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8649U - 自动贴膜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贴膜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38649U CN212738649U CN202021095722.7U CN202021095722U CN212738649U CN 212738649 U CN212738649 U CN 212738649U CN 202021095722 U CN202021095722 U CN 202021095722U CN 212738649 U CN212738649 U CN 2127386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mechanism
- mounting frame
- film
- driving
- carri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贴膜机,该自动贴膜机包括机架、载物平台、取料平台和治具,取料平台包括滑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安装架、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架在机架上平移的第一驱动机构、粘贴膜、用于控制粘贴膜的松紧度的张紧装置、贴合装置和第二驱动机构,粘贴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和张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贴合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二安装架、通过第一连接块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的贴合滚筒和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并与第一连接块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机构,且贴合滚筒的两端均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并与第二安装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增加自动贴膜机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贴膜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一般会在显示屏的表面贴附一层功能膜,以达到保护或实现某一种功能的目的。
现有的贴膜机方式一般是利用真空吸嘴将功能膜吸取至显示屏上,然后利用滚筒在功能膜的表面滚动,以此将功能膜贴附在显示屏上。但是,在取用不同规格的功能膜时需要改变真空吸嘴的位置或数量,从而导致现有贴膜机的通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贴膜机,旨在解决现有利用真空吸嘴吸取不同规格的功能膜时需要改变真空吸嘴的位置或数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贴膜机,该自动贴膜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载物平台、取料平台和治具,所述取料平台位于所述载物平台和治具的上方,所述取料平台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驱动机构、张紧装置、粘贴膜、贴合装置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架在所述载物平台与治具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张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粘贴膜的松紧度;所述粘贴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张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贴合滚筒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贴合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粘贴膜的上方,且所述贴合滚筒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四驱动机构和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导向筒,所述粘贴膜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上方,且所述粘贴膜的顶面贴合与所述第一导向筒贴合布置。
优选地,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与所述贴合滚筒同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导向筒位于所述粘贴膜的下方并可与所述粘贴膜的底面贴合,所述贴合滚筒可与所述粘贴膜的顶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且两限位环分别与所述粘贴膜的相对两侧边贴合。
优选地,所述载物平台包括第一载板和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水平旋转的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载板的顶面具有若干真空吸附孔;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载板上物料位置的第一CCD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载板、第一直线滑轨、第二直线滑轨、丝杠以及电机,所述第二载板位于所述机架上并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载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呈相交状态布置,所述第一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上,所述第二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上,且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中的滑块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中的滑块连接,所述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上并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同向布置,且所述丝杠中的螺母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中的滑块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载物平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水平移动的第六驱动机构,所述第六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且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载物平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粘贴膜移动的第七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CCD组件包括摄像模块、第八驱动机构和第九驱动机构,所述第八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摄像模块