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4557U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Google Patents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24557U CN211924557U CN202020181806.6U CN202020181806U CN211924557U CN 211924557 U CN211924557 U CN 211924557U CN 202020181806 U CN202020181806 U CN 202020181806U CN 211924557 U CN211924557 U CN 2119245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noise
- impeller
- noise reduction
- h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用以解决现有扇轮旋转时易产生倍频噪音的问题。包括:一轮毂;多个扇叶,位于该轮毂的外周;及至少一连接环,连接多个扇叶,该连接环具有一内缘朝向该轮毂,该连接环具有一外缘朝向远离该轮毂的方向,该连接环具有多个减噪缺口,该减噪缺口的数量与该扇叶的数量不同,且各减噪缺口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之间,各减噪缺口具有相对的一封闭端及一开口端,各减噪缺口的封闭端位于该内缘与该外缘之间,各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内缘或该外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驱风装置,尤其是一种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扇轮可以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多个扇叶位于该轮毂外周,该扇轮还可以具有一连接环连接多个扇叶,通过该连接环将多个扇叶彼此连接,可以提升多个扇叶的稳固性。
上述现有的扇轮虽可用来带动气流;然而,在多个扇叶薄型化而强度下降的前提下,即使该连接环连接多个扇叶,多个扇叶还是容易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气流于两相邻扇叶之间的流动顺畅度不佳而形成噪音;且一般该扇叶的数量容易与马达的磁极切换共振而形成倍频噪音,进而使现有的扇轮旋转时产生噪音。
有鉴于此,现有的扇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可以避免多个扇叶与马达的磁极切换共振而可以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可以使多个扇叶能产生较大风量而提升驱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可以依据环境需求不同而使用,可以提升功能区别及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制造厂商开模制作时可以较为简便,可以提升制造便利性及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记载的组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实用新型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多个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包括:一轮毂;多个扇叶,位于该轮毂的外周;及至少一连接环,连接多个扇叶,该连接环具有一内缘朝向该轮毂,该连接环具有一外缘朝向远离该轮毂的方向,该连接环具有多个减噪缺口,该减噪缺口的数量与该扇叶的数量不同,且各减噪缺口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之间,各减噪缺口具有相对的一封闭端及一开口端,各减噪缺口的封闭端位于该内缘与该外缘之间,各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内缘或该外缘。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包括:一扇框,具有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一轴管;一定子,位于该轴管的外周;及一转子,位于该定子外周,该转子具有一上述的扇轮,该扇轮可旋转地设于该轴管,该转子具有一磁性件位于该扇轮的轮毂内侧。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利用该连接环的各减噪缺口可以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之间,使得气流易在两相邻扇叶之间流通,可以使多个扇叶能产生较大风量,且该减噪缺口的数量与该扇叶的数量不同,可以避免多个扇叶与马达的磁极切换而形成共振,因此可以提升多个扇叶的整体稳定性,可以具有降低噪音的功效。
其中,各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可以均位于该外缘。如此,可以使多个扇叶能产生较大风量,具有提升驱风效果的功效。
其中,至少有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可以位于该内缘,至少有另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可以位于该外缘,且位于该内缘的减噪缺口与位于该外缘的减噪缺口于径向可以不相对位。如此,可以依据环境需求不同而使用,具有提升功能区别及提升该连接环的结构强度的功效。
其中,位于同样的两相邻扇叶之间的减噪缺口数量可以为多个。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扇叶与马达产生共振的风险,具有降低噪音功效。
其中,对位于两相邻扇叶之间的多个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可以均位于该外缘。如此,气流可以更易在两相邻扇叶之间流通,具有提升风量输出的功效。
其中,对位于两相邻扇叶之间的至少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可以位于该外缘,至少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可以位于该内缘,且位于该内缘的减噪缺口与位于该外缘的减噪缺口于径向可以不相对位。如此,可以依据环境需求不同而使用,具有提升功能区别及提升该连接环的结构强度的功效。
其中,该减噪缺口的数量可以为质数。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扇叶与马达产生共振的风险,具有降低噪音的功效。
