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411479U -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1479U
CN212411479U CN202021382365.2U CN202021382365U CN212411479U CN 212411479 U CN212411479 U CN 212411479U CN 202021382365 U CN202021382365 U CN 202021382365U CN 212411479 U CN212411479 U CN 212411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ffer layer
foldable support
bending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823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朋浩
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823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1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1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1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可折叠支撑件包括:金属层、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叠设在金属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该可折叠支撑件的结构简单、可弯折能力强且疲劳抗弯折性高。

Description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逐渐成为屏幕的首选,其具有自发光、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可以保证屏幕具有一定柔性与可适应性。随着柔性显示屏幕的发展,可折叠显示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屏幕膜层可以满足一定的折叠性能,但是随着弯折时间的累积,柔性显示屏幕膜层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折痕问题。柔性模组的支撑结构通常起到改善折痕、拉平模组的作用,当柔性显示屏幕膜层被反复弯折或者长期静态弯折时,利用支撑件的抗弯折性能或者保持原状的能力,使得其在卸载后可以迅速回到原状。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柔性模组的支撑结构,弯折能力较差且多次弯折后容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折叠支撑件,该可折叠支撑件的结构简单、可弯折能力强且疲劳抗弯折性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可折叠支撑件的柔性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包括:金属层;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分别叠设在所述金属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通过在金属层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在可折叠支撑件折弯时一个缓冲层受拉应力,另一个缓冲层受压应力,使得位于中间的金属层受到的应力减小,从而减小金属层的折断风险,可以提高可折叠支撑件的可弯折能力,并且同时提高了疲劳抗弯折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层为无镂空结构的金属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层涂覆固化在所述金属层上,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层涂覆固化在所述金属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层为树脂层,和/或第二缓冲层为树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层为聚酰亚胺层,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层为聚酰亚胺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0-50um,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5-20um,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5-20u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层的模量范围为100-300GPa,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模量范围为2-12GPa,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模量范围为2-12GPa。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可折叠支撑件处在折叠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弯折半径范围为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层包括:弯折区;非弯折区,所述非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的弯折轴线的两侧,所述弯折区的厚度小于所述非弯折区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弯折区的厚度与所述非弯折区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3-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之间通过过渡区相连,在由所述非弯折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区的厚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弯折区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为弯折面,所述过渡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为过渡面,所述弯折面与对应相连的所述过渡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面与对应相连的所述过渡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可折叠支撑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设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可折叠支撑件,该可折叠支撑件的结构简单、可弯折能力强且疲劳抗弯折性高,从而使得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可弯折能力强且疲劳抗弯折性高,降低多次弯折发生的断裂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折叠支撑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层通过粘接层直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折叠支撑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层之间设有支撑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柔性显示装置的部分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可折叠支撑件100;
金属层1;弯折区11;弯折面111;非弯折区12;过渡区13;过渡面131;
第一缓冲层2;
第二缓冲层3;
柔性显示面板10;盖板101;第一粘接层102;偏光片103;显示层104;衬底层1041;GI阻挡层1042;a-Si层1043;Gate1层1044;Gate2层1045;中间层1046;SD导电通道1047;平坦层1048;阳极膜层1049;像素定义区1050;间隔支撑物1051;发光材料有机膜层1052;阴极膜层1053;第一无机封装层1054;第二有机封装层1055;第三无机封装层1056;粘接层106;支撑膜107;第二粘接层1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包括:金属层1、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
