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1813U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1813U CN218581813U CN202223185019.7U CN202223185019U CN218581813U CN 218581813 U CN218581813 U CN 218581813U CN 202223185019 U CN202223185019 U CN 202223185019U CN 218581813 U CN218581813 U CN 2185818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ompressor
- shell
- oil return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缩机,其中,压缩机包括壳体、油池、电机和挡油板。油池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油池上方,所述电机的定子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回油通道;挡油板设于所述电机的定子和所述油池之间,所述挡油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回油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防止油池的冷冻机油被定子下腔气流扰动而带出压缩机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回油面积,以使得压缩机的回油更加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中为了避免油池的冷冻机油被定子下腔气流扰动而带出压缩机,一般会在该位置设置挡油板。
目前压缩机的常规设计是通过挡油板的靠外边缘与机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回油,而该回油的面积有限,会出现导致整个压缩机内部的回油不畅的问题,而造成压缩机总的排气油循环率较高,一方面造成空调系统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给压缩机单体和空调系统可靠性带来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旨在防止油池的冷冻机油被定子下腔气流扰动而带出压缩机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回油面积,以使得压缩机的回油更加顺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油池、电机和挡油板。油池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油池上方,所述电机的定子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回油通道;挡油板设于所述电机的定子和所述油池之间,所述挡油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回油槽。
可选地,所述回油槽为设置于挡油板边缘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回油槽与所述回油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回油槽设置有多个,且沿呈对称分布设置于所述挡油板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回油槽包括边缘呈弧形的第一回油槽和边缘呈直线切边的第二回油槽。
可选地,所述挡油板包括背离所述油池一侧的上板面,所述上板面相对所述油池的距离由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
可选地,所述挡油板沿其边缘还开设有不同于所述回油槽的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挡油板。
可选地,所述挡油板的板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曲轴,设于所述壳体,并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安装;
涡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涡盘组件的吸气口;
平衡件,位于所述涡盘组件的下方;
所述涡盘组件、所述平衡件和所述电机依次设于所述曲轴上,并且所述涡盘组件和所述电机间隔形成有腔室,所述壳体设的侧壁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腔室和所述壳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所述电机的定子和所述油池之间设置有挡油板,防止定子下的腔气扰动而将机油带离压缩机内部。通过在挡油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回油槽,以使得位于挡油板边缘的机油能够直接回落至油池中,从而避免了过多的机油保留在挡油板的上板面,进而有效地使得位于上板面的机油能够更快地回流至油池中,避免了气体扰动而造成的油气二次混合,有效地阻止了机油随着气体被带离压缩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挡油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来回油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增设有回油槽,通过增大回油的面积从而使得回油的过程更将顺畅,降低了挡油板的上板面积蓄机油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定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挡油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挡油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挡油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壳体 | 11 | 吸气口 |
12 | 排气口 | 2 | 油池 |
3 | 电机 | 31 | 定子 |
32 | 动子 | 33 | 切边 |
4 | 挡油板 | 41 | 第一回油槽 |
42 | 第二回油槽 | 43 | 上板面 |
44 | 安装槽 | 45 | 安装孔 |
5 | 机架 | 6 | 曲轴 |
61 | 吸油通道 | 71 | 动涡盘 |
72 | 静涡盘 | 8 | 平衡件 |
9 | 回油通道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压缩机一般分为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直线压缩机等。活塞压缩机一般由壳体1、电动机、缸体、活塞、控制设备(启动器和热保护器)及冷却系统组成。冷却方式有油冷和风冷,自然冷却三种。直线压缩机没有轴,没有缸体、密封和散热结构。制冷和空调行业中采用的压缩机有5大类型:往复式、螺杆式、回转式、涡旋式和离心式,其中往复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制冷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商用和工业系统。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调装置,离心式压缩机则广泛用于大型楼宇的空调系统。如今家用冰箱和空调器压缩机都是容积式,其中又可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往复式压缩机使用的是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或活塞、曲柄、滑管机构,旋转式使用的多是滚动转子压缩机。在商用空调上,又多是离心式、涡旋式、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管与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相连接,压缩机的排出管还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相连接。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制冷系统中低温低压的冷媒混合物(气态冷媒、液态冷媒和油的混合物)可从所述吸入管进入储液腔内,该冷媒混合物进入储液腔后,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油会发生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被吸入回气管内,然后通过回气管进入气缸的压缩腔,并在压缩腔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随后压缩后的冷媒从气缸的压缩腔中排出至压缩机腔内,并通过排气管从压缩机腔中排出。液态的冷媒则储存在储液腔中,而分离后的油在重力的作用下则会聚集在储液腔的底部。
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的压缩机,压缩部件由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组成。包括使通过压缩机壳体的气体的分路流动方式以减少夹带的油的许多结构特征。
