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97914U -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97914U CN212797914U CN202020788377.9U CN202020788377U CN212797914U CN 212797914 U CN212797914 U CN 212797914U CN 202020788377 U CN202020788377 U CN 202020788377U CN 212797914 U CN212797914 U CN 212797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ole
- sealing sheet
- air exhaus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属于保鲜装置的技术领域。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包括盒体、盒盖、抽气装置以及进气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盒盖上设置有容置腔和进气孔,抽气装置和进气阀门分别嵌设于容置腔和进气孔内,实现了抽气装置和盒盖的一体化设置,无需另外配置独立的抽气装置来进行抽真空操作,仅需直接按压盒盖上的抽气装置即可,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因另外独立配置抽气装置带来的收纳不便问题,空间利用更合理,更利于产品的使用和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鲜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背景技术
为方便食品等的保存,往往需要使用到真空的保存装置,而作为真空的保存装置的真空保鲜盒,其结构的合理性成为了目前行业的研究重点。
目前,市面上的真空保鲜盒一般包括盒体和盒盖,且盒盖上设置抽气口,并另外配置有独立的抽气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将抽气装置安装于抽气口中,逐渐将盒体内的空气抽出而形成真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携带抽气装置并配合使用,在没有抽气装置时只能作为一般的密封容器使用,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另外,两个独立分开的产品需要占用较大的收纳空间,空间浪费严重,不利产品的使用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以在盒盖上设置一体式的抽气装置,不仅方便了携带,使用更方便,同时也无需另设收纳空间,空间利用更合理,更利于产品的使用和推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盒体,盒体设置有上部开口;
盒盖,盒盖设置于盒体的上部开口上,盒盖上开设有容置腔和进气孔,容置腔的腔底开设有连通盒体的抽气孔,且容置腔和进气孔内分别设置有抽气装置和进气阀门;
抽气装置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复位弹簧、抽气桶体以及按压壳体,抽气桶体的桶口一侧滑设于容置腔内,且抽气桶体的外壁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抽气桶体的桶底外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按压壳体,并于抽气桶体和容置腔的腔底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且抽气桶体的桶底上设置有连通按压壳体的排气孔,且抽气孔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排气孔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第一阀门包括第一密封片、第一固定部以及配重块,第一密封片盖设于抽气孔上且位于容置腔的一侧,第一密封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且第一固定部嵌设于容置腔的腔底内,同时,于第一密封片的上部设置有配重块。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第一密封片、第一固定部以及配重块为一体式结构,且均为橡胶材质。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第二阀门包括第二密封片、第二固定部,第二密封片盖设于出气孔上,且按压壳体靠近抽气桶体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外界的空腔,且第二密封片设置于空腔内,第二密封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且第二固定部嵌设于抽气桶体的桶底内。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还包括拉紧结构,拉紧结构包括支撑块、长杆以及拉线,支撑块固定于容置腔的腔底上且位于抽气孔旁侧,长杆的一端固定于支撑块上,长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线,且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排气孔并与第二密封片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第二密封片的底部且位于排气孔的位置设置有挂耳,拉线连接于挂耳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第二密封片、第二固定部以及挂耳为一体式结构,且均为橡胶材质。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长杆为弹片。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进气阀门包括套筒、塞头、压块以及压缩弹簧,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缩口并通过缩口与盒体连通,同时,塞头设置于套筒内且抵靠于缩口上,套筒的内壁上且位于背离缩口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并设置有内螺纹,压块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且压块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塞头背离缩口的一侧设置有拉头,且拉头从通孔中伸出至套筒外。
上述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中,通孔的内壁呈正六边形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通过设置在盒盖上设置有内置的抽气装置和进气阀门,实现了抽气装置和盒盖的一体化,无需另外配置抽气装置来进行抽真空的操作,只需不断按压按压壳体即可完成抽真空操作,不仅操作方便,还避免因多个独立的物品单独设置所导致的收纳不便问题,空间利用更合理,更利于产品的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气阀门的剖视图。
