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5611U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45611U CN212445611U CN201922496020.3U CN201922496020U CN212445611U CN 212445611 U CN212445611 U CN 212445611U CN 201922496020 U CN201922496020 U CN 201922496020U CN 212445611 U CN212445611 U CN 2124456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guide
- belt
- plate
- cu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包括机架、出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进料机构、切断机构、拉带机构、导带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穿头机构、熔上止机构,出料机构的进料侧对应第二输送机构的出料侧设置,进料机构设置于切断机构的进料侧,拉带机构、导带机构及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切断机构的出料侧,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侧,穿头机构及熔上止机构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的移动路径上,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导轨及安装于输送导轨上的夹持组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拉链生产大国,占据世界生产总量的50%~60%,随着拉链行业向低成本、高质量、大规模、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对拉链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拉链主要有金属拉链、尼龙拉链和注塑拉链,注塑拉链由于其成本低廉、性能良好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相关技术中的拉链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拉链进行切断、穿拉头以及熔上止等工序,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拉链加工机仅能实现对单一工序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将拉链导入下一个加工工序的机器中,自动化程度较低,增加了加工成本。并且采用众多机器分别加工不同的工序也极大的占用了空间,增加了厂房的占地面积,加大了企业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拉链加工机自动化程度低,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一种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包括机架、出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进料机构、切断机构、拉带机构、导带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穿头机构、熔上止机构,所述出料机构的进料侧对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出料侧设置,所述进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切断机构的进料侧,所述拉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切断机构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侧,所述穿头机构及所述熔上止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移动路径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导轨及安装于所述输送导轨上的夹持组件。
优选的,所述切断机构、所述拉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的工作区域为第一工作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工作区域为第二工作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穿头机构、所述熔上止机构及所述出料机构的工作区域为第三工作区,所述第一工作区与所述第三工作区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工作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区及所述第三工作区相交。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支撑面,所述进料机构、所述切断机构、所述拉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穿头机构及所述熔上止机构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与所述第三工作区均平行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二工作区垂直于所述支撑面。
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支撑杆及固定于所述进料支撑杆上的进料导带轮和进料夹板,所述进料夹板设置于靠近所述切断机构的一侧,所述进料导带轮设置于远离所述切断机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定位部分及切断部分,所述定位部分与所述切断部分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定位部分包括定位部及下模部,所述进料机构对应所述定位部的进料侧设置,所述下模部对应所述定位部的出料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模座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下模驱动气缸和下模滑块,所述下模滑块对应所述定位部的出料侧设置,所述下模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模推块,所述下模驱动气缸通过所述下模推块推动所述下模滑块运动,所述切断部分包括驱动部及切刀部,所述切刀部固定于所述驱动部上,所述切刀部对应所述定位部的出料侧设置并与所述下模滑块正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拉带机构包括拉带驱动部分及拉带部分,所述拉带驱动部分与所述拉带部分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拉带驱动部分包括拉带驱动部及与所述拉带驱动部相邻设置的拉带导向部,所述拉带驱动部包括拉带驱动电机与所述拉带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相互间隔设置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传送带及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从动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拉带导向部包括导向板及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上的挡块,所述导向板朝向所述切断机构方向设置,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导向板的靠近所述切断机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拉带部分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板并与所述传送带连接的固定部及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一端的拉带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上的第一板件