在进入壳体之后,某些气体向上流动以减少了向下朝向油的流动的气体量。为了实现这目的,压缩机的电动机可以被套筒包围,该套筒具有用于引导气流到达电动机的上和下定子端部诸匝线圈的上和下孔。在某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在定子与电动机壳体之间的两气体通道重要地对吸入进口定位。该进口的位置使一通道接纳进入气体和将该流动分为沿两相反方向即向上和向下的流动。其它的通道仅传送气体向上。此外,挡油板、扩散件、流线型平衡重块和吸入管捕油件也能有助于油气分离或使夹带的油最少。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
参照图1至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压缩机包括壳体1、油池2、电机3和挡油板4。油池2设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电机3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且位于所述油池2上方,所述电机3的定子31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回油通道9;挡油板4设于所述电机3的定子31和所述油池2之间,所述挡油板4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回油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所述电机3的定子31和所述油池2之间设置有挡油板4,防止定子31下的腔气扰动而将机油带离压缩机内部。通过在挡油板4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回油槽,以使得位于挡油板4边缘的机油能够直接回落至油池2中,从而避免了过多的机油保留在挡油板4的上板面43,进而有效地使得位于上板面43的机油能够更快地回流至油池2中,避免了气体扰动而造成的油气二次混合,有效地阻止了机油随着气体被带离压缩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挡油板4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来回油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增设有回油槽,通过增大回油的面积从而使得回油的过程更将顺畅,降低了挡油板4的上板面43积蓄机油的可能。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开设于所述挡油板4靠近边缘的位置从而增大了挡油板4的回油面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为设置于挡油板4边缘的缺口,由于回油槽设置为缺口,具体地,所述缺口是和所述挡油板4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间隙连通的,如此一来,机油利用所述挡油板4和所述壳体1之间的缝隙进行回油的同时还能够借助与所述缝隙连通的回油槽,进而提高了机油的回油速率,防止过多的机油积留于所述挡油板4上,从而导致了机油随着气流被送离至压缩机的壳体1的外部,最终难以回到所述油池2中。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槽与所述回油通道9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与所述回油通道9的尺寸和形状基本一致且相对应,也即回油通道9沿竖直方向在挡油板4上的投影能够与所述回油孔重合,如此一来,流经所述回油通道9的机油能够顺畅的经过设置于所述挡油板4边缘的回油槽,最终汇聚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所述油池2。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是大于所述回油通道9的尺寸和形状的,也即回油通道9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能够与所述回油孔的至少部分重合,如此一来,同样也能够实现所述流经所述回油通道9的机油能够顺利的经过设置于所述挡油板4边缘的回油槽,最终汇聚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所述油池2。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槽设置有多个,且沿呈对称分布设置于所述挡油板4的边缘。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设置有六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挡油板4的边缘位置。优选地,所述回油槽呈对称分布。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根据回油速率的需求,所述回油槽的具体数量并不做限定,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四个,还可以是七个或八个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槽包括边缘呈弧形的第一回油槽41和边缘呈直线切边33的第二回油槽42。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回油槽41和第二回油槽42的形状是随着定子31的结构进行变化的,而定子31形成有不同结构的切边33,所述回油槽对应不同的切边33形成不同形状的回油槽,如此一来,机油在通过定子31与壳体1之间的回油通道9后,能够直接流进所述回油槽,降低了机油积留于所述挡油板4上的可能。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4包括背离所述油池2一侧的上板面43,所述上板面43相对所述油池2的距离由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具体地,所述挡油板4的上板面43相对所述油池2的距离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所述挡油板4的整体结构并不做限定。也即,所述挡油板4的结构可以整体呈板状,也可以呈倒扣的碗装,亦或是呈拱形或锥形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于一实施例中,上板面43相对所述油池2的距离指的是所述上板面43相对油池2最底部位置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上板面43相对所述油池2的距离由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以形成有斜坡,如此一来,位于上板面43的机油能够朝着斜坡的坡度流向所述上板面43的边缘,进而从上板面43边缘的缝隙以及回油槽流过,最终汇聚于挡油板4底部的油池2中。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这里指出的斜坡可以是只占所述上板面43的部分,也即只需要在上板面43开设有回油槽对于的位置开设有斜坡。于另一实施例中,斜坡也可以是占所述上板面43的全部,如此一来,只要位于上板面43上的机油就有朝所述上板面43边缘流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机油能够更快地流向所述挡油板4的边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4沿其边缘还开设有不同于所述回油槽的安装槽44。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安装槽44和回油槽虽然都是开设在挡油板4的边缘,但其功能并不相同。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的主要功能是增大回油的面积,从而使得回油的路径更加直接,回油更加顺畅,并且降低了挡油板4的上板面43积蓄机油的可能。而安装槽44的主要作用则是对安装结构进行避让,从而使得挡油板4能够顺利的安装于压缩机的壳体1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常规设计的挡油板4是只设置有安装槽44,以便于挡油板4的安装和固定,具体地,机架5的外边缘设置有三个用于安装的安装爪,而为了挡油板4的安装和固定需要对这三个安装抓进行避让,也即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44的主要作用还具有避让的作用。并且常规设计的挡油板4是通过挡油板4自身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来实现机油的回流,也就是说,机油回流的速度是通过挡油板4自身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的大小而决定的。而本实施例则不同,本实施例是通过设置在挡油板4边缘的回油槽来提高机油的回油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机架5,所述机架5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和所述挡油板4。需要说明的是,与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5的作用为固定所述挡油板4。这里的连接包括了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指的是所述挡油板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固定件。而直接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焊接或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4的板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45。