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分别叠设在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结构较为简单。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弯折能力,金属层1可以作为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支撑结构和骨架结构,金属层1具有较好的弯折回弹能力,可以加强可折叠支撑件100弯折后折痕的回复。由此,通过将可折叠支撑件100设置为包括金属层1以及位于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上两侧的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既具有较好的弯折能力,并且在弯折后可以实现折痕的较好回复。
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例如在可折叠支撑件100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时,在柔性显示装置整体折弯时,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中的一个受到拉应力,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中的另一个受到压应力,其中,弯折半径较大的缓冲层(例如第二缓冲层3)受到拉应力,弯折半径较小的缓冲层(例如第一缓冲层2)受到压应力。由此,位于两侧的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可以缓冲较大一部分应力,使得位于中间的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减小,从而减小金属层1的折断风险,使得金属层1具有较强的抗弯强度。
例如,在可折叠支撑件100制备的过程中,可以在金属卷材上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第一缓冲层2,在金属卷材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第二缓冲层3,使得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分别叠设在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由此形成三层的强化结构,并且在第一缓冲层2或第二缓冲层3上涂胶(该涂胶用于可折叠支撑件100与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粘接),最后按照设定尺寸切割成型,制备出可折叠支撑件100,其中金属卷材切割成的小部分为金属层1。
在对可折叠支撑件100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发明人对上述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抗弯强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与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支撑件进行了比较,对比数据如下表1:
表1-弯折试验数据
Figure BDA0002583208800000041
其中,金属支撑件的结构为金属片,该金属片的厚度为20mm;可折叠支撑件100的结构为第一缓冲层2+金属层1+第二缓冲层3,其中金属层1的厚度为20mm,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的厚度均为8mm。
通过上述测试数据可知,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支撑件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在相同的弯折半径下(弯折半径为1.5mm),并且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支撑件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的金属层1的厚度相同,金属支撑件弯折100千次以内,即因为疲劳及不耐弯折发生断裂;而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在弯折300千次后依然没有断裂。由此可见,在金属层1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缓冲层,显著地提高了疲劳抗弯折性,降低多次弯折的断裂风险。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不仅弯折能力强,并且疲劳抗弯折性显著提升,可以在较小弯折半径的产品以及卷曲柔性件上广泛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通过在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一个缓冲层受拉应力,另一个缓冲层受压应力,使得位于中间的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减小,从而减小金属层1的折断风险,可以提高可折叠支撑件100的可弯折能力,并且同时提高了疲劳抗弯折性。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金属层1为无镂空结构的金属片。由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将金属片进行图案化打孔的设计,来增强其可弯折能力,然而这种方式会减弱金属片的结构强度以及支撑强度且回弹能力变弱,由此,将金属层1设计为无镂空结构的金属片,可以使得金属层1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支撑强度且回弹能力较强,并且金属层1两侧设有缓冲层(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使得可折叠支撑件100具有较高的可弯折能力和疲劳抗弯折性的同时,可以使得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支撑强度较高。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缓冲层2涂覆固化在金属层1上,由此,第一缓冲层2经过涂覆固化后可以与金属层1实现紧固连接,无需使用光学粘合剂进行粘结,且连接可靠、节约资源。另外,可以降低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整体厚度。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缓冲层3涂覆固化在金属层1上,由此,第二缓冲层3经过涂覆固化后可以与金属层1实现紧固连接,无需使用光学粘合剂进行粘结,且连接可靠、节约资源。另外,可以降低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整体厚度。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缓冲层2涂覆固化在金属层1上,并且第二缓冲层3涂覆固化在金属层1上,由此,第一缓冲层2、第二缓冲层3经过涂覆固化后均可以与金属层1实现紧固连接,无需使用光学粘合剂进行粘结,且连接可靠、节约资源。另外,可以降低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整体厚度。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缓冲层2为树脂层,由此,第一缓冲层2可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性,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第一缓冲层2可以具有较高的可弯折能力,且第一缓冲层2可以缓冲一部分应力,从而可以减小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起到保护金属层1的作用。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缓冲层3为树脂层,由此,第二缓冲层3可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性,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第二缓冲层3可以具有较高的可弯折能力,且第二缓冲层3可以缓冲一部分应力,从而可以减小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起到保护金属层1的作用。
