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3460U -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83460U CN212083460U CN202021829846.3U CN202021829846U CN212083460U CN 212083460 U CN212083460 U CN 212083460U CN 202021829846 U CN202021829846 U CN 202021829846U CN 212083460 U CN212083460 U CN 2120834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mple
- assembly
- upper computer
- waste material
- code scan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9864 tensile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3072 incom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1444 catalytic combustion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92 flock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传送机械手、上位机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喷码组件、测量组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运送装置以及弯曲测试组件、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拉伸测试组件、料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标准试样实际上就是对物质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作为其他测量值是否准确的"参照值"。所以,对于试样的测量要求较高。
现有的自动化机械性能测试系统,由于控制系统没有撑握核心算法的问题,控制系统稳定性不好,装样取样精度差,故障率高,造成易用性差,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而且由于算法的问题,前后工序测试的时间节拍不一,无法协同,如测试一根试样的尺寸需要40s左右,而测试一根试样的性能,可能只要20s,这样造成测试设备等待试样尺寸测量时间较多,尺寸测量的效率严重影响整个检测系统的效率,无法满足高通量的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检测算法导致的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传送机械手、上位机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喷码组件、测量组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运送装置以及弯曲测试组件、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拉伸测试组件、料仓;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与扫码组件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试样的来料信息;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与定位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试样是否到位并控制定位组件对试样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与喷码组件连接,用于控制喷码组件向试样喷涂唯一的二维码;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与测量组件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试样的尺寸数据,并根据该尺寸信息判断试样的类型;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与传送机械手电性连接,用于在试样放置在定位组件上完成定位后、判断试样的类型后,将试样输送到料仓;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与运送装置连接,用于控制运送装置将待测试试样放置在拉伸测试组件或弯曲测试组件上;同时,上位机分别与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在拉伸测试组件或弯曲测试组件工作完毕后,控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将测试后的废料取出,完成测量过程。
所述的扫码组件包括与上位机电性连接的扫码枪或与上位机电性连接的扫码单元、设置在机架上的门型的扫码支架;
其中,扫码单元设置在扫码支架的横梁上且检测端朝向下方设置。
所述的测量组件包括用于测量试样厚度的第一滑轨机构、用于测量试样长度和宽度的第二滑轨机构以及用于设置第一滑轨机构、第二滑轨机构的固定框体;
其中,所述的固定框体设置在机架上且可沿着机架作直线运动;该固定框体垂直地面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机构;固定框体远离定位组件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机构且该第二滑轨机构可沿固定框体作直线运动且第二滑轨机构的运动方向与固定框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通过控制中心控制运送装置将待测的试样传输至测试工位上,进行拉伸测试或弯曲测试,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通过废料取出装置将废料取出;并且在进行拉伸测试或弯曲测试时,对运送装置进行调度优化,以提升单位时间产能,从而提升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系统通过拉伸测试组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以及弯曲测试组件、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完成对试样的拉伸检测、弯曲检测和检测完毕后的废料清除工作,可以代替人工,提升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自动化测试系统因为尺寸测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批量试样测试下低投入的要求。