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374771U -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4771U
CN213374771U CN202021300459.0U CN202021300459U CN213374771U CN 213374771 U CN213374771 U CN 213374771U CN 202021300459 U CN202021300459 U CN 202021300459U CN 213374771 U CN213374771 U CN 213374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medicine
delivery device
drug delivery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04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元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004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4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4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47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发热件及盖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及供绑带穿过的通孔,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药物留置开口;所述发热件包括红外发热片及与所述红外发热片相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红外发热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至少覆盖所述药物留置开口,待供给的药物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片的表面且正对所述药物留置开口,所述电源线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盖体覆盖于所述红外发热片背离药物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经改善的结构设计,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作用加热药物并产生带药物成分的气体,同时通过红外线所具备的高渗透作用,把药物的有效组分带入皮肤深层组织,从而起到温经活络,并起到辅助治疗疼痛的作用。

Description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红外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谱中,波长在0.76~40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即用肉眼观察不到,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自红外线被人类发现以来,红外线在医用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医用红外线可分为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这两类。近红外线又称短波红外线,波长介于0.76~1.5微米之间,能够穿入人体组织约5~10毫米的较深处;远红外线又称长波红外线,波长介于1.5~400微米之间,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目前红外线在医用领域通常被用作光疗。由于红外线对人机体的高穿透作用,能把红外线所具有的热量带入皮肤下的内层组织,通过温热效应,使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增强,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温经通络作用,这种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在临床上可用作镇痛的辅助治疗,例如缓解组织扭挫伤、宫痛等。但是现有的红外医疗设备仍是纯物理治疗,且现有的红外医疗设备普遍体积较大,不仅设备昂贵,携带不便,同时固化的设备结构无法针对不同人群以及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精准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辅助给药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红外医疗设备仍是纯物理治疗,且现有的红外医疗设备体积较大,携带和使用不便,同时无法针对不同人群以及无法针对人体的不同部分进行精准治疗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发热件及盖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及供绑带穿过的通孔,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药物留置开口;所述发热件包括红外发热片及与所述红外发热片相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红外发热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至少覆盖所述药物留置开口,待供给的药物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片的表面且正对所述药物留置开口,所述电源线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盖体覆盖于所述红外发热片背离药物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片包括电极片及涂覆于所述电极片之间的发热功能体材料层。
可选地,所述电极片的材料包括银和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发热功能体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粉末和有机聚合物。
可选地,所述通孔为两个,所述两个通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为矩形腔,所述药物留置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通孔为矩形孔。
可选地,所述红外辅助给药装置还包括电池,位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发热件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材料包括聚醚醚酮、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ABS塑料、聚碳酸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和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经改善的结构设计,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作用加热药物并产生带药物成分的气体,同时通过红外线所具备的高渗透作用,把药物的有效组分带入皮肤深层组织,从而起到温经活络,并起到辅助治疗疼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药物,从而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以及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精准治疗。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的壳体自两个相对的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的发热件放置于壳体内的示意图。
图5显示为盖体覆盖于发热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壳体
11 容纳腔
111 药物留置开口
12 通孔
2 发热件
21 红外发热片
211 电极片
212 发热功能体材料层
22 电源线
3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技术内容的变更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包括壳体1、发热件2及盖体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容纳腔11及供绑带穿过的通孔12,所述容纳腔11上设置有药物留置开口111;所述发热件2包括红外发热片21及与所述红外发热片21相连接的电源线22,所述红外发热片21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且至少覆盖所述药物留置开口111,待供给的药物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片21的表面且正对所述药物留置开口111(也可以认为所述药物放置在所述药物留置开口111内),所述电源线22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并可以一直向外延伸(为便于所述电源线22向外延伸,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供所述电源线22通过的线孔,该线孔可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所述盖体3覆盖于所述红外发热片21背离药物的表面(也即覆盖所述容纳腔11);所述电源线22用于将所述红外发热片21与外界电源电连接,而所述红外发热片21则在通电情况下受热产生红外热辐射以加热所述药物,绑带穿过所述通孔12,由此可以将所述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固定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比如固定于手腕上,使用时盖体所在的表面朝上,药物朝下与人体直接接触,药物被加热后,其中的有效组分挥发并在红外线的作用下渗透进人体皮肤组织内以实现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经改善的结构设计,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作用加热药物并产生带药物成分的气体,同时通过红外线所具备的高渗透作用,把药物的有效组分带入皮肤深层组织,从而起到温经活络,并起到辅助治疗疼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药物,从而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以及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精准治疗。
