气板62,以减少曝气装置31产生的上升气流由污泥回流口61进入环流沉淀反应区,减少气流对污泥沉降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71,硝化液回流管道7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筒部11的内部空间,位于子导流板22之间,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筒部13的内部空间。当污水上升至导流板和回流管道71的上表面时,部分污水由导流板溢出到导流板和挡流板之间,部分污水溢出至硝化液回流管道71,由硝化液回流管道71回流至第二筒部13内部空间的底部,重新参与反应,从而提高污水中微生物的利用率,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筒部13内部空间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72,搅拌装置72可以是推流器或者潜水搅拌器等,通过搅拌装置72的搅拌作用使沉降在污水处理装置池体1底部的污泥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中空且顶端开口;
挡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挡流板,所述至少两块子挡流板设置于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
导流板,包括至少两块子导流板,沿水平方向所述至少两块子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块子挡流板之间;
斜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子导流板下方,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所述子导流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斜板之间的空间的水平截面面积沿靠近所述池体底部的方向增大;
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下方,且位于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
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曝气装置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筒部、转接部和第二筒部;
所述挡流板和所述导流板都位于所述第一筒部内;
所述斜板位于所述转接部内;
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布水器都位于所述第二筒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斜板填料,所述斜板填料设置在所述挡流板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面,且分别与所述挡流板和池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挡流板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面设置有出水溢流堰,所述出水溢流堰位于所述斜板填料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空间,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池体的底部之间形成缺氧反应区,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斜板之间形成好氧反应区,所述好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部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筒部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所述转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筒部的下端连接,所述转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筒部的上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下端与所述池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口下方设置有挡气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所述硝化液回流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筒部的内部空间,且位于所述至少两块子导流板之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溢流堰,所述出水溢流堰设置在子挡流板远离子导流板的一侧。
CN202021731236.XU 2020-08-17 2020-08-17 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954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1236.XU CN212954763U (zh) 2020-08-17 2020-08-17 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1236.XU CN212954763U (zh) 2020-08-17 2020-08-17 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4763U true CN212954763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1236.XU Active CN212954763U (zh) 2020-08-17 2020-08-17 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4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0537A (zh) * 2021-08-25 2021-11-09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环回溢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0537A (zh) * 2021-08-25 2021-11-09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环回溢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13620537B (zh) * 2021-08-25 2025-02-25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环回溢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458A1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138024B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N201530770U (zh) 一种深水组合生化处理设施
CN101172711A (zh) 分点进水多级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CN101870542A (zh) 多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CN114604970A (zh) 改良型a2o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5353205B (zh) 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510815B (zh) 基于同时硝化反硝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111977782A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954763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5036332A (zh)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376642A (zh)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13060589U (zh) 一种上流式a+a2/o污水处理系统
CN212292986U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219571C (zh) 一体化双沉淀区立体循环氧化沟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12713126U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10505759U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112358051A (zh) 一体化污水循环回流脱氧处理装置
CN217895253U (zh) 一种跌水复氧多级ao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3803102U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3680293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
CN214653943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0955030Y (zh) 一种气升内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CN111977797B (zh) 一种AxOx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