参照图1-图5,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缓冲层2为树脂层,且第二缓冲层3为树脂层。由此,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性,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可以具有较高的可弯折能力,且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可以缓冲一部分应力,从而可以减小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起到保护金属层1的作用。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缓冲层2为聚酰亚胺层,由此,第一缓冲层2具有较好的弹性、柔性以及较高的抗张强度,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第一缓冲层2可以具有较好的折弯能力,且第一缓冲层2可以缓冲一部分应力,从而可以减小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使金属层1不易发生断裂。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缓冲层3为聚酰亚胺层,由此,第二缓冲层3具有较好的弹性、柔性以及较高的抗张强度,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第二缓冲层3可以具有较好的折弯能力,且第二缓冲层3可以缓冲一部分应力,从而可以减小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使金属层1不易发生断裂。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缓冲层2为聚酰亚胺层,且第二缓冲层3为聚酰亚胺层,由此,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具有较好的弹性、柔性以及较高的抗张强度,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可以具有较好的折弯能力,且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可以缓冲一部分应力,从而可以减小金属层1受到的应力,使金属层1不易发生断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均为树脂层(例如聚酰亚胺层),可以通过将树脂涂覆在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上,然后进行固化,在金属层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该方式既可以使得第一缓冲层2以及第二缓冲层3与金属层1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降低第一缓冲层2以及第二缓冲层3从金属层1上的脱落风险,并且免去了粘胶剂的使用,使得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整体厚度较低。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金属层1的厚度范围为10-50um,第一缓冲层2的厚度范围为5-20um,第二缓冲层3的厚度范围为5-20um。如果金属层1、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的厚度过小,可折叠支撑件100的结构强度不够,如果金属层1、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的厚度过大,会增加可折叠支撑件100的重量,且影响可折叠支撑件100的回弹性和可弯折能力。因此,将金属层1、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保证可折叠支撑件100的结构强度和可弯折能力,可以减轻可折叠支撑件100的重量,使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整体厚度较薄。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金属层1的模量范围为100-300GPa,第一缓冲层2的模量范围为2-12GPa,第二缓冲层3的模量范围为2-12GPa。其中,金属层1更优选的模量范围为200-300GPa,第一缓冲层2更优选的模量范围为2-4GPa,第二缓冲层3更优选的模量范围为2-4GPa。将金属层1、第一缓冲层2和第二缓冲层3的模量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使得可折叠支撑件100的支撑强度高、可弯折能力强。
参照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可折叠支撑件100处在折叠状态时,可折叠支撑件100的弯折半径范围为1-3mm。由此,使得可折叠支撑件100可以达到较小的弯折半径而不发生断裂,例如在上述的试验数据中,可折叠支撑件100的弯折半径在1.5mm时弯折300千次时依然没有发生断裂,这样在该可折叠支撑件100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时,可以降低折弯半径,降低柔性显示装置折叠后的厚度,使得柔性显示装置折叠后的厚度更小、体积更小。而在相关技术中,金属支撑件的厚度多选用20-50um,通过弯折测试发现,在金属片的厚度在最薄的20um,在折弯200千次不发生断裂可承受的最小弯折半径为3mm。由此可见,在支撑结构为简单的金属片结构时,即使金属片做的很薄也无法满足更小的折弯半径要求。
参照图5、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金属层1包括: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非弯折区12位于弯折区11的弯折轴线F的两侧,弯折区11的厚度小于非弯折区12的厚度。由此,通过降低弯折区11的厚度,可以提高弯折区11的柔性和弹性,从而可以提高弯折区11可弯折能力和疲劳抗弯折性。其中,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以弯折区11的弯折轴线F为中心轴线,可折叠支撑件100弯折,弯折区11弯折。
参照图5、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弯折区11的厚度与非弯折区12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3-2/3。如果弯折区11的厚度与非弯折区12的厚度的比值较小,弯折区的结构强度和回弹能力难以保证,如果弯折区11的厚度与非弯折区12的厚度的比值较大,弯折区11的可弯折能力和疲劳抗弯折性难以保证,由此,将弯折区11的厚度与非弯折区12的厚度的比值设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弯折区11的结构强度较高、可弯折能力高且和疲劳抗弯折性较好。
参照图5、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之间通过过渡区13相连,在由非弯折区12至弯折区11的方向上,过渡区13的厚度逐渐减小,例如,过渡区13的一端与弯折区11连接,过渡区13的另一端与非弯折区12连接。由此,弯折区11可以通过过渡区13平稳的过渡到非弯折区12,在可折叠支撑件100折弯时,弯折区11与非弯折区12通过过渡区13相连,可以减小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之间的应力,避免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之间发生应力集中,降低断裂风险。
可选地,参照图5、图6,弯折区11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为弯折面111,过渡区13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为过渡面131,弯折面111与对应相连的过渡面131之间的夹角a大于90°。由此,通过将弯折面111与对应相连的过渡面131之间的夹角a大于90°,使得弯折面111与过渡面131之间的角度平缓,降低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之间由于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风险。
进一步地,参照图5、图6,弯折面111与对应相连的过渡面131之间的夹角a大于120°,由此,使得弯折面111与过渡面131之间的角度更为平缓,更好地降低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之间由于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风险。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和可折叠支撑件100,可折叠支撑件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撑件100,可折叠支撑件100设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一侧,可折叠支撑件100对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支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可折叠支撑件100,该可折叠支撑件100的结构简单、可弯折能力强且疲劳抗弯折性高,从而使得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可弯折能力强且疲劳抗弯折性高,降低多次弯折发生的断裂风险。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折叠支撑件1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层104之间设有支撑膜107。例如,可折叠支撑件100与支撑膜107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108相连,支撑膜107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层104可以通过粘接层106相连。由此,可以使得可折叠支撑件100与支撑膜107共同作为柔性显示面板10的支撑结构,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的支撑结构的支撑强度更高,支撑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折叠支撑件1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层104通过粘接层106直接相连。由此,使得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0仅通过可折叠支撑件100支撑,可以降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厚度,例如与上述在可折叠支撑件1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层104之间设有支撑膜107相比,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降低50-100um,并且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柔性更好、可弯折能力更强。