沿第三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九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摄像模块沿第四水平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识别所述治具上物料位置的第二CCD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贴膜机,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载物平台、取料平台和治具,并利用取料平台采用粘贴的方式将载物平台上的软基材运输至位于治具上的硬基材的表面进行贴合,从而有利于对任何形状的软基材进行运输和进行贴合,以此增加了自动贴膜机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贴膜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自动贴膜机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取料平台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载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载物平台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CCD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贴膜机,特别适用于将软基材(如AGR膜)贴合在硬基材(如玻璃)上,如图1至图4所示,该自动贴膜机包括机架100以及设置在机架100上的载物平台200、取料平台300和治具400,取料平台300位于载物平台200和治具400的上方,取料平台300包括第一安装架310、第一驱动机构320、张紧装置330、粘贴膜340、贴合装置35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60,第一安装架310滑动设置在机架100上;第一驱动机构320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架310在载物平台200与治具400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张紧装置330用于控制所述粘贴膜340的松紧度;粘贴膜3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310和张紧装置330的输出端连接;贴合装置350包括第二安装架351、贴合滚筒352和第三驱动机构353,第二安装架351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贴合滚筒35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354与第二安装架351滑动连接并位于粘贴膜340的上方,且贴合滚筒352的两端均与第一连接块354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机构353设置在第二安装架351上,且第三驱动机构353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块354连接;第二驱动机构360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且第二驱动机构360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架351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架100采用现有的框架型结构即可,载物平台200、取料平台300和治具400均布置在机架100上,此时优选载物平台200和治具400的载物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方便取料平台300将位于载物平台200上的软基材运输至位于治具400上的硬基材上并进行贴合。其中,载物平台200参照现有的物料运输装置进行设置,以能放置软基材即可,而治具400则具备与硬基材相适配的容纳腔即可。同时,还可在容纳腔的底部设置多个真空吸附孔,从而方便将硬基材固定在容纳腔内。
本方案的优化之处在于取料平台3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在于取料平台300包括第一安装架310、第一驱动机构320、张紧装置330、粘贴膜340、贴合装置35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60。其中,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架310包括第一顶板311和设置在第一顶板31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312,且两第一侧板312分别与机架100滑动连接,具体的方式可为第一侧板312通过直线导轨与机架100连接,且料平台和治具400位于两第一侧板312之间的移动区域内。
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20设置在机架100上,且第一驱动机构320的输出端与第一侧板312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架310在载物平台200和治具400之间往复移动,此时第一驱动机构320优选为电机丝杠组件,且第一驱动机构3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312传动连接。
如图3所示,粘贴膜340呈水平状在布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且粘贴膜3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310和张紧装置330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粘贴膜340优选为由PET制成的矩形柔性片体,粘贴膜340的底面具有一粘贴层,粘贴层设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设置的胶带层或在粘贴膜340的底面涂覆的特定胶水,且粘贴层对位于载物平台200上的软基材的粘接力度小于软基材与位于治具400上的硬基材的粘接力度。
张紧装置330的形式可以是由收纳筒和扭簧构成,此时收纳筒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且扭簧套设在收纳筒的转轴上并分别与第一安装架310和收纳筒连接,而粘贴膜340的其中一端缠绕在收纳筒上即可,从而即可利用扭簧的弹力控制粘贴膜340另一端伸出的长度,以此达到控制粘贴膜340的松紧度的目的。当然,还可以是直接利用在第一安装架310上设置直线驱动机构与粘贴膜340上的其中一端进行连接,从而利用控制粘贴膜340两端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制粘贴膜340的松紧度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贴合装置350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贴合装置350包括第二安装架351、贴合滚筒352和第三驱动机构353。此时,第二安装架351包括第二顶板357和两个设置在第二顶板357相对两侧的第二侧板358,且第二顶板357滑动设置在第一顶板311的顶面上,具体可以是第二顶板357通过直线导轨与第一顶板311连接,且第二顶板357可沿粘贴膜340的长度方向滑动,而两个第二侧板358则位于第一侧板312的两侧,以使两个第一侧板312之间的连接线与两个第二侧板358之间的连接线呈垂直状态布置。贴合滚筒35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354与两个第二侧板358滑动连接,且贴合滚筒35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块354转动连接,同时贴合滚筒352位于粘贴膜340的上方且位于第一顶板311的下方。第三驱动机构35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板358上并与第一连接块354传动连接,而第三驱动机构353优选采用直线气缸,从而方便驱动贴合滚筒352靠近或远离粘贴膜340。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驱动机构360设置在第一顶板311上,且第二驱动机构360的输出端与第二顶板357连接,以此驱动第二顶板357移动,至于第二驱动机构360的形式采用电机丝杠组件即可。
