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8500U - 轨道小车 - Google Patents
轨道小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98500U CN211998500U CN202020328929.8U CN202020328929U CN211998500U CN 211998500 U CN211998500 U CN 211998500U CN 202020328929 U CN202020328929 U CN 202020328929U CN 211998500 U CN211998500 U CN 2119985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pe
- wheel
- sheave
- frame
-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小车,包括具有承载区的车架,以及安装于车架并位于承载区的行走轮组件,行走轮组件能够沿轨道运动,轨道小车还包括均转动安装于车架的第一绳轮、第二绳轮以及卷绳筒;沿轨道延伸方向,卷绳筒与第一绳轮分别位于承载区的两侧,第二绳轮位于承载区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卷绕在卷绳筒的绳索依次绕置于第一绳轮和第二绳轮,绳索远离卷绳筒的一端为吊点,该吊点位于承载区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并向下延伸。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卷绳筒与第一绳轮分别位于行走轮组件的相对两侧,减小轨道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以使轨道小车的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起重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小车。
背景技术
在工厂生产或者演艺表演中,需要轨道小车吊装工件或人时,轨道小车需沿预定轨道直线或弧形移动,同时工件或人在轨道小车的牵引下做升降运动,以保证工件或人吊装在规定位置。
现有的轨道小车包括车体以及均安装在车体上的卷扬机与行走轮,行走轮带动轨道小车沿轨道运动,卷扬机内的绳索用于吊装工件或人。由于卷扬机位于行走轮的下方,使得轨道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轨道小车的车体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轨道小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小车的车体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小车,包括具有承载区的车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车架并位于所述承载区的行走轮组件,所述行走轮组件能够沿轨道运动,所述轨道小车还包括均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第一绳轮、第二绳轮以及卷绳筒;
沿轨道延伸方向,所述卷绳筒与所述第一绳轮分别位于所述承载区的两侧,所述第二绳轮位于所述承载区的竖直投影区域内;
卷绕在所述卷绳筒的绳索依次绕置于所述第一绳轮和所述第二绳轮,所述绳索远离所述卷绳筒的一端为吊点,该吊点位于所述承载区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并向下延伸。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卷绳筒的顶缘与第一绳轮的顶缘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邻近;
所述第二绳轮的顶缘与所述第一绳轮的底缘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邻近。
可选的,所述行走轮组件与所述轨道相接触的接触点围设形成受力区域,所述绳索的吊点位于所述受力区域的几何中心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绳轮的轴线、所述第二绳轮的轴线以及所述卷绳筒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绳轮与所述第二绳轮共面。
可选的,所述轨道小车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多根挡绳杆,各挡绳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绳轮、所述第二绳轮以及所述卷绳筒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至少两组行走轮组,各组行走轮组均包括两个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行走轮,两个行走轮分别布置于所述轨道相对两侧,并与所述轨道的下翼缘的顶面相对应。
可选的,至少一个行走轮为主动轮,所述车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安装于所述车架的驱动电机;
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
与所述主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转动的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线固定。
可选的,所述行走轮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组,各组导向轮组均包括两个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导向轮;
两个导向轮夹持所述轨道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且各导向轮的轴线呈竖直设置。
可选的,所述轨道小车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压紧轮,且所述压紧轮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压紧轮的顶缘与所述轨道的底缘相抵靠。
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两块相对布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两块侧板的至少一根连杆;
所述压紧轮、所述行走轮组、所述第一绳轮、所述第二绳轮以及所述卷绳筒均置于两块侧板之间。
本申请的一种轨道小车:卷绳筒与第一绳轮分别位于行走轮组件的相对两侧,减小轨道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以使轨道小车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轨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轨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轨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卷绳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轨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轨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导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压紧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轨道小车;101、轨道;102、下翼缘;10、车架;11、承载区;12、侧板;13、连杆;14、挡绳杆;20、行走轮组件;21、行走轮组;211、行走轮; 212、主动轮;213、行走轮轴;214、行走轴承;22、驱动组件;221、驱动电机;222、主动齿轮;223、从动齿轮;30、第一绳轮;40、第二绳轮;50、卷绳筒;51、挡圈;52、卷筒轴;53、伺服电机;54、轴承座;60、绳索;61、吊点;70、导向轮组;71、导向轮;72、导向轮架;73、导向轮轴;74、导向轴承;75、导向隔圈;80、压紧轮;81、压紧轴承;82、压紧隔圈;83、压紧刚性圈;84、压紧螺杆;85、压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小车100,包括具有承载区11的车架10,以及安装于车架10并位于承载区11的行走轮组件 20,行走轮组件20能够沿轨道101运动,轨道小车100还包括均转动安装于车架10的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以及卷绳筒50;