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一端的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板件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且一端与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二板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的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端,所述拉带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导带机构包括导带立板及安装于所述导带立板的导带部分,所述导带立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导带部分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槽内的导轨组件、与所述导轨组件连接的导轨气缸、位于所述导轨气缸的靠近所述切断机构一侧的导带电机、位于所述导带电机的靠近所述支撑面一侧的导带气缸、安装于所述导带电机输出轴的导带主动轮、安装于所述所述导带气缸输出轴的导带从动轮安装板及安装于所述导带从动轮安装板的导带从动轮,所述导带从动轮与所述导带主动轮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立板、安装于所述输送立板上的丝杆组件及安装于所述丝杆组件上的输送组件,所述丝杠组件包括丝杆电机及丝杆,所述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丝杆上,所述输送组件包括避让气缸、夹持气缸及与所述夹持气缸连接的夹持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既能实现对拉链切断的加工,同时还能实现对切断后的拉链进行穿头、上止的加工,自动化程度高,并且整体布局更加紧凑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定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拉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导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100,其用于加工已经注塑完链牙的拉链布带,所述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100包括机架10、进料机构20、切断机构30、拉带机构40、导带机构50、第一输送机构60、第二输送机构70、穿头机构80、熔上止机构90及出料机构110。所述机架10与所述出料机构110分别支撑于地面,且所述出料机构110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0连接,所述进料机构20、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及所述熔上止机构90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出料机构110的进料侧对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的出料侧设置。
沿远离所述出料机构110方向向靠近所述出料机构110方向,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30依次固定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的进料侧对应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的出料侧设置,所述穿头机构80、所述熔上止机构9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的移动路径上,且所述熔上止机构90位于靠近所述出料机构110的一侧。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30在所述机架10上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及所述熔上止机构90在所述机架10上的设置位置相互错开。即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3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一个区域,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及所述熔上止机构9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另一个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80在所述机架10上依次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的运动方向相同,且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80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相邻设置。这样更好的利用到了机架10上的各区域,让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可以让所述机架10设置的更小,减少了整体的占用面积,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呈长方体状,所述机架10包括一长方形的支撑面11,所述进料机构20、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及所述熔上止机构90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面11上。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30沿所述支撑面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的运动方向沿所述支撑面11的长度方向。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及所述切断机构30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及所述熔上止机构90沿所述支撑面11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可呈其他任意形状,同时所述机架10上的所述支撑面11也可呈其他任意形状,即只需所述机架10能对所述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100上对应部件进行支撑即可。甚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100中的部分可不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不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部分可通过支撑件直接支撑于地面,通过支撑件将该部件支撑到预设高度实现加工目的,如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所述出料机构110。
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将所述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100的各部件固定在所述机架10上或不固定在所述机架10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料机构20、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及所述熔上止机构90均固定于所述机架10上,可以使得整体布局更加的紧凑,增加了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在安装时更加的方便和简单,能更好的使得各部件安装到预设的加工位置,减少了调配时间。
所述进料机构20用于将拉链布带从所述切断机构30的进料侧导入所述切断机构30中,所述拉带机构40用于将拉链布带从所述切断机构30的出料侧夹持拉出,所述导带机构50用于夹持由所述拉带机构40拉出的拉链布带,使得拉链布带绷紧,从而让所述切断机构30将所述拉带机构40拉出的拉链布带切断形成拉链布带段。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用于将所述拉链布带段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拉链布带段再经由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的传输依次经过所述穿头机构80和所述熔上止机构90完成拉头的穿入以及上止的加工。所述出料机构110用于将完成拉头穿入和上止加工的所述拉链布带段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中拉出。