其中,多个减噪缺口的形状可以不同。如此,可以依据环境需求不同而使用,具有提升美观的功效。
其中,各扇叶可以具有一顶缘及一底缘,该连接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环可以均连接该顶缘或该底缘。如此,多个连接环可以提供多个扇叶较佳的稳固效果,具有可以进一步减少多个扇叶于高速运转下产生震动情形的功效。
其中,该轮毂可以具有一环墙,各扇叶可以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可以结合该环墙,其中一个该连接环可以连接于各扇叶的第二端。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其中,各扇叶可以具有相对的一顶缘及一底缘,该连接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该连接环连接该顶缘,其中至少有另一个该连接环连接该底缘。如此,多个连接环可以提供多个扇叶较佳的稳固效果,具有可以进一步减少多个扇叶于高速运转下产生震动情形的功效。
其中,连接该顶缘的该连接环与连接该底缘的该连接环于轴向可以相对位。如此,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同时可防止该扇轮晃动或震动的情形发生,具有进一步降低噪音的功效。
其中,多个连接环的减噪缺口于轴向可以相对位。如此,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同时可防止该扇轮晃动或震动的情形发生,具有进一步降低噪音的功效。
其中,连接该顶缘的该连接环与连接该底缘的该连接环于轴向可以不相对位。如此,制造厂商开模制作时较为简便,具有提升制造便利性及经济效益的功效。
其中,该扇叶与该减噪缺口的数量相加的总和可以为质数。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扇叶与马达产生共振的风险,具有降低噪音的功效。
其中,该轮毂可以具有一环墙连接一板体周缘,该轮毂的板体具有一中心孔,该轮毂于邻近该中心孔处可以具有一加强部。如此,具有提升该轮毂的结构强度的功效。
其中,该加强部可以具有多个凸肋,多个凸肋由该中心孔的周缘朝该环墙的方向延伸。如此,具有可以更有效提升该轮毂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
其中,该加强部可以具有一环肋,该环肋环设于该轮毂的中心孔周缘。如此,该加强部的环肋可以强化该中心孔周缘的结构强度,具有提升该轮毂的结构强度的功效。
其中,该加强部可以具有多个凸肋,多个凸肋由该环肋的周缘朝该环墙的方向延伸。如此,具有可以更有效提升该轮毂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扇轮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扇轮的上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环连接扇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上视图;
图3是图2a 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减噪缺口为尖角形状的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减噪缺口为弧形状的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实施例扇轮的散热风扇的剖面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实施例扇轮的散热风扇的减噪缺口对位于入风口的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扇轮的减噪缺口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扇轮的减噪缺口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扇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扇轮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扇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轮毂;
11:环墙;
111:延伸部;
12:板体;
13:加强部;
131:环肋;
132:凸肋;
2:扇叶;
2a:第一端;
2b:第二端;
21:顶缘;
22:底缘;
3:连接环;
3a:外缘;
3b:内缘;
31:减噪缺口;
311:封闭端;
312:开口端;
4:转轴;
5:扇框;
51:基座;
52:轴管;
53:入风口;
54:出风口;
6:定子;
7:转子;
71:磁性件;
F:散热风扇;
P:扇轮;
Q: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P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轮毂1、多个扇叶2及一至少一连接环3,多个扇叶2位于该轮毂1的外周,至少一连接环3连接多个扇叶2。本实用新型扇轮P可应用于离心扇或横流扇等风扇中,以下以离心扇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该轮毂1的中央部位可以结合一转轴4,该转轴4与该轮毂1较佳可以为镭射焊接结合,使该轮毂1与该转轴4可以稳固相结合,为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于此不再赘述。该轮毂1可以具有一环墙11连接一板体12周缘,该板体12可以具有一中心孔Q,该环墙11能够结合多个扇叶2,本实施例中,该环墙11可以具有一延伸部111,该延伸部111可以与该环墙11一体成型相连接,该延伸部111可由该环墙11径向朝外(即,远离该转轴4的方向)延伸形成,以连接于多个扇叶2,举例而言,该延伸部111可以为塑料材质,以包覆于该环墙11,借此,使多个扇叶2在薄型化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该延伸部111与该轮毂1的环墙11形成相对较大的结合面积,具有提升多个扇叶2结合稳定度,不易断裂的作用。
此外,该轮毂1于邻近该中心孔Q处可以具有一加强部13,以有效提升该轮毂1的结构强度,该加强部13可以具有一环肋131,该环肋131环设于该轮毂1的中心孔Q周缘,使该加强部13的环肋131可以强化该中心孔Q周缘的结构强度;又,该加强部13还可以具有多个凸肋132,多个凸肋132可以连接该环肋131周缘并朝该环墙11的方向延伸,或者,多个凸肋132也可以连接该中心孔Q周缘并朝该环墙11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凸肋132以连接该环肋131的周缘来做说明,多个凸肋132可以朝该环墙11的方向延伸,使多个凸肋132较佳呈放射状地环绕设置于该中心孔Q的周围,如此,可以更有效提升该轮毂1的整体结构强度。