附图中:1、盒体;2、盒盖;21、容置腔;22、进气孔;211、抽气孔;3、抽气装置;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复位弹簧;34、抽气桶体;35、按压壳体;36、密封结构;311、第一密封片;312、第一固定部;313、配重块;321、第二密封片;322、第二固定部;323、挂耳;341、排气孔;4、进气阀门; 41、套筒;42、塞头;43、压块;44、压缩弹簧;411、缩口;421、拉头;5、拉紧结构;51、支撑块;52、长杆;53、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包括:盒体1、盒盖2、抽气装置3以及进气阀门4,盒盖2可拆卸地设置于盒体1上,从而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同时,盒盖2 上设置有抽气装置3和进气阀门4,通过抽气装置3实现对盒体1的抽真空操作,方便食物等物品的存放,而通过进气阀门4可将外界的空气充入盒体1内,方便盒盖2的打开。
具体的,盒体1设置有上部开口,方便食物等物品从上部开口中放入盒体1 内。
具体的,盒盖2设置于盒体1的上部开口上,使得盒盖2盖在盒体1上后,盒体1与盒盖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而在盒盖2从盒体1上取下后,此时,为盒体1打开的状态。盒盖2上开设有容置腔21和进气孔22,容置腔21也为带上部开口的结构,并且,容置腔21的腔底开设有连通盒体1的抽气孔211,通过抽气孔211为后续将盒体1内的空气抽出并形成真空提供了条件,且容置腔 21和进气孔22内分别设置有抽气装置3和进气阀门4,即通过容置腔21为抽气装置3的布置提供了容纳空间,使得抽气装置3和盒盖2形成一体式结构,避免了另外设置抽气装置3导致的使用和收纳不便的问题,并且通过进气孔22 可向盒体1内人工注入空气,平衡盒体1内外的大气压,从而方便从盒体1上打开盒盖2,结构设计更合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于盒盖2的容置腔21内的抽气装置3又包括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 32、复位弹簧33、抽气桶体34以及按压壳体35,抽气桶体34的桶口一侧滑设于容置腔21内,使得了通过上下滑动抽气桶体34,从而改变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组合的区域的空间大小,从而实现抽气和排气,为实现抽真空提供了条件。另外,抽气桶体34的外壁与容置腔2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36,此时,密封结构36可为密封圈,使得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之间能形成密封,防止了抽气和排气过程中空气从两者的连接处泄漏而影响抽真空效果。另外,抽气桶体34的桶底外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按压壳体35,使得通过按压壳体35可方便使用者驱动抽气桶体34,并且,通过按压壳体35也实现了对抽气桶体34 的保护,防止直接按压抽气桶体34而造成的损坏问题,另外也可方便后续在抽气桶体34和按压壳体35之间设置间隙,为后续第二阀门32的排气提供了方便。并且,于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的腔底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3,可使得通过按压壳体35而下压抽气桶体34后,抽气桶体34可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升起,为下一次下压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可为抽气桶体34自动从抽气孔211抽气提供了条件。并且,抽气桶体34的桶底上设置有连通按压壳体35的排气孔341,且抽气孔21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1,排气孔34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2,使得在下压抽气桶体34时,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共同组成的空间的容积被压缩而形成正压,此时,第一阀门31关闭,第二阀门32打开,将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共同组成的空间因容积压缩而需要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二阀门32排出至外界,而在松开抽气桶体34后,抽气桶体34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上升,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共同组成的空间的容积逐渐增大而形成负压,此时,第一阀门31打开,第二阀门32关闭,使得盒体1内的空气因负压而被从抽气孔211 吸入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共同组成的空间内,实现对盒体1内空气的抽取,如此重复间隔按压和复位抽气桶体34,即可逐渐将盒体1内的空气排出,使得盒体1内形成真空的环境,方便食品等物品的存放。
更加具体的,第一阀门31包括第一密封片311、第一固定部312以及配重块313,密封片盖设于抽气孔211上且位于容置腔21的一侧,使得第一密封片 311只能从抽气孔211位于容置腔21的一侧进行密封,使得在从抽气孔211抽气时,第一密封片311由于负压而自动打开,在从排气孔341排气时,第一密封片311由于正压而紧贴抽气孔311,为第一阀门31的单向启闭提供了条件,从而将抽气孔211堵死,实现排气。并且,第一密封片3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312,且第一固定部312嵌设于容置腔21的腔底内,实现了第一密封片 311在容置腔21内的固定安装,防止了使用过程中第一密封片311移动而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同时,于密封片的上部设置有配重块313,可增加第一密封片311的重量,使得在通过排气孔341排气时,第一密封片311 能更紧的贴紧抽气孔211,保证了对抽气孔211密封的可靠性,防止了排气不彻底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在后续盒体1形成真空后,第一密封片311能更紧的压紧于抽气孔211上,防止了因密封不稳定而导致真空失效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第一密封片311、第一固定部312以及配重块313为一体式结构,且均为橡胶材质,一体式结构的第一阀门31可方便开模,方便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橡胶材质的第一阀门31塑性好,弹性强,更适用于密封的使用环境。