所述进料机构20、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均由支撑件支撑于所述机架10上,使得所述进料机构20、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的工作区域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的工作区域以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所述熔上止机构90、所述出料机构110的工作区域位于不同平面上。具体的,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的工作区域为第一工作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的工作区域为第二工作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所述熔上止机构90及所述出料机构110的工作区域为第三工作区。所述第一工作区与所述第三工作区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工作区与所述第三工作区均平行于所述支撑面11,且所述第一工作区位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上侧,即所述第一工作区位于更远离所述支撑面11的一侧。所述第二工作区垂直于所述支撑面11,且所述第二工作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区及所述第三工作区相交,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区将所述第一工作区加工完成的所述拉链布带段输送至所述第三工作区继续进行加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所述切断机构30、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机构50的工作区域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述穿头机构80、所述熔上止机构90、所述出料机构110的工作区域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并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将所述拉链布带段传输,极大的利用了空间,减少了所述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100的占地面积,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进料机构20包括进料支撑杆21及固定于所述进料支撑杆21上的进料导带轮22和进料夹板23,所述进料夹板23设置于靠近所述切断机构30的一侧,所述进料导带轮22设置于远离所述切断机构30的一侧,所述进料导带轮22和所述进料夹板23用于传导拉链布带,使得拉链布带进入所述切断机构30前不会交缠卷曲影响后续拉链的加工。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切断机构30包括定位部分31及切断部分32,所述定位部分31与所述切断部分32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10。
请结合参阅图4。所述定位部分31包括定位部311及下模部312,所述进料机构20对应所述定位部311的进料侧3111设置将拉链布带导入所述定位部311中,所述下模部312对应所述定位部311的出料侧3112设置。所述定位部311用于定位与压紧拉链布带,所述下模部312包括下模座3121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3121的下模驱动气缸3122和下模滑块3123,所述下模滑块3123对应所述定位部311的出料侧3112设置,所述下模驱动气缸3122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模推块3124,所述下模驱动气缸3122通过所述下模推块3124推动所述下模滑块3123运动。具体的,所述下模驱动气缸3122与所述下模推块3124安装于所述下模座3121的侧边形成侧推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切断部分32包括驱动部321及切刀部322,所述切刀部322固定于所述驱动部321上,所述切刀部322对应所述定位部311的出料侧3112设置并与所述下模滑块3123正对设置,所述驱动部321用于驱动所述切刀部322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部312方向运动。从所述定位部311的出料侧3112伸出的拉链布带先经所述拉带机构40拉出后,再由所述切刀部322与所述下模滑块3123共同配合将拉链布带切断形成所述拉链布带段。优选的,所述切刀部322采用超声波切刀。
请集合参阅图5。所述拉带机构40包括拉带驱动部分41及拉带部分42,所述拉带驱动部分41与所述拉带部分42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10。
所述拉带驱动部分41包括拉带驱动部411及与所述拉带驱动部411相邻设置的拉带导向部412,所述拉带驱动部411包括拉带驱动电机4111与所述拉带驱动电机4111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4112、与所述主动轮4112相互间隔设置的从动轮4113、连接所述主动轮4112与所述从动轮4113的传送带4114及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安装板4115,所述从动轮4113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115上。所述拉带导向部412包括导向板4121及安装于所述导向板4121上的挡块4122,所述导向板4121朝向所述切断机构30方向设置,所述挡块4122位于所述导向板4121的靠近所述切断机构30的一侧。
所述拉带部分42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板4121并与所述传送带4114连接的固定部421及安装于所述固定部421一端的拉带部422,所述固定部421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板4121上的第一板件4211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4211一端的第二板件4212,所述第一板件4211与所述第二板件421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板件4211安装于所述导向板4121且一端与所述传送带4114连接,所述第二板件4212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4211的远离所述传送带4114的一端。所述拉带部422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件4212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件4211的一端,所述拉带部422包括第一气爪4221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爪4221上的第一拉链夹子4222,所述第一气爪422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拉链夹子4222的开合从而实现对拉链布带的夹持和松放。
所述拉带机构40的工作原理:所述拉带驱动电机4111通过所述主动轮4112带动所述传送带4114进行运动,从而使得与所述传送带4114连接的第一板件4211在所述导向板4121上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整个所述拉带部422进行移动。当需要夹持拉链布带时,所述拉带驱动电机4111驱动所述拉带部422向靠近所述切断机构30一侧移动,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再通过所述第一气爪4221驱动所述第一拉链夹持4222对拉链布带进行夹持,最终所述拉带驱动电机4111再反转驱动所述拉带部422向远离所述切断机构30一侧移动将拉链布带从所述切断机构30中拉出。所述挡块4122用于阻挡所述第一板件4211,防止所述第一板件4211移动位置过远。
