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4151U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44151U CN212644151U CN202020487426.5U CN202020487426U CN212644151U CN 212644151 U CN212644151 U CN 212644151U CN 202020487426 U CN202020487426 U CN 202020487426U CN 212644151 U CN212644151 U CN 2126441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arm
- arm
- electronic equipment
- support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9216 Nervou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包括弹性件、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弹性件连接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支撑臂一端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连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以实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的夹持与松开电子设备,可减少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支臂移动的顿挫感,同时可避免齿轮的卡壳的情况,提高电子设备支架运作的灵活性,支撑臂一端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连接可减少弹性件的受到的力,减少弹性件的使用程度,延长扭簧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可将通过弹性件取代现有的车载支架的齿轮,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以实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的夹持与松开手机,避免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顿挫感与工作时的卡壳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支架是为了将电子设备固定在用户需要的位置,方便使用,为了方便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支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场景中,使得人们可以用最舒适的方式在任何环境中来使用电子设备。
现在的电子设备支架多使用齿轮以作为支臂之间的联动零件,但齿轮之间的啮合使得联动不够流畅,容易出现卡顿感,影响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电子设备支架中的齿轮之间的啮合使得支臂之间的支臂的联动不够流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包括弹性件、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及所述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所述第一侧臂从所述第一开口向远离壳体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臂从所述第二开口向远离壳体方向延伸,所述支撑臂从所述第三开口向远离壳体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转动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部、第二支撑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侧臂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侧臂设有第二定位部,支撑臂设置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挂线件,所述挂线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表面上;所述壳体贴近电子设备的表面为贴附面,所述贴附面与所述挂线件设置的表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臂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侧臂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支撑臂包括托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向所述贴附面弯折。
优选地,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挂线件的表面设置固定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一步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透支撑臂设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设置防滑件;所防滑件为硅胶、塑料、海绵、橡胶任一种。
一种车载支架,其用于设置于汽车内,该车载支架为上述任一电子设备支架,用于夹持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的夹持与松开电子设备,支撑臂的移动可联动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平滑地移动,可减少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支臂移动的顿挫感,同时可避免齿轮的卡壳的情况,提高电子设备支架运作的灵活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一端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连接可减少弹性件的受到的力,减少弹性件的使用程度,延长扭簧的使用寿命。
2.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处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延伸,可使得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所述支撑臂的活动空间限制,避免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所述支撑臂的运动脱离预定路径。
3.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支撑部可带动第一侧臂在第一开口处伸缩,第二支撑部可带动第二侧臂在第二开口处伸缩,使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相对地靠近,在电子设备放入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之间的夹持空间内,加强夹紧电子设备的力度,在电子设备从融资空间中抽离时,可加快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相对远离的速度,提高电子设备支架的灵敏度,同时,可使得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在预定的路径上移动,避免脱离预定路径导致电子设备支架受损。
