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090U - 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55090U CN212155090U CN202020686752.9U CN202020686752U CN212155090U CN 212155090 U CN212155090 U CN 212155090U CN 202020686752 U CN202020686752 U CN 202020686752U CN 212155090 U CN212155090 U CN 2121550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ck pillow
- shell
- inflatable
- inflatio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4237 neck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充气泵包括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界定一收容空间,当充气泵作为收纳容器使用时,收容空间用于收纳未充气的充气颈枕;第一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一充气口,当充气泵作为充气机构使用时,充气泵受外力作用经由充气口给需要充气的设备充气;充气颈枕包括颈枕主体,颈枕主体包括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以及由内侧弹性面与外侧弹性面的边缘部相互压合而形成的充气空腔,颈枕主体上设有与充气空腔连通的充气阀门。充气泵既可以用于充气又可以作为收纳容器使用,便于使用者外出时携带;颈枕主体在充满气后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可有效地缓解使用者颈部肌肉的疲劳,并起到了保护颈部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背景技术】
颈枕,是套在人体颈部的一种枕头,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提升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度,并预防和治疗颈椎病。为了解决便携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充气颈枕,但是传统的充气颈枕在放完气后通常会形成圆弧形气袋,不方便收纳,并且,由于市面上的充气颈枕通常采用嘴充气的方式对其进行充气,但用嘴充气不卫生,如果不及时清洗,很可能滋生细菌,不利于人体健康;尽管有些充气颈枕配套设有充气泵,但传统的充气泵功能单一,仅用于给需要充气的设备充气,并且携带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新型的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充气颈枕充气不方便和不便携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泵,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单向气塞,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界定一收容空间,所述单向气塞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一充气口,所述充气泵受外力作用经由所述充气口给需要充气的设备充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中;
所述第二壳体为硅胶、橡胶任一种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进一步包括透气片;
所述第二壳体进一步开设有单向通道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单向通道分设于所述透气片两侧。
优选地,所述透气片上设有一限位孔,并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单向气塞进一步包括堵头、活动杆和限位凸部,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堵头连接,所述限位凸部设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插入所述限位孔时,所述堵头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堵头与所述限位凸部配合使得所述单向气塞限位于所述限位孔中;
所述单向气塞呈一体成型的伞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气颈枕,所述充气颈枕包括颈枕主体以及上述充气泵,所述颈枕主体折叠放置于所述充气泵中;
所述颈枕主体进一步包括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以及由所述内侧弹性面与所述外侧弹性面的边缘部相互压合而形成的充气空腔;所述颈枕主体上设有一充气阀门,所述充气空腔与所述充气阀门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侧弹性面上设有至少一压合条,且所述压合条与所述颈枕主体的横向截面垂直设置;所述压合条将所述颈枕主体的所述充气空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囊室;所述颈枕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颈枕主体的纵向截面垂直的横向拉筋,所述横向拉筋控制所述颈枕主体在充满气的状态下形成U型枕体。
优选地,所述颈枕主体靠近头部一侧呈波浪状,所述颈枕主体背离头部一侧呈直线状。
优选地,所述颈枕主体一端设有一按压公扣,相对端设有一母扣,所述按压公扣与所述母扣结构匹配。
优选地,所述颈枕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压合条平行的纵向拉筋,且所述压合条设置在所述纵向拉筋上。