如采用现有的自动化设备配备的尺寸测量装置,一个尺寸测量装置基本只能满足一台设备的测试需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系统可以满足15台设备的尺寸测量需求,解决了现有自动化检测设备尺寸测量效率的瓶颈问题。可以实现高通量的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化检测系统的部分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扫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定位组件与测量组件的一种实施例。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向截图。
图7为图2中定位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2中定位组件与测量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中的部分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试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拉伸测试组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弯曲测试组件、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需要明确的是: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意为产生负压。
其中,1.机架;2.传送机械手;3.上位机;4.扫码组件;5.定位组件;6.喷码组件;7.测量组件;8.试样;9.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0.运送装置;11.以及弯曲测试组件;12.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3.拉伸测试组件;14.料仓;401.扫码枪;402.扫码单元;403.扫码支架;501.底板;502.负压单元;503.定位单元;502A.长孔;701.第一滑轨机构702.第二滑轨机构;703.固定框体;901.上废料夹机构;9011.上部电机;9012.上部摇臂;9013.上部气缸;9014.上部夹体;902.下废料夹机构;9021.下部摇臂;9022.下部电机;9023.下部夹体;9024.下部气缸;1101.第二门型支架;1102.移动梁;1103.下压件;1104.下模具;1201.顶升气缸;1202.倾斜导向板;1203.废料盒;1301.第一门型支架;1302.横梁;1303.上拉伸模具;1304.下拉伸模具;1401.支撑架;1402.置物槽;1403.推料件;1404.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总的来说,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机架1、传送机械手2、上位机3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扫码组件4、定位组件5、喷码组件6、测量组件7、料仓14、拉伸测试组件13、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运送装置10以及弯曲测试组件11、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其中,对于尺寸测量部分,所述的上位机3与扫码组件4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试样8的来料信息;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定位组件5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试样8是否到位并控制定位组件5对试样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喷码组件6连接,用于控制喷码组件6向试样8喷涂唯一的二维码;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测量组件7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试样8的尺寸数据,并根据该尺寸信息判断试样8的类型;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传送机械手2电性连接,用于在试样8放置在定位组件5上完成定位后、判断试样8的类型后,将试样8输送到料仓14;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运送装置10连接,用于控制运送装置10将待测试试样放置在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上;同时,上位机3分别与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电性连接,用于在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工作完毕后,控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将测试后的废料取出,完成测量过程。
如图1~2,机架1、传送机械手2、上位机3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扫码组件4、定位组件5、喷码组件6、测量组件7构成了试样尺寸测量装置。
其中,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所述的扫码组件4可以是扫码枪401;所述的扫码枪401通过握持在工作人员的手中,对试样8进行扫码,获取试样8的出厂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在上位机3内。
或者,如图3,所述的扫码组件4可以包括扫码单元402、设置在机架1上的门型的扫码支架403;扫码单元402设置在扫码支架403的横梁上;当样本8在扫码支架403下方通过时,扫码单元402获取样本8上的编码的信息,发送至上位机3。样本8可以通过传送带运送并经过扫码单元402,也可以通过人工将试样8放置在扫码单元402下方。
需要明确的是:工作人员进行扫码工序后,试样8通过传送机械手2传送至定位组件,在该过程中,传送机械手2通过CCD利用像素点进行定位,配合传送机械手2进行抓取。
