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128355B -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8355B
CN115128355B CN202210860667.3A CN202210860667A CN115128355B CN 115128355 B CN115128355 B CN 115128355B CN 202210860667 A CN202210860667 A CN 202210860667A CN 115128355 B CN115128355 B CN 115128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resistor
voltage
supply system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06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28355A (zh
Inventor
李家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06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8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8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8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28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8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0Measuring earth resistance; 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e.g. pl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第一电压为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第二电压为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该电源系统实时检测对地阻抗,不需要逆变器关机,简单易行。及时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出现对地故障,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越来越被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趋成熟,例如光伏发电,以光伏发电举例进行介绍。光伏发电可以通过逆变器进行并网,但是实际工作中,需要检测光伏系统的对地对地阻抗,例如逆变器的输入端为直流电,逆变器的输出端为交流电,因此对地阻抗包括直流对地阻抗和交流对地阻抗,在逆变器并网运行之前,可以将直流对地阻抗和交流对地阻抗分开进行检测,均可以准确检测到直流对地阻抗和交流对地阻抗。
但是,当逆变器并网运行时,直流对地阻抗和交流对地阻抗耦合在一起,无法分开进行检测,因此,无法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发生绝缘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电源系统在并网时的对地阻抗,从而在发生对地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
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
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第一电压为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第二电压为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以及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交流电阻获得总阻抗;
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总阻抗和直流电阻获得对地阻抗,对地阻抗与直流阻抗并联后为总阻抗。
优选地,测试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
第一开关与直流电阻串联后连接在逆变器的负输入端与地之间,第一开关闭合时,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
优选地,测试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
第二开关与交流电阻串联后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第二开关闭合时,交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
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
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控制器,还用于在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未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电压时,将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获得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并获得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获得电压系统的对地阻抗;
控制器,用于在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未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电压时,获得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三电压,并获得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四电压;根据第三电压、第四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压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以及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交流电阻获得总阻抗
控制器,在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电压时,根据总阻抗和直流电阻获得对地阻抗,对地阻抗与直流阻抗并联后为总阻抗;在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电压时,确定总阻抗为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以及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控制器,还用于在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小于预设阻抗,则进行故障报警。
优选地,直流电源来自于光伏阵列、风力发电机组或储能电池。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该方法包括:
获得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
获得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
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包括:
获得测试电路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
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测试电路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优选地,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测试电路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交流电阻获得总阻抗;
根据总阻抗和直流电阻获得对地阻抗,对地阻抗与直流阻抗并联后为总阻抗。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获得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获得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测试电阻和测试电压源的电压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测试电路只有在需要测试电源系统对地阻抗时,才需要接入,不需要检测时,该测试电路断开与电源系统的连接即可,不会对电源系统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不需要逆变器关机,进而造成发电量的损失。该电源系统可以实时实现对地阻抗的检测,不需要逆变器关机分别检测直流阻抗和交流阻抗,因此,简单易行。由于该技术方案可以实时实现对地阻抗的检测,从而及时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出现对地故障,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而且该电源系统仅加入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等无源器件,成本低,而且不会对电源系统产生干扰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图2对应的开关闭合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括多台逆变器的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之前,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应用场景。
参见图1,该图为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电源系统具体的能源来源,例如可以为光伏发电、,也可以为储能系统等。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方便理解和实施,下面以光伏发电为例进行介绍。
光伏阵列PV1输出直流电到逆变器101的输入端,逆变器101的输出端通过开关连接交流电网。图1中以三相交流电网为例进行介绍。
逆变器101的输入端为直流电,对应直流母线,直流母线对地PE的阻抗包括以下两个:直流正母线对地对地阻抗为直流阻抗R11,直流负母线对地对地阻抗为直流阻抗R12。
逆变器101的输出端为三相交流电,三相分别对地PE的交流阻抗为Ra、Rb和Rc。