优选地,所述充气阀门包括进气口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活动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充气泵受外力作用经由所述进气口给所述颈枕主体充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式的弹性充气颈枕,并配套设有一充气泵,当充气颈枕处于未充气状态时,颈枕主体为扁平的“一”字形结构,使用者只需将颈枕主体进行多次折叠后,便可将其轻松放入充气泵的收容空间中,方便收纳,携带方便;进一步地,颈枕主体包括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的边缘部压合而形成的充气空腔,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颈枕主体在充满气后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并且在充满气后颈枕主体形成U型枕体能够匹配人体颈部的形状,使得充气颈枕能够很好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使用者的颈部肌肉得到完全的放松,有效地缓解了颈部肌肉疲劳,并且弹性材料构成的颈枕主体能够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颈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进一步地,与颈枕主体配套使用的充气泵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当使用者使用完充气颈枕后将其放气并折叠,随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即揭开第一壳体,便可将折叠后的充气颈枕放入第二壳体中,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接,至此完成收纳充气颈枕的操作,可以理解为,充气泵起到了收纳充气颈枕的作用,操作简单,方便收纳,不仅如此,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充气颈枕时,只需打开第一壳体并将折叠的充气颈枕取出,随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合,并将充气口与充气阀门的充气口对接,通过上下挤压第二壳体,即可为充气颈枕的充气空腔充气,此时充气泵相当于充气机构,起到了充气的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充气泵既可以充当用于收纳充气颈枕的容器,也可以作为充气机构使用,为充气颈枕充气,其功能多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因其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携带充气机构,方便携带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2)第二壳体上设有单向气阀,单向气阀上设有与之配设的单向气塞,并且单向气塞的堵头与限位凸部配合限位,使得单向气塞的活动杆限位于单向气阀的限位孔中,当充气泵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即挤压充气泵给需要充气的设备进行充气),收容空间中的气压发生变化,使得收容空间中的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产生气压差,此时单向气塞在气压差生成的作用力推动下,沿所述活动杆的轴向进行限位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收容空间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压缩时,收容空间的内部气压大于大气压,此时单向气塞的堵头受到由内而外的推力,片状的堵头在推力作用下最终紧贴于限位槽底部的透气片上,并将透气孔封住,使得收容空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提升了充气效率;当充气泵失去外力作用时,富有弹性的充气泵在回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为原始形态,此时收容空间中的内部气压减小,并且外部大气压高于内部气压,使得单向气塞的堵头受到由外向内的作用力,随后单向气塞在此作用力影响下沿活动杆中心轴方向朝收容空间内部运动,直至限位凸部与透气片相抵时单向气塞停止运动,此时堵头与透气片分离,外部空气经由单向通道从透气片上开设的透气孔中流入收容空间中,使收容空间中再次充满空气;综上所述,单向气阀和单向气塞相配合起到了控制气流流向的作用,在使用充气泵充气时,单向气塞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使得收容空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有效地提升了充气效率,并且,当使用者停止对充气泵施加压力时,空气可以经由单向通道并通过透气孔流入充气泵内部的收容空间中,充气泵得以及时地补充了空气,为下一次挤压充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进一步地提升了充气泵的充气效率。
(3)充气泵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且第二壳体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体;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环形卡槽,第二壳体的顶端设有环形凸部,环形凸部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中,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可靠,操作不当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界定的收容空间不会轻易地被打开,有效地保护了放置在收容空间中的颈枕主体,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当需要打开第一壳体时,只需要挤压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使其产生弹性形变使得环形卡槽与第二壳体的环形凸部分离,即可轻松地揭开第一壳体,将内部的颈枕主体取出,操作方便;当充气泵作为充气机构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反复按压充气泵的第二壳体,将其收容空间中的气体挤入颈枕主体的充气空腔中,其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使得充气效率大大提升,使用方便。
