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4191U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54191U CN211854191U CN202020455725.0U CN202020455725U CN211854191U CN 211854191 U CN211854191 U CN 211854191U CN 202020455725 U CN202020455725 U CN 202020455725U CN 211854191 U CN211854191 U CN 2118541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air
- vortex ring
- shielding
- ring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出风腔体、涡环发生部及风口调节组件,出风腔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进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出风口具有出风面;涡环发生部设于进风口远离出风口的一侧,涡环发生部能周期性的驱动气流经由出风腔体吹出;风口调节组件包括遮挡件,遮挡件活动设于出风腔体上,且遮挡件能在与出风面平行的平面上移动,以缩小出风口的过风面积。上述涡环发生装置能吹出过风面积可调的涡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为常规出风,而常规风口出来的气流是固定不变的,其辐射范围短且窄,无法实现大范围及远距离送风,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涡环送风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但由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固定不变(口径固定不变),从而涡环气流的涡环的过风面积固定不变,不利于调节涡环气流的辐射范围,也即不利于调节涡环与用户的接触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环发生装置,旨在使得涡环发生装置能吹出过风面积可调的涡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所述出风口具有出风面;
涡环发生部,所述涡环发生部设于所述进风口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涡环发生部能周期性的驱动气流经由所述出风腔体吹出;以及
风口调节组件,所述风口调节组件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活动设于所述出风腔体上,且所述遮挡件能在与所述出风面平行的平面上移动,以缩小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出风口错位,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件遮蔽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遮挡件开设有通气孔,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且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出风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出风面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遮挡件的所述通气孔的大小不同,且当多个所述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遮挡件间隔排布,并环绕所述出风口一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呈圆形,所述遮挡件为偶数个,每两个所述遮挡件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遮挡件沿过所述出风口的圆心的直线正对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出风口错位,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件遮蔽部分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遮挡件为多个,当多个所述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遮挡件间隔排布,并环绕所述出风口一周,当多个所述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多个遮挡件围合形成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中心通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遮挡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或者,至少存着两个所述遮挡件在气流方向上层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遮挡件及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能相向或相离运动,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形成所述中心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呈直角等腰三角形,当所述第一遮挡件及所述第二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围合形成环形件时,所述中心通孔呈正方形,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能沿所述中心通孔的对角线相向或相离运动,以增加或缩小所述中心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腔体的内径渐缩,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外;
或者,所述出风腔体包括内径不变的筒体及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板,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端板上,所述进风口为所述筒体远离所述端板的开口;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内或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口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遮挡件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数目与所述遮挡件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挡风体,所述挡风体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内,且在所述出风口至所述进风口的方向上,所述挡风体渐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体呈圆锥状,与所述挡风体对应的扇形角度为90-325°。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送风口;以及
上述的涡环发生装置,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在涡环发生装置上增设风口调节组件,通过风口调节组件来调节出风口的过风面积(也即调节出风口的口径),从而调节涡环的过风面积,也即调节涡环气流的辐射范围。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涡环的过风面积,进而调节涡环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而且包括上述涡环发生装置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涡环的过风面积,进而调节涡环与用户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涡环发生装置的实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环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环发生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涡环发生装置10包括出风腔体100、涡环发生部200以及风口调节组件300。
出风腔体10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出风腔体100的两个开口分别为进风口110及出风口120,进风口110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
涡环发生部200设于进风口110远离出风口120的一侧。涡环发生部200能周期性的驱动气流经由出风腔体100吹出。
