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140716U -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0716U
CN212140716U CN201922368014.XU CN201922368014U CN212140716U CN 212140716 U CN212140716 U CN 212140716U CN 201922368014 U CN201922368014 U CN 201922368014U CN 212140716 U CN212140716 U CN 212140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connecting plate
therapeutic
shell
plac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80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gneto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gneto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gneto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gneto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80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0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0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0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通过将治疗棒本体插入鼻腔内,由于本申请中,治疗棒本体包括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的基体柱体,则通过外接设备使得发热膜工作,通过热传导把治疗外壳加热,加快鼻腔内局部血液循环,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而且在本申请中可以在治疗外壳的表面涂覆有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加热状态下也极易被鼻粘膜吸收,在恒温发热体的加热下药物产生温热效应,人体吸收快,感觉好,治疗效果更好。而且使用本申请,无须口服药物,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背景技术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鼻炎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鼻黏膜易感性等,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有的鼻炎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雾化吸入给药、口服药物治疗,缺点:容易复发,副作用大,费用高;2、手术治疗,缺点:病人痛苦,费用高,半年到两年后可能复发;
而且现有的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其药物有一部分会停留在嘴唇或鼻头位置,并不是直接进入鼻腔,导致治疗效果下降;而且药物从鼻孔进入至鼻腔内需要经过一段距离,由于药物的温度会随着流通过程中下降,则也会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直接直达鼻腔内实现治疗,且实现恒温发热,保证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所述每个治疗棒本体均包括治疗外壳、铰接件、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的基体柱体,其中所述治疗外壳内设置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且所述治疗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与放置槽连通的开孔,所述基体柱体开孔进入并插接在放置槽内,所述铰接件套接在治疗外壳靠近有开孔的一端;其中两个治疗棒本体通过两个铰接件相互铰接,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数据输出端,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输入连接头,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相应基体柱体上的发热膜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发热膜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上设置有石墨烯以及与石墨烯电性连接的铺铜电路,且所述发热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与铺铜电路连接的引线焊盘,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包括若干个与引线焊盘对应的连接端子,其中若干个连接端子穿过铰接件并分别与引线焊盘焊接。
进一步,所述发热片上还设置有温感器,所述温感器与铺铜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每个治疗棒本体还包括磁粒,所述磁粒通过沿开孔进入放置槽并卡设在放置槽远离开孔的末端,且所述基体柱体进入放置槽内并顶止在磁粒的底面。
进一步,所述铰接件包括套设在治疗外壳靠近开孔的一端的铰接套件,铰接套件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与治疗外壳轴向平行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对称,其中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块,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凸块相对应的插接孔;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通过凸块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的插接孔配装,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通过插接孔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的凸块配装。
进一步,所述铰接件还包括U形弹力夹,两个铰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放置U形弹力夹的弹力槽,所述U形弹力夹卡设在弹力槽,且U形弹力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套件的外侧壁贴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治疗时,通过将治疗棒本体插入鼻腔内,由于本申请中,治疗棒本体包括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的基体柱体,则通过外接设备使得发热膜工作,通过热传导把治疗外壳加热,加快鼻腔内局部血液循环,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而且在本申请中可以在治疗外壳的表面涂覆有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加热状态下也极易被鼻粘膜吸收,在恒温发热体的加热下药物产生温热效应,人体吸收快,感觉好,治疗效果更好。而且使用本申请,无须口服药物,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2.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治疗棒本体,并有两个铰接件的铰接连接,通过U形弹力夹形成带有锥度的斜坡,在使用时利用两个治疗棒本体互成锐角,即可以保证两个治疗棒本体互成锐角,使两个治疗棒本体夹住鼻腔防止治疗棒本体与鼻腔滑落。