例如,参照图3、图4,柔性显示面板10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可以包括盖板101、第一粘接层102、偏光片103以及显示层104。其中,参照图4,显示层104在显示层104的厚度方向上可以包括衬底层1041、GI阻挡层1042、a-Si层1043、Gate1层1044、Gate2层1045、中间层1046、SD导电通道1047、平坦层1048、阳极膜层1049、像素定义区1050、间隔支撑物1051、发光材料有机膜层1052、阴极膜层1053、第一无机封装层1054、第二有机封装层1055、第三无机封装层1056。
其中,偏光片103可以包括触控膜层等功能膜层,衬底层1041可以包括Buffer缓冲层,a-Si层1043可以形成TFT沟道,中间层1046可以为无机膜层。可折叠支撑件100可以与显示层104的衬底层1041通过粘接层106直接相连,降低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层;
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分别叠设在所述金属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无镂空结构的金属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涂覆固化在所述金属层上,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层涂覆固化在所述金属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为树脂层,和/或第二缓冲层为树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为聚酰亚胺层,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层为聚酰亚胺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0-50um,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5-20um,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5-2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模量范围为100-300GPa,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模量范围为2-12GPa,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模量范围为2-12G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折叠支撑件处在折叠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的弯折半径范围为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
弯折区;
非弯折区,所述非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的弯折轴线的两侧,所述弯折区的厚度小于所述非弯折区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与所述非弯折区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3-2/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之间通过过渡区相连,在由所述非弯折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区的厚度逐渐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为弯折面,所述过渡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为过渡面,所述弯折面与对应相连的所述过渡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面与对应相连的所述过渡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20°。
14.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
可折叠支撑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件,所述可折叠支撑件设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层通过粘接层直接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层之间设有支撑膜。
CN202021382365.2U 2020-07-14 2020-07-14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411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2365.2U CN212411479U (zh) 2020-07-14 2020-07-14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2365.2U CN212411479U (zh) 2020-07-14 2020-07-14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1479U true CN212411479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82365.2U Active CN212411479U (zh) 2020-07-14 2020-07-14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1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239844A1 (zh) * 2023-05-22 2024-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239844A1 (zh) * 2023-05-22 2024-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1323B2 (en) Window substrat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0834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301257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004100B (zh) 柔性显示器件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WO202220552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58511B (zh) 一种柔性折叠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0627728U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TWI737211B (zh) 可撓式顯示裝置
CN114049846A (zh) 一种支撑构件及显示装置
CN212411479U (zh)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816074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3851048B (zh) 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763808A (zh) 柔性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
CN113185927B (zh) 复合材和显示装置
CN11520618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1740026A (zh) 柔性显示面板
CN115588365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24443A1 (zh) 一种柔性屏幕
CN113888982A (zh) 折叠盖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78388B (zh) 显示面板
CN112489559B (zh)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6110288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20855634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20098897U (zh) 光学胶和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