本实施例中,自动贴膜机在工作时,包括取料部分和贴合部分,取料部分:首先由第一驱动机构320驱动第一安装架310滑动并使粘贴膜340位于载物平台200的正上方,然后由第二驱动机构360驱动贴合滚筒352位于软基材其中一端的正上方,再次由第三驱动机构353驱动贴合滚筒352朝向粘贴膜340移动并带动粘贴膜340与软基材接触,最后由第二驱动机构360驱动贴合滚筒352由软基材的其中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以此将软基材粘贴在粘贴膜340上后第三驱动机构353驱动贴合滚筒352上升,从而完成取料动作;贴合部分:第一驱动机构320驱动第一安装架310朝向治具400移动并使粘贴膜340上的软基材位于治具400的正上方,由于此时贴合滚筒352位于软基材的其中一端,即利用第三驱动机构353直接驱动贴合滚筒352朝向粘贴膜340移动,并使位于粘贴膜340上的软基材的一部分与位于治具400上的硬基材接触后,利用第二驱动机构360驱动贴合滚筒352朝向软基材的另一端移动,以此完成贴合动作。同时,由于粘贴膜340具备一定的形变性能,在上述贴合滚筒352与粘贴膜340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张紧装置330控制粘贴膜340的松紧度,以此能让粘贴膜340更好地与软基材接触。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架100上设置载物平台200、取料平台300和治具400,并利用取料平台300采用粘贴的方式将载物平台200上的软基材运输至位于治具400上的硬基材的表面进行贴合,从而有利于对任何形状的软基材进行运输和进行贴合,以此增加了自动贴膜机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贴合滚筒352在粘贴膜340上进行滚动将软基材贴合在硬基材上有利于避免出现贴合滚筒352直接在软基材上滚动时产生划伤的现象。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张紧装置330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第四驱动机构331和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0上的第一导向筒332。此时,优选第四驱动机构331位于第一侧板312上,第四驱动机构331为直线驱动机构,且第四驱动机构331的输出端需呈竖直状态布置,第四驱动机构331可采用的类型可以是电机丝杠组件或直线气缸,优选第一导向筒332与贴合滚筒352同向布置。同时,优选粘贴膜340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第二连接块341,且两个第二连接块341分别与第一安装架310(即两个第一侧板312)连接,且其中一端第二连接块341与第一安装架310滑动连接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同时该滑动布置的第二连接块341与第四驱动机构331的输出端连接。此时,滑动布置的第二连接块341与第一导向筒332位于同一个第一侧板312上,且第一导向筒332位于该第二连接块341的正下方。至于第二连接块341的形式可以是由两个与粘贴膜340的宽度一致的板体构成,通过将粘贴膜340的端部放置在两板体之间并利用螺钉将两个板体进行固定,以此方便粘贴膜34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块341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312和第四驱动机构331的输出端连接。此时,第一导向筒332可与粘贴膜340的顶面贴合,从而方便第四驱动机构331驱动第二连接块341移动来控制粘贴膜340的松紧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控制粘贴膜340的松紧度,优选第四驱动机构331为直线气缸,且还设置有控制进入直线气缸气压的调压阀,从而方便控制直线气缸的输出端的速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粘贴膜340取料和贴合时的位置,优选贴合装置350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块354转动连接第二导向筒355,第二导向筒355与贴合滚筒352同向布置,且第二导向筒355位于粘贴膜340的下方并可与粘贴膜340的底面贴合。此时,贴合滚筒352可与粘贴膜340的顶面贴合并位于第二导向筒355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贴合滚筒352控制粘贴膜340取料和贴合的动作时,即不存在第三驱动机构353驱动贴合滚筒352朝向粘贴膜340移动即可带动粘贴膜340移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导向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356,且两限位环356分别与粘贴膜340的相对两侧边贴合,即两限位环356之间的距离等于粘贴膜340的宽度,以此有利于控制贴合滚筒352在粘贴膜340上移动时粘贴膜340的位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载物平台200包括第一载板210和第五驱动机构220,第一载板210的顶面均匀布置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从而方便将软基材固定在第一载板210上,以此有利于防止软基材在第一载板210上移动。此时,第五驱动机构220位于机架100上,且第五驱动机构220的输出端与第一载板210传动连接,以此便于驱动第一载板210水平旋转,第五驱动机构220具体的驱动方式参照现有方式即可,如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五驱动机构220驱动第一载板210进行旋转,从而有利于调整位于第一载板210上的软基材摆放角度,以此提高软基材与硬基材贴合的精度。同时,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第五驱动机构220驱动第一载板210转动的角度,优选机架100上还设置有第一CCD组件500,从而在利用第一CCD组件500对位于第一载板210上的软基材进行拍照后解析软基材与硬基材的偏差度,从而根据该偏差度信息第五驱动机构220驱动第一载板210旋转的角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五驱动机构220包括第二载板221、第一直线滑轨222、第二直线滑轨223、丝杠224以及电机。第二载板221位于机架100上并通过转轴与第一载板210的底部转动连接,此时优选转轴两端连接的位置分别为第一载板210底面和第二载板221顶面的中心处。第一直线滑轨222和第二直线滑轨223呈层叠交叉状态布置(优选呈垂直状态布置),即第一直线滑轨222位于第一载板210上,第二直线滑轨223位于第二载板221上,具体可以是第一直线滑轨222位于第一载板210的底面,第二直线滑轨223位于第二载板221的底面或侧面,同时,第一直线滑轨222中的滑块与第二直线滑轨223中的滑块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第一直线滑轨222中的滑块上设置有连接板225,第二直线滑轨223中的滑块上设置有连接柱226,且连接板225与连接柱226转动连接。此时,优选第一直线滑轨222和第二直线滑轨223分别位于第一载板210和第二载板221的同一端部,从而方便控制第一载板210转动的角度。丝杠224设置在第二载板221上,且丝杠224与第二直线滑轨223同向布置,同时丝杠224中的螺母与第二滑轨中的滑块连接。