3.其中每个治疗棒本体还包括磁粒,两个治疗棒本体可以通过自身的磁粒相互磁吸,即可以进一步保证两个治疗棒本体互成锐角,使两个治疗棒本体夹住鼻腔防止治疗棒本体与鼻腔滑落;同时设置的磁粒并形成一定的磁场,则可以起到磁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对治疗棒本体配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治疗棒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治疗棒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治疗棒组件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治疗棒本体;11.治疗外壳;12.基体柱体;13. 发热膜;131.石墨烯;132.铺铜电路;133.发热片;134.引线焊盘; 135.温感器;14.铰接件;141.铰接套件;142.第一连接板;1421. 凸块;143.第二连接板;1431.插接孔;15.过线套;16.磁粒;17.U形弹力夹;2.连接线;21.数据输入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包括连接线2、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1,所述每个治疗棒本体1均包括治疗外壳11、铰接件 14、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13的基体柱体12,其中所述治疗外壳11 内设置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且所述治疗外壳11的一端设置有与放置槽连通的开孔,所述基体柱体12沿开孔进入并插接在放置槽内,所述铰接件14套接在治疗外壳11靠近有开孔的一端;其中两个治疗棒本体1通过两个铰接件14相互铰接,且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数据输出端,且连接线2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输入连接头 21,其中连接线2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相应基体柱体12上的发热膜 13电性连接。
治疗时,通过将治疗棒本体1插入鼻腔内,由于本申请中,治疗棒本体1包括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13的基体柱体12,则通过外接设备使得发热膜13工作,通过热传导把治疗外壳11加热,加快鼻腔内局部血液循环,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而且在本申请中可以在治疗外壳11的表面涂覆有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加热状态下也极易被鼻粘膜吸收,在恒温发热体的加热下药物产生温热效应,人体吸收快,感觉好,治疗效果更好。而且使用本申请,无须口服药物,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请参阅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发热膜13包括发热片133,所述发热片133上设置有石墨烯131以及与石墨烯131电性连接的铺铜电路132,且所述发热片133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与铺铜电路132连接的引线焊盘134,其中连接线2的数据输出端包括若干个与引线焊盘134对应的连接端子,其中若干个连接端子穿过铰接件14并分别与引线焊盘134焊接。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发热膜13为石墨烯发热膜,且所述发热片133设置有+5V引线焊盘134、DQ引线焊盘134、 GND引线焊盘134,连接线2分别与+5V引线焊盘134、DQ引线焊盘 134、GND引线焊盘134焊接;而且石墨烯131发热产生的热能又通过控制波长在8—14微米的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有效电热能总转换率达99%以上,同时加上特殊的石墨烯131材料的超导性,保证发热性能稳定。
而且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石墨烯发热片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则用户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构成的发热片比如:碳晶发热片等。
进一步,还包括中空结构的过线套15,所述过线套15的一端设置在铰接件14内,且另一端延伸至铰接件14外,其中所述其中若干个连接端子通过过线套15进入铰接件14内,并分别与引线焊盘134 焊接。过线套15的作用在于保护延伸出连接线2位于铰接件14外的部分,避免频繁的折叠导致连接线2损坏。
请参阅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发热片133上还设置有温感器135,所述温感器135与铺铜电路132电性连接。温感器135可以监控发热膜13的实时温度,可以确保不会出现温度过热导致烫伤用户的情况;而且当发热膜13的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通过后续的控制器控制发热膜13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以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
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每个治疗棒本体1还包括磁粒16,所述磁粒16通过沿开孔进入放置槽并卡设在放置槽远离开孔的末端,且所述基体柱体12进入放置槽内并顶止在磁粒16的底面。
其中每个治疗棒本体1还包括磁粒16,两个治疗棒本体1可以通过自身的磁粒16相互磁吸,即可以进一步保证两个治疗棒本体1 互成锐角,使两个治疗棒本体1夹住鼻腔防止治疗棒本体1与鼻腔滑落;同时设置的磁粒16并形成一定的磁场,则可以起到磁疗作用。
请参阅图1-3所示,进一步,所述铰接件14包括套设在治疗外壳11靠近开孔的一端的铰接套件141,铰接套件141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与治疗外壳11轴向平行的第一连接板142以及第二连接板 143,且第一连接板142与第二连接板143相互平行对称,其中第一连接板142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块1421,第二连接板143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凸块1421相对应的插接孔1431;其中一治疗棒本体1的第一连接板142通过凸块1421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1的第二连接板143 的插接孔1431配装,其中一治疗棒本体1的第二连接板143通过插接孔1431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1的第一连接板142的凸块1421配装。在本申请中铰接件14采用凹凸扣交叉装配方式实现两个铰接件14之间的旋转功能;
