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1215U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81215U CN212181215U CN202020691717.6U CN202020691717U CN212181215U CN 212181215 U CN212181215 U CN 212181215U CN 202020691717 U CN202020691717 U CN 202020691717U CN 212181215 U CN212181215 U CN 2121812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er
- guide plate
- light
- light guide
- backlight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1—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in the bulk of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46—Tapered light guide, e.g. wedge-shaped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对光线透过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光率,使观看者在看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图像的同时,更清楚的看到液晶显示装置背后的景象。所述侧入式背光包括导光板、起偏器和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侧面。所述起偏器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起偏器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其中,所述起偏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向所述导光板发出的光转换成线偏振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通常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和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也可称为背光源)。相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更轻薄,因此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等中小尺寸产品大都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此外,大尺寸产品,例如大尺寸TV(电视机)中,也有部分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侧入式背光包括导光板、起偏器和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侧面。所述起偏器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起偏器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起偏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向所述导光板发出的光转换成线偏振光。
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和光源之间设置起偏器,能够使侧入式背光模组出射线偏振光。光源出射的光在经过起偏器后形成线偏振光,由于导光板为非晶态固体,因而线偏振光在导光板内部传播时并不会改变其偏振特性,因此,在将侧入式背光模组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侧入式背光模组能够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线偏振光,因而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无需设置靠近背光模组的第一偏光片,只需设置远离背光模组的检偏器,即可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光率,使观看者在看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图像的同时,更清楚的看到液晶显示装置背后的景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偏器固定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光源发光侧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与所述光源相对的透明板,以及将所述透明板与所述光源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透明板包括靠近光源的内侧表面和远离光源的外侧表面,所述起偏器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内侧表面上或者外侧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偏器为碘系偏光片、染料系偏光片和金属线栅偏振器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起偏器为碘系偏光片或染料系偏光片的情况下,所述起偏器通过第一胶层粘贴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第一胶层的材料包括散热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在所述碘系偏光片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碘系偏光片的边缘以内,或者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在所述染料系偏光片的正投影在所述染料系偏光片的边缘以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起偏器为第一偏光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偏光片通过第二胶层粘贴在透明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包括散热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起偏器为金属线栅偏振器的情况下,所述起偏器为制作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上的金属图案层。
或者,在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光源发光侧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与所述光源相对的透明板的情况下,所述起偏器为制作于所述透明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光源的表面上的金属图案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和分散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中的多个散射粒子,所述多个散射粒子被配置为散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是透明的。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和检偏器。所述检偏器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一侧。
其中,所述起偏器的透射轴与所述检偏器的透射轴互相垂直或平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装置应用于汽车车窗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装置应用于橱窗展示柜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装置应用于冰箱门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图9A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图;
