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830697U -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0697U
CN211830697U CN202020775496.0U CN202020775496U CN211830697U CN 211830697 U CN211830697 U CN 211830697U CN 202020775496 U CN202020775496 U CN 202020775496U CN 211830697 U CN211830697 U CN 211830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verter
detection circui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54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龙
卢盈
吴生闻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sevier Technology Co ltd
E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54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0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0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0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至逆变单元的AC侧,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和开关;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所述一端和光伏逆变器的机壳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动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用于和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用于和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点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无检测死区,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逆变器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PE连接)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全球背景下,利用新的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太阳能以其可再生、资源丰富被广泛开发和应用。随着光伏并网发电应用的普及,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光伏逆变器PE连接检测功能是保证光伏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以及防止人身触电所必需的。如何实现简单可靠的检测功能对于满足安全需求和降低逆变器成本都很有意义。
在现有的非隔离三相并网逆变器中,电网N和大地PE之间的电压是判断PE接线是否良好最可靠最直观的方法。然而很多工况下即使机壳没有良好接地,也会出现机壳和电网中性点N之间基本检测不到电压的情况,这是因为逆变器内部由于EMC和浪涌等器件的对称性,通过三相电网会将机壳通过充放电平衡在中性点电位上。当逆变器未能和大地良好连接时,PE连接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此时机器并网会对机器本身以及人身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其无检测死区,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至逆变单元的AC侧,
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和开关;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所述一端和光伏逆变器的机壳电性连接;
所述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动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用于和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用于和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点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并联于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第二电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与大地之间的第一直流电压采样单元及第一交流电压采样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与大地之间的第二直流电压采样单元及第二交流电压采样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为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检测电路及接地检测方法,通过增加第二电阻消除三相自平衡带来的采样干扰,能够利用系统中已有的电压,原理清晰,无检测死区,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接地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阵列(简称PV)输入端1通过PV侧接线端子3电性连接逆变器DC侧。逆变器的机壳4大部分情况下能够良好地连接大地,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接地异常,图1中的机壳等电位符号表示逆变器机壳电位,逆变器内部电路的接地点被认为是接机壳电位。逆变器的AC侧接线端子8分别和电网的U、V、W相及中性点N电性连接,电网远端中性点N接地线。2、5、6、7分别表示PV侧对地绝缘阻抗一体等效、PV侧接线一体等效、AC侧接线一体等效、电网中性点N和PE(接地点)之间的电压示意。U、V、W表示三相电网。Rinternal为逆变器中DC侧相对于机壳1存在的寄生阻抗的等效电阻。电容C3和电阻R3分别等效表示光伏组件阵列对大地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2和第一电容C2,第一电阻R2和第一电容C2相并联,二者的一端部电性连接至逆变单元的AC侧,具体通过逆变器的AC侧接线端子连接于电网。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R1,第一电阻R2和第一电容C2二者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点和第二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第二电阻R1的两端还可并联有第二电容C1。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开关K1,开关K1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动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PV-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点和所述第二电阻R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阻R1的所述一端和光伏逆变器的机壳1电性连接,如图1所述,第一电阻R2和第一电筒C2二者的所述另一端也和光伏逆变器的机壳1电性连接。从而,第一电容C2和第一电阻R2为光伏逆变器的AC侧相对于机壳1所接的用于实现EMC等功能的电容和电阻,第二电容C1和第二电阻R1为光伏逆变器的PV侧接线端相对于机壳1增加的电容和电阻。通过设置第二电容C1和第二电阻R1,利用直流侧对地系统共模电压打破三相电网下机壳1和电网中性点N的电位自平衡,在机壳1没有实现良好接地时,在机壳1和电网中性点N之间产生一个足以准确实现判断功能的电压,从而实现检测。
如图2所示,所述接地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与大地之间的第一直流电压采样单元DC1及第一交流电压采样单元AC1;所述接地检测电路会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PV-与大地之间的第二直流电压采样单元DC2及第二交流电压采样单元AC2;四个电压采样单元DC1,DC2,AC1,AC2的检测值用于表征光伏组件阵列对大地的系统共模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逆变器的PV侧接线端相对于机壳1仅增加了电阻(即第二电阻R1),则图2中的R11为第二电阻R1的等效阻抗;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光伏逆变器的PV侧接线端相对于机壳1增加了电阻(即第二电阻R1),还增加了电容(即第二电容C1),则图中的R11为相并联的第二电阻R1和第二电容C1的等效阻抗。开关K1和阻抗R11可以实现在逆变器接地不良情况下确保PE和N之间有足够的电压,通过开关K1的切换,能将阻抗R11切换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和机壳1之间,或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PV-和机壳1之间。图2中的电阻R21、R22、R23、R24用于表征电网的中性点、W相、U相、V相相对于机壳1的阻抗。
本实施例中开关K1具体为继电器,如单刀双掷继电器。
本实施例的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其通过如下步骤实施检测:
A、将所述开关K1的动触点切到第一触点以将所述第二电阻R1连接到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与大地之间,检测光伏逆变器的机壳1和电网的中性点N之间的压差,判断所述压差是否落入报错范围,当所述压差不在报错范围内,则直接进入步骤B;否,则持续检测,直至所述压差不在报错范围内,进入步骤B;
B、将所述开关K1的动触点切到第二触点以将所述第二电阻R1连接到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PV-与大地之间,检测光伏逆变器的机壳1和电网的中性点N之间的压差,判断所述压差是否落入报错范围,当所述压差不在报错范围内,则直接进入步骤C;否,则持续检测,直至所述压差不在报错范围内,进入步骤B;
C、保持步骤B中的开关状态,在所述光伏逆变器并网后持续检测光伏逆变器的机壳1和电网的中性点N之间的压差,当判断到所述压差落入报错范围内,则报出错信息。