4.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设置挂线件,用户可将连接线等线材挂在所述挂线件上,使线材可在挂线件上缠绕,所述挂线件设置于电子设备支架的远离电子设备的表面,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支架时可将线材缠绕在电子设备支架背离电子设备的表面上,使线材有更好的收纳位置,同时在汽车内使用可避免线材缠绕到其他的位置上妨碍驾驶。
5.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向所述贴附面弯折,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形成一容置电子设备的空间,可使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可夹持住电子设备,避免电子设备从容置空间上脱落,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夹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6.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夹持件,可使得夹持件固定于壳体上,避免壳体相对夹持件移动,使壳体可相对夹持件保持稳定,使得电子设备支架夹持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保持平稳的状态,以方便用户在车内使用,减少触碰电子设备与调整电子设备。
7.所述定位件穿透所述支撑臂设置,所述定位件可避免支撑臂在壳体内部摇晃,可使支撑臂按预定路径进行移动。
8.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靠近电子设备的位置设置防滑件,可使得在夹持电子设备时避免划损电子设备的表面,提高电子设备支架的实用性。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可将通过扭簧取代现有的车载支架的齿轮,通过扭簧的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的夹持与松开手机,避免齿轮的卡顿感与工作时的卡壳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壳体、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壳体、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壳体、挂线件、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支架;11、壳体;12、第一侧臂;13、第二侧臂;14、支撑臂;15、挂线件;16、夹持件;17、固定件;111、贴附面;112、第一开口;113、第二开口; 114、第三开口;115、弹性件;116、定位件;1151、第一支撑部;1152、第二支撑部;1153、转动部;121、第一夹持部;122、第一定位部;131、第二夹持部;132、第二定位部;141、托持部;142、第三定位部;1211、防滑件;161支撑件;163、夹板;164、挂钩;165、第一夹持板;166、第二夹持板;2、电子设备;21、长边;22、短边;23、显示屏;24、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结合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1,用于夹持固定电子设备2,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长边21、短边22、显示屏23、与显示屏23 相对的背面24,
可以理解,所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电子设备2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继续结合图1与图2,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包括壳体11、第一侧臂12、第二侧臂13及支撑臂14,所述壳体11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一侧臂12、所述第二侧臂13、所述支撑臂14自壳体11向远离壳体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臂12、所述第二侧臂13用于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2的两长边21或两短边22,所述支撑臂14用于托持电子设备2。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1设置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及第三开口114,所述第一侧臂12从所述第一开口112向远离壳体11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臂13 从所述第二开口113向远离壳体11方向延伸,所述支撑臂14从所述第三开口114向远离壳体11方向延伸,可使得所述第一侧臂12、所述第二侧臂13、所述支撑臂14 的活动空间限制,避免所述第一侧臂12、所述第二侧臂 13、所述支撑臂14的运动脱离预定路径。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臂12与所述第二侧臂13夹持所述电子设备2的两长边21或两短边22,所述支撑臂14 接触电子设备2的一短边22或以长边21,以托持电子设备2。
所述支撑臂14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臂12、所述第二侧臂13连接,可以理解,电子设备2放入电子设备支架1 时,由于重力关系,所述支撑臂14在向远离壳体11方向移动,可联动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向靠近壳体11 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可靠近电子设备2的两长边21或两短边22,以达到通过电子设备2的重力的作用,加强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夹持电子设备2的效果,电子设备2从电子设备支架1上拿出,所述支撑臂14向靠近壳体11方向移动,可联动第一侧臂12 与第二侧臂13向远离壳体11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侧臂 12与第二侧臂13可远离电子设备2的两长边21或两短边22,使得电子设备2离开电子设备支架1时,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可松开电子设备2。
请参考图4,所述壳体11内设置弹性件115,所述弹性件115包括第一支撑部1151、第二支撑部1152及转动部1153,所述第一支撑部1151、所述转动部1153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52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151、所述转动部1153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52一体成型或依次焊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151、所述转动部1153 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52为一体成型,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弹性件115为扭簧。
请结合图4-6,所述第一侧臂12包括第一夹持部121、第一定位部122,所述第二侧臂13包括第二夹持部131、第二定位部132,所述支撑臂14包括第三定位部142及托持部141,所述第一定位部122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22 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1152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32连接,所述转动部1153与所述托持部14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151用于拉动第一侧臂12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支撑部 1152用于拉动第二侧臂13进行移动,所述转动部1153 通过弹性形变提供弹力,所述第一夹持部121、所述第二夹持部131用于夹持电子设备2,所述托持部141用于托持电子设备2。
