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563647U -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3647U
CN212563647U CN202021316669.9U CN202021316669U CN212563647U CN 212563647 U CN212563647 U CN 212563647U CN 202021316669 U CN202021316669 U CN 202021316669U CN 212563647 U CN212563647 U CN 212563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croll compressor
horizontal scroll
circula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66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nghuate Vort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nghuate Vort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nghuate Vort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nghuate Vort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66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3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3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3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压缩机构、驱动机构、油气分离装置、回流管以及吸油孔,壳体限定的内部腔被隔板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将压缩机构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回流管的一端与高压腔油池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驱动机构旋转轴内部的润滑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涡旋压缩机内部设置油气分离装置回流管以及吸油孔,对压缩机内各活动部件进行润滑,实现了润滑油在压缩机壳体内的循环。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卧式涡旋压缩机与立式涡旋压缩机因安装方式的差异,内部回油系统的结构不同。由于卧式涡旋压缩机旋转轴是水平布置,无法在油泵末端形成油池,所以无法像立式的压缩机一样利用旋转轴末端的泵油机构从底部的油池中直接泵油。另外,卧式涡旋压缩机因能节省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一般用于轨道交通、电动大巴等。因此,要考虑在车辆启停、上下坡和转弯过程中,压缩机内部润滑油液面的变化对油循环的影响。
在申请号为CN201720963317.4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该申请不仅需要隔出单独的油腔,还需安装一个结构较复杂的容积泵,增加了制造成本与难度。同时涡旋盘仅靠进气中的润滑油润滑,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压缩机构和驱动机构,壳体限定的内部腔被隔板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还包括:
油气分离装置,设置于高压腔内,且设置于压缩机构的排气侧,用于将压缩机构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
回流管,设置于低压腔内,回流管的一端与高压腔油池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驱动机构旋转轴内部的润滑油通道连通;
吸油孔,设置在涡旋压缩机尾部,吸油孔通过吸油管与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处连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压缩机内部被隔板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在高压腔中设有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将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中。回流管与旋转轴内部的润滑油通道连通,通过旋转轴内开设的油孔对压缩机内各活动部件进行润滑。润滑油润滑各部件后会聚集在低压腔壳体底部,形成低压腔油池。同时,润滑油与吸气气流混合后被带入到涡旋压缩腔中,对涡旋盘进行润滑,后通过排气排出,这样就实现了润滑油在压缩机壳体内的循环。
不仅如此,当压缩机水平或有向后的仰角时,润滑油通过吸油管从吸气口进入,保证涡旋盘吸入的制冷剂中含有足够的润滑油对涡旋盘进行润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吸油管设置于壳体外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不占用压缩机内部空间,安装更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吸气口处设有虹吸部件,吸油管通过虹吸部件与吸气口连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由于吸气口处气流流速快,经过虹吸部件后流速进一步加快,在虹吸部件开口端会形成一个低压区,产生真空虹吸效应,可将压缩机尾部的润滑油吸到吸气口处,与吸气气流混合后被压缩机构的涡旋压缩腔吸入,实现对涡旋盘的润滑。
作为优选的方案,虹吸部件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口径端朝向与吸气口内的气流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虹吸部件喇叭口端形成一个低压区,产生真空虹吸效应,可将压缩机尾部的润滑油吸到吸气口处,与吸气气流混合后被压缩机构的涡旋压缩腔吸入,实现对涡旋盘的润滑。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回流管入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用于将高压腔油池内的润滑油节流降压后流入回流管。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由于高压腔和低压腔压差较大,节流装置将高压腔油池中的润滑油节流降压后流入回流管中,节流装置可安装于隔板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节流装置包括:
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支架以及设置于滤网支架上的滤网,用于过滤高压腔油池内的杂质;
螺纹柱,设置于基座安装孔内,螺纹柱的外螺纹壁与安装孔内壁之间形成螺旋形间隙通道;
基座,基座的一端与滤网支架连接,其另一端穿过隔板,基座上设有用于安装螺纹柱的安装孔以及漏油孔,漏油孔分别与间隙通道和回流管连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合理,节流装置由滤网组件、螺纹柱、基座组成,利用螺纹柱与基座配合形成的螺旋形间隙通道实现节流。滤网可过滤掉高压腔油池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间隙通道造成阻塞。
作为优选的方案,滤网支架截面呈U字形,其内部形成与间隙通道连通的过滤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滤网支架截面呈U字形,增加过滤面积及承污能力。
作为优选的方案,螺纹柱靠近低压腔一侧的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油缺口,过油缺口用于连通间隙通道和漏油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更好的实现降压节流。
作为优选的方案,基座通过密封垫片与隔板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回流管尾部通过导流管与旋转轴末端的润滑油通道连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进行导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剖视图之一。