更加具体的,第二阀门32包括第二密封片321、第二固定部322,第二密封片321盖设于出气孔上,且按压壳体35靠近抽气桶体34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外界的空腔,使得第二密封片321只能向抽气桶体34的外侧一侧打开或密封,使得在从排气孔341排气时,第二密封片321由于正压力而将排气孔341打开,而在从抽气孔211抽气时,第二密封片321由于负压而紧贴抽气桶体34的桶底,使得第二密封片321能将排气口密封,从而更好的从盒体1中抽气。并且,第二密封片321设置于空腔内,为第二密封片321的开启提供了运动空间,第二密封片3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322,且第二固定部322嵌设于抽气桶体 34的桶底内,使得第二密封片321可通过第二固定部322固定连接于抽气桶体 34的桶底上,防止了使用过程中第二密封片321移动而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在抽气桶体34和容置腔21组成的空间内还设置有拉紧结构5,拉紧结构5又包括支撑块51、长杆52以及拉线53,支撑块51固定于容置腔21 的腔底上且位于抽气孔211旁侧,长杆52的一端固定于支撑块51上,并且,长杆52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线53,且拉线53的另一端穿过排气孔341并与第二密封片321连接,使得抽气桶体34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上升时,抽气桶体 34带动第二密封片321上升,第二密封片321逐渐被拉线53拉紧,从而使得第二密封片321能紧贴抽气桶体34的桶底,使得第二密封片321对排气孔341的密封更可靠性,而在按压抽气桶体34而使抽气桶体34向下移动时,长杆52和拉线53均处于自由状态,从而使得第二密封片321可在正压力的作用下打开排气孔341,实现排气,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第二密封片321的底部且位于排气孔341的位置设置有挂耳 323,拉线53连接于挂耳323上,通过挂耳323方便了第一拉线53和第二密封片321的连接,装配更方便,方便了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第二密封片321、第二固定部322以及挂耳323为一体式结构,且均为橡胶材质,同样的,一体式结构的第二阀门32可方便开模,方便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橡胶材质的第二阀门32塑性好,弹性强,更适用于密封的使用环境。
更加具体的,长杆52为弹片,可为金属弹片,也可为塑料等材质的弹片,可在第二密封片321被拉线53拉紧且抽气桶体34继续上升的时候,通过长杆 52的形变来抵消抽气桶体34继续上升的距离,防止拉坏第二密封片321,结构设计更合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气阀门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3所示,设置于盒盖2的进气孔22内的进气阀门4又包括套筒41、塞头42、压块 43以及压缩弹簧44,套筒41的一端设置有缩口411并通过缩口411与盒体1 连通,使得外界的空气可通过套筒41的缩口411进入到盒体1内。同时,塞头 42设置于套筒41内且抵靠于缩口411上,通过塞头42能实现对缩口411的打开和密封,使得在抽真空环境时,塞头42封住缩口411,而在需要打开盒盖2时,塞头42打开缩口411。并且,套筒41的内壁上且位于背离缩口41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并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外界的空气可到达缩口411的位置,为后续通过塞头42和缩口411的启闭配合来满足盒体1内外压力平衡的使用需求,并且,压块43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使得压块43与套筒41为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塞头42在套筒41内的安装,且压块43和塞头4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4,使得塞头42在自然条件下始终密封缩口411,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并且,压块43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塞头42背离缩口411的一侧设置有拉头421,且拉头421从通孔中伸出至套筒41外,此时,可通过从通孔中伸出套筒41的拉头421来将塞头42从缩口411处拉开,使得塞头42和缩口411 分离,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能从缩口411中进入到盒体1内而使盒体1内外压力平衡,方便盒盖2的打开。
更加具体的,通孔的内壁呈正六边形设置,使得压块43能通过内六角扳手等工具安装于套筒41内,既方便了装配,同时也为空气的流动和拉头421的伸出提供了通道,结构设计更合理。另外,为了方便工具插入通孔内,将拉头421 采用较软的材料制作,如橡胶,可在工具插入通孔时,工具可将拉头421向下压,方便工具的配合使用,装配更方便,同时,为了防止工具完全将拉头421 压入通孔内而导致拉头421后续无法自动弹出的问题,通孔内且位于通孔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块,防止工具过度伸入到通孔内,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包括盒体1、盒盖2、抽气装置3以及进气阀门4,盒盖2上设置有容置腔21和进气孔22,抽气装置3和进气阀门4分别嵌设于容置腔21和进气孔22内,实现了抽气装置3和盒盖2的一体化设置,无需另外配置独立的抽气装置3来进行抽真空操作,仅需直接按压盒盖2上的抽气装置3即可,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因另外独立配置抽气装置3 带来的收纳不便问题,空间利用更合理,更利于产品的使用和推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设置有上部开口;
盒盖,所述盒盖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上部开口上,所述盒盖上开设有容置腔和进气孔,所述容置腔的腔底开设有连通所述盒体的抽气孔,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进气孔内分别设置有抽气装置和进气阀门;