多个扇叶2整体高度较佳不超出该轮毂1顶面,以减少该扇轮P的整体轴向高度。多个扇叶2可以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2a及一第二端2b,各第一端2a可以连接该环墙11的延伸部111,此外,多个扇叶2可以具有相对的一顶缘21及一底缘22。其中,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多个扇叶2的材质,且各扇叶2与该延伸部111可以卡扣、贴接、嵌合或一体成型相连接等。例如,当该延伸部111及多个扇叶2分别为金属与塑料的不同材质时,可选择使多个扇叶2射包结合于该轮毂1;或者,当该延伸部111及多个扇叶2的材质相同时,可选择以射出成型法一体相连,以提升结构强度及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1、图2a所示,至少一连接环3可以如图2b所示连接多个扇叶2的第一端2a与第二端2b之间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环3的数量以一个来作说明,且该连接环3可以如图2a所示连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该连接环3具有一外缘3a及一内缘3b,该内缘3b朝向该轮毂1,该外缘3a朝向远离该轮毂1的方向。详言之,该连接环3具有多个减噪缺口31,各减噪缺口31可以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2之间,且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与该扇叶2的数量不同;较佳地,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可以选择为质数,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七个、十一个、十三个、十七个或十九个等质数;更佳地,该扇叶2与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相加的总和也可以选择为质数。
请参照图1、图3所示,此外,各减噪缺口31具有相对的一封闭端311及一开口端312,各减噪缺口31的封闭端311位于该内缘3b与该外缘3a之间,各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则可以如图3所示位于该外缘3a,或如图5所示位于该内缘3b,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各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均可以位于该外缘3a,可以使多个扇叶2能产生较大风量,可以具有提升驱风效果的作用。
特别说明的是,多个减噪缺口31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但不限制地,该减噪缺口31可以为矩形状(请配合参照图3)、尖角形状(请配合参照图4)、弧形状(请配合参照图5)或任意形状,如此,可以依据环境需求不同使用而具有提升美观的作用;此外,多个减噪缺口31的开口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用新型均不加以限制,也不以图式所公开型态为限。
请参照图1、图3、图6a所示,根据前述结构,在具有上述实施例扇轮P的一散热风扇F中,该散热风扇F具有一扇框5,该扇框5具有一基座51,该基座51具有一轴管52,该扇轮P可以由该转轴4组装至该轴管52,该扇框5具有一入风口53及一出风口54,该散热风扇F可以自该入风口53导引气流流进该扇框5,以及自该出风口54导引气流流出该扇框5,一定子6则位于该轴管52的外周;该散热风扇F还具有一转子7位于该定子6外周,该转子7的一磁性件71位于该轮毂1的环墙11内侧,该磁性件71与该定子6径向相对,使该定子6与该磁性件71之间可以形成气隙;多个扇叶2的第一端2a连接该环墙11的延伸部111,该连接环3可以连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
由于该连接环3的各减噪缺口31可以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2之间,使得气流易于两相邻扇叶2之间流通,且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与该扇叶2的数量不同,可以避免多个扇叶2与马达呈倍频关系,因此可以提升多个扇叶2的整体稳定性,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噪音。此外,通过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可以选择为质数,以及该扇叶2与该减噪缺口31的数量相加的总和也可以选择为质数;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扇叶2与马达的磁极切换而形成共振风险,可以避免产生噪音的情形发生。
请参照图6b所示,另外说明的是,当选择将该连接环3对位于该扇框5的入风口53时,为了提升该散热风扇F的风量,较佳地,也可以使该连接环3的减噪缺口31能够对位于该扇框5的入风口53;如此,可以具有使气流更加流通而提升风量的作用。
请参照图7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P的第二实施例,位于同样的两相邻扇叶2之间的减噪缺口31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样的两相邻扇叶2之间的减噪缺口31数量以两个来做说明,且位于该两相邻扇叶2之间的多个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可以均位于该连接环3的外缘3a,使气流可以更易于两相邻扇叶2之间流通,具有可以进一步提升风量输出的作用。
请参照图8所示,其系本实用新型扇轮P的第三实施例,各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可以同时位于该内缘3b及该外缘3a。例如:可以至少有一个该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位于该连接环3的内缘3b,以及可以至少有另一个该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位于该连接环3的外缘3a,且位于该内缘3b的减噪缺口31与位于该外缘3a的减噪缺口31较佳于径向不相对位,可以提升该连接环3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该连接环3内缘3b的开口端312为一个;而位于该连接环3外缘3a的减噪缺口31的开口端312为两个,且两个减噪缺口31均可以位于不同的两相邻扇叶2之间,使多个减噪缺口31可以于径向不相对位而呈错位的方式。特别说明的是,该减噪缺口31的形状或数量组合配置,均可以呈对称或不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均不加以限制,也不以图式所公开型态为限;如此,可以依据环境需求不同使用,具有可以提升功能区别的作用。