电机设置在第二载板221上,且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224传动连接,优选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驱动丝杠224中的螺母移动,以此利用螺母驱动第一直线滑轨222中的滑块移动后带动第二直线滑轨223中的滑块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载板210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载物平台200还包括拥有驱动第一载板210水平移动的第六驱动机构230,第六驱动机构230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载板210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一载板210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且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其中,优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采用现有的直线导轨+丝杠组件布置即可,具体的,优选第六驱动机构230为两个,并相对布置在第二载板221的底面。此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载板和设置在第三载板顶面的第三直线滑轨,且第三直线滑轨中的滑块与第二载板221的底面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四载板和设置在第四载板顶面上的第四直线滑轨,且第四直线滑轨中的滑块与第三载板的底面连接。同时,还设置有第五载板和设置在第五载板上的两个电机丝杠组件,第四载板均位于第五载板上,且两个电机丝杠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三载板和第四载板连接,从而即可自动驱动第一载板210在水平面内移动,以此调整位于第一载板210上的软基材的位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载物平台2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载板210靠近或远离粘贴膜340移动的第七驱动机构240,此时,第七驱动机构240包括第六载板、滑柱和直线气缸,滑柱设置在第五载板上,第六载板上设置滑孔,第六载板通过滑孔套设在滑柱上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以此形成滑动连接,直线气缸设置在第六载板上,且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五载板连接,从而方便驱动第五载板移动来带动第一载板210移动,从而方便控制第一载板210的高度。当然,还可以将直线气缸替换为电机丝杠组件,以此更加便于精确控制第一载板210的高度,具体的连接方式则参照现有方式进行即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CCD组件500包括摄像模块510、第八驱动机构520和第九驱动机构530。此时,摄像模块510包括摄像头和位于摄像头下方的环形光源即可,而第八驱动机构520用于驱动摄像模块510沿第三水平方向移动,第九驱动机构530用于驱动摄像模块510沿第四水平方向移动,且第三水平方向与第四水平方向垂直。至于第八驱动机构520和第九驱动机构530的形式采用现有的直线模组即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此时,优选第一CCD组件500的数量为两个,具体为两个第一CCD组件500分别布置在粘贴膜340两端的上方,从而有利于增加拍照的响应速度和精度。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八驱动机构520和第九驱动机构530驱动摄像模块510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方便对第一载板210上任意位置的软基材进行拍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机架100上设置第二CCD组件600,且第二CCD组件600位于治具400的正上方,即可利用第二CCD组件600获取硬基材位于治具400上的位置,以此为第五驱动机构220调整位于第一载板210上的软基材的角度提供基础,从而将软基材。此时,第二CCD组件600可参照第一CCD组件500的形式进行布置即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上述部件进行直线移动的位置进行限位,优选在各个可直线移动的部件上设置感光片,而承载该滑动部件的部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光电开关,从而可将该移动部件的移动范围控制在两个光电开关之内。具体以第一CCD组件500为例作具体说明,其余部件参照下述形式进行布置即可,如第八驱动机构520与机架连接,而第九驱动机构530则与第八驱动机构520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九驱动机构530的输出端与摄像模块510连接。此时,第八驱动机构52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光电开关,第九驱动机构530上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光电开关配合的第一感光片,从而将第九驱动机构530移动的范围限制在两个第一光电开关之间。同时,还可在第九驱动机构530上设置两个第二光电开关,摄像模块510上设置与两个第二光电开关配合的第二感光片,从而即可将摄像模块移动的范围限制在两个第二光电开关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自动贴膜机的最优方案在执行贴膜任务时,均满足3D玻璃、P盖板贴AGR膜和sensor film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单屏、双屏、多屏3D盖板贴膜的需求。如ASF/OCA贴合:涵盖S型、C型、V型等所有贴合;V型产品可做≥120°,CG/TP:1500mm*300mm*100mm(长*宽*弧高/翘起);CG/TP曲率R300mm以上,贴合尺寸≤L1500mm*W400mm,盖板最小圆弧半径R≥150mm,夹角145-180度,满足V形,Z形,S形等形状的贴合,贴合精度±0.10mm。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载物平台、取料平台和治具,所述取料平台位于所述载物平台和治具的上方,所述取料平台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驱动机构、张紧装置、粘贴膜、贴合装置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架在所述载物平台与治具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张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粘贴膜的松紧度;所述粘贴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张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贴合滚筒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贴合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粘贴膜的上方,且所述贴合滚筒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四驱动机构和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导向筒,所述粘贴膜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上方,且所述粘贴膜的顶面贴合与所述第一导向筒贴合