图9B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图;
图9C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射粒子的结构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线栅偏振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12A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12B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图12A中部分的结构图;
图13A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图13B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图13A中部分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图16中部分的结构图;
图1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灯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透明显示装置在工作状态时,能够显示影像(也可称为图像或画面),以使观看者可以看到透明显示装置显示的影像以及透明显示装置背离观看者一侧的真实场景(例如,摆放在那里的物体、经过的路人等);透明显示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处于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态,像一块玻璃一样,观看者可以透过透明显示装置看到另一侧的真实场景。随着显示行业的发展,透明显示装置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将透明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载显示、橱窗展示、商场广告宣传、博物馆陈列、冰箱门、建筑媒体等场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将透明显示装置100应用于汽车车窗。例如可以将前挡风玻璃的部分或者全部替换为透明显示装置,也可以将透明显示装置100贴附于前挡风玻璃上,覆盖前挡风玻璃的部分或者全部。将前挡风玻璃的部分替换为透明显示装置指的是可以在前挡风玻璃上设置开口,再将透明显示装置100嵌入在开口中。图1示出了将透明显示装置100嵌入在汽车前窗的窗框上的情况,这样透明显示装置100既起到前挡风玻璃的作用,又能显示图像。当透明显示装置应用于汽车前窗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汽车的仪表盘的信息、地图的导航信息等显示在汽车前窗上,使驾驶者在查看仪表盘和地图的同时能够看到前方道路,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将透明显示装置100应用于橱窗展示柜(也可以称为展示柜)中,橱窗展示柜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一侧的透明显示装置100,箱体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可以用于放置待展示物品。该橱窗展示柜中设置有透明显示装置100的一侧表面可以称为展示面,在图2中,以待展示物品为笔记本电脑进行示例,橱窗展示柜的展示面可以显示待展示物品的参数、价格以及应用场景等信息,使观看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同时,也可将箱体的至少部分内侧表面设置成白色,这样一来,散射至箱体的容纳空间的光线中的一部分可以被箱体的内侧表面反射至待展示物品上,能够为待展示物品提供更好的环境光线;还有一部分可以透过透明显示装置100从展示面射出,从而提高透明显示装置100的亮度。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以在冰箱门上设置一开口或凹槽,将透明显示装置100设置在开口或凹槽中。此外,可以将触控结构和音频播放器等中的至少一个集成在透明显示装置100中,这样一来,即便用户不打开冰箱门也可以观察到冰箱内的情况,并且,透明显示装置上可以显示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在透明显示装置上进行操作,透明显示装置通过触控结构感应到用户的操作。例如,将用户设定的温度和调温图像显示在透明显示装置上,用户可以通过按压调温图像调整设定的温度,另外可以将音频播放器的控制界面显示在透明显示装置上,通过在该控制界面上操作可以打开音频播放器以播放音频,扩展了透明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
透明显示装置可以是透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可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亚像素(也可称为子像素),例如,包括红色(R)亚像素、绿色(G)亚像素和蓝色(B)亚像素,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白色(W)亚像素,通过控制不同颜色亚像素的灰度,以显示丰富多彩的图像。当然,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仅支持显示黑白画面(例如仅可显示由黑到白的256种灰度对应的颜色),此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每个像素中可以仅包含黑色(B)亚像素。
下面,介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出射的自然光经过起偏器之后转化为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具有旋光作用的液晶层后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该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经过检偏器,与检偏器的透射轴的方向(即透振方向)相同的部分射出。其中,对于一个亚像素而言,液晶层位于该亚像素中部分的旋光程度取决于对其施加的电场的大小,随着被施加电场变化,对线偏振光旋光程度的大小也随之变化,从而该亚像素显示的灰度也发生变化。此外,若要实现彩色显示,那么在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所经的光路上,还需要设置彩色滤光片(也称为彩色滤光膜),例如彩色滤光片设置于液晶层与检偏器之间,或者设置于起偏器和液晶层之间等,使得一个像素中的不同亚像素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如图4所示,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透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2、下偏光片3、液晶显示面板1和上偏光片4。由于下偏光片3的起偏作用,导致液晶显示装置200中的背光模组2通过下偏光片3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光线损失在50%以上,再加上液晶显示面板1和上偏光片4的光线损失,液晶显示装置200中背光模组2所发出光线的透过率只有7%~9%左右。对于透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而言,通常观看者希望看到液晶显示装置200背后的真实场景,而真实场景散射的光线需要经过整个液晶显示装置200,可想而知,相比于背光模组2所发出光线而言其透过率更低,从而导致观看者无法透过液晶显示装置200看清液晶显示装置200背后的影像,透明显示效果差。