请参照图9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P的第四实施例,该连接环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环3可以均连接于多个扇叶2的顶缘21或底缘22;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环3的数量以两个来作说明,且两个连接环3选择均连接于多个扇叶2的顶缘21。详言之,其中一个该连接环3较佳可以较远离该轮毂1且连接于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而另一个该连接环3则可以连接多个扇叶2的第一端2a与第二端2b之间的任意位置;通过这两个连接环3的配置,可以更减少多个扇叶2于高速运转下产生震动的情形。
请参照图10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P的第五实施例,该连接环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连接环3连接多个扇叶2的顶缘21,另一个连接环3连接多个扇叶2的底缘22,连接该顶缘21的该连接环3与连接该底缘22的该连接环3可以轴向相对位;较佳地,两个连接环3可以较远离该轮毂1且连接于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且两个连接环3的减噪缺口31于轴向均可以相对位,使该扇轮P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该扇轮P旋转的平稳性,同时可防止该扇轮P因晃动或震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形发生。
请参照图1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P的第六实施例,该连接环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连接环3连接多个扇叶2的顶缘21,且该连接环3可以连接多个扇叶2的第一端2a与第二端2b之间的任意位置;而另一个连接环3连接多个扇叶2的底缘22,且该连接环3可以较远离该轮毂1且连接于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如此,使连接该顶缘21的该连接环3与连接该底缘22的该连接环3于轴向可以不相对位,借此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同时,制造厂商开模制作时可以较为简便,具有可以提升制造便利性及经济效益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利用该连接环的各减噪缺口可以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之间,使得气流易于两相邻扇叶之间流通,且该减噪缺口的数量与该扇叶的数量不同,可以避免多个扇叶与马达的磁极切换而形成共振;借此,可以提升多个扇叶的整体稳定性,具有可以有效降低噪音的功效。
Claims (20)
1.一种扇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轮毂;
多个扇叶,位于该轮毂的外周;及
至少一个连接环,连接多个扇叶,该连接环具有一个内缘朝向该轮毂,该连接环具有一个外缘朝向远离该轮毂的方向,该连接环具有多个减噪缺口,该减噪缺口的数量与该扇叶的数量不同,且各减噪缺口位于其中两相邻扇叶之间,各减噪缺口具有相对的一个封闭端及一个开口端,各减噪缺口的封闭端位于该内缘与该外缘之间,各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内缘或该外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各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均位于该外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内缘,至少有另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外缘,且位于该内缘的减噪缺口与位于该外缘的减噪缺口于径向不相对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样的两相邻扇叶之间的减噪缺口数量为多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对位于两相邻扇叶之间的多个减噪缺口的开口端均位于该外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对位于两相邻扇叶之间的至少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外缘,至少一个该减噪缺口的开口端位于该内缘,且位于该内缘的减噪缺口与位于该外缘的减噪缺口于径向不相对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减噪缺口的数量为质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多个减噪缺口的形状不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各扇叶具有一个顶缘及一个底缘,该连接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环均连接该顶缘或该底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各扇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结合该环墙,其中一个该连接环连接于各扇叶的第二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各扇叶具有相对的一个顶缘及一个底缘,该连接环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该连接环连接该顶缘,其中至少有另一个该连接环连接该底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连接该顶缘的该连接环与连接该底缘的该连接环于轴向相对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环的减噪缺口于轴向相对位。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连接该顶缘的该连接环与连接该底缘的该连接环于轴向不相对位。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扇叶与该减噪缺口的数量相加的总和为质数。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连接一个板体周缘,该轮毂的板体具有一个中心孔,该轮毂于邻近该中心孔处具有一个加强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加强部具有多个凸肋,多个凸肋由该中心孔的周缘朝该环墙的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加强部具有一个环肋,该环肋环位于该轮毂的中心孔周缘。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加强部具有多个凸肋,多个凸肋由该环肋的周缘朝该环墙的方向延伸。