由于在定位组件5进行固定后,需要对试样8进行测量,如果采用的是激光头进行直线扫描测量的方式,则需要对试样8进行固定,以防试样8发生移动,影响测量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如图4~5,所述的测量组件7可以通过激光测距单元进行试样8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测量;同时,在使用激光测距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测量结果准确,试样8通过定位组件5处于静止状态,而测量组件7上的激光测距单元可以直线运动,通过扫描的方式测量试样8的尺寸数据。
具体实施例I,所述的定位组件5包括通过螺栓设置在机架1上的底板501、负压单元502、定位单元503;其中,所述的底板501的边沿设置有一列至少两个定位单元503且该底板501的中部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的通风孔与负压单元502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的定位单元503与传送机械手2上的定位装置进行配合,用于将试样8放置在需要的位置;其中,所述的负压单元502与上位机3电性连接,用于在传送机械手2将试样8放置在指定位置后控制负压单元502工作,将试样8吸附在底板501上。
优选的,如图7~8,所述的底板501上设置有凸起的平面;该平面用于设置试样8;为了适应不同的试样8,如果存在若干细小的通风孔,在负压单元502工作的瞬间,试样8可能发生位置偏移,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可以将若干通风孔设置为一个长孔502A;该长孔502A的长度方向与试样8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放置时,试样8位于长孔502A的上方,在负压单元502工作时,可以平稳的将试样8吸附,解决了因试样8发生位移,而造成的测量失准的问题。
同时,底板501上设置有凸起的平面,可以使试样8的高度高于机架1的支撑面,方便测量试样8的厚度。而且,该凸起的平面的下方可以设置负压单元502,方便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需要明确的是:所述的定位单元503可以是红外发射端;而设置在传送机械手2上的定位装置可以是红外接收端;当红外发射端与红外接收端完全对应后,发送信号至上位机3中,由上位机3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传送机械手2松开试样8,再控制负压单元502工作通过长孔502A将试样8吸附在底板501上。
其中,上述的测量组件7包括用于测量试样8厚度的第一滑轨机构701、用于测量试样8长度和宽度的第二滑轨机构702以及用于设置第一滑轨机构701、第二滑轨机构702的固定框体703;
其中,所述的固定框体703通过导轨设置在机架1上;该固定框体703垂直地面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机构701;固定框体703远离定位组件5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机构702且该第二滑轨机构702可沿固定框体703作直线运动且第二滑轨机构702的运动方向与固定框体703的运动方向垂直。
上述的第一滑轨机构701、第二滑轨机构702均为直线运动的导轨结构,其结构相同,只是运行方向不同,均包括驱动电机a、第一导轨b、第二导轨c、滑块d、螺杆e以及测量元件g;
其中,如图6,所述的第一导轨b、第二导轨c可拆卸的设置在固定框体703上;第一导轨b、第二导轨c之间间隙设置滑块d;滑块d朝向试样8的一端设置测量元件g且远离试样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滑块d上的螺纹孔与螺杆e对应设置;螺杆e的一端与驱动电机a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座设置在固定框体703上。
实施例II:如图9~10,在实际工作中,所述的测量组件7可以通过CCD进行试样8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测量;由于此用CCD对物体进行尺寸测量无需进行直线运动,所以试样8放置在指定位置即可。
为完成CCD尺寸测量,所述的定位组件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透明的底板501和定位单元503以及照明单元;所述的测量组件7包括CCD线阵704;其中,所述的底板501的边沿设置有一列至少两个定位单元503;其中,所述的定位单元503与传送机械手2上的定位装置进行配合,用于将试样8放置在成像物镜的物方视场中并将CCD线阵像敏面设置在成像物镜的最佳像面位置上,通过照明单元的照明完成测量;其中,所述的CCD线阵704与上位机3电性连接,用于测量试样8的尺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501采用透明质物体,如玻璃,试样8由传送机械手2通过定位单元503定位后,放置在底板501上。优选的,CCD线阵704可以设置在底板501上且位于试样8的相对侧或者设置在固定框体703朝向试样8的一侧,为了方便使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需的照明单元。
优选的,CCD线阵704选择两个分设在底板501的两端的两个CCD;采用2个CCD来计算产品的长度,CCD检测:精度是视野/(像素*5),按照200视野,2000W像素的相机计算得出精度在0.02mm左右,采用2个CCD可以缩小视野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度,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产品需打前光,在放置产品时,需要把毛刺面朝上,防止毛刺对检测的精度有影响。
在安装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机架1上设置横梁1A,用于放置所需的CCD线阵704或者照明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具体实施例III: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直线扫描法与CCD线阵704混合使用的方式。
如:所述的定位组件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透明的底板501和定位单元503以及照明单元;所述的测量组件7包括用于测量试样8长度和宽度的CCD线阵704、用于测量试样8厚度的第一滑轨机构701;
其中,所述的底板501的边沿设置有一列至少两个定位单元503且与传送机械手2上的定位装置进行配合,用于将试样8放置在成像物镜的物方视场中并将CCD线阵像敏面设置在成像物镜的最佳像面位置上,通过照明单元的照明完成测量;其中,所述的CCD线阵704与上位机3电性连接。