请结合参阅图6。所述导带机构50包括导带立板51及安装于所述导带立板51的导带部分52,所述导带立板51上设有滑槽511,所述导带部分52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槽511内的导轨组件521、与所述导轨组件521连接的导轨气缸522、位于所述导轨气缸522的靠近所述切断机构30一侧的导带电机523、位于所述导带电机523的靠近所述支撑面11一侧的导带气缸524、安装于所述导带电机523输出轴的导带主动轮525、安装于所述所述导带气缸524输出轴的导带从动轮安装板526及安装于所述导带从动轮安装板526的导带从动轮527,所述导带从动轮527与所述导带主动轮525相对应设置。所述导带部分52中各部件可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所述导带立板51上,所述滑槽511沿所述支撑面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导轨气缸522用于驱动所述导带部分52中各部分沿所述滑槽511的设置方向移动用以避让所述拉带机构40,所述导带气缸524用于驱动所述导带从动轮527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导带主动轮525移动以此夹持由所述拉带机构40拉出的拉链布带。
具体的,当所述拉带部422朝向所述切断机构30方向移动时,所述导轨气缸522收缩带动所述导带部分52避让所述拉带部422,使所述拉带部422能顺利向所述切断机构30方向移动,此时所述导带气缸524伸张让所述导带从动轮527与所述导带主动轮525之间形成间隙。当所述拉带部422将拉链布带从所述切断机构30拉出后,并回移过了所述导带机构50所在位置,所述导轨气缸522伸张导带所述导带部分52向靠近拉链布带方向移动,移动到预定位置后,拉链布带正好处于所述导带从动轮527与所述导带主动轮525之间,此时所述导带气缸524收缩让所述导带从动轮527与所述导带主动轮525将拉链布带夹持。
请结合参阅图7。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10的输送立板61、安装于所述输送立板61上的丝杆组件62及安装于所述丝杆组件62上的输送组件63。所述丝杠组件62包括丝杆电机621及丝杆622,所述输送组件62安装于所述丝杆622上,通过所述丝杆电机621带动所述丝杆622,从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62直线运动,将所述切断机构30切断拉链布带形成的所述拉链布带段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处。
所述输送组件63包括避让气缸631、夹持气缸632及与所述夹持气缸632连接的夹持板633。所述输送组件63与所述导带部分52原理相似,当所述拉带机构40朝向所述切断机构30移动时,所述避让气缸631驱动整体输送机构63避让所述拉带部分42,此时夹持气缸632驱动所述夹持板633形成间隙。当所述拉带部422将拉链布带从所述切断机构30拉出后,并回移过了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所在位置,所述避让气缸631驱动整体输送机构63回位,此时拉链布带位于所述夹持板633的间隙中,所述夹持气缸632再驱动所述夹持板633将拉链布带夹持。当所述切断机构30将拉链布带切断形成所述拉链布带段后,所述输送组件63再经所述丝杠组件62的带动下降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所在平面,再由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将所述拉链布带段夹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导带机构50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位于所述切断机构30与所述拉带机构40之间,具体的,所述导向板4121安装位置高于所述导带机构50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且所述第一板件4211远离所述传送带4114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导向板4121,这样使得所述第二板件4212与所述拉带部422所处位于与所述导带立板51及所述输送立板61相互错开,在所述第二板件4212与所述拉带部422移动时不会受到阻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切刀部322所处位置与所述定位部311的出料侧3112之间存在间隔,这样所述切刀部322将拉链布带切断后,所述定位部311的出料侧3112依然会余留拉链布带延伸出所述定位部311,让所述拉带机构40进行夹持,以此实现往复运行。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包括输送导轨71及安装于所述输送导轨71上的夹持组件72,所述输送导轨71与所述夹持组件72分别设有两个,两所述输送导轨71相互间隔,两所述夹持组件72分别设置于两所述输送导轨71上。所述夹持组件72用于夹持由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运送下来的所述拉链布带段,所述夹持组件72夹持所述拉链布带段后再由所述输送导轨71向靠近所述出料机构110一侧输送。
请结合参阅图8。所述穿头机构80包括输送部分81、与所述输送部分81连接的推送部分82及设置于两所述输送轨道71之间的穿头部分83,所述输送部分81包括震动盘(图未示)及拉头轨道,所述拉头轨道与所述推送部分82连接,所述震动盘中设有多个拉头,所述震动盘中的拉头通过所述拉头轨道送入所述推送部分82,所述推送部分82再将拉头推送到所述穿头部分83,由所述穿头部分83将拉头穿入所述拉链布带段中。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0输送的所述拉链布带段经所述穿头机构80穿拉头后,继续传输至所述熔上止机构90处,通过所述熔上止机构90对所述拉链布带段进行上止的加工,最后由所述出料机构110将完成切断、穿头、熔上止的所述拉链布带段拉出,完成加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既能实现对拉链切断的加工,同时还能实现对切断后的拉链进行穿头、熔上止的加工,自动化程度高,并且整体布局更加紧凑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出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进料机构、切断机构、拉带机构、导带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穿头机构、熔上止机构,所述出料机构的进料侧对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出料侧设置,所述进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切断机构的进料侧,所述拉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切断机构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侧,所述穿头机构及所述熔上止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移动路径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导轨及安装于所述输送导轨上的夹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所述拉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的工作区域为第一工作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工作区域为第二工作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穿头机构、所述熔上止机构及所述出料机构的工作区域为第三工作区,所述第一工作区与所述第三工作区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工作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区及所述第三工作区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支撑面,所述进料机构、所述切断机构、所述拉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穿头机构及所述熔上止机构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与所述第三工作区均平行