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971099U -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1099U
CN211971099U CN202020610316.3U CN202020610316U CN211971099U CN 211971099 U CN211971099 U CN 211971099U CN 202020610316 U CN202020610316 U CN 202020610316U CN 211971099 U CN211971099 U CN 211971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rotating shaft
rod
movabl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03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戈
陈洋
赵伟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Zho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Zho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Zho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Zho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03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1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1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1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连杆内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传送带,一个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底板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中部套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配合使用,便于对物体进行自动输送装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液压杆和和连杆的配合使用,将第一传送带的一端抬起,使得第一传送带可以与装载车辆高度平齐,更便于装卸,避免人工搬运。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背景技术
自动装车机是一种新型的、专业的装卸车设备,可配备液压升降、移动脚轮等进行操作,是一种操作起来非常人性化的自动化物流运输设备,自动装车机主要应用于邮政、快递、机场、码头、医药、化工、烟草等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化机械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正常生活;
但是自动装车机上的传送带位置被固定,与装卸车辆之间会产生高度差,不易自动装卸,仍需人工搬运,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送带位置被固定,与装卸车辆之间会产生高度差,不易自动装卸,仍需人工搬运,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中部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内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传送带,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底板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座、转轴、活动块、液压杆、支撑块;
所述底板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套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所述底板顶部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通过电焊连接有缓冲座,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侧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传送带,一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活动块与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连杆外侧端的中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表面均等距粘结有若干防滑带,所述防滑带的材质为橡胶软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块的底端和缓冲座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支撑柱、滚轮、方形卡槽、连接块、调节螺杆、垫块、活动杆、方形卡块;
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端通过熔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中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滚轮,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开设有方形卡槽,所述固定块的外侧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中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连接有方形卡块。
优选的,所述方形卡槽贯穿于滚轮,所述方形卡块的长和宽均与方形卡槽的长和宽相同,所述垫块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杆贯穿于通孔,所述方形卡块的尺寸大于通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垫块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卡槽内,且调节螺杆的底端卡接于卡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连杆、防滑带、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转轴、活动块、液压杆和支撑块,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配合使用,便于对物体进行自动输送装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液压杆和和连杆的配合使用,将第一传送带的一端抬起,使得第一传送带可以与装载车辆高度平齐,更便于装卸,避免人工搬运,通过防滑带的使用,避免物品在传送带的表面滑动导致物品掉落。
2.设置有支撑柱、滚轮、方型卡槽、连接块、调节螺杆、垫块、活动杆和方形卡块,通过支撑柱和滚轮的配合使用,提高装置的便捷性,通过调节螺杆和垫块的配合使用,对装置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装置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影响正常的输送物品,同时通过方形卡槽和方形卡块的配合使用,对滚轮进行固定,避免装置使用时滚轮意外滑动,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3.设置有缓冲座、缓冲弹簧和缓冲块,通过缓冲座和缓冲弹簧的配合使用,吸收物品由第一传送带传送至第二传送带产生的震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装置产生剧烈震动导致传送的物品受到损伤,且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垫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冲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第一支撑架;3、连杆;4、第一转轴;5、第一传送带;6、防滑带;7、第一转动电机;
8、调节机构;801、安装座;802、转轴;803、活动块;804、液压杆;805、支撑块;
9、凹槽;10、缓冲座;11、缓冲弹簧;12、缓冲块;13、第二支撑架;14、第二转轴;15、第二传送带;16、第二转动电机;
17、固定机构;1701、固定块;1702、支撑柱;1703、滚轮;1704、方形卡槽;1705、连接块;1706、调节螺杆;1707、垫块;1708、活动杆;1709、方形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中部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的中部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连杆3,连杆3内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传送带5,一个第一转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7,底板1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2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包括安装座801、转轴802、活动块803、液压杆804、支撑块805;
底板1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2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座801,安装座80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轴802,转轴802的中部套接有活动块803,活动块8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804,液压杆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05,液压杆804、第一转动电机7和第二转动电机16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活动块803与转轴802之间转动连接,支撑块805的一端与连杆3外侧端的中部相连接,液压杆804向上推动支撑块805即可将第一传送带5的一端抬起,使得第一传送带5抬起的一端与装卸车辆高度相同,更便于装卸,提高了工作效率;
底板1顶部远离安装座801的一端对称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顶部通过电焊连接有缓冲座10,凹槽9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11,缓冲弹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12,缓冲块12的底端和缓冲座10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缓冲块12和缓冲弹簧11可以吸收物品由第一传送带5传送至第二传送带15产生的震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装置产生剧烈震动导致传送的物品受到损伤,且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缓冲块12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3的内侧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与第二支撑架13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4的表面套接有第二传送带15,一个第二转轴1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16,第一转轴4和连杆3之间转动连接,第一传送带5和第二传送带15的表面均等距粘结有若干防滑带6,提高输送物品和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物品在传送带的表面滑动导致物品掉落,防滑带6的材质为橡胶软垫,橡胶软垫质软,不会对物品造成损伤;
底板1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机构17,固定机构17包括固定块1701、支撑柱1702、滚轮1703、方形卡槽1704、连接块1705、调节螺杆1706、垫块1707、活动杆1708、方形卡块1709;