在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透过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提升液晶显示装置1中组成部分(例如液晶显示面板1中的玻璃衬底和背光模组2中的导光板)的材料的透过率,但是现有的用于液晶显示装置200中组成部分的材料本身透过率几乎达到极限,且更改材料透过率的措施对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透过率的提升幅度较小,一般在2%~4%左右,此外,这种提升透过率的措施造成产品的成本上升巨大,实际应用意义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和图12A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7、液晶显示面板8和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8远离侧入式背光模组7一侧的检偏器9。如图12A所示,液晶显示面板8的显示区在背光模组7上的正投影在导光板71的边缘以内。
侧入式背光模组7为液晶显示装置300提供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检偏器9的透射轴的方向(也可称为透振方向)互相垂直或平行,以满足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8的主要结构包括显示用基板81(还可称为阵列基板)、对置基板82以及设置在显示用基板81和对置基板82之间的液晶层8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用基板81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810上的薄膜晶体管811、像素电极812和公共电极813。像素电极812和公共电极813可以设置在不同层,液晶显示装置6为边缘场切换型(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显示装置或高级超维场开关型(Advanced-Super Dimensional Switching,AD-SDS或ADS)显示装置,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812和公共电极81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818。在公共电极813设置在薄膜晶体管811和像素电极812之间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公共电极813与薄膜晶体管8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8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6为共平面切换型(In-plane Switching,IPS)显示装置,示例的,像素电极812和公共电极813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812和公共电极813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6为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显示装置,在此情况下,公共电极813设置在对置基板82上。
如图6所示,对置基板82包括第二衬底820、设置于第二衬底820上的彩色滤光层821,在此情况下,对置基板82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 filter,简称CF)。彩色滤光层821至少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多个滤光单元一一对应的位于多个亚像素中。其中,多个滤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滤光单元、第二颜色滤光单元和第三颜色滤光单元,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为三基色,例如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对置基板8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820上的黑矩阵图案822,黑矩阵图案822用于将多个滤光单元间隔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821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810上,作为阵列基板81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6中可以不设置黑矩阵图案822。
如图7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7,包括:导光板71、起偏器72和光源73。导光板71具有侧面71a,起偏器72与导光板71的侧面71a相对设置,光源73设置在起偏器72远离导光板71的一侧。其中,起偏器72被配置为将光源73发出的光线转化成线偏振光。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导光板7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71b和第二底面71c,以及将第一底面71b和第二底面71c连接起来的侧面71a。其中,第一底面71b为导光板71的出光面,即相比于第二底面71c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第一底面71b可以为矩形,此时导光板71具有4个侧面71a。
作为示例,图7示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7中包含一个起偏器72和一个光源73,且起偏器72与一个侧面71a相对设置。图8示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7包括两个起偏器72和两个光源73,且两个起偏器72和两个光源73分别与导光板71的互相平行的两个侧面71a对应,其中一个起偏器72和一个光源73的设置方式可以参照图7。
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导光板71的工作原理为从导光板71的侧面71a入射的光线通过全反射分布在整个导光板71中,为了使从侧面71a入射的光线从第一底面71b射出,需将光线的全反射改为乱反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A、图9B,可以在第二底面71c上设置导光点(还可称为网点),将光线的全反射改为乱反射。此外,图9A示出的导光板71是平板状,其断面形状为矩形;图9B示出的导光板71是楔形,其断面形状为直角梯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C,导光板71包括导光板本体711和分散设置在导光板本体711中的多个散射粒子712,多个散射粒子712被配置为散射光线,从而可将光线的全反射改为乱反射。
可以理解的是,图9C中以从光源73出射的光为与导光板71的出光面71a平行的准直光进行示例,从光源73出射的光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发散角度的发散光。相比于发散光而言,当光源73出射的光为准直光时,经过起偏器72的入射至导光板71的光线较多,光源73的利用率更高。
散射粒子712配置为散射光线。至少部分入射至散射粒子712的表面的光经过散射粒子712,偏离其原先的传播方向,从导光板71的出光面71b出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允许少量未经过散射粒子712的光线从导光板71远离光源73的一个侧面71a(图9C中导光板71最右侧的侧面71a)射出。
本公开实施例不对散射粒子的形状进行限定,示例的,如图10中的(a)所示,散射粒子的形状为两个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圆锥将底面拼接在一起构成的形状。又示例的,如图10中的(b)所示,散射粒子的形状为正八面体,或者,两个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正四棱锥将底面拼接在一起构成的形状;又示例的,如图10中的(c)所示,散射粒子的形状为四棱柱。其中,散射粒子712的截面均可以为菱形。由导光板本体711和散射粒子712构成的导光板71对光线的利用率更高,对光的散射能力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散射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nm~100nm。示例的,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35nm、50nm或者75nm。不同散射粒子的粒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射粒子的材料包括金属、金属化合物和纳米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图9A或图9B示出的导光板71中增加上述散射粒子,以增强对光的散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71是透明的。