(4)颈枕主体在充满气的状态下是具有弹性的状态,不会呈现过度柔软的现象,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此外,为了解决有效支撑用户头部的问题,充气颈枕在颈枕主体上设置有横向拉筋、竖向拉筋和压合条,其竖向拉筋以及压合条用于控制颈枕主体在充满气的状态下将颈枕主体的充气空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囊室,因此在使用时,多个气囊室配合设置在颈枕主体上的具有弹性的横向拉筋,使得颈枕主体的充气空腔在灌满气体后颈枕主体可以从“一”字形自动弯曲成U型枕体,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一”字形的充气颈枕在充气后无法形成匹配人体颈部形状的颈枕的技术问题,并同时减小了充气颈枕收纳的体积,方便了用户出差、旅游时携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充气颈枕的颈枕主体靠近头部一侧呈波浪状,其波浪状结构具有凸起部与凹陷部,当使用者在使用充气颈枕时,其颈部靠在凹陷部的下陷区域中,凹陷部两侧的凸起部则承托着使用者的颈部侧面以及头部;颈枕主体波浪状的侧边缘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感,使其体验效果更佳,并进一步地增强了充气颈枕的承托能力,对预防颈椎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6)颈枕主体一端设有一按压公扣,相对端设有一母扣,按压公扣与母扣结构匹配,使用者在使用充气颈枕时,将充满气的充气颈枕佩戴于脖颈上,再将颈枕主体两端的按压公扣与母扣压合,使得充气颈枕的颈枕主体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的整体结构,增强了充气颈枕的可靠性,并且,首位相连后的颈枕主体内侧面能够很好地与使用者的脖颈贴合,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颈部,进一步地增强了充气颈枕对于颈部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泵及充气颈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泵及充气颈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颈枕之颈枕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泵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泵之单向气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泵之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泵之第二壳体与单向气塞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充气颈枕;11、颈枕主体;12、充气泵;110、充气空腔;111、外侧弹性面;112、内侧弹性面;113、边缘部;114、压合条;115、横向拉筋;116、纵向拉筋;117、充气阀门;1171、密封盖;1172、进气口;121、第一壳体;122、第二壳体;1211、充气口;1212、环形卡槽;1221、环形凸部;123、收容空间;1132、按压公扣;1133、母扣;124、单向气塞;1241、堵头;1242、活动杆;1243、限位凸部;1220、单向气阀;1222、限位槽;1223、单向通道;1224、透气片;1225、限位孔;122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泵12及充气颈枕10,充气颈枕10包括颈枕主体11和充气泵12;充气泵12包括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22和单向气塞124,单向气塞124与第二壳体122连接,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界定一收容空间123,颈枕主体11折叠放置于收容空间123中;
第一壳体121的顶端开设有一充气口1211,颈枕主体11设有一充气阀门117,充气泵12受外力作用经由充气口1211和充气阀门117给颈枕主体11充气;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中的任一种;第一壳体121的顶端开设有一充气口1211,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卡接,当充气颈枕10使用完之后,将颈枕主体11放气后折叠并放置于收容空间123中。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7,第二壳体122上设有单向气阀1220,单向气阀1220进一步包括透气片1224,透气片1224上设有一限位孔1225,并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1226;第二壳体122进一步开设有单向通道1223和限位槽1222,限位槽1222与单向通道1223分设于透气片1224两侧;
进一步地,单向气塞124进一步包括堵头1241、活动杆1242和限位凸部1243,活动杆1242与堵头1241连接,限位凸部1243设于活动杆1242上,活动杆1242插入限位孔1225时,堵头1241置于限位槽1222中,堵头1241与限位凸部1243配合使得单向气塞124限位于限位孔1225中;收容空间123中的气压变化可以使所述单向气塞124在所述活动杆1242的中心轴方向上进行限位活动;
更进一步地,单向气塞124呈一体成型的伞状结构,其片状的堵头1241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杆状的活动杆1242配合设于其上的限位凸部1243可使得单向气塞124在限位孔1225的基础上进行限位活动;当收容空间123需要补充气体时,在气压产生的作用力影响下,通过活动的活动杆1242使得堵头1242与用于进气的透气孔1226分离,使气体从透气孔1226中流入收容空间123,及时地补充气体,本实施例中的单向气塞124相较于传统的气塞结构更简单,外形小巧,降低了制造成本。
具体地,第二壳体122上设有单向气阀1220,单向气阀1220上设有与之配设的单向气塞124,并且单向气塞124的堵头1241与限位凸部1243配合限位,使得单向气塞124的活动杆1242限位于单向气阀1220的限位孔1225中,当充气泵1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即挤压充气泵12给需要充气的设备进行充气),收容空间123中的气压发生变化,使得收容空间123中的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产生气压差,此时单向气塞124在气压差生成的作用力推动下,沿所述活动杆1242的轴向进行限位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收容空间123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压缩时,收容空间123的内部气压大于大气压,此时单向气塞124的堵头1241受到由内而外的推力,片状的堵头1241在推力作用下最终紧贴于限位槽1222底部的透气片1224上,并将透气孔1226封住,使得收容空间123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提升了充气效率;当充气泵12失去外力作用时,富有弹性的充气泵12在回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为原始形态,此时收容空间123中的内部气压减小,并且外部大气压高于内部气压,使得单向气塞124的堵头1241受到由外向内的作用力,