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流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倾斜一定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剖视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吸气口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1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导流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导流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之二。
其中:1-壳体,11-吸气口,12-排气口,13-高压腔油池,14-低压腔油池,2-压缩机构,21-静涡旋盘,22-动涡旋盘,3-驱动机构,31- 旋转轴,311-润滑油通道,32-定子,33-转子,4-隔板,5-油气分离装置,6-节流装置,61-滤网组件,611-滤网支架,612-滤网,62-螺纹柱, 621-过油缺口,63-基座,631-安装孔,632-漏油孔,64-间隙通道,65- 密封垫片,7-回流管,81-吸油孔,82-吸油管,83-虹吸部件,9-导流管,91-外管,92-内管,921-通孔,93-过滤层,94-导流板,95-导流孔,96-引流板;
a-高压腔,b-低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7所示,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压缩机构2和驱动机构3,壳体1的内部腔通过隔板4分隔成与压缩机构2的吸气口11流体连通的低压腔b和与压缩机构2的排气口12流体连通的高压腔a。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需要为压缩机的各个活动部件供给润滑油。压缩机构2包括彼此啮合的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22,在静涡旋盘 21与动涡旋盘22之间形成一系列的涡旋压缩腔。驱动机构3包括:旋转轴31、定子32和转子33。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4可以为,但不限于消音盖。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还包括:
油气分离装置5,设置于高压腔a内,且设置于压缩机构2的排气侧,用于将压缩机构2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13;
回流管7,设置于低压腔b内,回流管7的一端与高压腔油池13 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驱动机构3旋转轴31内部的润滑油通道311 连通;
吸油孔81,设置在涡旋压缩机尾部设,吸油孔81通过吸油管82 与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11处连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压缩机内部被隔板4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在高压腔中设有油气分离装置5,油气分离装置5将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13中。回流管与旋转轴31内部的润滑油通道311连通,通过旋转轴31内开设的油孔对压缩机内各活动部件进行润滑。润滑油润滑各部件后会聚集在低压腔壳体1底部,形成低压腔油池14。同时,润滑油与吸气气流混合后被带入到涡旋压缩腔中,对涡旋盘进行润滑,后通过排气排出,这样就实现了润滑油在压缩机壳体1内的循环。
此外,润滑油不仅可以为压缩机的相关部件提供润滑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冷却、密封和清洁作用。
通常,在卧式涡旋压缩机平放的情况下,高压腔油池13的液面高于低压腔油池14的液面。
当压缩机水平或有向后的仰角α时,润滑油远离压缩机构,润滑油通过吸油管82从吸气口11进入,保证涡旋盘吸入的制冷剂中含有足够的润滑油对涡旋盘进行润滑,防止涡旋盘缺油磨损。
如图4-7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吸油管82 设置于壳体1外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不占用压缩机内部空间,安装更便捷。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气口11处设有虹吸部件83,吸油管82通过虹吸部件83与吸气口11连通。
进一步,虹吸部件83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口径端朝向与吸气口内的气流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图7中,粗箭头表示润滑油流动方向,细箭头表示气流方向。由于吸气口11处气流流速快,经过虹吸部件83 的喇叭口节流后流速进一步加快,在虹吸部件83的喇叭口大口径端处会形成一个低压区,产生真空虹吸效应,可将压缩机尾部的润滑油吸到吸气口11处,与吸气气流混合后被压缩机构2的涡旋压缩腔吸入,实现对涡旋盘的润滑。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回流管7入口处设有节流装置6,节流装置6的输入端与高压腔油池13连通,用于将高压腔油池13内的润滑油节流降压后流入回流管7。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由于高压腔和低压腔压差较大,故节流装置6将高压腔油池13中的润滑油节流降压后流入回流管7中。节流装置6可以,但不限于安装于隔板4上。
如图2和3所示,进一步节流装置6包括:
滤网组件61,包括:滤网支架611以及设置于滤网支架611上的滤网612,用于过滤高压腔油池13内的杂质;
螺纹柱62,设置于基座63安装孔631内,螺纹柱62的外螺纹壁与安装孔631内壁之间形成螺旋形间隙通道64;
基座63,基座63的一端与滤网支架611连接,其另一端穿过隔板4,基座63上设有用于安装螺纹柱62的安装孔631以及漏油孔632,漏油孔632分别与间隙通道64和回流管连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合理,节流装置6由滤网组件61、螺纹柱62、基座63组成,利用螺纹柱62与基座63配合形成的螺旋形间隙通道64实现节流。滤网612可过滤掉高压腔油池13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间隙通道64造成阻塞。
进一步,滤网支架611截面呈U字形,其内部形成与间隙通道 64连通的过滤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滤网支架611截面呈U字形,增加过滤面积及承污能力。
进一步,螺纹柱62靠近低压腔一侧的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油缺口621,过油缺口621用于连通间隙通道64和漏油孔63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更好的实现降压节流。
进一步,基座63通过密封垫片65与隔板4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密封效果。
如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回流管7尾部通过导流管9与旋转轴31末端的润滑油通道311连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进行导流。
如图9所示,进一步,导流管9包括:外管91、套设于外管91 内的内管92、设置于外管91入口侧的过滤层93、设置于外管91出口侧的导流板94以及设置于导流板94上的多个导流孔95。内管92 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层93和导流板94固定连接,在内管9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21。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导流,提高进入旋转轴润滑油通道311内部润滑油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管9包括:外管91、设置于外管91内壁上多个倾斜设置的引流板96、设置于外管91入口侧的过滤层93、设置于外管91出口侧的导流板94以及设置于导流板94 上的多个导流孔95。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导流,提高进入旋转轴润滑油通道311内部润滑油的稳定性。
