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6439U - 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26439U CN212626439U CN202021863609.9U CN202021863609U CN212626439U CN 212626439 U CN212626439 U CN 212626439U CN 202021863609 U CN202021863609 U CN 202021863609U CN 212626439 U CN212626439 U CN 2126264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harging connector
- electrode
- rotating part
- contact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其中充电连接器包括转动部和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匹配的接插孔的外壳,该外壳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的空腔,该内模内设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信号连接的电极针和电极弹片;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一侧与电极弹片接触的第一接触片和设于基座另一侧第二接触片,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使电极针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接触的通孔。由于所述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连接,且能与插接垂直面内转动,能保持转动部与插接座都有良好电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接器插头对方向性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连接器在插接垂直方向体积。可用于发型造型装置等产品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型造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型造型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而为发型造型装置供电的电源线也都是采用固定连接,即供电电源线与造型装置是固定不可拆卸式结构,这也给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该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可以避免因电源线不可拆带来的不便,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和携带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该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插接且转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匹配的接插孔的外壳,该外壳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的空腔,该内模内设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信号连接的电极针和电极弹片;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一侧与电极弹片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和设于基座另一侧第二接触片,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使电极针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面接触的通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极弹片为圆柱状,且与电极针同轴。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包括两个夹片,其中两个夹片一端为连续连接,另一端为断开状态。
进一步地说,第一接触片与电极弹片之间设有多个能形成较小接触面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与其侧面形成刀锋。
进一步地说,所述充电接头包括TYPE-C接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型造型装置,该发型造型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以及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连接器,该充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转动部和固定于壳体与转动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匹配的接插孔的外壳,该外壳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的空腔,该内模内设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信号连接的电极针和电极弹片;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一侧与电极弹片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和设于基座另一侧第二接触片,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使电极针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面接触的通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极弹片为圆柱状,且与电极针同轴。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包括两个夹片,其中两个夹片一端为连续连接,另一端为断开状态。
进一步地说,第一接触片与电极弹片之间设有多个能形成较小接触面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与其侧面形成刀锋。
进一步地说,所述充电接头包括TYPE-C接头。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设有与外壳上设置的环形限位槽配合的固定条。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条为环形。
进一步地说,所述内模表面设有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其中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插接且转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匹配的接插孔的外壳,该外壳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的空腔,该内模内设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信号连接的电极针和电极弹片;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一侧与电极弹片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和设于基座另一侧第二接触片,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使电极针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面接触的通孔。由于所述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连接,且能与插接垂直面内转动,能保持转动部与插接座都有良好电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接器插头对方向性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连接器在插接垂直方向体积。采用该连接器的发型造型装置可以避免因电源线不可拆带来的不便,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和携带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描述中的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型造型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型造型装置实施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插接座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第一接触片实施例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出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有方向性指示的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用于解释在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产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当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可能随之改变。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示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和至少一个该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体的限定外;“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及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实施例。
该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插接且转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23充匹配的接插孔211的外壳21,该外壳21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22的空腔,该内模22内设有充电接头23、与充电接头23连接的电路板24,以及与电路板24信号连接的电极针26和电极弹片25;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28一侧与电极弹片25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27和设于基座28另一侧第二接触片29,所述基座28上还设有使电极针26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29面接触的通孔30。
具体地说,所述第二接触片29和第一接触片27分别位于基座28两侧。所述电极针26通常为正极,所述电极弹片25通常为负极。所述电极弹片25为圆柱状,且与电极针26同轴,这样保证在安装时在同一方向,只要有能形成电接触,就会保证电极弹片25和电极针26分别能都能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片27和第二接触片29在与电极弹片25和电极针26形成电连接过程中,能始终与电极弹片25和电极针26表面形成面接触,其分别包括两个夹片,即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该两夹片通常采用具有较好弹性材料,以保持与电极弹片25表面形成面接触,其中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一端为连续连接,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的另一端为断开状态。由于该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需与基座28固定,所述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之间设有连接部(附图未标示),使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连接端形成间隙273,在该连接部上设有可以设有固定孔(附图未标示),通过螺丝将连接部与基座28固定。