同样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测量试样8长度和宽的第二滑轨机构702以及测量试样8厚度的CCD线阵70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视觉装置,解决了不同类型试样同时进行尺寸测量时的试样类型识别,分类,打码等问题,减少了人工识别的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通过测量组件,将尺寸测量时间由原来平均45s左右测试一根试样尺寸,降到3s-5s测试一根试样尺寸,将尺寸测量效率提高近9-15倍,解决了现有试样测试方式因为尺寸测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批量试样测试下低投入的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合理的分类过程,完成自动分类,可以与后续自动化单元,如压力检测单元进行联动,形成完备的自动化流水线。
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所述的喷码组件6可以选择如申请号CN205467924所述的技术方案。
需要明确的是:所述的上位机3可以设置在机架1上,或者根据需要设置在控制室内。
需要明确的是:本文中所述的传送机械手2在传送试样8的过程中,为保护试样8的表面,可采用负压吸盘移动试样8。
上述测量组件7的测量原理是: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扫码组件确定试样来料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控制端,由控制端形成对应该试样的二维码;
S2.将S1步骤已扫描的试样进行定位;
S3.将S2步骤中已定位的试样喷涂二维码;
S4.对喷涂二维码的试样进行尺寸测量;
S5.将S4步骤所获得的尺寸数据上传至控制端,在控制端内通过对比数据库得到该试样的类型;同时,将该试样的类型信息与S3步骤中所喷涂的二维码信息进行关联。
S5步骤中所述的控制端内部存储有试样标准数据构建的数据库;在接收到待检测试样的长、宽、厚度数据后,与上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到对应的试样类型,完成试样分类过程。
在进行了试样的尺寸测量后,通过控制中心,如上位机3控制运送装置10,如机械手将分类后的试样送入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包括:通过控制中心控制运送装置将待测的试样传输至测试工位上,进行拉伸测试或弯曲测试,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通过废料取出装置将废料取出;并且在进行拉伸测试或弯曲测试时,采用鸡群算法与遗传二代混合算法对运送装置进行调度优化,以提升单位时间产能,从而全面替代人工上料和测量,实现全面自动化,提升测量准确性和测量效率。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测试组件13、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运送装置10以及弯曲测试组件11、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构成了测试部分,用于测试试样8的拉伸、弯曲强度;该测试部分对应的针对试样8的测试原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测的试样8放置在料仓14内;
S2.通过运送装置10将料仓14内的试样取出;
S3.将S2步骤取出的试样8送至测量组件处,进行试样8尺寸测量并进行尺寸确认;
S4.将S3步骤所述的测量尺寸后的试样8通过运送装置10传送至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
S5.待试样8准备完毕后,运送装置回到S1步骤所述的料仓14处进行第二次取料;
S6.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开始测试,测试试样8的强度;
所述的S6步骤中的拉伸测试的具体过程是:
S601.上位机首先读取实验过程的参数;
S602.将S601步骤中的整个实验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实验过程;
S603.读取S602步骤所述的一个实验过程,并执行该实验过程;
S604.拉伸测试组件读取S603步骤所述的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判断是否满足实验条件;
S605.在满足实验条件的条件下,结束S603步骤所述的实验过程。
S7.通过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取出废料;
S8.运送装置10将第二次取料获得的试样8放置在测量组件处,重复S3~S7步骤。
需要明确的是:所述的扫描装置可以是通过激光传感器构成的或CCD视觉测量系统构成的测量装置。
如图11,本实用新型中的针对机械性能试样的测试系统包括拉伸测试组件13、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运送装置10以及弯曲测试组件11、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料仓14、护栏15、固定板16;
其中,所述的护栏15设置在固定板16上且位于上位机3、拉伸测试组件13、运送装置10以及弯曲测试组件11的外侧;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运送装置10连接,用于控制运送装置10将待测试试样放置在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上;同时,上位机3分别与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电性连接,用于在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工作完毕后,控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或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将测试后的废料取出。
具体实施例IV:如图12,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设置1个上位机3、2个拉伸测试组件13、3个弯曲测试组件11、料仓14设置在固定板16上并以运送装置10为圆心环绕在运送装置10外侧。