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与所述贴合滚筒同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导向筒位于所述粘贴膜的下方并可与所述粘贴膜的底面贴合,所述贴合滚筒可与所述粘贴膜的顶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且两限位环分别与所述粘贴膜的相对两侧边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平台包括第一载板和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水平旋转的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载板的顶面具有若干真空吸附孔;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载板上物料位置的第一CCD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载板、第一直线滑轨、第二直线滑轨、丝杠以及电机,所述第二载板位于所述机架上并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载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呈相交状态布置,所述第一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上,所述第二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上,且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中的滑块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中的滑块连接,所述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上并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同向布置,且所述丝杠中的螺母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中的滑块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平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水平移动的第六驱动机构,所述第六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且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平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粘贴膜移动的第七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CD组件包括摄像模块、第八驱动机构和第九驱动机构,所述第八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摄像模块沿第三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九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摄像模块沿第四水平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所述第四水平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贴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识别所述治具上物料位置的第二CCD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95722.7U CN212738649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自动贴膜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95722.7U CN212738649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自动贴膜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38649U true CN212738649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5008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95722.7U Active CN212738649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自动贴膜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3864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5917A (zh) * | 2020-06-12 | 2020-09-11 | 深圳市中欣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贴膜机 |
-
2020
- 2020-06-12 CN CN202021095722.7U patent/CN21273864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5917A (zh) * | 2020-06-12 | 2020-09-11 | 深圳市中欣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贴膜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28744B (zh) | 一种自动贴膜机构及方法 | |
CN204869961U (zh) | 贴合连线机 | |
KR101448810B1 (ko) |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필름 부착장치 및 방법 | |
CN205008840U (zh) | 背光源前端自动组装机 | |
JP6121384B2 (ja) | 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CN110626855B (zh) | 一种自动贴胶条机 | |
CN108630116B (zh) | 全自动电子纸贴合机 | |
CN109597229B (zh) | 一种撕膜贴合一体机及贴附方法 | |
CN111229531A (zh) | 一种涂胶封边生产线 | |
CN212738649U (zh) | 自动贴膜机 | |
CN203982029U (zh) | 智能lcm模组装配机 | |
CN210116168U (zh) | 一种全自动全贴合一体机 | |
CN217754276U (zh) | 贴膜机构及贴膜设备 | |
CN216423448U (zh) | 一种电子元件正反贴合设备 | |
CN110989227A (zh) | 撕膜装置、lcd模组与背光源组装系统及施工工艺 | |
CN115411339A (zh) | 一种锂电池模组组装生产工艺 | |
CN211867574U (zh) | 一种用于cof与薄型玻璃侧面绑定的机构 | |
CN114801151B (zh) | 分段式柔性膜材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 |
CN211305416U (zh) | 一种多段异型fpc绑定机构 | |
CN205522852U (zh) | 一种贴合机 | |
CN216576049U (zh) | 一种调整玻璃角度和位置的装置 | |
CN111645917A (zh) | 自动贴膜机 | |
CN212738650U (zh) | 柔性膜取料平台 | |
CN113927911A (zh) | 一种sca贴合机 | |
CN213051287U (zh) | 点胶贴合的自动化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