具体地,所述支撑臂14设置第三定位部142,所述第三定位部142与所述转动部1153连接,当所述支撑臂 14向远离所述壳体11方向移动(如图6中c方向)时,所述第一侧臂12与所述第二侧臂13向靠近所述壳体11 的方向(如图6中a、b方向)靠近,所述支撑臂14带动转动部1153向远离所述壳体11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 115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所述第一支撑部1151与第二支撑部1152相对靠近,使所述第一定位部122与第二定位部132相对靠近,所述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夹持电子设备2,可提高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夹持电子设备2的力度,避免在颠簸地方环境下,电子设备2脱离第一侧臂12与第二侧臂13的夹持。
界定壳体11与电子设备2背面24或屏幕贴近的表面为贴附面11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夹持部121、第二夹持部131及所述托持部141向靠近贴附面111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夹持部121、所述第二夹持部131与所述托持部形成一容置电子设备2的空间,可使所述第一夹持部 121、所述第二夹持部131与所述托持部可夹持住电子设备2,避免电子设备2从容置空间上脱落,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夹持电子设备2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壳体11进一步包括定位件116,所述定位件116穿透所述支撑臂14设置,所述定位件116可避免所述支撑臂14在所述壳体11内部摇晃,可使所述支撑臂14按预定路径进行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121、所述第二夹持部131 与所述托持部141设置防滑件1211;所述第一夹持部121、所述第二夹持部131与所述托持部靠近电子设备2的位置设置防滑件1211,可使得在夹持电子设备2时避免划损电子设备2的表面,提高电子设备支架1的实用性。
可选地,所防滑件1211为硅胶、塑料、海绵、橡胶任一种。
请参阅图7,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包括挂线件15,所述挂线件15设置于所述壳体11远离贴附面111的表面上;用户可将连接线等线材挂在所述挂线件15上,使线材可在挂线件15上缠绕,所述挂线件15设置于电子设备支架1的远离电子设备2的表面,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支架1时可将线材缠绕在电子设备支架1背离电子设备2的表面上,使线材有更好的收纳位置,同时在汽车内使用可避免线材缠绕到其他的位置上妨碍驾驶,同时,所述挂线件15可将线材从电子设备2背面24绕开屏幕,避免在充电观看屏幕时线材遮挡电子设备2。
请结合图7与图8,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进一步包括夹持件16与固定件17,所述壳体11靠近所述挂线件15的表面设置固定件17,所述夹持件16与所述固定件17连接,所述固定件17用于固定夹持件16,所述夹持件16用于夹持外部物体,以使电子设备支架1固定在外部物体上。
所述固定件17用于固定夹持件16,可使得夹持件16 固定于壳体11上,避免壳体11相对夹持件16移动,使壳体 11可相对夹持件16保持稳定,使得电子设备支架1夹持电子设备2时,电子设备2可保持平稳的状态,以方便用户在车内使用,减少触碰电子设备2与调整电子设备2。
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夹持件16包括支撑件161、伸缩件、夹板163及挂钩164,所述挂钩164穿透所述夹板163,所述伸缩件与夹板163连接,所述支撑件161 与夹板163连接,挂钩164可挂持汽车空调出口的页片上,所述夹板163与挂钩164配合,使夹持件16可夹持在汽车空调出口处,所述伸缩件通过其弹性形变可使夹板163与挂钩164的夹持加强,所述支撑件161可贴附在壁面上,以支撑电子设备支架1。
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9所示,所述夹持件16包括第一夹持板165与第二夹持板166,所述第一夹持板165与固定件17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166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6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166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6夹持在外部物体上,可使夹持件16夹持于外部物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其适用于汽车内,用于夹持手机,可使驾驶者在驾驶状态下夹持与固定手机,避免用户在汽车内难以找到手机进一步地,可将通过扭簧取代现有的车载支架的齿轮,通过扭簧的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侧臂12、第二侧臂13、支撑臂14的夹持与松开手机,避免齿轮的卡顿感与工作时的卡壳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的夹持与松开电子设备,支撑臂的移动可联动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平滑地移动,可减少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支臂移动的顿挫感,同时可避免齿轮的卡壳的情况,提高电子设备支架运作的灵活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一端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连接可减少弹性件的受到的力,减少弹性件的使用程度,延长扭簧的使用寿命。
2.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处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延伸,可使得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所述支撑臂的活动空间限制,避免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所述支撑臂的运动脱离预定路径。
3.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支撑部可带动第一侧臂在第一开口处伸缩,第二支撑部可带动第二侧臂在第二开口处伸缩,使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相对地靠近,在电子设备放入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之间的夹持空间内,加强夹紧电子设备的力度,在电子设备从融资空间中抽离时,可加快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相对远离的速度,提高电子设备支架的灵敏度,同时,可使得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在预定的路径上移动,避免脱离预定路径导致电子设备支架受损。
4.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设置挂线件,用户可将连接线等线材挂在所述挂线件上,使线材可在挂线件上缠绕,所述挂线件设置于电子设备支架的远离电子设备的表面,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支架时可将线材缠绕在电子设备支架背离电子设备的表面上,使线材有更好的收纳位置,同时在汽车内使用可避免线材缠绕到其他的位置上妨碍驾驶。