其中,涡环发生部200与出风腔体100配合,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20吹出的气体形成涡环气流,实现涡流送风。涡流送风使得吹出的气流变化范围大,具有送风距离远、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同时涡流送风还具有无风感送风、能耗低的特点。
在现有的涡环发生装置中,由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固定不变(口径固定不变),从而涡环气流的涡环的过风面积固定不变,不利于调节涡环气流的辐射范围,也即不利于调节涡环与用户的接触面积。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涡环发生装置10上增设风口调节组件300,通过风口调节组件300来调节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也即调节出风口120的口径),从而调节涡环10a的过风面积,也即调节涡环气流的辐射范围。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涡环10a的过风面积,进而调节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与涡环10a的过风面积正相关,也即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越大,涡环10a的过风面积也越大,而涡环10a的过风面积通常远大于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20具有出风面122。风口调节组件300包括遮挡件310,遮挡件310活动设于出风腔体100上,且遮挡件310能在与出风面122平行的平面上移动,以缩小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在与出风面122平行的平面上移动(平动)遮挡件310,不仅非常便于遮挡件310遮挡出风口120,从而缩小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而且平动还非常便于技术实现,利于获得上述涡环发生装置10。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设置上述涡环发生装置10的初始位置为“部分出风口120被遮挡件310遮挡”,当用户需要增大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以增加涡环10a的过风面积时,在与出风面122平行的平面上,向外侧移动(平动)遮挡件310;而当用户需要减小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以减小涡环10a的过风面积时,在与出风面122平行的平面上,向内侧移动(平动)遮挡件310。如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涡环10a的过风面积,进而调节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
在具体应用时,也可以设置上述涡环发生装置10的初始位置为“出风口120与遮挡件310相互独立,也即出风口120与遮挡件310错位”,此时,当用户需要减小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以减小涡环10a的过风面积时,在与出风面122平行的平面上,向内侧移动(平动)遮挡件310。
其中,当涡环气流为室温气流时,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越大,利于降低用户的闷烦感,而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越小,风感越小;当涡环气流为制冷气流时,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越大,利于提高用户的清凉感,而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越小,风感越小;当涡环气流为制热气流时,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越大,利于提高用户的温暖感,而涡环10a与用户的接触面积越小,风感越小。
在本实施例中,被遮挡件310遮挡部分的出风口120为实际风口120a,实际风口120a由出风口120与被遮挡件310围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在形成实际风口120a时,遮挡件310仅仅遮蔽(覆盖)部分出风口120,也即出风口120的边缘并没有完全被遮挡件310覆盖。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出风口120呈圆形,遮挡件310呈方形时,实际风口120a呈弧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出风口120呈圆形,遮挡件310呈圆形时,实际风口120a呈弯月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出风口120呈方形,遮挡件310呈方形时,实际风口120a呈方形。可以理解,实际风口120a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实际风口120a的可以由任意形状的出风口120与任意形状的遮挡件310围合形成任意形状的实际风口12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3所示,在形成实际风口120a时,遮挡件310遮蔽出风口120,也即遮挡件310完全覆盖出风口120,出风口120的边缘完全被遮挡件310覆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在形成实际风口120a时,一个遮挡件310即可以遮蔽出风口120。
具体地,在图5及图6所示实施例中,遮挡件310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遮挡件310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120与遮挡件310相互独立,遮挡件310位于出风口120外周,与出风口120错位,此时,不能形成实际风口120a;当遮挡件310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及图6所示,遮挡件310遮蔽出风口120。遮挡件310开设有通气孔,当遮挡件310位于第二位置时,通气孔与出风口120连通,且通气孔在出风面122上的正投影位于出风口120在出风面122上的正投影内。此时,通气孔为实际风口12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通气孔(实际风口120a)的形状与出风口120的形状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气孔(实际风口120a)的形状与出风口120的形状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遮挡件310为多个,多个遮挡件310的通气孔的大小不同。且当多个遮挡件310均位于第一位置时,多个遮挡件310间隔排布,并环绕出风口120一周。其中,多个遮挡件310对应多个过风面积不同的实际风口120a,如此,更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实际风口120a的过风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出风口120呈圆形。遮挡件310为偶数个。每两个遮挡件310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两个遮挡件310沿过出风口120的圆心的直线正对间隔排布。如此,在最大化遮挡件310的数目的同时,还能避免某一遮挡件310在移动过程中与其他遮挡件310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形成实际风口120a时,多个遮挡件310配合遮蔽出风口120。
具体地,在图9及图10所示实施例中,遮挡件310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遮挡件310位于第一位置时,遮挡件310与出风口120错位,当遮挡件310位于第二位置时,遮挡件310遮蔽(覆盖)部分出风口120。其中,遮挡件310为多个。当多个遮挡件310均位于第一位置时,多个遮挡件310间隔排布,并环绕出风口120一周;当多个遮挡件310均位于第二位置时,多个遮挡件310围合形成环形件,环形件310的中心通孔与出风口120连通。环形件310的中心通孔为实际风口120a。