底板1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块1701,固定块1701的底端通过熔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702,支撑柱1702的中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滚轮1703,便于将装置移动至工作地点,提高装置的便捷性,支撑柱1702的底端开设有方形卡槽1704,方形卡槽1704贯穿于滚轮1703,方形卡块1709的长和宽均与方形卡槽1704的长和宽相同,利用方形卡块1709卡接于方形卡槽1704,即可对滚轮1703进行固定,避免装置使用时滚轮1703意外滑动,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固定块1701的外侧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705,连接块1705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杆1706,调节螺杆1706与连接块170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垫块1707的顶部开设有卡槽,调节螺杆1706的底端延伸至卡槽内,且调节螺杆1706的底端卡接于卡槽内,调节螺杆170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垫块1707,通过调节螺杆1706和垫块1707的配合使用,对装置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装置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影响正常的输送物品,垫块1707的中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杆1708,活动杆1708的两端均连接有方形卡块1709,垫块1707中部开设有通孔,活动杆1708贯穿于通孔,方形卡块1709的尺寸大于通孔,避免运输过程中活动杆1708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过程中,首先,利用滚轮1703将装置推送至预定的位置,拧动调节螺杆1706,使得垫块1707底端与地面接触,对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在推送活动杆1708,使方形卡块1709嵌入方形卡槽1704内部,使得滚轮1703不再滚动,然后液压杆804启动,液压杆804的型号为XTL800,向上推动支撑块805,进而将第一传送带5的一端向上抬起,液压杆804和第一传送带5上升过程中,液压杆804和活动块803绕着转轴802转动,至第一传送带5的一端与装载车辆高度平齐,第一转动电机7和第二转动电机16启动,带动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14转动,进而第一传送带5和第二传送带15转动;
物品放置输送至第一传送带5的表面,由第一传送带5带动物品向下行进,至物品达到第一传送带5的底端,进而滑至第二传送带15的表面,由第二传送带15输送至预定的位置,防滑带6保证物品在第一传送带5和第二传送带15的表面不会滑动,物品落到第二传送带15上,缓冲弹簧11被压缩,缓冲弹簧11和缓冲块12对第二传送带15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第二传送带15发生剧烈的晃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中部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连杆(3),所述连杆(3)内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传送带(5),一个所述第一转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7),所述底板(1)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2)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安装座(801)、转轴(802)、活动块(803)、液压杆(804)、支撑块(805);
所述底板(1)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架(2)一侧位置处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座(801),所述安装座(80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轴(802),所述转轴(802)的中部套接有活动块(803),所述活动块(8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804),所述液压杆(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05);
所述底板(1)顶部远离安装座(801)的一端对称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顶部通过电焊连接有缓冲座(10),所述凹槽(9)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11),所述缓冲弹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12),所述缓冲块(12)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架(13),所述第二支撑架(13)的内侧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的表面套接有第二传送带(15),一个所述第二转轴(1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804)、第一转动电机(7)和第二转动电机(16)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活动块(803)与转轴(80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805)的一端与连杆(3)外侧端的中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和连杆(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5)和第二传送带(15)的表面均等距粘结有若干防滑带(6),所述防滑带(6)的材质为橡胶软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4)与第二支撑架(1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块(12)的底端和缓冲座(10)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机构(17),所述固定机构(17)包括固定块(1701)、支撑柱(1702)、滚轮(1703)、方形卡槽(1704)、连接块(1705)、调节螺杆(1706)、垫块(1707)、活动杆(1708)、方形卡块(1709);
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块(1701),所述固定块(1701)的底端通过熔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702),所述支撑柱(1702)的中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滚轮(1703),所述支撑柱(1702)的底端开设有方形卡槽(1704),所述固定块(1701)的外侧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705),所述连接块(1705)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杆(1706),所述调节螺杆(170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垫块(1707),所述垫块(1707)的中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杆(1708),所述活动杆(1708)的两端均连接有方形卡块(17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卡槽(1704)贯穿于滚轮(1703),所述方形卡块(1709)的长和宽均与方形卡槽(1704)的长和宽相同,所述垫块(1707)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杆(1708)贯穿于通孔,所述方形卡块(1709)的尺寸大于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1706)与连接块(170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垫块(1707)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调节螺杆(1706)的底端延伸至卡槽内,且调节螺杆(1706)的底端卡接于卡槽内。
CN202020610316.3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Active CN211971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0316.3U CN21197109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0316.3U CN21197109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1099U true CN211971099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44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0316.3U Active CN21197109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10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4324A (zh) * 2021-07-27 2021-10-29 沭阳县苏鑫冲压件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件热处理上料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4324A (zh) * 2021-07-27 2021-10-29 沭阳县苏鑫冲压件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件热处理上料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9489B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便捷式玻璃装载运输装置
CN211846118U (zh) 一种滚筒输送机
CN211971099U (zh)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车机
CN212892240U (zh) 一种物流供应链用输送装置
CN207876631U (zh) 尾部可升降移动式输送机
CN113800197A (zh) 链条循环人工提升下降系统
CN211003084U (zh) 一种输送平稳的伸缩皮带机
CN220181820U (zh) 一种链板输送机构
CN219636204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轨道传送装置
CN214526212U (zh) 一种散装货物卸料机
CN210557717U (zh) 移载下料装置
CN212049622U (zh) 一种用于运输车辆货架辅助上下货装置
CN207293317U (zh) 结构可调式香料物料输送机构
CN216427111U (zh) 一种玻璃切割机用防滑机构
CN113697493A (zh) 一种袋装物料搬运输送装置
CN218578718U (zh) 一种可升降的粮食输送机
CN207566363U (zh) 高效机械传送设备
CN113071888A (zh) 一种货物自动运输分拣机构及其分拣方法
CN214691798U (zh) 一种用于输送机的缓冲保护装置
CN221295331U (zh) 一种卸料高度可调的玻璃周转架
CN212768209U (zh) 防跑偏托辊
CN216763178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皮带松紧的皮带输送机
CN220595985U (zh) 一种能提升输送均匀度的物品输送带
CN221776869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皮带机
CN218023575U (zh) 一种运输服务自动装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