随后单向气塞124在此作用力影响下沿活动杆1242中心轴方向朝收容空间123内部运动,直至限位凸部1243与透气片1224相抵时单向气塞124停止运动,此时堵头1241与透气片1224分离,外部空气经由单向通道1223从透气片1224上开设的透气孔1226中流入收容空间123中,使收容空间123中再次充满空气;综上所述,单向气阀1220和单向气塞124相配合起到了控制气流流向的作用,在使用充气泵12充气时,单向气塞124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使得收容空间123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有效地提升了充气效率,并且,当使用者停止对充气泵12施加压力时,空气可以经由单向通道1223并通过透气孔1226流入充气泵12内部的收容空间123中,充气泵12得以及时地补充了空气,为下一次挤压充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进一步地提升了充气泵12的充气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颈枕主体11上设有与充气空腔110连通的充气阀门117,充气阀门117包括进气口1172和密封盖1171,密封盖1171活动设置于进气口1172处;进一步地,当充气完成时,将密封盖1171盖封于进气口1172处,使得充满气的充气空腔110不易漏气,当需要对充气空腔110充气时,只需揭开密封盖1171并向进气口1172中充气即可;更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21上设置的充气口1211与充气阀门117的进气口1172形状适配,在充气时,将充气口1211与进气口1172对接,此时充气口1211与充气阀门117相吻合,有效地防止了漏气,提升了充气效率。
进一步地,当使用者使用完充气颈枕10后将其放气并折叠,随后将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分离,即揭开第一壳体121,便可将折叠后的充气颈枕10放入第二壳体122中,再将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卡接,至此完成收纳充气颈枕10的操作,可以理解为,充气泵12起到了收纳充气颈枕10的作用,操作简单,方便收纳,不仅如此,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充气颈枕10时,只需打开第一壳体121并将折叠的充气颈枕10取出,随后将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卡合,并将充气口1211与充气阀门117的充气口1211对接,通过上下挤压充气泵12的第二壳体122,即可为充气颈枕10的充气空腔110充气,此时充气泵12相当于充气机构,起到了充气的作用,综上,可以理解的是,充气泵12既可以充当用于收纳充气颈枕10的容器,也可以作为充气机构使用,为充气颈枕10充气,其功能多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因其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携带充气机构,方便携带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外侧弹性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压合条114;优选地,外侧弹性面111上设有若干个呈间隔分布的压合条114,且压合条114与颈枕主体11的横向截面垂直设置,并且,在颈枕主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压合条114平行的纵向拉筋116,压合条114设置在纵向拉筋116上。
具体地,压合条114将颈枕主体11的充气空腔110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囊室;进一步地,颈枕主体11上设置有与颈枕主体11的纵向截面垂直的横向拉筋115,横向拉筋115可以为弹性材料,其作用在于控制颈枕主体11在充满气的状态下形成U型枕体,因此在使用时,多个气囊室配合设置在颈枕主体11上的具有弹性的横向拉筋115,使得颈枕主体11的充气空腔110内灌满气体后颈枕主体11可以从“一”字形自动弯曲成U型枕体,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一”字形的充气颈枕10在充气后无法形成匹配人体颈部形状的颈枕的技术问题,并同时减小了充气颈枕10收纳的体积,方便了用户出差、旅游时携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具体地,颈枕主体11靠近头部一侧呈波浪状,颈枕主体11背离头部一侧呈直线状;波浪状边缘设有凸起部与凹陷部,当使用者在使用充气颈枕10时,其颈部靠在凹陷部的下陷区域中,凹陷部两侧的凸起部则承托着使用者的颈部侧面以及头部;颈枕主体11的波浪状边缘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感,使其体验效果更佳,并进一步地增强了充气颈枕10的承托能力,对预防颈椎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体地,颈枕主体11一端设有一按压公扣1132,相对端设有一母扣1133,按压公扣1132与母扣1133结构匹配,使用者在使用充气颈枕10时,将充满气的充气颈枕10佩戴于脖颈上,再将连接部上设置的按压公扣1132与母扣1133压合并扣紧,使得充气颈枕10的颈枕主体11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的整体结构,增强了充气颈枕10的可靠性,并且,首位相连后的颈枕主体11内侧面能够很好地与使用者的脖颈贴合,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颈部,进一步地增强了充气颈枕10对于颈部的保护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颈枕主体11为可折叠的弹性枕体,颈枕主体11还包括外侧弹性面111和内侧弹性面112,以及由内侧弹性面112与外侧弹性面111的边缘部113相互压合而形成的充气空腔110,外侧弹性面111和内侧弹性面112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颈枕主体11在充气后形成U型枕体;
进一步地,当充气颈枕10处于未充气状态时,颈枕主体11为扁平的“一”字形结构,使用者只需将颈枕主体11进行多次折叠后,便可将其轻松放入充气泵12的收容空间123中,方便收纳,携带方便;更进一步地,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颈枕主体11在充满气后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并且在充满气后颈枕主体11形成U型枕体能够匹配人体颈部的形状,使得充气颈枕10能够很好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使用者的颈部肌肉得到完全的放松,有效地缓解了颈部肌肉疲劳,并且弹性材料能够吸收一定的冲击力起到保护颈部的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请参阅图4,第一壳体121设有环形卡槽1212,第二壳体122设有环形凸部1221,环形凸部1221卡接于环形卡槽1212中;