传统中,在逆变器101并网之前,即逆变器101输出端的开关闭合之前,可以获得直流阻抗R11和R12,也可以获得交流阻抗Ra、Rb和Rc。但是,当逆变器101并网运行之后,交流阻抗和直流阻抗耦合在一起,将无法准确检测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无法准确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发生对地故障。
电源系统实施例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在电源系统中添加了检测电路,可以在电源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从而利用对地阻抗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发生对地故障。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以电源系统包括一个逆变器为例进行说明,应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逆变器的数量,电源系统可以包括多个逆变器,多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均连接交流电网,每个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各自对应的光伏阵列。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101、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101的输出端和地PE之间;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直流电阻R1连接在逆变器101的负输入端与地PE之间,并且直流电阻R1与第一开关K1串联后连接在逆变器101的负输入端与地PE之间,控制器通过控制K1的状态来控制R1是否接入电源系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来控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的有无,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采集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例如交流电阻接入和未接入电源系统可以通过第二开关K2来控制,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则交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则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交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采集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应该理解,除了以上控制第二开关K2来控制电流有无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在控制电流的有无,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的具体实现形式,例如为了降低漏电流可以采用机械开关,由于半导体开关器件存在漏电流。另外也可以复用电源系统中本来就存在的交流开关的多余触点,不必另外增加开关。
图2中以三相电网为例进行说明,三相中的每相均包括一个交流电阻,如图2所示,三相对应的电阻分别为交流电阻RA、RB和RC,三相的交流电阻可以相等,例如RA=RB=RC,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交流电阻的阻值大小,例如可以为450k欧姆。三个交流电阻并联相当于150k欧姆的电阻。
本申请实施例也不限定直流电阻R1的阻值,例如,直流电阻R1的阻值与三个交流电阻并联后的阻值为同一个数量级,一种取值为,直流电阻R1的阻值可以取值的范围为100k欧姆-150k欧姆。
逆变器10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本实施例中以直流电源为光伏阵列PV1为例进行说明,另外直流电源还可以来自于水电或者风电,或者储能电池簇,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逆变器101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应该理解,为了方便并网控制,在逆变器101的输出端,即与交流电网之间还可以连接继电器,通过继电器的通和断可以控制逆变器101与交流电网的连接状态。
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第一电压为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第二电压为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
由于直流电阻的接入,可以使交流电阻接入前后交流电网对地的电压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可以保证电源系统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图3与图2的区别是,图3中的K1和K2均闭合,即R1和RA、RB、RC均接入电源系统。
为了测量的对地阻抗比较准确,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本申请实施例在交流阻抗未接入时,将直流电阻R1接入电源系统,检测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V1。
Riso_0表示交流和直流耦合后的对地阻抗,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检测交流电网对地电压为第一电压V1,则流过对地阻抗Riso_0的电流为I0
将交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即RA、RB和RC均接入系统,检测此时交流电网对地电压为第二电压V2;
交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后,检测交流电网对地电压为V2,则流过对地阻抗的电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对地阻抗上的电流I0,另外一部分为交流电阻的电流,用Iiso表示。
将上面2个公式合并,则可以求出Riso_0的值;
其中,Rt为测试电阻。
由于检测V1时,直流电阻R1接入了电源系统,因此,Riso_0需要扣除R1即可得到系统的对地阻抗Riso。应该理解,当R1接入电源系统时,R1和Riso并联后为Riso_0,由于R1和Riso_0已知,因此,可以获得电源系统实际的对地阻抗Riso。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直流电源的来源,例如直流电源来自于光伏阵列、风力发电机组或储能电池,即可以应用于光伏领域、储能领域或风电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还用于在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小于预设阻抗,则进行故障报警。其中对地阻抗即为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当对地阻抗小于预设阻抗时,说明电源系统对地绝缘出现问题,即对地阻抗变小,要及时进行报警,提示及时维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获得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获得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测试电阻和测试电压源的电压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测试电路只有在需要测试电源系统对地阻抗时,才需要接入,不需要检测时,该测试电路断开与电源系统的连接即可,不会对电源系统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不需要逆变器关机,进而造成发电量的损失。该电源系统可以实时实现对地阻抗的检测,不需要逆变器关机分别检测直流阻抗和交流阻抗,因此,简单易行。由于该技术方案可以实时实现对地阻抗的检测,从而及时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出现对地故障,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而且该电源系统仅加入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等无源器件,成本低,而且不会对电源系统产生干扰信号。
图2和图3中以电源系统包括一个逆变器为例进行介绍,下面以电源系统包括多个逆变器为例进行介绍。电源系统可以包括多个逆变器,多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均连接交流电网,每个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各自对应的光伏阵列。
图4中为了方便,以电源系统包括两个逆变器为例进行介绍。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逆变器101和第二逆变器102,其中第一逆变器1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伏阵列PV1,第二逆变器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伏阵列PV2,其中,第一逆变器101的输入端的直流正母线和直流负母线的对地电阻分别为R11和R12,第二逆变器102的输入端的直流正母线和直流负母线的对地电阻分别为R21和R22。
由于第一逆变器101和第二逆变器102的输出端均连接交流电网,因此,图4中仅画了一组交流侧的对地阻抗,即交流对地阻抗。此时两个逆变器可以共用一组测试电阻,每相的测试电阻均相同,即RA=RB=RC。
应该理解,由于多台逆变器的输出端均连接交流电网,因此,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的获得方式与图2所示的电源系统的获得方式相同,均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添加的测试电路来获得。
当多个逆变器并联时,可以只在一个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阻R1。
图4中以在第二逆变器102的负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串联的R1和K1为例进行介绍,应该理解,R1和K1也可以串联后连接在第一逆变器101的负输入端与地之间。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系统是以系统检测绝缘电阻时,直流电阻R1接入系统为例进行的介绍,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度,下面介绍另一种实现方式,如果直流电阻不接入电源系统,检测的对地阻抗的精度也满足要求,则可以不接入直流电阻,仅通过交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前后的电压差来获得对地阻抗即可,对地阻抗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可以利用直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的交流电网对地电压的大小来判断,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