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7,通过在导光板71和光源73之间设置起偏器72,能够使侧入式背光模组7出射线偏振光。光源73出射的光在经过起偏器72后形成线偏振光,由于导光板71为非晶态固体,因而线偏振光在导光板71内部传播时并不会改变其偏振特性,因此,在将侧入式背光模组7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300时,侧入式背光模组7能够为液晶显示装置300提供线偏振光,因而在液晶显示装置300中靠近背光模组的第一偏光片无需设置下偏光片,只需设置远离背光模组的检偏器9,即可保证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正常工作。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300的透光率,使观看者在看到液晶显示装置6中显示的图像的同时,更清楚的看到液晶显示装置300背后的景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起偏器72为碘系偏光片、染料系偏光片和金属线栅偏振器中的一种。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将碘系偏光片或者染料系偏光片统一称为偏光片。偏光片包括设置在中间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PVA)层,设置在聚乙烯醇层两侧的三醋酸纤维素(Tri-cellulose Acetate,TAC)层。以及设置在其中一层三醋酸纤维素层远离聚乙烯醇层一侧的保护层。碘系偏光片是将PVA层与碘分子相结合,容易获得高透过率以及高偏振度等光学特性,但是耐高温和高湿能力较差。染料系偏光片是将具有二色性的有机染料吸着在PVA层上,不容易获得高透过率以及高偏振度等光学特性,但是耐高温和高湿能力较好。示例的,染料系偏光片为二向性染料系偏光片。
金属线栅偏振器的原理为:如图11所示,金属线栅偏振器包括多个互相平行的金属栅条a,金属栅条a的延伸方向为y轴,垂直于金属栅条a的延伸方向为x轴。光源发出沿z轴传输的光线,将光线分为电场方向沿x轴的偏振光和电场方向沿y轴的偏振光。电场方向沿y轴的偏振光能够激发电子沿y轴方向振荡,从而使这部分偏振光发生反射;或者,其中,电场方向沿y轴的偏振光的电场会驱动金属栅条a上的自由电子运动,从而因碰撞而转化为热能,即这部分偏振光的能量被金属栅条a吸收。电场方向沿x轴的偏振光不能够激发电子沿x轴方向振荡,从而使这部分偏振光穿过金属线栅偏振器;或者,其中电场方向沿x轴的偏振光的电场无法驱动金属栅条a上的自由电子运动,即这部分偏振光的能量不会被金属栅条a吸收。因此透过金属线栅偏振器的光,仅剩下沿x轴方向偏振的偏振光,形成线偏振光。
在起偏器72为金属线栅偏振器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不对用于制作金属线栅偏振器的材料进行限制,示例的,可以为铜或者铁等金属单质,也可以为金属合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A~图13B所示,起偏器72固定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上,即起偏器72与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位置不会相对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上直接制作起偏器72,例如可以采用构图工艺制作;也可以将起偏器72粘附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上。其中,构图工艺是指将形成的薄膜图案化以得到图案层的工艺,例如包括:成膜、光刻(包括涂胶、掩膜曝光和显影)、刻蚀、除胶等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起偏器72为偏光片72a的情况下,如图12A和图13A所示,起偏器72通过胶层74粘贴于导光板71的侧面71a。胶层74可以包括散热材料,例如,胶层的材料可以主要由硅胶、硅脂硅胶和硅脂等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由于光源73在发光的同时会有发热的现象,而硅胶、硅脂硅胶或硅脂具有散热作用,能够避免在侧入式背光模组7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偏光片72a由于高温而发生翘曲等不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A~图13B所示,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与偏光片72a相对设置的侧面71a的边缘在偏光片72a的边缘以内,即偏光片72a完全覆盖导光板71的侧面71a,保证从光源73经过导光板71的侧面71a和起偏器72入射至导光板71的光全部为线偏振光。
参考图12A和图12B,偏光片72a的边缘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上的正投影与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重合或大致重合。
参考图13A和图13B,沿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的垂直方向,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与偏光片72a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距离d。其中,导光板71的侧面71a包括四个侧边,偏光片72a包括四个侧边,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中四个侧边中的每一个侧边与对应的偏光片72a的侧边之间的距离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沿导光板71的厚度方向,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长度通常较小,因此在贴附偏光片72a时较容易出现误差,通过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与偏光片72a的边缘之间设置一定距离,这样一来,即使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贴附偏光片72a时出现误差,也能够保证从光源73经过导光板71的侧面71a和起偏器72入射至导光板71的光全部为线偏振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的垂直方向,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四个边缘中部分边缘与偏光片72a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与偏光片72a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71的厚度通常为2mm左右,在综合考虑了导光板71的厚度和贴附偏光片72a的可能出现的误差的情况下,将导光板71的侧面71a的边缘与第一偏光片7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起偏器72为金属线栅偏振器72b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金属线栅偏振器72b为制作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上的金属图案层。