可以理解的是,环形凸部1221卡接于环形卡槽1212的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可靠,操作不当时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也不会轻易地分离,有效地保护了放置在收容空间123中的颈枕主体11,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当需要打开第一壳体121时,只需要挤压第一壳体121的外侧壁,使其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壳体121的环形卡槽1212与第二壳体122的环形凸部1221分离,即可轻松地揭开第一壳体121,将内部的颈枕主体11取出,操作方便;当充气泵12作为充气机构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反复按压第二壳体122,将收容空间123中的气体挤入颈枕主体11的充气空腔110中,其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使得充气效率大大提升,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充气泵12既可以充当用于收纳充气颈枕10的容器,也可以作为充气机构使用,为充气颈枕10充气,其功能多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因其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携带充气机构,方便携带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作为一种变形示例,充气泵12的第一壳体121由硬性材质的材料制成,硬性材料可以是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或其他硬性材料中的任一种;充气泵12的第二壳体122可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中的任一种,第二壳体122的材料;进一步地,在需要打开收容空间123并取出颈枕主体11时,只需按压并拖拽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壳体122,即可轻松使得第一壳体121的环形卡槽1212与第二壳体122的环形凸部1221分离;当需要将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闭合时,首先将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对位设置,并通过外力按压第一壳体121使得第二壳体122产生向外扩张的弹性形变,此时第二壳体122的环形凸部1221逐渐滑入第一壳体121的环形凹槽中,最终环形凸部1221与环形凹槽卡合,实现了第一壳体121与第二壳体122的卡接,使得收容空间123重新封闭;由硬性材质构成的第一壳体121具有不会因为外力而产生形变的特性,在充气时第一壳体121的充气口1211能够与充气阀门117的进气口1172牢靠地对接,充气口1211不会因为外力而产生形变导致漏气,进一步提高了充气效率,而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二壳体122能够提供充足的弹力,在使用者进行充气操作时,通过反复按压第二壳体122,将收容空间123中的气体挤入颈枕主体11的充气空腔110中,第二壳体122良好的弹性使得充气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颈枕主体11在未充气时呈“一”字形的扁平结构,颈枕主体11包括内侧弹性面112和外侧弹性面111,内侧弹性面112与外侧弹性面111的边缘部113相互压合形成充气空腔110,并且,边缘部113在靠近“一”字形的颈枕主体11两端处各设有一片状的连接部,其中一连接部上设有按压公扣1132,另一连接部上设有母扣1133,按压公扣1132与母扣1133结构适配;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按压公扣1132与母扣1133分别设置在颈枕主体11两端的连接部上,且片状结构的连接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使用者在将按压公扣1132和母扣1133对接时更为方便,局限性小,增强了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式的弹性充气颈枕,并配套设有一充气泵,当充气颈枕处于未充气状态时,颈枕主体为扁平的“一”字形结构,使用者只需将颈枕主体进行多次折叠后,便可将其轻松放入充气泵的收容空间中,方便收纳,携带方便;进一步地,颈枕主体包括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的边缘部压合而形成的充气空腔,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颈枕主体在充满气后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并且在充满气后颈枕主体形成U型枕体能够匹配人体颈部的形状,使得充气颈枕能够很好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使用者的颈部肌肉得到完全的放松,有效地缓解了颈部肌肉疲劳,并且弹性材料构成的颈枕主体能够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颈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进一步地,与颈枕主体配套使用的充气泵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当使用者使用完充气颈枕后将其放气并折叠,随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即揭开第一壳体,便可将折叠后的充气颈枕放入第二壳体中,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接,至此完成收纳充气颈枕的操作,可以理解为,充气泵起到了收纳充气颈枕的作用,操作简单,方便收纳,不仅如此,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充气颈枕时,只需打开第一壳体并将折叠的充气颈枕取出,随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合,并将充气口与充气阀门的充气口对接,通过上下挤压第二壳体,即可为充气颈枕的充气空腔充气,此时充气泵