其中,出风口120呈圆形或者正多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及图10所示,环形件310的中心通孔(实际风口120a)的形状与出风口120的形状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环形件310的中心通孔(实际风口120a)的形状与出风口120的形状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多个遮挡件310均位于第二位置时,多个遮挡件310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更便于遮挡件310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多个遮挡件310均位于第二位置时,至少存着两个遮挡件310在气流方向上层叠。如此,便于获得不同大小的实际风口120a。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遮挡件310在气流方向上层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遮挡件310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遮挡件310a及第二遮挡件310b。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能相向或相离运动。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缺口312,当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均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围合形成环形件时,缺口312形成环形件的中心通孔。如此,便于获得不同大小的实际风口120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件310a及第二遮挡件310b均开设有缺口312,缺口312呈直角等腰三角形。当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均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围合形成环形件时,环形件的中心通孔呈正方形,第一遮挡件310a与第二遮挡件310b能沿环形件的中心通孔的对角线相向或相离运动,以增加或缩小环形件的中心通孔。如此,不仅便于获得不同大小的实际风口120a,而且可以确保不同大小的实际风口120a的形状均为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腔体100的内径渐缩,从而实现进风口110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而且此时,可以将遮挡件310设于出风腔体100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出风腔体100包括内径不变的筒体102及设于筒体102的一端的端板104。进风口110为筒体102远离端板104的开口,出风口120开设于端板104上。如此,也可能实现进风口110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而且此时,可以将遮挡件310设于出风腔体100内或设于出风腔体100外。
可以理解,出风腔体100的结构不限于图1及图14所示的两种结构,出风腔体100的结构能实现进风口110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20的过风面积即可。
为了便于遮挡件310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在出风腔体100上设置滑槽,遮挡件310滑动设于滑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在出风腔体100上设置滑轨,遮挡件310开设有与滑槽,遮挡件310通过滑槽设于滑轨上,并能沿滑轨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口调节组件300还包括驱动件320,驱动件320用于驱动遮挡件3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20的数目与遮挡件310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20为电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320可以省略,此时,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移动遮挡件31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14所示,涡环发生装置10还包括风筒400,风筒400设于出风腔体100的进风口110。涡环发生部200设于风筒400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风筒400与涡环发生部200一体成型,此时,可以认为涡环发生装置10不包括风筒400,风筒400可以省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14所示,涡环发生部200可以为腔内压缩结构,如可以为活塞结构、薄膜结构等,通过压缩风筒400内的气体的体积,使得风筒400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气流能够快速的从出风腔体100吹出。涡环发生部200能周期性的压缩风筒400内的气体经由出风腔体100吹出,进而形成涡环气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涡环发生部200为腔内压缩结构,涡环发生部200包括涡环发生主体210及与涡环发生主体210连接的压缩动力件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涡环发生部200可以为开关门结构,如为百叶结构、门板结构、风扇结构等,通过周期性的打开或关闭开关门结构,从而使得积聚在开关门一侧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快速从风筒400的出风侧释放,流向出风腔体100后形成涡环吹出。具体地,当涡环发生部200为开关门结构,涡环发生部200包括涡环发生主体及开关门动力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涡环发生装置10还包括挡风体500。挡风体500设于出风腔体100内,且在出风口120至进风口110的方向上,挡风体500渐缩。如此,可以使得从出风腔体100吹出的涡环气流更大,出风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涡环送风距离更远、送风辐射范围更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挡风体500呈圆锥状。与挡风体500对应的扇形角度为90-325°。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与挡风体500对应的扇形角度为180-325°其中,当挡风体500的底面圆的直径不变,且挡风体500的母线长不变时,与挡风体500对应的扇形角度越大,从出风腔体100吹出的涡环气流越大。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90,该空调室内机90包括上述涡环发生装置10,以及室内机本体20。
室内机本体20包括外壳600。外壳600上开设有送风口。涡环发生装置10设于外壳600内,且涡环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120与送风口连通,从而涡环气流可以从送风口送入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4及图15所示,涡环发生装置10可以通过开设于风筒400上的供气口410进气。当供气口410与室内机本体20的换热通道连通时,自出风腔体100吹出的涡环气流为制冷或制热气流。当涡环发生装置10还包括与供气口410连通的风机组件时,风机组件可以将室内的气流通过供气口410送至出风腔体100,此时,自出风腔体100吹出的涡环气流为室温气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90,空调室内机90与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所述出风口具有出风面;
涡环发生部,所述涡环发生部设于所述进风口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涡环发生部能周期性的驱动气流经由所述出风腔体吹出;以及
风口调节组件,所述风口调节组件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活动设于所述出风腔体上,且所述遮挡件能在与所述出风面平行的平面上移动,以缩小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出风口错位,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件遮蔽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遮挡件开设有通气孔,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且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出风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出风面上的正投影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遮挡件的所述通气孔的大小不同,且当多个所述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遮挡件间隔排布,并环绕所述出风口一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呈圆形,所述遮挡件为偶数个,每两个所述遮挡件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