作为示例,所述红外发热片21包括电极片211及涂覆于所述电极片211之间的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所述电极片211在通电后将电流引入到所述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由碳纳米管和聚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电阻,因而通电后能以红外线光的方式发热。在一示例中,形成所述电极片211的过程为:提供一个具有网格的PET薄膜,通过丝网印刷工艺把银浆印刷在PET薄膜的表面,然后经干燥固化形成导电的电极片。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所述电极片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为提供一个铜片,对所述铜片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网格,而所述发热功能体材料层则填充在所述网格内,也即在电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片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独立的部分组合构成,本实施例中不做严格限制。所述电极片211的形状及尺寸可与所述容纳腔11的形状及尺寸基本相同。而所述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则填充在所述电极片211之间,当然也可以部分延伸到所述电极片211的表面。为了避免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的脱落,所述发热件2还可以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红外发热片21背离药物的表面(也即位于红外发热片21和盖板之间)。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所述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的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粉末和有机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主要起到载体作用,通过所述有机聚合物将所述碳纳米管粉末均匀分散同时又不至于脱落。所述有机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及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元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在所述电极片211之间涂覆发热功能体材料层212的过程可以为:先将碳纳米管粉末溶于溶剂中,然后与原本液态的有机聚合物混合,之后经充分搅拌制成膏状浆料,再通过丝网印刷涂覆于电极片211之间,然后经干燥固化而成。
作为示例,所述通孔12为两个,所述两个通孔12对称分布于所述容纳腔11的相对两侧,因而绑带穿过所述两个通孔12就可以将所述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固定在人体的特定部位。所述容纳腔11为在所述壳体1内形成的一个凹槽,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所述容纳腔11为矩形腔,所述药物留置开口111为圆形开口,且所述药物留置开口111优选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正中间。所述容纳腔11设置为矩形腔便于电极片211的放置,而所述药物留置开口111设置为圆形开口便于药物的放置以及便于药物与人体的贴合。所述通孔12优选为矩形孔则便于绑带的固定。所述盖体3优选为矩形状以便于与所述容纳腔11更好地贴合。
作为示例,所述红外辅助给药装置还包括电池,位于所述壳体1上,且与所述发热件2相连接,所述电池优选锂离子电池,电池容量可以为3~5V。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源线22电连接。
所述壳体1的材料优选为具有一定柔性且能耐50°以上温度的材料,以根据人体部位做适当调节使得药物更贴近人体皮肤。作为示例,所述壳体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醚醚酮、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ABS塑料、聚碳酸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和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药物的类型可以根据治疗需要而定,比如常用的可缓解肌肉和/或关节疼痛的外敷药物等,药物在红外线的热辐射作用下受热产生带药物成分的气体,同时通过红外线所具备的高渗透作用,把药物的有效组分带入皮肤深层组织,从而起到温经活络,并起到辅助治疗疼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药物和/或更换不同长度的绑带,从而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以及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精准治疗。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热件及盖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及供绑带穿过的通孔,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药物留置开口;所述发热件包括红外发热片及与所述红外发热片相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红外发热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至少覆盖所述药物留置开口,待供给的药物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片的表面且正对所述药物留置开口,所述电源线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盖体覆盖于所述红外发热片背离药物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片包括电极片及涂覆于所述电极片之间的发热功能体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材料包括银和铜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两个,所述两个通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矩形腔,所述药物留置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通孔为矩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辅助给药装置还包括电池,位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发热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料包括聚醚醚酮、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ABS塑料、聚碳酸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和陶瓷中的一种。
CN202021300459.0U 2020-07-06 2020-07-06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74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0459.0U CN213374771U (zh) 2020-07-06 2020-07-06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0459.0U CN213374771U (zh) 2020-07-06 2020-07-06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4771U true CN213374771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04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74771U (zh) 2020-07-06 2020-07-06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4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4267A (zh) 一种蕲艾灸贴
CN106237532A (zh) 一种多通道热灸仪
CN104887390A (zh) 一种保健眼罩
CN105662845A (zh) 一种艾灸热磁理疗贴
CN209611997U (zh) 一种化疗药物外渗护理用湿敷带
CN201564664U (zh) 本草熨脐贴
CN213374771U (zh) 红外辅助给药装置
CN106924032A (zh) 一种自发热穴位贴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N204379984U (zh) 导药理疗电极片
CN213698533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中药贴
CN204364693U (zh) 一种配套治疗仪用的人体贴片
CN216653138U (zh) 一种数控疗程中红外理疗腰带
CN208959118U (zh) 一种穴位中药石墨烯颈椎治疗仪
CN205626713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护理带
CN215537830U (zh) 一种糖尿病治疗仪
CN211611165U (zh)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
CN111035500B (zh)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
CN211272322U (zh) 一种温控艾灸贴
CN109568800B (zh) 改善血液循环缓解风湿的可重复利用的理疗贴片制备方法
CN113318351A (zh) 一种结合原穴刺激的石墨烯手环
CN208405758U (zh) 一种血府逐瘀敷贴
CN106943669B (zh) 一种纳米银颗粒有机硅体表贴片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214910451U (zh) 一种自发热艾灸贴
CN205612730U (zh) 用于肝病治疗的辅助装置
CN218792764U (zh) 一种药物敷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