其中,制作金属图案层的过程包括,形成金属薄膜,通过对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金属图案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对金属薄膜进行图案化是指,通过在金属薄膜的表面涂覆光刻胶,并用与金属图案层对应的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再对金属薄膜进行刻蚀形成金属图案层。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真空磁控溅射形成金属薄膜,真空磁控溅射为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PVD)中的一种,也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或离子镀等其他方式制作金属薄膜,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线栅偏振器72b也可以为金属线栅偏振片,此时,金属线栅偏振片通过胶层粘附在导光板71的侧面71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侧入式背光模组7还包括罩设在光源73发光侧的灯罩732;如图15~图18所示,灯罩732包括与光源73相对的透明板7321,以及将透明板7321与光源73连接的连接部7322,透明板7321包括靠近光源的内侧表面i和远离光源的外侧表面o,起偏器72固定在透明板7321的内侧表面i上或起偏器72固定在透明板7321的外侧表面o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起偏器72为偏光片72a的情况下,偏光片72a通过第二胶层75粘贴在透明板7321靠近或远离光源73的表面上。第二胶层75可以包括散热材料。其中,第二胶层75的材料和作用与第一胶层74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起偏器72为偏光片72a的情况下,透明板7321的边缘在偏光片72a的边缘以内,即偏光片72a完全覆盖透明板7321,或者偏光片72a的边缘和透明板7321的边缘重合,在此基础上,保证从光源72经过透明板7321入射至导光板71的光全部为线偏振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起偏器72为金属线栅偏振器72b的情况下,金属线栅偏振器72b为制作在透明板7321靠近光源73一侧或远离光源73的一侧的表面上的金属图案层。其中,金属图案层的制作过程可参考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起偏器72为金属线栅偏振器72b的情况下,金属线栅偏振器72b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上的金属栅条。可以将基材层通过胶层粘贴在透明板7321上。在此基础上,灯罩732可以起到保护光源73以及聚光的作用,进而可以提高对光源73出射的光线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将光源73配置为LED灯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侧面;
起偏器,所述起偏器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起偏器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起偏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向所述导光板发出的光转换成线偏振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起偏器固定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光源发光侧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与所述光源相对的透明板,以及将所述透明板与所述光源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透明板包括靠近光源的内侧表面和远离光源的外侧表面,所述起偏器固定在所述透明板内侧表面上或者外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起偏器为碘系偏光片、染料系偏光片和金属线栅偏振器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起偏器为碘系偏光片或染料系偏光片的情况下,所述起偏器通过第一胶层粘贴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第一胶层的材料包括散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在所述碘系偏光片的正投影在所述碘系偏光片的边缘以内,或者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在所述染料系偏光片上的正投影在所述染料系偏光片的边缘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起偏器为第一偏光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偏光片通过第二胶层粘贴在透明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包括散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起偏器为金属线栅偏振器的情况下,
所述起偏器为制作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上的金属图案层;或者,
在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光源发光侧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与所述光源相对的透明板的情况下,所述起偏器为制作于所述透明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光源的表面上的金属图案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
导光板本体;
分散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中的多个散射粒子,所述多个散射粒子被配置为散射光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是透明的。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液晶显示面板;
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一侧的检偏器;
其中,所述起偏器的透射轴与所述检偏器的透射轴互相垂直或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1717.6U CN21218121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PCT/CN2021/079819 WO2021218407A1 (zh) | 2020-04-29 | 2021-03-09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US17/768,411 US12189239B2 (en) | 2020-04-29 | 2021-03-09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1717.6U CN21218121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81215U true CN212181215U (zh) | 2020-12-18 |
Family
ID=7376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91717.6U Active CN21218121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89239B2 (zh) |
CN (1) | CN212181215U (zh) |
WO (1) | WO202121840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18407A1 (zh) * | 2020-04-29 | 2021-11-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144078A1 (fr) * | 2022-12-27 | 2024-06-28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Vitrage lumineux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63915A1 (de) | 1999-12-31 | 2001-08-09 | Bosch Gmbh Robert | Hinterleuchtungsvorrichtung |