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
交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直流电阻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控制器,还用于在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未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电压时,将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获得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并获得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获得电压系统的对地阻抗;
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获得总阻抗Riso0;
其中,V1为第一电压,V2为第二电压,Rt为交流电阻;
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总阻抗和直流电阻获得对地阻抗,对地阻抗与直流阻抗并联后为总阻抗。
另外还有一种实现方式,当对地阻抗的精度满足要求时,可以不用直流电阻,即控制器,用于在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未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电压时,此处交流电网对地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电压,则认为精度满足要求,仅利用交流电阻接入前后的电压差便可以满足对地阻抗的测量精度。获得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三电压,并获得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四电压;根据第三电压、第四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压系统的对地阻抗。
其中,预设阈值电压的取值可以根据交流电网的额定电压来设置,本申请具体不限定具体的取值,例如取值范围可以为额定电压的20%-25%。
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获得总阻抗Riso_0;
其中,V1为第一电压,V2为第二电压,Rt为交流电阻;
应该理解,此时的总阻抗Riso_0等于交流电网的对地阻抗总阻抗Riso,因为电源系统一直未接入直流电阻。即如果检测V1时,未接入R1,则Riso就等于Riso_0;如果接入了R1,则Riso_0需要扣除R1即可得到系统的对地阻抗Riso。应该理解,当R1接入电源系统时,R1和Riso并联后为Riso_0,由于R1和Riso_0已知,因此,可以获得电源系统实际的对地阻抗Riso。
应该理解,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可以利用电压传感器或者电压检测电路来测量获得。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所述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所述交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直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该方法包括:
S501:获得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且交流电阻未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
S502:获得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时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
S503: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交流电阻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测试电路只有在需要测试电源系统对地阻抗时,才需要接入,不需要检测时,该测试电路断开与电源系统的连接即可,不会对电源系统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不需要逆变器关机,进而造成发电量的损失。该电源系统可以实时实现对地阻抗的检测,不需要逆变器关机分别检测直流阻抗和交流阻抗,因此,简单易行。由于该技术方案可以实时实现对地阻抗的检测,从而及时判断电源系统是否出现对地故障,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而且该电源系统仅加入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等无源器件,成本低,而且不会对电源系统产生干扰信号。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S601:控制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交流电阻不接入电源系统,获得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
S602:控制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接入电源系统,获得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
S603: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总阻抗。
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包括:
获得测试电路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
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交流电阻和测试电路接入电源系统时流过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通过以下公式获得总阻抗;
其中,V1为第一电压,V2为第二电压,Rt为交流电阻;
S604:根据总阻抗和直流电阻获得对地阻抗,对地阻抗与直流阻抗并联后为总阻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逆变器的正常运行中实时进行绝缘检测,即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对地阻抗均在逆变器并网运行过程中获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逆变器的直流侧接入直流电阻,从而提高检测的对地阻抗的精确度,不具体限定在直流侧接入的直流电阻的数量,以上仅是以一个电阻为例进行的描述,另外,当电源系统中包括多个逆变器时,为了节省硬件,可以仅在一个逆变器的负输入端和地之间接入直流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所述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
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
所述交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直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且所述交流电阻未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所述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直流电阻和所述交流电阻均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所述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以及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直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差、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总阻抗;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总阻抗和所述直流电阻获得所述对地阻抗,所述对地阻抗与所述直流电阻并联后为所述总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直流电阻串联后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负输入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交流电阻串联后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时,所述交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
7.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所述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
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