如图13,所述的拉伸测试组件13包括第一门型支架1301、设置在第一门型支架1301上的横梁1302、设置在横梁1302中部的上拉伸模具1303、设置在第一门型支架1301底部的下拉伸模具1304;其中,上拉伸模具1303、下拉伸模具1304用于夹紧待测的试样,横梁1302在第一门型支架1301内上下移动,完成拉伸测试。
所述的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包括用于夹取远离地面一侧废料的上废料夹机构901和用于夹取靠近地面一侧废料的下废料夹机构902;其中,所述的上废料夹机构901包括设置在横梁1302上的上部电机9011、设置在上部电机9011输出端上的上部摇臂9012、上部夹体9014以及用于驱动上部夹体9014作夹持废料动作的上部气缸9013;所述的上部电机9011的输出端连接上部摇臂9012的一端;上部摇臂9012的另一端连接上部夹体9014,用于通过上部电机9011驱动上部夹体9014靠近/远离废料;所述的下废料夹机构902包括下部摇臂9021、下部电机9022、下部夹体9023以及用于驱动下部夹体9023作夹持动作的下部气缸9024;其中,所述的下部电机9022的输出端连接下部摇臂9021的一端,下部摇臂9021的另一端连接下部夹体9023,通过下部电机9022驱动下部夹体9023靠近/远离废料。上部电机9011、上部气缸9013、下部电机9022、下部气缸9024均与上位机3电性连接。
同时,在第一门型支架1301的底部设置有滑槽3A和第一废料箱3B,用于放置废弃的试样。
如图14,所述的弯曲测试组件11包括第二门型支架1101、设置在第二门型支架1101内的能够上下移动的移动梁1102、设置在移动梁1102上的下压件1103以及设置在第二门型支架1101底部的与下压件1103匹配的用于放置待测的试样的下模具1104。
所述的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包括顶升气缸1201、倾斜导向板1202以及废料盒1203;其中,所述的顶升气缸1201设置在用于放置待测的试样的模具的一侧;所述的倾斜导向板1202倾斜设置在顶升气缸1201的输出端;倾斜导向板1202远离水平面的一端设置在用于放置待测的试样的下方;倾斜导向板1202靠近水平面的一端设置在废料盒1203的上方。
如图15,所述的料仓14包括支撑架1401、设置在支撑架1401上的置物槽1402、推料件1403以及气缸1404;其中,所述的气缸1404设置在支撑架1401上;气缸1404的输出端连接推料件1403的一端,推料件1403的另一端正对置物槽1402的底部;该置物槽1402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缺口1402A。
需要明确的是:所述的置物槽1402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尺寸,与试样匹配即可,使试样能够通过重力在置物槽1402内向下运动而不发生倾斜。所述的推料件1403、缺口1402A均与试样匹配,能够满足在气缸1404的作用下推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位机3可以通过无线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连接,用于传输尺寸检测以及拉伸、弯曲测试的数据,通过使用该息信化手段,测试结果实现了自动实时上传,检测周期更短,结果更可靠。客户可通过互联网及时查看对应信息,也可定制提醒,实现云端检测。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尺寸测量系统后,对接不同的设备组合,完成多个项目测试,拓展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的应用场景。
需要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位机3同时控制传送机械手2和运送装置1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上位机3分别单独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变化或替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传送机械手(2)、上位机(3)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扫码组件(4)、定位组件(5)、喷码组件(6)、测量组件(7)、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运送装置(10)以及弯曲测试组件(11)、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拉伸测试组件(13)、料仓(14);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扫码组件(4)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试样(8)的来料信息;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定位组件(5)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试样(8)是否到位并控制定位组件(5)对试样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喷码组件(6)连接,用于控制喷码组件(6)向试样(8)喷涂唯一的二维码;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测量组件(7)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试样(8)的尺寸数据,并根据该尺寸信息判断试样(8)的类型;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传送机械手(2)电性连接,用于在试样(8)放置在定位组件(5)上完成定位后、判断试样(8)的类型后,将试样(8)输送到料仓(14);
其中,所述的上位机(3)与运送装置(10)连接,用于控制运送装置(10)将待测试试样放置在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上;同时,上位机(3)分别与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电性连接,用于在拉伸测试组件(13)或弯曲测试组件(11)工作完毕后,控制拉伸测试废料取出装置(9)、弯曲测试废料取出装置(12)将测试后的废料取出,完成测量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码组件(4)包括与上位机(3)电性连接的扫码枪(401)或与上位机(3)电性连接的扫码单元(402)、设置在机架(1)上的门型的扫码支架(403);