具体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45设置有一组,沿所述挡油板4的中心孔周向均匀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45的作用是实现所述挡油板4和所述机架5的相对位置的固定。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油板4设置有两组安装孔45,其中一组安装孔45的作用是实现所述挡油板4和所述机架5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而另外一组安装孔45则是为了避让机架5上设置的螺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两组安装孔45都可以用于所述挡油板4和所述机架5的相对位置的固定效果,作为一种重复限位,以使得所述挡油板4的安装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于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安装孔45以实现所述挡油板4的安装固定。具体地,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45并与机架5螺接,以实现所述挡油板4与机架5的相对固定。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5是焊接与所述壳体1的。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油板4和所述机架5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曲轴6,设于所述壳体1,并且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方向安装;
涡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壳体1设有连通所述涡盘组件的吸气口11;
平衡件8,位于所述涡盘组件的下方;
所述电机3包括定子31和动子32,所述涡盘组件、所述平衡件8和所述电机3依次设于所述曲轴6上,并且所述涡盘组件和所述电机3间隔形成有腔室,所述壳体1设的侧壁设有排气口12,所述排气口12连通所述腔室和所述壳体1外部。
具体地,所述涡盘组件包括动涡盘71和静涡盘72,所述静涡盘72固定于壳体1,所述动涡盘71设于曲轴6,自吸气管进入的冷媒和油的混合物,经静涡盘72和动涡盘71所在的腔体后进入壳体1的腔室中。于腔室中,通过平衡件8的旋风分离和壳体1的配合实现油气分离,气体从腔室的排气口12流出,机油沿着壳体1的内侧壁向下流动,最终流至油池2中。其中,机油沿着壳体1依次流经定子31和壳体1之间的回油通道9,再流经挡油板4的回油槽,最终才得以流至位于壳体1底部的油池2。
进一步地,所述动涡盘71套设在曲轴6上,动涡盘71在持续旋转的过程中使得所述壳体1顶部的吸气口11能够持续不断地吸入气体,所述曲轴6轴向方向具有贯通曲轴6的吸油通道61,吸油通道61的下端连接有油池2,吸油通道6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顶部位置,所述吸油通道61与所述回油通道9构成了油路。通过该油路,机油可以移动至压缩机内部的零件上,以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行,特别是降低压缩机的摩擦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名称为挡油板4,可以理解为所述挡油板4的最优形状为板状,但实际上挡油板4整体的结构可以是盖体、或盘状结构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油池,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油池上方,所述电机的定子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回油通道;以及
挡油板,设于所述电机的定子和所述油池之间,所述挡油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回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为设置于挡油板边缘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与所述回油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设置有多个,且沿呈对称分布设置于所述挡油板的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包括边缘呈弧形的第一回油槽和边缘呈直线切边的第二回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包括背离所述油池一侧的上板面,所述上板面相对所述油池的距离由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沿其边缘还开设有不同于所述回油槽的安装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挡油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的板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曲轴,设于所述壳体,并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安装;
涡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涡盘组件的吸气口;
平衡件,位于所述涡盘组件的下方;
所述涡盘组件、所述平衡件和所述电机依次设于所述曲轴上,并且所述涡盘组件和所述电机间隔形成有腔室,所述壳体设的侧壁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腔室和所述壳体外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85019.7U CN21858181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85019.7U CN21858181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1813U true CN218581813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7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85019.7U Active CN21858181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1813U (zh)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23185019.7U patent/CN2185818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58503A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113279965B (zh) | 卧式压缩机 | |
US11971036B2 (en) |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with an oil return channel having a first relative distance to an inner-side wall | |
CN218581813U (zh) | 压缩机 | |
JPS61128075A (ja) | 冷凍サイクル | |
CN111810407A (zh) | 压缩机的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 | |
CN218780496U (zh) | 压缩机 | |
CN117189601A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212838343U (zh) | 压缩组件和压缩机 | |
CN118088455A (zh) | 压缩机 | |
CN115573913A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CN109882413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
CN110454395B (zh) | 一种法兰结构、压缩机及空调 | |
CN209027154U (zh) | 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 | |
JP2731625B2 (ja) | 入口室を備えた回転ねじ圧縮機 | |
CN110966812B (zh) | 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 | |
CN216198992U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218717519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CN118088454A (zh) | 压缩机 | |
CN221301663U (zh) | 储液器、压缩机和换热设备 | |
CN217761236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CN221568848U (zh) | 压缩机 | |
CN221033119U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217602934U (zh) | 压缩机壳体结构、双型线涡旋压缩机和车载空调系统 | |
CN219061997U (zh) | 压缩机后壳体、压缩机壳体组件和压缩机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