抽气装置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复位弹簧、抽气桶体以及按压壳体,所述抽气桶体的桶口一侧滑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抽气桶体的外壁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抽气桶体的桶底外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所述按压壳体,并于所述抽气桶体和所述容置腔的腔底之间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抽气桶体的桶底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按压壳体的排气孔,且所述抽气孔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排气孔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密封片、第一固定部以及配重块,所述第一密封片盖设于所述抽气孔上且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部,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嵌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内,同时,于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上部设置有所述配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配重块为一体式结构,且均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二密封片、第二固定部,第二密封片盖设于所述排气孔上,且所述按压壳体靠近所述抽气桶体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外界的空腔,且所述第二密封片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密封片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部,且所述第二固定部嵌设于所述抽气桶体的桶底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紧结构,所述拉紧结构包括支撑块、长杆以及拉线,所述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上且位于所述抽气孔旁侧,所述长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块上,所述长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拉线,且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排气孔并与所述第二密封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片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排气孔的位置设置有挂耳,所述拉线连接于所述挂耳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挂耳为一体式结构,且均为橡胶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为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门包括套筒、塞头、压块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缩口并通过所述缩口与所述盒体连通,同时,所述塞头设置于所述套筒内且抵靠于所述缩口上,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且位于背离所述缩口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块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且所述压块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塞头背离所述缩口的一侧设置有拉头,且所述拉头从所述通孔中伸出至所述套筒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真空保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呈正六边形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88377.9U CN212797914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88377.9U CN212797914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97914U true CN212797914U (zh) | 2021-03-26 |
Family
ID=7509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88377.9U Active CN212797914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97914U (zh) |
-
2020
- 2020-05-13 CN CN202020788377.9U patent/CN2127979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86448B (zh) | 储物罐抽真空装置 | |
WO2014005252A1 (zh) | 带抽气装置的储物容器及其容器盖 | |
CN207658399U (zh) | 杯盖和真空杯 | |
CN109452852B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797914U (zh) |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 |
US11873131B2 (en) | Vacuum storage tank | |
CN210437694U (zh) | 一种用于真空袋的气嘴 | |
CN215664896U (zh) | 食品检验样品的密封装置 | |
CN218807752U (zh) | 一种真空储存装置 | |
CN212100072U (zh) | 一种饭盒 | |
CN216270834U (zh) | 真空罐及真空罐组件 | |
CN216071234U (zh) | 一种真空罐的罐盖结构 | |
CN2293200Y (zh) | 挤压式真空保鲜盒 | |
CN208560256U (zh) | 一种真空保鲜容器 | |
CN208715918U (zh) |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 |
CN212356508U (zh) | 一种抽液器 | |
CN214609055U (zh) | 一种用于真空储物器的密封泄压阀 | |
CN218172990U (zh) | 一种食品密封罐 | |
CN217228661U (zh) | 储物桶 | |
CN208217465U (zh) | 防水型包装箱 | |
CN220595775U (zh) | 一种真空储物容器 | |
CN111907933A (zh) | 一种抽气泵及真空保鲜容器 | |
CN219619898U (zh) | 一种密封罐 | |
CN218722478U (zh) | 一种用于冷柜的真空保鲜盒及卧式冷柜 | |
CN217634067U (zh) | 真空袋抽充一体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