由于所述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连接,且能与插接垂直面内转动,能保持转动部与插接座都有良好电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接器插头对方向性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连接器在插接垂直方向体积。采用该连接器的发型造型装置可以避免因电源线不可拆带来的不便,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和携带的便利性。
由于充电接头23和电路板24之间连接强度较小,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与插接方向不一致外力时,造成对连接点损坏,所述充电接头23和电路板24外通过内模22进行抱覆固定。所述内模22表面设有安装槽221,最好是能沿其外周方向设置,由于该内模22需要固定在外壳21内,通常通过胶水进行固定,在装配时,将胶水放置在安装槽221时可以实现固定,也不会出现胶水外溢,影响美观。
所述充电接头2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包括TYPE-C接头。根据需要,所述第一接触片27与电极弹片25之间设有多个能形成较小接触面的接触部274,由于该接触部274边缘与电极弹片25之间存在较小夹角如锐角,即接触部274的接触面2741与其侧面2742形成刀锋2743,如图5所示。当转动时该刀锋可以对电极弹片25表面可能存在的削等影响接触电性能的物质进行清理,改善接触电性能。所述接触部274结构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接触片28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型造型装置实施例。
该发型造型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附图未标示),以及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2,该充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插接且转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23充匹配的接插孔211的外壳21,该外壳21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22的空腔,该内模22内设有充电接头23、与充电接头23连接的电路板24,以及与电路板24信号连接的电极针26和电极弹片25;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28一侧与电极弹片25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27和设于基座28另一侧第二接触片29,所述基座28上还设有使电极针26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29面接触的通孔30。
具体地说,所述壳体1设有与外壳21上设置的环形限位槽212配合的固定条101,该固定条101可以设置为环状或环形结构。
所述第二接触片29和第一接触片27分别位于基座28两侧。所述电极针26通常为正极,所述电极弹片25通常为负极。所述电极弹片25为圆柱状,且与电极针26同轴,这样保证在安装时在同一方向,只要有能形成电接触,就会保证电极弹片25和电极针26分别能都能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片27和第二接触片29在与电极弹片25和电极针26形成电连接过程中,能始终与电极弹片25和电极针26表面形成面接触,其分别包括两个夹片,即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该两夹片通常采用具有较好弹性材料,以保持与电极弹片25表面形成面接触,其中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一端为连续连接,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的另一端为断开状态。由于该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需与基座28固定,所述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之间设有连接部(附图未标示),使第一夹片271和第二夹片272连接端形成间隙273,在该连接部上设有可以设有固定孔(附图未标示),通过螺丝将连接部与基座28固定。
使用时,外壳21可以与插接垂直面内转动,所述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连接,且能与插接垂直面内转动,能保持转动部与插接座都有良好电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接器插头对方向性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连接器在插接垂直方向体积。采用该连接器的发型造型装置可以避免因电源线不可拆带来的不便,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和携带的便利性。当采用通用充电接头时,也保证了用于供电的电源线可以共用,提高通用性。
由于充电接头23和电路板24之间连接强度较小,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与插接方向不一致外力时,造成对连接点损坏,所述充电接头23和电路板24外通过内模22进行抱覆固定。所述内模22表面设有安装槽221,最好是能沿其外周方向设置,由于该内模22需要固定在外壳21内,通常通过胶水进行固定,在装配时,将胶水放置在安装槽221时可以实现固定,也不会出现胶水外溢,影响美观。
所述充电接头2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包括TYPE-C接头。根据需要,所述第一接触片27与电极弹片25之间设有多个能形成较小接触面的接触部274,由于该接触部274边缘与电极弹片25之间存在较小夹角如锐角,即接触部274的接触面2741与其侧面2742形成刀锋2743,如图5所示,当转动时该刀锋2743可以对电极弹片25表面可能存在的削等影响接触电性能的物质进行清理,改善接触电性能,避免长时间使用出现接触不良现象。所述接触部274结构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接触片28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插接且转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匹配的接插孔的外壳,该外壳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的空腔,该内模内设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信号连接的电极针和电极弹片;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一侧与电极弹片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和设于基座另一侧第二接触片,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使电极针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面接触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弹片为圆柱状,且与电极针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包括两个夹片,其中两个夹片一端为连续连接,另一端为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与电极弹片之间设有多个能形成较小接触面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与其侧面形成刀锋。
5.一种发型造型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以及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充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即插式充电接头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转动部和固定于壳体与转动部连接的插接座,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设有与充电接头匹配的接插孔的外壳,该外壳轴向上设有固定内模的空腔,该内模内设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信号连接的电极针和电极弹片;所述插接座包括设于基座一侧与电极弹片面接触的第一接触片和设于基座另一侧第二接触片,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使电极针通过并与第二接触片面接触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弹片为圆柱状,且与电极针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包括两个夹片,其中两个夹片一端为连续连接,另一端为断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与电极弹片之间设有多个能形成较小接触面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与其侧面形成刀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外壳上设置的环形限位槽配合的固定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为环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3609.9U CN212626439U (zh) | 2020-08-29 | 2020-08-29 | 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3609.9U CN212626439U (zh) | 2020-08-29 | 2020-08-29 | 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26439U true CN212626439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0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63609.9U Active CN212626439U (zh) | 2020-08-29 | 2020-08-29 | 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26439U (zh) |
-
2020
- 2020-08-29 CN CN202021863609.9U patent/CN2126264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13190Y (zh) |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插头结构 | |
TW201329685A (zh) | 插頭可分離式之多向電源供應器 | |
US12230929B2 (en) | Electric connecting part and data cable | |
WO2021114114A1 (zh) | 电源插头 | |
CN212626439U (zh) | 一种可转动的充电连接器及发型造型装置 | |
US20240341436A1 (en) | Rotating curling iron | |
CN112234397B (zh) | 一种端子线 | |
TWI458202B (zh) | 轉盤式複合插座結構 | |
CN212849229U (zh) | 一种数据线 | |
CN205657282U (zh) | 旋转带usb插座 | |
JP3188261U (ja) | プラグ | |
CN202486716U (zh) | 可变形的游标操控装置 | |
CN222749827U (zh) | 一种可转动双头数据连接器及数据线 | |
CN213026668U (zh) | 一种新型折叠插脚结构的电源适配器 | |
CN221994734U (zh) | 一种插头插座 | |
CN209805061U (zh) | 充电头和充电器 | |
CN213936805U (zh) | 插脚结构及具有该插脚结构的充电器 | |
CN209993850U (zh) | 一种转动导电关节 | |
TW201503506A (zh) | 用來連接線纜與插座之連接器組合 | |
CN210926448U (zh) | 一种多面魔方插座 | |
CN214544926U (zh) |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及充电底座 | |
CN222191188U (zh) | 一种充电器 | |
CN221633033U (zh) | 一种多位充电的轨道插座 | |
CN113950166B (zh) | 无线传输终端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21727516U (zh) | 插座适配器和电源分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