相当于充气机构,起到了充气的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充气泵既可以充当用于收纳充气颈枕的容器,也可以作为充气机构使用,为充气颈枕充气,其功能多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因其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携带充气机构,方便携带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4)第二壳体上设有单向气阀,单向气阀上设有与之配设的单向气塞,并且单向气塞的堵头与限位凸部配合限位,使得单向气塞的活动杆限位于单向气阀的限位孔中,当充气泵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即挤压充气泵给需要充气的设备进行充气),收容空间中的气压发生变化,使得收容空间中的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产生气压差,此时单向气塞在气压差生成的作用力推动下,沿所述活动杆的轴向进行限位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收容空间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压缩时,收容空间的内部气压大于大气压,此时单向气塞的堵头受到由内而外的推力,片状的堵头在推力作用下最终紧贴于限位槽底部的透气片上,并将透气孔封住,使得收容空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提升了充气效率;当充气泵失去外力作用时,富有弹性的充气泵在回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为原始形态,此时收容空间中的内部气压减小,并且外部大气压高于内部气压,使得单向气塞的堵头受到由外向内的作用力,随后单向气塞在此作用力影响下沿活动杆中心轴方向朝收容空间内部运动,直至限位凸部与透气片相抵时单向气塞停止运动,此时堵头与透气片分离,外部空气经由单向通道从透气片上开设的透气孔中流入收容空间中,使收容空间中再次充满空气;综上所述,单向气阀和单向气塞相配合起到了控制气流流向的作用,在使用充气泵充气时,单向气塞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使得收容空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有效地提升了充气效率,并且,当使用者停止对充气泵施加压力时,空气可以经由单向通道并通过透气孔流入充气泵内部的收容空间中,充气泵得以及时地补充了空气,为下一次挤压充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进一步地提升了充气泵的充气效率。
(3)充气泵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且第二壳体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体;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环形卡槽,第二壳体的顶端设有环形凸部,环形凸部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中,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可靠,操作不当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界定的收容空间不会轻易地被打开,有效地保护了放置在收容空间中的颈枕主体,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当需要打开第一壳体时,只需要挤压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使其产生弹性形变使得环形卡槽与第二壳体的环形凸部分离,即可轻松地揭开第一壳体,将内部的颈枕主体取出,操作方便;当充气泵作为充气机构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反复按压充气泵的第二壳体,将其收容空间中的气体挤入颈枕主体的充气空腔中,其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使得充气效率大大提升,使用方便。
(4)颈枕主体在充满气的状态下是具有弹性的状态,不会呈现过度柔软的现象,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此外,为了解决有效支撑用户头部的问题,充气颈枕在颈枕主体上设置有横向拉筋、竖向拉筋和压合条,其竖向拉筋以及压合条用于控制颈枕主体在充满气的状态下将颈枕主体的充气空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囊室,因此在使用时,多个气囊室配合设置在颈枕主体上的具有弹性的横向拉筋,使得颈枕主体的充气空腔在灌满气体后颈枕主体可以从“一”字形自动弯曲成U型枕体,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一”字形的充气颈枕在充气后无法形成匹配人体颈部形状的颈枕的技术问题,并同时减小了充气颈枕收纳的体积,方便了用户出差、旅游时携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充气颈枕的颈枕主体靠近头部一侧呈波浪状,其波浪状结构具有凸起部与凹陷部,当使用者在使用充气颈枕时,其颈部靠在凹陷部的下陷区域中,凹陷部两侧的凸起部则承托着使用者的颈部侧面以及头部;颈枕主体波浪状的侧边缘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感,使其体验效果更佳,并进一步地增强了充气颈枕的承托能力,对预防颈椎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6)颈枕主体一端设有一按压公扣,相对端设有一母扣,按压公扣与母扣结构匹配,使用者在使用充气颈枕时,将充满气的充气颈枕佩戴于脖颈上,再将颈枕主体两端的按压公扣与母扣压合,使得充气颈枕的颈枕主体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的整体结构,增强了充气颈枕的可靠性,并且,首位相连后的颈枕主体内侧面能够很好地与使用者的脖颈贴合,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者的颈部,进一步地增强了充气颈枕对于颈部的保护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单向气塞,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界定一收容空间,所述单向气塞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一充气口,所述充气泵受外力作用经由所述充气口给需要充气的设备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中;