以上多种实施方式可交叉并行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利用高压腔和低压腔的压差来供油,将积蓄在高压腔油池 13内的润滑油经节流装置6后通往低压腔内的旋转轴31末端,再经旋转轴31内部润滑油通道311对各个部件进行润滑。
第二,高压腔内设置有油气分离装置5,利于高压腔油池13内持续积蓄润滑油,且能有效降低系统油循环率,利于系统的换热。
第三,采用节流装置6降低回油量,保证了合适的回油量,减小因高压回油造成的低压区温升及其造成的质量流量损失,节省空间,稳定可靠。
第四,节流装置6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第五,在压缩机尾部设置有吸油管82通往吸气口11,当压缩机有向后的仰角时,仍能将冷冻机油吸到吸气口11附近,对涡旋盘的润滑,形成有效油循环,保证涡旋盘的有效润滑。
第六,压缩机内无需油泵,排除了因油泵失效而无法回油的风险,增加了可靠性。
第七,与现有的通过油泵供油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相比,结构简单,且无需在低压侧隔出单独储油腔,降低了制造成本。
第八,当压缩机发生回液时液态制冷剂只会稀释低压腔的润滑油,而本压缩机是通过高压腔油池供油,故本压缩机有较高的抗回液能力。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限定的内部腔被隔板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气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高压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构的排气侧,用于将所述压缩机构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
回流管,设置于所述低压腔内,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油池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旋转轴内部的润滑油通道连通;
吸油孔,设置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尾部,所述吸油孔通过吸油管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口处设有虹吸部件,所述吸油管通过虹吸部件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部件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口径端朝向与吸气口内的气流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流管入口处设置有节流装置,用于将高压腔油池内的润滑油节流降压后流入所述回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
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滤网支架上的滤网,用于过滤高压腔油池内的杂质;
螺纹柱,设置于基座安装孔内,所述螺纹柱的外螺纹壁与所述安装孔内壁之间形成螺旋形间隙通道;
基座,所述基座的一端与所述滤网支架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螺纹柱的安装孔以及漏油孔,所述漏油孔分别与所述间隙通道和回流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支架截面呈U字形,其内部形成与所述间隙通道连通的过滤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靠近低压腔一侧的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油缺口,所述过油缺口用于连通所述间隙通道和漏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通过密封垫片与所述隔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尾部通过导流管与所述旋转轴末端的润滑油通道连通。
CN202021316669.9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Active CN212563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669.9U CN212563647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669.9U CN212563647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3647U true CN212563647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6669.9U Active CN212563647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36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8962A (zh) * 2020-07-07 2020-09-11 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8962A (zh) * 2020-07-07 2020-09-11 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5785A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CN111648962A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CN100370139C (zh) 压缩机
US3684412A (en) Oil separator for rotary compressor
CN214837127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WO2022041857A1 (zh) 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
CN211343344U (zh) 一种具有油气分离机构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CN114320897B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车辆
CN212563647U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JP2003042081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4320893A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车辆
CN215109484U (zh) 一种带排气滤油结构的全封卧式涡旋压缩机
JP2001020881A (ja) 横置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9027154U (zh) 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
CN103597209B (zh) 压缩机的吸入消声器
CN217481540U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5332912A (zh)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581813U (zh) 压缩机
CN218325284U (zh) 壳体部件、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5256655U (zh) 一种无油润滑混合气体压缩机
CN113202754A (zh) 一种带排气滤油结构的全封卧式涡旋压缩机
CN215170743U (zh) 压缩机、空调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236558B (zh) 涡旋压缩机排气组件、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09943099U (zh) 一种带顶部中间腔的多级旋转压缩机
CN110056507B (zh) 一种带顶部中间腔的多级旋转压缩机及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