JP4626467B2 (ja) * | 2005-09-29 | 2011-02-09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414103B1 (ko) * | 2009-12-08 | 2014-07-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액정표시소자 |
KR20120069363A (ko) | 2010-12-20 | 2012-06-2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액정표시장치 |
CN202132807U (zh) | 2011-07-14 | 2012-02-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
CN102495495B (zh) | 2011-10-28 | 2015-03-1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可透视性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影像显示方法 |
CN103968306A (zh) | 2014-05-27 | 2014-08-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
CN104730768B (zh) | 2015-04-09 | 2017-10-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反射式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
JP6657852B2 (ja) | 2015-11-27 | 2020-03-0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05425464B (zh) | 2015-12-28 | 2019-02-2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 |
CN105487291A (zh) * | 2016-01-08 | 2016-04-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5974668B (zh) | 2016-07-22 | 2019-01-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773299A (zh) | 2016-12-26 | 2017-05-3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8227278A (zh) | 2018-01-02 | 2018-06-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结构和显示装置 |
CN109683392A (zh) | 2018-11-30 | 2019-04-26 | 重庆秉为科技有限公司 | 可减少光线损耗率的反射式显示装置 |
US10598985B1 (en) * | 2019-03-20 | 2020-03-24 | Himax Display, Inc. | Front-lit display |
CN212181215U (zh) | 2020-04-29 | 2020-12-18 |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4-29 CN CN202020691717.6U patent/CN212181215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09 US US17/768,411 patent/US12189239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3-09 WO PCT/CN2021/079819 patent/WO202121840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18407A1 (zh) * | 2020-04-29 | 2021-11-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US12189239B2 (en) | 2020-04-29 | 2025-01-07 | Hefei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18573A1 (en) | 2024-04-11 |
WO2021218407A1 (zh) | 2021-11-04 |
US12189239B2 (en) | 2025-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9571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458686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6038193B2 (ja) |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を使用したベゼルフリ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1006734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head-up display device, and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EP2894510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 multi-layer wire-grid polariser | |
US20180188590A1 (en) |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9726926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nisotropic scattering member | |
JP2006139283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004318A (zh) |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投影型图像装置 | |
CN102914901A (zh) | 显示面板和使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 |
CN212181215U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285942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20075877A (ko) |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 |
CN104570453A (zh) | 显示面板单元及显示装置 | |
KR20060086174A (ko) |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50077076A (ko) | 표시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7151260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4077083B (zh) | 透明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
WO2016104310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13014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292582B1 (ko) |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
JP201516192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 |
KR100852273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니트와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모듈 | |
JP5713812B2 (ja) |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3182225A (ja) | 反射型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