上述步骤A、B、C中的报错范围分别为30V。
图2中电路的工作状态描述如下:
考虑机壳没有良好接地情况,
切开关K1将第二电阻R1连接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PV-和机壳之间时,机壳和电网中性点N之间的压差记为Ux,则
Figure BDA0002487628080000041
Figure BDA0002487628080000042
逆变器AC侧的参数R22,R21,R23,R24因性能需求多是对称设置,考虑实际应用情况,可以进一步将压差Ux的表达式优化如下:
Figure BDA0002487628080000043
切换开关K1将第二电阻R1连接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和机壳之间时,则压差Ux可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Figure BDA0002487628080000051
考虑R22,R21,R23,R24实际设置的对称性,压差Ux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如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87628080000052
式中,(DC1+AC1)和(DC2+AC2)在逆变器并网的情况下,简化工况到光伏组件阵列PV输入电压等于BUS电压时,其绝对值恒为|1/2BUS+Ucom|,Ucom是逆变模块输出的相对共模电压,采用不同的调制算法时会有不同的值,一般会在1/6BUS附近。由上述描述可见在逆变器并网的情况下无论K1将R11切到PV-还是PV+,Ux的结果是稳定的。
式中的(DC1+AC1)和(DC2+AC2)离网的情况下能满(DC1+AC1)+(DC2+AC2)=Upv,Upv指逆变器的PV输入电压。但是(DC1+AC1)和(DC2+AC2)分压比例随着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及输入端负极PV-对大地意外阻抗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是两者总体满足此消彼涨的总量平衡。由上所述可知在并网前需要通过开关K1将第二电阻R1分别接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PV-和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PV+对大地,分别读取压差Ux值,取其较大幅值则用于最终判定。
综上分析,无论在并网、离网、意外阻抗工况下通过在直流侧对机壳匹配合适的阻抗值R11均可以得到一个较适合于检测的压差Ux。
本实施例通过对PV侧(直流侧)各种工况下对大地系统共模电压加以分析和归纳,巧妙的利用了共模电压的特点,通过额外增加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消除三相自平衡带来的采样干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路及检测方法,能够利用系统中已有的电压,原理清晰,无检测死区,简单可靠。
通过开关K1将第二电阻R1连接到逆变器网侧relay之前的等效路径上实现相同功能的做法均认为是本专利中方法的变种。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1两端并接有第二电容C1;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第二电阻R1及所述第二电容C1连接到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与大地之间;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第二电阻R1及所述第二电容C1连接到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与大地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公式中的R11为第二电阻R1及第二电容C1的等效阻抗值。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至逆变单元的AC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和开关;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所述一端和光伏逆变器的机壳电性连接;
所述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动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用于和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用于和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点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单元还包括并联于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第二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正极与大地之间的第一直流电压采样单元及第一交流电压采样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负极与大地之间的第二直流电压采样单元及第二交流电压采样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继电器。
CN202020775496.0U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Active CN211830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5496.0U CN211830697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5496.0U CN211830697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0697U true CN211830697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5496.0U Active CN211830697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06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887A (zh) * 2020-05-12 2020-08-11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887A (zh) * 2020-05-12 2020-08-11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88947B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photovoltaic array to ground
CN109600115B (zh) 在串联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定位故障的方法
CN102751894B (zh) 检测太阳能电池板及电网侧绝缘电阻的逆变器及检测方法
CN114966205B (zh) 一种绝缘阻抗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72818B (zh) 一种光储联合发电装置的并网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525887A (zh)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及方法
WO2024125075A1 (zh) 接地阻抗检测装置、方法和逆变器
CN115980448A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及其绝缘阻抗检测方法
CN209264885U (zh) 一种零火线防反接检测电路
CN211830697U (zh)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
CN104578141B (zh) 一种多路mppt光伏逆变系统
CN111474409A (zh) 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12083232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容容值监测方法
CN212275845U (zh)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绝缘阻抗检测电路
CN112952867A (zh) 不对称负载下储能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不平衡抑制方法
CN212275846U (zh) 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绝缘阻抗检测电路
CN107689734A (zh) 大功率变换系统
CN115128355B (zh)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CN111505381B (zh)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
CN213689767U (zh) 一种高精度的直流对地绝缘阻抗检测电路
CN112327055B (zh)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16054264A (zh) 储能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213023466U (zh) 断路器状态检测电路
CN112072699B (zh) 光伏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94384A (zh) 一种用于储能并网型pcs逆变侧继电器检测方法及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A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 factory building, 198 Xiangy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11

Patentee before: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Elsev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E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after: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E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A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