其中,扫码单元(402)设置在扫码支架(403)的横梁上且检测端朝向下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组件(7)包括用于测量试样(8)厚度的第一滑轨机构(701)、用于测量试样(8)长度和宽度的第二滑轨机构(702)以及用于设置第一滑轨机构(701)、第二滑轨机构(702)的固定框体(703);
其中,所述的固定框体(703)设置在机架(1)上且可沿着机架(1)作直线运动;该固定框体(703)垂直地面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机构(701);固定框体(703)远离定位组件(5)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机构(702)且该第二滑轨机构(702)可沿固定框体(703)作直线运动且第二滑轨机构(702)的运动方向与固定框体(703)的运动方向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29846.3U CN212083460U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29846.3U CN212083460U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83460U true CN212083460U (zh) | 2020-12-04 |
Family
ID=7355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29846.3U Active CN212083460U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8346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48413A (zh) * | 2020-08-27 | 2020-11-17 | 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及应用 |
CN115014928A (zh) * | 2022-05-12 | 2022-09-06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拉伸试样的上样系统及上样方法 |
CN116990166A (zh) * | 2023-09-27 | 2023-11-03 | 江苏蔚之领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eds总成测试装置 |
-
2020
- 2020-08-27 CN CN202021829846.3U patent/CN2120834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48413A (zh) * | 2020-08-27 | 2020-11-17 | 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及应用 |
CN115014928A (zh) * | 2022-05-12 | 2022-09-06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拉伸试样的上样系统及上样方法 |
CN116990166A (zh) * | 2023-09-27 | 2023-11-03 | 江苏蔚之领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eds总成测试装置 |
CN116990166B (zh) * | 2023-09-27 | 2024-04-09 | 江苏蔚之领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eds总成测试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83460U (zh) | 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 | |
KR100863700B1 (ko) | 비전 검사 시스템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피검사체의 검사 방법 | |
US11243173B2 (en) | Stone-block analysi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one blocks | |
CN111175524A (zh) | 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0355118B (zh) | 基于线扫描相机的注塑件杂质检测系统 | |
CN204208816U (zh) | 用于棒材的整理设备 | |
CN115930784B (zh) | 一种视觉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 | |
CN115061078A (zh) |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能表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6929228B (zh) | 一种光伏面板焊接模组质量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CN113351524A (zh) | 一种自动指纹模组电测机 | |
CN111948413A (zh) | 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及应用 | |
CN212082286U (zh) | 一种标准试样尺寸测量系统 | |
CN113953208B (zh) | 一种电子元件全自动分拣装置及其分拣方法 | |
CN111947577A (zh) | 一种标准试样尺寸测量方法、系统及应用 | |
CN210358132U (zh) | 一种测厚设备 | |
CN216971270U (zh) | 无线充电线圈检测设备 | |
CN216285081U (zh) | 一种超声波自动检测设备 | |
CN212734904U (zh) | 一种螺杆自动锁付设备 | |
CN115629085A (zh) | 一种半导体芯片萃盘全自动智能瑕疵检测设备 | |
CN213472260U (zh) | 一种工件到位检测装置 | |
CN115041425B (zh) | 平板电脑自动称重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CN220545059U (zh) | 一种自动化双摄像头标定和测试设备 | |
WO2022041068A1 (zh) | 一种标准试样尺寸测量方法、系统及应用 | |
CN112059603A (zh) | 一种螺杆自动锁付设备及方法 | |
CN218646484U (zh) | 一种玻璃面板应力检测和镭雕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