沿轨道101延伸方向,卷绳筒50与第一绳轮30分别位于承载区11的两侧,第二绳轮40位于承载区11的竖直投影区域内;
卷绕在卷绳筒50的绳索60依次绕置于第一绳轮30和第二绳轮40,绳索 60远离卷绳筒50的一端为吊点61,该吊点61位于承载区11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并向下延伸。
轨道小车100沿着预设置的轨道101平行移动,同时轨道小车100上绳索 60的吊点61可升降运动,吊点61将物或人做三维运动。卷绳筒50与第一绳轮 30分别位于行走轮组件20的相对两侧,减小轨道小车100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以使轨道小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一绳轮30以及第二绳轮40的外周均开设有与绳索60配合的绳槽,绳槽的设置能够避免绳索从第一绳轮30和/或第二绳轮40上脱离。
卷绳筒50的侧壁开设有螺旋槽,便于绳索60按规定缠绕在卷绳筒50上。卷绳筒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圈51,挡圈51防止绳索60侧向松绳跳出,卷绳筒50同轴线固定有卷筒轴52,卷筒轴52的一端插入安装在车架10上的轴承座 54孔中,另一端用键连接插入伺服电机53的孔中。
进一步地,车架10包括两块相对布置的侧板12,以及连接两块侧板12的至少一根连杆13;
行走轮组21、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以及卷绳筒50均置于两块侧板12 之间。
沿轨道101延伸方向,两个侧板12布置在轨道101的相对两侧,且两个侧板1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卷绳筒50的顶缘与第一绳轮30的顶缘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邻近;
第二绳轮40的顶缘与第一绳轮30的底缘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邻近。
优选地,卷绳筒50的顶缘与第一绳轮30的顶缘处于同一水平面;
第二绳轮40的顶缘与第一绳轮30的底缘处于同一水平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行走轮组件20与轨道101相接触的接触点围设形成受力区域,绳索60的吊点61位于受力区域的几何中心处。绳索60的吊点61上的力均匀分配到行走轮组件20与与轨道101相接触的各接触点上,以使行走轮组件20受力均衡。
第一绳轮30的轴线、第二绳轮40的轴线以及卷绳筒50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其中,第一绳轮30与第二绳轮40共面。第一绳轮30以及第二绳轮40在忽略厚度时均为圆形,两个圆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轨道小车100还包括安装于车架10的多根挡绳杆14,各挡绳杆14分别与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以及卷绳筒50相配合。
挡绳杆14的设置能够避免绳索60从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和/或卷绳筒50中脱离。各挡绳杆14分别与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以及卷绳筒50紧挨且留有间隙,防止绳索60跳绳。
绳索60分别绕过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以及卷绳筒50时,绳索60与挡绳杆14之间仅有少量的微小间隙,此间隙小于绳索60的厚度,此间隙方便第一绳轮30、第二绳轮40以及卷绳筒50旋转运动。
其中,挡绳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侧板12,挡绳杆14可以为连杆13。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6及图7所示,行走轮组件20包括至少两组行走轮组21,各组行走轮组21均包括两个转动安装于车架10的行走轮211,两个行走轮211分别布置于轨道101相对两侧,并与轨道101的下翼缘102的顶面相对应。
侧板12朝安装空间的一侧固定有行走轮轴213,行走轮211通过行走轴承 214转动安装于行走轮轴213上。
其中,至少一个行走轮211为主动轮212,车架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主动轮212的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包括:
安装于车架10的驱动电机221;
安装于驱动电机221输出端的主动齿轮222;
与主动齿轮222直接或间接啮合转动的从动齿轮223,且从动齿轮223与主动轮212同轴线固定。
驱动电机221驱动主动齿轮222转动,主动齿轮222带动从动齿轮223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行走轮211转动,使得轨道小车10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沿轨道10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轨道小车100平移和吊点61升降位置定点精确,轨道小车100移动和吊点61升降速度无级可控。
其中,从动齿轮223与主动轮212之间采用一体结构,以减小从动齿轮223 与主动轮212之间的加工工艺,增强从动齿轮223与主动轮212之间的结构强度。当然,从动齿轮223与主动轮212之间也可采用分体固定结构,从动齿轮 223与主动轮212的连接方式为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从动齿轮223通过粘接固定在主动轮212,从动齿轮223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动轮212。
优选地,主动轮212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轨道101的同一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行走轮组件20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组70,各组导向轮组70均包括两个转动安装于车架10的导向轮71;
两个导向轮71夹持轨道101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且各导向轮71的轴线呈竖直设置。
具体地,导向轮架72通过螺栓或焊接在侧板12上,导向轮轴73上设置有导向轮轴73,导向轮71通过导向轴承74转动安装于导向轮轴73上。导向轴承 74的内圈与导向轮轴73之间设置有导向隔圈75,导向隔圈75用以将导向轴承 74固定在导向轮轴73上。
导向轮组70设置在侧板12背向安装空间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70为两组,两组导向轮组70沿轨道101的延伸方向位于车架10的相对两侧。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70可以为三组或三组以上,导向轮组70的数量根据车架10进行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10所示,轨道小车100还包括转动安装于车架10的压紧轮80,且压紧轮80的轴线呈水平设置,压紧轮80的顶缘与轨道 101的底缘相抵靠;压紧轮80置于两块侧板12之间。
具体地,压紧轮80通过压紧轴承81转动安装于连杆13。压紧轴承81的内圈与连杆13之间设置有压紧隔圈82,压紧隔圈82用以将压紧轴承81固定在连杆13上,压紧轴承81的外圈固定有压紧刚性圈83,压紧轮80通过压紧螺杆 84固定在压紧刚性圈83。
压紧轮80开设有第一通孔(图未视),压紧刚性圈83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图未视),压紧螺杆8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以将压紧轮80固定在压紧刚性圈83上,压紧螺杆84的一端只设有压紧头,另一端连接有压紧垫圈85。