20.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基座,该基座具有一个轴管;
一个定子,位于该轴管的外周;及
一个转子,位于该定子外周,该转子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个扇轮,该扇轮可旋转地设于该轴管,该转子具有一个磁性件位于该扇轮的轮毂内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1609 | 2020-02-14 | ||
TW109201609U TWM595946U (zh) | 2020-02-14 | 2020-02-14 | 扇輪及具有該扇輪之散熱風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24557U true CN211924557U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189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81806.6U Active CN211924557U (zh) | 2020-02-14 | 2020-02-18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24557U (zh) |
TW (1) | TWM59594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7130A (zh) * | 2021-03-22 | 2021-06-2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风扇体及电子设备 |
CN116146530A (zh) * | 2022-12-14 | 2023-05-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叶轮、风扇及电子设备 |
CN117329162A (zh) * | 2022-12-14 | 2024-01-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叶轮、风扇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5333B (zh) * | 2021-06-01 | 2022-02-11 | 昆山廣興電子有限公司 | 扇輪及具有該扇輪之風扇 |
-
2020
- 2020-02-14 TW TW109201609U patent/TWM595946U/zh unknown
- 2020-02-18 CN CN202020181806.6U patent/CN21192455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7130A (zh) * | 2021-03-22 | 2021-06-2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风扇体及电子设备 |
CN116146530A (zh) * | 2022-12-14 | 2023-05-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叶轮、风扇及电子设备 |
CN117329162A (zh) * | 2022-12-14 | 2024-01-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叶轮、风扇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5946U (zh) | 2020-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24557U (zh)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
CN212407116U (zh)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
JP6063619B2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
TWI479081B (zh) | 水平對流扇及其扇輪 | |
US8192157B2 (en) | Fan frame structure | |
JP5267343B2 (ja) | インペラおよび遠心ファン | |
TWI718440B (zh) | 風扇之扇輪 | |
CN204376573U (zh) | 马达及具有马达的散热风扇 | |
TW200934958A (en) | Fan | |
US11649832B2 (en) | Fan impeller | |
JP2014126041A (ja) | 送風ファン | |
CN107542684B (zh) | 吊扇 | |
TW202106980A (zh) | 扇輪 | |
CN101504012B (zh) | 风扇 | |
CN113839496A (zh) | 电机外转子、无刷永磁电机和电气产品 | |
JP3348689B2 (ja) | ファ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7705993U (zh) | 用于驱动风扇的电动机 | |
TWI617743B (zh) | 吊扇 | |
CN210738913U (zh) | 扇轮 | |
CN211623811U (zh)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
CN222502166U (zh)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
CN110821884A (zh) | 扇轮 | |
JP6917347B2 (ja) | インペラ及びファン装置 | |
JP6850966B2 (ja) |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 |
CN100424360C (zh) | 风扇及其扇叶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