所述交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直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直流电阻和所述交流电阻均未接入所述电源系统,且所述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获得所述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并获得所述直流电阻和所述交流电阻均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所述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直流电阻和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直流电阻和所述交流电阻均未接入所述电源系统,且所述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电压时,获得所述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三电压,并获得所述交流电阻均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所述交流电网对地的第四电压;根据所述第三电压、所述第四电压和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以及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直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差、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总阻抗;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电压时,根据所述总阻抗和所述直流电阻获得所述对地阻抗,所述对地阻抗与所述直流电阻并联后为所述总阻抗;在所述交流电网的对地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电压时,确定所述总阻抗为所述对地阻抗。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以及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小于预设阻抗,进行故障报警。
13.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测试电路;所述测试电路包括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所述交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直流电阻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和地之间;
该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且所述交流电阻未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所述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一电压;
获得所述直流电阻和所述交流电阻均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所述交流电网对地的第二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差、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差、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直流电阻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包括:
获得所述测试电路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差、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测试电路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差、所述交流电阻和所述测试电路接入所述电源系统时流过所述交流电阻的电流获得所述电源系统的对地阻抗,具体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所述交流电阻获得总阻抗;
根据所述总阻抗和所述直流电阻获得所述对地阻抗,所述对地阻抗与所述直流电阻并联后为所述总阻抗。
CN202210860667.3A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5128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667.3A CN115128355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667.3A CN115128355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8355A CN115128355A (zh) 2022-09-30
CN115128355B true CN115128355B (zh) 2024-09-24

Family

ID=8338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0667.3A Active CN115128355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8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63907B (zh) * 2024-05-29 2024-10-18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3316A (zh) * 2020-07-29 2020-11-24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so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4019242A (zh) * 2022-01-06 2022-02-08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绝缘阻抗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9544B (zh) * 2021-11-05 2024-02-0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绝缘阻抗检测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4204594B (zh) * 2021-12-07 2024-05-1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网系统及绝缘阻抗的检测方法
CN114236244B (zh) * 2021-12-17 2024-05-1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和逆变系统
CN114720771B (zh) * 2022-06-08 2022-11-1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及其交流绝缘阻抗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3316A (zh) * 2020-07-29 2020-11-24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so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4019242A (zh) * 2022-01-06 2022-02-08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绝缘阻抗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8355A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4594B (zh) 一种并网系统及绝缘阻抗的检测方法
CN104049150B (zh) 光伏组件对地绝缘性检测装置及方法及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CN106872818B (zh) 一种光储联合发电装置的并网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17175535A1 (ja) 地絡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548719A (zh) 一种对地绝缘电阻的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13489046B (zh) 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箱及接线错误检测方法
CN108808711A (zh) 光伏自动选相并网用于低压电网三相负载不平衡治理系统
CN111103484A (zh) 一种基于混合功率反馈扰动的孤岛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81532A (zh) 一种实现三相逆变器功率模块老化实验的电路及方法
CN105071426A (zh)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恢复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128355B (zh) 一种电源系统及对地阻抗的检测方法
CN103823160A (zh) 配电网自适应接地选线方法与装置
CN105527545A (zh) 一种直流配电网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Jhuma et al. Hybrid islanding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malaysia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8795223B (zh) 变流器
CN114252813B (zh) 变电站直流系统双段母线互窜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US2021039679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roximately determining voltages at a high-voltage side of a transformer
Prince et al.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based fault detection in islanded DC microgrid
EP4290764A1 (en) Impeda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206259694U (zh) 逆变系统的保护装置
Chang et al. A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tion technique for inverter-dominated islanding microgrids
CN108680825B (zh) 一种基于综合序阻抗的孤岛检测方法
Lee et al. Island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inverter-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by injecting second order harmonic current
CN213689767U (zh) 一种高精度的直流对地绝缘阻抗检测电路
TWI518344B (zh) Microgrid fault detec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