进一步,所述铰接件14还包括U形弹力夹17,两个铰接件14 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放置U形弹力夹17的弹力槽,所述U形弹力夹 17卡设在弹力槽,且U形弹力夹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套件141 的外侧壁贴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U形弹力夹17形成带有锥度的斜坡,在使用时利用两个治疗棒本体1互成锐角,即可以保证两个治疗棒本体1互成锐角,使两个治疗棒本体1夹住鼻腔防止治疗棒本体1与鼻腔滑落。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所述每个治疗棒本体均包括治疗外壳、铰接件、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的基体柱体,其中所述治疗外壳内设置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且所述治疗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与放置槽连通的开孔,所述基体柱体沿开孔进入并插接在放置槽内,所述铰接件套接在治疗外壳靠近有开孔的一端;其中两个治疗棒本体通过两个铰接件相互铰接,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数据输出端,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输入连接头,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相应基体柱体上的发热膜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上设置有石墨烯以及与石墨烯电性连接的铺铜电路,且所述发热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与铺铜电路连接的引线焊盘,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包括若干个与引线焊盘对应的连接端子,其中若干个连接端子穿过铰接件并分别与引线焊盘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上还设置有温感器,所述温感器与铺铜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治疗棒本体还包括磁粒,所述磁粒通过沿开孔进入放置槽并卡设在放置槽远离开孔的末端,且所述基体柱体进入放置槽内并顶止在磁粒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包括套设在治疗外壳靠近开孔的一端的铰接套件,铰接套件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与治疗外壳轴向平行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对称,其中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块,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凸块相对应的插接孔;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通过凸块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的插接孔配装,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通过插接孔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的凸块配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还包括U形弹力夹,两个铰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放置U形弹力夹的弹力槽,所述U形弹力夹卡设在弹力槽,且U形弹力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套件的外侧壁贴紧。
CN201922368014.X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Active CN212140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8014.XU CN212140716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8014.XU CN212140716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0716U true CN212140716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8014.XU Active CN212140716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0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4522544A5 (zh)
CN203494062U (zh) 一种热疗口罩
CN106237532A (zh) 一种多通道热灸仪
CN206183806U (zh) 一种理疗电极
CN212140716U (zh)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治疗棒组件
CN211611165U (zh)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
CN111035500B (zh)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
CN105326638A (zh) 一种低功耗可穿戴式电磁超声药灸装置
CN202909295U (zh) 低中频理疗仪导电贴片
CN220090265U (zh) 一种盆底肌电极贴片
CN205626713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护理带
CN205434349U (zh) 一种艾灸盒
CN108272628A (zh) 一种小动物穴位刺激电极及穴位刺激装置
CN207462461U (zh) 一种理疗电极片
CN211022560U (zh) 一种口腔镜
CN209900439U (zh) 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CN203107657U (zh) 一种自热艾灸贴装置
CN217821372U (zh) 一种中医塌渍温控仪
CN213374771U (zh)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CN206334096U (zh) 一种四肢关节按摩装置
CN210057093U (zh) Picc袖套及理疗装置
CN220142431U (zh) 一种药物外敷护理器
CN221905427U (zh) 一种弧形鼻腔光疗头
CN221412028U (zh) 一种灵活固定的理疗电极片
CN219835630U (zh)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超声耦合剂存放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