其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两者中,至少一者的内壁设置有与压紧螺杆84 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压紧轮80为弹性材质,以使压紧轮80能够持续的与轨道101 的底缘相抵靠。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紧轮80为牛筋材料。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压紧轮80也可以为其它具有一定弹性变形又不易磨损材料。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轨道小车,包括具有承载区的车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车架并位于所述承载区的行走轮组件,所述行走轮组件能够沿轨道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小车还包括均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第一绳轮、第二绳轮以及卷绳筒;
沿轨道延伸方向,所述卷绳筒与所述第一绳轮分别位于所述承载区的两侧,所述第二绳轮位于所述承载区的竖直投影区域内;
卷绕在所述卷绳筒的绳索依次绕置于所述第一绳轮和所述第二绳轮,所述绳索远离所述卷绳筒的一端为吊点,该吊点位于所述承载区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并向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筒的顶缘与第一绳轮的顶缘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邻近;
所述第二绳轮的顶缘与所述第一绳轮的底缘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邻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与所述轨道相接触的接触点围设形成受力区域,所述绳索的吊点位于所述受力区域的几何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轮的轴线、所述第二绳轮的轴线以及所述卷绳筒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绳轮与所述第二绳轮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小车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多根挡绳杆,各挡绳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绳轮、所述第二绳轮以及所述卷绳筒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至少两组行走轮组,各组行走轮组均包括两个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行走轮,两个行走轮分别布置于所述轨道相对两侧,并与所述轨道的下翼缘的顶面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行走轮为主动轮,所述车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安装于所述车架的驱动电机;
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
与所述主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转动的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组,各组导向轮组均包括两个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导向轮;
两个导向轮夹持所述轨道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且各导向轮的轴线呈竖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小车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压紧轮,且所述压紧轮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压紧轮的顶缘与所述轨道的底缘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块相对布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两块侧板的至少一根连杆;
所述压紧轮、所述行走轮组、所述第一绳轮、所述第二绳轮以及所述卷绳筒均置于两块侧板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8929.8U CN211998500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轨道小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8929.8U CN211998500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轨道小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98500U true CN211998500U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3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28929.8U Active CN211998500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轨道小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98500U (zh) |
-
2020
- 2020-03-16 CN CN202020328929.8U patent/CN2119985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99198B (zh) | 无缆电梯的驱动装置及多轿厢电梯系统 | |
CN1239376C (zh) | 双层电梯的轿厢装置 | |
CN102471042A (zh) | 具有行走小车和提升绞车的移动式起重机 | |
JP2002504471A (ja) | 頭上配置駆動モーター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CN1589230A (zh) | 电梯系统 | |
JP2002504469A (ja) | エレベータかごと昇降路側壁との間に配置された駆動モータ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3803439B (zh) | 钢丝绳卷扬装置 | |
CN1044591C (zh) | 电梯的导向构件 | |
CN211998500U (zh) | 轨道小车 | |
CN202098779U (zh) | 穿梭小车 | |
CN209583438U (zh) | 超薄型天车 | |
CN202220048U (zh) | 转弯行走机构 | |
CN218145434U (zh) | 一种起重机行车减速机 | |
CN104781176A (zh) | 电梯的吊轮装置 | |
CN209081190U (zh) | 一种电梯导向轮装置 | |
CN212355994U (zh) | 钢丝绳牵引传动系统机构 | |
CN105793184B (zh) | 电梯设备 | |
CN209758860U (zh) | 一种小轨距起升卷扬载重小车 | |
JPS5815435B2 (ja) | エレベ−タ装置 | |
CN201460340U (zh) | 无机房曳引驱动汽车升降机 | |
CN1274577C (zh) | 自行式承马 | |
CN115535781B (zh) | 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的导向装置 | |
CN107915129A (zh) | 一种带双小车和平衡端梁反倾翻的起重机 | |
CN212425161U (zh) | 一种行车机构 | |
CN222113050U (zh) | 一种用于带钢生产的立式活套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