所述第二壳体为硅胶、橡胶任一种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进一步包括透气片;
所述第二壳体进一步开设有单向通道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单向通道分设于所述透气片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片上设有一限位孔,并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单向气塞进一步包括堵头、活动杆和限位凸部,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堵头连接,所述限位凸部设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插入所述限位孔时,所述堵头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堵头与所述限位凸部配合使得所述单向气塞限位于所述限位孔中;
所述单向气塞呈一体成型的伞状结构。
5.一种充气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枕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泵,所述颈枕主体折叠放置于所述充气泵中;
所述颈枕主体进一步包括外侧弹性面和内侧弹性面,以及由所述内侧弹性面与所述外侧弹性面的边缘部相互压合而形成的充气空腔;所述颈枕主体上设有一充气阀门,所述充气空腔与所述充气阀门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气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弹性面上设有至少一压合条,且所述压合条与所述颈枕主体的横向截面垂直设置;所述压合条将所述颈枕主体的所述充气空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囊室;所述颈枕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颈枕主体的纵向截面垂直的横向拉筋,所述横向拉筋控制所述颈枕主体在充满气的状态下形成U型枕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充气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主体靠近头部一侧呈波浪状,所述颈枕主体背离头部一侧呈直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充气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主体一端设有一按压公扣,相对端设有一母扣,所述按压公扣与所述母扣结构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充气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压合条平行的纵向拉筋,且所述压合条设置在所述纵向拉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气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门包括进气口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活动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充气泵受外力作用经由所述进气口给所述颈枕主体充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6752.9U CN212155090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6752.9U CN212155090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55090U true CN212155090U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20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86752.9U Active CN212155090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55090U (zh)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20686752.9U patent/CN2121550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042941A (en) | Inflatable mattress | |
US6611981B1 (en) | Air mattress | |
US8105129B2 (en) |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device for a pad | |
CN204273328U (zh) | 带内部拱起条的可分离口罩 | |
CN212155090U (zh) | 一种充气泵及充气颈枕 | |
CN104481853B (zh) | 便携式充气装置 | |
CN209171879U (zh) | 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 | |
CN209090513U (zh) | 一种户外充气垫 | |
CN212563554U (zh) | 一种按压式充气护膝气囊的充气密封结构 | |
CN215132130U (zh) | 一种俯卧位护脸垫 | |
CN209976720U (zh) | 一种充气装置及充气垫 | |
CN217886419U (zh) | 缓冲气囊装置 | |
CN210130665U (zh) | 吹气夹枕和吹气枕及其吹气枕组 | |
CN209694653U (zh) | 按压秒充气垫床 | |
CN213697622U (zh) | 一种充气式垫子 | |
CN215777014U (zh) | 一种防水防晒户外垫 | |
CN212036987U (zh) | 颈枕 | |
CN204357677U (zh) | 气垫内建气泵的构造 | |
CN220415628U (zh) | 一种一体式充气泵及充气装置 | |
CN215457064U (zh) | 一种充气式脊椎保护枕 | |
CN2794351Y (zh) | 气枕 | |
CN218355306U (zh) | 厚度可调式沙发 | |
CN204336390U (zh) | 气垫组合装置 | |
CN2134070Y (zh) | 球鞋气垫结构的改进 | |
CN213308807U (zh) | 一种连帽充气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