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二工作区垂直于所述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支撑杆及固定于所述进料支撑杆上的进料导带轮和进料夹板,所述进料夹板设置于靠近所述切断机构的一侧,所述进料导带轮设置于远离所述切断机构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定位部分及切断部分,所述定位部分与所述切断部分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定位部分包括定位部及下模部,所述进料机构对应所述定位部的进料侧设置,所述下模部对应所述定位部的出料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模座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下模驱动气缸和下模滑块,所述下模滑块对应所述定位部的出料侧设置,所述下模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模推块,所述下模驱动气缸通过所述下模推块推动所述下模滑块运动,所述切断部分包括驱动部及切刀部,所述切刀部固定于所述驱动部上,所述切刀部对应所述定位部的出料侧设置并与所述下模滑块正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机构包括拉带驱动部分及拉带部分,所述拉带驱动部分与所述拉带部分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拉带驱动部分包括拉带驱动部及与所述拉带驱动部相邻设置的拉带导向部,所述拉带驱动部包括拉带驱动电机与所述拉带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相互间隔设置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传送带及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从动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拉带导向部包括导向板及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上的挡块,所述导向板朝向所述切断机构方向设置,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导向板的靠近所述切断机构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部分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板并与所述传送带连接的固定部及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一端的拉带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上的第一板件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一端的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板件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且一端与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二板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的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端,所述拉带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带机构包括导带立板及安装于所述导带立板的导带部分,所述导带立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导带部分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槽内的导轨组件、与所述导轨组件连接的导轨气缸、位于所述导轨气缸的靠近所述切断机构一侧的导带电机、位于所述导带电机的靠近所述支撑面一侧的导带气缸、安装于所述导带电机输出轴的导带主动轮、安装于所述导带气缸输出轴的导带从动轮安装板及安装于所述导带从动轮安装板的导带从动轮,所述导带从动轮与所述导带主动轮相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立板、安装于所述输送立板上的丝杆组件及安装于所述丝杆组件上的输送组件,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丝杆电机及丝杆,所述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丝杆上,所述输送组件包括避让气缸、夹持气缸及与所述夹持气缸连接的夹持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6020.3U CN212445611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6020.3U CN212445611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45611U true CN212445611U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448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6020.3U Active CN212445611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456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70329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深圳市蓝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96020.3U patent/CN2124456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70329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深圳市蓝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86392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自动串焊机焊带剪切对位系统 | |
CN212445611U (zh)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
CN112276217B (zh) | 一种传动链条的切割装置 | |
CN111070329A (zh) | 隐形切断穿头上止三合一装置 | |
CN209408668U (zh) | 一种料带自动裁切机 | |
CN108688089A (zh) | 自动切水口机 | |
CN114403558B (zh) | 一种拉头穿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拉链制造一体机 | |
CN105880988B (zh) | 一种在线穿磁机 | |
CN212545914U (zh) | 拉链带穿头、切断、注上止于一体的三合一机 | |
CN113100546B (zh) | 一种生产拉链的装置 | |
CN208895566U (zh) | 一种金属模板冲孔切锯一体机 | |
CN210389716U (zh) | 具有防止切偏功能的切断设备 | |
CN116278018B (zh) | 一种拉链贴胶冲孔设备 | |
CN111227450A (zh) | 穿头切断注上止三合一机 | |
CN221774598U (zh) | 一种可调整裁切长度的珍珠棉立切装置 | |
CN216316010U (zh) | 一种自动一体拉链生产设备 | |
CN116369637B (zh) | 一种拉链贴胶冲孔机 | |
CN220216871U (zh) | 一种型材切割设备 | |
CN218942449U (zh) | 一种新式拉链拉头夹料上料机构 | |
CN217913914U (zh) | 一种金属板剪切用矫直装置 | |
CN222215021U (zh) | 一种剥线装置 | |
CN205733732U (zh) | 一种在线穿磁机 | |
CN215149642U (zh) | 橡胶密封条在线背胶剪断机 | |
CN220007892U (zh) | 一种手动切割装置 | |
CN220945659U (zh) | 一种拉链切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