遮挡件沿过所述出风口的圆心的直线正对间隔排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出风口错位,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件遮蔽部分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遮挡件为多个,当多个所述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遮挡件间隔排布,并环绕所述出风口一周,当多个所述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多个遮挡件围合形成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中心通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遮挡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或者,至少存着两个所述遮挡件在气流方向上层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遮挡件及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能相向或相离运动,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形成所述中心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呈直角等腰三角形,当所述第一遮挡件及所述第二遮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围合形成环形件时,所述中心通孔呈正方形,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能沿所述中心通孔的对角线相向或相离运动,以增加或缩小所述中心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体的内径渐缩,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外;
或者,所述出风腔体包括内径不变的筒体及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板,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端板上,所述进风口为所述筒体远离所述端板的开口;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内或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外。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遮挡件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数目与所述遮挡件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挡风体,所述挡风体设于所述出风腔体内,且在所述出风口至所述进风口的方向上,所述挡风体渐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体呈圆锥状,与所述挡风体对应的扇形角度为90-325°。
13.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送风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5725.0U CN211854191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5725.0U CN211854191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54191U true CN211854191U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14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5725.0U Active CN211854191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5419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4922A (zh) * | 2020-05-29 | 2020-08-28 | 佛山市万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CN114109899A (zh) * | 2021-11-19 | 2022-03-0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连续密集送风装置 |
CN114100889A (zh) * | 2021-12-06 | 2022-03-01 | 无锡曲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涡环雾炮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55725.0U patent/CN2118541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4922A (zh) * | 2020-05-29 | 2020-08-28 | 佛山市万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CN111594922B (zh) * | 2020-05-29 | 2025-02-18 | 佛山市万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CN114109899A (zh) * | 2021-11-19 | 2022-03-0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连续密集送风装置 |
CN114109899B (zh) * | 2021-11-19 | 2022-09-0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连续密集送风装置 |
CN114100889A (zh) * | 2021-12-06 | 2022-03-01 | 无锡曲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涡环雾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01907U (zh) | 空调器 | |
CN211854191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373750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KR20240017871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1034566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410867A (zh)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
CN11348339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37375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5090073A (zh) | 鼓风扇和具有该鼓风扇的空调 | |
CN21037377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64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601932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11274736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4383194B (zh) | 导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210373756U (zh) | 空调器 | |
WO2023130769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228247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 |
CN21140002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5864896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345661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47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901598U (zh) | 一种出风组件和使用该出风组件的空调器 | |
CN21671639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34565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