5.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向所述贴附面弯折,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形成一容置电子设备的空间,可使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可夹持住电子设备,避免电子设备从容置空间上脱落,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夹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6.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夹持件,可使得夹持件固定于壳体上,避免壳体相对夹持件移动,使壳体可相对夹持件保持稳定,使得电子设备支架夹持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保持平稳的状态,以方便用户在车内使用,减少触碰电子设备与调整电子设备。
7.所述定位件穿透所述支撑臂设置,所述定位件可避免支撑臂在壳体内部摇晃,可使支撑臂按预定路径进行移动。
8.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靠近电子设备的位置设置防滑件,可使得在夹持电子设备时避免划损电子设备的表面,提高电子设备支架的实用性。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可将通过扭簧取代现有的车载支架的齿轮,通过扭簧的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支撑臂的夹持与松开手机,避免齿轮的卡顿感与工作时的卡壳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件、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及支撑臂,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及所述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所述第一侧臂从所述第一开口向远离壳体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臂从所述第二开口向远离壳体方向延伸,所述支撑臂从所述第三开口向远离壳体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转动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部、第二支撑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侧臂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侧臂设有第二定位部,支撑臂设置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挂线件,所述挂线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表面上;
所述壳体贴近电子设备的表面为贴附面,所述贴附面与所述挂线件设置的表面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臂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侧臂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支撑臂包括托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向所述贴附面弯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挂线件的表面设置固定件;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一步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透支撑臂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托持部设置防滑件;
所防滑件为硅胶、塑料、海绵、橡胶任一种。
10.一种车载支架,用于设置于汽车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为权利要求1-9任一电子设备支架,用于夹持手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7426.5U CN212644151U (zh) | 2020-04-04 | 2020-04-04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7426.5U CN212644151U (zh) | 2020-04-04 | 2020-04-04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44151U true CN212644151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6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87426.5U Active CN212644151U (zh) | 2020-04-04 | 2020-04-04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44151U (zh) |
-
2020
- 2020-04-04 CN CN202020487426.5U patent/CN2126441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69696B (zh) | 车载支架及车载支架音响 | |
CN107499246B (zh) | 一种车辆仪表板和车辆 | |
CN20770206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车载支架 | |
CN212644151U (zh)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一种车载支架 | |
CN205365451U (zh) | 一种新型车载手机支架 | |
JP3211364U (ja) | 携帯端末の車載用ホルダ | |
JP3211364U7 (zh) | ||
CN210822081U (zh) | 车载用折叠式手机支架 | |
CN118158307A (zh) | 移动终端支架 | |
CN207706252U (zh) |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及手机支架 | |
CN214707790U (zh) | 车载手机支架 | |
CN210641036U (zh) | 一种麦克风支架 | |
CN215111444U (zh) | 车载手机支架 | |
CN203511499U (zh) | 车载支架及车载支架音响 | |
CN222763906U (zh) |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 |
CN211075771U (zh) |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 |
CN210327690U (zh) | 云支架 | |
CN209833535U (zh) | 一种汽车用手机固定架 | |
CN109466463B (zh) | 一种重力支架 | |
CN215474889U (zh) |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支架 | |
CN203410382U (zh) | 一种车载装置安装支架 | |
CN219257217U (zh) | 一种新型车载支架 | |
JP3187199U (ja) | ホルダーの構造 | |
CN203283136U (zh) | 挂架结构改良 | |
CN206456310U (zh) | 一种多功能车载式导航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